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例伤寒抗菌治疗临床分析

72例伤寒抗菌治疗临床分析

一、72例伤寒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秋莹[1](2021)在《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探索其对喉瘖(血瘀痰凝证)的治疗效果,评估外用散结开音膏在临床中所起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吉林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喉瘖(血瘀痰凝证)患者72例。将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单纯服用会厌逐瘀汤,治疗组在服用会厌逐瘀汤的同时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进行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本研究共进行两个疗程的临床观察,在每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患者均需至医院进行复诊,临床观察期间共进行2次复诊。将所纳入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各项数据录入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将72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的有效病例数为33例,对照组的有效病例数为34例。2.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积分进行对比,其中声音嘶哑程度、痰黏浊感及清嗓积分对比,P<0.050,其余症状、体征积分对比,P>0.050,总积分对比,P<0.050。说明治疗组对声音嘶哑程度、痰黏浊感及清嗓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其他症状、体征方面的改善与对照组无差异。3.治疗2周后,两组中医症状及体征评分量表积分进行对比,P<0.050,嗓音障碍量表(VHI-10)积分对比,P<0.050。治疗组中医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声嘶对生活质量影响程度的减轻均优于对照组。4.治疗2周后,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主要症状(声嘶)消失,主要症状(声嘶)消失率为42.42%;对照组有6例患者主要症状(声嘶)消失,主要症状(声嘶)消失率为17.65%,两组主要症状(声嘶)消失情况对比,P<0.050,治疗组对主要症状(声嘶)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2周后,治疗组纳入的33例患者中,6例治愈,19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34例患者中,4例治愈,8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临床疗效对比,P<0.050,治疗组(会厌逐瘀汤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应用会厌逐瘀汤)。结论:综上,应用会厌逐瘀汤配合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会厌逐瘀汤,说明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外用散结开音膏无痛无创、价格优廉,值得临床推广。

胡云歌[2](2020)在《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探讨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门诊2019年1月-2019年12月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72例,按照就诊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解毒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解毒化湿方、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缓释片);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复方铝酸铋颗粒、雷贝拉唑肠溶胶囊、甲硝唑片、克拉霉素缓释片);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详细记录患者资料并评分,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率、临床症状、胃镜下黏膜表现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治疗中有4例患者因药物过敏或失访等原因按照剔除标准予以排除,符合标准患者共68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经数据分析,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性别相关性较小,易发生于中青年人群,病程以5年以下者居多。2.两组疗程结束,停药1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观察组Hp根除率为81%,对照组为84%,P>0.05,提示观察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根除Hp的疗效相当。3.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对照组为82.36%,P>0.05,提示两组整体疗效差别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两组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改善临床整体症状的效果优于对照组。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提示观察组、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各临床症状。6.经秩和检验,两组治疗后,“胃痞满”、“大便黏滞”的症状积分相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改善“胃痞满”、“大便黏滞”这2个症状方面较对照组更为突出;两组“胃痛”、“胃脘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口臭”、“食少纳呆”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在治疗“胃痛”、“胃脘灼热”、“身体困重”、“口苦”、“口臭”、“食少纳呆”这5个症状方面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7.两组胃黏膜愈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为88.24%,P<0.05,提示观察组胃黏膜愈合疗效优于对照组。8.两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表现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提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胃镜下黏膜表现积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提示观察组改善胃黏膜炎症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解毒化湿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Hp根除率及临床综合疗效与铋剂四联疗法效果相当,并较后者能更好地改善胃黏膜炎症及临床症状。

温培培[3](2020)在《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并与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对比,客观评价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及门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72例(含脱落病例)。均辩证为脾虚湿热型。分为两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口服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灌肠液为院内中药制剂五味消澼液;对照组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疗程都为两个月。仔细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连续服药8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并将相关观测指标利用统计软件SPSS22.0来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客观评价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疗法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中医症状疗效比较,在里急后重、腹胀、纳差食少、肛门灼痛、腹痛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治疗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两组组内及组间分别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可显着改善患者的症状,疗效优于美沙拉秦肠溶片,安全性好。

赵紫芳[4](2020)在《从“脾胃”论治清胃散结散降低儿童脾胃积热型针眼复发率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中医眼科学,以儿童脾胃积热型针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从“脾胃”论治清胃散结散降低儿童脾胃积热型针眼复发率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治疗针眼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思路,为临床推广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并诊断为针眼脾胃积热型的儿童患者72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合适受试者随机分为二组,采用口服自拟清胃散结散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的为治疗组、单纯应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滴眼治疗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维持统一治疗方案,根据纳入患者发病时的症状及相关病史信息,归纳出一般情况、发病时的临床症状。二个疗程后根据红肿、硬结、疼痛的程度等进行观察,并统计治疗后两组疗效评定比较。将纳入的各数据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22.0软件统计,归纳及分析。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经秩和检验,Z=-2.007,P=0.0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脾胃积热型针眼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说明治疗组在治疗本病更具有优势性。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跟踪,治疗组的复发率为3.57%,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0%,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92,n=48,用校正的卡方检验(Continulty Correction),X2=4.592,P=0.03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将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做差值后,采用配对样本的秩和检验,P<0.05,证明治疗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有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经将两组治疗后VAS(疼痛程度)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结果显示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对减轻疼痛有效,且优于对照组。将治疗后两组红肿、硬结症状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证明治疗组对红肿、硬结症状的改善更佳。结论:1.清胃散结散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脾胃积热型针眼有效,且有效的降低了复发率。2.在治疗脾胃积热型针眼的过程中,清胃散结散联合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脾胃热型针眼与单纯应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的整体疗效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徐瑞芳[5](2020)在《芪参暖中方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芪参暖中方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本试验的72例病例均从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筛选,均符合纳入标准。本临床试验病例数不少于60例。将两组患者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考虑到脱落因素,将两组病例数各增加20%,共计划选取72例受试者进行试验,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三分三浸膏片(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53020116,每片含干浸膏10mg)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饭后服用;治疗组用芪参暖中方汤剂,每天1剂,分3次服,每次100ml。对比研究两组试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结果:在改善中医胃脘痛症状方面,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1.6%>63.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对于虚寒性胃脘痛症状的治疗,芪参暖中方的治疗效果优于三分三浸膏片。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强度VAS评分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于胃痛症状的改善,芪参暖中方和三分三浸膏片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另外,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强度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改善患者的虚寒性胃脘痛疼痛评分方面,芪参暖中方的改善效果优于三分三浸膏片。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61.1%)。在中医胃脘痛疗效评价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对于虚寒型胃脘痛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芪参暖中方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三分三浸膏片相当。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含量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芪参暖中方和三分三浸膏片对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含量没有明显的干扰。另外,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CRE、ALT、BUN值均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明芪参暖中方和三分三浸膏片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芪参暖中方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优于三分三浸膏片,使用安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李海[6](2020)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消溃汤对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局部症状以及湿热内蕴证候群的改善情况,客观评价导师运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湿热内蕴型ROU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且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来自宝安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及脾胃病科门诊的72例湿热内蕴型RO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消溃汤口服,对照组予维生素B2片、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采用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采用SPSS20.0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溃疡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疼痛指数: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疼痛指数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改善ROU患者的疼痛指数;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疗效更显着。3.平均溃疡期: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平均溃疡期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两种药物均能缩短平均溃疡期;治疗前后两组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局部症状评分:治疗2个疗程后,溃疡局部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除水肿情况及烧灼感无显着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的差值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面积、溃疡个数、渗出情况、充血颜色及疼痛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溃疡局部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中医证候单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中口渴少饮、肢体困重、便溏不爽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口服中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差值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总体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溃疡局部症状的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总有效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经Fisher卡方检验,两组有效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效果更显着。7.远期疗效评价:治疗后,回访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治疗组回访22例,其中复发6例,未复发16例,复发率为27.27%;对照组回访21例,复发14例,未复发7例,复发率为66.67%,复发率经Fisher卡方检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口服中药组能更好地降低ROU的复发率。结论:导师自拟中药方剂消溃汤与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均能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改善临床症状。与口服西药组相比,治疗组在降低VAS疼痛指数、缩短平均溃疡期、改善溃疡局部症状及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显着,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在溃疡局部症状和中医证候评分的疗效评价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为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

秦雪琴[7](2020)在《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2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1.治疗方案:治疗组予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予异维A酸软胶囊口服治疗,两组均外擦夫西地酸乳膏。2.治疗4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分别记录患者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统计复发人数。用SPSS 23.0对2组患者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入选的72例患者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完成病例数6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皮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皮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治疗2周、4周,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72.72%,两组总有效率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70%、5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后随访2月,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复发9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疗效确切,与异维A酸软胶囊相比,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的优势。

张天涵[8](2020)在《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相关性分析及清肠化湿方干预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一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分析目的:通过设计临床信息采集表,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寻求特异性强、敏感度高且与证候相关的客观量化指标,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共收集11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大肠湿热证患者72例,脾虚湿蕴证患者40例,通过设计信息采集表,收集大肠湿热证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腹胀、小便短赤、口干苦等症状表现并进行量化积分,按症状积分将大肠湿热证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根据改良的Mayo指数表计算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同时进行外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粪便钙卫蛋白(FC)水平检测,比较大肠湿热证各组患者与脾虚湿蕴证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与炎症指标水平间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炎症指标(ESR、CRP、FC)预测中医证型的价值,作为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判断中医疗效的客观化指标。结果:1.共收集了溃疡性结肠炎112例,其中轻度UC患者57例,中度UC患者43例,重度UC患者12例,按中医证型分组,其中脾虚湿蕴证患者40例,大肠湿热证患者72例,大肠湿热证患者按中医症状积分分组,轻度湿热证患者(0-20分)32例,中度湿热证患者(21-40分)25例,重度湿热证患者(41-60分)15例,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2.重度UC患者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明显高于中度UC患者,中度UC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各组患者ESR、CRP、FC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蕴证患者,大肠湿热证各组间重度组ESR、CRP、FC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ESR、CRP、FC水平高于轻度组,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72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中,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Mayo评分(Spearman相关系数 r=0.905,P<0.05)、ESR(Spearman 相关系数 r=0.844,P<0.05)、CRP(Spearman相关系数 r=0.63,P<0.05)、FC(Spearman 相关系数 r=0.896,P<0.05)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提示大肠湿热证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炎症反应与疾病活动。4.ROC曲线显示,ESR水平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95%CI为0.851~0.959),当ESR血清界定值为18.865mm/h时,ESR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92.5%;CRP水平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为0.703-0.88),当CRP血清界定值为11.4mg/L时,CRP的敏感度为81.9%,特异度为90%;FC水平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2(95%CI为0.885~0.973),当FC血清界定值为463.2mm/h时,FC的敏感度为76.4%,特异度为82.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炎症指标水平(ESR、CRP、FC)明显高于脾虚湿蕴证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疾病活动指数(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存在正相关关系;ESR、CRP、FC的界定值对区分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预测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价值,炎症指标可作为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判断中医疗效的客观化指标。研究二 清肠化湿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选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清肠化湿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做出评价,并观察治疗后炎症指标(ESR、CRP、FC)水平的变化情况,进一步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江苏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就诊的60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清肠化湿方(200ml/次,2次/天)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4g/天)口服治疗,对照组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4g/天)口服治疗。总疗程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缓解率、临床有效率、内镜应答率、黏膜愈合率、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观察治疗后ESR、CRP、FC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监测用药安全性。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30例中,临床疗效有效26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30例中,临床疗效有效18例,总有效率60%,经检验,P=0.02<0.05,表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临床缓解:治疗组30例中,临床缓解17例,缓解率56.7%;对照组30例中,临床缓解9例,缓解率30%,经检验,P=0.034<0.05,表明治疗组缓解优于对照组。内镜应答:治疗组30例中,达到内镜应答的患者有16例,内镜应答率53.3%;对照组30例中,达到内镜应答的患者有7例,内镜应答率23.3%,经检验,P=0.016<0.05,表明治疗组在内镜应答方面优于对照组。黏膜愈合:治疗组30例中,达到黏膜愈合的患者有7例,肠黏膜愈合率23.3%;对照组30例中,达到黏膜愈合的患者有6例,肠黏膜愈合率20%,经检验,P=0.5>0.05,表明两组在黏膜愈合方面无差异。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30例中,临床缓解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30例中,临床缓解2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9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0%,经检验,P=0.005<0.01,表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腹泻积分、脓血便积分、腹痛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症状积分进行比较,两组均可以较好缓解临床症状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炎症指标:治疗前,两组ESR、CRP、FC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ESR、CRP、FC,两组均可以降低患者ESR、CRP、FC,治疗组 ESR、CRP、FC 复常率(86.7%、90%、56.6%)高于对照组(73.3%、83.3%、36.6%)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肠化湿方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在提高临床疗效、诱导症状缓解、促进内镜应答、降低炎症指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从而指导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与疗效评价。

雷纯海[9](2020)在《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评价针刀刺营疗法及烙治疗法结合的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机制进行初探。以期为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增添一种有临床实践价值的新技术,并为该疗法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便于此项治疗技术在临床上的推广及应用。方法:本试验研究将72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受试者按1:1:1比例,随机分成针刀刺营组、单纯烙治组及刺烙结合组,每组各24例受试者。其中刺烙结合组采用刺烙结合疗法:先采用针刀刺营法:先采用针刀刺营疗法再使用烙治疗法。具体操作:施术时,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前倾,头部固定,医者先嘱患者张口,用压舌板压定其舌部,暴露口咽部然后持1ml注射器,以注射器针头对准患者咽后壁充血肿胀处以及淋巴滤泡处,以丛刺法轻浅点刺咽后壁粘膜5下左右,点刺咽后壁淋巴滤泡各一下(每次选3到5个淋巴滤泡),点刺双侧的咽侧索各2下,每次点刺深度约1mm,疾入疾出,微出血为度。再使用烙治法,先将烙铁在酒精灯上加热,将烙铁烧至通红,迅速将烙铁蘸上香油,并轻轻抖动烙铁抖落残余的香油(以免残余在烙器上的香油滴落烫伤正常组织),对准咽后壁增生滤泡及咽侧索肥厚组织施行烧烙,烙至施烙点发白即可,每次烙治的时间约为1s,烙治时不可对同一部位进行重复烙治,每个增生的淋巴滤泡烙治1下(每次选取3-5个淋巴滤泡),每侧咽侧索各烙治一下,烙治范围不得超出病损边缘,在烙治过程中烙治范围不应过大,避免影响术后愈合,治疗完后,用锡类散喷于治疗后的咽后壁表面。针刀刺营组采用单纯针刀刺营疗法治疗;单纯烙治组采用传统烙治法治疗。疗程:三组患者均每3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个疗程。观察指标:三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变及三组试验组的临床总疗效,术后2-4月随访复发情况及不良事件。数据分析:本项试验采用spss20.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三组试验组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发现治疗后三组受试者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性差异,显示三种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均有疗效。对三组试验组进行组间比较,发现刺烙结合疗法在治疗1疗程后症状、体征积分比针刀刺营疗法、单纯烙治疗法下降更明显;同时显愈率较针刀刺营疗法、单纯烙治疗法更明显,表明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刀刺营法与单纯烙治疗法;对三组试验组术后2-4个月后的随访调查显示,刺烙结合疗法复发率低于针刀刺营组及单纯烙治组。在本次试验研究中三组试验组均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所有病例安全性评价均为Ⅰ级,表明刺烙结合疗法、针刀刺营疗法、单纯烙治疗法均是安全性高的治疗技术。结论:通过本试验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临床疗效确切;2、刺烙结合疗法相较于单纯针刀刺营疗法及单纯烙治法更具优势;3、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其术后2-4个月的复发率低;4、刺烙结合疗法治疗肥厚性咽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5、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咽炎的机制是:快速消除咽部增生的病理组织同时调畅咽部气血经络;该疗法在制定操作规范后可成为慢性肥厚性咽炎的常规治疗法,值得在全国推广应用。

姜朱林[10](2020)在《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CN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从脾胃本脏入手论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选用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运用中医的诊疗思路和方法,确立“健脾益气升阳”的治法,以期拓展临床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思路。方法:试验对象全部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脾胃病科门诊的患者,均符合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的中西医诊断,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纳入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在治疗28天后,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和胃粘膜的变化,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和比较,最后得出疗效评价和分析结论。结果:1.治疗前两组基本情况比较本临床试验收集的患者为72例,剔除脱落与剔除病例,最终完成整个病例观察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30例共61例患者,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中医症状积分、胃粘膜积分比较上无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2.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总疗效比较通过中医证候积分总疗效处理比较后得出,在总体疗效上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采用统计学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型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胃复春片。2.2治疗后两组胃粘膜积分比较经统计,治疗组31例患者中,胃粘膜愈显率54.84%,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30例患者中,胃粘膜愈显率40.00%,总有效率为76.67%。可见,益气聪明汤加味能很好地改善CNAG患者的胃粘膜红斑、糜烂、出血等病理变化;通过组间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胃粘膜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益气聪明汤加味与中成药胃复春片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在改善胃粘膜红斑、糜烂、出血方面疗效相当。3.安全性观察本试验两组所使用的药物均在安全范围内,试验结束后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1.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脾胃气虚证)临床实用性强,能较好的改善胃脘胀满(痛)、耳鸣、视物不清、疲倦乏力、四肢不温等症状,且可以有效改善病人胃粘膜红斑、糜烂、出血等表现,利于疾病改善或者恢复。2.本次试验课题主要是从研究脾胃本脏入手论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认为“脾胃气虚”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从“健脾益气升阳”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二、72例伤寒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2例伤寒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喉瘖中医学探析
    2 “声嘶”西医学探析
试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试验方案
    3 疗效评定
    4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CEG的认识
    2 中医学对CEG的认识
    3 解毒化湿方方药分析
    4 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试验研究
    1 病例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病例标准
        3.5 脱落病例处理
    4 临床试验方法
    5 技术路线
    6 观察指标
        6.1 安全指标
        6.2 临床疗效计分法
        6.2.1 主要症状指标
        6.2.2 次要症状指标
        6.3 中医证候疗效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从“脾胃”论治清胃散结散降低儿童脾胃积热型针眼复发率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针眼的研究现状
        1.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针眼的辩证分型
        1.4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
        1.4.1 耳尖放血
        1.4.2 中药熏蒸
        1.4.3 针灸
        1.4.4 中药口服
        1.4.5 外敷
        1.4.6 点刺放血疗法
        1.4.7 艾灸治疗
        1.4.8 推拿治疗
    2 西医对针眼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西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2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2.2.1 早期局部热敷
        2.2.2 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
        2.2.3 超短波治疗
        2.2.4 He-Ne激光治疗
        2.2.5 手术治疗
    3.脾胃学说的理论来源
实验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2.实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实施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安全性指标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3.2.1 两组患者年龄比例分布情况,如下表(1)
        3.2.2 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分布情况,如下表(2)
        3.2.3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程度)评分比例分布情况,如下表(3)
        3.3 治疗后疗效分析比较
        3.3.1 治疗组治疗后VAS分析比较情况,如下表(4)
        3.3.2 对照组治疗后VAS分析比较情况,如下表(5)
        3.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AS分析比较情况,如下表(6)
        3.3.4 两组患者治疗后红肿、硬结症状改善比较,如下表(7)
        3.3.5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如下表(8)
        3.3.6 随访复发情况观察比较,如下表(9)
    4 数据结果分析
讨论
    1 对针眼发病的认识
    2 “脾胃学说”的重要性及临床应用
    3 组方用药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4.1 不足
        4.2 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芪参暖中方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英汉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数据与统计结果
    4 分析讨论
    5 结论
    6 本课题存在问题及对策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1.1 流行病学
        1.1.2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现代医学的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认识
        1.2.1 中医学对口疮病名的认识
        1.2.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2.4 中医的辨证分型
        1.2.5 中医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基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2.1 西医诊断标准
        2.1.2.2 中医辨证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2 治疗方案
        2.2.1 临床分组
        2.2.2 临床治疗方法
        2.2.3 观察指标
        2.2.4 疗效评定
        2.2.5 ROU远期疗效判断
        2.2.6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2.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
        2.3.3 疗效评价
        2.3.4 远期疗效评价
        2.3.5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3.1 导师治疗湿热内蕴型ROU的学术思想
    3.2 消溃汤
    3.3 研究结果分析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临床分级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与脱落标准
        2.7 剔除与脱落患者的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数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观测指标
        3.5 治疗疗程
        3.6 随访
    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5 安全性评价
    6 复发率
    7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及分析
        1.1 病例完成情况
        1.2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3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4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皮损评分比较
        1.6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结果及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5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
    1 对痤疮的认识
        1.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1.2 西医对痤疮的认识
    2 从热毒壅滞论治痤疮
    3 治疗组中药组方释义及药理研究
        3.1 组方释义
        3.2 方中药物药理研究
    4 火针治疗痤疮的机理
    5 对照组药物分析
    6 外用药物分析
    7 研究结果分析
        7.1 皮损评分分析
        7.2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7.3 疗效分析
        7.4 不良反应分析
        7.5 复发率分析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痤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火针疗法的历史沿革及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8)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相关性分析及清肠化湿方干预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研究概况
        1.1 病名的渊源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治则治法
        1.4 中药灌肠治疗
    2. 现代医学对UC的研究进展
        2.1 UC的概念
        2.2 流行病学
        2.3 病因及发病机制
        2.4 治疗的研究进展
    3. UC炎症活动性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3.1 判断UC炎症活动度
        3.2 评价治疗效果
        3.3 预测疾病复发
    4. UC炎症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研究
    5.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研究一 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指标测定
        2.3 数据录入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脾虚湿蕴证与轻、中、重度大肠湿热证患者疾病严重度的比较
        3.3 脾虚湿蕴证与轻、中、重度大肠湿热证患者炎症指标(ESR、CRP、FC)的比较
        3.4 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与Mayo评分及炎症指标(ESR、CRP、FC)的相关性分析
        3.5 炎症指标水平(ESR、CRP、FC)与大肠湿热证症状积分的散点图
        3.6 炎症指标水平(ESR、CRP、FC)界定脾虚湿蕴证与大肠湿热证的ROC曲线
    研究二 清肠化湿方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临床研究原则
        2.2 治疗方案
        2.3 合并用药
        2.4 观察指标
        2.5 观测时点
        2.6 疗效评定标准
        2.7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分析
        3.3 治疗前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3.4 安全性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炎症指标(ESR、CRP、FC)对疾病活动评估的意义
    2. 中医辨证在UC疾病活动度监测的价值
    3. 炎症指标(ESR、CRP、FC)提高中医辨证客观化的依据
    4. 清肠化湿方治疗活动期UC的理论依据
        4.1 立方依据
        4.2 清肠化湿方的组方分析及药理研究
        4.3 清肠化湿方的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清肠化湿方治疗大肠湿热证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录2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学对慢性肥厚性咽炎的认识
        1.病名溯源
        2.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3.慢咽痹的中医治法
    二、西医学关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认识
        1.流行病学研究
        2.病因研究
        3.慢性咽炎的机制
        4.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概况
        1.3 诊疗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2.临床试验
        2.1 试验方法
        2.2 试验材料
        2.3 治疗方案
        2.4 研究流程示意图
        2.5 观察指标
        2.6 观察时间点
        2.7 数据分析处理
        2.8 病例的剔除与处理
    3.试验结果
        3.1 三组试验组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3.2 三组受试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的比较
        3.3 三组受试者治疗后2-4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的比较
        3.4 三组试验组安全性分析
    4.脱落病例及处理
    5.试验结果分析
        5.1 三组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组内比较
        5.2 三组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组间比较
        5.3 三组试验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5.4 三组试验组术后2-4个月随访复发情况比较结果
        5.5 三组试验组安全性情况比较结果
    6.相关性说明
        6.1 对于慢性肥厚性咽炎增生淋巴组织消除的必要性说明
        6.2 关于旴江谢氏针刀刺营疗法及烙治法的认识
    7.讨论
    8.论文相关思考
        8.1 存在的不足
        8.2 未来展望
        8.3 应用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CN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2.1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治疗
    3 问题和展望
临床研究
    1 病例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入选病例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案
        3.3 疗效观察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质量控制
        3.6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治疗前可行性分析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及胃粘膜比较
        4.3 治疗后两组的统计分析处理
        4.4 病例脱落详情
        4.5 安全性观察
    5 典型病例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方药来源
    3 方药分析
        3.1 益气聪明汤加味的主要药物组成
        3.2 组方分析
        3.3 现代药理作用
    4 疗效评价
        4.1 治疗前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4.2 治疗后总体疗效评价
        4.3 主要症状改善情况
        4.4 胃粘膜改善情况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72例伤寒抗菌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外用散结开音膏治疗喉瘖血瘀痰凝证的临床研究[D]. 宋秋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解毒化湿方治疗Hp相关性慢性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研究[D]. 胡云歌.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升阳益胃汤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虚湿热型)的疗效观察[D]. 温培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2)
  • [4]从“脾胃”论治清胃散结散降低儿童脾胃积热型针眼复发率的疗效观察[D]. 赵紫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 [5]芪参暖中方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D]. 徐瑞芳.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D]. 李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加减仙方活命饮联合火针治疗热毒壅滞证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秦雪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溃疡性结肠炎湿热证与炎症指标(ESR、CRP、FC)相关性分析及清肠化湿方干预的疗效观察[D]. 张天涵.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刺烙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评价[D]. 雷纯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10]益气聪明汤加味治疗CNAG(脾胃气虚证)的临床观察[D]. 姜朱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72例伤寒抗菌治疗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