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

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

一、构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黄熙程[1](2020)在《Y金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金融领域的改革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对于一些发达国家而言,金融控股公司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发展历程,相应的监管和立法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系统,但对我国而言,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时间较短,并且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最先以实践为主,然后再通过实践经验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政策。在当前监管政策相对缺乏,还未形成系统监管体系的情况下,作为即将成立金控集团的企业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定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疑问,同时,在近年来发达地区纷纷成立省、市级金控平台的背景下,大多数金控集团成立的动机不纯,未能有效为地方金融稳定贡献力量,反而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本文以Y金控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寻找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符合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战略。通过运用PES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对其外部环境、行业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对内部环境及即将实现并购的几个金融牌照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SWOT矩阵具体分析了Y金控公司备的优势及可利用的资源,同时揭露了自身劣势及面临的威胁,以此作为战略制定的基础。之后通过运用IFE、EFE矩阵对影响公司的因素进行了量化评分,运用QSPM分析矩阵对四大备选战略进行了量化评价,最后形成Y金控公司的发展战略。根据上述发展战略制定为基础,拟定了Y金控公司的战略定位、管控模式、发展规划、业务规划及战略目标,最后针对主要业务板块进行了战略细化方案。为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结合目前Y金控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两大基础工程”、“实现三大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张一弛[2](2020)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机构突破了传统的业务范围,将业务实现了多元化从而形成金融控股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行与监管产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要求放松分业经营限制的呼声与将金融控股公司纳入法律监管的诉求此起彼伏。通过观察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历史路径,可以发现,这些国家金融控股监管体制的改变几乎无一例外是以法律制度改革为起点,金融集团化伴随着金融法律制度的完善。2019年7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公示《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针对金融控股公司市场准入许可、公司治理与交易、风险“防火墙”等方面都做出了规定,表明我国政府为强化金融控股公司管理做出了努力。我们知道,经济的发展需要配套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对以下几个问题的研究,来解决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基本理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总结金融控股公司在新形式下的特征与监管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结合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域外制度的分析,从监管模式、监管法律体系、配套监管制度三个角度提出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的对策。本文从制度对策的角度分析金融控股公司。我国目前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更多偏向于经济学方面的介绍研究,涉及到金融控股公司法律监管的问题比较碎片化、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经济学方面的成果不能全部替代法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因此,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丰富该领域的理论水平和提高学科建设。本文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一,比较研究法。关于金融控股公司分业经营的问题,我国与域外国家规定差异很大,域外国家之间在制度规定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本文不仅对中外的金融分业监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还对成熟金融市场国家之间互不相同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第二,制度经济学分析法。法律对金融控股公司业务范围、组织形式和责任等方面的干预以及对监管体制的构建,都会影响金融控股公司的成本和收益,需要运用制度经济学方法对具体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本文吸收了制度经济学领域对金融控股公司有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对具体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进行效率分析。第三,案例分析法。本文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行实例进行了分析,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来分析法律制度的形成及其后果。

胡鑫[3](2020)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包商银行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在金融自由化和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全球银行与证券、保险业的边界逐渐模糊,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优势日趋明显,金融控股公司显露出相较于单一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显着优势,其融资成本较低,业务组合相对协调,对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在近几年发展迅速,除中央企业等机构积极探索组建一批金融控股公司外,许多地方政府还积极参与整合地方典当、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资产,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布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各类金融控股公司超过90家。从本质上讲,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关联企业,控股子公司之间相互关联,内部关联交易的开展极为方便。随着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金融控股公司不仅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还暴露出监管空白下的潜在风险。2019年5月,“明天系”旗下包商银行因关联交易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被银保监会宣布接管,该事件的发生使得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问题备受行业关注。本文通过对包商银行案例的分析,发现“明天系”为降低融资成本,通过网状交叉持股的方式层层控制包商银行,而包商银行处于控股子公司的地位,被迫接受“明天系”的资金控制,其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标准,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面临“双涨”压力,这都说明当前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存在漏洞。同时,通过对我国上市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现状的分析,发现金融控股公司的交易总量近5年处于连续增长状态,涉及金额大幅增加,且频繁发生在特定的关联方之间。经归纳整理发现,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存在监管法规缺位、监管主体不明确、监管方法和路径混乱等问题。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对关联交易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行监管体制的特点和当前监管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进行设计:从明确监管主体与监管职责目标、设计监管内容与监管实施机制、出台监管法律法规保障监管合法性和权威性等角度出发,构建以中国人民银行作为集团层面监管者,控制金融控股公司母公司的设立、变更、停牌和业务范围;银保监会、证监会和中国外汇管理局作为功能监管者,对各自监管范围内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类伞形”监管机制,通过完善公司信息披露、设置防火墙和监督公司治理机构,统筹“外部监管+内部控制”双维度监管,实现对关联交易的全程穿透监管。在论文结尾,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合理化建议。

丘玉婵[4](2020)在《YF金融控股集团混业模式风险控制案例研究》文中提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是当前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新型金融企业形态,成为各区域经济成长的“稳定器”和重要推动力量。为高效整合地方经济资源和金融资源,凸显经营的协同效应和范围经济,大量地方金融控股采取的是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然而,部分经营性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在公司治理、内控机制、风险管控上存在不少隐患。如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的子公司之间没有建立真正有效的―防火墙‖,交叉传染风险较大。由于主体控股集团往往有着实体主营业务,有着浓厚的产融色彩,内部子公司之间由于日常关联交易和复杂股权关系在集团内部形成紧密的网络关联结构,单一机构如果出现了违约,风险就会迅速地在集团内扩散,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系统性风险特征。本文立足于对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理论的阐述和研究,通过对比和梳理金融控股集团的不同发展模式,对我国现行金融监控政策背景下的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模式与风险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注重对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金融控股机构——重庆YF集团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定量分析混业经营业务影响经营风险的定量分析和特征表现,并结合YF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分析,提炼出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框架的亟待完善之处。YF集团主要采用的战略集中风险管理模式,并根据多业务板块和多级法人结构特点兼顾母子公司的矩阵式管理,同时通过并表、财务和人事等渠道对子公司实施并表风险管理。这一模式整体来看是较为有效地确保了YF集团整体运营的稳健性。然而,从定量分析角度来看,YF集团未能很好地借助有效的多元化降低集团的经营风险;由于风险管理体系存有缺陷,内部关联交易管控较为松弛,合规风险较为突出。论文最后在YF集团案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与GRC框架的融合、优化业务运营体系提升协调效应,以及加强风险管理制度和改进风险管理手段等角度为今后加强和完善经营性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提出对策性建议。

温长庆[5](2020)在《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透视与监管应对——兼论中国金融监管的主框架》文中研究指明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自由竞争加速了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分业监管框架内的适应性变革,其风险已经不再局限于混业风险;外部监管滞后和内部治理不健全有特殊的制度、市场、国情诱因。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构建"伞形+双峰"的监管主框架,在既有的分业机构监管基础上,引入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协调的监管机制;内部治理路径包括公司治理、股东资格、市场自律机制和信息披露规则。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应当从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的特殊性出发,构建综合监管框架,适当引入监管外包等创新性监管手段。

郑雪[6](2020)在《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综合经营是世界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是综合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及其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对于促进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稳健经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发达国家经验和中国国情,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演进、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开展风险分析与实证研究,并基于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特征,构建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本文试图为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与风险防范建立较为系统的分析框架。作为一项金融实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历史、法律和市场三重视角,深刻剖析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内涵与联系。利用不同理论假说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理论解释,进而围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这一焦点问题,探究适用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内部风险管理理论与外部监管理论。从理论角度完成了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产生、发展与风险防范的理论重构。通过比较分析发达国家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背景、特征、利弊与立法路径,简要回顾中国商业银行40年来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演进与发展历程,总结发达国家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未来发展可以借鉴之处。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参与投资银行业务的范围及组织形式,以及代表性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在内部经营与外部竞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在行业发展、业务深度、组织形式、收入结构、人员素质等方面的症结亟待解决。风险及其有效防范是银行业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核心议题,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前提是对其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与组织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从分析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所具备的一般性风险来源入手,着力研究三大类投资银行业务的典型合规风险表现,探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利益冲突、风险传递与风险集中等特殊风险的成因与传导路径,据此得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重点与难点。从国内外相关实证文献来看,理论界对于投资银行业务是否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效率,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如何影响银行个体风险与金融系统稳定性等问题尚无定论,从实证角度研究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9-2018年19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波动性风险分析理论、资产组合原理相关性分析框架及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银行收入无明显周期性趋势,波动性明显高于利息净收入;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会加剧银行业收入的不确定性,但由于收入占比较小,投资银行业务并非造成我国银行业收入波动的主要因素。多数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收入与利息净收入表现为正相关性,商业银行难以通过参与投资银行业务实现分散收入波动风险的目的。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回归结果较为显着,随着投资银行收入在银行收入结构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商业银行多元化收入程度随之加深,银行利润损失风险随之下降。基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与实证研究结论,论文构建了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相结合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实现了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战略管理的统一和结合,明确指出各类型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并设计了由公司治理框架、内部控制机制与风险管理流程共同构成的风险防范体系与风险管理实施平台。在银行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与之相适应、相补充,这一框架的设计包含监管目标与原则、市场结构监管与市场行为监管等基本要素。在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薄弱环节、特定组织形式的风险隐患,以及给外部监管带来的全新挑战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从强化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认识、增强银行组织对特殊风险的防范能力、提高应对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以及提升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有效性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王满[7](2020)在《基于shapley值法的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融控股公司是20世纪末最主要的金融机构改革之一,这一改革是社会金融需求和金融企业利益诉求多元化发展的结果。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经营优势,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混合经营模式逐渐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但金融控股公司也隐含着潜在的利益冲突和风险传染等问题,其风险需要进行监管。在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分业经营的政策限制,金融控股公司成为金融企业做大做强,规避政策限制,拓展其他业务领域的主要手段。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混业经营是国内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如何评估自身综合经营风险、内部风险结构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来控制风险,都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光大集团为例,总结国内外现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光大集团面临的潜在特殊风险,并通过实证分析求解相关变量,利用shapley值公式分解光大集团三家金融子公司系统重要性,评估了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内部风险结构,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光大集团内部风险比较集中,光大银行和光大证券贡献了光大集团大部分金融风险。因此,无论是光大银行还是光大证券经营出现问题都不可避免的危及到整个光大集团;此外,光大永明经规模调整后的系统重要性不断提高也说明不能忽视对保险子公司风险管控。从违约率与规模、风险替代比来看,光大银行系统性风险相比于光大证券和光大永明更高,光大银行违约率呈上升趋势,光大证券违约率比较稳定,光大永明违约率呈下降趋势,并且光大银行系统性风险比值要高于其资产规模的比值,即系统性风险增加的速度高于光大银行资产规模扩张的速度,这可能是由于银行在我国金融业处于核心地位,且银行业发展已到一定的规模,规模提高的边际效益是逐渐递减的;其次,从对三家子公司系统重要性影响因素来看,规模、违约率及共同因子载荷都对金融子公司系统重要性大小产生影响,其中共同因子载荷最为敏感,规模次之,违约概率最不敏感;再次,从业务发展趋势看,银行业务风险有所上升,证券业务比较稳定,保险业务风险有所下降。总的来说,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可控。最后,基于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理论基础上提出以光大集团为典型代表针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内外部监管对策建议。

王纪飞[8](2019)在《新监管环境下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和混业经营持续推进,我国已形成多种类型的金融控股公司/集团,金控公司这类组织形式有其显着的产业金融特点和较为独特的发展优势,已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子。央行前行长周小川在G30国际银行业研讨会上就中国金融发展发言时指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合理管控将会纳入国家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金控公司的良好发展有助于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稳定。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人民日报》权威访谈“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中明确指出,下一步将清理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加强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和化解。随后在2019年7月末,央行发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将金控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监管新规体现出金控公司须“持牌经营”的监管导向,将严把金控公司审批准入关,后续随着办法的正式实施和配套细则落地,对金控公司行业及个体发展战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H金控公司作为H集团的核心金融平台,面对金控公司行业新监管环境的客观挑战,明确自身战略定位并制定有效的实施策略、通过战略调整和资源整合达到持牌要求将是其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首先对金融控股公司(集团)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金控公司的典型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主要监管和法律框架,明确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与分析工具,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综述,理清了金控公司的理论及政策脉络;然后运用PEST模型和IFE矩阵等管理工具对H金控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现状梳理分析,并对标分析代表性金控公司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聚焦于该公司当前所处的监管环境、经营现状以及将面临的发展方向重大选择,明确其进行战略目标的调整优化和实施并购重组总体战略的必要性,以适应新的监管体系和新的市场竞争,实现竞争优势的可持续;进而剖析了 H金控公司内部环境,着重分析了股东背景与集团内部支持、公司资源能力结构和内部优劣势等方面;最后使用SWOT工具总结提升得出了 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及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H金控公司应制定收购和控股保险公司的计划,并尽快培育发展作为资本引擎推动其在新监管环境下快速发展壮大;同时,对应产业投行的战略目标,应加大对优质券商机构的收购兼并,补齐券商投行短板,为产业投资提供良好的上市退出机制,尤其是把握科创板和注册制推出等资本市场改革的机会,获得“承销+直投”的双重收益。论文立足于新监管环境对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从实践的角度可为该公司决策层前瞻性的应对监管新规,及时调整战略发展规划提供判断和决策依据,相关研究结论有助于H公司在新监管环境下有效应对政策风险、未雨绸缪的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也为行业其他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戴娇娇[9](2019)在《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问题研究 ——英国经验借鉴》文中指出当前全球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从分业经营向综合化经营转变。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综合型发展模式,通过开展跨市场、跨区域的经营活动,在降低交易成本,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发挥内部支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是金融业发展模式的重大创新,已成为金融行业重要的组织形式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由于综合经营模式使得金融控股公司相较于单一的金融机构,组织结构更为复杂,因此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在金融分业经营的体制下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出现的,尚未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法律上的界定,也没有出台专门的监管规则。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一些野蛮发展的金融控股公司蕴藏着巨大的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在内部建立复杂资金、业务联系,通过关联交易发挥协同效应,但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风险。事实上,金融控股公司可能产生的利益冲突的风险、监管套利的风险、系统性的风险等其他风险均与关联交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的防范,最重要的是对其关联交易的监管。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顺应了金融发展的趋势,在促进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同时也针对性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制度,对于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当前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英国相关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自身特点的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提供一些思路,以期促进金融控股公司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基本理论分析。首先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进行概念上的界定。之后从中信集团的案例引入,分析认为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交易是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和通道,因此有必要对其关联交易行为进行监管。但由于关联交易在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发挥内部支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必须适度。英国的金融监管改革顺应了金融发展的趋势,在促进金融综合化经营的同时也针对性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监管模式。针对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英国监管经验的借鉴意义。第二章介绍我国当前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模式。指出我国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初步建立了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但进一步分析,对关联交易的监管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介绍英国的监管模式,指出要实现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有效监管,除应当明确各个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责外还应注重构建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合作机制,开展协调与合作。第三章介绍我国当前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范围的认定规则。指出我国认定规则存在的问题。介绍英国的认定规则,建议我国从实质主义出发,依据股权标准、实际控制标准、管理人员标准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关联方进行明确界定。将涉及风险转移与风险承担的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之间的交易行为纳入到关联交易监管的范围内。第四章介绍我国当前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措施。从对关联交易的限制、信息披露以及内控制度的监管上进行分析,指出当前监管措施存在的不足。通过介绍英国监管措施,借鉴英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措施的建议。

李素素[10](2019)在《市场化债转股背景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风险的法律规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企业负债率高,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速加快,为实现“去杠杆”,推进供给侧改革,我国开展市场化债转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sset Investment Corporation,AIC)系本轮债转股下的特定产物,由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股东设立。商业银行通过AIC参与市场化债转股,以处置自身不良资产,使企业脱离财务困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新生儿”AIC参与市场化债转股面对诸多风险,但目前对AIC的研究并不多。本文以AIC的风险为研究对象,将AIC风险类型化为两个方面,从法律角度对不同风险进行针对性规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通过阐述我国历史上的两轮债转股——政策性债转股与本轮市场化债转股,引引出对AIC的产生背景、业务范围等方面内容的介绍,同时对AIC与AMC进行比较,说明AIC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界定AIC风险的范围,将风险类型化为AIC在市场化债转股中对我国金融市场带来的微观审慎风险与宏观审慎风险,微观审慎风险系AIC开展债转股业务面临的风险;宏观审慎风险包括AIC的监管风险及其与商业银行之间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和风险传染,具体介绍两种风险的成因,及目前我国法律对AIC风险的规制情况。第三章,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提出具体法律规制完善建议:首先是在商业银行主导与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下,积极应对和防范微观审慎风险;其次是完善我国监管制度,在AIC与商业银行间建立“防火墙”,以规制宏观审慎风险。

二、构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Y金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企业战略相关研究综述
        二、金融控股战略相关研究综述
        三、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第一节 境内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一、境外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二、国外金融控股模式分析
        三、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
    第二节 企业战略的相关理论
        一、发展战略理论
        二、战略分析工具
第三章 Y金控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Y金控公司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PEST宏观环境分析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文化环境
        四、科技因素
    第三节 波特五力模型行业分析
        一、行业内部现有竞争者
        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三、替代产品的威胁
        四、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五、消费者议价能力
第四章 Y金控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一、股东背景情况
    二、母公司金融板块运营情况
    三、Y金控公司各版块主要情况
    四、公司资源分析
    五、公司能力分析
    六、部分业务板块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Y金控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
    一、SWOT分析
    二、外部及内部环境矩阵分析
    三、Y金控公司的战略选择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Y金控公司发展战略实施
    一、发展定位
    二、战略制定的原则
    三、管控模式
    四、发展规划及战略目标
    五、业务规划
    六、主要业务板块细化战略
第七章 Y金控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两大基础工程
    二、实施三大体系建设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金融控股公司的基本理论
    2.1 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
    2.2 新形势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特征
    2.3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监管需求与监管供给理论
    2.4 小结
第3章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
    3.2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存在的问题
        3.2.1 监管模式效率不足
        3.2.2 监管对象涵盖不全
        3.2.3 监管内容不够完善
        3.2.4 监管措施规定不当
        3.2.5 监管缺失愈发严重
    3.3 小结
第4章 域外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分析及启示
    4.1 美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4.2 英国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4.3 日本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制度
    4.4 对我国的启示
    4.5 小结
第5章 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的思考
    5.1 调整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
        5.1.1 确立适合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模式
        5.1.2 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的自律建设
    5.2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体系
        5.2.1 制定针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法律法规
        5.2.2 修改《监管办法》适用的主体范围
        5.2.3 完善《监管办法》的监管内容与监管措施
    5.3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配套监管建设
        5.3.1 用外部规制与内部控制的手段防范利益冲突
        5.3.2 确立金融机构间“防火墙”制度
        5.3.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5.3.4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与监管目标
    5.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包商银行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相关概念
        一、关联交易的概念及分类
        二、关联交易导致的风险传染与风险集中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联交易产生前提的相关研究
        二、关联交易的动因研究
        三、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表现的相关研究
        四、关联交易监管机制研究
    第三节 各国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美国“伞形”监管模式
        二、英国“双峰”监管模式
        三、日本“统一”监管模式
        四、国外关联交易监管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第四节 文献评论与问题的提出
第三章 包商银行案例分析
    第一节 包商银行背景与事件梗概
        一、包商银行背景介绍
        二、“明天系”背景介绍
        三、包商银行事件过程
    第二节 包商银行与“明天系”关联交易动因分析
        一、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二、包商银行股权分散,“明天系”运作手段高明
        三、“明天系”转入战略收缩,被迫放弃包商银行
        四、包商银行的控股子公司地位使其被迫接受“明天系”抽资
        五、包商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资产风险评估与控制滞后
        六、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监管处罚不力
    第三节 接管前包商银行财务状况分析
        一、财务分析方法——基于CAMEL分析体系
        二、包商银行盈利能力减弱
        三、包商银行资本充足水平低于监管红线
        四、包商银行资产质量面临“双升”压力
        五、包商银行流动性畸高
    第四节 案例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方面的启示
        一、精准识别包商银行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关系
        二、评估关联交易定价公平性,保护包商银行自身权益
        三、监督包商银行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制度
        四、规范银行信息披露,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第四章 我国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与监管问题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现状
        一、金控公司关联交易总体笔数与金额占比高
        二、样本公司主要涉及与银行之间的关联交易
        三、资金项目交易是样本公司主要关联交易形式
        四、样本公司与单项控制关联方的交易最为频繁
    第二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趋势
        一、关联交易规模扩大
        二、关联交易重心向资金流入型转移
        三、资金交易、劳务及资金交易持续增长
    第三节 我国当前监管方法与路径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法规空缺
        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主体不明确
        三、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与防火墙制度未系统建立
第五章 我国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类伞形监管模式构建
    第一节 我国监管模式构建基本思路与原则
        一、构建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基本思路
        二、构建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探索建立“类伞形”监管模式
        一、“类伞形”监管模式基本框架
        二、建立健全金控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法律法规
        三、强化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外部监管
        四、完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五、统筹“外部监管+内部控制”双维度监管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YF金融控股集团混业模式风险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及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典型发展模式与风控现状
        1.3.1 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及分类
        1.3.2 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YF集团发展历程与混业经营风险管理案例
    2.1 YF集团现状与发展历程
    2.2 YF集团混业经营布局
        2.2.1 整体布局
        2.2.2 平台建设
        2.2.3 投资业务
    2.3 YF集团成功业务风险防控案例介绍
        2.3.1 协助西南证券重组上市
        2.3.2 处置化医集团不良资产
        2.3.3 股权重组西部航空
    2.4 YF集团风险管理模式的有益经验
        2.4.1 YF金融控股集团整体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日臻完善
        2.4.2 突出战略集中型与矩阵式风险管理模式相结合
        2.4.3 注重平衡公司混业运营与风险控制
        2.4.4 强调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
第三章 YF集团风险混业经营风险管理效果的综合分析
    3.1 指标构建与测度
        3.1.1 基于Z-score的分析
        3.1.2 混业经营指数与企业破产风险的定量研究
    3.2 企业混业经营风险的定量评估
        3.2.1 盈利能力分析
        3.2.2 偿债能力分析
        3.2.3 企业现金流量分析
        3.2.4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3.3 YF集团风险管理模式的薄弱环节
        3.3.1 全面风险管理与GRC理念融合不足
        3.3.2 政府的干预弱化了GRC机制
        3.3.3 风险资本理念未能贯彻到业务之中
        3.3.4 关联担保交易频繁
第四章 完善经营性地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管理的启示
    4.1 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监管环境
    4.2 进一步完善战略集中型与矩阵式风险管理模式的有机融合
    4.3 尽快建设覆盖混业经营与经营风险关系的风险评价机制
    4.4 继续推进治理、风险管理与合规风险管理的协调
    4.5 努力发展多元化的风险管理手段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透视与监管应对——兼论中国金融监管的主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监管步伐
三、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和内部治理的问题与短板
    (一)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的滞后
    (二)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治理不健全
四、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治理对策
    (一)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治理的国际和国内动向
        1. 国际动向
        2. 国内动向
    (二)金融控股公司外部监管的完善
        1. 构建“伞形+双峰”的监管主框架
        2. 树立功能监管和机构监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构建协调监管机制
        3. 完善具体监管规则,丰富监管手段
    (三)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风险治理的改进
        1. 完善公司治理规则
        2. 完善机构独立性标准,构建自律监管机制
        3. 构建和完善混业经营环境下的信息披露规则
五、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
    (一)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特殊性
    (二)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思路
        1. 搭建综合监管的制度体系
        2. 以数据为中心创新监管手段
        3. 引入监管任务外包制度
六、结语

(6)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成本与效率的影响
        1.2.2 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1.2.3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系
        1.2.4 论文创新之处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及风险防范的理论基础
    2.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相关概念剖析
        2.1.1 商业银行及其业务的理论内涵
        2.1.2 投资银行及其业务的理论内涵
        2.1.3 三种金融业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2.1.4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组织形式辨析
    2.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经济学解释
        2.2.1 金融中介功能观对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融合的启示
        2.2.2 金融创新理论对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创新上的阐释
        2.2.3 资产专用性假说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要素配置的解释
        2.2.4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所隐含的制度变迁供求关系探析
    2.3 综合经营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2.3.1 从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
        2.3.2 从风险控制向风险管理转变
        2.3.3 从单一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化
    2.4 后危机时代综合经营监管理论探究
        2.4.1 更为严格的综合经营市场准入监管
        2.4.2 综合经营监管的宏观审慎原则
        2.4.3 综合经营机构的市场化退出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1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现状分析
        3.1.1 德国全能银行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特征
        3.1.2 美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演进与立法设计
        3.1.3 英国银行母公司发展的背景与利弊
        3.1.4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3.2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分析
        3.2.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
        3.2.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组织形式
        3.2.3 主要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实践
        3.2.4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政策演进
    3.3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存在问题分析
        3.3.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承担的内部经营压力
        3.3.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
        3.3.3 牌照资质差异导致经营局限性与业务深度不够
        3.3.4 组织形式不一致,行业发展不平衡
        3.3.5 收入结构不均衡,利润贡献度低
        3.3.6 现有人员素质难以满足投资银行业务深入发展的需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来源、成因与传导路径
    4.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一般来源与特征
        4.1.1 信用风险的来源
        4.1.2 市场风险的成因
        4.1.3 操作风险的来源与表现
        4.1.4 流动性风险的来源与差异
        4.1.5 声誉风险的传导路径
    4.2 投资银行业务合规风险的表现形式
        4.2.1 代理类业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4.2.2 委托类业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4.2.3 自营类业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4.3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面临的特殊风险成因与传导路径
        4.3.1 利益冲突风险的生成途径
        4.3.2 风险传递的主要途径与运行机制
        4.3.3 资本重复计算的动因与实现路径
        4.3.4 透明度风险的表现与特征
        4.3.5 内部交易造成风险集中的基础与传导路径
    4.4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
        4.4.1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分解分析
        4.4.2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差异
        4.4.3 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关联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投资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目的与样本选取
        5.1.1 研究目的与假设
        5.1.2 数据来源与说明
    5.2 基于波动性风险理论的银行业收入构成波动性分析
        5.2.1 银行业收入构成与波动状况
        5.2.2 银行业收入波动性分析设计
        5.2.3 样本总体收入波动性分析结果
    5.3 资产组合理论框架下的银行收入构成相关性分析
        5.3.1 银行收入构成相关性分析设计
        5.3.2 样本个体收入相关性分析结果
    5.4 投资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回归分析
        5.4.1 研究设计
        5.4.2 变量选取
        5.4.3 模型设定
        5.4.4 实证结果与影响机制分析
        5.4.5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6.1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6.1.1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6.1.2 导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性
    6.2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6.2.1 大型国有银行实现投资银行业务规模效应的发展路径
        6.2.2 股份制商业银行发挥投资银行业务协同效应的主要路径
        6.2.3 中小商业银行适度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路径选择
        6.2.4 区域性、农村商业银行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6.3 公司治理框架与组织结构的优化
        6.3.1 强化董事会职能与利益制衡机制
        6.3.2 确立风险管理层级和运行流程
        6.3.3 导入金融综合经营风险管理文化
    6.4 内部控制机制与合规管理流程的设计与构建
        6.4.1 以风险防范为目的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6.4.2 建立会计并表与风险并表双重管理机制
        6.4.3 设置差异化的“防火墙”制度
    6.5 风险管理流程再造与实施步骤
        6.5.1 确立组织风险偏好与风险容忍度
        6.5.2 开发风险识别与监测工具
        6.5.3 设计风险度量与评估程序
        6.5.4 规范风险控制与报告路径
    6.6 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6.6.1 确立监管架构与监管主体
        6.6.2 设定监管目标与原则
        6.6.3 明确市场准入与股东标准
        6.6.4 设置业务资格与范围限制
        6.6.5 确立市场化退出要求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7.1 补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的薄弱环节
        7.1.1 风险防范理念与风险管理文化方面的欠缺
        7.1.2 风险管理体系与组织发展战略相脱节
        7.1.3 风险管理能力与业务发展不匹配
        7.1.4 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存在局限性
        7.1.5 风险防范自律机制发挥不足
    7.2 应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带来的监管挑战
        7.2.1 强化金融监管的迫切性
        7.2.2 多头监管与监管规则不一致
        7.2.3 信息协调与并表监管机制不完备
        7.2.4 对金融集团控股股东存在监管缺位
    7.3 强化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的全面认识
        7.3.1 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影响的重新认识
        7.3.2 对不同组织形式风险差异的辨识
        7.3.3 提高对银行集团风险隐患的重视程度
    7.4 增强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特殊风险的防范能力
        7.4.1 建立防范利益冲突风险的“中国墙”制度
        7.4.2 控制内部交易造成的风险集中
        7.4.3 强化自律性质的信息披露与透明度建设
    7.5 提高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
        7.5.1 保持资本充足水平与补充能力
        7.5.2 以并表管理为基础防范资本重复计算风险
        7.5.3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7.6 提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监管有效性
        7.6.1 夯实立法基础与监管标准
        7.6.2 持续革新监管工具
        7.6.3 利用市场力量约束利益冲突的发生
        7.6.4 建立法人防火墙与业务防火墙“双墙制度”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基于shapley值法的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
第2章 相关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2.1 金融综合经营概述
        2.1.1 金融业务综合经营定义
        2.1.2 金融业务综合经营形式及类型
        2.1.3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
    2.2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理论
        2.2.1 基于资产组合理论的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
        2.2.2 公司治理、内控机制与风险管理
        2.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金融控股公司产生与发展
        2.3.2 金融控股公司内在优势
        2.3.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风险控制
        2.3.4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预警与评估方法
    2.4 文献评述
第3章 光大集团业务体系及经营风险分析
    3.1 光大集团案例介绍
        3.1.1 光大集团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
        3.1.2 光大集团业务体系及运营模式
        3.1.3 光大集团经营现状
    3.2 光大集团经营风险分析
        3.2.1 风险传染
        3.2.2 利益冲突
        3.2.3 资本重复计算与杠杆率过高
        3.2.4 关联交易
    3.3 光大集团特殊风险成因分析
        3.3.1 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不足
        3.3.2 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
        3.3.3 风险管理不系统
第4章 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实证分析
    4.1 模型基础
        4.1.1 Shapley value理论介绍
        4.1.2 ES模型介绍
        4.1.3 模型基本假定
        4.1.4 相关变量求解
    4.2 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实证研究
        4.2.1 实证方法基本步骤
        4.2.2 数据来源
        4.2.3 各主要变量的计算
        4.2.4 基于shapley value法金融子公司风险分解
    4.3 影响集团综合经营风险因素识别
        4.3.1 经规模调整的光大集团子公司系统重要性分析
        4.3.2 金融控股子公司资产规模与集团综合经营风险的关系
    4.4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管理建议
        4.4.1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与立法
        4.4.2 金融控股公司协同运营与风险管理机制
        4.4.3 金融控股公司国际监管经验借鉴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监管环境下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与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访谈调查法
    1.4 主要内容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相关概念
        2.1.2 模式与分类
        2.1.3 特点
    2.2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发展战略理论基础
        2.2.2 发展战略分析工具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 境外监管体系和实践
        2.3.3 国内研究综述
第3章 H金控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H金控公司简介
    3.2 PEST宏观环境分析
        3.2.1 P政治因素
        3.2.2 E经济因素
        3.2.3 S社会文化因素
        3.2.4 T技术要素
    3.3 五力模型行业分析
第4章 H金控公司内部战略环境分析
    4.1 股东背景和集团内部支持
    4.2 H公司资源能力结构
        4.2.1 内部资源分析
        4.2.2 公司治理方面
        4.2.3 内部控制方面
        4.2.4 人力资源方面
    4.3 H公司优势与劣势分析
    4.4 内部环境因素评价(IFE)矩阵分析
第5章 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选择、制定与实施
    5.1 选择依据
        5.1.1 SWOT分析
        5.1.2 波士顿矩阵分析
        5.1.3 典型代表对比分析和借鉴
    5.2 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5.2.1 战略目标
        5.2.2 核心价值观
    5.3 H金控公司战略实施方案
        5.3.1 五年发展规划
        5.3.2 实施并购重组成长型战略,加快推进股权整合和金融牌照并购
        5.3.3 强化资本自我约束和管理,推行资本管理模型(3MPA)
        5.3.4 实施金融投资“六维度”体系化管控,加强大金融全面管理
        5.3.5 业务单位战略
第6章 H金控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构建科学的组织架构
    6.2 建成效益驱动型的绩效管理体系
    6.3 优化处理企业总部管理层与业务管理层的关系
    6.4 准确风险计量,保障资本充足率达标
    6.5 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6.6 加强合规审查和审计
    6.7 借力金融科技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及展望
附录:H金控公司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问题研究 ——英国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状况概述
    第一节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基本概念
        一、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
        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从中信集团案例引入
        一、中信集团案例
        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必要性
        三、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适度性
    第三节 英国相关监管经验的借鉴价值
第二章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中英制度比较及借鉴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
        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英国双峰监管模式下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分析
    第三节 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的建议
        一、明确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主体
        二、加强监管机构协调合作
第三章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认定规则的中英制度比较及借鉴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认定规则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认定规则
        二、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认定规则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英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认定规则分析
    第三节 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方及关联交易认定规则的建议
第四章 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措施的中英制度比较及借鉴
    第一节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限制
        二、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的监管
        四、监管措施仍有待提升和完善
    第二节 英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措施的经验分析
        一、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的限制
        二、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内控制度的监管
    第三节 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措施的建议
        一、完善对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采取的限制措施
        二、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管
        三、完善关联交易内控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10)市场化债转股背景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风险的法律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创新
第一章 AIC概述
    第一节 AIC的产生背景:从政策性债转股到市场化债转股
        一、债转股的涵义
        二、政策性债转股概述
        三、市场化债转股概述
    第二节 AJIC的业务范围:兼及与AMC之比较
        一、AIC的业务范围
        二、AIC与AMC之比较
    第三节 AIC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意义
        一、拓宽市场化债转股资金来源
        二、提高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债转股的积极性
        三、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第二章 AIC风险的类型化分析
    第一节 AIC的微观审慎风险
        一、AIC微观审慎风险的产生原因及规制意义
        二、AIC的微观审慎风险
    第二节 AIC的宏观审慎风险
        一、混业经营趋势下的AIC
        二、商业银行与AIC存在风险传染的可能
第三章 AIC风险的法律规制完善
    第一节 AIC微观审慎风险的法律规制完善
        一、部分放开设立AIC的准入门槛
        二、明确选择被转股企业的条件
        三、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资金流向债转股项目
        四、各方积极探索定价机制
        五、建立健全转股后监督机制
        六、畅通股权退出机制
    第二节 AIC宏观审慎风险的法律规制完善
        一、完善AIC的外部监管制度
        二、建立AIC与商业银行间的“防火墙”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四、构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Y金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黄熙程.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2]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张一弛.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模式构建研究 ——基于包商银行的案例分析[D]. 胡鑫.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YF金融控股集团混业模式风险控制案例研究[D]. 丘玉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透视与监管应对——兼论中国金融监管的主框架[J]. 温长庆. 金融论坛, 2020(05)
  • [6]中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 郑雪. 辽宁大学, 2020(01)
  • [7]基于shapley值法的光大集团综合经营风险评价研究[D]. 王满.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新监管环境下H金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王纪飞. 山东大学, 2019(03)
  • [9]金融控股公司关联交易监管问题研究 ——英国经验借鉴[D]. 戴娇娇.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10]市场化债转股背景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风险的法律规制[D]. 李素素. 厦门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构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