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城市独立坐标系与北京坐标系的变换方案

1954年城市独立坐标系与北京坐标系的变换方案

一、某城市独立坐标系与1954北京坐标系转换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中,周星,仝继勇,邓兴升[1](2019)在《不同坐标系间基准转换精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基准转换是指不同坐标系间椭球基准的转换。不同坐标系由于采用的椭球参数、定位、定向、尺度等参数的不同而存在基准的差异,为了在不同椭球基准的坐标系之间建立联系必须进行基准转换。文中结合实际算例,分析研究不同坐标系间基准转换的精度影响因素,目的在于指导实际生产应用。

刘明松,邱中军,刘忠贞[2](2018)在《无定义参数条件下独立坐标系与标准坐标系的转换研究》文中提出在测绘地理信息产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独立坐标系成果,这些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由于各种现实原因导致定义该坐标系的技术资料严重缺失,这为成果的再利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工程实践,讨论在未知定义参数的条件下,完成独立坐标系数据向标准坐标转换的方法以及精度评估。为从事相关活动的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

周星[3](2018)在《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用户坐标系服务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用户坐标系服务系统是甘肃省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不同坐标系间相互转换,提供大地高和85高程之间相互换算服务,文中以两个算例分析确定坐标系转换关系。

杨蕊[4](2017)在《测量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参考椭球,因而就会出现不同的大地坐标系;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某些原因改变了参考椭球,也会出现不同的大地坐标系。目前我国用于测图、工程设计、工程规划以及其他用途的大地控制点一般都是基于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如何将现有的测量成果在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以及最终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实现地理信息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等,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各类坐标系统间的高精度转换,保证测绘成果能够精确地转入目标坐标系下使用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测绘成果和资料。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从地球椭球等基本理论出发,对坐标系统进行了简单分类,介绍了我国常用的几种坐标系,叙述了实现各类坐标系转换的方法。(2)针对我国地方及工程应用中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研究了公共点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研究局部区域的公共点个数、公共点分布及公共点精度等几个因素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3)重点研究了WGS-84坐标系向我国常用的参心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的两种模型,即平面转换模型和空间转换模型,并通过实例对这两种转换模型进行了验证。(4)在此基础上,设计完成了一套坐标系统转换软件,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坐标转换。并以榆林市为例,设计了榆林市地方独立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的相互转换。软件界面设计简洁友好,操作简单。

关尚炜,马书芳,何三虎[5](2016)在《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文中探讨利用GPS技术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方法,一是通过平移或缩放的方法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另一种为椭球膨胀法。利用GPS技术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方法经过实践,简单易用,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张黎,舒文强,肖勇,高翔,吴国梁[6](2016)在《基于高斯投影的城市独立坐标系参数获取方法》文中认为通过获取某城市独立坐标系与国家通用坐标系两个同名点成果,利用高斯投影正算公式对其进行坐标变换,简化成一个关于该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的一元高次方程;再利用迭代法解算出中央子午线,进而解算参考椭球长半径、北方向偏移量和东方向偏移量等参数,从而实现该独立坐标系与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成果转换与应用。

刘晋虎[7](2015)在《断面法选择独立坐标系的探讨》文中认为针对工程建设中为满足相应的测量精度要求而进行的独立坐标系选择相关研究不足的现状,该文阐述了高斯投影长度变形计算原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绘制的断面图和高斯投影长度变形适用范围曲线的套合,提出了一种独立坐标系选择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对各种投影长度变形要求的独立坐标系选择提供参考。

张志刚,李亚辉[8](2015)在《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坐标系探讨》文中提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是连接城市的纽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坐标系问题,由于我国坐标系繁多,且不同部门对坐标系的要求也不一致,城际轨道工程坐标系在设计和使用上需要考虑多重因素,也需要工程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能够统一管理思路,建立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工程独立坐标系和平面框架控制网。

夏传义[9](2014)在《基于CORS建立与维持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它是新一代的服务于位置和时间需求的基础设施,既可对区域乃至全球地壳运动变化、气象状态变化的瞬态和长期变化进行监测,又可提供各种高精度空间定位服务和多元化信息服务。目前,CORS也是建立和维持全球或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重要基础设施。无论是国际地球白转和框架服务(IERS)组织,还是很多国家或地区,都在利用CORS建立全球和区域坐标参考框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基于GPS基准站的CORS建立和维持区域坐标框架的理论与方法及应用。深入分析了中国大陆区域GPS数据处理策略(包括对流层投影函数、高阶电离层、S1-S2大气潮汐)及环境负载改正对于中国大陆区域GPS基准站的影响,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对于GPS坐标时间序列的修正效果;并以武汉市为例,基于CORS,建立了ITRF08框架下可靠的GPS基准站速度及其坐标时间序列,实现了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建立与维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准测量成果,定性地分析了武汉区域板块运动,提出了无保密七参数的坐标转换及坐标转换参数的实时无缝对接的构想。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1)系统地研究了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建立和维持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区域的坐标框架的基本特征和建立的原则、使用的技术以及维持手段。2)深入分析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定义和实现,从全球参考框架的定义、建立、基准的选择入手,系统讨论了利用GNSS技术建立与维持地球参考框架涉及的基准约束,基准站选取原则,并评述了利用CORS建立和维持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现状和发展。3)发展了基于CORS建立和维持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方法,提出了基于CGCS2000建立区域独立坐标系下的方法,并提出了自动实时坐标转换方法和“虚假”七参数的坐标转换方法,实现了基于CORS的坐标基准统一。4)分析不同对流层投影函数对区域基准的影响量级及空间分布特征,分别计算了ITRF08框架下GPT2、GMF、VMF1模式下区域基准站位移时间序列GPS时间序列的RMS值进行比较。在采用对流层投影函数VMF1模式下,测站N、E、U方向坐标时间序列的RMS值整体上N方向最小,平均值2.65mm,E方向次之,平均值3.81mm,U方向最大,平均值8.76mm。5)利用WHCORS及CMONOC观测数据,定量分析了环境负载对中国区域COR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负载坐标时间序列RMS值呈现显着的区域性特征,东北、华北、华中区域RMS值较为一致且较大,其余区域则较小;N、E方向RMS值变化不显着,均在1mm以内;环境负载改正对大多数测站坐标时间序列有一定的改善,但各个方向的量值各不相同;E、U方向在diffrms值上响应的站点百分比大致相当,且接近70%,N方向则不明显。其中U方向diffrms最大值近1.5mm,这也就说明在考虑高程方向的GNSS精密测量和建立区域坐标参考框架时,要考虑环境负载的影响改正。6)定量分析了S1、S2大气潮汐改正和高阶电离层延迟对测站年均振幅、相位、测站速度的影响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经过S1、S2大气潮汐改正后,年周期振幅增大的幅度不大,大部分在0.1mm以内;整体上是速度值减小,并对靠近沿海区域的改正效应比较好。同时,高阶电离层延迟对于中国区域基准站的长期线性速度有一定影响。E、U分量的影响最大,均超过50%,高精度数据处理时需考虑高阶电离层延迟对该区域的影响;N分量的速度影响较小,不超过50%。所有测站速度值均不超过±0.1mm/a。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会造成中国区域基准站WRMS的变化,尤其是N、E分量。7)利用本文的方法建立了武汉市区域坐标参考框架,并确定武汉已有的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并基于WHCOR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探讨了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维持方法,实现了武汉市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维持。8)联合WHCORS精密水准的测量数据及地质资料,精确地建立了武汉市区域速度场、科学地解释了武汉市地壳运动。结果显示:以汉江与长江交界处为界,靠近长江北岸的区域以沉降为主,其余靠近长江两岸的水准点则是以隆升为主;其它地方则以隆升为主,伴有少量地方的沉降;但WHKC站所处的汉口区域则是以沉降为主。武汉区域平面运动速率(在中国大陆区背景下)大致在2.58~4.88mm/a。高程方向运动速率大致在-5.12-3.07mm/a,与水准结果在此区间的一致性达93.61%。同时,武汉板块区域存在两个旋转:在西部有个顺时针旋转,西-东-东南;东部则是逆时针旋转,西北-南-南东。地壳形变活跃地区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其中主城区东部表现为拉张为主,大部分拉张区域分布在长江以南,江北则是靠近天兴洲区域;拉张主方向量值呈逆时针方向减小。

黎彬,黄校,李秀龙[10](2014)在《基于CGCS2000建立珠海市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CGCS200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城市城建坐标系,对各地区均是一次坐标系整合提升的好机会,通过建立高等级、多坐标系、统一的GNSS控制网,建立基于CGCS2000的城市城建坐标系统,同时解决新旧坐标系统转换的问题。由于城建坐标系需要考虑边长投影变形的问题,设置自定义中央子午线是一种简便的解决方法,此种有特殊定义的坐标系统仍然属于一种相对独立坐标系统,这种独立坐标系统与国家坐标系统保持了最大的一致,可以无精度损失地、方便地转换到国家坐标系统中。本文就建立基于CGCS2000的珠海市相对独立坐标系进行探讨,并对珠海新旧坐标系转换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二、某城市独立坐标系与1954北京坐标系转换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城市独立坐标系与1954北京坐标系转换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坐标系间基准转换精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转换关系
2 公共点选取
3 计算转换参数
4 结论

(2)无定义参数条件下独立坐标系与标准坐标系的转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独立坐标系及转换模型分析
    1.1 独立坐标系分析
    1.2 转换模型分析
2 坐标转换方案设计与数据实验
    2.1 转换方案设计
    2.2 数据实验
        2.2.1 参数计算可靠性实验
        2.2.2 库区内坐标转换精度评价实验
        2.2.3 库区参数计算区域外延坐标转换适应性实验
        2.2.4 实验总结
3 结语

(3)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用户坐标系服务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简介
2 关键技术实现
3 结论

(4)测量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测量坐标系的基础理论及分类
    2.1 基本概念
    2.2 测量坐标系统的类型
        2.2.1 地心坐标系
        2.2.2 参心坐标系
        2.2.3 站心坐标系
        2.2.4 地方独立坐标系
    2.3 我国常用坐标系统
        2.3.1 北京54坐标系
        2.3.2 西安80坐标系
        2.3.3 WGS-84坐标系
        2.3.4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3.5 几种常用测量坐标系的比较
    2.4 高斯投影
        2.4.1 高斯投影的一般概念
        2.4.2 高斯投影分带
        2.4.3 高斯坐标
第三章 测量坐标转换的原理
    3.1 同一基准下坐标转换
        3.1.1 空间直角坐标与大地坐标之间的转换
        3.1.2 高斯平面坐标与大地坐标之间的转换
    3.2 不同基准下坐标系转换
        3.2.1 三维空间坐标转换模型
        3.2.2 二维平面坐标转换模型
    3.3 参数求解
        3.3.1 七参数求解
        3.3.2 四参数求解
        3.3.3 转换精度统计
        3.3.4 算例分析
第四章 二维三维模型转换研究
    4.1 三维转换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案
    4.2 三维转换工程实例分析
        4.2.1 公共点个数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
        4.2.2 公共点分布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
        4.2.3 公共点等级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
        4.2.4 度带不同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
    4.3 二维转换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案
    4.4 二维转换工程实例分析
        4.4.1 公共点个数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
        4.4.2 公共点分布对坐标转换精度的影响
第五章 坐标转换程序设计
    5.1 程序设计思路
    5.2 系统开发工具
    5.3 软件说明
    5.4 系统界面功能设计
        5.4.1 系统的主要界面
        5.4.2 系统的主要功能
    5.5 系统设计流程图
    5.6 测量坐标转换系统的应用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通过对国家坐标系的缩放或平移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
    1.1 抵偿坐标系的建立方案
    1.2 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方案
2 利用椭球膨胀法建立独立坐标系
3 结语

(6)基于高斯投影的城市独立坐标系参数获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坐标转换原理
    1.1 高斯投影
    1.2 城市独立坐标系参数计算
    1.3 坐标转换参数计算
2 实验研究
3结语

(7)断面法选择独立坐标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论基础
    1.1 高斯投影长度变形分析
    1.2 断面法选择独立坐标系
2 试验与分析
    2.1 传统作业方法
    2.2 断面法选择独立坐标系
    2.3 比较与分析
3 结束语

(9)基于CORS建立与维持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索引
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1.2.2 典型区域CORS参考框架
        1.2.2.1 欧洲参考框架
        1.2.2.2 北美参考框架
        1.2.2.3 新西兰动力大地基准
        1.2.3 中国区域参考框架
        1.2.4 参考框架的维持手段
        1.2.4.1 GPS坐标时间序列噪声模型
        1.2.4.2 虚假非线性位移对GPS基准站的影响
        1.2.4.3 环境负载造成的GPS基准站非线性位移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3.1 本文研究目的
        1.3.2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建立与维持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1 引言
    2.2 CORS 概述
    2.3 基于CORS建立区域坐标参考框架
    2.4 区域参考框架维持
        2.4.1 建立区域参考框架的线性模型局限性
        2.4.2 顾及基准站非线性变化的速度模型建立
        2.4.3 不同类型非线性变化的分析
    2.5 地心坐标参考框架的现状
        2.5.1 PZ-90
        2.5.2 伽利略地球参考框架
        2.5.3 南美洲参考框架
        2.5.4 非洲参考框架ARREF
        2.5.5 COMPASS地球参考框架CTRF
        2.5.6 我国周边国家大地坐标系
    2.6 顾及非线性变化的区域参考框架建立与维持
第三章 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和基于CORS的实时无缝数据服务
    3.1 引言
    3.2 基于CGCS2000和数字地面模型(DEM)构建独立坐标系
        3.2.1 问题的提出
        3.2.2 基于CGCS2000和数字地面模型DEM构建独立坐标系的方法
        3.2.3 独立坐标系建立流程
    3.3 坐标自动、实时统一转换方法
        3.3.1 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
        3.3.2 基于CORS的自动分区坐标转换方法
        3.3.3 坐标转换参数的保密及实时无缝对接
第四章 顾及非线性变化的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维持方法
    4.1 引言
    4.2 顾及非线性变化的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维持
    4.3 GNSS技术性系统误差影响
        4.3.1 对流层模型的影响分析
        4.3.1.1 对流层延迟投影函数
        4.3.1.2 不同对流层投影函数对区域基准的影响算例
        4.3.2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我国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
        4.3.2.1 高阶电离层延迟造成的IGS基准站运动特征
        4.3.2.2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中国区域基准站的速度影响
        4.3.2.3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坐标时间序列WRMS的影响分析
        4.3.3 S1-S2大气潮汐对我国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分析
        4.3.3.1 年周期振幅变化的比较分析
        4.3.3.2 年周期相位变化的比较分析
        4.3.3.3 N、E、U方向速度值的变化比较分析
        4.3.3.4 S1-S2大气潮汐改正对坐标时间序列RMS的影响分析
    4.4 环境负载效应的影响
        4.4.1 采用数据及评价指标
        4.4.2 环境负载位移时间序列RMS分布
        4.4.3 环境负载对GPS坐标时间序列WRMS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武汉坐标参考框架的建立与维持
    5.1 引言
    5.2 基于WHCORS的武汉市坐标参考框架的建立
        5.2.1 WHCORS的建立
        5.2.1.1 WHCORS网空间布局简述
        5.2.1.2 WHCORS系统组成
        5.2.2 高精度GPS控制网
        5.2.3 武汉市坐标参考框架的确定
        5.2.3.1 基线解算
        5.2.3.2 ITRF框架下网平差
        5.2.3.3 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网平差
    5.3 武汉市坐标参考框架的统一
    5.4 基于CORS的武汉市坐标参考框架的维持
    5.5 技术性系统误差对WHCORS的影响
        5.5.1 对流层投影模型对WHCORS的影响
        5.5.2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WHCORS的影响
        5.5.2.1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WHCORS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
        5.5.2.2 高阶电离层延迟对WHCORS坐标时间序列WRMS的影响分析
        5.5.3 S1-S2大气潮汐对WHCORS坐标时间序列的影响分析
        5.5.3.1 WHCORS年周期振幅变化的比较分析
        5.5.3.2 WHCORS年周期相位变化的比较分析
        5.5.3.3 WHCORS基准站N、E、U方向速度值的变化比较分析
        5.5.3.4 S1-S2大气潮汐改正对WHCORS坐标时间序列RMS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利用CORS数据分析武汉区域地壳运动
    6.1 引言
    6.2 欧拉参数建立模型
    6.3 应变场分析
        6.3.1 测站选用标准
        6.3.2 中国区域水平和垂直速度场确定及分析
        6.3.3 欧拉参数计算及比较分析
        6.3.4 武汉区域水平速度场分析
        6.3.5 武汉区域应变分析
        6.3.6 武汉区域垂直速度场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
    7.2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CGCS2000建立珠海市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城市原有相对独立坐标系现状
2基于CGCS2000 建立新相对独立坐标系的优越性与必要性
3基于CGCS2000 建立珠海市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
    3. 1 基础控制网建立方法与要求
    3. 2 多坐标系的GNSS C、D级基础控制网
    3. 3 提升基础控制网为框架性应用骨架网
    3. 4 设置两个投影带
    3. 5 设置坐标系固有常数
4 原各坐标系成果向2000 珠海独立坐标系转换
    4. 1 新旧坐标系的差别
    4. 2 坐标转换数学模型
    4. 3 坐标转换方法要点
    4. 4 原珠海坐标系向2000 珠海独立坐标系转换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处理方法
5 结语

四、某城市独立坐标系与1954北京坐标系转换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坐标系间基准转换精度影响因素研究[J]. 王建中,周星,仝继勇,邓兴升. 矿山测量, 2019(01)
  • [2]无定义参数条件下独立坐标系与标准坐标系的转换研究[J]. 刘明松,邱中军,刘忠贞.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8(09)
  • [3]甘肃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用户坐标系服务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研究[J]. 周星. 矿山测量, 2018(02)
  • [4]测量坐标系统转换方法研究与实现[D]. 杨蕊. 长安大学, 2017(04)
  • [5]在高海拔地区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探讨[J]. 关尚炜,马书芳,何三虎. 矿山测量, 2016(05)
  • [6]基于高斯投影的城市独立坐标系参数获取方法[J]. 张黎,舒文强,肖勇,高翔,吴国梁. 地理空间信息, 2016(09)
  • [7]断面法选择独立坐标系的探讨[J]. 刘晋虎. 测绘科学, 2015(09)
  • [8]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坐标系探讨[A]. 张志刚,李亚辉. 2015中国(天津)区域轨道交通发展及装备关键技术论坛暨第24届地铁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
  • [9]基于CORS建立与维持区域坐标参考框架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夏传义. 武汉大学, 2014(01)
  • [10]基于CGCS2000建立珠海市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探讨[J]. 黎彬,黄校,李秀龙. 城市勘测, 2014(01)

标签:;  ;  ;  ;  ;  

1954年城市独立坐标系与北京坐标系的变换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