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琦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介绍

张琦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介绍

一、张琪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陈冰冰[1](2021)在《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CKD1-2期)的临床疗效及对VEGF、sFlt-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保肾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肾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4例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KD1-2期)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保肾口服液,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胱抑素C(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另选取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VEGF、sFlt-1水平。结果:1、治疗前,对照组、试验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慢性肾炎组患者的VEGF、sFlt-1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保肾口服液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的有效率为87.1%,显着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方面,试验组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83.87%,试验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改善(P<0.01),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5、两组治疗前后BUN、Scr、eGFR、CysC、TC、TG无明显差异(P>0.05)。6、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CRP、VEGF、sFlt-1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试验组24h尿蛋白定量、CRP、VEGF、sFlt-1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前sFlt-1与24h尿蛋白定量、CRP显着正相关,与VEGF、eGFR不具有相关关系;VEGF与24h尿蛋白定量、sFlt-1、eGFR、CRP均不具有相关关系。结论:1、保肾口服液联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疗效显着,相比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等方面均有更好的疗效。2、保肾口服液可能通过降低VEGF、sFlt-1在体内水平,减轻内皮细胞损伤,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3、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VEGF、sFlt-1异常升高相关,sFlt-1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慢性肾炎早期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微炎症情况。4、本次试验短期中暂未发现保肾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有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高,可于临床中推广。

刘永芳[2](2021)在《基于JAK1/STAT3信号通路探讨历节胶囊治疗RA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历节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一般情况、关节炎症程度、滑膜病理改变及滑膜组织JAK1、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从JAK1/STAT3信号通路探讨历节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历节胶囊组和模型组均诱导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模型。于造模后d15天起进行灌胃,历节胶囊组予实验药液,正常组、模型组均予无菌水灌胃作为实验对照,其余饮食、饮水自由。三组大鼠连续灌胃28天后处死。实验指标检测:CIA大鼠模型建立完成后,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采用水容积法测量大鼠下肢容积,对大鼠关节炎指数进行评分,以大鼠体重变化、足趾关节肿胀度、关节炎指数积分(AI)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病理形态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技术从蛋白的角度观察大鼠滑膜组织中JAK1、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体重:与正常组相比,CIA组、历节胶囊组大鼠体重在成模后降低(P<0.05);与CIA组相比,历节胶囊组大鼠给药2周后体重升高(P<0.05);(2)足趾肿胀度:与正常组相比,成模后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升高(P<0.05);与CIA组相比,历节胶囊组给药2周后减轻明显(P<0.05);(3)AI值:比之正常组,CIA组、历节胶囊组大鼠AI指数在成模后差异显着(P<0.01);比之CIA组,历节胶囊组大鼠给药2周后AI值降低(P<0.05);(4)滑膜病理:与CIA组相比,历节胶囊组干预后不同程度抑制了滑膜组织的增生,炎性细胞都不同程度的减少。(5)JAK1、STAT3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CIA组大鼠滑膜组织中JAK1、STAT3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IA组比较,历节胶囊组表达JAK1、STAT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相比,历节胶囊组表达JAK1、STAT3蛋白表达仍升高(P<0.05)。结论:(1)历节胶囊可使CIA大鼠体重上升,改善大鼠一般情况;(2)历节胶囊可有效减轻CIA大鼠关节炎症表现,降低小鼠的足趾肿胀度、关节炎指数,但并未达到完全消除的效果;(3)历节胶囊可有效抑制了滑膜组织的增生,炎性细胞都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不能完全消除关节滑膜炎;(4)历节胶囊能降低滑膜JAK1、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良性调控JAK1/STAT3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实现抗炎效应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马悦宁[3](2021)在《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基于应森林教授“双毒学说”学术思想,总结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法则及遣方用药思路。应森林教授认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为“双毒”所致,通过观察“清解双毒方”或甲氨蝶呤片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双毒学说”指导下的“清解双毒方”的实际临床疗效。概括“双毒学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跟诊学习,整理应森林教授临证医案,总结导师从双毒致痹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运用等多角度阐明“双毒学说”的提出、形成再到发展的全过程,对“双毒学说”理论进行系统整理和阐述。2.临床研究: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2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试验组应用导师基于“双毒学说”制定的湿热痹阻证经验方“清解双毒方”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中第6周、治疗后第12周的临床效果。观察有效率、中医症候评分、DAS28评分、VAS评分、HAQ健康评估问卷、中医症候分级量化、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情况、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监测,采用软件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理论研究:(1)“双毒学说”之核心在于“内外双毒”,根据其性质可分为“外感邪毒”与“内生伏毒”两种,两种致病因素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转化或共同侵袭人体成痹。(2)应森林教授从“毒、邪、瘀”三方面总结出“双毒”学说,从病因病机、临证经验多方面阐释双毒学说的意义,临证时善用虫药及藤草、注重病证结合。以“清解双毒”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丰富了诊疗思路,提高了临床疗效。2.临床研究:(1)临床疗效方面:有效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12周后,试验组32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29例有效率为96.55%,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DAS28评分比较,两组DAS28均出现明显下降,证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整体疗效普遍优于对照组,说明“清解双毒方”在治疗过程中较对照组表现出色。(2)实验室指标方面:血沉比较:对照组较试验组改善更优。C反应蛋白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类风湿因子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两组在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两组数据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时结果相似,多不存在明显差异。(3)症状、体征方面:在主要指标关节压痛评分、关节肿胀评分、关节活动度、受累关节皮温方面,试验组具有优势;在关节疼痛评分、晨僵评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基本相似。说明“清解双毒方”在改善症状、体征主要指标时比对照组略优。次要指标亦大致相同,说明“清解双毒方”在改善症状、体征次要指标时与对照组大体相似。(4)HAQ指数:因HAQ残疾指数、HAQ不适指数及HAQ总分在治疗前即存在差距,故治疗前后不存在可比性。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两者均有明显改善,故两组均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5)非甾体抗炎药减药情况:试验组减药比例较对照组更高,故试验组优于对照组。(6)不良反应分析: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9.4%;对照组不良反应率约为37.9%,且程度更轻,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评价较对照组具有优势。结论:1.理论研究:“双毒学说”作为治疗痹证的一种新理论,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将传统医疗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中西合参辨证施治,扩展了诊疗思路。本学说丰富了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基础,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2.临床研究:(1)本研究基于导师“双毒学说”理论,以“清解双毒”为法,使用“祛外感邪毒,解内生伏毒”方药,论治类风湿关节炎。针对不同证型,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法,并“因人、因证、因时”加减用药,在临床上均取得了满意疗效。(2)“清解双毒方”相较于传统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在总有效率上大体相似。在中医症候评分、VAS评分上,“清解双毒方”优于应用甲氨蝶呤。在DAS28评分上,“清解双毒方”组出现明显改善。(3)在实验室指标中,“清解双毒方”与甲氨蝶呤组基本相似。因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性质,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治,故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4)安全性方面,“清解双毒方”较单用甲氨蝶呤效果更佳。

刘莲莲[4](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唐先平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唐先平教授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处方进行规律分析,从而总结唐先平教授治疗本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及学术思想,为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提供系统可靠的方法。方法收集并筛选唐先平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科门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所开具的处方,共166首,将患者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统计报表及数据分析功能对搜集处方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总结出唐先平教授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及治疗思想。结果通过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66首处方共含277味中药,唐先平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的归经统计结果中最多的归肝经,其次为脾经、肾经。四气中常见的为温性药,寒性药、平性药次之。药物的五味分类统计结果中最常见的为苦味药,其次为甘味药、辛味药。频次统计中,穿山龙的使用频次位居榜首,其次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黄芪、肿节风、炒白芍、延胡索、炒白术、桂枝、僵蚕、知母、姜黄、炙甘草、防风、地骨皮、生地黄、莪术、土茯苓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的核心组合为桂枝、炒白芍、知母、炒白术、防风、黄芪、穿山龙、姜黄、肿节风、僵蚕、延胡索、炙甘草。最后经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8个新处方,分别为处方0:生牡蛎、玄参、浙贝母、生侧柏叶,处方1:淡豆豉、枳壳、瓜蒌皮、炒栀子,处方2:熟地黄、砂仁、山药、五味子、覆盆子,处方3:延胡索、川芎、肿节风、藤梨根,处方4:杜仲、石斛、鬼箭羽、续断、鹿衔草、骨碎补,处方5:白花蛇舌草、猪苓、半枝莲、伸筋草,处方6:败酱草、桔梗、金荞麦、北沙参,处方7:土茯苓、泽泻、茯苓、土贝母。结论唐先平主任医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病机为正虚邪实、痰瘀痹阻,邪实主要责之于风、寒、湿、热、毒、痰、瘀,治以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解毒、化痰、行瘀。正虚则主要责之于卫外不固、肝肾亏虚,治以益气健脾、补益肝肾为主。该方法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临床处方进行分析,使总结出来的临床经验有理有据,更具有说服力和客观性,有利于名老中医的经验继承与发扬,值得推广。

张博纶[5](2021)在《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动物实验,评价本方的抗炎、促细胞凋亡作用,并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本方干预CIA大鼠的作用机制;通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评价中医滋阴法为主的中药复方或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滋阴法干预RA提供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材料与方法:1.临床观察:通过分层区组的随机方式,将80例气阴两虚型RA患者,分配至试验组或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照组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方模拟剂联合甲氨蝶呤,干预周期12周。观察指标:ACR反应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单项评分、RA相关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活动度(DAS 28)评分、医师及病人视觉模拟(VAS)评分、健康评估问卷(HAQ)评价及安全性评价。2.动物实验:选取50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除正常组大鼠,其余组别均接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构建。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加甲氨蝶呤组分别接受益气养阴通络方汤剂、甲氨蝶呤混悬液、益气养阴通络方汤剂加甲氨蝶呤混悬液,正常组、模型组接受灭菌注射用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通过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评价、关节病理切片、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水平评价大鼠关节炎症状态;通过滑膜组织PI3K、Akt、p-Akt、mTOR、Bcl-2、Bax蛋白表达的定性、定量情况,以及p-Akt/Akt、Bcl-2/Bax比值评价本方的促滑膜组织细胞凋亡能力。3.Meta分析:采用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对建库至2020年11月09日按照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建立EXCEL表格进行数据提取。然后进行文献质量评分(Jadad评分表)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栏),采用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异质性检验。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间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症状学指标(关节肿胀数、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压痛指数和晨僵时间),血清学指标,包括ESR、CRP、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及安全性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1.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达到ACR 20、ACR 50和ACR 7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DAS28评分、患者疼痛VAS评分、患者总体VAS评分、医生总体VAS评分、受试者对体力功能HAQ评分随着干预时间逐渐减低,且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上述各评分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水平明显减低,与组内基线水平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ESR、CRP水平明显下降,与组内基线水平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试验组12周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94%、58.82%),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水平相比,两组12周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关节肿大、肌肉酸痛、气短乏力、自汗、口干、眼干、盗汗、手足心热、虚烦多梦、肌肤无泽、形体瘦弱)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2周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证候评分(关节肿大、肌肉酸痛、气短乏力、自汗、口干、眼干、盗汗、手足心热)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项证候评分形体瘦弱、肌肤无泽、虚烦多梦证候评分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安全性评价:两组干预均不同程度地损及受试者的消化系统、肝肾功能、造血系统,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中西医联合干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方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均能够降低踝关节肿胀度、AI指数、IL-17、IL-2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改善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破坏;益气养阴通络方组与甲氨蝶呤组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与甲氨蝶呤组或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降低踝关节肿胀度、AI指数、IL-17、IL-23水平的作用更加显着(P<0.05)。益气养阴通络方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结果: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甲氨蝶呤组、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均能够下调滑膜组织PI3K、mTOR、Bcl-2蛋白过表达,上调Bax表达,降低p-Akt/Akt和Bcl-2/Bax比值,上调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通络方组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甲氨蝶呤组或益气养阴通络方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甲氨蝶呤组下调滑膜组织PI3K、mTOR、Bcl-2蛋白过表达,上调Bax表达,降低p-Akt/Akt和Bcl-2/Bax比值,上调滑膜组织细胞凋亡率的作用更加显着(P<0.05)。3.Meta分析结果总有效率和症状体征分析结果:滋阴法为主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干预RA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滋阴法为主中药或中药联合西药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关节肿胀数、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压痛指数和晨僵时间评价滋阴法对RA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在改善关节炎症状体征方面,滋阴法为主的干预措施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分析:在降低血清学指标方面,滋阴法为主在降低ESR、CRP、RF滴度方面的能力明显优于常规西药对照组(P<0.01);在降低免疫球蛋白水平方面,滋阴法为主降低IgG水平的作用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低IgM水平的作用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滋阴法为主降低TNF-α水平的作用更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降低IL-1水平的作用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安全性分析:与对照组相比,滋阴法为主干预R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在降低白细胞减少、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研究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在提高ACR 20/50/70达标率,降低DAS28、VAS、HAQ评分,改善关节症状体征,降低血清ESR、CRP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2)在提高中医证候总有效率,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单项积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3)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的临床疗效及中医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甲氨蝶呤;(4)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安全性明显优于甲氨蝶呤。2.动物实验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改善CIA大鼠关节炎性状态,且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疗效最显着。(2)益气养阴通络方可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干预RA,干预机制包括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3.Meta分析结论滋阴法为主治疗RA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改善关节症状体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黄文[6](2020)在《除湿活血、益气养阴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除湿活血、益气养阴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病房及门诊符合纳入标准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甲氨蝶呤片(MTX)+来氟米特片(LEF)+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用除湿活血、益气养阴中药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角蛋白抗体(AKA)及相关安全性指标。得到数据用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价除湿活血、益气养阴中药方治疗活动期RA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两组疾病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2)两组ESR、CRP、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对ESR、CRP、RF的改善作用要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抗CCP、AKA在组内及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抗CCP、AKA的阳性率没有改善作用;(3)两组DAS28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疾病活动度经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4)治疗12周后,两组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屈伸不利、晨僵、乏力以及总体证候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腰膝酸软、口渴症状改善方面,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RA患者腰膝酸软、口渴的症状上,治疗组具有明显优势;(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除湿活血、益气养阴法联合西药能有效缓解活动期RA患者(湿瘀互结、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相关炎症指标,降低疾病活动度,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宋雪成[7](2020)在《复方独正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初探》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独正汤提取物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前体细胞-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诱导的OC分化、增殖的影响,初探其可能的机制,进一步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24h、48h、72h、96h、120h时复方独正汤提取物(50,100,200μg/ml)对RAW264.7增殖的影响;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诱导培养,5天后观察其形态变化并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鉴定OC;将OC分为对照组(RAW264.7细胞)、模型组(RAW264.7细胞+50ng/ml RANKL)、药物高、中、低治疗组(RAW264.7细胞+50ng/ml RANKL+药物)进行培养,用TRAP染色法检测复方独正汤提取物(50,100,200μg/ml)对OC分化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干预5天后RANK、RANKL、TRAF-6、NF-κB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干预1天后PI3K、AKT蛋白的表达。结果:1.CCK-8结果显示:复方独正汤提取物在药物浓度50μg/ml、100μg/ml、20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2.TRAP染色显示:OC诱导剂RANKL在50ng/ml与100ng/ml诱导出的阳性OC(细胞核≥3)数量相近,两组之间没有统计意义(P>0.05),数量远多于6.25ng/ml-25ng/ml RANKL时所诱导出的OC,故此实验将OC诱导剂RANKL选用50ng/ml诱导RAW264.7细胞为OC。3.复方独正汤提取物(50,100,200μg/ml)抑制RAW264.7细胞向OC的分化,用复方独正汤提取物处理OC,TRAP染色后发现:对照组无OC生成,模型组及各药物组均可见明显的大的多核的OC生成,各药物组OC数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各药物组组间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与药物浓度成负相关,各药物组间OC的数量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4.WB显示:与模型组相比,200μg/ml药物组可抑制RANK、TRAF-6、NF-κB、PI3K、AKT蛋白的表达(P<0.05),50μg/ml、100μg/ml药物组对RANK、NF-κB、PI3K、AKT蛋白影响不大(P>0.05);复方独正汤提取物对RANKL的表达无显着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方独正汤在药物浓度50μg/ml、100μg/ml、200μg/ml时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2.复方独正汤在药物浓度50μg/ml-200μg/ml时能抑制OC的生成,药物浓度越高OC数量越少,效果越好。3.复方独正汤在药物浓度达到200μg/ml时,可以下调RANK、NF-κB、TRAF6、PI3K、AKT蛋白的表达;复方独正汤各浓度组对RANKL蛋白的表达无显着影响,复方独正汤可能通过下调RANK、NF-κB、TRAF6、PI3K、AKT蛋白的表达抑制OC的分化,进而预防、延缓RA骨破坏的发生、发展。

赵慧敏[8](2020)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证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收集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住院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分布情况,分析病性证素与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研究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RA合并CHD患者312例,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资料(中医诊断、证型、舌脉)、相关体征(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理化指标(RF、抗CCP抗体、ESR、CRP、Ig A、Ig G、Ig M、TG、TC、HDL-C、LDL-C),以及DAS28评分等,整理归纳后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资料:312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9例(12.5%),女性273例(87.5%),男女为1:7,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下患者60例(19.2%),60岁以上者252例(80.8%),老年患者居多。2.病位证素分布:病位总体分布主要在肾(199例,63.8%),其次是心(147例,47.1%)、肝(135例,43.3%);病位组合分布中以双病位患者最多(156例,50.0%),主要为肝肾同病(38例,12.18%),其次是三病位组合(87例,27.9%),以心+肝+肾居多(24例,7.7%)。3.病性证素分布:病性总体分布以血瘀最多(214例,68.6%),其次是痰湿(207例,66.3%)、寒证(101例,32.4%);病性组合中以三病性组合最多,其次是双病性组合,其中三病性组合中以气虚+阴虚+血瘀为最多(51例,16.35%),双病性组合以痰湿+火热居多(36例,11.54%)。4.各病性证素与一般资料、相关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研究:各病性证素与患者年龄、关节肿胀数及压痛数、DAS28评分、RF、免疫球蛋白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性证素“血虚、火热、阴虚”与ESR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证、血虚、火热”与CRP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痰湿”与抗CCP抗体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痰湿、火热”与TC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A合并CHD患者以老年女性多见。2.病位以肾、心、肝多见,病性以血瘀、痰湿、寒证多见。3.病性证素与ESR、CRP相关,其中具有“血虚、风证、火热”证素的患者病情较重。4.病性证素与抗CCP抗体、TC相关,其中具有“气滞、血瘀、痰湿”证素的患者抗CCP抗体数值较高,具有“血瘀、痰湿、火热”证素的患者TC数值较高。

陈世泠(TRAN THE LINH)[9](2020)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经验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1)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多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门诊医案为基本资料,运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对医案进行研究,探讨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辨治思路、用药经验,总结、整理、提炼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学术思想,以利于临床运用,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疗效打下基础。(2)运用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主要治法及组方用药,进行疗效观察,验证治法方药的确切疗效。研究方法:(1)收集并整理1985-2014年间周仲瑛教授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门诊病案,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14诊次病案,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方药之间的规律,结合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归纳。(2)采用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学术思想、主要治法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患者,予中药汤剂口服,每日一剂,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1月后、2月后、3月后采集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评分,于治疗前、治疗3月后采集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指数(DAS28),并根据中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判定疗效,观察治疗效果。运用Excel2016以及SPSS 24.0软件分析包分析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1)共收集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病案50例,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22-69岁,平均48.07±10.35岁。共有114次诊次,在所有诊次中频率较高的症状依次为肢节疼痛、怕冷、关节僵硬、关节肿胀、汗出、畏寒、屈伸不利、关节疼痛、怕风,分别占61.40%、29.82%、20.18%、15.79%、14.91%、13.16%、12.28%、11.40%、10.53%,主要舌象为苔薄、苔薄腻、质暗、质淡,主要脉象为细、弦、滑;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脏腑病位多在肾、肝,病理因素以湿、风、寒、痰、瘀为主,病性虚实参半,实性病机可归纳为风寒湿痹、痰瘀互结,虚性病机可归纳肾阳不足、肝肾亏虚;所有诊次中共使用药物有124种,其中祛风湿药所用药物种类以及所占频次最高,频次最高药物为青风藤,其次为补虚药,频次最高药物为黄芪。关联规则研究显示,症状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是腰痛与肢节疼痛、遇寒加重与肢节疼痛、关节变形与肢节疼痛、肢冷与肢节疼痛、晨僵与肢节疼痛、发麻与肢节疼痛、关节肿胀与肢节疼痛、关节僵硬与肢节疼痛、屈伸不利与肢节疼痛;舌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是质暗紫与苔薄腻、质隐紫与苔薄、质淡紫与苔薄、质淡有紫气与苔薄、有齿印与苔薄;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为细滑、细弦;病机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是风寒湿痹与痰瘀阻络、风寒湿痹与肝肾亏虚、痰瘀阻络与肝肾亏虚;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桂枝、生黄芪、细辛、制川乌,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2)采用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学术思想、主要治法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患者,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治疗3月后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3月后患者DAS28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治疗3月后,患者关节疼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压痛积分、畏/恶风寒积分、腰膝酸软积分等中医症候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经治疗1月后,总有效率33.33%,有效10例,显效0例,20例无效。治疗2月后,总有效率达96.67%,其中有效27例,显效2例,无效1例,与治疗1月后数据相比总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月后,总有效率达96.67%,其中有效18例,显效11例,无效1例,与治疗1月后数据相比总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医案患者主要症状是肢节疼痛、怕冷、关节僵硬、关节肿胀、汗出、畏寒、屈伸不利、关节疼痛、恶风等,其中肢节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病性总属于本虚标实,气血亏虚、肝肾亏损为本虚,风、寒、湿、痰、瘀为标实,治法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经活络、化痰除瘀、蠲痹通络、益气养血、补益肝肾为主。用药种类上祛风湿药物较多,辅以补益气血药扶正,尤其善用藤类药物,活血化瘀药、化痰类药物、虫类药物,并围绕以“病机证素”为核心,归纳为三大治法,并列出基础方剂。以病理因素风、寒、湿为主要病机的治法为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代表方有麻黄加术汤、乌头汤、薏苡仁汤、麻附细辛汤、阳和汤等;以病理因素痰、瘀为主要病机的治法为化痰祛瘀、蠲痹通络,代表方有青州白丸子方、桃红饮: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主要病机的治法为扶正祛邪、治本顾标,代表方有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2)运用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思路与方药治疗30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患者,经中药汤剂治疗3月后,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病情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观察结果表明,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经验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小娟[10](2016)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治疗处方用药经验数据挖掘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导师何厚夫副教授三十年余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证经验为研究基础,借助数据挖掘的方法,整理探究导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学习导师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以期能够起到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领域疗效的作用。方法:收集导师近三年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病例,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记录处方用药,用Excel2007建立数据库,用Eptidata3.1进行原始数据的录入,用Spss21.0进行频数统计、交叉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常用药物及频数统计,常用药类及频数统计,常用聚类方,总结导师临证常用的组方药组及药对,分析遣方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结果:经过筛选,共得到符合条件的病例53例,女性46例,男性7例,男女比例约为1:6.7,平均年龄58.48岁。对53张纳入的处方药味数进行分析,平均药味15.8味,16味以下的占了83%。对纳入的处方进行药物频数统计分析,共涉及药物71种,药物总频数837次,用药频次在25次以上的有15味,分别为秦艽、络石藤、羌活、片姜黄、苏木、延胡索、桑枝、青风藤、稀莶草、油松节、全蝎、海风藤、地龙、徐长卿、葛根,是最常用的药物,用药频次在3次以上的有39味,是处方最常涉及的药物。处方总共涉及药类11类,较为常用的药类有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祛湿解表药,祛湿消肿药,搜剔脉络药,清热活血药。对用药频次在3次以上的39味药进行交叉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5个聚类药组和10个药对,包括2个基础方及3个加减药组。同时得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内科兼证的常用方。结论:通过分析发现,2个基础方以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及补益肝肾,活血祛风通痹为主要治则,3个加减方分别为祛风湿热药组、祛风湿寒药组及专走上肢关节的药组。我们认为寒、湿、瘀、热是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主要病理因素。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湿邪贯穿始终,瘀血也存在于整个发病环节。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症状特点,既可表现为湿热瘀阻的症候群又可表现为寒湿瘀阻的症候群,也可表现为寒热错杂。从中可以看出导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以祛风除湿,活血通痹为法,根据辨证侧重不同辅以散寒、清热、补肾、祛痰。辨证治疗方面,首先确定活动期还是缓解期,其次辨病性,分清寒热,确定方剂整体的寒热偏性。然后辨别矛盾主要方面是标实还是正虚,确定祛邪补虚的主次。接着辨病位,确定疼痛部位主要在上肢或是下肢,选择有针对性的引经药物。最后辨别兼证,随证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内科兼证的治疗,合并焦虑抑郁者使用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小柴胡汤养心安神,疏肝解郁;失眠者用百合地黄汤、交泰丸滋补肝肾、引火归原;对痰浊瘀血严重,痹阻心脉导致胸痹者,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丹参饮活血化瘀祛痰;而对于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类风湿关节炎出现肠胃不适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者用左金丸、小柴胡汤调和肝胃。

二、张琪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张琪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药物制备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及指标检测方法
        2.4 安全性评价及疗效判定标准
        2.5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疗效分析
        2.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2.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检验指标比较
        2.4 健康组与CGN组 VEGF、sFlt-1 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VEGF、sFlt-1 比较
    3 指标相关性分析
    4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1.2 慢性肾炎与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1.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炎治疗的认识
    2 VEGF、sFlt-1 与慢性肾炎、蛋白尿关系
        2.1 VEGF与 sFlt-1 概述
        2.2 VEGF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系
        2.3 sFlt-1 与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关系
    3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3.1 中医对慢性肾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对慢性肾炎治疗的认识
        3.3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3.4 中医对慢性肾炎蛋白尿治疗的认识
    4 保肾口服液方药特点及现代研究
        4.1 保肾口服液方药特点
        4.2 保肾口服液现代药理学研究
        4.3 保肾口服液的相关研究进展
        4.4 保肾口服液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机制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保肾口服液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5.2 保肾口服液对肾功能、血脂的影响
        5.3 保肾口服液对微炎症的影响
        5.4 保肾口服液对尿蛋白定量、VEGF、sFlt-1 的影响
        5.5 慢性肾炎患者的VEGF、sFlt-1 表达水平
        5.6 VEGF、sFlt-1 与其他指标相关性
意义与不足
    1 价值与意义
    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随机分组表(分组 1 为对照组,2 为试验组)
附录B VEGF、sFlt-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方法
附录C
附录D
文献综述 慢性肾炎的中医诊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基于JAK1/STAT3信号通路探讨历节胶囊治疗RA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及药材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设备
2 实验方式
    2.1 动物饲养
    2.2 实验分组
    2.3 建立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3 疗效指标
    3.1 大鼠的一般情况
    3.2 大鼠足趾肿胀容积变化
    3.3 关节炎指数
4 实验室指标检测
    4.1 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检测
    4.2 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JAK1、STAT3 的蛋白含量
5 统计分析
6 实验结果
    6.1 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
    6.2 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容积变化
    6.3 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变化
    6.4 历节胶囊对CIA大鼠滑膜病理的影响
    6.5 历节胶囊对CIA大鼠滑膜组织中JAK1、STAT3 蛋白表达的影响
7 讨论
    7.1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
    7.2 传统医学对RA的认识
    7.3 中医药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7.4 历节胶囊的研究
    7.5 研究结果的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简述虫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
    1.“双毒学说”的提出
        1.1 从“毒”论治痹证
        1.2 “双毒学说”的形成
    2.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2.1 从“双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理论基础
        2.2 “双毒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
        2.3 “双毒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经验
        2.4 “双毒学说”与类风湿关节炎用药经验
第二部分 “清解双毒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样本量计算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退出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2.2 试验组
        2.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2.4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2.5 健康评估问卷(HAQ)
        2.6 中医临床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2.7 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情况
        2.8 实验室指标
        2.9 不良反应监测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
    2.治疗后资料分析
        2.1 治疗后(12 周)临床疗效
        2.2 中医证候量表指标
        2.3 DAS28 评分
        2.4 实验室指标
        2.5 关节压痛数
        2.6 关节肿胀数
        2.7 VAS评分
        2.8 中医证候评分
        2.9 HAQ指数
        2.10 非甾体抗炎药减药情况
        2.1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处理
讨论
    1. “双毒学说”与“清解双毒方”
    2.“清解双毒方”方解
    3.“清解双毒方”主要用药分析
    4.阳性对照用药选择依据
    5.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6.典型病案
    7.不足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唐先平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类风湿性关节炎西医治疗进展
        1 非甾体抗炎药
        2 糖皮质激素
        3 抗风湿药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处方来源与筛选
    2 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益气养阴通络方干预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中医滋阴法为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除湿活血、益气养阴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伦理学要求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3.1 临床症状体征
        2.3.2 实验室指标
        2.3.3 病情评价
        2.3.4 疗效评价
        2.3.5 安全性评价
    2.4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3.2 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3.3 治疗后病情活动比较
    3.4 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6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RA的认识
        4.1.1 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1.2 RA的病理特征
        4.1.3 现代医学对RA的治疗
    4.2 传统中医学对RA的认识
        4.2.1 RA的中医病名
        4.2.2 RA的病因病机
        4.2.3 RA的中医治疗
    4.3 康复治疗在RA中的应用
    4.4 除湿活血、益气养阴法治疗RA的理论分析
        4.4.1 立法依据
        4.4.2 组方分析
        4.4.3 组方主要中药的功效和现代药理研究
    4.5 研究结果的分析
    4.6 研究小结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7)复方独正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RA的认识
    2 西医对RA的认识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情况
致谢

(8)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中西医对RA合并CHD的认识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绩
致谢

(9)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经验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研究
    1 类风湿关节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类风湿关节炎流行病学的特征
        1.2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特征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2.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2.1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名的历史沿革
        2.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各个时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代表性认识
    3. 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中医治疗
        3.1 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治法
        3.2 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中医内治方法
        3.3 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中医外治方法
        3.4 小结
第二部分 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病案回顾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数据采集
        3.1 数据录入
        3.2 数据检索
        3.3 数据清洗
    4 医案数据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入选医案的基本资料
        5.2 入选医案临床资料频次频率分布
        5.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第三部分 周仲瑛教授从病机辨证角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经验探讨
    1. 周仲瑛教授构建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意义及内涵
    2. 病机证素与复合病机
        2.1 病机证素学说
        2.2 复合病机学说
    3. 周仲瑛教授对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病机认识
        3.1 复合病机的认识
        3.2 审证施治
    4. 周仲瑛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用药规律
        4.1 常用药物解析
        4.2 症候用药规律
        4.3 病机辨证用药规律
        4.4 围绕以“病机证素”为核心的基本治法及基础方剂
        4.5 复法组方的用药经验
        4.6 小结
第四部分 30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证中医药治疗临床观察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疾病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治疗时间
    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3.1 观察和评价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不良反应评价
    4 统计学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剔除、脱落情况
        5.2 一般资料
        5.3 临床评分结果
        5.4 疗效结果
        5.5 安全性评价
        5.6 小结
结论
    1. 研究亮点
    2. 研究结论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医案症状分布
    附录2 医案药物分布表
    附录3 DAS28疗效评估表
    附录4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表
    附录5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致谢

(10)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治疗处方用药经验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研究进展
        1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名源流
        2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病因病机探析
        3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治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类风湿关节炎现代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
        3 发病机制
        4 病理表现
        5 临床表现
        6 实验室检查
        7 诊断及评估
        8 治疗
        9 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三 中医方剂及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现状简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来源与收集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5 数据挖掘技术在此次研究中的体会
    参考文献
    结语
    存在问题与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张琪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保肾口服液治疗气阴两虚夹湿热型慢性肾炎(CKD1-2期)临床疗效观察及对VEGF、sFlt-1的影响[D]. 陈冰冰.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基于JAK1/STAT3信号通路探讨历节胶囊治疗RA作用机制的研究[D]. 刘永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从“双毒学说”论治类风湿关节炎学术思想总结及临床研究[D]. 马悦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唐先平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用药规律[D]. 刘莲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D]. 张博纶.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除湿活血、益气养阴法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 黄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复方独正汤对类风湿关节炎破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和相关机制初探[D]. 宋雪成.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8]类风湿关节炎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证素研究[D]. 赵慧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寒痹的经验与临床应用[D]. 陈世泠(TRAN THE LINH).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治疗处方用药经验数据挖掘研究[D]. 王小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张琦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