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春季栽培技术要点

西兰花春季栽培技术要点

一、青花菜春季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郎朗,宋翔宇,王洲,孟庆良,江汉民[1](2021)在《京津地区大棚早春青花菜-夏丝瓜-秋青萝卜高效栽培模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京津地区蔬菜栽培效益和大棚利用率,经不断研究与探索,形成了集高产、优质、高效于一体的大棚早春青花菜-夏丝瓜-秋青萝卜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通过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生长上的时空差,提高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蔬菜种类和总产量、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为调整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有益参考。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该种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刘歧茂,迟瑞苹,董佩谕,高俊华[2](2018)在《春夏青花菜高效栽培技术》文中提出山东省莱西市选用寒秀、炎秀等品种,于春、夏2个茬口种植青花菜,其中夏季采用套种玉米遮阴的栽培方式,生产的青花菜主要用于出口和商超销售,每667 m2纯收入8 840元,较传统种植模式增收4 040元。山东省莱西市青花菜种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日庄、院上、店埠等小沽河东岸流域地区和莱西湖西岸。土壤为河潮土,耕层深厚、排灌良好、土质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

刘莉莉,单晓政,姚星伟,文正华,牛国保,张小丽,马云生,孙德岭,江汉民[3](2018)在《早熟、高产青花菜新品种法斯特》文中提出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italica)又名青花椰菜、绿菜花、西兰花,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中以绿花球为产品的一个变种,以主茎及侧枝顶端形成的绿色花球为产品,原产地中海沿岸,19世纪传入中国。其口感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抗癌因子——萝卜硫素,深受消费者喜爱,因而成为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的一种名特蔬菜。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青

刘莉莉,江汉民,单晓政,姚星伟,文正华,牛国保,张小丽,孙德岭[4](2018)在《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二号’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青花菜‘领秀二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S-99’为母本、‘HA-2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青花菜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为秋中熟品种,植株生长旺盛,株高65 cm,株展70 cm。叶片长椭圆形,叶色深绿,蜡粉多,抗黑腐病、霜霉病,易于栽培;主花球高圆,半球形,蕾色深绿,蕾粒中小均匀,花蕾遇冷不变紫,无荚叶,不易空心,单球质量450 g左右,商品性好。华北地区秋季成熟期(从定植到采收,下同)70 d左右,春季成熟期55 d左右,667 m2最佳栽培密度为2 700株,在整个生育期要保证肥水充足,及时防虫,及时采收。适宜在华北、华东以及中原地区的河南等地种植。该品种2014年通过天津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准予登记。

栗延茹[5](2017)在《有效低温积累对青花菜春化及花芽分化的影响》文中提出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 Plenck)为绿体春化植物,感受低温通过春化,是获得产品器官花球的前提,目前青花菜生产中,常会出现结球期不一致,花球品质差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定植期及定植苗龄会影响春化作用,进而影响花球的产量及品质,因而春化及花芽分化的有效低温积累对青花菜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巨大的。本试验以不同熟性的青花菜品种(早熟品种“中青10号”、中早熟品种“中青9号”和中熟品种“中青8号”)为材料,采用不同低温积累速率、不同处理时间对不同叶龄青花菜幼苗进行低温诱导,研究各品种完成春化及花芽分化最低低温积累量和最适低温积累速率,同时观察不同处理对青花菜春化过程中代谢变化、田间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1)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为117±13198±11℃。在本试验中,不同熟性品种青花菜完成春化的有效低温积累量的最大值为198±11℃,其中,中早熟青花菜“中青9”在6、7片叶龄期时,以及中熟品种“中青8”在7、8片叶龄期时,完成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为198±11℃。早熟品种青花菜“中青10”在5片叶龄期时,完成春化所需有效低温积累为195±13℃,195℃与198℃差异不显着。在早熟品种“中青10”7叶龄时通过春化的有效低温积累量最低,为117±13℃,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早熟、中早熟、中熟品种青花菜完成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范围是117±13℃198±11℃,而关键值为198℃,即达到该值可完成春化。(2)花芽分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关键值为363℃。早熟品种青花菜“中青10”5片叶龄期花芽分化完成时有效低温积累量351±13℃;中早熟青花菜“中青9”6片叶龄期花芽分化完成时有效低温积累量363±11℃;中熟品种“中青8”8片叶龄期花芽分化完成时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363±11℃。说明青花菜在适宜的叶龄期,在有效低温积累量为363℃时,就可完成花芽分化。(3)随着低温处理青花菜植株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逐渐增加,植株内的碳代谢中的可溶性糖、还原糖、蔗糖的含量显着增加,淀粉的含量则显着下降;氮代谢中的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显着增加,全氮的含量则显着下降;核酸代谢中核酸、DNA的含量显着增加。说明青花菜幼苗体内各代谢物质的含量需要达到一定值时,植株才有可能通过春化及花芽分化。具体数值为:可溶性糖含量大于0.963 mg.g-1,还原糖含量大于0.445 mg.g-1,蔗糖含量大于0.141 mg.g-1,淀粉含量小于0.131 mg.g-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于0.203 mg.g-1,全氮含量小于0.832 mg.g-1,核酸含量大于0.090 ug.g-1,DNA含量大于0.071 ug.g-1。(4)低温积累速率不影响青花菜完成春化及花芽分化各代谢相关物质含量的值。低温积累速率只影响达到该固定值的时间,而不影响这一固定值的大小,即低温积累速率越大达到该固定值的所需时间越短。(5)低温积累速率不影响青花菜完成春化及花芽分化所需的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值。表现为低温积累速率越大,完成春化及花芽分化所需时间越短,有效低温积累量差异不显着。(6)低温处理可使青花菜各生育期提前,低温积累速率越大提前的幅度越大。具体数据为,早熟品种现蕾期T7、T11、T15处理与相应对照相比提前38.24%、19.12%、11.76%;中早熟品种现蕾期T7、T11、T15处理与相应对照相比提前32.00%、13.33%、9.33%;中熟品种现蕾期T7、T11、T15处理与相应对照相比提前19.23%、12.82%、7.69%,其余各生育期均相应提前。(7)不同熟性品种青花菜在田间的营养生长以低温积累速率为11℃及15℃表现最好,青花菜花球单株产量以15℃最高,单株产量最高达到348.33 g,花球的内在品质及花球紧实度均为15℃表现最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42.34±1.09 ug.g-1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1.555±0.001%,Vc含量最高为77.41±1.54 mg.100g-1,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69±0.03 mg.100g-1,花球紧实度最高69.97%,说明15℃为最适低温积累速率。

江汉民,孙德岭,姚星伟,单晓政,王钦,王立宾[6](2015)在《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一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花菜"领秀一号"是以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08为不育源,与经过多代自交纯化性状优良的自交系LD-166多代回交转育育成的不育性稳定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R-166为母本,以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性状优良的青花菜DH系LD-21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品种。"领秀一号"为早熟品种,定植后5565d左右采收,植株生长势强,株高55cm,开展度65cm。叶片宽椭圆,叶面微皱,边缘光滑,叶色墨绿,蜡粉多,抗黑腐病、霜霉病;顶花球主用,花球高圆,蘑菇状,蕾色墨绿、细小均匀、花蕾遇冷不变紫,无夹叶,不空心;单球重450g左右。适宜于北方露地及保护地栽培,"领秀一号"提倡穴盘育苗,春季苗龄一般35d左右,夏季苗龄一般25d左右,栽培最佳密度为2 800株/667m2,在整个生育期要保证肥水充足,及时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等并及时采收销售或遇冷保鲜储藏。

惠飞虎,张永泰,刘雪基,陈谋[7](2011)在《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初探》文中指出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亮点。江苏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产业,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据统计,目前江苏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3.3万hm2以上,约占全国的10%。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使蔬菜基本实现了周

王汉荣[8](2010)在《青花菜褐茎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青花菜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重要蔬菜之一。浙江省从八十年代开始种植,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青花菜生产出口基地。青花菜也成为浙江省一种重要的特色蔬菜和出口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1万公顷,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0%以上,年产量约30余万吨,总产值约3.6亿元以上但是随着青花菜种植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及种植年限的增加,青花菜的病害也随之凸显。从1999年开始,浙江省青花菜主产区零星发生青花菜花球“褐变”问题,俗称“褐茎病”。随后在浙江省的台州、宁波、绍兴和杭州等青花菜主产区蔓延,病情逐年加重。青花菜褐茎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花茎表皮及维管束发黑,后期主茎及花梗褐变,以致感病花球无任何商品价值。据不完全统计,至2002年发病面积已达25%,病情严重的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发病后青花菜产量剧减,品质变劣,个别田块绝收,农民和出口加工企业损失惨重,严重威胁青花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青花菜褐茎病,在全省范围内对病害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发病原因、流行规律及其相关的防控技术,并进行推广应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青花菜褐茎病病原鉴定通过对全省青花菜褐茎病的症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及对青花菜褐茎病病样的离体组织培养、切片镜检、常规组织分离和划线分离等技术手段,发现该病原菌在青花菜离体病组织上能培养,但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被分离纯化培养,为专主寄生型病原菌;对青花菜病组织进行切片镜检,发现病组织细胞内具有大量病原菌的菌丝和吸器的存在;采用青花菜的褐色发病组织对健康青花菜组织进行离体和田间人工接种,能使健康青花菜再现褐茎病的典型症状;采用离体发病组织上培养产生的病原菌进行离体和田间接种,也均能使健康青花菜再现褐茎病的典型症状,并通过切片镜检发现其菌丝和吸器与田间病样相同,说明离体组织培养产生的病原菌即为引起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并对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观察。同时对青花菜褐茎病菌进行了rDNA-ITS的序列扩增,并在NCBI上进行序列比对,发现引起青花菜褐茎病的病原菌与十字花科霜霉病菌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的同源性最高,达99%以上Hyaloperonospora属的其它菌的ITS序列相似性也达95%以上结合镜检的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和分子鉴定结果,明确了青花菜褐茎病病原菌为寄生霜霉H. parasitica Constant (Pers. ex Fr.).(2)青花菜褐茎病发生规律通过对田间青花菜褐茎病发生、发展流行的详细调查,发现:温度是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决定病害出现的早迟和发展的速度;在连续雨天条件下,气温高于10℃,利于病菌侵入导致青花菜褐茎病大发生;低于10℃,则会抑制病害发生。田间相对湿度(雨水)是发病的决定因素,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有水滴或水膜是侵染的决定性因子,否则植株表面干燥,其孢子囊不能萌发侵入,连续5天以上阴雨或连续大雾天可引起褐茎病大发生。品种抗病性是发病与否和轻重的前提;对15个青花菜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发现青花菜对褐茎病具有明显的感抗差异,其中‘优秀’和‘绿雄90’表现抗病。(3)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通过频次分布和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m*-m回归和Taylor幂法则分析,对青花菜褐茎病病株田间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褐茎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即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被测田块都不符合二项分布,而同时符合核心分布;各田块的青花菜褐茎病I指标大于0,M*/M指标大于1,Ca指标大于0,扩散系数C大于1,K指标大于0,m*-m回归分析表明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发病中心,病株个体间相互排斥,发病中心在田间呈聚集分布格局,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青花菜褐茎病病株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越趋聚集分布。序贯抽样模型为T0(n)=1.35N±1.1573√N,调查株数N株时,若累计病情指数超过上界可定为防治对象田,若累计病情指数未达到下界时,可定为不防治田。病情指数15,所需抽样数为77。(4)微量元素对褐茎病发生的影响采用翠康保力、靓丰素硼、靓丰素镁、靓丰素钙四种微量元素肥对测定微量元素对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四种微量元素肥没有预防和治疗青花菜褐茎病的效果,即青花菜褐茎病不是缺素等引起的生理性营养缺乏症。(5)青花菜褐茎病综合治理技术筛选出了2个青花菜褐茎病的抗病品种‘优秀’和‘绿雄90’,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筛选了10种不同的杀菌剂对青花菜褐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嘧菌酯(阿米西达)的防效可高达89.47%,是理想的防治药剂。而‘绿颖’喷淋油300倍稀释液与上述药剂混用,增加了药液在植株上的附着力,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平均可提高10个百分点。现蕾期和生长前期出现连续5天以上阴雨(大雾)天气和10-27℃温度时,需要及时进行喷药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注意轮作清园、选择抗病品种、补硼控氮施肥、物理生物防治交替及时用药”防治策略,总结出了抗病品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药剂防治等一套安全有效的青花菜褐茎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其防治效果达98%以上。该技术已经在浙江省各个青花菜种植基地推广应用,推广面积占青花菜种植面积的92%。

苏恩平[9](2009)在《申绿二号青花菜种源创新与产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 italica Planch)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一个变种,起源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作为一种新兴的蔬菜品种,我国的青花菜育种工作相对于其他蔬菜而言,起步相对较晚,育种相对落后,且种质资源匮乏。近年来,青花菜不仅日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而且在我国的蔬菜出口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其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当前我国的青花菜种植面积已近200万亩,每年对种子的需求达4万公斤以上。然而,适合于我国种植的本土化品种很少。生产用种几乎被国外品种垄断,并且种子价格昂贵。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状优良、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研究掌握并示范推广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积极引导产业发展,主动应对绿色壁垒,是国内青花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品种资源的征集、分类、评价及纯化,配制杂交组合后进行品种比较和优异组合的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育成了青花菜新品种1个,并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建立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在上海地区及其他省区推广示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试验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通过对征集到的96份材料的观测和评价,选育出6个自交不亲和系。通过配制杂交组合及品比试验,育成青花菜杂交一代新品种“申绿二号”,并通过上海市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进行申绿二号品种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包括播种期、苗龄、追肥水平、去除侧枝处理等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8月5日为适宜播种期;苗龄为35天时表现营养生长较好,并且有利于增加单球重和产量;栽培最佳密度为2200株/667m2;追肥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封垄前和花球膨大期施用8kg和16kg尿素进行追肥,单球重和产量最高。栽培中应用穴盘苗优于土壤苗。示范种植结果表明,申绿二号平均产量大于1000kg,出口率接近60%。3.产业化方面,繁殖申绿二号杂交种1000kg以上,建立申绿二号栽培示范基地1800多亩,实现产值近500万元。推广申绿二号杂交种600kg以上,面积3万余亩,实现产值6000多万元。

杨竹莹[10](2007)在《中晚熟抗黑腐病青花菜新品种种子生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自交不亲和系的运用和回交转育的方法得到综合性状优良,且高抗黑腐病的的杂交组合J9806B58-4xB68。该品种已经于2004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为申绿二号。该品种中晚熟,主花球类型,长江中下游地区秋季定植后100d左右达到采收标准,花球高圆形,平均单球重450-500g。花蕾细密,花枝短,小花球排列紧凑,深绿色。球茎充实,不中空。尤其是遇到零下5度低温时,不出现紫球现象。抗黑腐病。该品种与目前生产上主栽的进口品种圣绿相比较,始收期早3-5天,终收期大体相当;而且植株长势强盛,平均单球重494g,比圣绿高4.6%。产量平均为910kg/667m2,比圣绿高8.7%;商品率81.3%以上,与圣绿大体相当。2002-2006年期间,在浙江、上海等地建立示范基地5个,示范面积200余亩,在上海金山建立出口示范基地1000余亩,累计推广3万余亩,实现产值4500万元以上,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在申绿二号青花菜品种杂交种子生产中,为了实现父母本花期相遇,母本播期为8月27日到9月1日,父本播期延迟25-30天。父母本种植比例为1:1有利于实现种子高产和增加种子的千粒重。申绿二号青花菜新品种在上海地区秋季栽培适宜播种期为7月31日到8月中旬,适期内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与品质。栽培密度以2200株/667m2为最佳密度。该品种比较耐瘠薄,忌过量施肥,比常规减少施肥用量20%对(时)不影响单球重和产量以及出口商品率。应用穴盘基质苗栽培,可提早采收4天,产量和品质都优于土壤苗。通过研究和总结,建立了四套相关的技术规范。包括亲本繁殖技术规范;杂交种子生产的技术规程;工厂化育苗技术规范以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范。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晚熟抗黑腐病青花菜新品种申绿二号的选育,大大提高了青花菜种子的自给率和商品率,增强了我国青花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推动上海种源农业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

二、青花菜春季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花菜春季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京津地区大棚早春青花菜-夏丝瓜-秋青萝卜高效栽培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茬口安排
2 青花菜栽培要点
    2.1 品种选择
    2.2 播种育苗
    2.3 整地施肥
    2.4 定植
    2.5 田间管理
        2.5.1 水肥调控
        2.5.2 中耕除草
        2.5.3 病虫害防治
    2.6 采收
3 丝瓜栽培要点
    3.1 品种选择
    3.2 播种育苗
    3.3 适时定植
    3.4 田间管理
        3.4.1 温度调控
        3.4.2肥水调控
        3.4.3 吊蔓及整枝
        3.4.4 病虫害防治
    3.5 采收
4 青萝卜栽培要点
    4.1 品种选择
    4.2 整地施肥
    4.3 播种
    4.4 田间管理
        4.4.1 间苗、定苗
        4.4.2肥水调控
        4.4.3 温度调控
    4.5 病虫害防治
    4.5 收获
5 优势分析
    5.1 管理优势
    5.2 效益优势

(2)春夏青花菜高效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春季青花菜栽培技术要点
    1.1 育苗
    1.2 施基肥
    1.3定植
    1.4 田间管理
        1.4.1 打孔降温
        1.4.2 水肥一体化
    1.5采收
2 夏季青花菜栽培技术要点
    2.1 套种玉米
    2.2 育苗
    2.3 施基肥
    2.4 定植
    2.5 田间管理
        2.5.1 病虫害防治
        2.5.2 肥水管理
    2.6 采收
3 合理轮作
4 效益分析

(3)早熟、高产青花菜新品种法斯特(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特征特性
3 栽培要点
    3.1 播种期的确定
    3.2 培育壮苗, 适时定植
    3.3 田间管理
    3.4 做好病虫害防治
    3.5 及时采收

(4)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二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目标
2 选育过程
    2.1 亲本选育及特性
    2.2 选育经过
3 试验结果
    3.1 品种比较试验
    3.2 区域试验
    3.3 生产示范试验
    3.4 抗病鉴定
4 品种特征特性
5 栽培技术要点
    5.1 采用穴盘育苗, 培育齐苗、壮苗
    5.2 增加密度, 提高收益
    5.3 加强田间水肥管理
    5.4 做好病虫害防治
    5.5 及时采收

(5)有效低温积累对青花菜春化及花芽分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引言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青花菜的特性及栽培研究进展
        1.3.2 春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1.3.3 有效温度积累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青花菜春化的影响
        2.2.2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春化及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影响
        2.2.3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青花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2.2.4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花芽分化及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影响
        2.2.5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花球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3 试验方法
        2.3.1 青花菜生长发育主要阶段的确定
        2.3.2 青花菜生理指标的确定
        2.3.3 青花菜花球品质指标的确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青花菜春化的影响
        3.1.1 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确定
        3.1.2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春化碳代谢的影响
        3.1.3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春化氮代谢的影响
        3.1.4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春化核酸代谢的影响
    3.2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春化及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影响
        3.2.1 低温积累速率对完成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影响
        3.2.2 低温积累速率对春化碳代谢的影响
        3.2.3 低温积累速率对春化氮代谢的影响
        3.2.4 低温积累速率对春化核酸代谢的影响
    3.3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青花菜花芽分化的影响
        3.3.1 花芽分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确定
        3.3.2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花芽分化碳代谢的影响
        3.3.3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花芽分化氮代谢的影响
        3.3.4 有效低温积累量对花芽分化核酸代谢的影响
    3.4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花芽分化及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影响
        3.4.1 低温积累速率对完成花芽分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影响
        3.4.2 低温积累速率对花芽分化碳代谢的影响
        3.4.3 低温积累速率对花芽分化氮代谢的影响
        3.4.4 低温积累速率对花芽分化核酸代谢的影响
    3.5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花球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3.5.1 低温积累速率对主要生育期的影响
        3.5.2 低温积累速率对生长形态指标的影响
        3.5.3 低温积累速率对花球产量
        3.5.4 低温积累速率对花球内在品质的影响
        3.5.5 低温积累速率对花球紧实度的影响
4 讨论
    4.1 青花菜完成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确定
    4.2 有效低温积累对青花菜植株体内代谢的影响
    4.3 青花菜植株体内生理指标变化的阀值及春化启动
    4.4 低温积累速率对青花菜形态指标和花球紧实度的影响
5 结论
    5.1 青花菜春化有效低温积累量范围为 117±13℃~198±11℃
    5.2 青花菜花芽分化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关键值为 363℃
    5.3 青花菜有效低温积累过程中各代谢均发生规律性变化
    5.4 低温积累速率不影响完成青花菜春化及花芽分化各代谢相关物质的含量值
    5.5 低温积累速率不影响完成青花菜春化及花芽分化所需有效低温积累量的值
    5.6 低温处理可使青花菜各生育期提前
    5.7 不同熟性品种青花菜最适低温积累速率为 15℃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一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2 选育结果
    2.1 丰产性
    2.2 适应性
    2.3 抗病性
    2.4 营养品质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征特性
    3.2 分子生物学特征
4 栽培要点
    4.1 播种和育苗
    4.2 合理肥水
    4.3 病虫防治
    4.4 适时采收

(7)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克服设施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措施
    1.1 合理轮作
    1.2 科学施肥
    1.3 使用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
    1.4 土壤熏蒸消毒灭菌处理及高温闷棚
2 设施大棚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
    2.1 茬口安排
    2.2 简要栽培技术
    2.3 效益分析
3 土质分析
4 不同种植方式对青花菜生长的影响

(8)青花菜褐茎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青花菜概述
        1.1 青花菜的起源和分布
        1.2 青花菜的营养价值
        1.3 青花菜的生物学特性
        1.4 青花菜的栽培技术
    2 青花菜的常发性病害
        2.1 青花菜的病理性病害
        2.2 青花菜的生理性病害
    3 植物病害的诊断技术
        3.1 田间诊断
        3.2 室内诊断
        3.2.1 病原分类诊断
        3.2.2 育苗诊断
        3.2.3 细菌溢诊断
        3.2.4 致病性测定诊断
        3.2.5 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诊断
        3.2.6 脂肪酸甲基酯(FAME)分析诊断
        3.2.7 血清学诊断技术
        3.2.8 分子检测诊断技术
    4 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
        4.1 植物检疫
        4.2 农业防治
        4.3 生物防治
        4.4 物理防治
        4.5 化学防治
    5 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的发展现状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青花菜褐茎病的分离鉴定
        2.1.1 青花菜褐茎病的田间症状观察
        2.1.2 青花菜褐茎病病原的分离纯化
        2.1.3 褐茎病的组织培养和镜检
        2.1.4 褐茎病病原菌人工接种
    2.2 青花菜褐茎病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鉴定分析
        2.2.1 褐茎病病原菌基因组DNA提取
        2.2.2 褐茎病病原菌RDNA-ITS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
    2.3 青花菜褐茎病发生规律
        2.3.1 试验品种、时间及地点
        2.3.2 试验品种栽培管理
        2.3.3 褐茎病发病调查方法
    2.4 青花菜褐茎病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
        2.4.1 试验品种、时间及地点
        2.4.2 试验品种栽培管理
        2.4.3 褐茎病空间分布分析调查方法
        2.4.4 分析方法
    2.5 微量元素对褐茎病发生的影响
    2.6 青花菜褐茎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2.6.1 试验品种、时间及地点
        2.6.2 试验品种栽培管理
        2.6.3 供试药剂
        2.6.4 地膜覆盖防治青花菜褐茎病试验
        2.6.5 药剂防治试验
        2.6.6 试验调查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青花菜褐茎病的鉴定
        3.1.1 褐茎病的田间症状识别
        3.1.2 褐茎病病原的分离纯化结果
        3.1.3 褐茎病的组织培养和切片镜检
        3.1.4 青花菜褐茎病的室内离体及田间接种
        3.1.5 青花菜褐茎病菌ITS序列扩增结果与序列分析
    3.2 青花菜褐茎病发生规律
        3.2.1 气候条件与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的关系
        3.2.2 青花菜褐茎病病害消长规律
        3.2.3 青花菜品种与发病关系
    3.3 青花菜褐茎病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
        3.3.1 频次分布适合性检验试验
        3.3.2 聚集度指数
        3.3.3 回归分析法
        3.3.4 最适抽样模型
        3.3.5 序贯抽样模型
    3.4 微量元素对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的影响
    3.5 青花菜褐茎病防治技术研究
        3.5.1 地膜覆盖对青花菜褐茎病的防治效果
        3.5.2 不同药剂对青花菜褐茎病的防治效果
        3.5.3 绿颖与不同药剂相混对青花菜褐茎病的防治效果
第四章 青花菜褐茎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
    4.1 技术体系的建立
        4.1.1 品种选择
        4.1.2 播种育苗
        4.1.3 大田种植
        4.1.4 病害防治
        4.1.5 采收
    4.2 推广网络体系建立
        4.2.1 以省、市、县、乡镇农业推广体系作为平台,进行技术交流和推广
        4.2.2 建立农民学校,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班
        4.2.3 举办技术指导的现场会
        4.2.4 以INTERNET网络作为载体进行远程技术培训
    4.3 综合防治技术示范
第五章 讨论
    5.1 青花菜褐茎病的鉴定
    5.2 青花菜褐茎病发生规律
    5.3 青花菜褐茎病发生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
    5.4 微量元素对褐茎病发生的影响
    5.5 青花菜褐茎病防治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研究论文和获得的成果

(9)申绿二号青花菜种源创新与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青花菜概述
    1.1 青花菜起源及价值
    1.2 青花菜产业现状
        1.2.1 青花菜主要类型
        1.2.2 目前主栽品种
        1.2.3 国内青花菜生产与贸易情况概要
2 青花菜种源创新研究及申绿二号育成
    2.1 种质资源的搜集与整理
        2.1.1 种质资源的搜集
        2.1.2 种质资源的分类整理
    2.2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
        2.2.1 单株选择
        2.2.2 株系圃
    2.3 雄性不育系选育
    2.4 杂交组合的配制和试种
    2.5 亲本繁育及杂交制种
        2.5.1 亲本繁殖
        2.5.2 杂交制种
    2.6 申绿二号新品种的选育
    2.7 品种比较试验
        2.7.1 植物学性状
        2.7.2 熟性与商品性比较
        2.7.3 产量比较
        2.7.4 商品率比较
        2.7.5 抗病性比较
3 申绿二号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2 小区面积与数据统计
    3.2 结果分析
        3.2.1 播期试验
        3.2.2 青花菜不同苗龄对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3.2.3 追肥试验
        3.2.4 六盘育苗与土壤育苗种植效果比较
        3.2.5 栽培密度试验
        3.2.6 去除侧枝对产量的影响
        3.2.7 示范种植
    3.3 申绿二号栽培技术要点
4 申绿二号的示范推广
    4.1 申绿二号种子繁育技术及有关规程的研究制定
        4.1.1 申绿二号青花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4.1.2 申绿二号的推广与示范
    4.3 申绿二号的推广示范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10)中晚熟抗黑腐病青花菜新品种种子生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起源与分布
    1.2 营养价值与用途
    1.3 特征特性
        1.3.1 形态特征
        1.3.2 生长与发育周期
        1.3.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4 类型与品种
        1.4.1 类型
        1.4.2 品种
    1.5 栽培技术
        1.5.1 北方地区青花菜的周年生产
        1.5.2 栽培技术
        1.5.3 南方地区青花菜栽培技术
    1.6 采收、加工技术
        1.6.1 采收
        1.6.2 加工
    1.7 青花菜采种技术
    1.8 青花菜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1.8.1 概况
        1.8.2 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研究
        1.8.3 种质资源评价
        1.8.4 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1.8.5 其它方面育种
        1.8.6 生物技术在青花菜育种上的应用
    1.9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青花菜黑腐病抗性筛选
        2.1.1 青花菜黑腐病病原物研究
        2.1.2 抗病性鉴定
        2.1.3 鉴定方法
    2.2 申绿二号青花菜杂交制种中父母本比例试验
    2.3 申绿二号青花菜播期试验
    2.4 申绿二号青花菜栽培密度试验
    2.5 申绿二号青花菜施肥试验
    2.6 申绿二号青花菜不同种苗类型对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试验
第三章 结果分析
    3.1 抗黑腐病青花菜新品种的选育
        3.1.1 种质资源搜集与抗黑腐病材料的筛选
        3.1.2 亲本选择选配与入选亲本特征特性
        3.1.3 利用多代回交技术改良目标亲本
    3.2 品种特征特性与品种比较、区域试验和推广
        3.2.1 品种主要特征
        3.2.2 品种比较
        3.2.3 区域试验
        3.2.4 新品种的推广与示范
    3.3 申绿二号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研究
        3.3.1 申绿二号杂交种子生产中不同父母本配合比例研究
        3.3.2 申绿二号杂交种子生产中父母本花期控制研究
    3.4 申绿二号青花菜栽培技术研究
        3.4.1 播期试验
        3.4.2 申绿二号青花菜栽培密度试验研究
        3.4.3 申绿二号青花菜施肥技术研究
        3.4.4 申绿二号青花菜不同类型种苗对其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中晚熟抗黑腐病青花菜新品种的选育
    4.2 申绿二号青花菜品种特征特性以及品比、区域试验与推广结果
    4.3 申绿二号青花菜新品种杂交制种关键技术研究
    4.4 申绿二号青花菜新品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4.5 制订了申绿二号青花菜新品种相关技术规范
第五章 讨论
    5.1 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选育青花菜新品种的评价
    5.2 青花菜育种目标的设定与发展
    5.3 申绿二号青花菜杂交种子生产中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控制
    5.4 申绿二号青花菜栽培技术
    5.5 基质苗在青花菜生产上的应用
第六章 附件
    6.1 申绿二号青花菜亲本繁殖技术规程
        6.1.1 以大株采种为主,便于提纯复壮
        6.1.2 上海地区一般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中旬播种育苗
        6.1.3 5-6 片真叶时定植于露天大棚内
        6.1.4 形成花球后,去除花球性状不好或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单株
        6.1.5 次年春季气温稳定在10 度以上时,对大棚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揭盖大棚
        6.1.6 结荚后进入种子成熟期,应尽量减少棚内湿度,防止菌核病、黑腐病、霜霉病的发生
        6.1.7 6 月中下旬种子收获
    6.2 申绿二号青花菜杂交制种技术规程
    6.3 申绿二号青花菜基质育苗技术操作规范
        6.3.1 播种
        6.3.2 育苗
    6.4 申绿二号青花菜栽培技术规范
        6.4.1 播期
        6.4.2 大田准备
        6.4.3 移栽
        6.4.4 肥水管理
        6.4.5 松土除草
        6.4.6 病虫防治
        6.4.7 采收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青花菜春季栽培技术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京津地区大棚早春青花菜-夏丝瓜-秋青萝卜高效栽培模式[J]. 郎朗,宋翔宇,王洲,孟庆良,江汉民. 中国瓜菜, 2021(09)
  • [2]春夏青花菜高效栽培技术[J]. 刘歧茂,迟瑞苹,董佩谕,高俊华. 中国蔬菜, 2018(09)
  • [3]早熟、高产青花菜新品种法斯特[J]. 刘莉莉,单晓政,姚星伟,文正华,牛国保,张小丽,马云生,孙德岭,江汉民. 长江蔬菜, 2018(15)
  • [4]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二号’的选育[J]. 刘莉莉,江汉民,单晓政,姚星伟,文正华,牛国保,张小丽,孙德岭. 中国瓜菜, 2018(08)
  • [5]有效低温积累对青花菜春化及花芽分化的影响[D]. 栗延茹.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2)
  • [6]青花菜新品种“领秀一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江汉民,孙德岭,姚星伟,单晓政,王钦,王立宾. 北方园艺, 2015(05)
  • [7]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 惠飞虎,张永泰,刘雪基,陈谋. 长江蔬菜, 2011(16)
  • [8]青花菜褐茎病病原鉴定及其防治技术研究[D]. 王汉荣. 浙江大学, 2010(03)
  • [9]申绿二号青花菜种源创新与产业化研究[D]. 苏恩平. 浙江大学, 2009(08)
  • [10]中晚熟抗黑腐病青花菜新品种种子生产与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杨竹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标签:;  ;  ;  

西兰花春季栽培技术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