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方法在WZ12-1夹克设计中的应用

新技术新方法在WZ12-1夹克设计中的应用

一、WZ12-1导管架设计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山田,魏佳广,于文太,王浩宇,崔广亮,刘涛[1](2021)在《基于双钩扶正技术的东方13-2导管架安装》文中研究说明结合东方13-2项目WHPA导管架的海上安装方案并通过理论分析,介绍了较深水导管架双钩扶正安装关键技术。WHPA导管架双钩扶正安装的工程实践成功验证了双钩扶正技术应用于较深水导管架安装时的可靠性,对后续类似较深水导管架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肖瑶瑶[2](2019)在《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建造方式创新和优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风能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清洁能源。海上风能因其储量大,在其开发利用上不占据陆地资源,风电输送又靠近沿海用电高负荷地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但是,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及施工条件复杂、成本高,极大地限制了这一清洁能源的利用。目前,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有单桩基础、多桩基础、筒型基础等,不同基础结构适用的海床条件不同,其结构与施工的复杂性和成本差异大。如何有效的开展基础结构的优化及建造方式的优选,是推进海上风能高效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以当前国际上广泛流行并推广应用的创新方法TRIZ为基础,结合海上风电基础的特点,开展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创新研究;并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角度,研究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建造方式的优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建造方式比较分析。通过调研和文献查阅整理,总结了海上风电不同基础结构优劣及应用情况,并对不同基础结构的受力特性、适用范围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同时对不同基础结构建造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其建造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并以图表的形式建立了不同基础结构的建造流程。(2)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创新。利用TRIZ强大的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结合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及其施工过程面临的技术困难,开展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功能分析与模型构建,并建立了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创新流程体系。并以筒型基础为例,开展基于TRIZ的全过程创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创新体系具有高效性。(3)海上风电基础建造方式优选。考虑在基础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满足的前提下,根据建造方式的差异,分为分体式和整体式,从全寿命周期角度分析并构建海上风电基础结构成本模型,为相同海况及相同兆瓦级别的基础结构建造方式快速优选提供支撑。以江苏某海上风电场建造方式为例,开展了单桩基础与筒型基础建造方式的优选研究,结果符合实际应用情况。综上所述,本文在对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建造方式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创新研究,构建了基础结构的创新流程体系,并开展实际应用;构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开展了海上风电基础建造方式的优选。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开展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创新与建造方式的优选,有助于推动海上风电高效开发利用。

资林钦[3](2019)在《极地宽大结构的海冰载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极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使其成为目前世界能源开发的热点地区,然而北极地区纬度高,常年处于寒冷条件下,为了油气资源的安全清洁开采,对工程技术提出较高要求。我国冰力学的发展相对国外较晚,且我国位于北极圈以外,缺乏海上极寒工程的经验,对极地冰载荷的深入研究,能够掌握寒区核心技术以实现极地资源自主开发。通过归纳总结巴伦支海与喀拉海的海冰环境条件,给出北极海域一般冰期、平整冰厚以及冰速范围。基于现有规范及北极科学考察实地测量所得数据,明确北极地区海冰生消规律,北极地区海冰盐度、密度和冰温范围。采集黄渤海冬季自然海冰开展单轴压缩试验和弯曲试验,发现海冰单轴压缩强度在韧脆转变区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基于Timco的海冰强度计算公式,分析得到了宽适用范围内修正的海冰压缩强度与弯曲强度的多因素函数关系式。利用离散单元法对冰与宽结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合渤海沉箱平台以及北极海洋平台现场实验数据验证了离散元对海冰动力学过程模拟的正确性。分析了海冰与宽体直立结构相互作用的破坏模式,发现冰厚大于0.2m海冰以挤压破坏为主,冰速高于0.05m/s,以挤压破坏和混合破坏为主。随着结构宽度变大,海冰由挤压破坏为主向以混合破坏为主转变,挤压破坏非同时性更加突出。对比分析了规范和科研人员给出的极值静冰力公式,基于离散元分析详细讨论了冰速、冰厚、结构宽度等因素对冰载荷的影响,得到宽结构极值静冰力的分段计算模型。分析宽大结构前破碎冰的堆积行为特征,发现冰在破碎后趋于向下排出,在水面以下更容易发生堆积,碎冰堆积区高度和宽度随着冰与结构相互作用时间增加而不断增大。针对宽大结构的局部冰载荷进行了离散元数值模拟,与ISO规范提供的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离散元数值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海冰与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局部冰载荷变化。宽结构整体上海冰发生非同时破坏,在接触面局部区域会发生局部同时破坏形成高压区。局部冰压力的极值发生位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冰板中心位置的海冰局部冰压力较大,边缘压力值较低。研究发现局部冰压力不仅和面积有关,还与局部区域相对冰厚位置相关,引入h/wL无量纲参数分析后得到局部冰压力与冰厚、面积同时相关的计算公式。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缺乏现场监测及实验室试验时,可以采用离散元数值方法对局部冰载荷进行研究,对寒区宽体结构的抗冰设计及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杨思蝶[4](2019)在《水下夹桩器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水下特种设备,水下夹桩器在海洋平台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下夹桩器设备多用于导管架海洋平台的建设,该平台一般有四个桩腿,每个腿上安装一个该设备,在管桩完成调平工作后,水下夹桩器夹持住管桩,保证管桩水平和竖直位置不发生改变,我国没有具备自主产权的水下夹桩器产品,该项技术长期被外国垄断,这对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内容来源于课题“水下夹桩器产业化研究”,该项目着重研究水下夹桩器的可靠性,目的在于研制拥有自主产权的水下夹桩器产品,促进我国与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产业相关的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在技术上不再受制于人,以降低海洋开发的成本。本文从水下夹桩器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出发,对水下夹桩器系统可靠性与部件可靠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可靠度作为评价系统可靠性的指标。根据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初步设计的水下夹桩器系统可靠度不满足要求,因此对水下夹桩器一些关键部分开展了可靠度优化设计,优化后系统可靠度得到了提高,满足设计要求。为了验证优化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还对根据优化设计后的数据研制的水下夹桩器样机进行实验,验证相关性能得到优化。水下夹桩器系统各部件之间是串联关系,因此对水下夹桩器系统进行可靠度研究,首先需要知道组成系统的众多零部件的可靠度。对于大多数液压元器件来说,只需要根据压力要求进行选型,可靠度从供应商提供的维修数据处就可以得到,但是对于自研部件框圈和卡爪来说,其可靠度是未知的,因此需要对框圈和卡爪进行可靠度研究,从而最终得到系统的可靠度。影响零部件可靠度的原因有环境、外载荷、尺寸参数等,因此为了确定框圈和卡爪的可靠度,需要首先研究其受力情况。水下夹桩器工作时,与液压缸柱塞前端相连接的卡爪伸出,将管桩夹紧。通过建立受力模型图,确定卡爪与管桩之间的摩擦关系,得到当量摩擦系数为1.2;之后对框圈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框圈周向开孔个数最优设计结果,框圈周向开孔个数即是设置液压缸个数,根据优化结果可知框圈周向设置12个液压缸。水下夹桩器在工作时,受到的环境载荷主要是波浪力载荷,因此通过计算得到波浪力大小,从而确定框圈和卡爪的受环境载荷情况。完成力学计算之后,对框圈和卡爪进行可靠度计算,采用响应面法计算功能函数,然后采用验算点法进行可靠度计算,得到框圈和卡爪的可靠度指标后,计算得到水下夹桩器系统可靠度,初步设计系统可靠度为0.9813,查阅相关标准发现系统可靠度不满足工程要求,因此需要对框圈和卡爪进行可靠度优化设计,最终得到系统可靠度为0.99877。本文还利用有限元分析验证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为了验证框圈和卡爪优化设计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水下夹桩器设备进行了现场实验。实验分为液压缸保压实验,卡爪夹持能力实验和框圈承载能力实验。实验用的框圈和卡爪都根据本文优化前后的设计参数进行实验件的制造。实验过程得到了CCS认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论文内容正确,水下夹桩器产品性能达到产品要求。

李美杰[5](2018)在《导管架检测ROV水动力数值计算及其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海洋军事、海洋科学研究、打捞救生、水产养殖等领域。研制一款用于导管架检测的ROV,水动力是其设计必须要考虑主要性能之一。本文以ROV本体水动力性能计算及特性分析为主要研究内容,计算ROV的水动力可为优化结构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支持。基于模块化的设计思想初步设计了ROV本体结构,主要包括ROV载体框架,推进器,浮力模块,电子舱等主要部件的设计,并对主要部件的强度进行有限元分析,为后面水动力的求取提供计算模型。建立了ROV水动力模型和空间运动模型;简要概述数值模拟计算的基本理论、控制方程、湍流模型、算法、网格技术、CFD求解过程等为水动力的系数的计算提供理论基础。提出了使用数值模拟求取重要的水动力系数代替拘束模型试验的方法。首先进行数值模拟前处理,主要包括模型简化,计算域大小的确定、网格的划分(类型、数量、边界层)。然后数值模拟了沿不同坐标轴方向不同航速下的拖拽试验,分析了不同雷诺数下其阻力系数变化规律,并求取其沿不同坐标轴方向运动的阻力系数。数值模拟ROV斜航运动试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求解线性以及相关非线性水动力系数。运用动网格技术和UDF对平面运动机构实验(PMM)进行模拟,分别计算了纯升沉,纯横荡,纯摇艏,纯横滚运动相关的惯性类水动力系数和部分粘性类水动力系数。最后利用已求出的水动力系数估算其他非线性和耦合水动力系数,总结了需要的所有水动力系数。基于求出的水动力对其进行了特性分析。通过模拟仿真得到的力、力矩曲线,压力、速度云图分析ROV在不同运动状态下水动力特性;从减小阻力的角度对模型结构进行了改进,优化结构设计;最后,探讨了缩尺比模型和近导管架运动对水动力的影响。

肖华民[6](2017)在《导管架套水下井口基盘安装技术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东海某区块油气田开发方案里,安装导管架需要对接水下井口基盘,增加了安装导管架的难度。导管架与水下井口基盘在设计、安装等方面符合规范的前提下,结合现场气候,流速等情况,实施导管架套水下井口基盘作业,降低安装风险,保证安装成功。论文介绍了导管架套水下井口基盘安装技术在东海某区块的成功应用实例,分析和总结了其成功经验,为今后类似的项目提供借鉴。

潘德国[7](2017)在《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可靠性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起重机因具有转移迅速、机动性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伸缩臂是汽车起重机主要承载部件,大部分汽车起重机事故是由伸缩臂结构失效所造成的,并且其失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较为严重。因此,伸缩臂能否安全可靠的工作往往决定着整机的寿命。由于技术、人为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伸缩臂在设计、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会导致结构的载荷、尺寸和所使用材料的属性等设计参数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伸缩臂结构设计与校核主要参照起重机设计规范(GB3811-2008),而规范中并没有考虑这些参数的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非常小,但对于某些特定的工况,伸缩臂结构并不能保证其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因此,对伸缩臂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反过来指导伸缩臂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考虑对伸缩臂结构影响程度大的不确定变量,包括起升动载系数、板厚、钢丝绳偏摆角、材料的屈服强度。这些变量中,板厚和材料的屈服强度经过多年的研究,已能确定其分布形式,属于概率变量。而动载系数和钢丝绳的偏摆角由于受工况影响较大,无法确定其分布形式,属于区间变量。本文将概率理论和非概率理论相结合,分析伸缩臂概率-非概率混合可靠性,研究上述不确定性变量对伸缩臂结构可靠度的影响规律,从而指导伸缩臂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以六边形箱型伸缩臂为对象,参照起重机设计规范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与建立伸缩臂结构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型和局部稳定性的功能函数。分析结构失效形式与原因,以此为基础搭建结构失效的贝叶斯模型,结合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功能,分析伸缩臂的失效原因和失效形式的影响程度,以便找出伸缩臂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以后的伸缩臂结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参考。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结果,对现有的工况推荐合理的起重特性,并采用MATALAB遗传算法工具箱对伸缩臂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在保证伸缩臂可以安全可靠工作的前提下,降低伸缩臂的重量和成本。以某QY50型伸缩臂进行实例分析,分析不确定参数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与各失效原因的重要度,分析出伸缩臂中的薄弱环节为腹板的局部稳定性,并且对其失效影响最大的参数是板厚。为了保证在役设备的安全性,对现有的工况进行分析,推荐合理的起重特性,并对前三节臂的板厚重新进行了优化设计,为以后的伸缩臂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张志远[8](2017)在《气囊助浮法在导管架拆除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海上退役导管架平台的不断增多,废弃导管架的拆除将成为海洋工程中的一个新产业。导管架的拆除涉及技术众多,并且受经济技术、安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另外,导管架在服役期间,其整体结构受到极大的削弱和破坏,在拆除的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因此有必要对导管架拆除的全过程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导管架拆除面对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逐步推进气囊在导管架拆除方面的应用,使导管架拆除摆脱对大型浮吊的依赖,提高导管架拆除的经济性。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助浮气囊的选型设计,设计出由刚性框架和软性气囊组成的气囊助浮单元,并设计了绑扎固定方式;利用ANSYS软件对气囊助浮导管架拆除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基于流固耦合ALE算法,利用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进行气囊助浮导管架翻身的数值模拟,得到翻身过程姿态变化数据,并得出结论,为以后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朱龙欢[9](2014)在《在役老龄导管架海洋平台实时监测及预警条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已建成和服役上百座钢制导管架海洋平台。这些导管架平台大多数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它们的初始设计寿命,但为了经济利益,大部分老龄化导管架海洋平台经过维护改造还在继续坚守岗位。由于导管架海洋平台长期在非常复杂且极其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服役,难免不发生不同程度损伤,同时结构也会严重老化,因此老龄化导管架平台在延寿服役期内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为确保导管架海洋平台作业安全与人员生命安全,实施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实时在线监测,掌握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的工作安全状况,实现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老龄导管架平台结构特点,提出了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整体位移、桩端承载力、倾斜等监测基本原理和预警条件。主要内容如下:(1)运用SACS软件建立了导管架海洋平台结构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相互非线性作用,对导管架平台并做了在位分析和全过程倒塌分析。根据倒塌分析结果将导管架平台出现的第一根撑杆屈服、第一根钢桩屈服、第一个节点失效等标志性破坏形式划分为低、中、高三级风险,以此将其对应的位移制定为蓝色(三级警戒)、橙色(二级警戒)、红色(一级警戒)三级预警,并绘制成相应的位移预警图。(2)提出了桩端承载力监测的简易方法,基于导管架海洋平台载荷传递原理,通过监测甲板腿柱载荷变化,利用载荷传递函数计算桩端承载力。重点阐述了载荷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本文研究的导管架平台的载荷传递函数。依据API(RP 2A-WSD)规范要求,将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一半作为桩端承载力预警条件。(3)提出了平台倾斜度的监测方法,通过测量甲板横梁端部应变和中部倾角来计算桩顶高程差,以此求得导管架平台倾斜度。根据导管架海洋平台安装要求选择倾斜度不大于0.5%作为倾斜度的预警条件。该套监测方案在南海某导管架海洋平台得到了应用,监测结果显示该导管架海洋平台运行正常。

许鑫[10](2014)在《浮托安装系统耦合动力响应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陆地石油储量的不断枯竭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海洋油气开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海洋平台作为海洋油气开发的必要装备,其需求量正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海洋平台的安装技术和配套装备也是油气开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滞后也会大大制约海洋油气开发的进度。如今各类型的海上平台都在向大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平台结构物的整体重量不断增加,使得平台上部模块的安装难度不断增大。大型平台上部模块的安装作为一类高风险、高附加值产业,已被各大石油公司和工程公司所重视,成为了海洋工程研究的一大热点。浮托法是一种新型的大型组块安装方法,它通过驳船运输上部组块到安装位置,在拖轮和定位装置的辅助下与平台下部结构对准后,再利用落潮和增加驳船吃水的方式将上部模块的重量缓慢转移到下部结构上。与其他安装方法相比,浮托法具有作业成本低、时间短、起重能力大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已被应用在各个海域和各种类型的平台上,随着它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已经成为组块海上安装的首选方法。在浮托安装中,驳船和组块在风、浪、流等各种环境载荷下受迫运动,同时通过LMU和DSU等对接装置相互耦合,另外还通过锚链、水平系泊缆、靠垫等定位装置与导管架及海底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体耦合系统。此外,在安装过程中组块的重量不断从驳船向导管架转移,驳船的压载和平均吃水均在不断变化,整个系统的动力特性也随之改变,使得问题更加复杂。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型试验以及实船监测多种方法相结合,对浮托安装中的多体耦合动力响应、载荷动态转移、驳船水动力性能以及多驳船间的水动力干扰特性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索和研究。第二章中,针对单船浮托安装中的最核心问题——多体对接和载荷转移,进行了受力分析和数值模拟。剖析了对接耦合装置lmu与dsu的作用机理,推导出了驳船与组块的相对位移与耦合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式;研究了驳船随时间变化的压载分布对整体重力和质量模型的改变;另外对驳船任意姿态的实时浮力进行了计算。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建立了静水中载荷动态转移的多体耦合运动方程,成功地对静水中以及正弦外力激励时的浮托载荷转移过程进行了模拟。第三章中,选择适合的计算方法对浮托驳船受到的水动力载荷进行了计算。考虑到驳船下沉的速度缓慢,提出了一个缓变湿表面问题的假设,对变平均湿表面问题进行了简化。先在三维频域势流理论的基础上计算随时间变化的多个湿表面边值问题,得到相应的水动力系数,再通过插值得到任意吃水的频域水动力系数,然后通过时频转换求得任意吃水时的驳船水动力载荷。第四章中,考虑驳船和组块受到的所有外力和相互作用力,建立多体耦合时域运动方程并求解,得到驳船和组块的运动和各构件上的受力等。并将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和程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对载荷转移动态过程开展了全时域模拟研究,基于缓变平均湿表面假设,考虑吃水变化时的波浪力和水动力系数,另外通过分布质量点的方法模拟压载水的变化,直接对湿表面静水压力积分计算恢复力,最终模拟出了载荷转移的全过程。第五章中,针对单船浮托开展了大量、全面而精细的试验研究。在水池中对驳船、导管架、组块以及各连接机构进行了精确模拟,并设置了一系列的环境条件,研究浮托安装系统的动力响应。将浮托安装的动态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对每个步骤所处状态分别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了不同阶段浮托安装系统的动力特性和规律。寻找到浮托安装中的危险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下的危险部位,对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第六章中,针对浮托安装的实际工程作业,建立了一套针对性的实时监测集成系统,可对风浪流潮等海洋环境、驳船运动以及靠垫应力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使用该监测系统对荔湾3-1平台浮托安装海上作业过程进行了全程监测和记录,对实际施工进行了指导,降低了作业风险,同时得到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提供了参考。第七章中,在单船浮托研究的基础上,对双船浮托中的耦合动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首先针对多浮体在波浪作用下的水动力干扰问题进行研究:以小间距并列双驳船系统为例,通过模型试验获得两驳船的水动力响应结果,探索浮体间水动力干扰的作用机理;采用频域势流理论计算双驳船的水动力系数,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其修正。然后同时考虑水动力干扰与连接件耦合,使用本文开发的时域计算程序,对多浮体系统在波浪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时域模拟,得到了各船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和耦合受力,并通过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程序的可行性。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浮托安装系统多体耦合响应、驳船水动力与定位性能、对接耦合性能以及双船浮托驳船间的水动力干扰进行了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实现了浮托安装载荷转移过程的模拟仿真,并通过试验和实测方法进行了验证。经过分析不同状态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得出了浮托安装中的危险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下的危险部位,对今后的工程设计提供了指导。另外,本文成果中的实测系统多次直接应用到实际的海上安装中,准确预报了施工中各重要指标数据,有效地降低了海上安装作用的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WZ12-1导管架设计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Z12-1导管架设计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双钩扶正技术的东方13-2导管架安装(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简介
2导管架双钩扶正技术的优势和难点
3 导管架双钩扶正安装的关键技术
    3.1 双钩联动水中扶正安装方案设计技术
    3.2 平吊、扶正索具的设计与预布置技术
        3.2.1 平吊索具设计
        3.2.2 扶正索具设计
        3.2.3 索具预布置设计
    3.3 多根辅助缆绳和安全牵引绳的设计与布置技术
    3.4 数值分析模拟技术
4 导管架双钩扶正技术工程应用
5 结束语

(2)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建造方式创新和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相关研究现状
        1.2.1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研究现状
        1.2.2 TRIZ理论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 章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及建造方式比较分析
    2.1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型式及比较分析
        2.1.1 基础结构类型
        2.1.2 基础结构优劣与应用情况比较
    2.2 基础结构建造方式及复杂性比较分析
        2.2.1 基础结构建造方式
        2.2.2 基础结构建造的复杂性比较
    2.3 本章小结
第3 章 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创新
    3.1 TRIZ创新的解题模式
    3.2 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功能分析及其模型
        3.2.1 功能定义
        3.2.2 功能分析
        3.2.3 功能模型
    3.3 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创新流程
    3.4 典型案例分析——基于TRIZ的筒型基础结构创新
        3.4.1 海上风电筒型基础结构受力情况
        3.4.2 基于TRIZ的问题分析过程
        3.4.3 基于TRIZ的问题求解过程
        3.4.4 创新成果及效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海上风电基础建造方式优选
    4.1 分体式基础建造成本模型构建
        4.1.1 基础陆上预制成本模型
        4.1.2 基础海上运输安装成本模型
        4.1.3 风电机组海上运输安装成本模型
        4.1.4 基础结构运维成本模型
    4.2 整体式基础建造成本模型构建
        4.2.1 基础陆上建造成本模型
        4.2.2 风电机组吊装成本模型
        4.2.3 整机一体化浮运成本模型
        4.2.4 整机一步式安装成本模型
        4.2.5 基础结构运维成本模型
    4.3 基于成本模型的基础建造方式优选
    4.4 典型案例分析——江苏某海上风电场基础建造方式优选
        4.4.1 工程概况
        4.4.2 单桩基础建造成本分析
        4.4.3 筒型基础建造成本分析
        4.4.4 成本比较与优选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极地宽大结构的海冰载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宽大结构冰载荷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极地冰载荷研究现状
        1.3.1 海冰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3.2 冰载荷研究方法
        1.3.3 整体冰力研究现状
        1.3.4 局部冰力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海冰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2.1 北极海冰环境条件分析
        2.1.1 巴伦支海海域
        2.1.2 喀拉海海域
    2.2 海冰单轴压缩强度研究
        2.2.1 海冰单轴压缩强度实验方法
        2.2.2 应变速率对海冰压缩强度的影响
        2.2.3 卤水体积对海冰压缩强度的影响
        2.2.4 应变速率和卤水体积对海冰压缩强度的综合影响
        2.2.5 尺寸效应对海冰压缩强度的影响
    2.3 海冰弯曲强度研究
        2.3.1 海冰弯曲强度实验方法
        2.3.2 应变速率对海冰弯曲强度的影响
        2.3.3 卤水体积对海冰弯曲强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宽体结构整体冰载荷研究
    3.1 宽大结构海冰破坏模式研究
        3.1.1 海冰破坏模式介绍
        3.1.2 宽大结构海冰破坏模式
    3.2 冰载荷计算理论
        3.2.1 冰载荷研究准则
        3.2.2 极值静冰力公式
    3.3 基于离散元的海冰与宽大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3.3.1 离散单元法介绍
        3.3.2 宽体结构海冰破坏模式数值验证
        3.3.3 宽体结构冰载荷数值验证
    3.4 宽大结构整体冰力分析
        3.4.1 冰速对整体冰力的影响
        3.4.2 冰厚对整体冰力的影响
        3.4.3 结构宽度对整体冰力的影响
        3.4.4 冰厚和结构宽度对整体冰力的综合影响
    3.5 宽大结构冰堆积现象分析
        3.5.1 海冰的堆积阻塞
        3.5.2 冰堆积现象的离散元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宽大结构局部冰载荷研究
    4.1 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局部效应
        4.1.1 海冰局部效应介绍
        4.1.2 局部冰力计算公式
    4.2 基于离散元的局部冰载荷模拟
    4.3 宽大结构局部冰力分析
        4.3.1 冰载荷局部分布特征
        4.3.2 局部冰力时域分布
        4.3.3 局部冰力与面积关系的研究
        4.3.4 局部冰力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水下夹桩器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3 海洋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移动式海洋平台
        1.3.2 固定式海洋平台
    1.4 水下夹桩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水下夹桩器发展现状
        1.4.2 国外水下夹桩器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下夹桩器系统可靠性分析
    2.1 引言
    2.2 水下夹桩器工作原理
        2.2.1 水下夹桩器功能实现
        2.2.2 水下夹桩器整体方案
    2.3 可靠性分析
        2.3.1 可靠性模型建立
        2.3.2 可靠度计算方法选用
    2.4 系统可靠度计算
        2.4.1 响应面法
        2.4.2 可靠度计算
        2.4.3 可靠度判断
    2.5 总结
第3章 水下夹桩器典型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卡爪管桩摩擦系数的确定
        3.2.1 齿型角的确定
        3.2.2 卡爪齿高和齿距的确定
        3.2.3 当量摩擦系数计算
    3.3 框圈开孔个数选择
        3.3.1 框圈受力分析
        3.3.2 建立框圈有限元模型
        3.3.3 框圈有限元计算
    3.4 管桩临界载荷计算
        3.4.1 临界外应力计算
        3.4.2 临界弯矩计算
    3.5 波浪力计算
        3.5.1 Morison公式
        3.5.2 线性水波理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下夹桩器可靠度计算
    4.1 引言
    4.2 框圈外载荷的确定
    4.3 框圈可靠度计算
        4.3.1 框圈功能函数的确定
        4.3.2 框圈可靠度计算结果
    4.4 卡爪外载荷的确定
    4.5 卡爪可靠度计算
        4.5.1 卡爪功能函数的确定
        4.5.2 卡爪可靠度计算结果
    4.6 可靠度分配
        4.6.1 分配方法的选择
        4.6.2 故障树模型建立
        4.6.3 最小割集可靠度分配
        4.6.4 基本事件可靠度分配
        4.6.5 可靠度分配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下夹桩器可靠度优化设计
    5.1 前言
    5.2 优化设计理论
        5.2.1 设计变量
        5.2.2 目标函数
        5.2.3 约束条件
    5.3 框圈基于可靠度的优化计算
        5.3.1 设计变量选择
        5.3.2 框圈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5.3.3 框圈优化结果分析
        5.3.4 框圈优化后可靠度计算
    5.4 卡爪基于可靠度的优化计算
        5.4.1 设计变量的选择
        5.4.2 卡爪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5.4.3 卡爪优化结果分析
        5.4.4 卡爪优化后可靠度计算
    5.5 水下夹桩器系统可靠度计算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下夹桩器实验
    6.1 引言
    6.2 液压缸保压实验
        6.2.1 实验原理
        6.2.2 实验过程
        6.2.3 实验结果分析
    6.3 卡爪夹持能力实验
        6.3.1 实验原理
        6.3.2 实验过程
        6.3.3 实验结果分析
    6.4 框圈承载能力实验
        6.4.1 实验原理
        6.4.2 实验过程
        6.4.3 实验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导管架检测ROV水动力数值计算及其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OV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ROV国内研究现状
    1.3 ROV水动力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ROV结构设计
    2.1 引言
    2.2 ROV整体结构设计
    2.3 载体框架设计
        2.3.1 结构形式选择
        2.3.2 材料选择
        2.3.3 ANSYS强度分析
    2.4 推进器设计
        2.4.1 推进器分类
        2.4.2 推进器的数量选择及空间布置
        2.4.3 螺旋桨的选型
        2.4.4 推进器结构设计
    2.5 电子舱结构设计
        2.5.1 耐压壳体结构形式的选择
        2.5.2 材料的选择
        2.5.3 圆柱壳体的设计
        2.5.4 封头设计
        2.5.5 观察窗的设计
        2.5.6 耐圧壳稳定性校核
    2.6 浮力模块的设计
    2.7 小结
第三章 ROV数学模型的建立及CFD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3.1 ROV数学模型的建立
        3.1.1 建立坐标系和符号规则
        3.1.2 ROV空间六自由度运动的一般方程
        3.1.3 水下机器人的受力分析
        3.1.4 ROV数学模型
        3.1.5 环境影响
    3.2 CFD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3.2.1 控制方程
        3.2.2 数值求解方法
        3.2.3 湍流模型
        3.2.4 壁面函数法
        3.2.5 算法
        3.2.6 离散格式
        3.2.7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3.2.8 网格技术
        3.2.9 CFD数值求解的过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OV水动力系数的求取
    4.1 数值模拟计算前处理
        4.1.1 计算模型与控制域
        4.1.2 网格划分
    4.2 定常状态下的直航水动力
        4.2.1 模拟X轴方向拖拽实验
        4.2.2 y轴方向与z轴方向的拖拽模拟
        4.2.3 数据处理
    4.3 定常状态下的斜航水动力
        4.3.1 水平斜航
        4.3.2 垂直斜航
        4.3.3 空间运动数值模拟
    4.4 平面运动机构(PMM)操纵性试验的数值模拟
        4.4.1 动网格技术和UDF
        4.4.2 纯升沉振荡运动
        4.4.3 纯横荡运动
        4.4.4 纯艏摇运动
        4.4.5 横摇运动
        4.4.6 纵荡水动力系数求取
        4.4.7 无因次水动力系数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ROV水动力特性分析
    5.1 引言
    5.2 ROV运动状态对水动力的影响
        5.2.1 水平直航水动力特性
        5.2.2 升沉时的水动力特性
        5.2.3 横移时的水动力特性
        5.2.4 ROV六个方向在不同航速下阻力对比
    5.3 缩尺比模型对水动力的影响
    5.4 ROV上主要零部件的外形对水动力的影响
        5.4.1 电子舱外形对水动力的影响
        5.4.2 浮力模块形状对ROV水动力的影响
    5.5 导管架管柱对ROV水动力的影响
        5.5.1 近管壁横移时管壁对ROV水动力的影响
        5.5.2 近管壁上浮下潜时管壁对ROV水动力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导管架套水下井口基盘安装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方案设计
2 下水下井口基盘
3 海上安装
    3.1 精度要求
    3.2 安装资源
    3.3 安装过程
4 技术难度及措施
    4.1 确定导向桩泥面以上高度
    4.2 工作界面复杂
    4.3 海底流大浑浊, ROV监控难度大
    4.4 根据现场海况, 选择合适的作业窗口
5 结论

(7)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可靠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伸缩臂结构设计发展概况
        1.2.2 结构可靠性发展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1.4 本章小结
2 概率-非概率可靠性理论
    2.1 结构概率可靠性理论
    2.2 非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
        2.2.1 区间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2.2.2 凸集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2.3 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及计算方法
        2.3.1 非概率可靠性指标
        2.3.2 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2.4 概率-非概率混合可靠性
    2.5 本章小结
3 伸缩臂结构可靠性分析
    3.1 伸缩臂功能函数建立
        3.1.1 伸缩臂受力分析
        3.1.2 伸缩臂强度功能函数建立
        3.1.3 伸缩臂刚度功能函数建立
        3.1.4 伸缩臂局部稳定性功能函数建立
        3.1.5 伸缩臂整体稳定性功能函数建立
    3.2 蒙特卡罗法概述
        3.2.1 基本概念
        3.2.2 蒙特卡罗法求解结构可靠性
        3.2.3 蒙特卡罗法抽样次数
    3.3 灵敏度分析
        3.3.1 局部灵敏度分析
        3.3.2 全局灵敏度分析
    3.4 贝叶斯网络
        3.4.1 基本概念
        3.4.2 伸缩臂失效贝叶斯网络模型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伸缩臂结构可靠性分析实例计算
    4.1 计算实例
        4.1.1 参数灵敏度分析
        4.1.2 蒙特卡罗法生成随机数
        4.1.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参数重要度分析
    4.2 基于MATLAB-GUI失效分析计算
    4.3 起重性能参数修正
    4.4 基于混合可靠性模型的伸缩臂优化设计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A 失效概率表
附录B MATLAB程序
致谢

(8)气囊助浮法在导管架拆除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导管架助浮用气囊的研究
    2.1 气囊的选型设计
        2.1.1 气囊简介
        2.1.2 气囊选型要求
    2.2 气囊绑扎方式的研究
        2.2.1 气囊助浮单元设计
        2.2.2 刚性框架的强度校核
        2.2.3 气囊单元绑扎方式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囊助浮导管架拆除过程的稳定性分析
    3.1 ANSYS求解壳体的稳定性问题
        3.1.1 理论基础
        3.1.2 ANSYS中的壳单元
        3.1.3 SHELL93单元介绍
    3.2 波浪载荷计算
    3.3 前处理
        3.3.1 导管架几何模型建立
        3.3.2 导管架的网格划分
    3.4 导管架的模态分析
        3.4.1 施加约束
        3.4.2 模态分析结果
    3.5 切割过程的分析
        3.5.1 切割A1桩腿
        3.5.2 切割A3桩腿
        3.5.3 同时切割A2、A4桩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囊助浮导管架出水过程的数值模拟
    4.1 动态数值模拟方法与理论
        4.1.1 LS-DYNA软件介绍
        4.1.2 流固耦合ALE算法
        4.1.3 水中翻身过程
    4.2 导管架翻身模型建模
        4.2.1 导管架模型基本数据
        4.2.2 导管架翻身模型化方法
        4.2.3 模型材料选择
    4.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在役老龄导管架海洋平台实时监测及预警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导管架结构监测理论基础
    2.1 位移监测预警条件
        2.1.1 非线性倒塌分析
        2.1.2 风险等级
        2.1.3 位移预警条件
        2.1.4 预警条件评价
    2.2 桩端承载力监测及预警条件
        2.2.1 桩端承载力监测方法
        2.2.2 载荷传递函数
        2.2.3 甲板腿柱载荷监测
        2.2.4 桩端承载力预警条件
    2.3 倾斜监测及预警条件
        2.3.1 平台倾斜原因分析
        2.3.2 倾斜监测原理
        2.3.3 测量仪器布置
        2.3.4 倾斜监测预警条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管架海洋平台静力分析
    3.1 分析软件
        3.1.1 SACS有限元软件简介
        3.1.2 COLLAPSE分析模块
    3.2 导管架平台建模
        3.2.1 结构概要
        3.2.2 依据资料
        3.2.3 结构模型
        3.2.4 损伤与缺陷
    3.3 载荷施加
        3.3.1 固定载荷
        3.3.2 活动载荷
        3.3.3 环境载荷
        3.3.4 施工载荷
    3.4 载荷工况
        3.4.1 环境参数
        3.4.2 基本工况
        3.4.3 工况组合
    3.5 土壤特性
    3.6 静力分析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导管架海洋平台位移监测
    4.1 位移监测点选取
    4.2 导管架海洋平台倒塌分析
    4.3 位移监测预警条件
    4.4 位移监测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导管架海洋平台桩基承载力监测
    5.1 甲板腿柱应变监测点选取
    5.2 桩端承载力监测
    5.3 桩端承载力监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导管架海洋平台不均匀沉降监测
    6.1 不均匀沉降监测方法
    6.2 监测布点选取方案
    6.3 不均匀沉降监测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浮托安装系统耦合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浮托安装的简介与发展
        1.2.1 浮托安装一般流程
        1.2.2 浮托安装中的核心设备
        1.2.3 浮托安装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1.3 本论文相关研究综述
        1.3.1 浮托安装分析技术
        1.3.2 浮式平台在线监测技术
        1.3.3 多浮体耦合作用研究
    1.4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简介
        1.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4.2 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主要研究内容
        1.4.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多体对接和载荷转移的力学分析
    2.1 引言
    2.2 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2.3 LMU与DSU的模拟
    2.4 驳船压载变化的模拟
    2.5 驳船浮力的模拟
    2.6 时域运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2.6.1 静水中的耦合运动方程
        2.6.2 方程的求解
    2.7 验证算例
        2.7.1 静水衰减运动结果
        2.7.2 静水中的载荷转移模拟结果
        2.7.3 正弦激励下的载荷转移模拟结果
    2.8 荔湾 3-1 浮托静水中载荷转移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浮托驳船的水动力载荷计算
    3.1 引言
    3.2 三维频域势流理论
        3.2.1 坐标系定义
        3.2.2 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
        3.2.3 常数边界元离散
        3.2.4 辐射力与绕射力
        3.2.5 静水回复力
        3.2.6 频域运动方程
        3.2.7 波浪漂移力
    3.3 时域水动力载荷计算
        3.3.1 不规则波浪序列
        3.3.2 时频转换理论
    3.4 变平均湿表面问题
    3.5 T形驳船的水动力系数计算
        3.5.1 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的结果比较
        3.5.2 T形驳船与传统驳船水动力系数比较
        3.5.3 组块高度对驳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3.5.4 不同吃水对水动力系数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浮托中耦合动力响应的时域模拟
    4.1 引言
    4.2 风力和流力
    4.3 系泊系统作用力
    4.4 靠垫作用力
    4.5 时域运动方程与求解
        4.5.1 准静态分析方法
        4.5.2 全动态分析方法
    4.6 算例 1:载荷转移的准静态时域分析
        4.6.1 运动结果对比
        4.6.2 受力结果对比
    4.7 算例 2:载荷转移的全动态时域分析
        4.7.1 驳船与组块的运动
        4.7.2 LMU和DSU的受力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浮托安装的模型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相似法则与坐标系
        5.2.1 相似法则
        5.2.2 试验中的坐标系
    5.3 模型制作
        5.3.1 驳船与上部组块模型
        5.3.2 导管架模型
        5.3.3 LMU与DSU模型
        5.3.4 靠垫模型
        5.3.5 系泊系统模型
    5.4 海洋环境条件及其模拟
    5.5 测量仪器及其布置
    5.6 研究内容与试验工况
    5.7 数据处理方法
        5.7.1 衰减分析
        5.7.2 统计分析
    5.8 结果与分析
        5.8.1 静水试验结果分析
        5.8.2 系泊就位试验结果分析
        5.8.3 进船、退船试验结果分析
        5.8.4 载荷转移试验结果分析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浮托安装的实船监测研究
    6.1 引言
    6.2 测量原理
        6.2.1 船舶运动监测
        6.2.2 海洋环境条件监测
        6.2.3 应力应变监测
    6.3 集成监测系统的构建
        6.3.1 设备布置与安装
        6.3.2 数据传输与集成
        6.3.3 数据处理
        6.3.4 三维仿真
    6.4 实测结果分析
        6.4.1 海洋环境条件监测结果
        6.4.2 运动监测结果
        6.4.3 靠垫力监测结果
    6.5 数值模拟重现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双船浮托中的多浮体耦合研究
    7.1 引言
    7.2 浮体间水动力干扰的试验研究
        7.2.1 试验模型与布置
        7.2.2 试验内容
        7.2.3 衰减试验结果分析
        7.2.4 驳船运动结果分析
        7.2.5 间隙内波面升高结果分析
    7.3 多浮体水动力干扰的频域计算理论
        7.3.1 定解问题
        7.3.2 高阶边界元方法
        7.3.3 波浪漂移力的中场法
        7.3.4 人工阻尼修正方法
    7.4 并列双驳船系统的水动力系数计算
        7.4.1 网格收敛性分析
        7.4.2 中场法与近场法计算比较
        7.4.3 人工阻尼方法修正
        7.4.4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7.4.5 间距对共振频率的影响
    7.5 浮托过驳作业的时域耦合分析
        7.5.1 多浮体耦合的时域运动方程
        7.5.2 计算建模
        7.5.3 时域结果分析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工作总结和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名词缩写及符号说明
附录II:荔湾 3-1 平台组块浮托主要参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与合作项目
致谢

四、WZ12-1导管架设计中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双钩扶正技术的东方13-2导管架安装[J]. 黄山田,魏佳广,于文太,王浩宇,崔广亮,刘涛. 化工机械, 2021(03)
  • [2]基于TRIZ的海上风电基础结构与建造方式创新和优选研究[D]. 肖瑶瑶. 天津大学, 2019(01)
  • [3]极地宽大结构的海冰载荷研究[D]. 资林钦.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4]水下夹桩器可靠性研究与结构优化[D]. 杨思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3)
  • [5]导管架检测ROV水动力数值计算及其特性分析[D]. 李美杰. 东北石油大学, 2018(01)
  • [6]导管架套水下井口基盘安装技术应用[J]. 肖华民. 海洋石油, 2017(03)
  • [7]汽车起重机伸缩臂可靠性设计研究[D]. 潘德国.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4)
  • [8]气囊助浮法在导管架拆除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 张志远.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7(02)
  • [9]在役老龄导管架海洋平台实时监测及预警条件研究[D]. 朱龙欢. 天津大学, 2014(03)
  • [10]浮托安装系统耦合动力响应研究[D]. 许鑫.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新技术新方法在WZ12-1夹克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