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

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

一、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木键[1](2016)在《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包括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和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第一部分文献研究首先回顾了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的病因和诱导因素,LDH的分型、疼痛机制及其研究进展。其次回顾了LDH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的研究进展、草木犀流浸液片的化学成分研究以及草木犀流浸液片临床应用的进展。探讨了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LDH因其安全有效等优点,容易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第二部分为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草木犀流浸液片对比维生素C治疗LDH,通过对两组(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的评估和比较,评价服用草木犀流浸液片LDH患者的下腰部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情况,探讨其治疗机制,为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LDH临床用药的推广提供证据。方法:通过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就诊于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骨科门诊和病房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两组的基础治疗均为卧床休息2周配合腰背肌锻炼,治疗组口服草木犀流浸液片,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作为安慰剂,借助SF-36调查表、0DI量表、VAS量表作为测评工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数据的变化,从一般健康状况、功能及疼痛等指标,评价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LDH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服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均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纳入本次研究共118例患者之中,获得随访的有91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所有病例的随访时间均维持至12周。1.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病人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基线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前36-SF、ODI及VAS所有问题条目得分的两组比较,差异无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和治疗组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两组间ODI、V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SF量表中,PF、BP、GH、SF四个维度两组间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RP维度治疗前及治疗12周两个时间点得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2周、4周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T、RE和MH三个维度,两组间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得分组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6-SF调查表PF、BP、GH、SF和RP5个维度对照组和治疗组组内两两比较中,治疗组在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和12周得分两两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对照组结果显示:在PF维度中,除治疗前与治疗2周、治疗2周与4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时间点得分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RP维度中,除治疗前与治疗2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时间点得分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BP维度中,除治疗2周与4周,治疗4周与12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得分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GH维度中,除治疗2周与治疗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时间点得分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SF维度中,治疗前与治疗2周、4周得分比较,治疗2周与治疗4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与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两组病人因LDH引起的腰腿痛,功能障碍,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及行为状况多个指标有所改善,但草木犀流浸液片相比对照组对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期的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疗效明显,且治疗组疼痛缓解等见效较快,12周内复发性较低。短期内可减少患者手术的机会,免除手术的痛楚,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易于被患者所接受。

管东辉[2](2015)在《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比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固定系统治疗、切开复位掌侧接骨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三种不同治疗方式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最佳方式。总结老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固定系统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本课题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自2013年08月至2014年08月急诊及门诊应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系统治疗的40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老年患者;以及两个医院收治的该类型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20例,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20例,共80例。男29例,女51例,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90岁,平均71.2±6.754岁。均在骨折后8h内就诊,均为闭合性骨折。损伤原因:摔伤58例,交通车祸伤16例,重物击伤6例。均为单侧损伤,其中左侧28例,右侧52例,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股骨颈骨折3例,髌骨骨折1例,掌骨骨折1例。分型:C1型39例,C2型28例,C3型13例。三组在男女比例、损伤原因、合并症、骨折类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80例患者均通过门诊复查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分别于术后当日、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及拍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折复位和愈合情况,手法整复末端折弯型夹板外固定组因为调整外固定的需要,还需固定后3天、1周、2周、4周时复查X片。复查记录骨折的影像学表现,检查软组织肿胀情况,检查腕关节功能活动情况,术后第3、12个月进行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调查。对比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及12个月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三组并发症情况。对比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影像学表现、术后3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各自的并发症。结果: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系统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10.97±0.715周,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12.06±0.227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11.09±0.461周,三组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法复位组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较切开复位组短。三组术后12个月影像学表现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系统治疗组掌倾角8.4±2.0°,尺偏角19.9±4.6°,桡骨长度8.3±1.3 mm;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掌倾角10.6±2.7°,尺偏角21.8±2.3°,桡骨长度10.4±1.4mm;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组掌倾角7.8±2.3°,尺偏角17.7±3.9°,桡骨长度10.1±1.1m;三组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X线测量掌倾角和尺偏角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于闭合复位的两组,桡骨长度切开复位组和外固定架组优于闭合复位夹板外固定组。三组术后3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系统治疗组总优良率27.5%,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总优良率60%,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组总优良率20%,三组术后3个月Coone 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后3个月腕关节功能要优于其他两组(P<0.05),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系统治疗组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系统治疗组总优良率82.5%,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总优良率80%,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组总优良率75%,三组术后12个月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在腕关节功能方面并无差异。三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其并发症不尽相同,但是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三组并无差异。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掌侧解剖接骨板内固定及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均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确切。闭合复位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切开复位掌侧解剖接骨板内固定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学表现,能够更早的恢复腕关节功能。三种不同治疗方式均有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治疗方式均可获得满意的远期腕关节功能。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必须注重治疗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医正骨手法的规范化使用,首次复位的准确性,末端折弯型竹夹板中立位固定是保证疗效的前提;密切观察病情、按时复查及时调整才能避免并发症,维持更好的断端复位;腕关节及手部功能锻炼是恢复关节功能的关键;严格三期用药是消除肿胀、恢复功能的主要辅助治疗。腕关节的功能恢复是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最终治疗目的。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四大原则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注重治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综合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方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确定,在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像学表现和并发症方面,术后12个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组并无显着差异。该方法无需住院治疗,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首选。三种治疗方式各有自己的优势,需要对老年桡骨远端C型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对于就诊时局部肿胀明显,合并有内科疾病不适合门诊整复,手法复位困难达不到闭合复位标准,夹板固定后期再移位以及对腕关节功能要求较高的该类型骨折的老年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刘振华[3](2014)在《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对老年桡骨远端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腕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及尺偏等活动受限等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进一步验证中药在骨折早期的应用和推广。方法:共收集病例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术。两组患者均于术后按时拍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6周后拆除外固定。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始口服中药,本方在桃红四物汤的基础上加减而成,组方:当归15g、生地15g、赤芍10g、川芎8g、桃仁9g、红花6g。日一剂,早晚两次空腹口服,连服一周为1个疗程,持续5个疗程。结果:1、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腕关节止痛时间快,有差异(P<0.05);2、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在腕关节肿胀消退快,有差异(P<0.05):3、术后第6、8周用Garland-Werlery评分有差异(P<0.05),第12周腕关节评分无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术后第6、8周腕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好,而第12周时腕关节功能没有明显差异;4、对参加研究的患者整复后定期随访,各例患者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表明本方对老年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后治疗早期疼痛、肿胀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方在老年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外固定术后,起到止痛、消肿,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对骨折早期的功能恢复具有显着的疗效。

杨志[4](2013)在《两种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35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通过收集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病例并分析其方法及疗效,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并且为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治疗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及四川省骨科医院23—68岁肱骨干骨折患者35例,其中18例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17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肩肘关节功能等指标,对所得结果采用统计学spssl7.0分析,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统计分析显示,MIPPO治疗组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在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方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较MIPPO治疗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少;(2)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肩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MIPPO治疗组骨折在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方面稍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后者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稍高于前者,但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MIPPO技术两种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MIPPO技术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对骨折断端破坏小的优点;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充分结合中医传统优势,对于简单骨折、特别是经济能力差、患严重内科疾病者来说,是首选治疗方法。

曾志奎[5](2011)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后早期前臂组织压的变化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早期前臂组织压的变化,为夹板固定扎带的松紧度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住院患者,使用改良Rorabeck法测压装置测量患肢3天内的前臂筋膜室内压。将组织压整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画出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夹板固定后前三天组织压的变化曲线。[结果]所有临床观察结束时,全部接受检测的患者受检过程合作,并记录完整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跟测压有关的并发症。1、复位前前臂背侧组织压背侧为36.45±4.53mmHg,掌侧为34.34±3.67mmHg,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背侧48.85±3.76mmHg,掌侧为47.89±4.56mmHg。2、复位后第一天三根扎带固定前臂背侧组织压背侧为35.59±3.83 mmHg,掌侧为34.49±3.69mmHg,四根扎带固定背侧39.34±3.67mmHg,掌侧为38.08±2.45mmHg。3、复位后3h前臂背侧组织压背侧为54.35±2.79mmHg,掌侧为53.59±3.21mmHg,1d后背侧为35.59±3.83mmHg,掌侧为34.49±3.69 mmHg,2d后背侧为31.81±3.21mmHg,掌侧为31.39±2.97mmHg,3d后背侧为32.69±3.39 mmHg,掌侧为32.19±3.06mmHg。4、经统计学分析,复位前后前臂掌背侧的组织压,复位后第一天四根扎带与三根扎带前臂掌背侧的组织压,3h与1d,1d与2d,2d与3d及3天内调整夹板前后均有差异性。[结论]1、改良Rorabeck法作为检测筋膜室内压力的测量方法简便准确,全部患者在全程中均未出现与测压相关的并发症,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2、通过观察发现,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夹板固定后,患肢组织压显着升高,其中复位前后背侧压力平均差值x=12.43掌侧压力平均差值x=12.67。骨折复位后在同一时间点掌背侧组织压未见显着的差异性。3、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夹板固定后前臂组织压,在复位后3h内上升明显达到高峰,如能及时调整扎带张力,使其保持合适的张力,随后两天逐渐下降,第三天趋于稳定。

孙静[6](2010)在《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所查阅的43篇文献共1010份病例报道以及收集的8份病例进行系统的分析,进一步明确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发生机制、致伤因素、骨折分型、骨折的合并伤、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情况,评价每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期望找出最佳的治疗方法,评估肱骨骨折和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讨论儿童肘内翻畸形的预防。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43篇文献共1010份病例及收集的1999年-2009年间共8份临床病例,对病例的平均年龄、性别比率、致伤因素、受伤机制、骨折分型、治疗方法、骨折愈合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且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明确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年龄、致伤因素、受伤机制、骨折分型、合并伤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之间有无关联性。结果:发病的平均年龄、性别比率、致伤因素、发病部位、开放性骨折比率与文献报道有一定相关性。由于样本量小,尚不能与文献研究的结果进行全面充分的比较,不能通过统计学的方式明确哪种治疗方法适合于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此种复杂的骨折,亦不能明确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因素、受伤机制、骨折分型及合并伤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肱骨骨折、尺桡骨骨折不愈合的关联性。但根据文献报道与临床研究来看,成人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应该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以钢板固定为多。儿童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以非手术治疗或克氏针固定为多。结论:成人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应该以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肱骨骨折合理选用钢板、髓内钉、克氏针及外固定支架固定;尺桡骨骨折多以钢板、髓内钉、克氏针固定。儿童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以非手术治疗或克氏针固定为主。因为成人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严重而复杂,粉碎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居多,非手术治疗易造成骨折不愈合和肘关节功能障碍;儿童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相比成人较轻,稳定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居多,不宜照搬成人的处理方法,非手术治疗或者克氏针固定已经能满足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需要。

刘宇[7](2009)在《三种外固定方式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目前儿童前臂双骨折手法复位后最佳的外固定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以前治疗的相关病例,收集总结75例资料较完整的儿童前臂双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分骨垫)23例(A组)、小夹板外固定(加用分骨垫)24例(B组)、石膏夹板外固定28例(C组)。对骨折愈合后三组病例的愈合时间、前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小夹板外固定(加用分骨垫)组和石膏夹板外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快,前臂功能恢复好,疗效上优于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分骨垫)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三组相近。结论:小夹板外固定(加用分骨垫)和石膏夹板外固定对于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均疗效显着,骨折愈合快,前臂功能恢复好,但小夹板外固定(加用分骨垫)更加方便快捷、便于调整及术后观察且易于被患儿及家长接受,是儿童前臂双骨折有效、实用的外固定方式。

吕大为,宋晓安,牛增广,陈国栋[8](2009)在《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术后康复》文中提出目的早期监测和康复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OCS)以达到早期冶疗和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996~2008年收治的肢体外伤疑似OCS65例的早期监测方法和康复护理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结果65例中发生OCS18例(27.7%),其中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5例(83.3%),骨臂伏克曼氏挛缩1例(5.6%),死亡2例(3.1%)。结论正确的伤后监测、早期预防和治疗OCS及术后康复训练可使OCS的肢体恢复正常功能。

李艳玲[9](2009)在《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现状》文中指出

奚江明,张松生,钟安,吴茂奎,方登贵,赵崇伟[10](2008)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材料临床应用与3种夹板的比较》文中提出背景:传统的外固定材料石膏绷带、小夹板及OCL夹板材料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组织相容性较差的缺点。目的:观察新型医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临床应用中在皮肤过敏、压疮、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等组织相容性方面的特点,并与普通石膏、小夹板及OCL夹板材料相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6-01/2008-01在深圳市宝安区石岩医院骨外科完成。参试者:应用石膏夹板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四肢骨折患者225例,按使用外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4组,普通小夹板组42例,普通石膏绷带组83例,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78例,OCL石膏夹板组22例。干预: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采用自行设计、由辽宁省大连市安力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OCL石膏夹板组采用美国产OCL石膏夹板进行外固定;其他2组采用普通小夹板及普通石膏绷带进行固定。主要观察指标: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皮肤过敏、肢体压疮等组织相容性指标。结果:225例肢体固定时间412周,平均6.2周。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组患者肢体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过敏及肢体压疮发生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的组织相容性好,安全可靠,适用于骨折外固定。

二、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部分 文献研究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分型和疼痛机制
        1.1.1 病因及诱发因素
        1.1.2 分型
        1.1.3 疼痛机制
    1.2 LDH非手术治疗的研究
        1.2.1 卧床休息
        1.2.2 牵引治疗
        1.2.3 手法治疗
        1.2.4 物理治疗
        1.2.5 药物治疗
        1.2.6 介入疗法
    1.3 草木犀流浸液片化学成分的研究
        1.3.1 香豆素类
        1.3.2 黄酮类
        1.3.3 酚酸类
        1.3.4 皂苷类
    1.4 草木犀流浸液片的临床应用
        1.4.1 痔疮及痔疮术后治疗
        1.4.2 治疗创伤、术后软组织肿胀
        1.4.3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
        1.4.4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
        1.4.5 治疗皮肤擦伤
    1.5 小结
第2部分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采集
        2.1.3 样本量的估计
        2.1.4 诊断标准
        2.1.5 纳入标准
        2.1.6 排除标准
        2.1.7 剔除与退出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技术路线
        2.2.4 随访方案
        2.2.5 观察指标
        2.2.6 数据统计
    2.3 研究结果
        2.3.1 基本资料比较
        2.3.2 治疗前两组间36-SF量表8个维度、ODI及VAS得分的比较
        2.3.3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间ODI得分比较
        2.3.4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VAS得分的比较
        2.3.5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间36-SF量表8个维度得分的比较
        2.3.6 对照组和治疗组组内得分两两比较
第3部分 讨论
    3.1 疗效分析
        3.1.1 卧床休息和腰背肌锻炼
        3.1.2 腰椎间盘重吸收现象
    3.2 草木犀流浸液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3.3.1 抗炎作用
        3.3.2 镇痛作用
        3.3.3 消肿和利尿作用
        3.3.4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3.3 量表的选择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综述
    一、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特点
    二、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
    三、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常用治疗方式
        (一) 非手术治疗
        (二) 手术治疗
    四、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思想渊源及各流派、医家观点
        (一) 思想渊源
        (二) 各流派、医家观点
    五、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治疗方式的特色
        (一) 强调首次复位的准确性,强调中医正骨手法的规范化使用
        (二) 末端折弯型竹夹板中立位固定,强调密切观察病情、按时复查及时调整
        (三) 强调腕关节及手部功能锻炼
        (四) 强调三期用药
    六、传承经典,发挥中医药优势;实事求是,提倡个性化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一、强调首次复位的准确性,强调中医正骨手法的规范化使用
        (一) 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治疗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二) 老师手法复位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经验总整理与研究
    二、末端折弯型竹夹板中立位固定,强调密切观察病情、按时复查及时调整
        (一) 老师夹板固定老年人C型桡骨远端骨折经验整理与研究
        (二) 老师强调密切观察病情、按时复查及时调整经验整理与研究
    三、强调腕关节及手部功能锻炼
    四、强调三期用药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一、病例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临床分型标准
        (四) 纳入标准
        (五) 排除标准
        (六) 剔除标准
        (七) 一般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一) 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治疗
        (二) 切开复位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三)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
    三、术后随访
    四、疗效评价
        (一) 复位标准
        (二) 骨折临床愈合及骨性愈合标准
        (三) 并发症出现情况
        (四) 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五、统计方法
    六、研究结果
    七、讨论
        (一) 桡骨远端的局部解剖特点
        (二) 桡骨远端骨折的特点
        (三) 桡骨远端骨折的常用治疗方式
        (四) 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五) 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标准
        (三) 一般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一) 整复前准备
        (二) 整复及固定
    三、 整复后观察和随访
    四、 疗效观察
        (一) 疼痛程度
        (二) 肿胀程度
        (三) 骨折临床愈合及骨性愈合标准:
        (四) 术后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五) 统计学方法
    五、 统计学资料
    六、 结果
讨论
    一、 桡骨远端的解剖
    二、 桡骨远端的损伤机制与病理
    三、 桡骨远端的分型
    四、 桡骨远端的治疗
        (一) 保守治疗
        (二) 手术治疗
    五、 传统医学理论
        (一) 三期辩证
        (二) 损伤与气血的关系
        (三) 方剂应用于老年 Colles 骨折术后康复的理论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两种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3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骨折的诊断标准(参照《骨与关节损伤》)
    1.3 骨折分型
    1.4 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临床资料
2 临床治疗
    2.1 入院后处理
    2.2 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2.3 治疗方法
    2.4 术后处理及康复治疗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3.3 骨性愈合标准
    3.4 肩关节功能评分
    3.5 肘关节功能评分
    3.6 术后随访
    3.7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讨论
    5.1 肱骨干骨折的特点
    5.2 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5.3 并发症及防治
    5.4 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治疗
    5.5 中药外用
    5.6 中医药传统在骨折中的应用
6 结论
7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病例
附录2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麻醉分级
附录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4 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
附录5 综述:肱骨干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后早期前臂组织压的变化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认识
        1.1 病因认识
        1.2 药物三期损伤辨证治疗
    2 桡骨远端骨折的现代研究
        2.1 桡骨远端的解剖
        2.2 桡骨远端骨折分型
    3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现状
        3.1 保守治疗
        3.2 手术治疗
        3.3 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
    4 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及早期诊断、处理
        4.1 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的致病原因
        4.2 发病机理
        4.3 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
        4.4 对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早期处理
    5 小结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2 一般资料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方案
        3.2 治疗方法
    4 前臂组织压测量装置及方法
        4.1 测压装置的发展史
        4.2 测组织压装置
        4.3 观察指标
        4.4 统计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骨折复位前后的压力比较(见表1)
        5.2 骨折复位后第一天三根扎带与四根扎带的压力比较(见表2)
        5.3 骨折复位后3h、1d、2d、3d的压力观察结果(见表3)
        5.4 夹板调整前后1d、2d、3d的压力观察结果(见表3)
    6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老年人桡骨远的骨折的流行病特点
    2 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保守治疗可行性分析
    3 小夹板的材料及作用原理
    4 小夹板局部外固定的原则
    5 小夹板的优点
    6 前臂组织压的影响因素
    7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研究
    1.肱骨基础理论
        1.1 肱骨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1.2 肱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1.3 肱骨骨折的分类
    2.尺桡骨基础理论
        2.1 尺桡骨解剖及生物力学特点
        2.2 尺桡骨骨折的损伤机制
        2.3 尺桡骨骨折的分类
    3.肘关节解剖
        3.1 肘关节的关节囊、韧带及骨性标志
        3.2 肘关节的屈伸肌
        3.3 肘关节的运动及受到的应力
        3.4 肘关节的提携角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1.一般资料
    2.分型
        2.1 成人骨折分型
        2.2 儿童骨折分型
    3.合并伤及并发症
    4.诊断
    5.手术时机
    6.治疗方法
        6.1 成人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6.2 儿童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治疗
    7.治疗结果
        7.1 成人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治疗结果
        7.2 儿童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治疗结果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2.诊断情况
    3.治疗情况
    4.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
    1.发病年龄、性别与致伤因素差异分析
    2.骨折部位差异分析
    3.受伤机制
    4.诊断
        4.1 漏诊分析
        4.2 骨折分型
        4.3 合并伤的诊断及分析
    5.治疗
        5.1 治疗原则
        5.2 两处骨折治疗的先后顺序
        5.3 治疗时机的选择
    6.治疗方法的选择
        6.1 成人治疗方法的选择
        6.2 儿童治疗方法的选择
    7.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
        7.1 血管、神经损伤的处理
        7.2 骨折不愈合危险因素分析
        7.3 肘内翻畸形的预防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浮肘损伤的诊治进展
附件二 孙献武疗效标准
附件三 改良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
附件四 43份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文献报道列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三种外固定方式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临床研究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采集时间
        1.3 病例选择
        1.3.1 诊断标准
        1.3.2 纳入标准
        1.3.3 排出标准
        1.4 一般资料
        1.5 病例分组
    2 外固定方式
        2.1 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分骨垫)
        2.2 小夹板外固定(加用分骨垫)
        2.3 石膏夹板外固定
    3 研究方法
        3.1 观察指标
        3.1.1 影像学检查
        3.1.2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3.1.3 前臂旋转功能
        3.1.4 并发症的发生
        3.2 疗效评价标准
        3.2.1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3.2.2 前臂旋转功能评定标准
        3.2.2.1 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
        3.2.2.2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改良肘关节功能评价法
        3.3 统计学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4.2 Flynn临床功能标准评定比较
        4.3 HSS旋转度和日常动作评价比较
        4.4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讨论
    1 关于外固定方式
        1.1 小夹板外固定(不用分骨垫)
        1.2 小夹板外固定(加用分骨垫)
        1.3 石膏夹板外固定
    2 关于前臂旋转功能的评价
    3 尺桡骨交叉愈合、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并发症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文献综述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研究进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8)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术后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鉴别诊断与动态监测
    1.3 切开减压后的监测
    1.4 指导功能锻炼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监测对预防OCS和诊断十分重要
    3.2 警惕和预防OCS的发生及发展
    3.3 彻底的切开减压是治疗OCS的关键
    3.4 早期功能锻炼减少致残

(9)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
2 小夹板加石膏外固定
3 内固定加夹板外固定
4 使用小夹板时的护理
    4.1 观察患肢血运
    4.2 更换包扎
    4.3 预防并发症

(10)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材料临床应用与3种夹板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草木犀流浸液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D]. 陈木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2]董建文教授手法复位末端折弯型竹夹板外固定规范化系统治疗老年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研究[D]. 管东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3)
  • [3]中药内服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后早期肿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振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4]两种方式治疗肱骨干骨折35例临床观察[D]. 杨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6)
  • [5]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固定后早期前臂组织压的变化观察[D]. 曾志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6]肱骨合并同侧尺桡骨骨折的临床研究[D]. 孙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7]三种外固定方式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临床观察[D]. 刘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8]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监测与术后康复[J]. 吕大为,宋晓安,牛增广,陈国栋. 河北医药, 2009(06)
  • [9]前臂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现状[J]. 李艳玲. 广西医学, 2009(02)
  • [10]悬吊复合式防敏透气石膏夹板材料临床应用与3种夹板的比较[J]. 奚江明,张松生,钟安,吴茂奎,方登贵,赵崇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4)

标签:;  ;  ;  ;  ;  

前臂骨折小夹板固定致肢体严重坏死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