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颅后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成人颅后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一、成人后颅窝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朱智慧,侯樱子,赵瑞琪,吴立萌,雷争辉,冯国栋,高志强,张韬[1](2021)在《62例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后缺损重建方法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后不同修复重建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和耳鼻咽喉科行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及修复重建的患者。依据缺损情况(不伴皮肤缺损、伴皮肤缺损、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进行不同方法的修复重建,并观察患者出院时伤口愈合情况及重建效果。结果共62例患者(63次缺损修复术)纳入本研究。其中不伴皮肤缺损34例、伴皮肤缺损23例、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5例,组织瓣成活率为98.41%(62/63),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0.48%(57/63)。不伴皮肤缺损患者中,采取游离脂肪填充修复6例、颞肌瓣联合游离脂肪填充修复14例、胸锁乳突肌瓣或联合颞肌瓣修复13例、颞肌瓣联合颌下腺瓣修复1例;其中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换药后延期愈合;3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与脂肪液化,组织瓣成活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为94.12%(32/34)。伴皮肤缺损患者中,缺损直径≤3 cm者5例,均采用颈面部推进皮瓣联合颞肌瓣和/或胸锁乳突肌瓣修复,皮瓣成活率为100%,伤口一期愈合率为100%;缺损直径>3 cm者18例(19次缺损修复术),其中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8例、胸大肌等带蒂皮瓣修复6例、前臂皮瓣联合带蒂皮瓣或局部组织瓣修复2例、胸大肌皮瓣或联合颈面部推进皮瓣及颌下腺瓣修复2例、腹直肌皮瓣修复1例,1例曾行大剂量放疗患者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后3 d出现静脉栓塞,后改用胸大肌皮瓣救援修复后一期愈合;1例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血肿,清除血肿后伤口一期愈合;1例腹直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换药后皮损延期愈合;2例采用胸大肌等带蒂皮瓣修复后出现远端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伤口延期愈合;余患者的伤口均一期愈合,一期愈合率为84.21%(16/19),皮瓣成活率为94.74%(18/19)。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患者中,采用腓骨肌皮瓣、游离肋骨移植联合颞肌瓣、股前外侧-股骨肌皮瓣移植修复分别2例、2例、1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10例患者累及硬脑膜造成颅内外沟通,其中7例无术后并发症患者一期愈合,3例脑脊液漏患者经换药后延期愈合。行一期面神经重建患者24例,其中采用耳大神经移植重建12例,舌下神经8例,咬肌神经(+/-)耳大神经3例,股外侧皮神经1例;13例获得随访,面神经功能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侧颅底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应根据缺损范围选用不同的重建方式。对于不伴皮肤缺损者,可采用颞肌瓣联合游离脂肪填充或局部组织瓣修复;伴皮肤缺损直径≤3 cm者,可采用颈面部推进皮瓣联合局部组织瓣修复;伴皮肤缺损直径>3 cm者,股前外侧肌皮瓣是较佳的修复方法。多次手术和术前放疗血管状态不佳或无法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可选用胸大肌等带蒂皮瓣;若缺损累及颧弓以上,则可联合颈面部推进皮瓣及局部组织瓣修复;较大范围骨缺损,应酌情修复骨缺损。如条件许可,应争取一期重建面神经缺损。

武艳君,孙惠苗[2](2021)在《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实体肿瘤,尤其好发于后颅窝[1],病位主要在小脑半球、第四脑室、小脑蚓部、脑干等部位,病理类型包括室管膜瘤、脑干胶质瘤、小脑星形细胞瘤,少见的有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儿童后颅窝肿瘤在发病早期特征不明显,容易出现漏诊问题。磁共振成像(MRI)对后颅窝结构可以清晰显示,是儿童后颅窝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本研究分析MRI在儿童后颅窝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对50例患儿的MRI发病部位及信号特点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童成文,兰姗,李胜,陈光斌,曹阳,曾照军,胡久民[3](2020)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表现(附5例报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AT/RT)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AT/R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2例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9个月~1岁,肿瘤位于幕上4例,幕下1例,最大径30~100mm,平均径(56±25)mm。2例CT平扫呈稍高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及出血伴小点状钙化。6例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5例均可见囊变,且3例囊变区位于病灶边缘,3例瘤周水肿,增强扫描2例呈环状强化,3例呈不均匀强化。DWI肿瘤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 AT/RT以幕上多见,密度(信号)不均匀,囊变、坏死常见,部分可见出血及钙化,囊变区位于肿瘤边缘具有一定特点,增强呈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学。

汤文建[4](2020)在《动脉自旋标记与扩散峰度成像在儿童脑肿瘤中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MRI表现,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成像与扩散峰度成像(DKI)在儿童脑肿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拟诊脑肿瘤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ASL及DKI检查,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脑肿瘤并得到WHO分级,高级别(WHO III-IV级),低级别(WHO I-II级)。分析其发病部位(幕上、幕下)及MRI表现(出血、囊变/坏死、强化程度、瘤周水肿),测量ASL及DKI参数绝对及相对值。对比分析儿童与成人脑肿瘤的发病部位及MRI表现,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ASL及DKI参数值服从正态分布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Mann-Whitney U检验,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对于诊断性能较好的参数,确定其截断值,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结果:儿童组共纳入19例,其中高级别12例,低级别7例,DKI序列中,2例儿童不配合检查而被排除(高、低级别各1例);成人组共纳入19例,其中高级别11例,低级别8例。儿童与成人脑肿瘤发病部位(幕上/幕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2),儿童组高、低级别脑肿瘤MRI表现(囊变/坏死、强化程度、瘤周水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成人组高、低级别脑肿瘤囊变/坏死(P=0.018)、强化程度(P=0.001)、瘤周水肿(P=0.006)存在统计学差异。儿童高、低级别脑肿瘤MK、rMK、AK、rAK、RK、rRK、MD、rMD、CBF及rCBF值具有统计学差异,AUC分别为0.879、0.864、0.924、0.848、0.833、0.909、0.924、0.924、0.810、0.845,以AK诊断效能较高,截断值取AK=0.682时,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3.3%;取CBF=29.205ml/100g/min或rCBF=0.591时,敏感度、特异度均为91.7%、71.4%。成人高、低级别脑肿瘤MK、rMK、AK、rAK、RK、rRK、FA、rFA、MD、rMD、CBF及rCBF参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AUC分别为0.989、0.989、0.989、0.989、0.989、1.000,0.841、0.795、1.000、1.000、0.909及0.932。结论:ASL参数的CBF值、rCBF值与DKI参数的AK值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儿童脑肿瘤的病理分级,为儿童脑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江林梅[5](2020)在《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颅内肿瘤是儿童常见的实体肿瘤,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第二位[1]。与成人不同,儿童颅内肿瘤早期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可出现呕吐、头痛、抽搐、意识改变等症状[2]。部分患儿可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呕吐、腹痛、腹泻、胃纳差等。在临床中,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患儿常被误诊为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等消化道疾病。儿童颅内肿瘤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损害,如延误诊治将对患儿造成严重危害。而颅内肿瘤的预后与病变的大小、部位、恶性程度及早期诊断治疗密切相关,因此早期识别颅内肿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颅内肿瘤患儿为对象,主要从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总诊断间隔、就诊次数、误诊原因、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并发症等方面,分析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颅内肿瘤的诊疗水平,改善预后。研究目的:探讨儿童颅内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总诊断间隔、误诊原因。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进行统计及分析,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病程、首发症状、总诊断间隔、就诊科室及次数、误诊原因、影像学(头颅CT、MRI)、病理类型、并发症等。结果:(1)一般资料:153例颅内肿瘤患儿,其中男93例、女60例,男女比例1.55:1。入院最小的年龄为2月,最大的年龄为14.25岁,年龄中位数5.17岁;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17个月。(2)临床表现: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呕吐(98.7%)、胃纳差104例(68.0%);伴随症状包括头痛、行走不稳、意识改变、抽搐、发热、眼球运动或视力异常、运动障碍、营养不良、腹痛、发育落后、头围增大,分别占43.1%,12.4%,11.0%,9.1%,5.9%,5.9%,4.5%,3.9%,1.9%,1.3%,0.7%。(3)总诊断间隔(PSI):所有患儿PSI的中位数时间为10天(范围1-510d),不同年龄、性别的PSI无统计学差异,与WHO I级肿瘤患者相比,WHO III级肿瘤患者的PSI中位数时间更短;幕下肿瘤与幕上肿瘤相比PSI中位数时间更长。(4)就诊次数、科室及误诊原因:152例患儿诊断前具有明确就诊次数,平均就诊次数为2.34次;83%的患儿首次就诊科室为普通内科,其它常见专科科室是消化内科和神经内科;其中32例患儿被误诊为胃肠炎,占20.9%,16例患儿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占10.5%。(5)影像学检查: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示幕上肿瘤69例(45.1%),幕下肿瘤84例(54.9%)。头颅MRI及CT检出率均为100%。(6)病理类型:位列前五位的肿瘤分别是髓母细胞瘤(26.8%)、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0.4%)、室管膜瘤(9.8%)、未成熟型畸胎瘤(6.6%)和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3.9%)。120例儿童肿瘤病理学分级明确,其中WHOⅡ级以下肿瘤47例,WHOⅢ级肿瘤9例,WHOⅣ级肿瘤64例。(7)6例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患儿中5例为女性(83.3%)、1例为男性(16.7%);18例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中男性15例(83.3%)、女性3例(16.7%),而其他病理类型在性别分布上无明显差异。(8)不同年龄组(~1岁、~3岁、~7岁、~14岁)、性别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并发症:78例患儿就诊时存在梗阻性脑积水,占51%,5例患儿存在脑疝,6例患儿有营养不良。结论:(1)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儿童颅内肿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髓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未成熟型畸胎瘤和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肿瘤,其次为脉络丛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弥漫性胶质瘤等。(2)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其次是胃纳差;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是头痛、行走不稳、意识改变、抽搐。(3)症状发作与诊断之间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0天(范围1-510天),较长的总诊断间隔与肿瘤的部位及WHO级别有关。不同的年龄组、性别之间总诊断间隔无统计学差异。(4)反复呕吐、胃纳差的患儿,必要时需完善头颅MRI、CT等检查排除颅内肿瘤,以避免误诊。

陈佩文,陈欣林[6](2019)在《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及处理》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产前超声发展,胎儿肿瘤变得更为常见并更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产前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帮助理解胎儿肿瘤的自然史和病理生理学过程,是最常用的产前检查方法。1胎儿肿瘤发生原因和机制

纪慧[7](2019)在《胎儿先天性泌尿系异常的MRI诊断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胎羊磁共振成像(MRI)与手术解剖结构相对照,探讨产前磁共振成像对胎儿正常泌尿系统结构评估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研究产前MRI对胎肾结构显示的敏感性并通过测量肾脏长度、肾脏信号强度及肾脏ADC,从而来评估磁共振成像对胎肾发育评估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研究产前MRI诊断胎儿泌尿系统先天性发育异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选取孕28-36周孕羊3只,麻醉后行MR各序列扫描后手术解剖胎羊,分析MR显示泌尿系结构清晰度。2.并将所用MRI检查序列和方法分别用于胎儿泌尿系扫描。选取100例泌尿系统发育正常胎儿(16-38周)MRI资料,测量冠状位的长度及肾实质与肾盂信号比值,同时测量肾实质平均ADC值,并得出肾脏长度、肾实质与肾盂信号比、肾脏平均ADC值三者分别与孕周之间的相关性。3.选取182例经出生后证实为先天性泌尿系异常胎儿MRI资料,将胎儿MRI、超声(US)与随访结果对照,随访结果包括出生后影像学(超声,增强CT,MR尿路成像)、手术或引产后尸解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1.妊娠21周胎儿肾脏基本轮廓和肾门结构可显示,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MRI测得胎儿肾脏长度(RL)为13.52~43.08mm,与孕期有一定相关性,胎肾平均ADC为1.18~3.2mm2/sec,于16-30周间与孕齢成一定的相关性,在孕31-38周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2.182例泌尿系异常中,29例产前US诊断不准确而MRI诊断准确,5例US和MRI均不完全正确,US不完全诊断正确而MRI诊断正确4例,另外,25例羊水过少致胎肺发育不良产前US均未提示。产前US和MRI诊断泌尿系异常的准确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在中晚孕期可较好分辨泌尿系统结构,不受母体和胎儿因素的干扰,可动态量化评估肾脏发育情况。与超声相比,MRI对胎儿泌尿系异常的诊断更有优势,具体量化肾脏发育和信号强度。胎儿在合并羊水少泌尿系异常当中,能更早且更准的诊断异常。

王瀚[8](2018)在《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附10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为了探讨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预后,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研究背景: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是一类罕见的颅内恶性肿瘤,该研究旨在对我院治疗的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近10年期间我院共明确诊断并治疗了 10例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收集并总结10例病例中的相关信息以及随访结果,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0.4岁,中位年龄为34.5岁。好发于年轻群体。男女比例为9:1。最好发于大脑凸面(6/10,60%),其次是脑室(2/10,20%)和小脑(2/10,20%)。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70%,7/10),其次为头晕(4/10,40%)、恶心、呕吐(4/10,40%)、单侧视力下降(1/10,10%)、失语(1/10,10%)、失神发作(1/10,10%)。术后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中位数14.5个月)。其中有3例病例分别于术后12,12和20个月后死亡,其余7例病例均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随访期间未见明显复发。结论: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好发于年轻男性群体,且好发于大脑凸面。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肿瘤及术后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

王保成[9](2015)在《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遗传易感性与临床诊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胚胎源性脑肿瘤(embryonal brain tumors EBTs)是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儿童脑肿瘤。尽管手术切除联合全脑全脊髓放疗、化疗各种综合治疗方案已经大大提高了病儿的临床预后,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患儿直接死于此病。建立患者基因变异图谱,实现早期风险评估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对改善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预后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本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汉族人群进行SNP基因分型检测,构建中国汉族儿童EBTs的遗传变异图谱;探索这些肿瘤遗传多态位点基因型、单倍型与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联系,以其寻找出能够早期预测儿童EBTs预后的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研究方法:应用研究中心的儿童脑肿瘤标本库筛选出89例胚胎源性脑肿瘤汉族患儿的DNA样品,招募190名健康汉族成年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候选基因分析法,并收集大量文献和SNP数据库进行文本挖掘,选定与细胞内重要信号通路SHH,WNT,AKT和组蛋白修饰等相关的22个基因上105个肿瘤遗传易感位点。通过Mass Array基因分析平台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105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分型分析。根据基因分型结果,应用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方法,探讨了SNP基因型与儿童EBTs发生风险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统计病例-对照分析发现AKT3,IRS2,PTCH1,EP300,PTEN等6个基因上11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存在显着的组间分布差异。单倍型分析发现PTEN基因区域上5个多位点单倍型、AKT3基因区域1个多位点单倍型和IRS2基因区域2个多位点单倍型的频率存在强显着的组间分布差异。应用多因子降维分析方法在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和组蛋白修饰基因群内建立了多因子模型,从而预测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发病风险。根据肿瘤发展趋势进行组内比较分析发现5个基因YAP1,PTCH1,CREBBP,AKT3,CTMMB1区域6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与儿童EBTs临床预后相关。单倍型分析发现PTCH1基因区域的5位点单倍型“GCCAA”和“GCTGA”具有不同的预测能力,分别预测患儿肿瘤易进展和病情相对稳定。患者临床预后生存曲线与SNP基因型相关分析发现rs20551的不同基因型携带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预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首次描绘了汉族儿童EBTs人群中常见的“功能”基因种系变异信息图谱,发现一系列与细胞信号通路关系密切的基因如IRS2,PTEN,AKT3,PTCH1其区域内的多态位点种系变异可能会增加儿童EBTs的发生风险。大部分风险性多态性位点位于AKT信号通路,提示AKT信号通路异常可能在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TCH1单倍型和rs20551基因型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具有预测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预后的潜在价值。本研究结果为基因组学在儿童脑肿瘤领域的应用及其个体化医疗诊治提供了前期的科学基础。

龙建新,陈秋香,徐小平[10](2009)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少见的、由原始神经上皮所构成的高度恶性小圆形细胞肿瘤。随着病理检查技术,尤其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

二、成人后颅窝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人后颅窝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62例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后缺损重建方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缺损类型及修复重建方法
        1.2.2 一期行面神经功能重建方法
        1.2.3 评价指标及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缺损修复重建结果
        2.2.1 不伴皮肤缺损
        2.2.2 伴皮肤缺损
        2.2.3 伴下颌骨体部及升支缺损
    2.3 一期面神经重建结果
    2.4 典型病例
3 讨论
    3.1 不伴皮肤缺损
    3.2 伴皮肤缺损
    3.3 伴严重下颌骨缺损
    3.4 硬脑膜缺损的修复
    3.5 一期面神经功能重建

(2)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表现(附5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肿瘤的分布及影像特点
    2.2 手术及病理
    2.3 术后随访
3 讨论

(4)动脉自旋标记与扩散峰度成像在儿童脑肿瘤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本课题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2.3 诊断标准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表现
    3.3 总诊断间隔
    3.4 首诊科室、就诊次数及误诊原因分析
    3.5 影像学检查
    3.6 肿瘤部位
    3.7 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3.8 并发症
    3.9 典型病例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颅内肿瘤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6)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及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胎儿肿瘤发生原因和机制
2 胎儿肿瘤的生长特点
3 肿瘤形成与先天性畸形的关联
4 肿瘤的分类
    4.1 颅内肿瘤(fetal intracranial tumor)
    4.2 Galen静脉瘤
    4.3 颜面及颈部肿瘤(face and neck tumor)
    4.4 颈淋巴水囊瘤(cystic hygroma of the neck)
    4.5 胎儿心脏肿瘤(fetal cardiac tumors)
    4.6 先天性肺囊腺瘤(congenital cystic adenoma-toid malformation,CCAM)
    4.7 胎儿肝脏肿瘤(fetal liver tumour)
    4.8 胎儿肾脏肿瘤(fetal renal tumours)
    4.9 胎儿肾上腺肿瘤(fetal adrenal tumor)
    4.1 0 胎儿骶尾部畸胎瘤(sacrococcygeal terato-ma,SCT)
    4.1 1 胎儿卵巢肿瘤(fetal ovary tumour)

(7)胎儿先天性泌尿系异常的MRI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胎羊泌尿系MRI和肾脏成熟度发育研究
    1.1 引言
        1.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2 结果
        1.1.3 胎羊MR各扫描合适序列及临床意义
    1.2 胎儿肾脏发育评估和肾实质信号MRI量化评估方法
        1.2.1 MRI图像分析和测量
        1.2.2 数据分析
        1.2.3 结果
        1.2.4 讨论
第二部分 胎儿MRI对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主要设备和仪器
        2.2.3 胎儿MRI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
        2.2.4 胎儿MR检查技术
        2.2.5 胎儿超声和MRI对泌尿系统的正常评价
    2.3 结果
        2.3.1 182 例泌尿系畸形结果汇总
        2.3.2 各类异常MRI表现及产前US、MRI与随访结果对照
讨论
    3.1 肾缺如
        3.1.1 胚胎学和病因学
        3.1.2 胎儿MRI对肾缺如的诊断价值
    3.2 异位肾
        3.2.1 胚胎和病因学
        3.2.2 MRI诊断异位肾的诊断价值
    3.3 肾积水
        3.3.1 胚胎和病因学
        3.3.2 胎儿MRI对肾积水的诊断价值
    3.4 重复肾
        3.4.1 胚胎及病因学
        3.4.2 胎儿MRI对重复肾的诊断价值
    3.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3.5.1 胚胎学和病因学
        3.5.2 MRI对ARPKD的诊断价值
    3.6 多囊性发育不良肾
        3.6.1 胚胎学和病因学
        3.6.2 胎儿MRI对多囊性发育不良肾的诊断价值
    3.7 中胚叶肾瘤
        3.7.1 病因学和胚胎发育
        3.7.2 胎儿MRI对中胚胎叶肾瘤的诊断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课题及科技奖励目录

(8)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附1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年龄和性别比例
    3.2 位置
    3.3 临床表现
    3.4 影像学检查
    3.5 治疗方法
    3.6 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
    3.7 随访
第四章 典型病例
    4.1 病例1
    4.2 病例2
    4.3 病例3
第五章 讨论
    5.1 发病群体
    5.2 发病部位
    5.3 临床表现
    5.4 鉴别诊断
    5.5 治疗
    5.6 预后及随访
第六章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遗传易感性与临床诊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绪论
第一部分 :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
    1 引文
    2 实验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结论和展望
第二部分 :基因表型和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预后相关研究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10)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PNET的命名和分类
2 PNET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3 中枢性PNET的影像学表现
    3.1 MB
    3.2 SPNET
4 外周PNET (pPNET) 的影像学表现
    4.1 发生在软组织的pPNET
    4.2 发生在骨的p PNET

四、成人后颅窝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62例侧颅底肿瘤根治术后缺损重建方法分析[J]. 朱智慧,侯樱子,赵瑞琪,吴立萌,雷争辉,冯国栋,高志强,张韬. 协和医学杂志, 2021
  • [2]磁共振成像在儿童后颅窝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武艳君,孙惠苗.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0)
  • [3]颅内非典型畸胎瘤样/横纹肌样瘤的影像表现(附5例报道)[J]. 童成文,兰姗,李胜,陈光斌,曹阳,曾照军,胡久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09)
  • [4]动脉自旋标记与扩散峰度成像在儿童脑肿瘤中的研究[D]. 汤文建.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5]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153例颅内肿瘤患儿临床特征分析[D]. 江林梅. 浙江大学, 2020(02)
  • [6]胎儿肿瘤的产前诊断及处理[J]. 陈佩文,陈欣林.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9(04)
  • [7]胎儿先天性泌尿系异常的MRI诊断研究[D]. 纪慧.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颅内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附10例报告)[D]. 王瀚. 山东大学, 2018(01)
  • [9]儿童胚胎源性脑肿瘤遗传易感性与临床诊治的相关性研究[D]. 王保成.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10]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 龙建新,陈秋香,徐小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03)

标签:;  ;  ;  ;  ;  

成人颅后窝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