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操作注意保健

电脑操作注意保健

一、电脑操作注意保健(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1](2021)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文中提出国卫办妇幼发[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进一步规范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早期发现儿童常见眼病、视力不良及远视储备量不足,及时转诊干预,控制和减少儿童可控性眼病及视力不良的发展,预防近视发生,根据《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我们组织制定了《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可从国家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白亚亚[2](2021)在《延安市宝塔区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了解延安市宝塔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定相对应的干预和防控措施提供依据,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和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患病率。方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抽取俩所学校,另外加一所职高和一所大学。再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各年级抽出至少160名学生。对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现场检测和影响视力的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延安市宝塔区学生总体近视率为51.1%,其中幼儿园学生近视率3.8%,小学生近视率27.7%,初中生近视率62.7%,职高生近视率64.2%,高中生近视77.6%,大学生近视率89.3%。2.女生近视率为55.6%高于男生近视率(46.4%),俩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幼儿园男生近视率3%,女生近视率5%;小学男生近视率25.3%,女生近视率29.6%;初中男生近视率57.7%,女生近视率69.2%;高中男生近视率68.9%,女生近视率85.2%;职高男生近视率56.0%,女生近视率73.0%;大学男生近视率87.4%,女生近视率91.1%,幼儿园和小学的男女生近视率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初中、高中、职高和大学的男生近视率和女生近视率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男生的近视率较女生低;不管男生还是女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至到高中近视率一直在增加,但到大学近视率不在增加。3.中小学近视学生中,轻度近视占73.7%,中度近视占23.2%,重度近视占3.1%,不同近视程度之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小学生中轻度近视占81.5%,中度近视占16.9%,重度近视占1.6%;初中生中轻度近视占66.6%,中度近视占29.0%,重度近视占4.4%,初中生的中高度近视较小学增加。4.父母有近视的学生近视比例为53.5%,父母没有近视的学生近视的比例为46.5%,俩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本次调查发现近视组较不近视组相比,户外活动时间少、睡眠时间不充足、持续用眼时间长、没有定期做视力检查、每天放学后在家看书时间较久、眼书之间的距离较近、每天视频时间较久,俩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近视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年级、女生、遗传、每次持续用眼时间、每天写作业时长、眼书之间的距离、每天视频时间都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户外活动、睡眠、定期视力检查可能为视力的保护因素,而是否做眼保健操对近视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结论:1.延安市宝塔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高,近视率和近视程度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从小学升初中近视率增加最快,中小学生主要以轻度近视为主;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近视的影响因素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父母近视、女生、每次持续用眼时间、每天写作业时长、眼书之间的距离、每天视频时间都可能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素,户外活动、睡眠、定期视力检查可能为视力的保护因素;3.此次调查结果提示我们对于延安市宝塔区学生的近视防控措施,学校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和作息规律,教育孩子要有保护视力的意识,重点是近距离用眼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户外体育活动,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逐个突破。

闫妍[3](2021)在《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及目的:当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卫生保健领域广泛渗透,护士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必须面对大量人-机任务带来的诸多变革,尤其ICU中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种类和数量都越来越多,仪器的精密性及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由此带给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变化值得关注。因此,本研究拟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聚焦ICU护士,探究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以期为制定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应对策略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包括如下四部分研究内容:1、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通过对14名ICU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ICU护士在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体验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ICU常见护理人-机任务。2、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依据前期研究结果形成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初稿,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采用便利抽样法对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59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ICU护士对调查表中护理人-机任务的重要性、执行频率和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典型护理人-机任务。3、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根据前期研究形成的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士版NASA任务负荷指数量表、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表、系统可用性量表等工具,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取9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27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影响因素。4、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及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1、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描述现象学研究法,通过对14名ICU护士的半结构式访谈,析出“面临种类繁多的护理人-机任务”、“认可人-机任务普及的优势”、“面对新的负荷挑战”“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以及“工作心理负荷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五大主题。2、本研究通过专家论证,形成最终的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根据159名ICU护士对护理人-机任务重要性、执行频率、困难程度的评价结果,筛选出8项ICU典型护理人-机任务:j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k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l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n呼吸机的使用;o除颤仪除颤;p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q血糖仪测量血糖。3、本研究针对427名ICU护士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1)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总分为(52.04±16.48),负荷感受、自我评价两个维度得分为(59.71±21.56)、(36.70±18.16)。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按照心理负荷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除颤仪除颤(58.48±14.66)、呼吸机的使用(58.45±15.02)、使用护理工作站处理医嘱(54.23±14.61)、使用护理工作站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53.89±13.88)、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51.17±16.23)、血气分析仪分析血气(50.45±15.72)、微量注射泵推注药液(45.88±16.70)、血糖仪测量血糖(43.77±18.41)。(2)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不同,其中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在ICU护士执行不同人-机任务时都会影响其工作心理负荷,而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和机器接受度等因素仅在某些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会影响ICU护士的工作心理负荷。4、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任务难度、系统可用性和自我效能感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的作用路径发现,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执行过程中,任务难度对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工作心理负荷具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系统可用性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起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而护士自我效能对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有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研究结论:1、ICU护士认可人-机任务普及带来工作量减少等优势,其在执行人-机任务时工作心理负荷处于中等水平,但脑力要求越来越高,在特殊情境中护士容易产生受挫感,且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呈现阶段变化的趋势,会经历磨合期、适应期、谨慎期三个阶段。2、护理人-机任务分为常规治疗、急救及生命支持、监测、信息化四大类,从中筛选出8项典型护理人-机任务。ICU护士执行急救及生命支持类护理任务时负荷感受最高,而自我评价最差,其次是信息化类护理任务,而监测类和常规治疗类任务给护士带来的负荷感受较低,自我评价较好。3、ICU护士执行护理人-机任务时其工作心理负荷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包括个体因素(职称、工作科室、自我效能、新技术接受度、机器接受度)、任务因素(任务难度、任务中断、多任务)、机器因素(系统可用性)等。4、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人-机任务的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影响因素模型”。任务难度直接影响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护士的自我效能和机器的系统可用性通过任务难度间接ICU护士执行人-机任务时的工作心理负荷。

赵雨杭[4](2021)在《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期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12月,武汉卫健委通报了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的确诊病例。由于该传染病具有发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和危害严重的特点,国家卫健委于2020年1月20日发布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进行管理。随着疫情的不断暴发与蔓延,社会各行各业纷纷停工停产,学校停学,幼儿园也陷入了停摆状态。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所有人开始居家隔离。在这一期间,人们的生活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本研究运用自由联想词法和访谈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市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这三个群体为调查对象。共计1395名被试,最终收集到的联想词的数量为10635。研究者通过对联想词出现的频率进行逐一统计、依次排序并加以概括,得出了三个群体主要面临的困境现状。幼儿家长主要面临幼儿教育问题、幼儿健康问题和亲子关系紧张三大困境;幼儿教师主要面临网络教学效果不佳、家园共育收效甚微、师幼关系维系困难、工作压力超出负荷和工资薪金待遇较低五大困境;幼儿园管理者主要面临资金周转困难、防疫准备仓促和开学准备工作繁重三大困境。随后,研究者对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期间面临的困境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可以借鉴或参考的建议,以帮助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顺利的渡过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导致的幼儿园停摆的困难时期。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5](2021)在《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博物馆不仅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和公共性的展示、教育和休闲的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机构,它是现代语境下文化再生产必不可少的场域。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数字化的生物医学的21世纪,博物馆正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构建和提升博物馆公共性和民主性方面。博物馆的公共性是现代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的基础,如何创生和提高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就成为了本论文研究讨论的重点。全文主要以艺术的亲和性与数字科技的传播性为视角,以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展览藏品、公众教育和公共空间的多重维度为切入点,论文分为六个部分展开研讨。首先,从回顾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开始,以医学知识的传承记载、人体标本的收藏保存和医学教育为主轴,总结医学博物馆在历史各个阶段的里程碑事件和重要医学发现。接着从回顾艺术与医学的交融演绎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艺术对医学的发展进步和传承的历史贡献,艺术品本身和博物馆治疗对人类身心健康和疾病的疗愈功效。其次,结合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拓展了医学博物馆改革的思维模式,讨论了如何在展品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中注入艺术审美概念,探索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来提升医学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从而改善公众教育的可能性。然后,借鉴最前沿的重组教育的理念,分析了在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普及教育中如何形成新的学习生态系统,以自主导向的体验式、社会性和分散式学习为特征,创造出特殊的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公共场域的新型医学博物馆空间,有效地达成普及健康卫生教育的重要职能。探究了在信息网络全球化的后真相时代,医学博物馆在公众健康教育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提出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策略。接着结合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以公众化的视角,阐述了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从而打破现有文化区隔的可能性,推演了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将极大程度地推动医学博物馆的健康知识民主化的进程。最后,以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作为理论原点,首次提出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结合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探究在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再生产模式、路径及其在公众教育方面的策略,展望了未来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对社会福祉和健康文化的贡献。希望该研究结果能为传统医学博物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对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和公众健康教育的发展和未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石宇飞[6](2020)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本质就是要使中国经济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产业结构,把中国建成一个制造业强国,装备制造业更是重中之重。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世界经济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以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到2001年中国入世前;第三阶段是从2001年至2013年;第四阶段是从2013年至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进口和出口占世界比重持续提高,但在2013年以后增幅开始放缓,甚至停滞。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程度地面临进口和出口压力。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在2003年之前表现为比较劣势,而后则表现为比较优势。中国装备制造业贸易竞争力指数2003年前后先提升而后平稳。从影响力系数变动趋势看,中国装备制造业对三次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呈渐趋提高态势,中国装备制造业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影响力的提高幅度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最大,其次为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诱发系数总体上呈现缓慢提高的趋势。出口和资本形成一直是中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量,而消费和进口则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不仅对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同时也对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装备制造业仅对出口项目的最终需求呈现出提高的趋势,对其它三个最终需求项目的依赖程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从装备制造业产业角度看,装备制造业资产负债率渐趋下降,下降幅度超过中国工业总体下降水平。从装备制造业企业角度看,装备制造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资产运用效率、资金利用效果、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近期有小幅回落,营业净利率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产业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的能力在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近些年的财务风险有所降低,企业资产主要源自负债的倾向逐步下降,但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仍然存在显着的结构性差异;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流动比率整体偏低,流动资产规模不足,但现金比率普遍较高;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总资产和固定资产周转利用效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有所提升,但产业分工地位仍需提升。具体而言:一是中国装备制造业通过中间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有所增加,中国装备制造业基础研发、中间品与零部件生产能力有所增加,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所提升,但最终品出口比重仍然较大,需要进一步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提高中间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二是出口增加值结构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呈现显着差异性,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出现下降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装备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比重开始出现下降,出口之中本国中间品出口增加值重复计算部分,以及其重要组成来自国外账户重复计算部分均出现下降。三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各产业部门全球价值链前向生产长度和后向生产长度表现并不相同,而且呈现阶段性特征。金融危机后全球价值链前、后向生产长度均出现增加,但产业分工地位出现下移。从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形成的社会基础角度看,中国人力资本要素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资本要素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技术要素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从经济基础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品市场,国内市场需求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内需支撑,国际市场需求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外需支撑;从产业基础角度看,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产业投入所占比重仍然较低,这导致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低,科技水平相对较弱,中国高新技术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在总量和比重上呈现出双重提高趋势,且提高幅度显着超过中低技术制造业的中间投入;从制度基础角度看,阶段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装备制造大国转向装备制造强国,环境规制渐趋加强倒逼装备制造业提升排污处理能力,稳定的金融支持是装备制造业积极扩大发展的基础。中国推动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应着重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加大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提升创新驱动力,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助推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张淑亭[7](2020)在《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学前教育得到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学前教育质量也必须得到保障。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是保障学前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幼儿园教师培训作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各省市的高度重视。通过幼儿园培训方式的变革和培训模式的创新来构建新型的培训模式,从而提升培训质量符合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微课程是在当代人对碎片化学习的强烈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微课程的兴起推动了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变革,笔者尝试设计开发出应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微课程来弥补现存幼儿园教师培训方式的不足:参培教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训时间长、培训信息量太大、参培教师自主性不够、培训方式灵活性不够、师生互动不足。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微课程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探索微课程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支持和优化。归纳相关概念并探讨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对本研究中的微课程进行概念界定。收集整理与研究相关的学习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支撑。结合微课程和参培教师学习特点制定微课程设计原则、学习平台设计原则,并根据已有的教学设计模型设计出科学的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微课程开发流程,包括学习者分析、课程分析、制作方式选择、脚本设计、微课程案例制作、平台选择与设计、课程发布、应用评价。遵循相关的设计原则和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指导幼儿园教师培训的微课程案例开发,通过学习者分析,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最佳的呈现方式,设计脚本指导微课程案例的制作。选择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程发布平台,进行界面、功能的设计和测试。培训结束后,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参培教师反馈数据,分析参培教师的学习效果和验证是否达到培训目标。分析结果表明,参培教师很接受这种新型的课程形式,对微课程的内容、时长设置、表现方式的满意度很高,大部分的参培教师认为平台功能设置全面,导航清晰,布局合理。参培教师还表示经过培训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了增强,教育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研究过程中,笔者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验证,认为微课程应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存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的自主性得以彰显,易于传播分享,更新速度快,培训方式更灵活,线上交流让师生互动更紧密。同时,开发出来的微课程也丰富了本园幼儿园教师培训资源,为后续微课程培训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素材。以此为契机,幼儿园可以开发更多园本教师培训的微课程,首先作为现存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补充,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基于微课程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新模式。

陈鑫[8](2020)在《气质、家庭环境与幼儿视屏时间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

王慕雪[9](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周晨[10](2020)在《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类型与空间分布逻辑研究》文中认为“社区级活力中心”是社区中服务于较小尺度范围内的商业活动、公共服务及社会交往的聚集地。本研究基于网络街景地图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了2013年和2017年北京市宣武门、白塔寺、新街口、方庄、万柳街区、回龙观及天通苑7个案例区域业态元素和店铺位置数据,运用空间句法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对全部收集到的49种店铺与72种业态的类型进行社区型和城市型的归属判断。继而以业态元素强度和店铺数量作为主要筛选因素,共选出了43个500m半径的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和308个100m半径的社区级活力中心。进而引入“纯粹性”、“闪烁性”、“密集性”、和“多样性”四种评价指标对案例区域内的社区级活力中心进行归类和特征描述,试探究其类型的业态特点和空间分布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在业态的数量统计上,社区餐饮、服饰箱包、烟酒专卖、理疗按摩、教育培训、美容护理这6项业态始终是活力中心当中数量最多的业态类型;在业态的“共现性”分析当中,烟酒、理发、熟食等业态在活力中心之中总是和其他业态共同出现,稳定地充当了不同种类业态间“胶水”的作用,并且该结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案例区域和中心类型。在空间分布逻辑方面,沿街底商类型的高质量活力中心、一般质量的低等社区活力中心、近似城市类型活力中心多与各尺度的穿行度NACH参数存在依赖性,而在整合度参数上对于中小尺度的NAIN参数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且其依赖强度并不如穿行度数值。体现着活力中心之中的社区店铺对各类交通流量的较高依赖,而这些空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在案例模型中作为短途运动目的地的交通潜力。通过对社区级中心判定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店铺数、业态元素数在胡同街区类型的案例当中与手机信令数据当中的工作人数存在显着相关性,在城区内居住区类型案例当中与居住人数更加相关。在郊区案例当中,业态元素数与空间的可达量产生了很强的相关性。进一步经过多元回归拟合分析,店铺数、业态元素数、社区店铺比例等关键指标可通过空间句法参数、城市统计数据以及手机信令数据的组合回归中得到具有预测力的拟合方程。该研究为规划设计应用提供了较高精度的定位方法的分类依据。

二、电脑操作注意保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脑操作注意保健(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
    一、服务对象
    二、服务时间及频次
    三、服务内容
        (一)健康教育。
        (二)眼病筛查及视力评估。
        1.新生儿期(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
        2.婴儿期(3、6、8、12月龄)
        3.幼儿期(18、24、30、36月龄)
        4.学龄前儿童(4、5、6岁)
        5.检查结果异常提示
        (三)健康指导。
        (四)转诊服务。
        (五)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
    四、服务机构和人员技术要求
    五、服务职能
        (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三)省级和地市级妇幼保健机构。
        (四)其他具备条件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六、工作要求
    七、工作指标
    八、名词解释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填表要求
        一、基本要求
        二、健康档案编码
        三、其他
附件4
    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健康指导要点
        1.新生儿期新生儿家庭访视和满月健康管理)
        (1)普遍性指导要点
        (2)针对性指导要点
        2.婴儿期(3、6、8、12月龄)
        (1)普遍性指导要点
        (2)针对性指导要点
        3.幼儿期(18、24、30、36月龄)
        (1)普遍性指导要点
        (2)针对性指导要点
        4.学龄前期(4~6岁)
        (1)普遍性指导要点
        (2)针对性指导要点
附件5
附件6
附件7
附件8

(2)延安市宝塔区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及内容
二、结果
    1.基本情况
    2.学生视力情况
    3.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相关因素分析
三、讨论
    一.学生近视基本情况
    二.近视影响因素分析
四、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表2-1学生重点常见病监测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文献分析
    三、相关理论及借鉴
    四、研究问题和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体验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三部分 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一、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的专家论证
    二、典型护理人-机任务筛选的调查研究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典型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五部分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小结
第六部分 讨论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专家小组会议咨询表
    附录二 护理人-机任务调查表
    附录三 典型人-机任务情境下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调查问卷
综述 基于CiteSpace的医护人员工作心理负荷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4)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期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基于幼儿园无法正常运转的现实情况
        (二)相关群体面临的困境被疫情放大化
        (三)已有研究不适用于新情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相关群体
        (二)幼儿园停摆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四、文献综述
        (一)亲子关系研究
        (二)亲子活动研究
        (三)师幼关系研究
        (四)教师生存状态研究
        (五)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研究
        (六)幼儿园管理研究
        (七)疫情背景下的最新研究
    五、已有研究的分析
    六、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文献法
        (二)自由联想词法
        (三)访谈法
第一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
    二、设计与步骤
        (一)联想词的收集
        (二)联想词的频率统计
    三、幼儿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期间“面临困境”词汇频率统计
        (一)相关群体回收联想词数
        (二)回收联想词高频排序
第二章 幼儿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时期的困境现状
    一、幼儿家长群体的困境现状
        (一)幼儿教育问题
        (二)幼儿健康问题
        (三)亲子关系紧张
    二、幼儿教师群体的困境现状
        (一)网络教学效果不佳
        (二)家园共育收效甚微
        (三)师幼关系维系困难
        (四)工作压力超出负荷
        (五)工资薪金待遇较低
    三、幼儿园管理者群体的困境现状
        (一)资金周转困难
        (二)防疫准备仓促
        (三)开学准备工作繁重
第三章 幼儿相关群体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家长群体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父母责任意识薄弱
        (二)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三)缺乏基本健康素养
        (四)亲子关系处理不当
    二、教师群体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非编制教师群体数量较多
        (二)教师工作场域发生变化
        (三)幼儿学习环境发生变化
        (四)教师信息素养较低
    三、管理者群体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民办教育的先天不足
        (二)卫生管理存在欠缺疏漏
        (三)园长不具备强大的领导力
第四章 幼儿相关群体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幼儿家长群体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实施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二)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三)运用多种方式做好疫情防范
        (四)调节情绪以改善亲子关系
    二、幼儿教师群体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提升专业能力
        (二)调整教育教学
        (三)保持家园沟通
        (四)维系师幼关系
        (五)调节工作状态
    三、幼儿园管理者群体走出困境的对策
        (一)开发网络课程实施线上教育
        (二)完善防控措施应对疫情反弹
        (三)时刻做好准备应对幼儿园复学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园所管理
    四、国家政策的帮扶
        (一)保护幼儿健康
        (二)缓解家长情绪
        (三)提升教师薪酬满意度
        (四)扶持民办幼儿园
    五、社会各界的援助
        (一)提供公益心理援助
        (二)开放网络资源
        (三)发行专业读物
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教育启示
    二、研究评价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期间所面临困境的问卷调查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一)世界博物馆学的研究趋势
        (二)早期的医学博物馆馆藏研究推动了人文自然科学发展
        (三)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概况
        (四)医学博物馆学术研究文献综述
        (五)艺术和医学的交融促进医学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
    三、研究方法和论文构架
第一章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西方医学和医学史的记录和传承
        (一)史前医学时期
        (二)远古文明中的医学时期
        (三)古希腊医学时期
        (四、五、六)古罗马医学、中世纪医学、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时期
        (七)近现代医学时期
        (八)后现代医学时代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一、早期西方医学博物馆
        二、大众人体解剖博物馆
        三、卫生博物馆与健康博物馆
        四、医学相关专科博物馆
        五、西方医学史和医学博物馆沿革的历史时间轴
    第三节 欧美医学博物馆的现状和困境
        一、博物馆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发展内涵
        二、欧美医学博物馆现状
        三、欧美医学博物馆困境成因分析
        四、欧美医学博物馆发展状况对中国医学博物馆发展的启示
    第四节 欧美博物馆与其瘟疫主题展
        一、20 世纪流行传染性疾病的主题教育展与其博物馆
        二、古老的黑死病与亚姆村瘟疫博物馆的建立
        三、其它博物馆的瘟疫教育展
第二章 艺术和医学的共同演绎
    第一节 对人体的研究是艺术与医学的永恒话题
        一、艺术与医学的交融与萌芽:人体
        二、艺术与医学的交汇与探究:人体解剖学
        三、人体艺术的西方具象写实与东方抽象写意
    第二节 世界名画里的人体和医学
        一、名画中人物的疾病和健康状况
        二、名画里反映出画家本人的身体疾病
        三、名画里反映的医护病患关系
        四、名画里记录着医学史中的重要事件
        五、名画里记录的瘟疫
    第三节 人体疾病和心理健康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一、身疾心病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
        二、疾病对艺术创作影响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艺术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博物馆处方与艺术治疗
        一、博物馆处方和博物馆治疗
        二、艺术是一种新型的古老治疗工具
        三、艺术治疗的形式与主要方法
        四、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与作用机制
        五、艺术博物馆艺术治疗的有效性评估
    第五节 艺术在医院和临床医学的应用
        一、艺术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修养
        二、艺术在现代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三、医院空间环境的艺术化:绘画、雕塑、色彩和绿化等的治疗效果
    第六节 生物医学艺术:艺术与医学融合的新趋势
        一、欧美生物艺术的萌芽时期
        二、欧美生物艺术的发展阶段
第三章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路径
    第一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第二节 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重要手段:高新科技的应用
        一、医学博物馆艺术化的内涵
        二、医学博物馆的艺术化离不开科技化
    第三节 人体和医学展品的标本固定和保存的艺术化
        一、制成木乃伊(Mummification)
        二、蜜渍法(Mellification)
        三、古代防腐剂和福尔马林固定保存法(Formalin fixation)
        四、现代防腐剂:化学和物理方法综合使用(Embalming)
        五、人体冷冻(Cryogenics)
        六、塑化技术保存人体标本(Plastination)
    第四节 电子科技发展衍生人体艺术品:数字人体和数字解剖标本
        一、人体生物医学标本的数字化
        二、数码人体:电脑合成的三维人体
        三、人体虚拟尸体解剖
        四、3D-打印的人体器官标本
        五、医学数字产品和数字艺术品
        六、生物医学艺术作品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艺术科技化
        一、围绕展品医学内涵和展览主题,强调知识性并突出审美感
        二、展陈空间中的科技、医学和艺术的融合
        三、应用数字医学标本和增强现实及虚拟空间:创造艺术化的虚拟场景
        四、虚拟艺术的传播作用与意义
    第六节 未来科技化的医学博物馆的表征
        一、博物馆的线上数字展览
        二、虚拟医学博物馆
        三、博物馆的人工智能和医学智能博物馆
    第七节 人体艺术标本和生物艺术品之伦理问题
        一、东西方的生死观的讨论
        二、海根斯塑化人体艺术的伦理道德问题
        三、生物医学艺术的伦理问题与特点
第四章 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及公众教育
    第一节 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与博物馆教育改革
        一、当代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二、西方前沿的重组教育理念和学习网格模式
        三、后真相时代博物馆教育的公信力
    第二节 西方医学博物馆的专业教育
        一、传授医学知识是医生的重要职责
        二、医学博物馆是医学教学的重要课堂
        三、人体解剖也是早期艺术家的专业课
        四、医学博物馆专业教育的现状
    第三节 西方医学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一、早期解剖博物馆的公众教育
        二、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和公众卫生健康教育普及
        三、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内容
        四、医学博物馆的公众教育的现状与策略
    第四节 医学博物馆不可替代的的公众教育特色
    第五节 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医学博物馆和现代医学博物馆的差别
        二、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上面临的问题
        三、医学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意义
    第六节 现代医学健康公众教育有关主题展的实例解析
        一、心脏主题展
        二、大脑主题展
        三、人体解剖生理的公众教育:玻璃人和透明人人体模型
        四、灵活机动的博物馆公众教育:微型主题展
        五、人体生物科学技术内容主题展
第五章 拓展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
    第一节 消失的边界:艺术与医学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拓容
        一、布尔迪厄的文化区隔理论与博物馆公共性的创生
        二、当代艺术和博物馆的公共性
        三、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当代医学博物馆公共性应有的审美表征
        一、生物艺术品和新标本艺术赋予新的审美特征
        二、艺术再造医学博物馆现代展陈语境
        三、艺术融入医学博物馆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
        四、医学和艺术并行:医学艺术混合展
        五、医学和艺术的融合:医学专家和艺术家合作
    第三节 医学美术在传播医学知识和拓展公共性上的作用
        一、医学美术的传播力:一图胜过千百字
        二、医学插图展现艺术家和医学的完美融汇
        三、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表现人体医学的科学细节
        四、医学三维动画展示生命和疾病的机制
    第四节 提升医学博物馆公共性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用普惠美学思想指导医学博物馆公共性的建设
        二、医学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多学科专业的培训
        三、数字时代展陈设计中文化再生产的新模式
        四、建构新型博物馆教育模式与加强公众健康知识的传播
        五、医学博物馆需融合市场经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博物馆运营模式
    第五节 解析公共性的典型案例:惠康医学博物馆
        一、惠康信托基金会和惠康典藏博物馆
        二、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一:公众参与共建文化民主
        三、惠康典藏博物馆的公共性的表征之二:当代艺术融合医学艺术
        四、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三:分享主义与资源共享
        五、惠康典藏博物馆公共性的表征之四:公共性和精英性共存
第六章 走向未来的大医学艺术博物馆
    第一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的界定与意义
        一、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溯源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概念形成的背景
        三、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元化的特点
    第二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作为公共性的文化空间生产
        一、增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公众影响力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公众影响力的作用机制
        三、加强医学艺术博物馆公共性的审美表征
    第三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线上线下的运作机制
        一、线上大医学博物馆的运作机制
        二、大医学艺术博物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
        三、医学健康普及的不仅是医学科学也是社会文化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为中心的社区文化健康与福祉联盟
    第四节 大医学艺术博物馆建设的(SWOT)可行性分析
        一、机会与威胁分析(OT)主要是对环境和时势的分析
        二、优势与劣势分析(SW)主要是对自身优势和劣势的评估
        三、博物馆企业家在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作用与职能
    第五节 构建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策略
        一、打造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特色品牌
        二、寻求艺术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三、寻求医学专家和医学博物馆的跨界合作
        四、大医学艺术博物馆与医学机构及博物馆的合作
        五、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要围绕公众关心的健康话题
        六、大医学艺术博物馆社教部门的规划要反映新时代的述求
        七、大医学艺术博物馆要应用在多元文化空间生产的管理思维
        八、大医学艺术博物馆需要寻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的国际合作
结束语
附录一 、欧美十大医学博物馆
附录二、图版索引(按前后顺序)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文章
后记与致谢
附件

(6)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目的
        1.1.1 选题意义
        1.1.2 选题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及其发展问题
        1.2.2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1.2.3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测度与评价
        1.2.4 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经济效应研究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本研究的不足
第2章 产业发展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
    2.1 产业及其国际竞争力定义与内涵
        2.1.1 产业
        2.1.2 竞争力
        2.1.3 国际竞争力
        2.1.4 产业国际竞争力
    2.2 产业竞争力及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2.2.1 绝对优势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理论
        2.2.4 竞争优势理论
        2.2.5 产业结构理论
第3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与发展特征
    3.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
        3.1.1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萌芽期
        3.1.2 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期
        3.1.3 装备制造业稳定发展期
        3.1.4 装备制造业发展转型期
    3.2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特征
        3.2.1 品牌经营意识持续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
        3.2.2 整体技术含量持续改善,上下游产业链衔接愈加紧密
        3.2.3 国际化合作趋势凸显,服务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3.2.4 多角度入手,侧重节能环保
        3.2.5 区域分布多样化和区位集中化
第4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与国际竞争力表现
    4.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成效
        4.1.1 产业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总体稳定
        4.1.2 装备制造业企业经营成效改善明显
    4.2 国际竞争力波动中提升
        4.2.1 国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4.2.2 出口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波动中提高
        4.2.3 贸易竞争力总体提升,但结构差异显着
第5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测度与分析
    5.1 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与数据来源说明
    5.2 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增加值分解分析
        5.2.1 中国装备制造业总体出口情况分析
        5.2.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增加值构成分析
    5.3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分析
        5.3.1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测度方法
        5.3.2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分析
        5.3.3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分析
    5.4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析
        5.4.1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长度分析
        5.4.2 中国装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分析
    5.5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测度
        5.5.1 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构建
        5.5.2 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测度
第6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形成基础分析
    6.1 生产要素
        6.1.1 人力资本要素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6.1.2 资本要素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6.1.3 技术要素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6.2 需求条件
        6.2.1 国内市场需求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内需支撑
        6.2.2 国际市场需求为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外需支撑
    6.3 产业基础
        6.3.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
        6.3.2 高新技术制造业作为中间投入总量和比重双重提升
    6.4 制度基础
        6.4.1 阶段差异化产业政策推动装备制造大国转向装备制造强国
        6.4.2 环境规制渐趋加强倒逼装备制造业排污处理能力
        6.4.3 稳定的金融支持是装备制造业积极扩大发展的基础
第7章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略
    7.1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7.1.1 国际贸易竞争力有提升但趋势减速,且结构分化明显
        7.1.2 产业科技创新中间投入仍显不足
        7.1.3 国内消费和进口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
        7.1.4 样本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渐趋下降,同时资源利用效率下降
        7.1.5 垂直专业化比重出现逆转下降,产业国际分工地位需要进一步提升
        7.1.6 “逆全球化”潮流影响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
    7.2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问题解决方略
        7.2.1 推动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7.2.2 加大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提升创新驱动力
        7.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助推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
        7.2.4 提升全球价值链引领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2.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 相关概念
    2.3 理论依据
3.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
    3.1 微课程设计原则
    3.2 学习平台设计原则
    3.3 开发流程设计
4.幼师培训的微课程开发
    4.1 学习者分析
    4.2 课程分析
    4.3 制作方式选择
    4.4 脚本设计
    4.5 案例制作
    4.6 平台选择与设计
    4.7 课程发布
5.幼师培训的微课程应用分析
    5.1 应用环境分析
    5.2 应用效果分析
6.总结
    6.1 创新点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9)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1.1 翻译任务介绍
    1.2 翻译文本描述
    1.3 翻译工具介绍
    1.4 翻译过程设计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1.1 缩略词术语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2.1 直译法
        3.2.2 拆译组合法
        3.2.3 不译法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10)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类型与空间分布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居民需要社区型业态
        1.1.2 社区型业态总是组团出现
        1.1.3 城市整改造成影响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研究:商业与空间结构的关系
    2.2 基于传统的统计学和社会地理学方法的商业分析
    2.3 空间句法领域的社区商业分析
    2.4 文献综述小结
    2.5 研究问题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数据的收集
        3.1.1 案例区域的选择
        3.1.2 案例区域内店铺和业态功能元素数据的获取方法
        3.1.3 数据收集成果
    3.2 空间句法软件建模法
        3.2.1 分析所使用的空间句法模型
        3.2.2 线段模型空间参数选择
    3.3 数据的处理方法与研究框架
4 七个案例区域业态数量与分组统计分析
    4.1 案例数据采样整体统计分析
    4.2 各案例细分业态分组统计分析
        4.2.1 食品组业态的各案例统计分析
        4.2.2 零售组业态的各案例统计分析
        4.2.3 社区基础需求组业态的各案例统计分析
        4.2.4 社区服务组业态的各案例统计分析
        4.2.5 其他社区组业态的各案例统计分析
        4.2.6 城市功能组业态的各案例统计分析
    4.3 各案例区域的相似程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社区型业态的属性判定
    5.1 业态的出现率与共现性描述
        5.1.1 业态的在案例中的出现率统计
        5.1.2 业态“共现性”分析
    5.2“摇摆型”业态的判定和分类
    5.3 各个案例区域“摇摆型”业态的归属分析
        5.3.1 以白塔寺为例的“摇摆型”业态的归属分析
        5.3.2 其他各案例“摇摆型”业态的归属分析
        5.3.3“摇摆型”业态的归属汇总
    5.4 本章小结
6 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类型研究与统计分析
    6.1 5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选取及业态特征
        6.1.1 5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选取
        6.1.2 500m半径社区级中心组团的业态数量规律
        6.1.3 500m半径社区级中心组团不同业态的共现规律
        6.1.4 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结构模式
    6.2 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评价体系与分析结果
        6.2.1 中心评价体系维度
        6.2.2 5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评价分级结果
    6.3 5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归类
        6.3.1 不同类别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划分方式
        6.3.2 不同类别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的分析结果
    6.4 5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组团研究小结与反思
    6.5 1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的选取及业态特征
        6.5.1 100m半径社区型中心的选取
        6.5.2 100m半径社区型中心的业态数量规律及共现规律
    6.6 1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归类
        6.6.1 大型高质量 100m社区级活力中心
        6.6.2 中小型高质量 100m社区级活力中心
        6.6.3 一般质量的 100m社区级活力中心
        6.6.4 大型近似城市类型的 100m社区级活力中心
        6.6.5 中小型近似城市类型的 100m社区级活力中心
        6.6.6 社区级活力中心划分方式的补充
    6.7 不同类别 100M半径社区级活力中心的分析结果
        6.7.1 第一组:大型高质量 100m半径社区型中心的统计分析
        6.7.2 第二组:中小型高质量 100m半径社区型中心的统计分析
        6.7.3 第三组:一般质量的 100m半径社区型中心的统计分析
        6.7.4 第四组:近似城市类型的 100m半径活力中心的统计分析
        6.7.5 其他社区级活力中心划分方式的统计分析
    6.8 本章小结
7 各类型社区级活力中心空间规律的分析
    7.1 各类型社区级活力中心的距离分布规律
    7.2 各案例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空间拓扑规律统计
        7.2.1 各案例中社区级活力中心所在区域的空间句法参数统计
        7.2.2 社区级活力中心的各级尺度空间拓扑参数箱型图分析
        7.2.3 各类型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空间句法参数活跃区间规律分析
    7.3 社区级活力中心的评价指标的回归分析
        7.3.1 胡同街区案例中心判断与评价指标的回归分析
        7.3.2 城区居住区案例中心判断与评价指标的回归分析
        7.3.3 郊区类型案例中心判断与评价指标的回归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语与展望
    8.1 结论:解码社区级商业功能分布的空间逻辑
    8.2 展望:走向精准化的城市更新与住区空间设计
    8.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电脑操作注意保健(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J].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报, 2021(06)
  • [2]延安市宝塔区儿童青少年近视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白亚亚. 延安大学, 2021(11)
  • [3]基于人-机任务的ICU护士工作心理负荷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9)
  • [4]相关群体在幼儿园停摆期间的困境及解决策略研究 ——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例[D]. 赵雨杭.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论用艺术提升医学博物馆的公共性[D]. 叶丽(盖娅丽丽)(Lily Gaia Ye).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6]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及国际竞争力研究[D]. 石宇飞. 吉林大学, 2020(03)
  • [7]幼师培训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淑亭. 西南大学, 2020(05)
  • [8]气质、家庭环境与幼儿视屏时间的关系研究[D]. 陈鑫. 深圳大学, 2020
  • [9]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10]社区级活力中心的类型与空间分布逻辑研究[D]. 周晨.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电脑操作注意保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