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

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

一、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英[1](2021)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研究 ——以《美食与乡情》为例》文中提出“产出导向法”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团队创建,是针对英语专业课程改革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为当前第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学用分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应对模式。在兰州大学留学生本科高级阶段的汉语词汇学习中,“学用分离”的问题同样存在,这使高级阶段留学生的词汇学习陷入了“学而不用”的困境。本文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展开以《美食与乡情》为例的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研究。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概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其中,研究意义包括选题背景、选题目的、选题意义和本文创新点,研究现状主要包括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现状和“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二章和第三章为论文主体部分。第二章在“产出导向法”理论指导下,对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案例《美食与乡情》的教学背景和教学框架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案例《美食与乡情》的具体教学设计,并对教学实施片段进行了详细地展示。第三章是对“产出导向法”教学设计的评估与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产出导向法”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材料层面符合留学生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的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基于此的教学实践实现了产出目标达成性的预期,证明了“产出导向法”下的高级汉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第四章是对“产出导向法”教学实践的反思,分析“产出导向法”相对于当前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和运用“产出导向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五章为结语,总结全文,并提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李昊天[2](2019)在《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与理论性知识相对的一种重要知识类别,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使用以指导教学决策的动态知识体系。如若说理论性知识用于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对教师在具体或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起指引作用。教学的实践属性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由于理论性知识无法直接复制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相关研究也证明职前教师所学教学理论与资深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且新手教师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现实冲击”现象。因此,支撑教师教学实践的实际上是融合了其个人价值观、教学信念、过往教学及生活经验的实践性知识。该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还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专业判断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是意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相关研究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外部传授过程转为教师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研究,并从显性的学科理论性知识转向隐性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上。目前,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真正的主宰,也是教师进行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整体教育学的繁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后方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寻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共性特征,探究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进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机制。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上有何共性特征及阶段性特征?在知识结构上有何异同?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从何而来?生成机制如何?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对研究核心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阐释本文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随后对本文所实施的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等研究设计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如实、详尽的介绍与描述。第三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考察。本章按照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于2014年提出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分类标准,选取八位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具有典型性的教师作为样本开展研究。在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一学期)内,进行课堂观察共计48课时、刺激回忆24次(时长为45小时41分56秒)。经过科学转写与修改,获得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原始数据约17万字。在运用专家指导、第三方检测、成员检测等方式保证研究效度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切分、归类与编码,共获得知识单位1943个,提炼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本土概念共计51个,其中样本教师共性高级编码29个,非共性高级编码22个。随后,以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类属分析结论为分析框架,将共性高级编码划入关于教师自我、学生、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六类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并结合样本教师刺激回忆的内容,运用后方法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内容构成进行详细解读与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本章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为线,以教师刺激回忆内容为依据,结合八位样本教师分别绘制的实践性知识概念图,从知识内容及知识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群体特征。第五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本章以“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为主题,运用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八位样本教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总时长达5小时31分4秒,获得采访录音转写文本约5.1万字。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两个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9种实践性知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两类知识来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第六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本章选取1名样本教师进行个案叙事研究,以职业发展阶段为纲,通过将其撰写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18篇教育叙事进行词云分析,对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动态描述,尝试揭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第七章为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发现,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与启示,并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内容构成上具有共性特征。在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动机与责任感;个性心理及过往经历对其当下的教学有重要影响;丰富的生活及语言知识储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关于学生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尊重各国学生带入汉语课堂的身份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状态的观察,并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关于课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各级各类汉语教学的目标及重点,关注课程间的关联,在课程呈现明显课型特征的同时,兼顾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在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对词汇、语法的讲解重视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的展示,并兼顾语音、汉字等其他语言要素教学;对教学内容分类处理,注重其实用性、渐进性与复现性;教学环节完整且稳定,讲求教学节奏,重视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及对教学素材的补充,运用较为严格的标准选择教学资源,并综合运用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对语言知识进行合理呈现。在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认为客观环境影响教学体验,并具备一定的非预期教学情境应对能力;他们将汉语课堂与中国社会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并将中国文化元素教学蕴于语言教学中。第二,使用“合理弹性空间”的概念概括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群体在实践性知识内容上的差异,指出:教师群体间知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四个方面;知识结构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不仅教师所绘概念节点数量、节点表述的专业化与精炼度有着明显提升,单一知识类别内部组织结构、层级划分亦更为复杂与优化,且各知识类别间逐渐打破独立封闭的状态,存在明显互动关系。第三,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均是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渠道,两大来源虽相互作用,但个人来源起决定性作用。在个人来源方面,过往经历是实践性知识的最稳定的来源,日常生活体验则实现了教师教学素材的积累;教师的个性心理为课堂打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自发性反思则是实践性知识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在外在来源方面,合作共同体、教学观摩与培训对教师各类实践性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外汉语教师对科(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资源、行业与国家政策等三种来源的利用程度及范围较为有限。第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包括观察与体会、外化与接收、实践与反思、生成与强化等四个阶段的循环发展、动态开放的过程。实践性知识经过感知与初构后并未停止,而是进入新一轮知识生成的循环与扩散。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第一,以多名教授各级各类汉语课程样本教师通过刺激回忆呈现的大量一手实践性知识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知识类别划分标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的共性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形成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二,以“合理弹性空间”概括并分析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样本教师所绘概念图,从结构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立体化分析;第三,对对外汉语教师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性知识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进行了全面展示,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知识生成过程,构建起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为教师知识建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理论上,拓宽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外汉语教师知识领域学术研究,作为将后方法教育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结合的首次尝试,有效扩展了后方法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现实上,实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凝练与分享,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及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了解。此外,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可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陈书敏,占明[3](2019)在《信息化下的综合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综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医学专科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4名医学专科生随机分成四个教学班,其中(1)、(2)班为实验组,共94人;(3)、(4)班为对照组,共100人。实验组采用综合教学法,即遵循因目的而异、因人而异、因教材而异、因课型而异、因阶段而异的原则选择适宜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结果:实验组英语考试成绩、英语能力、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教学法因其更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更能个性化因材施教,更符合循序渐进教学规律,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沟通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更高,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值得推广。

李冬燕[4](2018)在《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本文要阐述的内容来说,一方面翻转课堂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词汇,而是很早就在西方国家有所应用并发展,近年来才在我国流行并有所应用的;另一方面,2018年自从在四川大学举办了教学成果展示后,教育部明确表示要加强"水课""清考"的去除工作。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果应用不佳就极为容易演变成学生们不愿意听、内容无趣的"水课"。本文就以此为背景进行论述,并从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概述、大学英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点以及如何利用翻转课堂加强精读课程的质量的应用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陈晨[5](2017)在《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适应对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模式,使学生完成任务成为贯穿课堂的主线。本文通过对某本科院校两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学生在教师使用任务型教学方式前后的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验证了任务型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于海静[6](2017)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特点及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该文介绍了"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学用结合,以用促学"来改变阅读输入与语言输出割裂开来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段晓静[7](2017)在《试论护理专业英语精读综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综合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教学法以及新兴的教学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能够取长补短,根据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本文分析了综合教学法的内涵和当前护理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综合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宗世海[8](2016)在《我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文中提出(1)梳理了我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主流汉语教学模式,发现学界所说的三种汉语教学模式中,"讲练-复练+小四门"并不是独立的教学模式;而"分技能教学"模式实际上内含两个不同的模式:"综合+分技能"模式,"狭义分技能"模式,前者目前占主导地位。(2)调查整理了我国34所高校、51个教学类型的汉语教学模式现状,发现共有3种教学模式,其中"综合+分技能"教学模式占绝对比例,达80.4%,该模式中又含6个分模式,其中以"综合+小四门"分模式为比例最高;"分技能"模式中又含2个分模式,其中"听说+读写"分模式我们认为代表了汉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调查还发现采用"综合+分技能模式"的大多数教学类型都存在使用教材不配套、随意搭配、拼凑,其多门课的授课教师之间也缺少配合的问题。(3)目前业界采用最广的"综合+小四门"分模式所依据的"结构-功能"理念需要检讨;该模式需要五门课、五本教材、五个教师的密切配合与合作,而实际操作中这些配合与合作很难保证,结果出现脱节,重复浪费,以及对不同课程任课教师的不公平,其教学效率也不高,最好废止。(4)从能力训练统帅知识教学、"听说一体""读写一体"理念出发,阐述了狭义分技能模式中"听说+读写"分模式的优势,并结合作者经验阐述了该分教学模式的操练要点,列举了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部分证据。

乔丹[9](2015)在《提高英语精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个案研究 ——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涉外护理专业为例》文中指出论文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涉外护理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及访谈方法对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授课方法、学习策略以及班级课堂气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与原则,并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探索。论文具体分五部分:绪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的原因及研究意义,介绍英语精读课的发展史,提出论文撰写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并对有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简介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现状分析。介绍了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并对当前的生源情况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承德护理职校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从精读课的课程深度,精读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师上课技巧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精读课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与原则.从精读的词汇,教学内容,写作,及课堂互动性方面提出教学策略。在课前导入,教师指导与课文背景学习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原则。第四章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对精读课的课前导入,词汇,语法,写作,背景的学习上提出具体的学习方法。结语,包括此次研究得出的结论,以及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的精读课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使精读课的教学越来越有成效。

张湛[10](2015)在《折中法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文中认为如何通过折中法来提高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折中法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特点探讨折中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就显得很有价值。

二、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研究 ——以《美食与乡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及优势
    第一节 “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节 “产出导向法”的可行性
第二章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设计与实施——以《美食与乡情》为例
    第一节 《美食与乡情》教学背景分析
    第二节 《美食与乡情》教学设计安排
    第三节 《美食与乡情》具体教学设计
    第四节 《美食与乡情》促成环节教学实施片段展示
第三章 “产出导向法”教学设计评估与教学效果分析
    第一节 “产出导向法”教学设计回溯性评估
    第二节 “产出导向法”教学产出目标达成性效果分析
第四章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反思与相关建议
    第一节 “产出导向法”在教学中的优势
    第二节 “产出导向法”在教学中的局限与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1.4.1 研究综述
        1.4.2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总体安排
        2.1.1 研究问题
        2.1.2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刺激回忆法
        2.2.2 概念图法
        2.2.3 深度访谈法
        2.2.4 叙事研究法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性考察
    3.1 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
        3.1.1 职业动机与责任感
        3.1.2 知识储备与跨文化能力
        3.1.3 个性心理与课堂教学
        3.1.4 过往经历与课堂教学
    3.2 关于学生的知识
        3.2.1 学生身份及学习背景
        3.2.2 学习特点及学习状态
        3.2.3 学生性格及师生关系
    3.3 关于课程的知识
        3.3.1 教学目标及安排重点
        3.3.2 课型特征与语言综合能力
        3.3.3 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
    3.4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3.4.1 语言要素与句法、语义及语用
        3.4.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渐进性及复现性
        3.4.3 教学环节、教学节奏与学生参与度
    3.5 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
        3.5.1 教材的使用与素材的补充
        3.5.2 板书的运用与多媒体设备
        3.5.3 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标准
    3.6 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3.6.1 教学内容联系中国社会
        3.6.2 文化教学蕴于语言教学
        3.6.3 物理环境影响教学体验
        3.6.4 非预期情境及其应对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
    4.1 职业发展阶段内容特征:合理弹性空间
        4.1.1 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
        4.1.2 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
        4.1.3 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
        4.1.4 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
    4.2 职业发展阶段结构特征:概念图的视角
        4.2.1 概念节点特征与分析
        4.2.2 层级结构特征与分析
        4.2.3 交叉链接特征与分析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
    5.1 个人来源
        5.1.1 过往经历与日常体验
        5.1.2 个性心理
        5.1.3 个人反思
        5.1.4 科(教)学研究活动
    5.2 外在来源
        5.2.1 合作共同体
        5.2.2 教学观摩与职业培训
        5.2.3 教材与教学资源
        5.2.4 行业与国家政策
    5.3 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的关系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6.1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分析
        6.1.1 职前教师阶段
        6.1.2 新手教师阶段
        6.1.3 胜任教师阶段
        6.1.4 成熟教师阶段
        6.1.5 走向专家教师阶段
    6.2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6.2.1 生成机制模型
        6.2.2 实践性知识的感知与初构
        6.2.3 实践性知识的循环与扩散
第七章 结语
    7.1 回顾与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1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1-2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附录2- 刺激回忆实例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实例
附录5- F老师教育叙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信息化下的综合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1.2.1. 1 因阶段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方法
        1.2.1. 2 因教授的内容不同选用不同教学方法
        1.2.1. 3 因课型的不同选用不同教学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2. 2 不记名的教学效果评估问卷调查
        1.2.2. 3 期末成绩考核
        1.2.2. 4 平时成绩考核
2 数据处理
    2.1 结果
        2.1.1 实验初始条件的分析比较
        2.1.2 期末成绩的分析比较
        2.1.3 各个部分成绩分析比较
        2.1.4 教学效果评估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比较
3 讨论
    3.1 综合教学法更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2 综合教学法更个性化。
    3.3 综合教学法更符合循序渐进教学规律
4 小结

(4)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概述
    2.1 翻转课堂概述
    2.2 大学英语精读课程概述
    2.3 翻转课堂的应用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2.3.1 英语是培养全球化、全方位、多视角人才的通行证
        2.3.2 英语能够通过促进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进而建立起英美思维方式, 拓展思维视角
        2.3.3 英语的水平高帮助学生以后在企业内有更好的应聘条件
3 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可利用点
    3.1 利用翻转课堂解决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受时间限制, 得不到充足练习的问题
    3.2 针对教师与学生了解度不够的问题
    3.3 不注意教学方法的内容安排
4 如何高效地利用翻转课堂加强精读课程的质量
    4.1 大班小班化———促进全体都有练习机会
    4.2 教学资源、课堂设计、教材、教师:“四管齐下”
    4.3 课堂管理严格化
    4.4 活用社交软件以及网络学习资源
5 结语

(5)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实验设计
3 研究结果
4 结论

(6)“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特点及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2 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特点
    1)综合性
    2)即时性
    3)效率性
    4)实用性
3“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口语输出任务
    2)写作输出任务
4 结语

(7)试论护理专业英语精读综合教学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综合教学方法的内涵
2 当前护理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教师授课方式来说, 漫灌式占据主导
    2.2 教与学的作用混淆
    2.3 过分重视知识的积累, 忽视技能的培养
    2.4 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3 综合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转变英语教师角色
    3.2 课堂授课形式需要多元化
    3.3 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必须贯穿课堂全过程
    3.4 需要重视文化渗透
4 结语

(8)我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上世纪70 年代以来我国汉语教学模式梳理
2.1 “讲练-复练+ 小四门”(模式II) 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式
2.2 学界所说的“分技能教学”模式实际上内含两个不同的模式
2.3 不同的文献在提及“分技能教学”模式时,可能所指不同
2.4 “综合+ 分技能模式”和“ (狭义)分技能模式”何者更为流行
2.5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听说+ 读写”教学试验,如果归类,只能归于模式IV一类
2.6 “讲练-复练”“讲练-复练+ 小四门”“分技能”教学模式是先后关系还是同时并存 3. 我国高校当下之汉语教学模式考察
3.1 模式I:综合模式
3.2 模式III:综合+ 分技能模式
    3.2.1 模式III之1
    3.2.2 模式III之2
    3.2.3 模式III之3
    3.2.4 模式III之4、5、6
    3.2.5 一个重要补充
    3.2.6 赞成、肯定、支持模式III的主要观点
3.3 模式IV:分技能模式
    3.3.1 模式IV之1
    3.3.2 模式IV之2 4.“综合+ 小四门”教学模式最好废止
4.1 “综合+ 小四门”教学模式所依赖的教学理念需要检讨
    4.1.1 语言教学应有的理念、目标和手段
    4.1.2 结构-功能相结合的理念不利于指导语言教学
4.2 综合课任务太重
4.3 小四门过度分散,重复浪费
4.4 综合与小四门之间,以及小四门内部的配合很成问题
    4.4.1 课型之间配合难度大
    4.4.2 教材之间
    4.4.3 教师之间
4.5 “综合+ 小四门”模式教学效率不高 5.“听说+ 读写”教学模式应该大力推广
5.1 “听说+ 读写”教学模式符合语言教学先进理念
5.2 “听说+ 读写”教学模式具有很多优势
5.3 “听说+ 读写”模式的适用对象
5.4 “听说+ 读写”模式的操练要点
    5.4.1 课程安排
    5.4.2 听说读写齐头并进
    5.4.3 “听说+ 读写”教学模式中的优秀训练方式
5.5 “听说+ 读写”教学模式效率的部分证据 6. 结语

(9)提高英语精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个案研究 ——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涉外护理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对英语精读课程发展简史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就精读课程的关注和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行动研究法
        (三)访谈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
        (二)涉外护理专业
        (三)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
第一章 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简介与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一、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简介
    二、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涉外护理专业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生源质量差
        (二)学生英语知识薄弱,运用能力差
        (三)英语“零基础”的优势
        (四)班级女生居多的特点
第二章 承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内容偏深、偏难,造成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
        (一) 精读课程内容偏深、难,学生基础较差
        (二)词汇与语法学习问题分析
    二、英语精读课教材与课堂教学使用中存在的矛盾
        (一)精读教材词汇量多,课时少
        (二)影响写作的因素分析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技能技巧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英语精读课的课前导入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
        (三)学生缺乏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较低
        (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够
第三章 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质量的基本策略与原则
    一、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
        (一)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的教学策略
        (二)处理精读课教学内容的基本策略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四)英语精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的策略
        (五)课堂教学过程体现互动性与生成性的策略
    二、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的基本原则
        (一) 注重英语精读课前导入的活动设计的原则
        (二)教师示范指导与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三)注重文化背景学习与提高理解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 提高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精读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课前导入
        (一) 轮流做“Free Talk”
        (二) 选取故事性强的精读片段进行课前表演
        (三) 根据课文情节让学生回答问题
        (四) 将经典影片与课文主题相结合
    二、运用多种方式夯实英语基础知识的内容
        (一) 掌握和运用前后缀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二)学习和运用英语语法教学的技巧
    三、 在英语精读教学中融入写作训练
        (一) 将精读课文深度挖掘,作为写作素材
        (二) 坚持写英语日记
        (三) 利用假期时间写作文
    四、注重文化背景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人名与文化
        (二)典故和习语
        (三)词汇与文化
        (四)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时代背景
    五、教学成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折中法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折中法
二、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现状
三、折中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二) 复合型人才培养
    (三) 学生个性化培养
四、折中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教学原则
        1. 创新性择优
        2. 有效教学
        3. 人本主义
    (二) 教学方法

四、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级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研究 ——以《美食与乡情》为例[D]. 杨英. 兰州大学, 2021(02)
  • [2]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李昊天. 山东大学, 2019(02)
  • [3]信息化下的综合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J]. 陈书敏,占明.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04)
  • [4]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李冬燕. 科技风, 2018(36)
  • [5]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 陈晨.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7(12)
  • [6]“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的特点及其在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应用[J]. 于海静. 海外英语, 2017(07)
  • [7]试论护理专业英语精读综合教学方法的应用[J]. 段晓静. 英语广场, 2017(04)
  • [8]我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改革方向[J]. 宗世海.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6(01)
  • [9]提高英语精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个案研究 ——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涉外护理专业为例[D]. 乔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15(07)
  • [10]折中法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J]. 张湛.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11)

标签:;  ;  ;  ;  ;  

综合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