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绿色花园不能关闭

周强,绿色花园不能关闭

一、周强 绿色满园关不住(论文文献综述)

谢锐勤[1](2019)在《国资国企司法治理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僵尸企业”,法院并没有按照普通民商事案件简单处置,而是专门出台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并且在立案、审理、执行等审判流程中体现出强烈的服务国企改革导向,服务党政政策导向。事实上,法院对于“僵尸企业”的处置手法并非孤例,而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针对涉国资国企案件一脉相承的做法。那么,法院在国企改革问题上为什么会有强烈的公共政策导向呢?该如何评价该导向呢?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分类法,国资国企无论在定性上还是定量上,重要性都显而易见,并且得到《宪法》隆重其事的规定。对于国资国企治理的研究,立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研究较为充分,而司法保护研究相对欠缺。本文以国资国企为研究对象,以司法解释和司法案例为载体,对国资国企司法治理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以中国宪制为总基调,以司法治理为主命题,以立审执等案件审判流程为实践基础,以国资国企司法政策为理论基础,以司法治理现代化为归宿,展现“中国渐进式双轨制保护模式”。具体到司法实践,首先体现在筛选机制上。从法院受理涉国资国企案件的筛选机制可见,对于涉及部队军产案件、改制与破产案件、行政部门案件、社会稳定案件,法院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拒绝司法。对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保障企业改制与破产、防范并化解金融风险、发挥司法建议功能,法院采取综合治理的态度能动司法。在拒绝司法中,党政的策略是确保国企改革顺利推进,国企的策略是追求案件一揽子解决,社会行动者的策略是创造条件寻求司法救济,法院的策略是韬光养晦应对挑战。在能动司法中,党政的策略是让法院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国企的策略是通过法院确认和保护改革成果,社会行动者的策略是通过适度让利换取权益尽快变现,法院的策略是通过全面整合资源力求标本兼治解决案件。上述司法角色定位基于政治形势判断。司法既要服务国家治理目标,又要完成改革任务分工,还要确定并发展自主性,力求进退应矩。正是在不断规范司法与政治的边界中,区分司法与党政的发展方式下,法院通过及时确认改革成果,推动国企改革以法治方式前进。其次体现在审理术上。在涉国资国企案件审理中,对于涉及上级公司案件、行政部门案件、国企与非公案件、金融债权案件、社会稳定案件,法院采取优先保护与案结事了的态度进行处置。实践中,通过扩大或缩小法律适用,建立统一协调机制,达到医治“生病企业”的目的。审理中,党政的策略是既通过法院提升治理效率与效益,又通过支持公正司法树立法治形象。国企的策略是既将意识形态优势转化为制度利益,又通过巧用司法解释与拖延案件进度减少损失。社会行动者的策略是既确认主要收益落袋为安,又有意让程序空转减少损失。法院的策略是既配合党政政策服务大局,又通过创设法律制度自我保护。审理中,参与者都有最低限度的同意,使得司法公正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上述司法角色定位基于权力资源配置。司法既要落实国家治理,又要抑制地方保护主义;既要形塑独立社会功能,又要巧用调判结合方式。正是在司法自治与回应的平衡中,法官着力弥补司法制度不足,法院着力弥补公共政策不足,努力建构适合国情的多元法律秩序。再次体现在执行机制上。在涉国资国企案件执行中,对于涉及上级公司案件、行政部门案件、国企与非公案件、社会稳定案件、产权保护案件,法院一方面采取内外有别的态度倾斜保护,另一方面又服从大势所趋推动平等保护。实践中,通过健全执行联动机制,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既名正言顺服务大局,又推动政策转型走向平等保护。执行中,党政的策略是既采取多道防线自我保护,又支持法院巩固经济绩效。国企的策略是既制造事件保全利益,又以大局为重适度让利。社会行动者的策略是既抵抗地方保护主义,又穷尽手段增强胜算。法院的策略是既适当控制执行幅度照顾各方利益,又尽力减少执行积案以完成司法任务。执行中,参与者都使出浑身解数相互博弈,法院则通过选择性执行达到利益平衡,避免司法政治化。上述司法角色定位基于专业化实践。司法既要提升执行治理水平,又要增强制约行政能力,还要规范执行自主建设。在党带头解决执行难的语境下,法院建立健全平等保护体系,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具体到司法解释,法院充当涉国资国企案件“立法者”的角色。从“立法”阶段来看,法院经历了 1978—1992年的萌芽期,1993—2002年的壮大期,2003-2012年的平稳期,2013年至今的成熟期。总体“立法”特点是回避政治问题、防止资产流失、维护社会稳定、迈向平等保护、夯实司法权力,法院一方面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另一方面仍努力建构平等观念与制度。在法院“立法”中,党的策略是既保障非公经济信心,又树立法治国际形象。人大的策略是既合理配置立法资源,又总结司法经验教训。国务院的策略是既与司法合力推进国企改革,又持续调适两者权力边界。国企的策略是既服从党政政策安排,又确保好处“一个都不能少”。社会行动者的策略是既希望增加法律制度供给,又希望法院坚守司法公正底线。法院的策略是既在渐进式改革中积累治理国企技术,又在参与者的阳谋下进行专业化与自主性建设。上述司法角色定位基于国家治理转型。法院既要平衡好司法与政治的关系,又要保障国企改革顺利推进;既要认真对待社会转型,又要确认公共沟通成果;既要提高司法治理绩效,又要构建自主司法体系。在司法规则要适应国情的语境下,法院推动司法公正分阶段实现,推动主体性司法道路建构,从而更好实现司法治理现代化。从涉国资国企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可见,在国家与社会的博弈中,法院采取老人老办法,逐步减弱对国资国企的倾斜保护;采取新人新办法,逐步增强对非公经济的平等保护。通过司法双轨制配合渐进式改革,达到经济与司法平稳过渡的目的,并逐步向顶层设计转型。博弈的背后是政治使命必然要求,国资国企既是经济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国家安全的政治基础,法院应服务于党的使命。国企治理也是治理绩效必然要求,既要坚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理念,又要有效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法院应确认好改革成果。在国企治理与司法治理的分工配合中,要推动“表达”与“实践”、“意识”与“制度”、“书本”与“行动”有机结合。博弈的目的是不断提升国企治理的合法性与现代性。在从运动治理向司法治理转型中,法院要学会规范好政策与司法之间的距离;在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上,党与司法要致力于实现现代化与法治化;在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利用上,司法要推进自主型治理道路;作出属于法院的贡献。在推进民族复兴的目标指引下,中国司法要与中国地位相匹配,应展现出大国司法形象,应具备中国司法自信,应坚定走中国法治道路,这是改变西方“中心”与“边缘”支配格局的必然选择。从国资国企司法治理来看,法院“以中国为中心”,展现了“中国渐进式双轨制法治模式”的道路自信,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制度自信,这既是终结“终结的预言”,也是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与升华。法院“以中国为方法”,展现了“主体性司法”的文化自信,展现了“立法者的司法”的理论自信,这既是对改革开放的认同,也是对“中国特色”教条化的反思与升华。法院参照“经济发展阶段论”模式,展现了“渐进式司法公正”的中国智慧,展现了“增量式司法公正”的中国方案,这既是对司法公正的建构与进化,也是对党治理国家合法性转换的反思与升华。于党和国家而言,现代化一直在路上,而人民利益是永远不变的归宿,改革要和正在成为主流人口的期望值相匹配。司法将在多元主义法治观的指引下,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林雅莉,庞育娟[2](2018)在《文化建庭迈步走 人生辉煌在四巡——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文化建设巡礼》文中提出201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揭牌。一年多来,以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四巡始终坚持"同心同德、甘于奉献、顽强拼搏、敢于创新"的四巡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这块司法改革的试验

王婷婷[3](2013)在《桂剧的调查与研究 ——以桂林市为中心》文中提出桂剧是桂林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广西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清嘉庆后期,它的形成与清乾隆年间湖南祁阳戏班到桂林长期演出并扎根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形成之后,它主要流行于以桂北方言为主桂林、柳州、梧州等广西北部地区,以及湖南南部与广西接壤的永州、祁阳一带。桂剧的声腔属于皮簧系统,以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桂剧的音乐为板腔体结构,音乐伴奏分为“武场”和“文场”。桂剧唱腔细腻,舞台表演婉转考究,讲究做工,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舞台表演技艺。桂剧脚色行当分类齐全,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桂剧的剧目众多,大多移植于皮簧系统类剧种剧目,但唱调、念白具有独特的桂林方言特色,通俗易懂,自成一派。桂剧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清末的形成、民国时期的兴盛、建国初期的辉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挫折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五个时期。其中它经历了清末年间与民国时期的两次较为特殊的改革,形成了它三次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时期。2005年桂剧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桂剧被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时期,地处桂剧发源地的桂林市桂剧团利用历史与地缘优势,积极创排具有桂林特色的新编桂剧剧目,打造现代桂剧新品牌,大力弘扬桂剧传统艺术魅力。但在现今社会中,桂剧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生存环境变化,观众大量流失,桂剧表演市场衰退,淡出大众生活。所以,对于桂剧的保护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宣传,专业学者们的持续研究,专业剧团演员的弘扬传承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本论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戏剧戏曲专业理论知识,从桂剧的历史沿革、剧目的内容、表演艺术、桂林市桂剧团的历史演变以及桂剧现今的困境和前景的方面论述。对桂剧这一具有历史沉淀的古老剧种但又逐渐失去生存空间的现状做全面而客观的关注和研究。

李红岩[4](2011)在《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文中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最为动荡、政治最为黑暗的时期,在近四百年漫长岁月里,成批的文人遭受困厄、甚至遭到杀戮已成常态。在“发愤着书”、“穷而后工”命题视野下考察,困厄文人这一创作群体及其生成的文论命题有着一个清晰的史的发展脉络。本文以魏晋南北朝为时间界限,以困厄文人为考察重点,以他们的文学创作为考察中心,试图阐述清楚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和繁荣的一个原因就是文人的困厄。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除了绪论,共设六章。绪论首先提山魏晋南北朝时期确实存在困厄文人这一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认为困厄文人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社会现象,是指由于民族战争、社会动乱、国家分裂、饥饿、死亡、人格分裂等等原因造成物质、精神困顿的诗人作家。这一概念的内涵包括这些文人自许很高、自认困厄且困厄时间漫长,同时他们有着坚韧的道德操守和鲜明的价值判断。论文的第一章是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类型分析。从困厄文人与政治的关系维度考察,可以分为政治型困厄文人、隐逸型困厄文人和矛盾型困厄文人。从造成困厄的原因和具体表现而言,可以分为物质困厄型文人、精神困厄型文人和生命困厄型文人。从文人对困厄的态度而言,可以分为执着型、超越型和沉潜型三类困厄文人。论文的第二章是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概况。本章论述了这一时期困厄文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逻辑分期和对困厄的表达以及他们诗文创作中代表性创作意象和创作的参照维度。这一时期“禅让制”盛行、文人逃离政治、缅怀之风盛行、理论和现实脱节是其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困厄文人的心路历程一般分为遭困、抗争、超越三个时期,困厄文人对困厄的表达不外乎物质困顿、精神苦闷、生命困厄三个方面。面对困厄,诗人们从游仙饮酒、哲学思辨、死亡想象三个途径进行超越。诗人们在超越困厄的诗文创作中创造了一系列寓意深刻的文学意象:白马意象、群鸟意象、松树意象、峻山密林意象、枯木意象来象征自己高洁不屈的人格魅力,从而反映出困厄文人在乱世中忍受的巨大心理压力和当时恶劣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论文第三章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心理。挫折心理下的困厄文人创造意识具有群体性、长期性、坚毅性特征。同时,困厄文人的文学创作兼有心理治疗的功用。困厄文人的创作还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第四章是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主题。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超越了文学本身而体现了特定文化的价值尺度,是文化心理、民族性格、时代精神的结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乱世文学有着特殊的文学主题,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特殊关注集中体现在政治主题、饮酒主题、自由主题、生命主题,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特征。作为乱世文学,困厄文人们的诗文作品体现出以游为主的创作特征。这些“游”可以分为“游心”、“游仙”、“赏心”、“游冥”、“梦里还乡”,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想象和虚构。第二个特征是内向性特征,即指魏晋南北朝文人们因政治、战争、门阀制度、精神困惑、物质困顿等等原因而引起人生困厄,从而无法实现理想、抱负之后在诗文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远离政治、希企隐逸、参禅礼佛、追求内心宁静的心理希冀和人生姿态的时代趋向。由于悲愤、孤独形成诗人们特有的悲而不怨的审美特征。诗人们之所以能够不怨是因为有儒家思想做其心理底色。第六章是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的历史地位。困厄文人在诗文中体现出的生命价值、精神追求、人格魅力对后世文人创作的题材类型、体裁风格、创作方法有着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文人对此多有接受。本文的结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困厄文人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长期性、群体性的客观存在;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大量出现是与这一时期的政治时局、时代文化紧密相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困厄文人开始借助文学摆脱困厄,并且促进了“文的自觉”;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以文学摆脱困厄并没有体现在文论里边,而是体现在实际创作中;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繁荣是与“发愤着书”和“穷而后工”命题息息相关的;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付出巨大的代价,有着鲜明的特征和巨大的缺憾;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们的文学创作就是苦难枝头盛开的花朵。

蔡宗周[5](2010)在《飞驰南中国——武广高速铁路纪实》文中指出序曲:南方地平线1964年秋,有"经济起飞脊梁"之誉的东京至北海道新干线开通,从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最早投入商业运营的成功范例。新干线也成为日本的国家名片之一光耀世界……之后跟进的法、德两国,也以其先进的高铁技术称雄全球。高铁技术一时被冠以"大国技术"而让世人望其项背。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考察日本新干线时,也曾发自肺腑地慨叹:"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事隔30年后的2009年12月26日,正值毛泽东诞辰116周年纪念日。这天上午,在南中国的武汉、长沙和广州,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

韩勤[6](2010)在《苏州滑稽戏研究》文中认为滑稽戏作为一种新兴剧种,既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又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成为20世纪以来博采众长、特立独行的市民文化产品。苏州滑稽戏是滑稽戏的一个分支剧种,由于受地域文化、历史传统、观众群体等影响,而形成“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的艺术特点。论文以追本溯源的“滑稽”考原开始,分析滑稽戏之远祖与近亲:即以逗乐讽刺为主要功能的滑稽戏有着从先秦古优开始的深厚历史渊源,同时又与近现代市民文化层中文明戏、独脚戏等戏剧、曲艺样式关系密切。论文主体以苏州滑稽戏的历史、代表剧目及表演艺术家为相互参照三个基本方面,希望能从历史与现代、资料与采访、史论结合与点面参照等多层次整理和论述苏州滑稽戏的历史状况,真实反映苏州滑稽戏的存活状态。论文视角紧扣极具地方色彩的苏州滑稽戏,在苏州滑稽戏历史的述论中,按照时间顺序,以解放前、解放初及改革开放以来三个阶段分述苏州滑稽戏的发展历史,并对苏州滑稽剧团两大前身“璇宫团”和“七星团”以及后来的“星艺”和“新声”进行了重点关注和梳理:在解放前后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人员变迁、剧目表演、演出经历等多方面史论结合的梳理,多角度反映出苏州滑稽剧团的形成过程;有关苏州滑稽戏的经典剧目在本文中被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到80年代及90年代以来这样三阶段,不同阶段形成了以经典传统的古装滑稽戏、服务行业的现代滑稽戏及寓教于乐的青少年滑稽戏为主流的三大类别。论文选取每一类别中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典范剧目如《苏州二公差》、《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快活的黄帽子》、《一二三,起步走》等进行特点和意义论述。这些剧目不仅代表了苏州滑稽戏解放后每一阶段所取得的最高成果,更是承载着苏州滑稽戏独特的艺术风格,能让观众品过笑过,若有所思,有所回味;当然,演绎苏州滑稽戏的表演艺术家更是技艺高超,声名远扬。从剧团成立初期的张幻尔、方笑笑,到顾芗、张克勤,再到如今一代滑稽戏新秀,尽管人才的培养曲折艰辛,但苏州滑稽戏已经搭建起保护、传承、发扬苏州滑稽戏的人才梯队。在大量阅读相关文字及音像资料,并先后采访滑稽戏圈内知名导演、演员、作家、剧团管理层等相关人士十余次的基础上,论文以调查与研究互为印证、史论结合为基础,多角度就苏州滑稽戏的生长历程、发展状况、演出剧目、知名演员及成就特色等加以整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苏州滑稽戏的艺术特征与“苏滑现象”的原因和启示。总的来说,苏州滑稽戏给人的印象是幽默、有趣、冷中有隽、冷而不板。这与它贴近现实的题材、细腻打磨的表演及滑而有稽的噱头等艺术特征互为表里。与海派滑稽戏等相比,苏州滑稽戏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苏滑现象”与其产生的人文环境关系紧密。吴地上风上水烘焙出的千年文化,千年吴文化所孕育滋养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精神所凝结的观众群体意识、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等是苏州滑稽戏得以存活发展的活的土壤,也是其表现出雅化和文气特点的最本质的先天因素。当然,除此以外,苏州滑稽戏从业人员以现实为依据,紧扣市场的运作思路及对于艺术勇攀高峰、不懈追求的精神则是“苏滑现象”产生的后天因素。论文以目前学界少有专门而系统研究的苏州滑稽戏为研究对象,不仅是一份直观记录其顽强存活,永续发展的个体档案;而针对“苏滑现象”的总结分析在远未停歇的戏曲改革与发展的当代,对于其他地方剧种也具有一定的参照和借鉴意义。

金泰,彭克,徐建,曾力,刘湘泉[7](2009)在《让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四川省地方工会文化活动阵地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文中认为曾经的辉煌与现有的阵痛曾经,它们是广大职工群众精神文化活动的乐园,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这里承载了无数欢乐的回忆、幸福的时光,见证了职工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提高素质、凝聚

林忠航[8](2007)在《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快速地发展,同时能源消耗成倍上涨。以目前的能源消耗速度和趋势进行预测,未来几十年内主要的矿物能源石油和煤即将耗尽。中国出现的能源短缺伴随着能源粗放利用和浪费同时存在。快速发展的城市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然而在编制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很少考虑城市的能源问题,仅较为完整考虑的是市政规划中的供电、供热、供气系统,对城市规划中的其它要素设计和城市能源的关系不明确。通过本文的研究试图建立能源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的桥梁,探讨城市规划编制各个层面应考虑的能源问题。由于城市“能源流”能较为完整的反映城市能源各个环节(包括供给、输送、消耗和代谢)存在的问题,便于我们系统地探索影响这些能源问题的城市规划要素,因此本文选择从城市“能源流”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能源流”即能源从生产、运输直到被消耗后产生废气、废渣等的一系列过程的分析,充分了解城市能源供给、输送、消耗和代谢状况,及其与城市载体的关系,认识城市能源的特点,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挖掘解决城市能源问题的途径,探索城市规划的哪些要素影响了城市能源问题以及这些要素怎样影响城市能源问题。本文将金泽镇作为这个研究的一个典型案例,在项目“通往未来的桥梁”(Bridging to The Future)的基础上深化研究。“通往未来的桥梁”是世界燃气组织可持续城市系统设计项目(SUSD)的继续,来自SUSP九个团队中的四个团队(加拿大、中国、印度和荷兰)共同合作,各个团队中有来自多方面的专家,包括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当地官员、能源和环境方面的专家等,共同致力于通过现存的城市区域来研究能源和其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还借助新技术GIS和Metaflow软件辅助定量研究,探索城市规划编制各个层面如何做好相关要素设计,进而探讨如何组织项目以达到城市规划编制的要素设计目标。一些方面还需要在将来继续研究,如城市规划管理如何保证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编制的实施以及相关目标的实现和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要素设计的经济可行性。

二、周强 绿色满园关不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强 绿色满园关不住(论文提纲范文)

(1)国资国企司法治理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认真对待国资国企司法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对象
        二、特殊在哪里
        三、宪法规定与司法实践
        四、研究语境
        五、问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立法层面
        二、行政层面
        三、司法层面
        四、为什么以司法治理为进路
    第三节 理论脉络和内容结构
        一、以中国宪制为总基调
        二、从案件审判流程来论述
        三、以司法治理现代化为归宿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公法与私法的交叉学科研究
        二、策略博弈分析法
        三、法律实证研究
    第五节 可能的贡献
    第六节 可能的不足
第一章 法院受理涉国资国企案件的筛选机制
    第一节 材料与问题
        一、材料1: 不予受理企业改制案件
        二、材料2:能动司法受理涉外案件
        三、材料3:能动司法服务国企改革
    第二节 受理还是不受理
        一、司法规定
        二、司法实践
    第三节 能动还是克制
        一、司法规定
        二、司法实践
    第四节 为什么拒绝司法
        一、党政的策略
        二、国企的策略
        三、社会行动者的策略
        四、法院的策略
        五、小结与反思:实事求是?
    第五节 为什么能动司法
        一、党政的策略
        二、国企的策略
        三、社会行动者的策略
        四、法院的策略
        五、小结与反思:利益均沾?
    第六节 司法角色定位:基于政治形势判断
        一、司法服从国家治理需要
        二、司法完成改革任务分工
        三、司法确定并发展自主性
        四、小结与反思:进退应矩?
    第七节 反思与展望:走向自主型司法
        一、司法与政治:调整权力边界
        二、司法与党政:区分发展方式
        三、司法与改革:确证成果合法
第二章 涉国资国企案件审理术
    第一节 材料与问题
        一、材料4:不良债权系列案件
        二、材料5:稳妥处置“僵尸企业”
    第二节 司法规定
        一、涉及上级公司案件
        二、涉及行政部门案件
        三、涉及国企与非公案件
        四、涉及金融债权案件
        五、涉及社会稳定案件
        六、小结与反思:保护理念
    第三节 司法实践
        一、专项资金支持
        二、减免缓诉讼费
        三、开通绿色通道
        四、组建专业团队
        五、出台指导意见
        六、统一协调机制
        七、效果导向:“生病企业”的医院
        八、小结与反思:戴着镣铐跳舞?
    第四节 为什么如此审理
        一、党政的策略
        二、国企的策略
        三、社会行动者的策略
        四、法院的策略
        五、小结与反思:螺旋式上升?
    第五节 司法角色定位:基于权力资源配置
        一、司法治理落实国家治理
        二、司法抑制地方保护主义
        三、司法形塑独立社会功能
        四、司法巧用调判结合方式
        五、小结与反思:过渡性策略?
    第六节 反思与展望:法律多元主义
        一、法官弥补司法制度不足
        二、司法弥补公共政策不足
        三、建设多元一体法治国家
第三章 涉国资国企案件的执行机制
    第一节 材料与问题
        一、材料6:债权执行系列案
        二、材料7:基本解决执行难
    第二节 司法规定
        一、涉及上级公司案件
        二、涉及行政部门案件
        三、涉及国企与非公案件
        四、涉及社会稳定案件
        五、涉及产权保护案件
        六、小结与反思:平等保护势在必行?
    第三节 司法实践
        一、区别对待执行
        二、案件报告制度
        三、地方保护主义
        四、执行联动机制
        五、执行和解机制
        六、业务指导机制
        七、小结与反思:政策转型导致制度变迁?
    第四节 为什么如此执行
        一、党政的策略
        二、国企的策略
        三、社会行动者的策略
        四、法院的策略
        五、小结与反思:司法政治化?
    第五节 司法角色定位:基于专业化实践
        一、司法提升执行治理水平
        二、司法增强制约行政能力
        三、司法规范执行自主建设
        四、小结与反思:执行的春天到了?
    第六节 反思与展望:迈向平等保护
        一、司法理念:平等保护
        二、司法行动:平等制裁
        三、路径安排:党与司法
第四章 作为涉国资国企案件“立法者”的法院
    第一节 “立法”情况
        一、总体概况
        二、具体情况
    第二节 “立法”特点
        一、回避政治问题
        二、防止资产流失
        三、维护社会稳定
        四、迈向平等保护
        五、夯实司法权力
    第三节 为什么是法院“立法”
        一、党的策略
        二、人大的策略
        三、国务院的策略
        四、国企的策略
        五、社会行动者的策略
        六、法院的策略
        七、小结与反思:司法法治国?
    第四节 司法角色定位:基于国家治理转型
        一、司法与政治之间的平衡
        二、司法确认公共沟通成果
        三、司法治理推进国企治理
        四、小结与反思:合二为一?
    第五节 反思与展望:司法治理现代化
        一、服务:“不换思想就换人”
        二、维护:“司法公正阶段论”
        三、建构:“主体性司法道路”
第五章 司法治理与法治道路
    第一节 司法双轨制
        一、社会的胜利
        二、国家的胜利
    第二节 为什么博弈
        一、国企治理是政治使命必然要求
        二、国企治理是治理绩效必然要求
        三、国企治理与司法治理分工配合
    第三节 目的:提升合法性与现代性
        一、运动治理与司法治理
        二、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三、法律移植与实践资源
        四、小结与反思:什么是法院的贡献
    第四节 总结与展望:司法自信与法治道路
        一、外部视角:“以中国为中心”
        二、内部视角:“以中国为方法”
        三、司法治理:“阶段论”
        四、展望未来:“变化态”
    第五节 反思与检讨:解释限度
结语
附件: 论文相关司法解释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感恩奋斗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文化建庭迈步走 人生辉煌在四巡——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文化建设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高举旗帜跟党走
贴近群众聚民心
培育新人拓新篇
改革创新展形象

(3)桂剧的调查与研究 ——以桂林市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桂剧的形成与流变
    第一节 桂林之有戏之始
    第二节 桂剧源流的探讨
    第三节 历史上对于桂剧形成时间的探讨
第二章 桂剧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清末唐景崧与他的《看棋亭杂剧》
    第二节 欧阳予倩与桂剧改革
    第三节 解放后桂剧的革新
第三章 桂剧的剧目内容
    第一节 桂剧剧目分类
    第二节 剧目内容研究
第四章 桂剧的班社和剧团
    第一节 清代末年至解放前桂剧班社
    第二节 解放后桂林市的剧团科班
    第三节 桂林市桂剧团
第五章 桂剧的音乐体制
    第一节 桂剧腔调与板式
    第二节 曲牌
    第三节 桂剧的乐器与乐队
第六章 桂剧的舞台表演艺术
    第一节 桂剧舞台表演身段与特技
    第二节 桂剧脸谱
    第三节 桂剧的脚色行当
第七章 桂剧的困境与前景
    第一节 桂剧的生存现状
    第二节 桂剧的保护与前景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桂林市桂剧团部分荣誉奖章与奖杯
    附录 B: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
    附录 C:桂林市桂剧团优秀演员简介
    附录 D:新编桂剧《大儒还乡》剧本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4)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类型
    一 政治视域下的困厄文人透视
        1 政治型困厄文人
        2 隐逸型困厄文人
        3 矛盾型困厄文人
    二 生活视野下的困厄文人审视
        1 物质困厄型文人
        2 精神困厄型文人
        3 生命困厄型文人
    三 心理视角下困厄文人的自我检视
        1 执着型困厄文人
        2 超越型困厄文人
        3 沉潜型困厄文人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概况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 “禅让制”盛行的时代
        二 文人逃离政治
        三 易代造成的缅怀之风盛行
        四 理论和现实脱节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的逻辑分期和对困厄的表达
        一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的逻辑分期
        二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对困厄的表达
        三 魏晋南北朝文人超越困厄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困厄意象创作
        曹植的白马意象
        二 阮籍的群鸟意象
        三 陶渊明的松树意象
        四 谢灵运的峻山密林意象
        五 庾信的枯木意象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的参照维度 —以陶渊明田园诗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一 官场世界
        二 政治视野
        三 世俗世界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心理
    第一节 挫折心理下的文人创作
        一 从“诗言志”到“发.喷着书”
        二 挫折心理学视野下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造意识
        三 心理治疗视野下的困厄文人创作
    第二节 基于需要层次视野下的困厄文人创作
        一 生理需要下的创作
        二 安全需要
        三 归属和爱的需要
        四 自尊需要
        五 自我实现的需要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主题
    第一节 政治主题
        一 曹植对政治和政治主题的表达
        二 陶渊明诗文中的政治主题
        三 其他困厄文人政治主题的表达
    第二节 饮酒主题
        一 曹植的饮酒诗文
        二 正始诗人的饮酒主题
        三 陶渊明的饮酒主题
        四 庾信诗文的饮酒主题
    第三节 自由主题
        一 陶渊明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二 陶渊明自由主题与其他困厄文人自由主题的异同
    第四节 生命主题
        一 魏晋南北朝生命主题产生的原因
        二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生命主题的内涵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的创作特征
    第一节 以游为主的创作特征
        一 陶渊明的“游心”和他的“游心诗”
        二 曹植、阮籍、嵇康的“游仙”和他们“游仙诗”中的仙界想象
        三 谢灵运的“赏心”和山水诗中的佛影梵音
        四 刘孝标的“游冥”和冥界想象
        五 庾信的“梦里还乡”和乡关之思
    第二节 内向性特征
        一 逃离政治
        二 希冀隐逸
        三 生命意识的表达
        四 玄佛思想的表露
    第三节 悲愤而不凄怨沉沦的审美特征
        一 悲愤
        二 孤独
        三 坚韧
        四 特征成因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体现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
        一 生命价值
        二 精神追求
        三 人格魅力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对后代的影响
        一 题材类型的影响
        二 体裁风格的影响
        三 创作方法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苏州滑稽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从“滑稽”到“滑稽戏”
        一、“滑稽”考原
        二、从古优到参军戏
        三、“滑稽戏”原本
    第二节 现代滑稽戏的形成
        一、文明戏、新剧与趣剧
        二、独脚戏
        三、小热昏与苏滩
    第三节 滑稽戏存活现状
        一、上海市的滑稽剧团
        二、江苏省的滑稽剧团
        三、浙江省的滑稽剧团
第二章 苏州滑稽戏历史
    第一节 20 世纪初至1949 年前后的苏州滑稽戏
        一、苏州早期的文明戏、新剧演出
        二、“璇宫团”与“七星团”
        三、“星艺”与“新声”
        四、苏州市滑稽剧团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苏州滑稽戏
        一、“重整河山待后生”──20 世纪80 年代的苏州滑稽戏
        二、敢创敢拼、好戏连台──20 世纪90 年代的苏州滑稽戏
        三、继往开来、再创辉煌──21 世纪初的苏州滑稽戏
第三章 苏州滑稽戏代表作品
    第一节 传统经典的古装滑稽戏──20 世纪50 年代代表作品
        一、“苏滑”的压箱底大戏:《苏州二公差》
        二、别有一功“伪巡长”:《小山东到上海》
        三、家喻户晓的钱笃笤:《钱笃笤求雨》
    第二节 服务行业的现代滑稽戏──20 世纪60 年代到80 年代代表作品
        一、“苏滑”历史里程碑:《满意不满意》
        二、因戏得楼美名扬:《小小得月楼》
        三、“六个平方”的烦恼:《快活的黄帽子》
    第三节 寓教于乐的青少年滑稽戏──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代表作品
        一、壮志起程拔头筹:《一二三,起步走》
        二、永不停息的赛跑:《青春跑道》
        三、笑到极致泪自流:《顾家姆妈》
第四章 苏州滑稽戏表演艺术家
    第一节 一冷一热:20 世纪50 年代的苏州滑稽戏典范
        一、冷面阴噱的滑稽大师──张幻尔
        二、善编能唱的滑稽全才──方笑笑
    第二节 亦庄亦谐: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苏州滑稽戏精英
        一、梅开二度传笑声──顾芗
        二、“脚指头上都是戏”──张克勤
    第三节 小荷才露尖尖角:21 世纪的苏州滑稽戏新秀
        一、蒲雨竹
        二、其他小荷
第五章 “苏滑现象”及启示
    第一节 苏州滑稽戏艺术特征
        一、贴近现实的风格
        二、细腻打磨的表演
        三、滑而有稽的噱头
    第二节 “苏滑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江南吴地的人文精神
        二、紧扣市场的运作思路
        三、逐步成熟的人才梯队
    第三节 苏州滑稽戏的影响
        一、繁荣文化
        二、推动经济
        三、说不尽的得月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7)让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四川省地方工会文化活动阵地现状的调查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曾经的辉煌与现有的阵痛
    光辉岁月
    改革阵痛
    何去何从
探索, 方能求得发展之路
重建, 挑战与机遇共存
出谋献策话发展

(8)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能源问题与城市化
        1.1.1 能源概况
        1.1.2 中国能源现状及其国际比较
        1.1.3 中国城市化的能源挑战
    1.2 目前城市规划编制中对能源的考虑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城市规划和城市能源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
        1.3.2 建筑节能、耗能及其它方面的研究
        1.3.3 相关实践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能源流”分析及其城市规划在能源方面的开源节流途径
    2.1 基本概念及城市“能源流”分析目的
        2.1.1 基本概念
        2.1.2 分析目的
    2.2 城市“能源流”分析
        2.2.1 城市“能源流”的过程
        2.2.2 城市能源供给状况
        2.2.3 城市能源输送状况
        2.2.4 城市能源消耗状况
        2.2.5 城市能源代谢产物状况
    2.3 城市规划在能源方面的开源途径
    2.4 城市规划在能源方面的节流途径
        2.4.1 减少交通耗能
        2.4.2 减少建筑耗能
        2.4.3 物化能源的节约
        2.4.4 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
        2.4.5 城市三废处理和回收利用节能方法
        2.4.6 城市开发地块的选址对城市节能的作用
        2.4.7 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2.4.8 能源需求侧管理
    2.5 保证城市能源安全的途径
第三章 城市规划编制的发展战略层面对能源的考虑
    3.1 基本思路
    3.2 城市和能源现状研究
        3.2.1 城市和能源概况
        3.2.2 基于GIS和Metaflow软件的城市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的现状研究
        3.2.3 城市各要素的现状研究
    3.3 城市和能源发展的SWOT分析
    3.4 城市发展目标
    3.5 城市能源发展潜力
    3.6 能源发展目标
    3.7 城市和能源发展步骤及预测
    3.8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
        3.8.1 土地利用规划
        3.8.2 道路交通规划
        3.8.3 城市风道、水系、绿化系统规划
        3.8.4 市政规划
第四章 城市规划编制建设控制引导层面对能源的考虑
    4.1 基本思路
    4.2 城市和能源基础资料调查
    4.3 新能源利用规划设计
        4.3.1 当地能源利用规划设计
        4.3.2 太阳能利用规划设计
    4.4 土地使用规划设计
        4.4.1 尊重地形地貌
        4.4.2 土地多功能混合使用
        4.4.3 地块尺度合理化
        4.4.4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设计(TOD)
        4.4.5 广泛意义上的物化能源的节约
    4.5 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4.6 建筑建造规划设计
        4.6.1 尊重地形地貌
        4.6.2 旧建筑改造利用
        4.6.3 建筑多功能混合使用
        4.6.4 建筑朝向和布局设计
        4.6.5 建筑节能设计
        4.6.6 建筑中水设计
        4.6.7 建筑结构和材料选择
        4.6.8 减少建筑垃圾
    4.7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4.7.1 多模式街道设计
        4.7.2 交通换乘设计
        4.7.3 城市公共步行道和专用自行车网络设计
        4.7.4 自行车和行人步行设施设计
    4.8 绿地系统、水系、风道规划设计
        4.8.1 城市风道设计
        4.8.2 城市水系设计
        4.8.3 城市绿化系统设计
    4.9 社区商业、服务业规划设计
    4.10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4.10.1 余热余气回收利用
        4.10.2 城市中水系统设计
第五章 项目组织—以金泽镇为例
    5.1 金泽概况
    5.2 项目组织的目的
    5.3 项目组织的基本思路
    5.4 项目的设计
        5.4.1 项目的选择
        5.4.2 现代农渔业产业链项目
        5.4.3 特色居住产业链项目
        5.4.4 生态功能产业链项目
        5.4.5 健康产业链项目
        5.4.6 旅游交通产业链项目
    5.5 项目之间的协调
第六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金泽镇各种用户类型能源月均消耗现状调研结果
附录B 金泽镇各种用户类型水资源月均消耗现状调研结果
附录C 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城市规划编制发展战略层面对能源的考虑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周强 绿色满园关不住(论文参考文献)

  • [1]国资国企司法治理实证研究[D]. 谢锐勤.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2]文化建庭迈步走 人生辉煌在四巡——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文化建设巡礼[J]. 林雅莉,庞育娟. 人民司法(天平), 2018(30)
  • [3]桂剧的调查与研究 ——以桂林市为中心[D]. 王婷婷. 山西师范大学, 2013(10)
  • [4]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 李红岩.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9)
  • [5]飞驰南中国——武广高速铁路纪实[J]. 蔡宗周. 战士文艺, 2010(Z2)
  • [6]苏州滑稽戏研究[D]. 韩勤. 苏州大学, 2010(10)
  • [7]让工人文化宫成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四川省地方工会文化活动阵地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金泰,彭克,徐建,曾力,刘湘泉. 中国职工教育, 2009(07)
  • [8]考虑能源的城市规划研究[D]. 林忠航. 同济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周强,绿色花园不能关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