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一、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研究应用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宏[1](2020)在《苏尼特羊肝脏中天然左旋肉碱的萃取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左旋肉碱是人体组织代谢及能量再生的必需营养素,其功能与人体器官有着密切关联。目前我国天然左旋肉碱主要来源依然为国外进口,且价格高昂。国内外左旋肉碱的制备多为化学合成法,鲜有从动物副产物提取的报道。内蒙古牛羊资源丰富,每年有大量的牛羊内脏产生,其利用率却很低。本试验旨在利用内蒙古资源探讨天然左旋肉碱的萃取技术,填补我国天然左旋肉碱生产空白。试验以苏尼特羊肝脏作为原材料,选择最佳萃取溶剂,制备天然左旋肉碱。以高氯酸、无水乙醇、2/3的无水乙醇/正丁醇、95%乙醇为溶剂萃取的左旋肉碱含量分别为10.82±0.02g/kg、1.84±0.02g/kg、1.19±0.01g/kg、0.57±0.01g/kg。结果表明:高氯酸萃取的左旋肉碱含量最高,所以本试验以高氯酸作为最佳萃取溶剂。左旋肉碱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g/mL、超声功率400W、超声时间60min、提取温度50℃。经检测产品中无高氯酸残留。左旋肉碱提取液真空冻结干燥制成粉末,测得固体粉末中左旋肉碱质量百分比为28.05%。左旋肉碱样品中同时存在其他少量有效成分,无右旋肉碱存在。利用上述方法可以从苏尼特羊肝脏中得到较高含量的安全无毒的天然左旋肉碱。本试验萃取技术可行。

魏睿元[2](2020)在《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匹耐力赛是历史悠久的人和动物合作的运动娱乐项目,蒙古马是我国本土特有马种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草原上以半饲牧半野放方式选育,因此蒙古马具有优良的抗受力和耐力。本文对6匹蒙古马、6匹杂交马进行了两个月,各单次15km和30km负荷耐力运动训练后的代谢组进行了研究,分别在训练前后和休息45min三个时间点采集血液样本,在训练前后采集肌肉样本,利用1H-NMR技术对血浆、肌肉样本代谢物进行检测,使用Chenomx NMR suit软件数据库对代谢物进行归属分类,通过PLS-DA和一维方差对代谢模式和显着变化的差异代谢物分析筛选,再进行功能富集和KEGG Pathway分析,找到训练前后发生显着变化的代谢通路及相关代谢物,得到训练前后差异代谢物的互作网络关系图,分析耐力运动期间及休息恢复中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方式以及潜在的代谢异常风险。经过实验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蒙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15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蒙古马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乳酸能和糖代谢更活跃,运动后机体脂肪供能增加。30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蒙古马更偏向于脂肪有氧代谢的方式供能,但糖异生的过程也加强,与脂肪酸代谢相关的物质,如肉碱、泛酸、甜菜碱的消耗都显着增加,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压力明显增加。提示,脂肪储备,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对于蒙古马耐力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杂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调控及分子机制。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15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杂交马更偏向于无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乳酸能和糖代谢更活跃,运动后糖酵解依然持续供能。30km耐力负荷,运动期间杂交马更偏向于糖酵解和脂肪有氧代谢混合的方式为机体供能,运动后机体的免疫压力明显增加。两次耐力负荷期间糖酵解途径均比较活跃,且运动后杂交马机体表现出迅速的清除乳酸的能力。提示,乳酸的生成和清除对于杂交马耐力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3.比较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中的代谢差异。观察运动前后血浆、肌肉中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前杂交马糖代谢表现的更活跃,而蒙古马组脂肪酸的代谢供能的占比更多。运动中蒙古马脂肪动员的能力更显着,对于耐力运动来说具有更大的优势,爆发力也更有潜质,但是杂交马表现出更好的乳酸耐受和代谢能力,对于短距离的比赛或许更有优势。提示,以蒙古马为基础培育耐力赛马是可行的。4.代谢通路和病症富集的分析。结果显示,15km负荷期间差异代谢物显着关联代谢通路,蒙古马组血浆样本18条、肌肉样本6条,杂交马组血浆样本5条、肌肉样本15条。30km负荷期间差异代谢物显着关联代谢通路,蒙古马组血浆样本9条、肌肉样本19条,杂交马血浆样本7条、肌肉样本13条。其中主要涉及糖酵解或糖异生、酮体的合成与降解、柠檬酸盐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生物合成、牛磺酸和牛磺酸的代谢、甲烷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等途径。运动后两组马都有发生机体物质代谢异常、机体氧化应激、各种不适症、炎症性疾病、肌肉溶解、神经紊乱症、线粒体-脑病-乳酸-中风、厌氧症、心脏衰竭、心肌梗塞、心肌损伤、窒息、严重惊厥或心源性休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病症的可能,提示,运动后物质补充和机体调整是必要的。

李玲玉[3](2020)在《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对鱼类能量代谢稳态的维持及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细胞中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等能量物质代谢一直处于动态平衡,构成细胞能量内稳态(Energy homeostais)。机体能量内稳态失衡是造成人类、家畜和鱼类等动物体内各种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在当前鱼类养殖中,普遍存在以脂肪严重沉积为表征的代谢性疾病,造成鱼类生长缓慢、免疫力低下、营养品质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到水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已经严重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探究鱼类能量内稳态调节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FAO)系统,又被称肉碱-脂酰转移酶(CPT)线粒体膜穿梭系统,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在维持细胞能量内稳态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许多哺乳动物代谢研究中,已经将线粒体FAO系统作为调控脂类代谢、研究动物能量内稳态调控机制的重要靶点。而L-肉碱(L-carnitine)和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作为线粒体FAO过程中关键的调节因子,也已经成为线粒体FAO功能研究中的目标调控节点。鱼类的能量内稳态研究至今尚未完全开展,而线粒体FAO系统在鱼类能量内稳态维持和调控中的功能更无人知晓。因此,本研究通过药物抑制内源性肉碱的合成建立低肉碱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模型,并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cpt1b基因敲除斑马鱼(Danio rerio)模型,探究线粒体FAO系统在鱼类能量内稳态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在本研究过程中,通过生化检测方法、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同位素标记营养素示踪技术、RT-PCR、Western blot分析、组织学分析、细胞生物学手段和多种营养学检测方法的使用,系统而深入地探究了线粒体FAO受抑制对鱼类能量代谢的影响和参与的重要信号通路,以及线粒体FAO系统对鱼类摄入高能饮食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不论是肉碱缺乏,还是cpt1b缺失,都显着降低了鱼类线粒体FAO系统的活性,引起鱼类能量代谢稳态重塑(Remodeling),包括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通过减少氨基酸分解和促进蛋白质合成而增加鱼体蛋白质沉积。在此代谢稳态的重塑过程中,细胞中AMPK/AKT-mTOR信号流的激活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此外,本研究也证明,线粒体FAO系统是鱼类适应高能饲料摄入的重要调节位点。本论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低肉碱罗非鱼的营养素代谢特征研究L-肉碱作为线粒体FAO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在脂类分解代谢和能量内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首先通过补充肉碱合成抑制剂-米屈肼(MD,每天1000 mg/kg鱼体重)的饲料饲喂罗非鱼6周,建立了低肉碱-FAO受抑制的罗非鱼模型。通过生理生化和分子指标的检测,初步探究了抑制线粒体FAO对罗非鱼营养素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MD饲喂后显着减少罗非鱼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游离肉碱含量,同时显着降低线粒体FAO的效率,增加过氧化物酶体FAO活性和线线粒体增殖。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增加全鱼总脂含量和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的浓度,以及肝脏中的TG含量。RT-PCR结果显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FAO过程基因(cpt1a、cpt1b和aox1)和肝脏组织中脂类合成基因(dgat2和srebp1)的mRNA表达显着上调。然而,抑制线粒体FAO不改变罗非鱼血清中转氨酶(AST和AL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也不影响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细胞损伤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本研究还检测了糖代谢相关的生化和分子指标,结果发现,抑制线粒体FAO显着降低罗非鱼血糖和胰岛素浓度,通过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上调葡萄糖吸收和糖酵解过程,加快血液中葡萄糖的清除速率;提高糖酵解酶(PK和HK)的活性,增加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酵解产物(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的含量;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合成过程,降低组织中糖原含量。此外,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的结果显示,抑制线粒体FAO可增加罗非鱼全鱼和肌肉的总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清中总氨基酸(TAA)浓度,提高肌肉组织中各类氨基酸的水平。并且,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通过下调氨基酸分解代谢基因(asns、glud1、atf4和gcn2),来降低氨基酸的分解。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抑制线粒体FAO能增加罗非鱼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和蛋白质沉积。因此,本部分工作发现线粒体FAO的抑制可以改变罗非鱼的营养素代谢平衡。2.抑制线粒体FAO改变罗非鱼能量代谢平衡的代谢生化机制研究为了更精确和系统地阐述线粒体FAO受抑制后改变罗非鱼能量代谢的代谢生化机制,本研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的营养素示踪技术,以及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方法,从活体水平和离体组织,对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整体的营养素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活体腹腔注射14C标记的营养素示踪实验结果显示,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对14C标记棕榈酸的完全氧化显着减少,主要以脂肪的形式沉积在鱼体内;然而,14C标记葡萄糖注射后,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氧化释放出14CO2的量明显增加,鱼体14C的沉积率降低,而14C标记蛋白质的沉积增多。此外,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注射14C标记氨基酸后,增加14C标记蛋白质的沉积。这些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改变对三大营养素的代谢利用,且更倾向于分解葡萄糖,沉积脂肪和蛋白质。罗非鱼肝脏的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抑制线粒体FAO改变肝脏组织的代谢模式,而KEGG通路富集结果发现,差异基因(DEGs)主要是在代谢过程(75.68%)和代谢信号通路(10.22%)。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FAO过程中基因(acs、cpt1a、cpt2、acox、acot和vlacs)上调,脂肪水解基因(pnpla3、lipea、pld4和lipin3)下调;此外,糖酵解途径(gckr、gck和pfk)和丙酮酸代谢过程(phha)上调,糖异生过程(pck1和g6p)和糖原合成途径(pgd和gys1)下调;也发现氨基酸分解(glud1b、atf3和asns)、蛋白质水解过程(xpnpep2、cstba和ctsc)和蛋白酶体中蛋白质分解的一系列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着下调,并且许多氨基酸相互转化的基因明显上调。这些结果表明,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补偿性地增加FAO过程,减弱脂肪分解过程,同时改变有助于碳水化合物分解和蛋白质沉积的代谢过程。此外,代谢组分析结果发现,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肝脏组织中检测到39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增加的脂类物质,也存在几种减少的碳水化合物中间代谢物,以及几种增加的必需氨基酸。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抑制线粒体FAO会影响罗非鱼能量代谢通路上关键基因的表达,并改变细胞内代谢物的水平,从而重塑细胞内能量代谢稳态。3.抑制线粒体FAO诱发能量内稳态重塑的分子机制研究为了阐明抑制线粒体FAO而诱发罗非鱼能量内稳态重塑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分别从离体组织和细胞水平,运用Western blot分子技术和细胞信号分子药物抑制的方法,对能量代谢稳态调节信号蛋白进行了分析。组织中蛋白分子定量结果发现,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增加肝脏组织AMPK的表达,以及激活肝脏和肌肉中AKT胰岛素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蛋白(p-AKT和IR),说明AMPK蛋白表达增加,激活了AKT信号通路,促进胰岛素敏感性;此外,肝脏和肌肉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p-mTOR和p-S6)的表达也增加,说明蛋白质合成调控关键通路被激活。接着,本研究通过1 mM MD处理36小时,建立了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肝原代细胞模型,重现了活体中营养素分解代谢的表型,即葡萄糖分解增加,氨基酸氧化减弱;并通过1 mM MD处理36、48和72小时,在细胞水平上验证了激活的AKT和mTOR信号通路。为了进一步探究两个信号蛋白的关系,本研究分别使用了AKT抑制剂(MK-2206 2HCl,MK)和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结果发现,抑制AKT活性,mTOR的表达显着降低,而抑制mTOR活性,对AKT的表达无影响,说明mTOR的表达依赖于AKT的激活。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抑制线粒体FAO能够激活罗非鱼体内AMPK/AKT-mTOR信号流,从而来维持能量代谢稳态。4.cpt1b敲除斑马鱼的代谢特征和能量稳态调控机制研究为了避免肉碱合成抑制剂的副作用,本研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全身性敲除cpt1b基因,建立了线粒体FAO受抑制的斑马鱼模型,对其能量代谢特征和代谢稳态维持机制进行了分析。斑马鱼幼鱼能量代谢结果发现,cpt1b敲除斑马鱼在幼鱼期表现出较低的运动活力和氧气消耗率,并增加全鱼的脂肪含量。成鱼代谢分析结果显示,cpt1b缺失促进鱼体生长,并降低组织中线粒体FAO活性,增加组织和全鱼的脂肪含量,上调肝脏脂合成代谢活性。同时,cpt1b缺失也降低斑马鱼血清中葡萄糖和胰岛素的水平,并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清除能力,减少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原含量和增加肌肉组织中丙酮酸和乙酰辅酶A浓度,而且增加肝脏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表达,上调糖酵解过程和下调糖异生和糖原合成途径,并激活组织中AKT信号蛋白。此外,cpt1b缺失增加全鱼和躯壳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肌肉中氨基酸的水平,降低组织中氨基酸的分解过程,并激活组织中mTOR信号通路。同位素示踪结果发现,cpt1b敲除斑马鱼增加对葡萄糖的氧化,降低脂肪酸和氨基酸分解,促进葡萄糖来源的蛋白质沉积。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鱼类cpt1b缺失可抑制线粒体FAO的活性,改变脂代谢稳态,并增加葡萄糖利用和蛋白质沉积,同时,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此模型中能量内稳态的重塑过程。这些工作进一步验证了线粒体FAO系统在鱼类能量内稳态调控中的重要作用。5.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对高脂饲料摄入的代谢适应鱼类高脂饲料(HFD)的摄入,往往会引起机体代谢稳态的失衡,对鱼类生长等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探究L-肉碱和相关的线粒体FAO在鱼类适应HCD摄入中的调节作用,尼罗罗非鱼分别饲喂HFD(13%脂肪)、HFD+MD(每天1000mg/kg鱼体重)和正常脂肪饲料NFD(7%脂肪)8周。养殖试验结束发现,HFD组罗非鱼肝脏中游离肉碱的含量和线粒体FAO的活性均显着升高,而血清TG和全鱼总脂含量与NFD组水平相似。HFD+MD组罗非鱼组织中肉碱含量和FAO效率明显低于HFD组罗非鱼;然而,血清中FFA和TG的浓度,以及全身总脂和肝脏TG的含量,均明显高于HFD组罗非鱼。此外,HFD组罗非鱼上调与FAO过程、脂转运和脂肪水解相关基因的表达。然而,HFD+MD组罗非鱼的脂肪水解和脂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较低,并且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较高。这些结果表明,组织中肉碱缺乏引起的线粒体FAO活性降低,会损伤罗非鱼对HFD摄入的脂代谢适应性变化。本实验证明了L-肉碱及其相关的线粒体FAO活性在鱼类应对HFD摄入的适应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也进一步证明,HFD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内源性L-肉碱浓度和线粒体FAO活性可能是重要的代谢调节点。6.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对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摄入的代谢适应鱼类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低,在高碳水化合物饲料(HCD)摄入后,经常出现长时间的高血糖和脂肪沉积。在前面的研究结果中,本研究已经发现抑制线粒体FAO能改善鱼类对葡萄糖的利用。本实验旨在探究抑制线粒体FAO对摄入HCD的罗非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尼罗罗非鱼(6.13±0.11 g)分别饲喂HCD(45%玉米淀粉)、HCD+MD(每天1000 mg/kg鱼体重)和正常饮食(NCD,30%玉米淀粉)8周。养殖试验结束发现,HCD组罗非鱼肝脏中出现较高的游离肉碱浓度和线粒体FAO活性,而MD的补充显着降低这些指标,表明线粒体FAO被抑制。此外,饲料补充MD显着降低HCD引起的高血清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肝脏中糖原、乳酸和丙酮酸的含量,同时改善葡萄糖的清除速率,表明抑制线粒体FAO活性有利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葡萄糖的利用。此外,HCD增加肝脏指数(HSI)、肠系膜脂肪指数(MFI)、全鱼和组织的总脂含量、血清中ALT和AST的酶活性和肝脏中MDA的含量,表明HCD引起机体脂肪沉积和肝脏损伤。但是,这些不良反应都在MD饲喂后中得到了缓解。研究还发现,MD处理增加全鱼蛋白质的含量,表明抑制线粒体FAO可促进HCD组罗非鱼体内的蛋白质沉积。分子指标分析结果显示,HCD组罗非鱼下调与葡萄糖摄取、糖酵解、FAO过程和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上调与脂合成和蛋白质水解相关基因的表达。但是,MD的添加对这些基因的转录水平有积极的影响。这些结果强有力地表明,抑制线粒体FAO可以提高鱼类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缓解HCD对罗非鱼幼鱼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进一步证明,线粒体FAO系统在调节鱼类能量内稳态以适应高能量饮食摄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于婷[4](2020)在《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文中指出鱼油的营养价值极高,常被添加到水产养殖饲料中,但因其包含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生产运输及储存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作用,性质不稳定的脂肪酸极易发生氧化变质,氧化后的鱼油产生的初级及次级代谢产物如醛、酮、醇、酯、酸等化合物直接影响水产动物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威胁养殖对象的健康,进而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氧化鱼油的研究方向大多集中在其对水生动物带来氧化应激的消极影响,而关于饲料中鱼油氧化后水生动物机体内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研究较少。众所周知,L-肉碱在脂代谢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近些年来,为达到节约饲料蛋白质等目的,L-肉碱常用来作为水产饲料的外源添加剂,因而备受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关注。但关于L-肉碱对摄入氧化鱼油水生动物脂代谢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将东北名特优品种洛氏鱥(Rhynchocypris lagowski Dybowski)幼鱼作为研究对象,以氧化鱼油这一危害鱼体健康因素为前提,研究L-肉碱的外源摄入对洛氏鱥机体组织中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检验L-肉碱对饲料鱼油氧化负面效应的改善效果,为L-肉碱脂质代谢作用机理的阐明及在实际生产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本研究内容共包含四部分,结果及结论如下:(1)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了研究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新鲜未处理的鱼油作为对照组,采用在55℃水浴锅中加热充气的人工氧化方式将新鲜鱼油氧化成四种程度(过氧化值POV:100 meq/kg、200 meq/kg、300 meq/kg及400meq/kg)。将新鲜鱼油,POV值分别为100、200、300及400 meq/kg的氧化鱼油作为脂肪来源,制成共5组等氮、等能饲料。选择健康洛氏鱥525尾(4.48±0.14 g)随机分配15个水桶中,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随机分成的5组健康洛氏鱥分别饲喂制成的5组等氮、等能饲料。养殖8周,取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肝胰脏脂肪酸组成有显着影响(P<0.05)。洛氏鱥肌肉中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含量随着饲料中添加鱼油的氧化程度的升高显着上升(P<0.05),但Saturated fatty acid(SFA)、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EPA(C20:5n3)及∑n-6的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脏中SFA、MUFA及EPA脂肪酸含量显着升高(P<0.05),但DHA(C22:6n3)、∑n-3、∑n-6及PUFA脂肪酸的含量呈下降的趋势(P<0.05)。研究表明,氧化鱼油的外源添加显着影响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使洛氏鱥肌肉中PUFA及肝胰脏中SFA、MUFA脂肪酸含量明显降低,说明氧化鱼油的摄入导致脂肪酸的利用及代谢发生改变。(2)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取洛氏鱥肝胰脏样本,测定与脂代谢有关的酶活性及基因表达,探究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饲料中鱼油氧化程度的加深,肝胰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及HDL/LDL比值显着升高(P<0.05)。进一步分析与脂代谢相关的酶活及基因表达发现,脂肪酸合成酶(FAS)、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与脂代谢合成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及其在洛氏鱥肝胰脏中的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而肝酯酶(HL)、脂酰辅酶A合成酶(ACS)、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及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酶α(HSLα)等与脂代谢分解及转运相关的酶含量显着降低(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氧化鱼油饲料促进脂肪酸合成,抑制脂肪酸氧化,使肝胰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并降低甘油三酯(TG)从肝胰脏向肝外组织运输的能力,从而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的积累,进一步影响洛氏鱥肝胰脏的脂质代谢。(3)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为探究L-肉碱的外源添加对氧化鱼油饲料喂养洛氏鱥脂代谢的影响,选择健康洛氏鱥735尾(4.48±0.14 g)随机分配21个水桶中,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以第一章及第二章试验结果为基础,筛选POV 100meq/kg及POV 400 meq/kg的氧化鱼油饲料饲喂洛氏鱥,在这两种氧化鱼油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不同浓度的L-肉碱(500 mg/kg及1000 mg/kg),同时将新鲜鱼油做为本试验的对照组,共设置7个试验组。饲喂洛氏鱥8周,取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测定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洛氏鱥肌肉中除SFA及MUFA脂肪酸含量无显着变化外(P>0.05),EPA、DHA及PUFA脂肪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着升高(P<0.05),且在OFO100+LC500组达到最大值。肝胰脏中SFA、MUFA、∑n-6及PUFA脂肪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升高最为显着(P<0.05),SFA的含量在OFO 100+LC 500组达到最大值。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与POV100meq/kg氧化鱼油组相比,添加不同剂量L-肉碱使洛氏鱥肌肉PUFA脂肪酸含量及肝胰脏中SFA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说明L-肉碱的添加改变了氧化鱼油条件下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利用及代谢的能力。(4)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的影响取洛氏鱥肝胰脏样本,测定脂代谢有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结果显示,L-肉碱的添加显着降低洛氏鱥肝胰脏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及HDL/LDL比值(P<0.05)。分析脂代谢相关酶活及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与脂代谢合成相关的FAS及ACCα酶含量及基因表达随着L-肉碱的添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HL、ACS、CPT-1及HSLα等与脂代谢分解及转运相关的酶含量显着升高(P<0.05)。研究表明,L-肉碱的外源添加可使洛氏鱥肝胰脏脂肪酸的氧化速度增加,说明L-肉碱具有改善氧化鱼油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积累的作用。综合试验结果可知:(1)氧化鱼油的摄入导致肌肉中PUFA及肝胰脏中SFA脂肪酸分解速度加快,使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的利用及代谢发生改变。(2)通过深入研究氧化鱼油摄入对洛氏鱥脂代谢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氧化鱼油饲料促进脂肪酸合成,使肝胰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增加,并降低TG从肝胰脏向肝外组织运输的能力,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的积累。(3)L-肉碱的外源添加使洛氏鱥肌肉PUFA脂肪酸含量及肝胰脏中SFA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说明L-肉碱的添加改变了氧化鱼油条件下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利用及代谢能力。(4)对洛氏鱥肝胰脏脂代谢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L-肉碱促进氧化鱼油状态下脂肪酸分解,肝胰腺对脂肪酸的摄取减慢,具有改善氧化鱼油诱导肝胰腺细胞中脂肪积累的作用。

邓涛[5](2019)在《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探讨添加剂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重为(0.40±0.10)g的健康大鳞副泥鳅168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A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0尾。A组饲喂粗脂肪含量为5.63%的基础饲料,BG组分别饲喂添加0、100、200、300、400、500mg/kg L-肉碱,且粗脂肪含量为7.62%的高脂饲料,养殖试验周期为60 d。试验结束后,检测大鳞副泥鳅的生长性能、血浆生化、脂肪分解酶、肌肉营养成分和排氨率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饲料中添加100mg/kg L-肉碱提高了大鳞副泥鳅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但差异不显着(P>0.05);但随着L-肉碱剂量的增加,降低了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2)饲料脂肪含量的提高增加了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P<0.05)和白蛋白含量(P>0.05)。高脂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增加白蛋白水平。添加500 mg/kg L-肉碱时,甘油三酯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添加300 mg/kg L-肉碱时,总胆固醇含量最低,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着(P>0.05);随L-肉碱添加量增加,血浆中尿素氮含量显着下降,白蛋白含量增加。当L-肉碱添加量为200 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尿素氮下降了38.89%,而白蛋白增加了49.15%,均达显着差异水平(P<0.05)。(3)饲料脂肪含量的提高增加了肝胰脏中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但差异不显着(P>0.05);高脂饲料中添加L-肉碱可增加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当添加量为500 mg/kg时,脂蛋白脂酶和肝脂酶活性最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随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总脂酶活性逐渐上升,当添加量为500 mg/kg时,总脂酶活性最高,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饲料脂肪含量增加提高了大鳞副泥鳅肌肉粗脂肪含量,降低了粗蛋白含量,但差异均不显着(P>0.05);在高脂饲料中,随L-肉碱添加量增加,肌肉粗蛋白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添加200 mg/kg和400 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粗蛋白分别增加了9.73%和10.61%,差异显着(P<0.05),但与其他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300、400和500mg/kg时,与对照组相比,粗脂肪分别减少了15.18%、17.9%和15.95%,差异均显着(P<0.05),与其他剂量组无显着差异(P>0.05);当L-肉碱添加为100 mg/kg时肌肉TAA、EAA、DAA、EAAI达到最大值,但与对照组和基础饲料组相比,差异均不显着(P>0.05)。随L-肉碱添加量的增加,肌肉Na、K、Mn、Mg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Fe、Zn含量没有影响。其中Na元素含量在L-肉碱为400、500 mg/kg时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Mn元素含量在L-肉碱为100、400、500 mg/kg时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5)饲料脂肪含量的增加对大鳞副泥鳅的排氨率没有显着影响(P>0.05)。但在高脂饲料中添加L-肉碱后,排氨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00 mg/kg L-肉碱组排氨率显着下降(P<0.05)。综上,在日粮中添加适量L-肉碱可促进大鳞副泥鳅生长、改善其肌肉品质,提高肝胰脏脂肪分解酶活性,降低血浆脂肪含量、尿素氮含量和排氨率,提高白蛋白水平。从肌肉粗蛋白含量考量,建议大鳞副泥鳅饲料中L-肉碱添加水平为378.4mg/kg;从肌肉粗脂肪含量考察,L-肉碱添加水平为442.1 mg/kg时降脂效果最好;从氨氮排放考量,建议L-肉碱添加水平为268.8 mg/kg。

张翔飞[6](2019)在《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奶牛围产期是其生产周期中的关键阶段。奶牛由于围产期胎儿发育、分娩以及泌乳启动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影响,养分摄入不足以满足机体需求,易诱发能量负平衡(NEB)。NEB条件下奶牛需要动员体储尤其是脂肪组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但其过度动员可引起肝脏损伤,酮体积累等,导致酮病、脂肪肝成为围产期奶牛的高发疾病。Ca在机体内肌肉收缩、细胞信号传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奶牛产后低血钙可进一步影响产后采食恢复、失重与其他疾病如酮病发生率,提示围产期奶牛血Ca与体储动员间的潜在关系。阴离子盐添加对奶牛产后血钙水平具有一定提升作用,但阴离子盐及其搭配高Ca如何作用于机体血钙稳衡以调控钙代谢,并影响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比较产后不同血Ca水平奶牛在生产性能、血液代谢物以及钙调激素的差异,进一步考察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与Ca通过钙稳衡机制对围产期奶牛钙代谢的影响,及其对奶牛脂肪代谢途径的调控作用,促进围产期健康过渡。试验一不同产后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本试验以30头预产期相近、3胎次,体重为811.7±72.1 kg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对象,产前及产后饲喂相同围产前期日粮与泌乳日粮,以产后24 h血清Ca水平作为分组依据,在30头试验牛中选取8头亚临床低血钙症奶牛(血Ca处于1.38~2.0mmol/L范围),被分入低血钙组(LC,n=8),按相近初始体重和体况评分(BCS),选取8头正常血钙水平奶牛作为正常血钙组(2.0~2.5 mmol/L,NC,n=8)。每头牛试验期为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研究结果显示:(1)在试验牛中,奶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率为26.67%。LC奶牛围产后期体重与NC组相比多损失24.76 kg,且泌乳量显着低于NC组(P<0.05)。(2)LC奶牛产后24h血清钙调激素中1,25(OH)2D3显着低于NC组(P<0.05),而强离子差(SID)显着高于NC组(P<0.05)。(3)LC奶牛在产后血清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球蛋白(GLB)水平上显着低于NC组(P<0.05),非酯化脂肪酸(NEFA)与β羟丁酸(BHBA)浓度显着高于NC组(P<0.05);相关分析发现,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与血清NEFA、BHBA水平呈显着负相关(r=-0.49,P<0.01;r=-0.26,P<0.05);以上结果表明,产后低血钙奶牛围产期生产性能降低,钙调激素中1,25(OH)2D3水平较低,血清强离子差较高。产后血Ca水平与机体脂肪代谢物NEFA、BHBA存在显着负相关,低血钙奶牛的表现出更高的脂肪动员和酮体生成。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4头2-5胎次、体重为771.70±94.08 kg的妊娠后期荷斯坦奶牛,根据随机区组设计,按上一胎泌乳量、胎次、体况评分、预计产犊时间分为28个区组,每个区组3头,随机分入3个不同围产前期日粮组:对照组(CON,基础日粮):DCAD+10.11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添加组(ND,添加阴离子盐):DCAD-24.40 m Eq/100 g、Ca 0.4%,阴离子盐高Ca添加组(NDCA,添加阴离子盐与Ca):DCAD-24.44 m Eq/100 g、Ca 1.95%;每个处理组28头,分娩后饲喂同一泌乳日粮。每头牛试验期从产前28 d至产后28 d结束,分析结果显示:(1)NDCA组奶牛产前DMI显着高于ND组(P<0.05)。产后阶段,与CON相比,ND组奶牛平均DMI增加了5.64%,NDCA组奶牛产后DMI显着增加了7.65%(P<0.05),泌乳净能(NEL)、CP、NDF、ADF、Ca、P养分摄入量以及总能(GE)、DM、CP表观消化率显着升高(P<0.05);围产后期体重损失NDCA、ND与CON相比降低了33.60%、24.19%,且NDCA组BCS损失在各组间最低(P<0.05)。NDCA组奶牛初乳乳脂率、乳糖率显着提高,体细胞数(SCC)降低(P<0.05)。围产后期ND与NDCA组奶牛常乳乳糖率显着提高、SCC降低(P<0.05),NDCA组泌乳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2)ND、NDCA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显着提高,同时显着增加了奶牛产前的尿Ca排泄(P<0.05),围产后期低血钙(Ca<2.0 mmol/L)发生率降低,产乳热发生率以NDCA组最低。ND、NDCA组奶牛产前及产犊时尿液p H显着降低(5.5-6.0,P<0.05),产犊时血液p H、HCO3-与SID显着低于CON(P<0.05);钙调激素中甲状旁腺素(PTH)、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 P)无显着变化,1,25(OH)2D3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水平显着高于CON(P<0.05),其调控下游的骨动员活动标志分子:Ⅰ型胶原C端肽(CTX I)、羟脯氨酸(HYP)在产后24 h显着升高(P<0.05),BGP:CTX I下降(P<0.05),同时Ca表观消化率显着提高(P<0.05)。(3)ND和NDCA显着改善了奶牛围产后期能量负平衡(NEB,P<0.05),NDCA组在产后1周的EB高出CON组17.66%、ND组6.37%。脂肪代谢相关调控激素中,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脂联素(APN)显着降低(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激素分泌升高(P<0.05);此外,NDCA显着提高了胰岛素(INS,P<0.05),降低胰高血糖素(GC)分泌(P<0.05)。血清脂肪代谢物中NEFA水平在ND、NDCA组奶牛中显着降低(P<0.05)。(4)脂肪合成相关酶中脂肪酸合成酶(FAS)酶活在ND与NDCA组中显着升高,NDCA组乙酰辅酶羧化酶(ACC)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肪氧化分解相关酶中ND与NDCA组奶牛激素敏感酯酶(HSL)、酰基辅酶A氧化酶(ACOX)酶活较CON组显着降低,且NDCA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活化分子辅酶A及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在ND、NDCA组中显着降低(P<0.05),转运分子肉碱、酰基肉碱及氧化产物乙酰Co A、BHBA、乙酰乙酸在NDCA组显着降低(P<0.05)。肝脏脂肪转运蛋白中NDCA组奶牛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载脂蛋白(Apo B100)水平显着提高(P<0.05),NDCA进一步显着降低了奶牛肝损伤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水平(P<0.05)。(5)ND、NDCA组奶牛产后免疫球蛋白Ig A、M水平显着升高(P<0.05),机体LPS及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生成显着降低(P<0.05);NDCA在产后7 d进一步显着降低LPS及炎性细胞因子(P<0.05)。奶牛产后与低血钙、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不良健康评分以NDCA组最低。以上结果表明,产前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可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缓解NEB;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提高围产后期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提高。添加阴离子盐提高了奶牛围产期血Ca水平,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使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羟化及转运增强,进一步从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添加阴离子盐提高脂肪合成调控相关激素分泌和酶活;降低了脂肪分解调控激素、酶活、NEFA及其氧化活化,阴离子盐补充高Ca进一步降低分解酶酶活、脂肪酸转运、氧化及酮体生成;并提高肝脏脂肪转运蛋白,缓解了肝脏损伤。阴离子盐添加增强了奶牛产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产后疾病发生率以阴离子盐高Ca组最低。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基于试验二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奶牛产后NEB与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本试验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方面影响的内在代谢途径。试验随机选取CON、ND、NDCA组奶牛各8头,通过LC-MS方法分析了奶牛产后24 h血清代谢组变化。结果发现:(1)ND、NDCA显着降低了奶牛产后血清中长链脂肪酸水平(P<0.05);NDCA添加显着影响了甘油磷脂代谢通路(P<0.05),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酰胆碱水平显着升高(P<0.05),同时显着降低脂肪酸代谢物:甲基丁酰肉碱、3羟基-3甲基戊二酸和BHBA水平(P<0.05),NDCA与ND相比进一步显着降低了血清脂肪酸癸二酸、10Z-十九烯酸浓度(P<0.05)。(2)ND显着影响了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提高了其代谢通路中泛酸分解代谢产物尿嘧啶和N-氨基甲酰-β-丙氨酸及缬氨酸水平(P<0.05),而ND与NDCA组奶牛产后血清中泛酸浓度显着降低(P<0.05),参与脂肪酸氧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生物合成减弱,而促进脂肪合成的烟酰胺水平显着升高(P<0.05)。(3)NDCA显着提高了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与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中乌头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的浓度(P<0.05),增强了参与脂肪氧化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4)ND与NDCA显着影响了奶牛产后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P<0.05):其中NDCA组尿素循环代谢中间产物精氨酸、瓜氨酸、N(2)-乙酰-L-鸟氨酸浓度显着下降(P<0.05),尿素循环减弱,并进一步提高了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浓度。(5)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吡咯烷酮羧酸、尿嘧啶、尿苷和泛酸5种代谢物可作为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肌酸、棕榈酰甘氨酸、甘油磷脂酰胆碱、丙氨酸、蛋氨酸、N(2)-乙酰-L-鸟氨酸、烟酰胺和泛酸8种代谢分子为阴离子盐高Ca添加对奶牛产后机体代谢影响的生物标志物。以上结果表明,添加阴离子盐降低了奶牛产后脂肪动员的长链脂肪酸生成,影响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参与脂肪酸氧化活化的辅酶A前体物泛酸合成下降;阴离子盐搭配高Ca进一步降低奶牛产后血清脂肪酸及其氧化产物,并影响甘油磷脂代谢通路提高其中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胆碱水平,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及乙醛酸-二羧酸代谢通路,尿素循环减弱。综上所述,产后低血钙奶牛生产性能降低,疾病发生率升高,机体脂肪动员增加。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能够促进奶牛产后采食量恢复,提高常乳乳品质;阴离子盐结合高Ca可进一步显着提高奶牛产后采食量及养分摄入消化,围产后期体储损失降低,泌乳性能显着提高。阴离子盐添加通过改变体液酸碱平衡,促进了血钙稳衡机制中1,25(OH)2D3的羟化及转运,增强骨Ca动员与消化道Ca吸收,改善了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低血钙发生率下降。阴离子盐添加缓解了奶牛产后NEB,降低脂肪分解相关激素和酶活、及产物长链脂肪酸生成,通过泛酸辅酶A生物合成途径减弱脂肪酸活化,从而减少脂肪动员;阴离子盐结合高Ca进一步降低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转运分子、下游氧化酶酶活与氧化产物、酮体生成,促进参与肝脏脂肪转运的甘油磷脂代谢通路与脂肪转运脂蛋白,并增强参与脂肪分解产物利用的三羧酸循环代谢,缓解了肝脏损伤与酮体积累。阴离子盐添加提高了奶牛产后机体免疫、降低了炎症反应,阴离子盐结合高Ca添加使奶牛产后疾病发生率及不良健康评分降低。

陈宇星[7](2019)在《甜菜碱对藏鸡生产、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藏鸡是青藏高原的特有地方品种,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一方面藏鸡能够适应低氧的环境、拥有较好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其较弱的繁殖性能及生长速度影响了它的经济价值。因此寻找提高藏鸡繁殖及生长发育速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甜菜碱作为一种天然的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的生产、繁殖以及母体效应当中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积极影响,但大量关于繁殖性能的探究主要集中在猪的生产当中,对家禽的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报道较少,因此探究甜菜碱对家禽繁殖及子代发育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本研究通过在藏鸡饲料中添加高低不同剂量的甜菜碱,探究甜菜碱对藏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寻找提升藏鸡生产、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的相关途径。【方法】选择体重相近的180只30周龄产蛋藏种鸡,采用单因素方差试验设计,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g/kg、3g/kg的甜菜碱。预饲期为1周,试验期为7周,测定生产、繁殖性能相关指标。在试验期结束后以重复为单位选取7枚种蛋进行孵化,孵化后每个重复选取2只1日龄仔鸡,测定仔鸡肌肉、内脏器官的发育情况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试验一:甜菜碱对藏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产蛋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日采食量、平均蛋重、料蛋比、破蛋率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后藏鸡鸡蛋蛋形指数、蛋壳厚度、蛋黄重、蛋黄比例、哈氏单位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P>0.05)。(3)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后对鸡蛋蛋黄内水分、粗蛋白、钙磷含量均无显着地影响(P>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蛋黄粗脂肪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藏鸡鸡蛋蛋白内水分、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二:甜菜碱对藏鸡繁殖性能的影响(1)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产道重、卵巢重影响不显着(P>0.05)。在卵泡发育上,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的等级卵泡、大黄卵泡及小黄卵泡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大白卵泡和卵泡总数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藏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孵化时间均没有显着影响(P>0.05)。(3)甜菜碱对藏鸡血液中E2、P4的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高剂量组的血液中FSH的含量显着高于低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的LH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和高剂量组(P<0.05)。(4)甜菜碱显着上调了藏鸡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mRNA的表达(P<0.05)。在卵巢当中,高剂量组的ESRβ及FSH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的L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甜菜碱对藏鸡卵巢中PRLR基因的表达无显着影响(P>0.05)。试验三:甜菜碱对藏鸡子代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1)高剂量组母鸡子代出雏重显着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在肌肉发育方面,甜菜碱对藏鸡仔鸡胸肌、腿肌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在脏器发育方面,高剂量组显着增加了藏鸡仔鸡肝脏指数(P<0.05)。(2)甜菜碱对藏鸡仔鸡血清中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均无显着影响(P>0.05),但甜菜碱显着增加了藏鸡仔鸡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的含量(P<0.05)。【结论】(1)甜菜碱通过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GnRH基因表达的上调促进了FSH和LH的释放,同时通过上调卵巢上FSHR、LHR及ESRβ基因的表达促进了藏鸡的卵泡发育及排卵,从而提高了藏鸡的产蛋率。(2)藏鸡母鸡饲料中添加甜菜碱能够显着增加仔鸡血清中总胆固醇的含量,添加3g/kg能够促进藏鸡仔鸡器官的发育,显着增加其体重。

宁丽军,李加敏,孙胜香,杜震宇[8](2019)在《鱼类脂肪酸β-氧化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脂肪酸β-氧化是动物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在动物生理活动的能量供应和代谢内稳态的维持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哺乳动物中,关于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是在鱼类中,脂肪酸β-氧化研究相对较少。随着水产养殖业对提高饲料脂肪分解供能和降低鱼体脂肪的要求日益迫切,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产业界的关注。为此,本文从鱼类脂肪酸β-氧化体系组成和关键酶系、β-氧化的组织和底物特异性、β-氧化体系调控因子以及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鱼类脂肪酸β-氧化反应及其组成和调控体系在鱼类与哺乳动物之间,乃至不同鱼种之间的异同,以期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鱼类脂代谢与调控体系并开展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杨东,王文义,马涛,万凡,王韵斐,谭军,张娟,刁其玉[9](2018)在《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研究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9.0±0.4) kg的蒙寒杂交羊27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甜菜碱组(BN组)和L-肉碱组(L-CN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甜菜碱和0.4‰L-肉碱。预试期15 d,正试期40 d。结果表明:1) L-CN组平均日采食量显着低于CON组和BN组(P<0.05),各组之间其他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积面积以及胴体脂肪含量值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3)各组之间内脏器官发育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 L-CN组大肠重量及其所占宰前活重比例显着低于CON组(P<0.05),各组之间其余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 BN组和L-CN组总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显着低于CON组(P<0.05),L-CN组总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着高于BN组(P<0.05); CON组尾部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显着高于BN组(P <0.05);各组之间瘤胃脂肪、肠脂肪、心周脂肪、肾周脂肪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无显着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甜菜碱和L-肉碱均降低了蒙寒杂交羊的脂肪沉积量,而且主要降低了尾部脂肪的重量,提示我们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降低体脂有一定的作用。

马倩倩[10](2018)在《中华绒螯蟹饲料适宜脂肪源筛选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脂肪是水生动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营养素,其中,鱼油是水产配合饲料中优质的脂肪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对鱼油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而鱼油的产量有限,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鱼油的价格也在逐年升高,这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论文以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对象,利用营养学、生理学、代谢组学等方法,探讨了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查明了幼蟹利用不同脂肪源的营养学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饱和脂肪酸油源的廉价易得性,从营养调控角度,研究了提高中华绒螯蟹对饱和脂肪酸油源利用率的营养配方策略,结果为开发中华绒螯蟹高脂饲料适宜脂肪源的选择、完善人工配合饲料的提供了依据。主要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5.92±0.08 g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四种分别富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PA)的棕榈油、油酸(Oleic acid,OA)的橄榄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的红花籽油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LNA)的紫苏籽油为脂肪源,脂肪水平为6%,配制PA,OA,LA和LNA组,4组等氮等脂饲料,其中每种油源分别与精制鱼油按(9:1)混合,PA脂肪源组添加纯化棕榈酸,使各组脂肪源所富含的脂肪酸水平接近。养殖周期为8周。养殖结束,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幼蟹的血清。结果发现,存活率和增重率各组之间均无显着差异;幼蟹肝胰腺TG含量OA组显着低于其余三组(P<0.05),幼蟹肝胰腺糖原含量,MDA含量和SOD酶活性LNA组均最高(P<0.05);幼蟹血清葡萄糖和游离脂肪酸LNA组均最高(P<0.05)。GC-MS分析发现,OA与LNA组幼蟹血清代谢差异物质种类最多为17种,且只有一种物质含量在OA组中降低,其余的均升高,其中差异代谢物涉及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磷酸戊糖途径这些主要的能量代谢通路;LA和LNA组幼蟹血清代谢差异物质种类最少仅4种,且均为在LA组中含量升高。结果表明,LNA组脂肪源肝胰腺TG累积,脂质氧化应激严重,相比之下富含油酸的OA脂肪源更利于为幼蟹提供能量。2.不同脂肪源和水平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中华绒螯蟹幼蟹(0.20±0.01g)为研究对象,试验采用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以前述四种分别富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PA)的棕榈油、油酸(Oleic acid,OA)的橄榄油、亚油酸(Linoleic acid,LA)的红花籽油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LNA)的紫苏籽油为脂肪源,脂肪水平分别为6%和12%,配制6%PA、6%OA、6%LA、6%LNA、12%PA、12%OA、12%LA、12%LNA 8种等氮饲料,探讨了不同植物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每种植物油分别与精制鱼油按(9:1)混合,PA脂肪源组添加纯化棕榈酸,使各组脂肪源所富含的脂肪酸水平接近。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饲料脂肪源和脂肪水平对幼蟹存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有显着影响(P<0.05)。与各个处理组相比,6%PA组增重率最高,而12%LNA组的存活率,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最低(P<0.05)。全蟹体成分的分析结果显示,12%脂肪水平下PA组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最高(P<0.05)。6%LNA和12%LNA组肝胰腺的SOD酶活性最低,MDA含量则显着升高(P<0.05)。消化酶活性测定的结果,各处理组的蛋白酶活性不受脂肪源和脂肪水平的影响,淀粉酶活性12%PA组最高,显着高于12%LA和12%LNA组(P<0.05)。综述所述,富含饱和脂肪酸的PA组,在6%脂肪水平下可以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饲料的转化效率和幼蟹的生长,12%脂肪水平下可以利于蟹体粗蛋白的累积。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LNA组会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幼蟹肝胰腺的脂质氧化应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幼蟹的死亡率升高。3.不同脂肪源高脂水平下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肉碱是脂肪跨膜进入线粒体氧化供能的载体,在水生动物鱼类中,L-肉碱是长链脂肪酸(LCFA)进入线粒体的必需载体。为探究前述四种脂肪源在高脂水平下,适当添加肉碱是否能缓解或消除脂质过氧化对幼蟹的负面影响,试验在含12%脂肪的棕榈油、橄榄油、红花籽油和紫苏籽油四种脂肪源中,分别添加0.6%的肉碱(Carnitine),探讨不同脂肪源饲料中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抗氧化和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成8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为12%PA、12%OA、12%LA、12%LNA、12%PA+肉碱、12%OA+肉碱、12%LA+肉碱和12%LNA+肉碱组,以质量0.20±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对象,试验为期8周。结果发现,饲料中适当添加肉碱,LNA组幼蟹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并未达到显着性差异的水平;添加肉碱对各处理组幼蟹的生长无显着的影响。试验还发现,肉碱的添加显着提高了OA组和LNA组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P<0.05),显着降低了LA组的肝胰腺TG含量,但未对各组肝胰腺糖原产生显着的影响,。饲料中添加肉碱未对各组肝胰腺的SOD酶活性产生显着影响,也未能有效降低各组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肉碱可以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全蟹的粗蛋白含量,还可以降低肝胰腺甘油三酯(TG)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脂肪的分解供能和利用。肉碱的添加效果和有效剂量尚需进一步探讨。4.高饱和脂肪酸油源添加水飞蓟素和牛磺酸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初步了解饱和脂肪酸油源负面效果的基础上,本试验尝试通过不同类型的降脂添加剂降低饱和脂肪酸油源的负面效果。配制了富含高饱和脂肪酸的基础饲料配方,并在其中添加营养素水飞蓟素(Silymarin)和牛磺酸(Taurine),探讨脂肪源和营养素对幼蟹(0.18±0.01g)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酪蛋白和鱼粉为蛋白源,鱼油和植物油为脂肪源,并分别添加水飞蓟素(0.08%)和牛磺酸(0.8%),配制成等氮等脂(蛋白质含量41%,脂肪水平13%)的饲料,其中脂肪源,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鱼油:豆油=1:1,试验组(Treat group)-植物油和精制鱼油调配,即S-CO、T-CO、C-CO、S-TO、T-TO和C-TO,共6种饲料。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发现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存活率(P<0.05);添加水飞蓟素可显着提高TO组幼蟹的增重率,并降低了其肝胰腺指数(P<0.05)。脂肪源也显着影响了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CO组粗蛋白含量显着降低,粗脂肪含量显着升高(P<0.05),牛磺酸和水飞蓟素对全蟹的体成分没有显着的影响(P>0.05)。牛磺酸显着降低了CO组肝胰腺的糖原含量,对TO组没有显着影响。水飞蓟素显着降低了CO组幼蟹肝胰腺MDA含量(P<0.05)。结果表明,富含高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源在高脂水平下不会影响幼蟹的存活和生长,适当添加水飞蓟素还可以显着促进幼蟹的生长;富含高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源高脂下会严重阻碍幼蟹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即使添加功能性添加剂水飞蓟素或牛磺酸也未能有效改善这种不良影响。5.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糖水平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饱和脂肪酸脂肪源与糖水平的交互作用,以酪蛋白和鱼粉为蛋白源(蛋白水平为35%),以玉米淀粉为糖源(糖水平分别为23%、30%和37%),鱼油和植物油为脂肪源(脂肪水平为8%),共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其中脂肪源,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鱼油:豆油=1:1,试验组(Treat group)-植物油和精制鱼油调配,分别标示为:23%CO、30%CO、37%CO、23%TO、30%TO和37%TO。幼蟹质量为0.18±0.01g,养殖周期8周。结果发现,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TO组幼蟹的增重率显着高于CO组(P<0.05);糖水平对CO组幼蟹的增重率没有显着影响,但是显着影响了TO组幼蟹的增重率。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粗蛋白含量,糖水平显着影响了幼蟹的全蟹体蛋白和肌肉蛋白含量(P<0.05),CO和TO脂肪源组幼蟹分别在30%和23%两个糖水平达到最高的蛋白累积。脂肪源和糖水平均对幼蟹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活性有显着影响,两种脂肪源中淀粉酶活性均在37%糖水平下最低(P<0.05)。脂肪源显着影响了幼蟹的SOD酶活性,23%TO组SOD酶活性显着高于23%CO组(P<0.05)。结果表明,高饱和脂肪酸脂肪源在适宜的糖水平(30%)下可以通过影响消化酶活性,促进机体蛋白累积,提高幼蟹的生长率;相比之下,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脂肪源或者过过高的糖水平均不利于幼蟹健康生长。6.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蛋白水平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前面研究发现调配的高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源在高脂水平下并不影响幼蟹的生长,而且饲料添加营养素(肉碱)还可以促进幼蟹的生长,甚至起到节约蛋白的作用。为了探究高饱和脂肪酸脂肪源和蛋白水平对幼蟹(质量为3.13±0.06g)的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油和植物油为脂肪源,酪蛋白和鱼粉为蛋白源,蛋白水平分别为(35%和40%),并分别添加肉碱(Carnitine),配制等脂(脂肪水平为12%)的8种饲料,其中脂肪源,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鱼油:豆油=1:1,试验组(Treat group)-植物油和精制鱼油调配,标示为:35%CO、35%CO+肉碱、40%CO、40%CO+肉碱、35%TO、35%TO+肉碱、40%TO、40%TO+肉碱组。经过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发现,幼蟹存活率40%CO、40%CO+肉碱和35%TO组显着低于40%TO组(P<0.05),增重率35%TO组最高(P<0.05),添加肉碱没有影响幼蟹的生长(P>0.05)。蛋白水平并未影响幼蟹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脂肪源显着影响了粗脂肪含量,表现在粗脂肪含量40%CO组显着高于40%TO组;肉碱的添加显着降低了35%TO组幼蟹粗蛋白含量,也显着降低了40%CO组的粗脂肪含量(P<0.05)。35%CO组幼蟹肝胰腺糖原和TG含量最高(P<0.05),添加肉碱显着降低了其TG含量(P<0.05)。MDA含量35%CO组最高(P<0.05)添加肉碱并未显着影响幼蟹的MDA含量(P>0.05)。结果表明,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脂肪源在35%蛋白水平下,可以显着促进幼蟹生长,高不饱和脂肪酸在35%蛋白水平下,会使幼蟹肝胰腺大量累积甘油三脂进而导致脂质氧化应激,添加肉碱可以降低其甘油三脂含量,但并不能缓解其氧化应激。研究还发现,幼蟹组织脂肪酸的保留具有组织特异性,能选择性地保留特定的脂肪酸。

二、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研究应用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研究应用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苏尼特羊肝脏中天然左旋肉碱的萃取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苏尼特羊肝脏
        1.1.1 苏尼特羊概述
        1.1.2 羊肝脏的研究现状
    1.2 左旋肉碱与右旋肉碱的概述
        1.2.1 L-肉碱与D-肉碱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1.2.2 L-肉碱的生理功能
    1.3 L-肉碱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L-肉碱的应用
        1.3.2 L-肉碱的制备方法
        1.3.3 L-肉碱的测定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样品的采集
    2.2 试验所需主要试剂、标准品
    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4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4.1 左旋肉碱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4.2 右旋肉碱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4.3 高氯酸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5 样品测定前处理方法
        2.5.1 最佳提取溶剂的选择
        2.5.2 左旋肉碱提取方法
        2.5.3 左旋肉碱的精制
    2.6 其他成分检测及右旋肉碱衍生化仪器条件
    2.7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溶剂对苏尼特羊肝脏中天然左旋肉碱的萃取效果
        3.1.1 超声波萃取条件对样品左旋肉碱的影响
        3.1.2 苏尼特羊肝脏萃取左旋肉碱样品中高氯酸残留状况
        3.1.3 提取溶剂的选择
        3.1.4 左旋肉碱样品的精制
        3.1.5 左旋肉碱样品的HPLC分析测定
    3.2 苏尼特羊肝脏提取液中其他有效成分分析
        3.2.1 苏尼特羊肝脏提取液中其他有效成分
        3.2.2 苏尼特羊肝脏提取液中微量元素
    3.3 苏尼特羊肝脏中右旋肉碱测定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1.1 马术耐力赛概述
        1.1.1 国际马术联合会(FEI)简述
        1.1.2 耐力赛(Endurance)简述
        1.1.3 国内外耐力赛展况
    1.2 耐力赛用马
        1.2.1 国外的马术耐力赛马品种
        1.2.2 国内的马术耐力赛马品种
    1.3 代谢组学应用
        1.3.1 代谢组学概述
        1.3.2 运动代谢组学的研究应用
        1.3.3 马运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1.4 马运动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一 蒙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2.1.3 试验地区概况
        2.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2.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2.1.6 核磁检测血浆肌肉样品处理
        2.1.7 1H-NMR谱图采集
        2.1.8 数据处理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蒙古马基础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2.2.2 蒙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1H-NMR图谱
        2.2.3 蒙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分析
        2.2.4 蒙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分析
    2.3 讨论
        2.3.1 耐力负荷对蒙古马心率及呼吸的影响
        2.3.2 蒙古马磷酸原代谢的变化
        2.3.3 蒙古马糖代谢的变化
        2.3.4 蒙古马脂肪代谢的变化
        2.3.5 蒙古马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2.3.6 蒙古马核苷酸代谢的变化
        2.3.7 蒙古马机体氧化应激的发生
        2.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研究二 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
        3.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3.1.3 试验地区概况
        3.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3.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3.1.6 核磁检测血浆肌肉样品处理
        3.1.7 1H-NMR谱图采集
        3.1.8 数据处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杂交马基础生理指标结果分析
        3.2.2 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1H-NMR图谱
        3.2.3 杂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分析
        3.2.4 杂交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分析
    3.3 讨论
        3.3.1 耐力负荷对杂交马心率及呼吸的影响
        3.3.2 杂交马磷酸原代谢的变化
        3.3.3 杂交马糖代谢的变化
        3.3.4 杂交马脂肪代谢的变化
        3.3.5 杂交马氨基酸代谢的变化
        3.3.6 杂交马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变化
        3.3.7 杂交马机体氧化应激的发生
        3.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研究三 蒙古马与杂交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的差异比较分析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试验运动训练原理
        4.1.3 试验地区概况
        4.1.4 试验器材及测试场地状况
        4.1.5 试验基础数据及样本采集
        4.1.6 核磁检测样品处理
        4.1.7 1H-NMR谱图采集
        4.1.8 数据处理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蒙古马与杂交马基础生理指标比较分析
        4.2.2 两组马耐力运动训练血浆和肌肉代谢核磁图谱比较
        4.2.3 两组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模式识别的比较分析
        4.2.4 两组马血浆和肌肉代谢标志物鉴别比较分析
    4.3 讨论
        4.3.1 耐力负荷对两组马心率及呼吸影响的比较
        4.3.2 两组马磷酸原系统代谢的比较
        4.3.3 两组马无氧供能系统代谢变化的比较
        4.3.4 两组马有氧供能系统代谢的比较
        4.3.5 两组马氨基酸代谢变化的比较
        4.3.6 两组马嘌呤核苷酸代谢变化的比较
        4.3.7 两组马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比较
        4.3.8 某些特殊代谢物的变化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研究四 马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生物信息学及关联性分析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数据及分析
        5.1.2 分析用网站数据库
        5.1.3 分析软件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蒙古马组差异代谢物通路与富集分析
        5.2.2 杂交马组差异代谢物通路与富集分析
        5.2.3 差异代谢物间的关联性分析
    5.3 讨论
6 结论
7 创新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对鱼类能量代谢稳态的维持及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系统概述
    第二节 肉碱和CPT1对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
        1.肉碱对哺乳动物能量代谢的影响
        2.CPT1 缺失对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影响
    第三节 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在鱼类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1.L-肉碱对鱼类营养素代谢的影响
        2.CPT1 在鱼类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低肉碱罗非鱼的营养素代谢特征研究
    第一节 低肉碱罗非鱼的脂代谢特征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节 低肉碱罗非鱼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特征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节 低肉碱罗非鱼的蛋白质代谢特征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三章 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的代谢生化特征研究
    第一节 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的营养素代谢示踪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二节 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的肝脏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抑制线粒体FAO诱发能量代谢稳态重塑的分子机制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五章 cpt1b敲除斑马鱼的代谢特征和能量内稳态调控机制研究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六章 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对高脂饲料摄入的代谢适应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第七章 线粒体FAO受抑制的罗非鱼对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摄入的代谢适应
    1.引言
    2.材料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全文总结和展望
    1.全文总结和讨论
    2.本论文的创新点
    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氧化鱼油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1.1 氧化鱼油
        1.2 氧化鱼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
    第二章 L-肉碱概述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
        2.1 L-肉碱结构及理化特性
        2.2 L-肉碱的来源及分布
        2.3 L-肉碱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2.4 L-肉碱对鱼类脂质代谢的影响
    第三章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氧化鱼油对洛氏鱥脂质代谢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肌肉及肝胰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脂质代谢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说明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L-肉碱的研究进展
        1.2.1 L-肉碱的研究简史
        1.2.2 L-肉碱的理化性质
        1.2.3 L-肉碱的分布
        1.2.4 L-肉碱的生物合成
        1.2.5 L-肉碱的缺乏和补充
        1.2.6 L-肉碱的吸收和代谢
        1.2.7 L-肉碱的主要生理学功能
        1.2.8 L-肉碱在水产动物营养上的研究进展
    1.3 大鳞副泥鳅的概况
        1.3.1 大鳞副泥鳅的简介
        1.3.2 大鳞副泥鳅养殖业现状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试验方案
    3.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3.2 试验饲粮
    3.3 饲养管理
    3.4 主要设备与试剂
        3.4.1 设备
        3.4.2 试剂
    3.5 样品采集
    3.6 指标测定与方法
        3.6.1 生长性能的测定
        3.6.2 肌肉生化组成的测定
        3.6.3 血浆生化指标的测定
        3.6.4 肝胰脏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的测定
        3.6.5 鱼体排氨率的测定
    3.7 数据处理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的影响
    4.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营养成分影响
        4.2.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一般营养成分的影响
        4.2.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部分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4.2.3 氨基酸分析
    4.3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脂代谢的影响
        4.3.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4.3.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肝胰脏脂肪分解酶活性的影响
    4.4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排氨率的影响
    4.5 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的影响
        5.1.1 L-肉碱对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
        5.1.2 L-肉碱对饵料系数的影响
    5.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的影响
        5.2.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体成分的影响
        5.2.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品质的影响
        5.2.3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肌肉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5.3 L-肉碱与大鳞副泥鳅血浆生化指标的关系
        5.3.1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血脂的影响
        5.3.2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尿素氮和白蛋白含量的影响
    5.4 L-肉碱与大鳞副泥鳅肝胰脏脂肪酸代谢酶的关系
    5.5 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排氨率的影响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围产期生理代谢特征
        1.1 奶牛围产期生理特点
        1.2 奶牛围产期代谢变化
        1.2.1 奶牛围产期脂肪代谢变化
        1.2.2 奶牛围产期蛋白质代谢变化
        1.2.3 奶牛围产期糖代谢变化
        1.3 奶牛围产期免疫状态
        1.4 奶牛围产期血钙稳衡
    2 奶牛低血钙症
        2.1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能量代谢紊乱
        2.2 围产期奶牛低血钙与免疫抑制
    3 日粮钙水平对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影响
    4 日粮阴阳离子差(DCAD)及阴离子盐
        4.1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酸碱平衡的影响
        4.3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的影响
        4.4 添加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5 组学技术在围产期奶牛研究中的应用
    6 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及钙调激素比较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
        2.2.2 血液生化指标
        2.2.3 血液钙调激素及分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3.2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钙调激素水平及SID比较
        3.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血液代谢物比较
        3.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4.1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生产及泌乳性能比较
        4.2 围产期奶牛血钙及钙调激素比较
        4.3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血液代谢物比较
        4.4 产后不同血钙水平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率比较
        5 小结
    试验二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性能、血钙稳衡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及指标测定
        2.2.1 生产及泌乳性能测定
        2.2.2 营养物质摄入量及表观消化率
        2.2.3 体液酸碱平衡与血钙稳衡
        2.2.4 血清代谢物
        2.2.5 脂肪代谢
        2.2.6 免疫与疾病发生率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3.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酸碱平衡及钙代谢的影响
        3.3.1 体液酸碱平衡
        3.3.2 血钙稳衡
        3.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3.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3.5.1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3.5.2 脂肪合成相关酶
        3.5.3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3.5.4 肝脏脂肪转运相关分子及肝脏功能
        3.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与疾病发生率影响
        3.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3.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3.6.3 疾病发生率
        4 讨论
        4.1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生产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4.2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营养物质摄入与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3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体液酸碱平衡与钙代谢的影响
        4.3.1 体液酸碱平衡
        4.3.2 血钙稳衡
        4.4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血液代谢物的影响
        4.5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能量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
        4.5.1 能量平衡
        4.5.2 脂肪代谢调控激素
        4.5.3 血清脂肪代谢物
        4.5.4 脂肪合成相关酶
        4.5.5 脂肪分解、脂肪酸氧化相关酶及分子
        4.5.6 肝脏脂肪转运分子及肝脏功能
        4.6 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免疫、疾病发生率的影响
        4.6.1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能力和氧化迸发能力
        4.6.2 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
        4.6.3 疾病发生率
        5 小结
    试验三围产前期日粮添加阴离子盐及钙对奶牛产后血清代谢组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及饲养管理
        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1 样品采集
        2.2.2 试剂与仪器
        2.2.3 检测样本前处理
        2.2.4 样本LC-MS分析
        2.3 数据分析
        2.3.1 样本数据预处理
        2.3.2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与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LC-MS数据可靠性分析
        3.2 主成分分析(PCA)
        3.3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
        3.4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
        3.5 重要差异代谢分子分析(VIP)
        3.6 差异代谢分子通路富集分析
        3.7 生物标志物筛选
        4 讨论
        4.1 脂肪代谢
        4.2 有机酸代谢
        4.3 氨基酸代谢
        4.4 非氨基酸含氮化合物代谢
        5 小结
第四部分 总体讨论与结论
    1 总体讨论
    2 全文结论
    3 研究创新点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甜菜碱对藏鸡生产、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藏鸡的研究概况
        1.1.1 藏鸡及其生产简述
        1.1.2 藏鸡的肉、蛋品质
    1.2 甜菜碱的理化性质及主要功能
        1.2.1 甜菜碱的理化性质
        1.2.2 甜菜碱的相关代谢
        1.2.3 甜菜碱的生理功能
    1.3 甜菜碱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3.1 甜菜碱与动物生产性能
        1.3.2 甜菜碱与猪的繁殖性能
        1.3.3 甜菜碱与母体效应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甜菜碱对藏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1.2 试验饲粮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甜菜碱对藏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2.2 甜菜碱对藏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2.2.3 甜菜碱对藏鸡蛋蛋黄颜色的影响
        2.2.4 甜菜碱对藏鸡蛋蛋黄营养成分的影响
        2.2.5 甜菜碱对藏鸡蛋蛋白营养成分的影响
    2.3 讨论
        2.3.1 甜菜碱对藏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2.3.2 甜菜碱对藏鸡蛋蛋品质的影响
        2.3.3 甜菜碱对藏鸡蛋蛋内营养成分的影响
    2.4 小结
第3章 甜菜碱对藏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3.1.2 试验饲粮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3.1.4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甜菜碱对藏鸡繁殖性能表观指标的影响
        3.2.2 甜菜碱对藏鸡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3.2.3 甜菜碱对藏鸡血液中与繁殖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
        3.2.4 甜菜碱对藏鸡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甜菜碱对藏鸡繁殖性能的影响
        3.3.2 甜菜碱对藏鸡血液中繁殖相关激素含量的影响
        3.3.3 甜菜碱对藏鸡繁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小结
第4章 甜菜碱对藏鸡子代发育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4.1.2 试验饲粮
        4.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4.1.4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甜菜碱对藏鸡仔鸡出雏重及肌肉器官指数的影响
        4.2.2 甜菜碱对藏鸡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甜菜碱对藏鸡仔鸡出雏重及肌肉器官指数的影响
        4.3.2 甜菜碱对藏鸡仔鸡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小结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指标和方法
        1.5.1 生长性能
        1.5.2 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和脂肪沉积的测定
    1.6 数据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2.3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
    2.4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2.5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脂肪沉积的影响
3 讨论
    3.1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3.3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内脏器官和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3.4 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脂肪沉积的影响
4 结论

(10)中华绒螯蟹饲料适宜脂肪源筛选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植物脂肪源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中华绒螯蟹营养物质研究进展简述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利用不同脂肪源的营养学研究
    第一节 不同脂肪源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脂肪源和水平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第三节 不同脂肪源高脂水平下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肝胰腺生化组成的影响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利用饱和脂肪酸油源的营养学研究
    第一节 高饱和脂肪酸油源添加水飞蓟素和牛磺酸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二节 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糖水平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高饱和脂肪酸油源与不同蛋白水平添加肉碱对幼蟹生长、体组成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第四章 全文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全文结论
    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研究应用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尼特羊肝脏中天然左旋肉碱的萃取与分析[D]. 李志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2]内蒙古马匹耐力运动训练代谢组学的研究[D]. 魏睿元.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3]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对鱼类能量代谢稳态的维持及调控机制研究[D]. 李玲玉.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氧化鱼油饲料中添加L-肉碱对洛氏鱥幼鱼脂质代谢的影响[D]. 于婷.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5]L-肉碱对大鳞副泥鳅生长性能、肌肉品质、脂肪代谢和排氨率的影响[D]. 邓涛.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6]阴离子盐及钙添加对围产期奶牛血钙稳衡与脂肪代谢的影响[D]. 张翔飞.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7]甜菜碱对藏鸡生产、繁殖性能及子代发育的影响[D]. 陈宇星.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8]鱼类脂肪酸β-氧化研究进展[J]. 宁丽军,李加敏,孙胜香,杜震宇. 水产学报, 2019(01)
  • [9]甜菜碱和L-肉碱对蒙寒杂交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发育及脂肪沉积的影响[J]. 杨东,王文义,马涛,万凡,王韵斐,谭军,张娟,刁其玉. 动物营养学报, 2018(12)
  • [10]中华绒螯蟹饲料适宜脂肪源筛选并提高其利用效率的研究[D]. 马倩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18(11)

标签:;  ;  ;  ;  ;  

肉碱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