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直接门静脉分流的建立

猪直接门静脉分流的建立

一、猪体内直接性门腔分流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潘红瑞,戴向晨,范海伦,梁晓宇,罗光泽,罗宇东,冯舟,朱杰昌,张益伟,胡凡果[1](2020)在《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中门静脉左、右支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ugDIPS)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及门静脉穿刺靶点的选择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应用ugDIPS治疗门脉高压所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门静脉穿刺靶点分为门静脉左支组(n=12)和门静脉右支组(n=17)。分别对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中死亡率、术后症状缓解率、术前及术后的门脉压力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对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患者成功实施ugDIPS,手术成功率为96.6%(28/29,1例因术中门静脉右支破裂被迫放弃分流术),无术中死亡病例。两组间手术成功率、术中并发症率、术中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门脉压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症状缓解率96.4%(27/28),1例术后仍有消化道出血。两组间术后症状缓解率、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27例患者获得随访,左支组11例,右支组16例。两组随访期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8.2%(2/11)、12.5%(2/16);再出血率分别为18.2%(2/11)、6.25%(1/16);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18.2%(2/11)、18.8%(3/16)。结论 ugDIPS在超声引导下由肝内门静脉向肝后段下腔静脉建立门腔分流为可视操作,安全、有效。在分流前可先完成曲张静脉栓塞等断流操作,利于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治疗。门脉穿刺靶点的选择对术后分流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张风琴,许永波,徐翠,王坤,崔广和[2](2020)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圆韧带架桥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圆韧带架桥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观察,进而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方法肝圆韧带架桥门-腔静脉分流术后病人共43例,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分别于术后3、12及24个月观察桥血管通畅情况,依据桥血管不同的超声表现,分为桥血管通畅组和桥血管狭窄组两组。结果术后3个月,有41例血管通畅,2例血管狭窄;术后12个月38例血管通畅,5例血管狭窄;术后24个月30例血管通畅,13例血管狭窄,随着时间的延长桥血管发生狭窄的概率增加,术后3个月与24个月比较,P <0. 05。结论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桥血管是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吴凤东[3](2019)在《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脏移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肝脏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根治性方法,近年来供肝短缺日益明显,劈离肝脏移植(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SLT)可将一个肝脏劈分给两个受者,提高了供肝利用率。体外劈离一般是在冷保存条件下进行,其缺陷是延长了冷缺血时间,增加了术后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及移植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体内肝脏劈离缩短了缺血时间,但只能在循环稳定的脑死亡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患者进行。目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rculatory death,DCD)肝脏所占比率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对DCD肝脏进行劈离肝移植则会进一步扩大供体来源。DCD患者的循环状况不适合体内劈离,体外劈离又会给经历较长时间热缺血损伤的DCD肝脏带来额外损伤。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能够通过连续提供氧气、营养物质,维持细胞的生理机能及代谢,修复肝脏损伤。本研究拟构建简单、稳定、实用的NMP灌注保存系统,并探讨NMP对DCD猪肝SLT的保护作用。方法1.巴马小型猪肝脏解剖学研究:结合文献并通过对5只巴马小型猪腹部和肝脏进行解剖研究,观察肝脏各叶的大小,观察肝动脉、门静脉、胆道和肝静脉的解剖分布走行以及肝脏劈离面的选择,为肝脏劈离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2.猪原位无转流劈离肝移植的研究: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20只,分别按文献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预实验组),以及改进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实验组),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生化、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掌握猪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手术技巧及验证模型的稳定性;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10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按前面所述实验组方法获取供肝,供肝在冷保存过程中沿肝中裂劈离,注意保护门静脉右中叶支和右外侧叶胆管,以右半肝为移植物行原位无转流劈离肝移植,观察术中情况、术后化验、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掌握劈离肝移植手术技巧。3.常温机械灌注DCD巴马小型猪劈离肝脏移植研究:选用健康巴马小型猪10只,随机选取5只作为灌注采血用,其余5只在供肝获取时建立功能性热缺血30分钟和无循环热缺血10分钟DCD模型,进行DCD肝脏体外NMP,观察NMP过程中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注压、灌注液流量和胆汁分泌量变化,检测胆汁中碳酸氢盐和胆汁PH值,测量灌注液乳酸及ALT、AST变化,评估肝脏活力并改进灌注液组成、灌注通路设计和灌注模式;DCD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移植研究:巴马小型猪30只,其中10只作为采血用,其余20只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每组10只。供体组均建立功能性热缺血30分钟和无循环热缺血10分钟DCD模型,受体组随机分为冷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冷保存5小时)和NMP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冷保存2小时后NMP 3小时),每组5只,分别进行右半肝供肝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生化、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结果1.巴马小型猪肝脏解剖与人有一定区别,其固定韧带薄弱,肝动脉分支多,门静脉右中叶支起于门静脉左干起始段。胆管有多种变异,尾状叶和右外侧叶胆管绕行汇入左肝管约占2/3。下腔静脉与尾状叶间难以解剖分离,左半肝移植需重建替代下腔静脉的血管。肝中裂平面左右肝之间的交通支较少,在此平面进行劈离可将肝脏分为左右侧体积相近的两个半肝。2.采用改进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有利于无肝期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出血、低体温发生率显着降低,预实验组7天存活率20%,实验组7天存活率80%。冷保存肝脏劈离过程中无门静脉右中叶支的损伤,无肝脏断面搭桥重建肝静脉,与全肝移植实验组对比,劈离肝移植术后ALT、AST均显着增高,生存率稍低(80%对60%)。3.通过在门静脉灌注通路添加压力缓冲装置,保证了灌注期间灌注压力的可控性,采用20分钟内逐渐升温升压的NMP灌注模式,DCD肝脏在体外灌注期间,血液动力学稳定,灌注液乳酸由灌注初期6.04±0.54mmol/L下降到结束时1.96±0.294mmol/L,NMP期间分泌胆汁逐渐增加,NMP结束前胆汁PH和碳酸氢盐浓度分别为7.59±0.04和32.98±1.04 mmol/L。与冷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比较,NMP保存DCD肝脏劈离移植组开放后循环更加稳定,其术后在3天生存率为60%,差异有显着意义。结论巴马小型猪有其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右半肝供肝移植宜选择肝中裂为劈离面,劈离时需注意防止损伤门静脉右中叶支和右外侧叶胆管;采用改进方法获取供肝和原位无转流肝脏移植的实验模型稳定,但是与全肝移植对比劈离肝移植仍然会对动物恢复造成显着的影响;在门静脉灌注通路增加压力缓冲装置可使灌注血液动力学更稳定,在灌注早期采用逐渐升温升压的NMP灌注模式,在NMP灌注后期进行肝脏劈离,可以修复肝脏并减少灌注机械性损伤。NMP期间通过对灌注液乳酸和分泌胆汁的检测,可以进行肝脏活力的评估。通过对比静止冷保存和NMP条件下DCD猪肝劈离肝移植,证明了NMP保存对DCD猪劈离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张建龙[4](2016)在《TIPS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使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消化道再次出血的原因,探讨再次出血后的治疗措施及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介入室TIPS成功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77例。术后1、2、3、6、12、18个月,2年、3年、4年、5年内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若出现失随访患者,则以失随访前一次的随访为截止日期。对于随访期间再出血患者行急诊胃镜检查、超声、CT、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必要时再次置入支架或建立平行TIPS;详细记录TIPS术后患者消化道第一次出血的时间,出血后的处理方法,分析再次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TIPS术支架位置、支架类型、支架直径及门静脉压力变化的相关性。应用SPSS19.0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1.TIPS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①支架功能障碍导致食管胃底静脉再次曲张破裂出血;②支架通畅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伴门脉高压性胃病;③急性胃黏膜病变、糜烂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④贲门粘膜撕裂综合症;⑤痔疮肛裂;⑥凝血功能异常等。2. TIPS术后不同时间段内发生再出血例数和再出血率不同,第1个月内随访到177位患者,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3%;第2个月内随访到165位患者,2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第3个月内随访到146位患者,2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4%;第4-6个月内随访到129位患者,10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7.8%;第7-12个月内随访到89位患者,11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2.4%;第13-18个月内随访到50位患者,5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0%;第19-24个月内随访到40位患者,4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0%;第25-36个月内随访到31位患者,7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2.6%;第37.-48个月内随访到17位患者,2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11.8%;第49-60个月内随访到11位患者,3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27.3%。3. TIPS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幅度≥25%组再出血率低于门静脉压力降低幅度<25%组(39.13%VS21.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PS术后PPG<12mmHg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PPG≥12mmHg组(13.68%VS45.1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TIPS术中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分流道术后再出血率稍低于右支(21.62%VS33.67%,P=0.08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TIPS手术使用覆膜支架术后再出血率低于裸支架(28.8%VS60%,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直径6mm、7mm、8mm、10mm支架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66.67%、14.29%、19.54%、41.67%。经RxC表)X2检验,得出x2=10.536,P=0.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X2检验比较,8mm直径支架术后再出血率低于6mm直径和10mm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P=0.015;P<0.05);与7mm直径支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P>0.05)。7mm直径支架术后再出血率低于6mm直径和10mm直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33;P<0.05)。[结论]1.支架功能障碍是导致TIPS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主要原因,支架功能障碍率在4-36月内发生较高。2. TIPS术6个月后消化道再出血率较高,所以术后每月超声复查和6个月后DSA复查必不可少。3.TIPS术前没有诱发肝性脑病的前提下,门-体静脉压力梯度尽量降到12mmHg以下;门静脉压力降低幅度尽量≥25%;以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和防治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4.支架门脉端位置、类型、直径的选择中:建议使用8mm覆膜支架、分流道建立在左支。5. TIPS术后一年内以胃粘膜病变导致的出血发生率较高,建议患者在术后一年内常规服用胃酸抑制剂和胃粘膜保护剂。

王舒皓[5](2016)在《双源CT血管造影在TIPS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因肝炎后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而行TIPS术和TIPS复查术的患者54例。入选标准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行TIPS术并于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按医嘱完成术后一年复查的肝炎性肝硬化或酒精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1周内均已完成双源CT血管造影,排除未按医嘱术后一年随访行TIPS复查术患者、TIPS术及复查术前未行CTA患者、因其他疾病(如肝小静脉闭塞病、布加综合征、肝移植术前的过渡治疗等)行TIPS术的患者。本组病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依据:(1)有乙型肝炎病史、长期饮酒史;(2)触诊肝脏质地硬,肝脏表面凹凸不平;(3)有腹腔积液、脾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门静脉高压症或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4)肝脏血清学指标(反映肝脏结构改变及功能变化的指标)提示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5)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证实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解剖形态学表现;(6)穿刺肝组织进行肝病理学检查,有假小叶形成[1]。于TIPS术前、一年后复查术前常规应用双源CT进行增强扫描、门静脉造影及三维后处理。根据肝内门静脉分支与肝静脉分支的CT三维重建图像,介入医师确定了TIPS术的穿刺点、穿刺方向、栓塞侧枝血管等;记录TIPS术前双源CT门静脉分支显影情况(4级、5级)、侧支血管开放情况(开放、未开放),将观察结果与TIPS术中DSA图像进行比较。一年后患者来院复查,再次行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肝内分流道狭窄程度(未见狭窄、轻度狭窄、明显狭窄、闭塞),将结果与TIPS复查术中DSA图像进行比较。采用计数资料统计,通过以DSA为金标准,将双源CT血管造影成像结果与术中记录的DSA图像进行一致性分析,统计方法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K/Kw=-1说明两种方法判断的结果完全不一致;K/Kw=0说明两种方法判断的结果是机遇造成;K/Kw≤0.4时,一致性较差;0.4<K/Kw≤0.6时,中度一致性;0.6<K/Kw≤0.8时,较高一致性;K/Kw>0.8时,极好的一致性;K/Kw=1说明两种方法判断的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开放情况两种检查方法都显示未开放9例,均显示开放40例,CT显示开放而且DSA显示未开放4例,CT显示未开放而DSA显示开放1例;CT和DSA两种检查方法均清晰显示门静脉4级分支3例,5级分支42例,CT显示门静脉5级分支而DSA仅显示仅为4级分支3例,DSA显示5级分支而CT显示仅为4级分支6例;CT和DSA均未见分流道狭窄24例、均显示分流道轻度狭窄10例、分流道明显狭窄7例、分流道闭塞6例。CT显示轻度狭窄而DSA未见狭窄2例,CT显示轻度狭窄而DSA显示明显狭窄1例,CT显示分流道闭塞而DSA未见闭塞1例,CT显示明显狭窄而DSA显示闭塞3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双源CT和DSA两种方法显示侧枝血管开放情况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0.89);门静脉分支情况显影具有较高一致性(K=0.80);支架狭窄程度判别上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w=0.83)。介入医师在TIPS术中依据CT结果进行穿刺点、穿刺方向及栓塞侧支血管的选择,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并准确栓塞靶血管,术中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双源CT血管造影在TIPS术前检查中,可良好显示门静脉属支分级、侧支血管开放情况,对TIPS术穿刺分流道、栓塞侧支血管等的选择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双源CT血管造影在TIPS术后随访中可显示分流道内狭窄程度,及时发现分流道移位、折角,对手术效果评价有意义。总之,双源CT血管造影可为TIPS术前评估和术后评价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TIPS手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刊编辑部[6](2015)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第31卷第1~12期年度索引》文中提出

张建龙,李迎春,李松蔚[7](2015)在《TIPS术后支架狭窄或闭塞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症的治疗,尤其是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更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然而,术后支架的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分流道功能障碍导致手术失效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回顾支架、覆膜材料的发展,分流道狭窄或闭塞的原因以及分流道的再次修复.

杨金燕,王玲,贺克武,高斌[8](2015)在《超声引导下叶酸偶联金纳米棒在兔VX2肝癌的摄取状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实验动物对叶酸偶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GNRs@SiO2-FA)的摄取状况,检测GNRs@SiO2-FA对肝癌细胞的靶向性。方法超声引导下穿刺接种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27只,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生长情况。2周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三组,即空白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门静脉注射GNRs@SiO2-FA组、瘤内注射GNRs@SiO2-FA组,术后24、48、72h每组各处死3只实验兔,取其肿瘤组织和各主要脏器观察GNRs@SiO2-FA摄取情况。结果成功建立VX2兔肝癌模型,实验动物摄入GNRs@SiO2-FA后,在24h内GNRs@SiO2-FA即可以特异度的与肿瘤细胞结合进入肿瘤细胞,并聚集在肿瘤细胞质内,瘤内注射组与门静脉注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GNRs@SiO2-FA可以在实验动物体内高度靶向性作用于肝癌细胞。

张晓婷,李利,刘淑萍,张龙方,吴迪,徐雪纯[9](2015)在《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门静脉右支(RPV)与肝后段下腔静脉(RHSIVC),行直接性门腔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对10只实验兔经皮穿刺RPV,调整穿刺针角度后,穿刺RHSIVC,送入导丝并沿导丝放入支架,建立直接性门腔分流通道,观察实验兔支架内血流充盈情况,并测量血流速度。术后30min解剖实验兔,观察支架位置及是否存在肝包膜下出血、腹腔大血管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果对9只实验兔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另1只因术中下腔静脉出血过多致死。超声所测平均RPV内径为(0.23±0.02)cm,RHSIVC内径为(0.38±0.05)cm,RPV与RHSIVC之间平均角度为(22.38±1.60)°;平均穿刺时间(11.4±3.69)min,穿刺RPV、RHSIVC平均次数分别为(1.30±0.48)次和(1.50±0.71)次,平均支架长度(1.06±0.09)cm,支架内平均血流速度(8.14±0.89)cm/s。术后大体解剖结果显示,除1只死亡外,9只实验兔支架均位于RPV与RHSIVC之间的肝实质内,且未出现肝包膜下出血、腹腔大血管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张华[10](2015)在《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损伤模型及肝脏环境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型猪与人在比较医学上同源关系较近,在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极其相似,常用作理想的非啮齿类实验动物模型,如小型猪糖尿病模型、腹壁拉链模型、心肌梗死模型等,然而采用微创技术建立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加之目前科学研究中对理想大动物肝脏损伤模型的迫切需求,小型猪的实验用肝脏损伤模型已经成为兽医学、比较医学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将采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进行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建立的研究,探索腹腔镜下建立肝脏大部分切除及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损伤模型的操作方法,同时对模型建立的安全性进行监测,并与传统开放性手术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在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损伤后肝脏环境的变化。本试验选用54头巴马小型猪为实验动物,首先随机选取5头小型猪,进行腹腔镜下肝脏局部术野探查和肝脏解剖学观察,然后将剩余的小型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7头,分别为腹腔镜肝叶大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叶大部分切除假手术对照组、开腹肝叶大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脏部分切除组、腹腔镜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假手术对照组、开腹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组。试验过程中通过气腹、建立手术通路、分离韧带、解剖第一肝门、贯穿肝实质与止血、右半肝缺血、切断肝实质、冲洗腹腔、切除肝叶的取出、缝合切口等操作步骤进行腹腔镜下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的建立。模型建立过程中对生命体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温等重要生理指标进行全程连续监测,并记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手术完成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0d行腹腔镜二次探查手术部位粘连。各组分别于术前、4 h、1d、3d、7d、14d、30d采取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和血清总蛋白、谷草转氨酶、r-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及血浆凝血功能;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3d、术后7d和术后1个月进行腹腔镜下肝脏活组织检查,做石蜡切片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针对不同模型分别检测肝脏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周期素D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Caspase-3活性,统计并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结果和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的变化。腹腔镜肝脏局部术野探查和解剖学观察发现,小型猪肝脏解剖位置、外形结构、韧带分布、管道系统及肝叶划分方面与人类近似,其特有的解剖学结构便于肝脏模型的建立。本试验成功完成了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和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建立,术中和术后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均未超出小型猪的安全耐受范围;相对于开腹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稍长,但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腹腔粘连轻,且所有小型猪术后1d精神状态和食欲基本恢复,能进食少量流质饲料,术后7-9d套管口和腹壁切口取第一期愈合。模型建立后,小型猪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术后1d和术后3d血清AST与术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7d差异显着(0.01<P<0.05);病理学观察可见术后7d局部肝细胞肿胀、变性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肝组织损伤较明显;术后1d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肝脏组织Cyclin D1基因表达量在肝大部切除后早期表达明显升高,术后1d增高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一直持续到术后3d差异显着(0.01<P<0.05)。术后肝组织TNF-α先升高后降低,在术后1d迅速升高到最高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3d、7d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0.01<P<0.05),;IL-6变化幅度较小,术后1d和3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0.01<P<0.05)。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d和3d血清AST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7d差异显着(0.01<P<0.05),其它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模型组剩余肝组织术后1d有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轻度萎缩,偶见窦状隙淤血,肝小叶内有局部肝细胞坏死灶或片状坏死,间质中炎性细胞浸润;术后7d可见局部肝小叶内坏死区域有肝细胞的增殖,局部汇管区纤维性结缔组织增生等。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即刻丙二醛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术中1h和术后1d肝组织丙二醛变化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在术后即刻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1d变化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在术后即刻过氧化氢酶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术中1h术后1d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监测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在术后1d肝组织中Caspase-3活性相对于对照组变化差异极显着(P<0.01),术中即刻和术后3d变化差异显着(0.01<P<0.05),其他时间点变化不显着(P>0.05)。通过试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成功建立了小型猪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和小型猪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2)通过对小型猪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综合监测和评价,各项生理指标均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证明了该技术和操作方法是安全、可行的。(3)与传统开腹手术建立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相比,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粘连轻,且具有对动物机体应激反应小、术后恢复较快等微创优势。(4)在模型建立后,通过对小型猪肝脏组织及血清的检测与评估,明确了损伤后肝脏功能、病理学以及肝脏细胞增殖、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氧化应激反应和凋亡的变化规律。

二、猪体内直接性门腔分流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体内直接性门腔分流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圆韧带架桥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法及分组
    1.3 仪器及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随诊结果分析
    2.2 桥血管通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2.3 桥血管狭窄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表现
3 讨论

(3)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脏移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巴马小型猪肝脏解剖学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麻醉及静脉动脉通路建立
        1.1.3 手术方法
    1.2 结果
        1.2.1 巴马小型猪肝脏大体解剖
        1.2.2 巴马小型猪肝脏各叶重量及比率
        1.2.3 巴马小型猪肝脏血管和胆道
    1.3 讨论
二、巴马小型猪经典非转流肝脏移植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2.1.2 麻醉及静脉动脉通路建立
        2.1.3 肝脏获取及修整
        2.1.3.1 预实验组供肝获取及修整
        2.1.3.2 实验组供肝获取及修整
        2.1.4 受体手术
        2.1.5 术后治疗方案
        2.1.6 观察指标
        2.1.7 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移植术后基本情况
        2.2.2 术中血流动力学及体温改变
        2.2.3 实验组术后肝功能改变
    2.3 讨论
        2.3.1 猪肝脏移植的困难
        2.3.2 猪肝脏移植血液的准备及无肝期处理
        2.3.3 猪肝脏移植供肝获取和移植技术的改进
        2.3.4 猪肝脏移植的体温维持和术后管理
    2.4 小结
三、巴马小型猪经典非转流劈离肝脏移植研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3.1.2 手术方法
        3.1.2.1 麻醉和供肝获取方法
        3.1.2.2 供肝劈离及修整
        3.1.2.3 受体肝脏劈离式移植手术(右半肝)
        3.1.3 术后治疗方案
        3.1.4 观察指标
        3.1.4.1 手术基本情况
        3.1.4.2 受体术后监测指标
        3.1.5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移植术后基本情况
        3.2.2 术后肝功能情况
    3.3 讨论
        3.3.1 劈离肝移植左、右半肝移植物的选择
        3.3.2 血管和胆道的劈离
        3.3.3 劈离肝移植的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3.4 小结
四、巴马小型猪DCD肝脏常温机械灌注研究
    4.1 对象和方法
        4.1.1 常温机械灌注装置的主要设备及材料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动物
        4.1.4 DCD供肝获取
        4.1.5 常温机械灌注灌注液配方
        4.1.6 常温机械灌注管路运行及检测
        4.1.7 灌注过程中标本收集
        4.1.8 统计方法
    4.2 结果
        4.2.1 灌注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情况
        4.2.2 常温灌注过程中灌注液酶学、乳酸,胆汁情况
    4.3 讨论
        4.3.1 DCD肝脏模型的建立
        4.3.2 NMP灌注液成分
        4.3.3 氧气浓度
        4.3.4 灌注模式(灌注压力和灌注温度)
    4.4 不足
五、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肝脏移植的研究
    5.1 对象和方法
        5.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5.1.2 手术方法
        5.1.2.1 冷保存组手术方法
        5.1.2.2 NMP组手术方法
        5.1.3 术后治疗方案
        5.1.4 观察指标
        5.1.4.1 手术基本情况
        5.1.4.2 受体术后监测指标
        5.1.5 统计分析
    5.2 结果
        5.2.1 移植术后基本情况
        5.2.2 生化检验情况
        5.2.3 组织学改变
    5.3 讨论
        5.3.1 DCD肝脏在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的优势
        5.3.2 DCD肝脏在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的时机
        5.3.3 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需要注意情况
        5.3.4 NMP对DCD劈离肝移植的保护作用
    5.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肝脏机械灌注保存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TIPS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5)双源CT血管造影在TIPS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方法
    1.3 图像分析及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第31卷第1~12期年度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经验交流
文献综述
病例报告
新产品新技术

(7)TIPS术后支架狭窄或闭塞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TIPS支架简史及类型
2 支架狭窄或闭塞的原因
3 支架狭窄或闭塞的预防
4 支架狭窄或闭塞的处理
背景资料
同行评议者
研发前沿
创新盘点
应用要点
同行评价

(9)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方法
        1.2.1 超声引导下直接性门腔分流支架植入术
        1.2.2 大体解剖观察
2 结果
    2.1 超声引导下支架植入结果
    2.2 大体解剖结果
3 讨论

(10)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损伤模型及肝脏环境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腹腔镜微创外科的介绍
        1.1.1 腹腔镜外科的发展概况
        1.1.2 现代腹腔镜系统的构成
        1.1.3 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和优势
    1.2 腹腔镜技术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
        1.2.1 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2.2 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2.3 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3 小型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科研价值
        1.3.1 小型猪的生物学特点
        1.3.2 小型猪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1.4 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试验器材
        2.1.3 试验药品及试剂
    2.2 方法
        2.2.1 小型猪肝脏形态和应用解剖学观察
        2.2.2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叶大部分切除模型的研究
        2.2.3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研究
        2.2.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小型猪肝脏形态和应用解剖学观察结果
        3.1.1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局部术野探查结果
        3.1.2 小型猪的肝脏解剖学观察结果
    3.2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的结果
        3.2.1 腹腔镜下肝叶大部分切除模型建立的手术结果
        3.2.2 腹腔镜技术建立肝叶大部分切除模型的安全性监测结果
        3.2.3 小型猪肝脏大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的结果
    3.3 小型猪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结果
        3.3.1 腹腔镜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建立的手术结果
        3.3.2 腹腔镜技术建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的安全性监测结果
        3.3.3 小型猪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肝脏环境变化的结果
4 讨论
    4.1 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建立的解剖学基础
    4.2 小型猪肝脏损伤模型操作要点及分析
        4.2.1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围手术期管理
        4.2.2 术中操作要点
        4.2.3 主要并发症的预防
    4.3 外科性肝脏损伤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讨
        4.3.1 腹腔镜建立肝脏部分损伤模型断肝方法的选择
        4.3.2 腹腔镜建立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模型缺血方法的选择
        4.3.3 腹腔镜与开腹建立肝脏损伤模型的对比研究
    4.4 肝脏大部分切除对小型猪肝脏环境和机体的影响
        4.4.1 大部分切除对肝脏功能和再生的影响
        4.4.2 大部分切除对肝脏炎症因子和血清生长因子的影响
        4.4.3 肝脏大部分切除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4.5 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对肝脏环境的影响
        4.5.1 肝脏缺血合并部分切除对肝脏功能的影响
        4.5.2 肝脏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凋亡情况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猪体内直接性门腔分流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术中门静脉左、右支分流治疗门脉高压的临床对比研究[J]. 潘红瑞,戴向晨,范海伦,梁晓宇,罗光泽,罗宇东,冯舟,朱杰昌,张益伟,胡凡果.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2020(03)
  • [2]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圆韧带架桥门-腔静脉分流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评价[J]. 张风琴,许永波,徐翠,王坤,崔广和.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0(01)
  • [3]DCD巴马小型猪肝脏常温机械灌注下劈离肝脏移植的实验研究[D]. 吴凤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TIPS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策略[D]. 张建龙.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5]双源CT血管造影在TIPS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王舒皓.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6]《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年第31卷第1~12期年度索引[J]. 本刊编辑部.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12)
  • [7]TIPS术后支架狭窄或闭塞的研究现状[J]. 张建龙,李迎春,李松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5(33)
  • [8]超声引导下叶酸偶联金纳米棒在兔VX2肝癌的摄取状况研究[J]. 杨金燕,王玲,贺克武,高斌.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07)
  • [9]超声引导下兔体内直接性门腔静脉分流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J]. 张晓婷,李利,刘淑萍,张龙方,吴迪,徐雪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5(06)
  • [10]腹腔镜技术建立小型猪肝损伤模型及肝脏环境变化的研究[D]. 张华. 东北农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猪直接门静脉分流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