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橡集团可以实现'99目标

绿橡集团可以实现'99目标

一、青橡集团可完成'99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黄博[1](2018)在《超支化聚硫醚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支化聚合物微球近年来获得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而其分支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以其更优异的性能脱颖而出,但就目前来说,国内科研领域中关于超支化聚硫醚以及超支化聚硫醚微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利用紫外光点击化学及分子自组装制备超支化聚硫醚微球,并探索了其在环境及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硫辛酸(LA)及丙烯酸羟乙酯构造端基分别为双硫键和碳碳双键的单体小分子,再经过还原使双硫键断裂成两个巯基,在紫外光灯和适当配比的溶剂下自组装交联成碳碳双键为核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HPDLA),同时将铂纳米颗粒引入HPDLA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仪(NM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证实了HPDLA合成成功,同时扫描电镜(SEM)及粒度分析(DLS)结果证实HPDLA的形貌是粒径在200 nm左右的球型,透射电镜(TEM)与能谱仪(EDS)确定了铂纳米颗粒被载入HPDLA中。此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证明Pt-HPDLA微球能以2:3的质量比,在12分钟内将对硝基苯酚完全催化,同时证明Pt-HPDLA是一种高效的催化剂。(2)将硫辛酸(LA)及丙炔醇复合构造端基分别为双硫键和碳碳三键的目标分子,同时将双硫键还原成巯基,在紫外光灯和特定的混合溶剂下自组装形成碳碳三键为核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HPTLA),同时在HPTLA微球中载入姜黄素。FTIR、NMR分析表明了HPTLA合成成功,同时SEM及DLS结果证实HPDLA的形貌是粒径在200 nm至300 nm左右的球型,并在大量存在有DTT的环境中解除自身的交联状态,在100 h后粒径锐减至80 nm至150 nm,球型也变得残破不堪,UV-vis及荧光发射光谱(PL)数据说明姜黄素被成功装入HPTLA微球中。随后,还在缓冲液pH=7.4及pH=5.0的条件下进行了药物释放实验,100h时姜黄素的释放量分别达到90%及65%。(3)使用硫辛酸(LA)及丙炔胺通过酰胺化反应构造端基分别为双硫键和碳碳三键的分子,再经过过量的DTT还原使双硫键断裂成成两个巯基,在紫外光灯和一定比例的溶剂下自组装交联成碳碳三键为核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HPTNHLA),同时将油溶性Fe3O4纳米颗粒负载于HPTNHLA中,再在小功率紫外光灯下将银纳米颗粒引入磁性微球中。FTIR、NMR及XPS分析表明了HPTNHLA合成成功,同时TEM、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XRD)及DLS结果证实HPTNHLA的形貌是粒径在250 nm左右的球型,并确定了Fe3O4与银被成功载入HPTNHLA微球中,且具有良好的磁性能。此外,UV-vis证明Ag-Fe3O4-HPTNHLA微球能以1:2的比例在20分钟内将对硝基苯酚完全催化,证实了其是一种高效的磁性催化剂。

刘仲文[2](2015)在《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增长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也改变着成千上万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无数人的价值理念。如今,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成功者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以互联网巨头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艰难者如亿唐网、街库网、开心网等曾一度风光无限,但却或陷入苦苦支撑境地、或如流星般一闪即逝;更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小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市场挣扎而最后夭折。互联网平台应该如何成长,他们的用户规模的增长遵循怎样的规律?共分为哪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互联网平台具有哪些特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才能使自身升级到下一个阶段,升不了级的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正是本文打算探索并回答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淘宝、微信、开心网、新浪微博、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和人人网等20多家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他们成长的规律。既关注他们成功的原因,也重视他们失败的教训。通过研究,本文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初始用户积累期、用户爆发增长期、用户增长稳定期以及活跃用户衰退期。对于每个阶段,本文定义了它们的阶段特征及其对于整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在每个阶段互联网平台提升用户规模必须解决的问题,找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因素和相应的影响因素,并在若干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用户规模增长的经营策略,以及导致衰退失败的若干原因。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和传统企业相比,互联网平台在其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些特有的问题和特征。例如,第一,互联网平台跨越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比传统企业难度大很多。平台在初创期因为无法为用户提供一个可立即带来价值的具体产品,而往往需要从“冷启动”开始,不能发挥平台“借力打力”的优势。第二,互联网平台网络外部性的特性通常给平台内的用户群体带来交叉网络效应,在用户规模增长的爆发期能通过病毒式营销助力用户规模的加速增长,不过在衰退期同样也会加速平台活跃用户的流失。第三,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流量和平台内容的协调一致非常重要。在用户爆发增长期平台需要确保内容的更新能及时跟进满足存量和增量用户的需求,否则将导致用户流失。而相反,在初始用户积累期平台收入和盈利能力有限,假如投入过多资源在平台内容开发而用户规模和收入没有跟进将导致平台现金流断裂而失败。因此,在互联网平台的不同发展阶段,必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策略措施促使平台用户规模的持续健康增长。在初始用户积累期的策略包括免费策略、新颖的用户体验、强有力的推广以及其他平台和产品用户导入等;在用户爆发增长期的策略包括强大的营销推广、极致的用户体验、精准的市场定位以及融入超级平台生态圈等;在用户增长稳定期的策略包括移动互联网、开放平台、融入超级平台生态圈和创新拓展新业务等;在活跃用户衰退期的策略包括调整平台市场定位、创新拓展新业务、开放平台、顺应移动互联网等未来趋势以及融入超级平台生态圈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并不应该单纯地追求用户规模越大越好,当平台用户达到一定规模,也需要同时关注用户的质量。

薄秋实[3](2013)在《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企业市场进入的战略决策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商业环境中新产品市场的不断涌现对于所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即无论是在位企业还是潜在的创业型企业都需要考虑如何在适当的时间进入到相应的市场中,而这些战略决策的制定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以往研究在资源基础观的视角下关注于市场进入者战略决策的具体内容,即进入时机的选择和对先前经验的运用如何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进入者的绩效差异,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涉及过多的研究变量而使得实证结果往往缺乏一般性。基于此,本文选择了行为决策理论作为整合和拓展市场进入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市场进入者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为研究的分析主线,并将与先前经验有关的企业知识基础和与进入时机有关的市场环境特征分别作为这一作用关系的前因变量和调节变量,逐步开展从理论探索到实证检验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研究。在行为决策理论的问题解决视角下,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借助于人类问题解决中的核心概念“启发式”来阐释市场进入者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即依据认知理学中的各项研究范式界定了两种类别的启发式,继而在组织层面将其分别与遵循“习惯逻辑”和“理性逻辑”的决策制定过程相关联,并且假定这些过程会受到企业基于先前经验的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作用以及相应的知识类型的影响。子研究一是一项仿真研究,在上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将市场进入者按照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并通过借鉴和拓展Gavetti和Levinthal (2000)的仿真模型模拟了组织层面的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以及由这两种记忆系统驱动的启发式决策制定过程,仿真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市场进入者会在同一市场中获得不同的绩效水平,在短期按照绩效高低依次是专家、理论家、熟手和新手,而在长期则是理论家、专家、新手和熟手。子研究二是一项案例研究,进一步将市场进入者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看作是由问题表征和解决方案搜索两个阶段构成,以此利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两家企业进行深度访谈而获取了七项市场进入的案例样本,并通过多案例的比较和分析刻画了战略决策制定过程中与不同类别启发式相关的各项过程维度即知觉性表征、分析性表征、直觉性搜索和系统性搜索,从而将这些过程维度两两组合形成的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界定为以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为特征的四种战略决策模式。子研究三是一项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出于研究整合的目的,从以上两个子研究中提取相关的研究变量构建了一项检验市场进入者知识基础、战略决策模式、市场环境特征和组织绩效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接着,开发设计了基于本文理论框架的市场进入者战略决策模式的测量量表,结合其它变量的成熟量表对259家企业的市场进入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进入者知识基础的宽度、深度和集中度会通过作用于战略决策模式的选择而影响其在市场中的组织绩效,而市场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宽松性则在战略决策模式和组织绩效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

陈惠[4](2011)在《质子交换膜染料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文中提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连续发电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噪音低、结构简单、发电效率受负载变化影响小等优点,被公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洁净、高效的发电技术。双极板是PEMFC的关键部件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电池堆输出功率的大小和使用寿命的长短,其成本占电池堆总成本的40%左右,高成本正是PEMFC的商业化的一大障碍。寻找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的双极板新材料和加工方法已成为燃料电池产业化技术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论文着眼于PEMFC双极板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在开发高性能、价廉的燃料电池双极板材料和工艺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本文首先采用人造石墨和酚醛树脂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材料双极板,对人造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原料配比、成型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并建立了复合材料双极板成型的模压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人造石墨作导电原料所制备的双极板的电学性能与力学性能都较差,与实际应用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石墨原料和混料方式进行了筛选,选用天然鳞片石墨为导电原料,采用超声分散方法制备天然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双极板的成型工艺和双极板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天然鳞片石墨制备的双极板各项性能比用人造石墨制备的双极板性能提高了很多,电导率和抗折强度都增大了3倍。采用超声分散技术可使复合材料各组分混合得更加均匀,极大地提高了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双极板的抗折强度随树脂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电导率随树脂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溶剂和炭黑的加入量、混料时间和固化温度存在最佳值,成型压力与保压时间对复合材料双极板的性能影响规律相同,随成型压力增大与保压时间的延长,双极板的电导率与抗强度都增大,适宜的成型压力为200MPa,保压时间为1分钟。针对天然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存在强度较低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炭纤维增强和加入偶联剂的技术解决方案,重点研究了炭纤维加入量、不同炭纤维处理方法、偶联剂种类、偶联剂加入量和偶联剂的加入方式等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电导率随着炭纤维添加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强度随着炭纤维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对炭纤维进行液相氧化处理,在同一温度下,双极板的电导率和抗折强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在处理时间相同的条件下,双极板的电导率和抗折强度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偶联剂的加入能有效地改善双极板的力学性能,不同种类的偶联剂和不同的加入方式时,偶联剂的加入量都存在最佳值。本论文还在天然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研究的基础上,对粘结剂树脂进行了改进,采用环氧改性的酚醛树脂为粘结剂,研究了树脂配比、树脂含量、石墨粒径、炭黑添加量、溶剂比、成型压力、保压时间以及热固化温度等因素对天然石墨/环氧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酚醛树脂体系中加入适量环氧树脂可显着改善复合材料双极板的性能,粘结剂的最佳用量有所减少,在最优的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双极板的成型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双极板的体积密度大于1.85g.cm-3,电导率大于120S.cm-1,抗折强度大于40MPa,均能达到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燃料电池双极板的使用标准。本文还利用膨胀石墨的优点,选用其作为导电原料,酚醛树脂为粘结剂制备复合材料双极板,对双极板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随膨胀石墨量的增加,双极板的电导率增加,强度不断减小,炭黑的加入方式对双极板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双极板作为燃料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基本性能良好外,还需要满足其使用性能。为此,本文还对双极板的使用性能如润湿性、吸水性、热稳定性、热膨胀性、腐蚀性、阻气性和单电池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复合材料双极板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其接触角都在81°-86°之间,双极板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受吸水率影响较小。在燃料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80-100℃)内其热稳定性能非常好。热膨胀系数也很小,数量级都为10-6K-1,这在PEMFC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几乎不会因热膨胀而产生变形。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环境的浸泡腐蚀实验表明,失重率在0.1-0.6%间,在电化学腐蚀中,腐蚀电流密度都小于5μA/cm2,耐腐蚀性能较好,能满足双极板的电池工作要求。模拟单电池试验表明,复合双极板在PEMFC运行环境下性能较稳定,以复合材料双极板组装的PEMFC单电池的开路电压为0.9V左右,在电流密度为1.56A.cm-2时可获得最大功率密度0.66W·cm-2。

赵博[5](2010)在《社区性网站(SNS)研究及其盈利模式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1967年,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将一套连锁信件随机发送给居住在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160个人,信中放了一个波士顿股票经纪人的名字,信中要求每个收信人将这套信寄给自己认为是比较接近那个股票经纪人的朋友。朋友收信后照此办理。最终,大部分信在经过五、六个步骤后都抵达了该股票经纪人。这就是着名的“连锁信件实验”。通过这个实验,人们开始认识到一个新的理论:六度空间理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找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最多只需要通过6个人便可完成。而这也就是社区性网站(SocialNetworking Services)出现的理论基础。伴随着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网络已经全面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数已经达3.84亿,继续居全球首位,并且在未来的2-3年中,我国的网民数量将突破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帝国”。如何能够更好的引导网民们高效和谐地利用网络,同时为网络公司找到更为有效的盈利途径也就变成了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2004年,在美国一家名为“脸谱”(facebook)的网站横空出世,他由哈佛大学的学生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创办,完全依照“六度空间理论”的熟人介绍熟人原则迅速扩张。到2005年底,“脸谱”不但在全美学校开放,并已经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学校纳入其中;到2006年9月,“脸谱”针对全球所有用户开放;2009年9月,“脸谱”全球注册用户突破3亿,估值超过80亿美元,成为美国继“微软”、"google"后又一大被寄予厚望的互联网公司。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界也敏锐地察觉到“社区性网站”将是继“门户网站”、“即时通讯”以及“博客”后又一被发现的金矿。2006年,直接照搬“脸谱”界面和模式的“校内网”正式上线,拉开了中国社区性网站“战国时代”的大幕,2008年5月,凭借一些界面简单、可玩儿度高的网页游戏,“开心网”异军突起,让本已渐趋平静的国内社区性网站届再次“波澜汹涌”。一时间,搜狐“白社会”、“新浪微博”纷纷加入战团,社区性网站界好不热闹。但是在激情渐祛之后,投资者和网站的所有者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最为直接的问题就是:社区性网站如何盈利?这个问题不但困扰着国内众多的新兴社区性网站,更加困扰着现在这个业界的旗舰级企业,“脸谱”。10几年前的那一场互联网泡沫人们还心有余悸,而当看到,现在的社区性网站的一些盈利模式还是在沿用着web1.0年代传统的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这不免让所有关心社区网站发展的人们感到些许担心。本论文正是从此出发,通过介绍社区性网站的发展历史,互联网行业不同公司的对比,寻找相似性,从而推导出社区性网站的核心价值。并通过一个目标性网站:开心网,为切入点,分析现在社区性网站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并最后通过对社区性网站盈利模式的探讨、应该运用何种系统支撑盈利模式以及如何让社区性网站系统正常运行来阐述社区性网站“做什么”,“用什么做”,“怎么做”的问题,希望对社区性网站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本文同时提出了“用户潜在价值”、“第六媒体”和“社区信息检索分析系统”等概念。

彭现[6](2010)在《社交服务网站的传播特征与盈利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交服务网站被称为继门户网站之后的第二代互联网模式和Web2.0的一种核心应用,这类网站本世纪初开始兴起,短短十年便风靡世界,迅速成为互联网的热点领域之一。然而,与其火速攀升的人气与流量相比,社交服务网站的盈利问题一直以来未能很好解决。如何实现盈利是社交服务网站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针对社交服务网站不同于一般网络传播的特殊性,从传播者与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体、传播环境、传播动机与效果等五个方面对其传播要素进行了解析,并对其独特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创新性的分析与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社交服务网站的经营管理与盈利模式,探寻其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模式。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社交服务网站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是:尚未实现盈利且未找到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当一个社交服务网站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何依赖其拥有的庞大的用户资源来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从“圈人”、“圈地”向“圈钱”的转化?在此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观点:社交服务网站的盈利并无统一模式,各家网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与发展道路。此外,本文还从社交服务网站在运营中的问题出发,探讨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对其运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最后采用案例研究法,对“开心网”这一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社交服务网站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社交服务网站是用户粘性及活跃程度较高的互联网用户聚合地,其商业价值丝毫不亚于任何一种网络应用服务。对社交服务网站的传播特征及盈利模式进行探究,旨在进一步挖掘其盈利潜力,为社交服务网站构建清晰有效的盈利模式提供一些理论参考,探索将其拥有的庞大的用户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这将有助于国内社交服务网站走出盈利困境,为这类网站的健康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吴璇[7](2009)在《病毒式营销在国内SNS网站推广中的应用探析 ——以开心网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网民数量的增加和Web2.0理念在互联网的迅速蔓延,作为Web2.0应用之一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正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一大热点。目前我国的SNS网站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病毒式营销作为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营销手段,对于同样是基于人际关系网络而建立的SNS网站的推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当前在国内的SNS网站中,成长最快的当属开心网(www.kaixin001.com)。比起成立较早的国内其他SNS网站,2007年底才成立的开心网能够迅速提高知名度并抢占国内SNS市场的较大份额,与开心网在推广过程中采取的病毒式营销的方式是分不开的。正是通过病毒式营销,开心网才被业内称为SNS领域的黑马,而上开心网成为2008年最重大的网络事件之一。因此,研究病毒式营销在开心网推广过程中的应用,对于国内SNS网站的推广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开心网成功应用病毒式营销进行推广的个案进行分析,结合病毒式营销的理论,得出一些适用于国内SNS网站进行病毒式营销推广的方法,以便使病毒式营销更好地为国内SNS网站推广所用。本文由五大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回顾了病毒式营销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国内对SNS网站的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介绍了病毒式营销的定义、产生背景、特点、应用等关于病毒式营销的基本理论,并根据笔者自己的整理归纳出病毒式营销的几种类型。第三部分概括了国内SNS网站的发展状况和病毒式营销对于SNS网站推广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对开心网的病毒式营销推广从病毒式营销的六个要素分别进行了分析,为国内SNS网站的推广提供一些借鉴。第五部分对开心网的病毒式营销进行了总结。

谭晶[8](2008)在《专用高分子密封制品仿真分析及复合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橡胶和弹性体在国防事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密封件的密封机理进行理论研究;研究开发了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适合不同橡胶密封材料、不同结构密封件的“橡胶密封件仿真分析系统”软件;利用聚合物物理改性方法对聚氨酯软管外层胶料进行共混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提高热塑性聚氨酯耐磨性的新方法。研究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密封件密封机理的研究。结合前人总结的密封理论,将密封件密封机理的有限元分析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部分。本文中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O形密封圈、矩形密封圈、橡塑组合密封圈和油封进行了静态分析,其密封机理属于接触问题,采用罚单元法描述了该接触问题。建立了各密封件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工况条件下最大接触压力、应力应变分布和变形情况。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 CFX对油封进行了动态分析,将油封的表面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动密封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密封介质在密封间隙中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油封唇口表层材料弹性皱纹的反旋段和顺旋段的差值对表面效应引起的泵吸率的影响,轴转速对表面效应和结构效应引起的泵吸率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证实了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密封件密封机理研究的可行性。2.橡胶密封件仿真分析系统的研究开发采用Visual Basic语言作为系统开发界面,以Access为数据存贮数据库,以ANSYS分析平台为核心、以Pro/Engineer为图形输出平台,开发了一套“橡胶密封件仿真分析系统”软件。本系统由计算模块、绘图模块和专家知识库三部分组成。计算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实现了对O形密封圈、矩形密封件、油封和橡塑组合密封件的有限元分析。此模块具有友好的交互界面,简化了有限元分析的前处理过程,使CAE软件复杂繁琐的建模过程变得轻松快捷,各结构尺寸调整后,设计图形自动更新,并可快速转化为FE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节省了前处理时间;从分析上,该系统采用内置命令流的方式使复杂的有限元分析过程在后台运行,给工程设计人员带来很大的方便,扩大了使用范围。绘图模块主要是利用计算结果数据完成橡胶密封制品和制品模具的三维图和工程图的绘制,此模块采用软件内设置的设计图纸为依据,只需进行相应的参数定义便可自动生成橡胶密封制品及其模具图,既符合工程设计人员的工作习惯,又大大简化了图纸的绘制过程,方便修改。专家知识库主要介绍橡胶密封件的各方面知识供使用者对橡胶密封件进行分析计算,指导用户进行密封件的优化设计。本文以O形密封圈和油封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过程。该系统的研制为国内密封件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3.复合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研究针对目前输油用复合软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耐磨性、抗划伤性能差等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共混改性方法,根据银纹-剪切带理论,利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提高复合软管外胶层(TPU)韧性来增加其耐磨性能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PDM含量增加,TPU/EPDM共混物磨损方式由粘着磨损转化为磨粒磨损,对TPU的耐磨性有显着提高,当EPDM含量为8%时,TPU/EPDM共混物的耐磨性能最好,EPDM含量超过8%时,共混物各项性能均呈下降趋势。将共混后的TPU新材料应用于输油管中,能够大大提高输油软管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抗刮伤问题,延长现有聚氨酯输油软管的使用寿命,节约能源,为我国聚氨酯输油软管的研制做出巨大贡献。

徐忠丽[9](2006)在《橡胶密封制品的有限元模拟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回顾了CAD/CAE技术,以及CAD/CAE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发现传统的产品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CAE技术已经成为整个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并发挥着关键作用。橡胶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橡胶制品进行有限元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橡胶密封件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有时密封件失效会引起重大事故。橡胶密封件的设计涉及到固体力学、摩擦学、高分子材料科学、液体侵蚀以及机械制造工艺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因而对橡胶密封件在安装和使用中的变形及密封界面上接触应力的精确研究,在理论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但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数值计算方法、材料科学以及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发展,使研究人员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进行密封件在安装和使用中高度非线性接触问题成为现实,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橡胶O形圈和油封是最常见的密封件,它们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机械设备中,为此本文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建立了橡胶O形密封圈和油封轴对称有限元模型,对其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接触变形、接触宽度上的接触应力分布等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可靠设计、优化橡胶密封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橡胶是一种特殊的材料:承受大的变形、应力应变非线性行为、粘弹性行为和不可压缩性,对其分析需要特殊的材料模型和有限元工具。本文对橡胶非线性材料的超弹性模型、基础实验、橡胶非线性有限元理论进行了研究。以实例的形式从力学等方面对橡胶密封制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技术可以很好的模拟橡胶制品的实际工况,对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从而论证了有限元在橡胶制品优化设计方面的可行性,为今后橡胶制品的结构、配方、模具优化,耐久性和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橡胶制品的各个方面的有限元分析,有助于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计算,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降

张振秀[10](2005)在《橡胶制品有限元分析的研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本文首先论述了CAD/CAE技术,以及CAD/CAE技术的现状和趋势,发现传统的产品设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CAE技术已经成为整个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并发挥着关键作用。橡胶由于其特殊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对橡胶制品进行有限元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橡胶是一种特殊的材料:承受大的变形、应力应变非线性行为、粘弹性行为和不可压缩性,对其分析需要特殊的材料模型和有限元工具。本文对橡胶非线性材料的超弹性模型、基础实验、橡胶非线性有限元理论进行了研究。以实例的形式从力学、传热学、断裂力学和寿命预测等方面对橡胶制品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限元技术可以很好的模拟橡胶制品的实际工况,对橡胶制品的力学性能进行预测,对其可靠性进行判断;得出橡胶制品裂纹的撕裂能,以便能够进行寿命预测和强度判断;能够准确的模拟橡胶制品硫化的温度场,我们可以据此制定准确的硫化条件。从而论证了有限元在橡胶制品优化设计方面的可行性,为今后橡胶制品的结构、配方、模具优化,耐久性和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橡胶材料的各个方面的有限元分析,我们发现橡胶制品的有限元分析有助于增加产品和工程的可靠性;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发现潜在的问题;经过分析计算,采用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原材料成本;缩短产品投向市场的时间;模拟试验方案,减少试验次数,从而减少试验经费等等。

二、青橡集团可完成'99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橡集团可完成'99目标(论文提纲范文)

(1)超支化聚硫醚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超支化聚合物
        1.2.1 缩聚反应
        1.2.2 活性聚合
        1.2.3 开环聚合
        1.2.4 A_2+B_3 型单体聚合反应
    1.3 超支化聚硫醚
    1.4 点击化学
    1.5 分子自组装
    1.6 聚合物微球
        1.6.1 聚合物纳米微球的生物应用
    1.7 磁性纳米颗粒
    1.8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1.8.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2 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1 实验材料
        2.2.2 测试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单体分子DLA的合成
        2.3.2 DLA的还原反应
        2.3.3 含Pt的超支化聚硫醚微球(Pt-HPDLA)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结构表征
        2.4.2 XPS分析
        2.4.3 溶解性及粒度分析
        2.4.4 形貌表征
        2.4.5 Pt-HPDLA微球对对硝基苯酚的催化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巯基-炔点击化学的超支化聚硫醚荧光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1 实验材料
        3.2.2 测试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单体分子TLA的合成
        3.3.2 TLA的还原开环反应
        3.3.3 含炔基的超支化聚硫醚荧光微球(Cur-HPTLA)的合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结构表征
        3.4.2 溶解性、粒度分析及形貌表征
        3.4.3 HPTLA微球解交联的粒度分析及解交联后的形貌表征
        3.4.4 HPTLA微球对姜黄素的包装实验
        3.4.5 Cur-HPTLA微球的药物释放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巯基-炔点击化学的超支化聚硫醚磁性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所使用的测试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测试仪器
    4.3 实验部分
        4.3.1 单体分子TNHLA的合成
        4.3.2 TNHLA的还原反应
        4.3.3 超支化聚硫醚磁性微球的合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结构表征
        4.4.2 XPS分析
        4.4.3 溶解性及粒度分析
        4.4.4 磁性能分析
        4.4.5 XRD分析
        4.4.6 TEM表征
        4.4.7 Ag-Fe_3O_4-HPTNHLA对对硝基苯酚的催化实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1)研究结论
    (2)本文主要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发表论文
致谢

(2)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增长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互联网平台概述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论文概述和框架
第2章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特点及发展阶段
    2.1.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特点
    2.2.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阶段
第3章 初始用户积累期的用户规模增长策略研究
    3.1. 初始用户积累期的定义和特征
    3.2. 淘宝网初始用户积累期的策略
        3.2.1. 淘宝网简介
        3.2.2. 淘宝网策略
    3.3. 微信初始用户积累期的策略
        3.3.1. 微信简介
        3.3.2. 微信策略
    3.4. 初始用户积累期的策略
第4章 用户爆发增长期的用户规模增长策略研究
    4.1. 用户爆发增长期的定义和特征
    4.2. 开心网用户爆发增长期的策略
        4.2.1. 开心网简介
        4.2.2. 开心网策略
    4.3. 新浪微博策略
        4.3.1. 新浪微博简介
        4.3.2. 新浪微博策略
    4.4. 滴滴打车用户爆发增长期的策略
        4.4.1. 滴滴打车简介
        4.4.2. 滴滴打车策略
    4.5. 用户爆发增长期的策略
第5章 用户增长稳定期的用户规模增长策略研究
    5.1. 用户增长稳定期的定义和特征
    5.2. 淘宝网用户增长稳定期的策略
    5.3. 大众点评网用户增长稳定期的策略
        5.3.1. 大众点评网简介
        5.3.2. 大众点评网策略
    5.4. 用户增长稳定期策略
第6章 活跃用户衰退期的用户增长策略研究
    6.1. 活跃用户衰退期的定义和特征
    6.2. 开心网活跃用户衰退期的策略
    6.3. 新浪微博活跃用户衰退期的策略
    6.4. 人人网活跃用户衰退期的策略
        6.4.1. 人人网简介
        6.4.2. 人人网策略
    6.5. 主动提高用户质量的用户规模衰退
    6.6. 活跃用户衰退期策略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企业市场进入的战略决策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2.1 市场和市场进入
        1.2.2 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
        1.2.3 战略决策制定的双重认知加工
    1.3 研究内容、设计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2 文献回顾与评述
    2.1 市场进入时机研究综述
        2.1.1 先动优势理论的发展
        2.1.2 进入次序效应的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2.1.3 市场进入的时机选择决策研究
        2.1.4 不同时期进入的竞争策略研究
    2.2 市场进入者类型研究综述
        2.2.1 市场进入者的分类
        2.2.2 多元化型进入者的研究
        2.2.3 创业型进入者的研究
        2.2.4 市场进入者先前经验的研究
    2.3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研究综述
        2.3.1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研究框架和分支
        2.3.2 战略决策制定过程的战略认知视角研究
    2.4 简要评述
3 市场进入者的问题解决:从先前经验到启发式决策制定
    3.1 引言
    3.2 理论框架
        3.2.1 市场进入是一项问题解决过程
        3.2.2 第Ⅰ类启发式:程序性记忆的作用
        3.2.3 第Ⅱ类启发式:陈述性记忆的作用
        3.2.4 问题解决视角下四种类型的市场进入者
    3.3 仿真模型
        3.3.1 目标市场的适应度地形图
        3.3.2 市场进入者的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3.4 仿真实验与结果
    3.5 结果讨论
    3.6 研究小结
4 市场进入者的战略决策模式——一项探索性多案例比较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分析框架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性质
        4.3.2 案例样本
        4.3.3 资料搜集
    4.4 案例描述
        4.4.1 事利集团有限公司
        4.4.2 杭州泛城科技有限公司
    4.5 跨案例分析
    4.6 研究小结
5 市场进入者知识基础和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战略决策模式为中介变量
    5.1 研究目的
    5.2 构念维度与研究假设
        5.2.1 知识基础的维度及其与组织绩效关系
        5.2.2 战略决策模式的维度及其中介效应
        5.2.3 市场环境特征的维度及其调节效应
    5.3 研究方法
        5.3.1 测量量表
        5.3.2 样本数据
        5.3.3 分析技术
    5.4 实证结果
        5.4.1 量表分析结果
        5.4.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
        5.4.3 战略决策模式的中介效应检验
        5.4.4 市场环境特征的调节效应检验
    5.5 研究结论和讨论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和现实意义
    6.2 理论进展、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仿真研究的实验程序界面
    附录2 企业在新市场中的战略决策模式的调查问卷

(4)质子交换膜染料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燃料电池概况
        1.1.1 燃料电池的进展
        1.1.2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及特点
        1.1.3 燃料电池的组成及分类
        1.1.4 燃料电池的发展前景展望
    1.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1.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1.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成及工作原理
        1.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用途
    1.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研究进展
        1.3.1 双极板的功能和特点
        1.3.2 纯石墨双极板
        1.3.3 金属双极板
        1.3.4 结构复合双极板
        1.3.5 石墨/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
    1.4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原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主要原料与性质
        2.1.1 导电原料
        2.1.2 粘结剂
        2.1.3 偶联剂
        2.1.4 炭纤维
        2.1.5 炭黑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1 主要工艺设备
        2.2.2 主要测试仪器
    2.3 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制备工艺
        2.3.1 石墨/树脂复合粉料的制备
        2.3.2 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的成型
        2.3.3 石墨/树脂复合双极板的热固化工艺
        2.3.4 石墨表面偶联剂处理
        2.3.5 炭纤维的表面处理
    2.4 结构分析与性能测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形貌分析
        2.4.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2.4.4 综合热分析
        2.4.5 体积密度测量
        2.4.6 电导率测量
        2.4.7 抗折强度测量
        2.4.8 润湿角测量
        2.4.9 吸水率测量
        2.4.10 气孔率测量
        2.4.11 透气系数测量
        2.4.12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2.4.13 耐老化性能测试
        2.4.14 电化学腐蚀极化曲线的测试
        2.4.15 单电池性能测试
第3章 人造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
    3.1 酚醛树脂含量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3.1.1 酚醛树脂含量对双极板体积密度的影响
        3.1.2 酚醛树脂含量对双极板电导性能的影响
        3.1.3 酚醛树脂含量对双极板力学性能的影响
    3.2 石墨粒径及其分布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3.3 成型压力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3.4 最终固化温度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
    4.1 混合方式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2 石墨种类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3 粘结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4 石墨粒径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5 溶剂用量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6 炭黑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7 添加炭纤维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7.1 炭纤维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7.2 炭纤维的表面处理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8 偶联剂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8.1 预处理石墨法中硅烷偶联剂用量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8.2 直接混合法中硅烷偶联剂用量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8.3 钛酸酯偶联剂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9 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10 保压时间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4.11 固化温度对复合材料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然鳞片石墨/环氧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
    5.1 树脂配比的影响
    5.2 树脂含量的影响
    5.3 石墨粒径的影响
    5.4 溶剂比的影响
    5.5 炭黑添加量的影响
    5.6 成型压力的影响
    5.7 保压时间的影响
    5.8 固化温度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6章 膨胀石墨/酚醛树脂复合材料双极板
    6.1 石墨与膨胀石墨的形貌
    6.2 天然鳞片石墨与膨胀石墨配比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6.3 树脂含量对双极板性能的影响
    6.4 炭黑用量的影响
    6.5 炭黑添加入方式的影响
    6.6 炭黑导电机理的分析
    6.7 成型压力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7章 复合材料双极板应用性能研究
    7.1 润湿性
    7.2 吸水性
    7.3 热稳定性
    7.4 热膨胀性
    7.5 腐蚀性
        7.5.1 腐蚀环境的模拟
        7.5.2 直接浸泡腐蚀
        7.5.3 极化曲线
    7.6 透气性
    7.7 单电池性能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申请专利
致谢

(5)社区性网站(SNS)研究及其盈利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2 社区性网站发展情况
    1.3 本文创新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社区性网站发展综述
    2.1 社区性网站定义(定义二)
    2.2 社区性网站产生的科学理论基础
        2.2.1 小世界现象
        2.2.2 六度空间理论
    2.3 社区性网站发展历史
        2.3.1 社区性网站产生的现实理论根源
        2.3.2 社区性网站的发展历程
    2.4 社区性网站类型
        2.4.1 微型博客(昵称:围脖)
        2.4.2 游戏类综合性社区
    2.5 社区性网站特点
        2.5.1 社区性网站自身特点(内部性)
        2.5.2 社区性网站用户特点(外部性)
第三章 社区性网站价值分析
    3.1 电子商务类网站核心价值
        3.1.1 淘宝网地位阐述
        3.1.2 淘宝网网商样本分析
        3.1.3 淘宝网外部价值
        3.1.4 淘宝网内部价值
        3.1.5 本节小结
    3.2 门户类网站核心价值
        3.2.1 搜狐网地位阐述
        3.2.2 搜狐网的核心价值
        3.2.3 搜狐经营状况分析
        3.2.4 本节小结
    3.3 社区性网站核心价值
        3.3.1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潜在瓷源(潜在资源定义)
        3.3.2 开心网地位阐述
        3.3.3 开心网用户分析
        3.3.4 开心网核心价值
        3.3.5 本节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区性网站所面临的问题
    4.1 开心网主要应用发展情况分析
        4.1.1 开心网主要游戏介绍
        4.1.2. 开心网主要游戏情况分析
        4.1.3 开心网游戏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1.4 本节小结
    4.2 开心网的收支情况分析
        4.2.1 开心网经营模式分析方法
        4.2.2 开心网现阶段主要经营模式
        4.2.3 开心网营收状况分析(方法一)
        4.2.4 开心网成本核算状况分析
        4.2.5 开心网运营上所面临的问题
        4.2.6 本节小结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性网站盈利模式探讨
    5.1 社区性网站现阶段运营主要资金来源
    5.2 社区性网站现在主要的盈利模式
        5.2.1 社区性网站盈利模式一览
        5.2.2 社区性网站主流盈利模式分析
        5.2.3 社区性网站盈利模式通用性分析
    5.3 社区类网站盈利模式探讨
        5.3.1 开心网内在核心价值回顾
        5.3.2 同种类型内在核心价值企业盈利样本
        5.3.3 开心网的第二种盈利估值方法
        5.3.4 社区性网站未来盈利模式探讨
        5.3.5 社区性网站未来盈利模式实现工具(SISAS系统)说明
        5.3.6 社区性网站稳定用户流量方法探讨
        5.3.7"第六媒体"定义
        5.3.8 本节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附录
    附录一:当前中国主要BBS列表
    附录二:新闻组的主要分类
    附录三:当前世界以及中国国内主要的即时通讯软件列表
    附录四:网络日志主要类别列表
    附录五:国内知名播客网站列表
    附录六:国内外微型博克类代表性社区网站列表
    附录七:国内外游戏类代表性社区网站列表
    附录八:淘宝皇冠积分规则
    附录九:淘宝积分规则
    附录十:搜狐网发展历程
    附录十一:搜狐网产品组织构架
    附录十二:全球、各大洲智能手机市场份额
    附录十三:200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调查
    附录十四:"开心网"入住机构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6)社交服务网站的传播特征与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论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4.本文的逻辑结构与创新点
第一章 社交服务网站及其发展现状
    1.1 社交服务网站的界定及理论来源
        1.1.1 社交服务网站的界定
        1.1.2 社交服务网站的理论来源
    1.2 社交服务网站发展现状
        1.2.1 国外社交服务网站
        1.2.2 国内社交服务网站
第二章 社交服务网站的传播特征与商业价值
    2.1 社交服务网站传播学特征
        2.1.1 社交服务网站传播要素解析
        2.1.2 社交服务网站的传播特征
    2.2 社交服务网站的商业价值
        2.2.1 企业客户资源管理的强大平台
        2.2.2 细分市场、精准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2.2.3 电子商务营销的崭新方式
第三章 社交服务网站的经营管理与盈利模式
    3.1 社交服务网站的经营管理
        3.1.1 社交服务网站的营销分析
        3.1.2 社交服务网站的用户资源管理
    3.2 国内外社交服务网站的盈利现状
        3.2.1 国内社交服务网站盈利现状
        3.2.2 国外社交服务网站盈利现状
    3.3 社交服务网站的盈利模式
        3.3.1 社交服务网站几种盈利模式分析
        3.3.2 单一还是多元——社交服务网站盈利模式的思考
第四章 社交服务网站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
    4.1 社交服务网站运营中的问题
        4.1.1 用户资源有限
        4.1.2 用户黏度有待提高
        4.1.3 高"人气"与低"财气"
    4.2 社交服务网站运营的对策
        4.2.1 探索有效吸引用户的新途径
        4.2.2 黏住用户——为其提供功能平台
        4.2.3 实现从"圈人"向"圈钱"的转化
第五章 社交服务网站个案分析——以"开心网"为例
    5.1 火爆发展的"开心网"
    5.2 "开心网"的传播特征与盈利模式
        5.2.1 "开心网"的传播特征
        5.2.2 "开心网"的盈利模式
    5.3 "开心网"的成功法则与问题剖析
        5.3.1 "开心网"的成功法则
        5.3.2 "开心网"的问题剖析
结语:社交服务网站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病毒式营销在国内SNS网站推广中的应用探析 ——以开心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病毒式营销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病毒式营销的定义
    第二节 病毒式营销的产生背景
    第三节 病毒式营销的特点
    第四节 病毒式营销的类型
    第五节 病毒式营销的应用
第三章 国内SNS网站与病毒式营销
    第一节 国内SNS网站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病毒式营销对于国内SNS网站推广的重要性
第四章 病毒式营销在开心网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放弃有价产品或服务
    第二节 提供简单易行的信息传递的方式
    第三节 使信息传递范围轻易地由小到大规模扩散
    第四节 利用人的本性和行为进行激励
    第五节 利用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
    第六节 利用外部资源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8)专用高分子密封制品仿真分析及复合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目录
Contents
符号说明
第一篇 专用高分子密封制品仿真分析一橡胶密封件仿真分析系统的研究开发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名称
        1.2 选题的意义
        1.3 橡胶密封件分类、工作原理及寿命的影响因素
        1.3.1 橡胶密封件的分类
        1.3.1.1 油封的分类
        1.3.1.2 橡塑组合密封圈的分类
        1.3.2 橡胶密封件的工作原理
        1.3.2.1 O形密封圈的工作原理
        1.3.2.2 油封的工作原理
        1.3.2.3 橡塑组合密封圈的工作原理
        1.3.3 橡胶密封件密封性能的影响因素
        1.3.3.1 O形圈密封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因素
        1.3.3.2 油封密封性能及寿命的影响因素
        1.3.3.3 橡塑组合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影响因素
        1.4 国内外有限元技术在橡胶密封件中的发展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本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及软件的二次开发
        2.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2.1.1 有限元分析软件
        2.1.2 三维设计软件
        2.1.3 数据库系统
        2.1.4 程序设计语言
        2.2 软件的二次开发
        2.2.1 ANSYS的二次开发功能
        2.2.2 Pro/Engineer的二次开发功能
    第三章 ANSYS软件进行橡胶密封件的有限元分析
        3.1 密封件静态分析基础
        3.1.1 计算模型
        3.1.2 有限元模型
        3.1.2.1 几何非线性
        3.1.2.2 材料非线性
        3.1.2.3 边界非线性
        3.1.3 模型的基本假设
        3.1.4 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的设置
        3.1.5 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施加
        3.1.6 求解
        3.1.6.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流程
        3.1.6.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设定
        3.1.7 结果处理
        3.2 O形橡胶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结果与讨论
        3.3 矩形橡胶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3.3.1 模型的建立
        3.3.2 结果与讨论
        3.4 油封静态密封性能有限元分析
        3.4.1 模型的建立
        3.4.2 结果与讨论
        3.5 橡塑组合式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3.5.1 格来圈有限元分析
        3.5.1.1 引言
        3.5.1.2 模型的建立
        3.5.1.3 结果与讨论
        3.5.2 斯特圈有限元分析
        3.5.2.1 引言
        3.5.2.2 模型的建立
        3.5.2.3 结果与讨论
        3.5.3 Double DeltaR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3.5.3.1 引言
        3.5.3.2 模型的建立
        3.5.3.3 结果与讨论
        3.6 油封的动态分析
        3.6.1 引言
        3.6.2 微型泵理论
        3.6.2.1 表面效应
        3.6.2.2 结构效应
        3.6.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6.4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橡胶密封件仿真分析系统开发
        4.1 系统的总体介绍
        4.1.1 系统开发环境及运行平台
        4.1.2 系统功能及优点
        4.1.3 系统目标
        4.1.4 系统结构和流程图
        4.1.4.1 系统结构
        4.1.4.2 系统流程图
        4.2 系统安装和启动
        4.2.1 系统安装
        4.2.2 启动与退出
        4.3 模块的开发
        4.3.1 计算模块的开发
        4.3.1.1 计算模块的内容
        4.3.1.1.1 用户信息设置
        4.3.1.1.2 参数设置
        4.3.1.2 ANSYS设置
        4.3.1.3 宏命令的生成
        4.3.1.4 ANSYS计算
        4.3.1.5 报告的生成
        4.4 绘图模块的开发
        4.4.1 绘图模块的内容
        4.4.1.1 参数库的建立
        4.4.1.2 图形的生成
        4.5 专家知识库介绍
        4.6 橡胶密封件仿真分析系统应用实例
        4.6.1 系统登陆
        4.6.2 功能模块的选择
        4.6.2.1 计算模块的选择
        4.6.2.2 绘图模块的选择
        4.6.2.2.1 制品绘图模块
        4.6.2.2.2 模具绘图模块
    参考文献
    本篇小结
第二篇 复合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研究
    第五章 绪言
        5.1 课题来源、名称
        5.2 选题的意义
        5.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概述
        5.3.1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结构与分类
        5.3.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特点
        5.3.3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加工和应用
        5.3.3.1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成型加工
        5.3.3.2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应用
        5.4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5.4.1 不同类型TPU共混
        5.4.2 塑料改性TPU
        5.4.3 橡胶改性TPU
        5.4.4 纤维改性TPU
        5.4.5 纳米材料改性TPU
        5.4.6 增强增韧TPU
        5.5 本篇研究内容
        5.5.1 热塑性聚氨酯软管成型工艺
        5.5.2 研究内容
    第六章 实验部分
        6.1 实验原料
        6.2 实验设备
        6.3 研究路线
        6.4 配方方案设计原则
        6.5 实验方法
        6.5.1 力学性能测试
        6.5.2 耐磨性能测试
        6.5.3 共混物形貌
        6.5.3.1 扫描电镜
        6.5.3.2 实体扫描
        6.5.4 硬度测量方法
        6.5.5 软管成型流动性试验
        6.5.6 软管层间剥离强度测试
        6.5.7 共混物浸油质量变化率
        6.5.8 共混物浸水质量变化率
        6.5.9 热空气老化和耐臭氧性能测试
    第七章 TPU共混物基料的筛选
        7.1 内胶层胶料的确定
        7.2 外胶层基料的确定
        7.2.1 不同类型TPU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7.2.1.1 水对聚氨酯弹性体的降解作用
        7.2.1.2 不同类型TPU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研究
        7.2.1.2.1 不同类型TPU以及TPU与硫酸钡(BaSO_4)共混物制备
        7.2.1.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7.2.1.2.3 不同类型TPU共混物软管成型实验及讨论
        7.2.2 TPU共混体系的耐磨性能
        7.2.2.1 耐磨性定义
        7.2.2.2 增加TPU耐磨性能的方法
        7.2.2.2.1 聚合物增强的方法
        7.2.2.2.2 TPU增强实验及讨论
        7.2.2.2.3 弹性体增韧的原理和研究
        7.2.2.2.4 TPU的增韧实验及讨论
    第八章 TPU与EPDM共混实验
        8.1 TPU与EPDM共混物制备
        8.2 TPU与EPDM实验结果与讨论
        8.2.1 TPU与EPDM共混体系微观形态
        8.2.2 TPU与EPDM共混体系力学性能
        8.2.3 TPU与EPDM共混体系耐磨性能
        8.3 TPU共混物的耐老化实验
    第九章 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配方
        9.1 TPU共混改性配方方案的确定
        9.2 TPU共混物性能测试结果与软管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本篇小结
第十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10.1 结论
    10.2 研究展望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9)橡胶密封制品的有限元模拟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CAD/CAE技术
        1.1.1 CAD技术概述
        1.1.2 CAE技术概述
        1.1.3 CAD/CAE技术现状和趋势
        1.1.4 目前流行的CAD/CAE软件
        1.1.5 CAD/CAE在现代生产中的应用
    1.2 有限元方法简介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有限元技术简介
        1.2.2 有限元技术的原理
        1.2.3 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1.2.4 有限元法的种类和进展
        1.2.5 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
        1.2.6 数值模拟进入实用阶段
        1.2.7 有限元分析软件MARC
    1.3 目前国内外对橡胶材料的有限元分析状况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4.1 课题目的
        1.4.2 课题内容
        1.4.3 课题意义
第二章 橡胶类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及方法
    2.1 有限元模型的分类
    2.2 建模方法
    2.3 超弹性接触问题模型的选取和橡胶材料基础实验
        2.3.1 超弹性接触问题模型的选取
        2.3.2 橡胶材料基础试验
    2.4 施加边界条件
    2.5 提交作业并求解
        2.5.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流程
        2.5.2 非线性材料行为
        2.5.3 粘弹性
        2.5.4 模型核实
    2.6 后置处理
第三章 橡胶O形密封圈有限元模拟
    3.1 引言
    3.2 O形密封圈的密封原理
    3.3 常用橡胶种类的特性
    3.4 实验设备和条件
    3.5 O形圈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1 O形圈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
        3.5.2 材料模型的建立
    3.6 接触问题
    3.7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法
    3.8 结果及分析
    3.9 实效准则和失效判据
        3.9.1 最大接触压应力(σ_x)_(max)
        3.9.2 挤入量
        3.9.3 剪切应力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油封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1.1 油封进展
        4.1.2 油封密封能力
    4.2 油封密封机理
        4.2.1 密封机理
        4.2.2 油封分类
        4.2.3 其它类型的旋转密封
    4.3 材料选择
    4.4 实验设备和条件
    4.5 油封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6 模型选取和参数拟合
    4.7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法
    4.8 结果及分析
    4.9 改变条件及结果比较
    4.10 失效准则和失效判据
        4.10.1 最大接触压应力(σ_x)_(max)
        4.10.2 剪应力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油封的结构设计及优化
    5.1 油封径向力与各部位尺寸的设计
    5.2 油封弹簧设计
        5.2.1 弹簧材料
        5.2.2 弹簧形状及各部分名称
        5.2.3 弹簧的表示方法
    5.3 油封结构优化
        5.3.1 有限元分析结果
        5.3.2 汕封结构
    5.4 本章小结
结论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论文
独创性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10)橡胶制品有限元分析的研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CAD/CAE技术
        1.1.1 CAD技术概述
        1.1.2 CAE技术概述
        1.1.3 CAD/CAE技术现状和趋势
        1.1.4 目前流行的CAD/CAE软件
        1.1.5 CAD/CAE在现代生产中的应用
    1.2 橡胶材料有限元分析(FEA)的国内外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课题目的
        1.3.2 课题内容
        1.3.3 课题意义
第二章 橡胶材料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与方法
    2.1 FEA模型的类型
    2.2 模型的构建
    2.3 超弹性模型的选取和基础试验
        2.3.1 橡胶材料有限元本构模型
        2.3.2 橡胶材料基础试验和参数拟合
    2.4 边界条件
    2.5 求解
        2.5.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求解流程
        2.5.2 非线性材料行为
        2.5.3 粘弹性
        2.5.4 模型核实
    2.6 结果处理
第三章 橡胶O形密封圈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静态密封原理
    3.3 密封用橡胶新材料CM的开发应用
    3.4 试验设备和条件
    3.5 O形圈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5 模型选取和参数拟合
    3.6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法
    3.7 结果及分析
    3.8 失效准则和失效判据
        3.8.1 最大接触压应力(σ_x)_(max)
        3.8.2 剪切应力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橡胶的疲劳寿命和J积分
    4.1 断裂力学理论简介
    4.2 断裂力学在橡胶机械疲劳中的应用
    4.3 裂纹增长法预测疲劳寿命
        4.3.1 裂纹增长特性
        4.3.2 由裂纹增长特性测定疲劳寿命
    4.4 橡胶制品耐久性
    4.5 橡胶材料裂纹J积分有限元计算
        4.5.1 建模方法
        4.5.2 模型选取
        4.5.3 加载步骤
        4.5.4 结果与讨论
    4.6 O形密封圈的内部裂纹模拟
        4.6.1 建模方法
        4.6.2 模型选取
        4.6.3 结果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厚橡胶制品硫化温度场模拟
    5.1 橡胶制品的硫化
    5.2 非稳态热传导分析的有限元法(FEM)
        5.2.1 导热微分方程
        5.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5.3 试验部分
        5.3.1 主要实验
        5.3.2 导热系数的测定
        5.3.3 比热的测定
        5.3.4 密度的测定
        5.3.5 材料参数
    5.4 算例
        5.4.1 有限元模型
        5.4.2 边界条件
        5.4.3 初始条件的建立
        5.4.4 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及完成论文

四、青橡集团可完成'99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 [1]超支化聚硫醚微球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黄博.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2]互联网平台用户规模增长策略的研究[D]. 刘仲文.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 [3]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企业市场进入的战略决策模式研究[D]. 薄秋实. 浙江大学, 2013(04)
  • [4]质子交换膜染料电池复合材料双极板的研究[D]. 陈惠. 湖南大学, 2011(03)
  • [5]社区性网站(SNS)研究及其盈利模式的探讨[D]. 赵博.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6]社交服务网站的传播特征与盈利模式研究[D]. 彭现. 中南大学, 2010(02)
  • [7]病毒式营销在国内SNS网站推广中的应用探析 ——以开心网为例[D]. 吴璇. 厦门大学, 2009(12)
  • [8]专用高分子密封制品仿真分析及复合软管外层胶料共混改性研究[D]. 谭晶. 北京化工大学, 2008(03)
  • [9]橡胶密封制品的有限元模拟与结构优化[D]. 徐忠丽. 青岛科技大学, 2006(12)
  • [10]橡胶制品有限元分析的研究应用[D]. 张振秀. 青岛科技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绿橡集团可以实现'99目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