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

一、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刁贺[1](2020)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吉林省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现状,探讨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分析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明确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以上的研究结果为制定改善老年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方案做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采用非实验性研究的相关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吉林省四所三级甲等医院作为研究单位,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血液净化中心且规律透析三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60份,最终保留有效样本为244例。建立Excel数据库和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2.43±14.58),各维度得分分别为可控制感(16.75±5.55)、可理解感(19.97±6.01)、意义感(15.78±5.50),心理一致感得分较低,心理一致感总分与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家庭月均收入、透析时间、自理能力方面有着显着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对象应对方式总分为(32.91±4.77),其中积极应对得分(21.37±4.90)、消极应对得分(11.54±2.63),应对方式总分为中等水平,消极应对低于国内常模(P<0.05)。应对方式在居住地、退休前职业、家庭月均收入、付费方式、原发病、自理能力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53.20±9.06),其中问题解决(13.10±2.47)、伙伴关系得分(11.89±2.87)、自我照护得分(18.90±4.71)、情绪处理得分(9.32±2.52)。生活质量总分在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退休前职业、家庭月均收入、透析时间、自理能力上有着显着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将心理一致感总分、应对方式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呈显着性正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成显着正相关性,(P<0.05)。与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成显着负相关性,(P<0.05)。(5)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以自我管理行为为因变量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根据分层回归显示影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有文化程度、自理能力、心理一致感(可控感)、应对方式(积极应对)、该模型的8个变量共解释了总变异的40.0%。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应对方式处于中等水平。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受文化程度、心理一致感(可控感)、应对方式(积极应对)等方面影响,应多从这几方面入手,改善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状态,提高心理一致感水平及应对方式相关水平,最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季晓蕾[2](2018)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用心理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满意程度;维持性血液透析配合程度、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指标汉密尔顿相关指数;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满意程度、心理健康指标汉密尔顿相关指数、维持性血液透析配合程度、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不良事件方面相比对照组更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方法效果确切。

陈燕婷[3](2018)在《Roy适应模式视角下老年血透患者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广州市H医院的调查》文中认为目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越来越多,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血透患者基数势必日趋增大。肾脏疾病末期患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血液透析,但血液透析具终生性、复杂性等特点,只能缓解患者的病情和延长其生命。随着人们健康观的转变,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等维度,血透治疗的目的也不再仅仅是维持患者的生命,而是致力于改善及恢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功能,血透患者在血透过程中的生活适应情况便是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地协助老年血透患者有效地适应血透是必须关注及思考的议题。本文在Roy适应模式与生态系统的理论指导下,采用质性研究法,以较早进驻医务社工服务的H医院血透室老年血透患者为研究切入点,对引致老年血透患者适应过程中的主要刺激、适应方面、调节过程影响因素等环节进行描述分析。研究发现老年血透患者在需终生性接受血液透析以维持生命的重大刺激下,他们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赖等方面都表现出适应不理想的情况,其中他们的微观、中观及宏观等系统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调节过程及结果。进而,结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指导,在广州市医务社工的发展背景下探究医务社工为老年血透患者提供专业服务的策略,提出医务社工在实务介入老年血透患者的适应方面应体现以下三点:服务视角系统化、服务角色多样化及协调性服务,尤其是整合协调患者的“社区--医院”系统各因素的良性互动,注重医务社工与社区社工的携手服务,为我国老年血透患者治疗和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张静[4](2018)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液透析是通过人工肾消除体内毒素,纠正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减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的一种方法。应用此法可以把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拯救出来,或者延长患者生命,或为肾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血液透析有不完全性,肾替代疗法尚难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患者的生命维系在机器上,将长期忍受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因此,如何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做相应而有效的护理,建立起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极其重要。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运动护理、预防并发症、社会家庭支持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科学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杨玉丽[5](2017)在《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于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共计100例作为研就对象,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不良情绪均得到了缓解,护理效果较好。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治疗效果的达成,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范真[6](2016)在《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文中认为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法。随着透析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越来越多的肾衰竭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生存期延长[1]。但是血液透析治疗是长期、创伤性替代治疗,由于疾病不可逆的特点,大多数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否认、焦虑、恐惧、甚至绝望心理,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透析质量[2]。我院对长期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指导,来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积极配合透析治疗。

李媛媛,祝浩栋,李玉芳[7](2016)在《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终末期肾病(ESRD)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调查表(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对83例ESRD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调查研究,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83例患者共发现焦虑44例、抑郁27例,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1.8%、32.5%;(2)焦虑与消极应对方式高度正相关,与积极应对方式中度负相关,与社会支持高度负相关;抑郁与负性应对方式高度正相关,与社会支持高度负相关;(3)年龄、性别、病程、婚姻状况与焦虑、抑郁总分无明显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06,-0.112,-0.12,0.09),文化程度与焦虑、抑郁总分有显着性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2,P<0.05)。结论:进行血透治疗的ESRD患者,有必要加强心理社会干预,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顾春艳[8](2015)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10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出其中8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心理焦虑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来进行心理疏导。结果经过35个月的心理分析和相关的疏导,80例心理焦虑患者与其他20例患者一起完成了治疗方案,并未有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意外的情况。结论通过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疏导和日常护理,可以有效地避免患者因为心理问题而出现意外的情况。

马春妍,杨倩,李巧[9](2014)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以完善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2例行维持性血透老年患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进行评定,其中80例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问题,针对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疏导,并就疏导方法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心理疏导和支持,80例心理焦虑患者能较好依照治疗方案,按时进行透析治疗,无患者因心理问题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结论有针对性地对老年血透患者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支持,可有效避免患者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意外事件发生。

余雪[10](2014)在《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将10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A组51例为对照组,B组51例为干预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价结果对干预组进行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满足患者合理要求、消除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适应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环境。结果干预组SAS、SDS分值出现显着差异(P<0.01),对照组测量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紧张、悲观等情绪,改善心理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二、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主要概念
    1.4 文献回顾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调查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学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考量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2 研究对象心理一致感现状
    3.3 研究对象应对方式现状
    3.4 研究对象自我管理行为现状
    3.5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的关系
    3.6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4.2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现状及分析
    4.3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对方式现状及分析
    4.4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分析
    4.5 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
    4.6 自我管理行为的多因素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局限性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已发表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满意程度分析
    2.2 护理前后心理健康指标汉密尔顿相关指数分析
    2.3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配合程度、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分析
    2.4 两组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不良事件分析
3 讨论

(3)Roy适应模式视角下老年血透患者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广州市H医院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Roy适应模式的相关研究
        1.3.2 生态系统理论的相关研究
        1.3.3 血透患者的相关研究
        1.3.4 医务社工的相关研究
        1.3.5 小结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4.3 分析框架
2 引致老年血透患者产生适应过程的刺激
    2.1 刺激在身体层面的体现
    2.2 刺激在心理层面的体现
    2.3 刺激在社会层面的体现
3 Roy适应模式下老年血透患者的适应状况
    3.1 生理功能方面
        3.1.1 行动不便
        3.1.2 睡眠障碍
    3.2 自我概念方面
        3.2.1 患者对身体自我不适应
        3.2.2 患者的心理自我较为消极
    3.3 角色功能方面
        3.3.1 “病人”角色适应不良
        3.3.2 家庭成员身份角色失调
    3.4 相互依赖方面
        3.4.1 “院内”的妥协心理
        3.4.2 “院外”的单一生活
4 Roy适应模式下影响老年血透患者适应调节的因素
    4.1 微观层面
        4.1.1 患者对刺激的认知
        4.1.2 患者的就医依从性
        4.1.3 患者与家庭的互动
    4.2 中观层面
        4.2.1 医院场域
        4.2.2 社区场域
    4.3 宏观层面
        4.3.1 政策资源方面
        4.3.2 社会文化方面
5 Roy适应模式下老年血透患者的医务社工介入策略
    5.1 微观层面
        5.1.1 宣教相关的知识,促进患者的理性感知
        5.1.2 提升患者的自我价值感,改善心理机能
        5.1.3 注重患者身体上的照顾,兼顾心理上的支持
    5.2 中观层面
        5.2.1 发挥病友作用,促进患者的人际互动
        5.2.2 协调医患关系沟通,促进医患良性互动
        5.2.3 联结社区资源,协同服务
    5.3 宏观层面
        5.3.1 社会宣导,营造接纳氛围
        5.3.2 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支持系统
6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1.1 服务视角:医务社工介入服务时需关注到患者的各个系统
        6.1.2 服务角色:医务社工介入服务时需体现多样性
        6.1.3 服务功能:医务社工介入服务时需体现整合性
    6.2 反思
        6.2.1 关于服务过程的伦理思考
        6.2.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护理
    1.1 心理护理
        1.1.1 过渡期
        1.1.2 透析前期
        1.1.3 透析期
    1.2 饮食护理
        1.2.1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
        1.2.2 摄入适量的热量
        1.2.3 限制钠盐的摄入
        1.2.4 限制磷的摄入
        1.2.5 限制钾的摄入
        1.2.6 控制液体的摄入量
        1.2.7 适当补充维生素
    1.3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1.4 运动护理
2社会支持
3防止并发症
4小结

(5)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临床资料
2 健康教育
    2.1 在血透患者透析之前的宣教
    2.2 在实施血透中对患者进行宣教
    2.3 在患者血透之后的宣教
3 心理护理措施
4 护理体会
5 小结

(8)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以人文关怀为基础
        1.2.2 尊重并倾听患者的情感倾诉
        1.2.3 创造温馨的透析环境
        1.2.4 熟悉的操作技巧
        1.2.5 健康宣教
2 结果
3 讨论

(9)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 测评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正确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
    3.2 护理干预

四、维持性血透患者心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研究[D]. 刁贺. 延边大学, 2020(05)
  • [2]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J]. 季晓蕾.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36)
  • [3]Roy适应模式视角下老年血透患者的适应性研究 ——基于广州市H医院的调查[D]. 陈燕婷.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J]. 张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04)
  • [5]维持性血透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 杨玉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0)
  • [6]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 范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7)
  • [7]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李媛媛,祝浩栋,李玉芳. 科技视界, 2016(14)
  • [8]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顾春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10)
  • [9]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 马春妍,杨倩,李巧. 华西医学, 2014(07)
  • [10]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J]. 余雪. 中国现代医生, 2014(10)

标签:;  ;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