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书籍》介绍

《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书籍》介绍

一、“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丛书”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吴秉旭[1](2021)在《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素质教育,教育部提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并提倡在中小学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的实践。高中各学科己经明确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三大主要维度。《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虽然还没有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但与高中的课程目标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明确提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初中音乐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社会媒体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呈现出雅俗交织、美丑难辨的复杂情形,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给教师们带来一些困扰。音乐教育如果不适应这种新的形势,课堂音乐欣赏教学如果不密切结合课外音乐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指导,那就难以达到音乐欣赏的审美教育目的。有效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能力去鉴别、选择、品味各种多元化的音乐,这是音乐教育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课题。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深入研究不足,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深入具体研究的问题。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是:1.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现状如何?2.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哪些?3.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基于现有的研究,以及对音乐课程相关理论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理解,本研究结合《标准》关于音乐素养、学段目标、内容标准的相关表述,构建了初中阶段的音乐核心素养框架。本研究将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理解为: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的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欣赏课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欣赏教学是初中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通过在初中这一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取向,通过课堂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研究资料,分析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及其对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对有代表性的4节常规课和6节优质课的课堂观察和深入分析,对教师、学生和教研员的访谈,发现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践教学与《标准》和音乐核心素养要求的差距,面对现实应当解决哪些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主要有哪些可以有效提高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可行策略,深入探究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并提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改进建议。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教研员和中学音乐教学名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认同度高。通过分析音乐教师常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和优质录像课中运用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发掘切实可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以解决初中音乐教师设计和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困扰。2.教师在优质课中运用音乐教学策略的特征:(1)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与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适合度高;(2)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够充分;(3)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类型较丰富;(4)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都较充分;(5)优质课中有效组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方式较多。3.有效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有: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文化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游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情境感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类比学习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题发展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在对优质课的分析中,新发现了有效的、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组合作体验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信息延伸与探究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问题引导聆听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联觉辅助聆听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4.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操作体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主体经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听觉分析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师生交流式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等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持续兴趣、审美感知、音乐表达能力、音乐创造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对学生文化理解音乐核心素养发展有所欠缺。5.影响初中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和实施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对核心素养及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教师的艺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素养;教师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态度与特质的了解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课程改革;媒体文化;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等。在以上研究发现的基础上,提出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改进建议:1.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3.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4.将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付虹雨[2](2021)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分级阅读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黄依婷[3](2021)在《俯仰两无愧 ——夏丐尊、叶圣陶1930年代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

莫阳洋[4](2021)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会合作是21世纪学习的必然要求,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同时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个体责任作为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之一,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至关重要,但现实的情况却并不乐观。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对学生“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通过对文献的研究确定了理论基础,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研究数据。总结出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的现状和问题,针对问题作原因分析,并提出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策略。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的观察,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落实个体责任的情况比较差。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学生个体责任在紧凑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被掩埋;第二,个别强势学生主导合作过程,部分学生个体责任被剥夺;第三,学生间私人关系主导课堂合作关系,学生“个体责任”被扩散;第四,小组成员对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不明确;第五,教师忽视学生“个体责任”的完成情况。通过对现状的剖析,发现问题主要有五点:一是师生对“个体责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二是教师分组随意;三是学生之间不会合作;四是合作探究任务分解不细致;五是学生间没有合作规则。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三方。小学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方面的缺乏是主要原因,专业素养不过硬是根本原因;学生合作意识淡薄是直接原因;管理部门管理规则的不公平则是间接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能够短时间内就能够起效果的对策:第一,合作学习分组程序化;第二,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化;第三,合作小组建设指导常态化;第四,教师管理公平化。

刘梦元[5](2021)在《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班就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实践模式。近年来,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进,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是随班就读的质量却不容乐观。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是否适应良好是融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良好的学校适应,有助于特殊学生收获同伴友谊、发展认知能力,甚至促进其成年之后的情绪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关注随班就读视障学生的学校适应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实施及视障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方法,聚焦于三位随班就读视障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手段收集原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基于学校适应理论模型、三维叙事空间理论,梳理三位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在普通学校的学习生活的经历,挖掘故事背后的意义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视障学生在普通学校适应面临的问题,包括学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欠佳;情绪问题突出;退缩行为明显;自我认识隔离化。2.影响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包括学生因素:视障同伴因素;教师因素;学校因素3.建构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理论模型,包括学业适应,人际适应,情绪适应、行为适应,身份认同五个方面。4.为促进随班就读视障学生的学校适应情况,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建议:增设视障学生的心理教育课程;发挥成功融合视障个案榜样作用;开展视障相关的校园活动;落实随班就读政策的实施;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

曹勇[6](2021)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文中认为伴随我国高校新时代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美育、双创教育、跨学科教育逐步成为重要内容。它使设计教育从专业领域进入通识领域,面向高校非专业学生的通识设计教育快速发展,但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因此,以其发展历史与现状为依据,以概念剖析与设计研究为方法,对其概念内涵、课程内容建构、课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理论研究,并形成以下结论:设计通识是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以通识美育为育人目的的设计教育形态。它揭示了设计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探索活动在职业教育与人文通识之间的往复运动。回归美育育人不仅是其应用功能,也揭示了设计创造力培养的主体内在根源和设计作为人文学科的价值本源。在育人与学科双重视野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可分为设计语言、设计返身、设计自由3个层次,其知识形态特征应该是学科内的破界与贯通、学科外的跨界与交叉,其核心能力是设计形式生成的思维能力。通过“知觉-媒介-抽象”、“意义-符号-叙事”、“技术-结构-系统”、“观念-重构-生成”4种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训练,建立全人发展与身体、文化、技术与观念的广泛联系,它既是设计育人的特点,也是设计学科自身拓展的动力。通识设计的课题设计方法对应于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内容层次,表现为微观的基于具体内容的设计方法、中观基于应用情境的设计方法,但宏观层面上讲通识课题设计的本质不仅是“关于设计教育的研究”,更是一种“设计的研究”。课题作为人文性的教学设计“形式”,在抽象层面也具有媒介、意义、结构、观念4方面特征,由此打开课题设计更为丰富的可能。

陈淑娇[7](2021)在《窄式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黎克才[8](2021)在《高中历史教学渗透优秀传统书院文化的调查分析与实践研究 ——以两广端溪书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进,我国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造性转化。伴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呼吁更多优质的课程资源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以进一步弥补教材史料的不足。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要求有更多更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出现,以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地方书院文化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有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满足史料教学的需要,还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增强学生对地方、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本文主要从三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通过分析传统文化传承、课程改革、课程教学的需要,以及书院文化原本就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等提出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书院文化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践行新课程资源观、教育生活化理念和认知-发现理论,以及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论证了论文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乡土文化和书院文化等重要概念与相关教育学理论的解读分析,为论文的研究理顺了思路,与奠定了理论基础。文中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综述,为两广端溪书院文化全面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清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激活书院文化在教学领域的新生命力。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师生们普遍认同开发与利用地方书院课程资源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书院课程资源作为辅助性材料,渗透于教学时,应遵循主体性、科学性和适度性原则,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对课程教学起到真正的帮扶作用。两广端溪书院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可归纳为爱国文化、教学文化、修身文化、藏书文化、管理文化、伦理文化等六方面可用课程资源。文中还尝试以课程实例的形式,从理论说明、教学过程和归纳总结等对两广端溪书院文化渗透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和历史活动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还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问题讨论法、图片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归纳分析法,以及深度教学法等等交叉相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为书院课程资源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了示范。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两广端溪书院文化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成果是多重的,包括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增强学生担当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优化课程资源;促进历史教师专业化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形成地方办学特色等等。最后,笔者还指出了论文研究的不足,表达了日后继续扩大对古代书院、现代书院研究的展望。

付晓群[9](2021)在《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为例》文中指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具有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态度的作用,是中学生继承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如何让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发挥其价值,让学生全面、深入、高效地领会古诗词,是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难题。此外,“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思维方式和审美鉴赏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模式逐渐从西方国家的课堂进入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经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检验,逐渐受到我国一线教师们的青睐。将分层教学模式用于古诗词课堂中,旨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进而拓展知识视野。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旨在培养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其提升学习能力。本文以班级授课制下的古诗词分层教学为研究对象,将班级内的学生依据学习态度、能力、潜力、个性等因素划分三个层次,即A层次综合型学生、B层次提高型学生、C层次基础型学生。本文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的学生为例,以其学情的特殊性,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探究其古诗词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积累经验,以期为分层教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谢多都[10](2020)在《课外读物选材对初中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在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下,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也是对个体品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王文斌、徐浩,2017)。这就要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英语课外阅读是学习者在课外自发进行的一种阅读行为,这就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阅读动机。英语课外读物要符合学生积极情感,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与整体英语学习动机的大量文献相比,英语阅读动机的研究较少。关于到底什么样的英语课外读物是符合学生积极情感的相关研究也很有限。因此,笔者参考Wigfield&Guthire(2004)对阅读动机的调查研究,设计出关于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动机的调查问卷,调查了成都高新新华学校252名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及阅读喜好。同时,笔者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对阅读材料的要求对目前初中学生普遍使用的英语课外读物《典范英语》(7-10)进行了评估和分析。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典范英语》(7-10)是否符合学生积极情感?究竟什么样的初中英语课外读物可以唤起学生积极情感?2)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根据学生的情感需求指导初中学生选择恰当的英语课外读物选材,同时通过阅读活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积极健康的情感?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整体来看,《典范英语》(7-10)系列读物符合学生积极情感,适合初中生进行阅读。内容生动有趣、体裁多样、话题丰富、难度适中的初中英语课外读物可以唤起学生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2)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外读物选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和阅读喜好,针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选择不同种类和层级的阅读材料,并组织设计积极的阅读活动使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英语阅读积极健康的情感。

二、“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丛书”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丛书”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实践
        三、工作经历的启发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问题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核心素养及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关于核心素养及其与课程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音乐欣赏及其教育价值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第三节 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一、音乐欣赏教学的理解
        二、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研究
    第四节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二、教学策略的分类
        三、国外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国内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第五节 简要述评
        一、有关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
        二、关于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讨论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质化研究取向
        二、课堂观察
        三、访谈
        四、案例分析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计划
        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四节 研究的效度与研究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目标
    第一节 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与目标
        一、音乐欣赏在音乐课程中的定位
        二、音乐欣赏课程目标的理解
    第二节 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思
        一、音乐素养在《标准》中的体现
        二、音乐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三、初中音乐核心素养的构建
        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音乐核心素养
第四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常规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非洲的灵感》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音乐欣赏常规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教师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整体比较单一
        二、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与教学内容适合度不高
        三、教师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价值的认识不够
        四、很少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五章 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的选择
        一、研究对象
        二、教学案例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优质课中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分析
        一、《永远的莫扎特》一课的详细分析
        二、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 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教学策略的特征分析
        一、优质课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二、优质课中运用了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三、优质课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优质课中体现多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有机组合
第六章 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内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和音乐欣赏教育价值的认同
        二、教师素养
        三、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
        四、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五、学校制度和教学环境
    第二节 外部因素对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影响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影响
        二、媒体文化的影响
        三、教育行政的政策和教研员的专业支持
第七章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改进
    第一节 教学策略选择与有效实施应指向整合的教学目标
        一、依据《标准》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
        二、根据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三、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第二节 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
        一、针对音乐表现要素教学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二、针对音乐情绪与情感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三、针对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四、针对风格与流派内容的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方式
        五、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充分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第三节 将音乐欣赏教学教学策略与环境因素有机融合
        一、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点
        二、拓展教材资源,整合音乐欣赏教学内容
        三、淡化经典与流行的界线,提升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审美感知能力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初中音乐欣赏常规课教学策略存在一些问题
        二、优质课与常规课中均有较丰富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运用
        三、优质课中发现一些创新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一些音乐欣赏教学策略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五、影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的因素
    第二节 建议
        一、教师要熟知“核心素养”和《标准》的理念与要求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成败的关键
        三、针对学生发展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
        五、有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运用是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访谈提纲
    附录二:6 节初中音乐欣赏优质课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4)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1.1 学会合作:21 世纪学习的必然要求
        1.1.2 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1.1.3 落实学生“个体责任”对小学科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1.1.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情况堪忧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合作学习
        1.2.2 个体责任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合作学习的研究
        1.3.2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
        1.3.3 关于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的研究
        1.3.4 评论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落实的现状和问题
        1.5.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落实难的原因
        1.5.3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落实“个体责任”的对策
    1.6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思路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思路
    1.7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个体责任的理论构建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 社会互赖理论
    2.3 小学科学课堂学生“个体责任”理论阐释
        2.3.1 学生“个体责任”的概念
        2.3.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组成
        2.3.3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履行“个体责任”的外在表现
        2.3.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学生“个体责任”的一般环节
        2.3.5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影响个体责任落实的因素
        2.3.6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体责任”的评价流程
3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现状和问题
    3.1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现状
        3.1.1 小学科学课堂“个体责任”落实现状的调查设计
        3.1.2 小学科学课堂落实“个体责任”的调查结果
    3.2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个体责任”存在的问题
        3.2.1 师生对“个体责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3.2.2 课堂合作学习分组随意
        3.2.3 学生之间缺乏合作能力
        3.2.4 教师分解合作探究任务的能力差
        3.2.5 课堂合作缺乏规则指引
4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难以落实“个体责任”的原因分析
    4.1 小学科学教师合作学习理论和技能匮乏
        4.1.1 教师合作学习分组缺乏标准
        4.1.2 教师缺乏对合作技能的教授
        4.1.3 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小组建设的指导
        4.1.4 教师的课堂评价缺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
    4.2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不过硬
        4.2.1 小学科学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
        4.2.2 小学科学任课教师专业知识掌握不牢靠
        4.2.3 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思想坚定性不足
        4.2.4 科学教师学科教学任务重,课外任务繁多
        4.2.5 学生合作意识淡薄
5 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落实“个体责任”的对策探讨
    5.1 合作学习分组程序化——落实个体责任的首要措施
        5.1.1 确定小组成员性别比例
        5.1.2 确定小组成员性格比例
        5.1.3 确定小组成员学科成绩比例
    5.2 课堂探究活动教学模式化——落实个体责任的关键措施
        5.2.1 课前深研教材,细化探究活动
        5.2.2 课中明确合作任务,课堂评价兼顾个人
        5.2.3 课后单独帮助
    5.3 合作小组建设指导常态化——落实个体责任的必要措施
        5.3.1 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5.3.2 提升学生合作技能
        5.3.3 帮助小组建立个人行为准则及小组运行规则
    5.4 教师管理公平化——落实个体责任的保障措施
        5.4.1 工作量平等
        5.4.2 福利平等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一)专着类
        (二)期刊论文类
        (三)硕博论文类
        (四)网络资源类
    二、西文文献
附录
致谢

(5)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
    1.4 文献综述
    1.5 理论基础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流程
    2.5 研究框架
    2.6 研究效度
    2.7 研究者角色
    2.8 研究伦理
3 故事呈现
    3.1 A的故事
    3.2 B的故事
    3.3 C的故事
4 分析与讨论
    4.1 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所面临的问题
    4.2 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
    4.3 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理论模型的构建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创新与不足
    6.1 研究创新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从设计为人到设计育人——通识设计课程研究
    一、背景:设计育人
        (一)在人人设计的时代:数字时代的技术、设计与人
        (二)学科之显隐:包豪斯百周年纪念中缺席的设计通识
        (三)设计亦育人:当代高校美育发展视野下的通识设计教育
    二、概念:何谓设计通识
        (一)“高校”:高等教育层面
        (二)“通识”:面向通识教育和“通识”中西比较差异
        (三)设计——以设计学科为内容载体的课程
        (四)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
        (五)通识与“专业通识”
    三、综述:研究史与问题
        (一)文献综述:从知识、理论、思维到课程实践
        (二)总体特征与突出问题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目的:从“概念”到“形式”
        (二)内容框架:“为什么—有什么—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
        (三)方法:从解决问题到基于“概念设计”的研究
    五、研究意义与目标
        (一)意义:育人与学科的不可分性
        (二)目标:学术材料、理论建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为什么:历史语境与当代使命
    第一节 设计成为通识——学科发展中的历史渊源
        一、设计通识与 19 世纪欧美大学艺术学科初创—诺顿美术课程中的设计教育
        二、设计通识与 20 世纪初期专业设计教育变革—早期包豪斯教育中的通识渊源及美国新包豪斯的通识设计思想
        三、设计通识作为战后设计研究的目的与结果—欧洲“设计思维”研究与“设计”成为英国中小学国家课程
        四、设计通识成为当代设计学科拓展动力——当代斯坦福设计思维引发的设计学科变革
        五、我国传统设计教育史“专业”与“通识”关系——传统造物中工匠职业教育与文人艺术的交互
    第二节 设计作为美育——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形式
        一、我国传统美育思想与设计美育的表现形式
        二、近现代我国高校“美育”理解变迁与设计美育特点
        三、当代我国高校“美育”发展历史机遇与困局并存
        四、设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美育载体的优点
        五、“设计美育”的当代中外美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 有什么:发展现状与比较思考
    第一节 贯通或是悬置?——中小学设计课程标准比较
        一、设计引领艺术、技术:英国国家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二、设计作为视觉艺术素养:美国国家艺术标准
        三、我国中小学设计教育的“标准悬置”与“裂隙修复”
    第二节 从基础到前瞻——高校通识设计课程比较
        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演化与课程制度形成
        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中的设计课程
        三、美国通识设计课程的主要类型与学科内容-功能特征
        四、高校通识设计课程:从“专业科普”迈向“育人联结与学科前瞻”
第三章 是什么:研究核心——概念、内容、课题方法
    第一节 课程概念思考
        一、概念回溯:“设计通识”与“设计美育”内外两种视野
        二、内涵思考:比较视野下的课程内涵特征解析
    第二节 课程内容辨析
        一、学科内外:今天“设计”概念何为?
        二、育人对接:从核心素养视野到设计通识的核心素养
        三、设计实践/实验:“通过设计实践进行的教育”
    第三节 课题设计价值
        一、通识设计课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
        二、过去教训:教学自身缺乏“设计”
        三、课题设计:使教学与课程成为一种“艺术”的核心
第四章 教什么:课程内容建构理论
    第一节 课程学视野:课程内容建构的学理基础
        一、当代课程理论中的课程内容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建构的理论框架
    第二节 通识与美育视野: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三层次理论
        一、通识与美育的目标指向与层次性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三层次理论
    第三节 学科视野:课程内容的知识与能力形态
        一、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知识形态:学科“破界”与“跨界”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核心能力: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第四节 设计通识的核心能力——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培养
        一、从设计形式4 属性看设计形式生成思维的基本类型
        二、基于知觉-媒介-抽象的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三、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四、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五、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设计形式生成
第五章 怎么教: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第一节 课题的本质与设计方法研究——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一、课题的本质及其设计方法:作为教学设计的“形式生成”
        二、设计通识典型课题分析
        三、通识设计课题设计方法:差异与应对策略
    第二节 微观:设计形式生成思维 4 种类型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基于“知觉-媒介-抽象”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二、基于“意义-符号-叙事”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三、基于“技术-结构-系统”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研究
        四、基于“观念-重构-生成”思维的通识设计课题
    第三节 中观:通识设计内容3 层次的课题设计研究
        一、“设计语言”的课题设计方法研究
        二、“设计返身”的课题设计研究
        三、“设计自由”的课题设计——在设计中自由
    第四节 课题设计方法总结与作为教学设计形式的展望
        一、微观和中观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总结
        二、宏观、抽象层面的课题设计方法展望
结论 “造物亦育人”——面向未来的高校通识设计课程
    一、异化与回应:设计作为一种通识性人文实践
    二、通识设计课程内容的再思考 ——设计学科核心素养与设计思维中的形式思维
    三、课题设计作为育人体验设计和课程推广关键
附录一:本文专业案例分析与通识课题设计目录
附录二 西南交通大学通识课《设计美育Ⅰ:从艺术到设计》课程教学(2020-2021 秋季学期)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高中历史教学渗透优秀传统书院文化的调查分析与实践研究 ——以两广端溪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的缘起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2.拓展高中历史课程资源的现实需要
        3.书院文化是历史教学的有机组成
    (二)选题的意义
        1.研究意义
        2.实践意义
    (三)课题相关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2.理论基础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2.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3.课程资源的研究现状综述
        4.对两广端溪书院的研究与开发现状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二、地方传统书院文化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的目的、对象、方法与实施
    (二)问题与归因分析
三、书院文化渗透于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适度性原则
四、高中历史教学萃取与选用两广端溪书院文化课程资源
    (一)整合与提炼两广端溪书院的课程资源
        1.文本资源
        2.实物资源
        3.口述资源
        4.电子资源
    (二)突出两广端溪书院文化的主题内涵
        1.弘扬书院爱国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2.渗透书院教学文化,潜移默化育人
        3.关注书院修身文化,落实立德树人
        4.挖掘书院藏书文化,丰富文化底蕴
        5.审视书院管理文化,培养时代新人
        6.提炼书院伦理文化,培育和谐观念
五、高中历史教学渗透两广端溪书院文化的实施策略
    (一)课程教学中有机渗透书院文化
        1.新课导入时的有机渗透
        2.教学拓展处的有机渗透
        3.试题命制时的有机渗透
    (二)历史活动课拓宽书院文化渗透的渠道
        1.运用图片展或手抄报
        2.举行演讲比赛活动
        3.举办专题讲座
        4.组织实地参观
        5.充分运用图书馆资源
结语
学生调查问卷
教师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第2章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2.1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模式概念界定及应用分类
    2.2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模式的价值意义
第3章 十四团胡杨中学古诗词分层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3.1 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 影响初中古诗词分层教学实施的因素
第4章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课前分层,助效率提升
    4.2 课中分层,助知识转化
    4.3 课后分层,助巩固提升
第5章 初中家国情怀诗的分层教学案例分析
    5.1 《望岳》教学设计对比分析
    5.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分层预习学案设计
    5.3 《月夜忆舍弟》的分层作业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课外读物选材对初中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本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情感研究概述
        2.1.1 情感的定义与类型
        2.1.2 情感、动机与态度
        2.1.3 外语教学与情感
    2.2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选材研究概述
        2.2.1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及其选择
        2.2.2 影响初中英语课外读物选材的因素
    2.3 情感与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概况
        2.3.1 英语阅读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2.3.2 情感因素对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3.1.1 情感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3.1.2 外语教学中情感的发展
    3.2 情感因素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影响
        3.2.1 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
        3.2.2 情感因素与内部动机
        3.2.3 情感因素与阅读态度
    3.3 初中英语课外读物的选择与情感的关联
        3.3.1 设计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中情感的重要性
        3.3.2 情感因素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选材中地位的变化
    3.4 小结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研究过程
    4.5 数据分析过程
第5章 调查结果与分析
    5.1 初中课外英语读物评估
        5.1.1 对象评估
        5.1.2 评估角度
    5.2 初中课外英语读物选择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影响
        5.2.1 评估的读物与学生情感要求
        5.2.2 符合学生情感要求的课外英语读物
    5.3 如何选择设计初中课外英语读物以唤起学生积极情感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6.2 本课题研究的启示
    6.3 本课题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初中生英语阅读动机的问卷调查
附录2 关于初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读物选材及指导的访谈提纲
致谢

四、“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丛书”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D]. 吴秉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分级阅读的应用研究[D]. 付虹雨. 西南大学, 2021
  • [3]俯仰两无愧 ——夏丐尊、叶圣陶1930年代课外阅读理论与实践研究[D]. 黄依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4]小学科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个体责任研究[D]. 莫阳洋.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随班就读视障学生学校适应研究[D]. 刘梦元.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设计课程研究:概念、内容与课题方法[D]. 曹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7]窄式阅读教学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研究[D]. 陈淑娇.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8]高中历史教学渗透优秀传统书院文化的调查分析与实践研究 ——以两广端溪书院为例[D]. 黎克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疆阿拉尔市十四团胡杨中学为例[D]. 付晓群.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10]课外读物选材对初中英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影响研究[D]. 谢多都.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学生英语课外活动书籍》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