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作风民主评议工作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作风民主评议工作

一、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情况(论文文献综述)

刘珊[1](2020)在《责任政府视角下中国电视问政研究》文中提出责任政府是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诉求。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种基本理念,又是一种对政府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责任政府的建构包含理念建构、能力建构和制度建构,在制度建构方面,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是确保政府积极履行责任的重要保障。作为“政府—媒体—民众”三方直接互动沟通、交流平台,电视问政已然成为中国不可忽视的政治传播现象。电视问政起源于上世纪末开创的广播问政,并在发展过程中演变出基于地方治理、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交流宣导型、沟通协商型、监督问责型三类电视问政节目,其中监督问责型电视问政节目作为行政问责和社会监督的创新形式,在我国各省(市)形成了广泛、持续的公众参与和舆论监督氛围。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国内电视问政的发展基础、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进行回顾,通过对全国各省(市)电视问政进行逐一检索和梳理,对我国电视问政整体概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监督问责型、沟通协商型、交流宣导型电视问政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基于责任政府视角对电视问政成效、现存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对电视问政的完善提出建议。

李佶航[2](2019)在《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电视问政研究 ——以G市C区电视问政为例》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回应型政府是保障人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保障。如何提升政府回应能力,建设回应型政府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行政管理改革中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方向。电视问政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公民参与政治权利的保障,当前,广东、湖北、湖南、广西、山东、河南、海南等多个地区开通了电视问政节目,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问题、转变工作作风、接受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G市C区电视问政是由区政府纠风办、区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主办,是集沟通、服务、监督于一体的广播电视录播、网络文字直播和报纸专题报道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政府能够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市民也有专门热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从而进一步密切政群关系,促进民主政府、廉洁政府的建设。自2012年5月开办以来,截至2018年12月已录制73期。节目邀请各镇(街)、区直局单位主要负责人上线,架设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直面问题、立行立改,有效促进各单位政风行风转变,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已经成为C区作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本文以G市C区电视问政为研究对象,以回应型政府为视角,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按照以下结构来开展:文章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阐述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等。第二部分介绍涉及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电视问政概况。第四部分着重对G市C区电视问政的回应现状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对G市C区电视问政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提出G市C区电视问政的对策建议。

梁永成[3](2018)在《法纪与秩序:县域纠风监察工作研究 ——基于华南某省糖区的考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一个华南县级区为研究单位,以该区党政机关和行业的纠风工作实践为研究对象,力图展现和理解基层纪律检查工作和行政监察工作的逻辑,并探讨基层执纪执法活动中的党政关系互动及其对法治建设的影响。纠风作为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工作,曾是反腐败的三项工作之一。其独特的组织架构是“一元双塔”党政体制互动并不断回应实践需求的产物。纠风是革命政党“党治”手段和现代行政监察手段的糅合,具有鲜明的政党意识形态特征。它借助纠风办独特的组织架构对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不正之风”问题进行全面的回应和治理。这种实践为转型时期国家和社会良性秩序的维持奠定了必要的权威、资源和秩序基础,由此而形塑了基层法治运行(特别是执法活动)的“法纪整合”的特点。纠风工作近三十年的变迁,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如何从传统的“党治”向推行“法治”转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监督的机制不断被消解,市场经济在自由主义催发下蓬勃发展,而新兴的法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完成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介入和应对,由此而带来社会秩序的混乱,各种不正之风四处蔓延。在这种环境下,法治建设面临着失序失控的危险。换而言之,在这种不正之风气中建设法治,面临着权威、组织和资源的困境,需要一种主导力量进行全面的整合。这项工作主要由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动用自身两个“科层体系”(党的科层体系和政府的科层体系)的组织、权威等资源完成整合。纠风就是这种整合实践中的一项,具有鲜明“法纪”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通过动用纠风的工作机制,将这种法纪手段在党的科层体系和政府科层体系中传导,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进而完成对基层权力腐化分裂、合法性弱化、秩序混乱的治理;同时,将党的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职业伦理教育、基层干部教育管理、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完成对行业秩序、乡村权力秩序的整合,确保行业秩序、乡村权力秩序的总体可控。2014年纪检监察机构改革之后,纠风工作从反腐败重点工作演变为一般性工作,纠风也由先前对治理全面介入转变为逐渐退出,纠风的“萎缩”意味着国家监察权力的上收,监察工作朝着更加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纠风工作的扩张和收缩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治理方式的转型,是党政关系日益融合的框架下更加强调技术治理的结果,纠风的困境也源于此。本文最终得出三个基本的结论:第一,糖区的党政机关和行业部门呈现出来的既不是“全能主义”治理模式下的革命共同体的秩序,也不是严格法律维持的现代法治秩序,而是在法纪整合框架下融合乡土性、现代性的治理秩序。第二,在纠风的实践中,纠风实际是一种新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权力监督方式,这种监督方式克服了行政监察“悬浮化”和党的纪律全面控制所面临的法治张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独特的社会基础秩序整合作用。第三,当前纠风工作所陷入的困境必须放置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法治的兴起意味着规则治理、技术治理越来越成为主导,在治理话语上,纠风背后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逐步被法治的话语所掩盖,由此形成了一个纪律不断弱化、强制权力不断强化的法治秩序。

刘雪晶[4](2017)在《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以J市国税局为例》文中认为在上世纪末期,西方政府推行的“新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绩效的概念与技术开始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管理者的重视,并逐步引入到我国政府管理实践中。从1995年开始,全国各地国税部门逐步实行目标管理及其考核办法,2000年初应福建省政府工作部署,符合国际广义的定义的绩效管理模式即效能建设在福建省国税系展开,公众参与到政府绩效评估。与此同时,福建省国税系统开展目标管理考核,至2013年发展为具有绩效管理特征的管理方式,并与政府效能建设挂钩。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税务系统推行绩效管理,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途径进一步扩展,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本文以J市国家税务局作为切入点,通过收集的大量部门文献、调研资料与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归纳厘清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以及相关基础理论,概括目前西方和国内在这个课题作出的研究现状及归纳的困境问题。通过对比,对研究对象J市国税局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的五种形式进行项目匹配,对符合绩效管理及绩效评估定义的工作作出明确的界定,确定效能建设、纠风、政风行风、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符合现代绩效管理定义的属性,并将其发展现状,比如开展时间在国内较早,评估制度发展较成熟、受双头领导,任务内容有所重叠、政府公众占比较高,评估主体比例不均衡等进行详尽归纳呈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围绕解决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方面存在的困境展开分析,最后归结J市国税局开展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特点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列出具体的特点、问题提出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指标、慎重使用绩效管理字眼、改进民意调查方式、培养公众参与热情、明确弄虚作假处理办法几方面改进措施。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与案例分析法相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论文写作,以期对现阶段基层执法单位的公众参与绩效评估状态作出较为客观的揭示,进而对进一步推进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评估起到借鉴作用。

龚彦霖[5](2015)在《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面深化改革以来,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最集中、最直接和最频繁的地方,承接大量的政府审批职能,是我省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至关重要的平台。然而,当前我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存在党员不愿进驻中心工作,党员理论学习时效无法保证,党员的思想动态掌握较少,部分中心未成立党组织、组织关系转入难、党支部平级管理、党员比例偏低和激励机制成效有限等问题,制约着中心服务我省打造优质软环境、加快改革发展的大局。为优化行政服务中心“党的窗口”形象,促进做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工作,夯实党执政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实地调查获得的座谈访谈资料和各级党组织建设的经验做法,对比党的建设和中心标准化建设的有关规定要求。针对我省行政服务中心思想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拟派驻中心的机关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确保审批职能部室整体进驻中心、定期开展综合性知识技能竞赛、落实严格的组织学习制度、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工作等五项措施;细分组织建设存在的八类问题分别提出应对办法;针对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党建管理、量化考评体系、落实述职评议和建立领导带班台账等对策。本文认为,解决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行政服务中心必然成为我省各级机关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通道、党员提高素质锻炼成长的重要平台、领导干部改进作风率先垂范的重要窗口、党员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重要标杆。

林振[6](2015)在《赋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政府角色转变》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治理理念的提出,以往社区管理模式的缺陷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角色,赋予社区权利,让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现代社区治理的政府角色转变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现,它变政府单向管理为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机结合,实现政府赋权、社区共治。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基层民主理论、社会互动论等理论,采用文献查阅、深入访谈、定性分析等方法,探讨政府赋权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社区共治的主体、方法、机制。第一部分,对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进行了界定和讨论,阐释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创新不足等。第二部分,对传统社区管理模式的政府角色,按照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合理的政府角色应该是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居民自治、政府赋权、社会共治。第三部分,以福建省一个社区为例,现实考察当前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转变政府角色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从政府赋权角度,应赋予社区自治权、协助权、监督权,并对撤销街道、政府购买服务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从社区共治角度,应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区工作站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统筹协调、多元参与。最后,得出本文结论。

洪健[7](2014)在《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文中认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本文简写为“党风责任制”)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实践经验表明,腐败案件发生之前,许多敏感的变量会改变明显。通过遴选敏感变量作为考核指标,对党风责任制实行情况进行检查,可以对各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党风责任制情况作出定量定性分析,实现预警提醒,及时发现和惩治腐败,消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因此,设计一套符合时代背景与地方实际的考核体系,并确保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对于实现有效反映地区、部门廉政状况,客观评价党风责任制实行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比较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状况;以目标管理理论、行政伦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惩治和预防腐败理论为基础,从党风责任制的概念入手,介绍了考核体系构成要素;以福州市党风责任制考核实践为切入点,对考核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结合新形势对考核的新要求,采用专家访谈,建立一套符合时代背景与福州实际的党风责任制考核体系;将构建的考核体系应用于2013年福州市党风责任制考核实践,对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提出保障考核实施的若干优化措施。

陈善光[8](2013)在《选准为民载体 履行监察职能 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中研究指明中央决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践表明,加强作风建设不能坐而论道,必须选好载体、找准抓手,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积小胜为大胜。我省各级监察机关要在省委、省政府、省纪委的领导下,认真履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以推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完善绩效评估、开展民主评议、深化办事公开等为载体和抓手,促进各级各部门强化群众观点、

董静[9](2012)在《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与模式分析》文中指出政府绩效评估源自于英美等国为应对严重赤字局面的财政危机、管理失调失控、官僚制失灵的管理危机及公民强烈质疑政府的信任危机所推行的改革,并迅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评估政府热潮。由于绩效评估本身固有的缺陷加之我国行政传统弊端的影响,绩效评估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及困境,尚未形成一个清晰应对社会转型的绩效评估系统发展思路及组织管理框架,评估的控制导向、结果的“一票否决”制以及运动式、短视性等特征悖离了现代治理演变的发展趋向。如何对这些突出问题予以理性审视,在整个世界公共行政快速变革的潮流中构建契合我国实际发展的且更为规范及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议题。为此本文将研究内容界定为:基于公共行政范式及治理演变的绩效评估发展脉络及阶段性特征分析;基于重要维度的各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国别比较;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模式分析及对策建议,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实证性案例分析为理论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鉴及指导。第二章通过对现代公共行政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揭示出绩效评估随着公共行政及治理演变而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及不同的关注焦点。政府绩效评估是从公共行政范式传统权威主导型治理机制下对程序、规则、效率的关注到新公共管理范式倡导市场力量的竞争主导型及权威主导型共同发挥作用的治理机制下对效益、效果、质量、回应性等关注焦点变化过程中的理性选择。新世纪以来,政府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挑战的方式都比以往更加纷繁复杂,政府亟需通过新的方式来回应新世界秩序的挑战。在新治理范式及治理新趋势下政府绩效评估面临更多挑战,需从产出控制、成本分析转向从整个政府治理过程中看待绩效评估的对象、目标、方法,更多地将公民、信任、社会资本等元素融入到绩效评估价值中。第三章对英国、美国及中国绩效评估实践进行概述及梳理,一方面对第二章公共行政、治理及绩效评估演变给予实践演示及证明,更主要的是为后面章节对组织体系及模式分析提供基础资料。从制度变迁视角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进行分析,发现实践呈现出由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央政府推进转向双轨制下中央——地方政府共同推进,最终过渡到市场经济下中央——地方——社会治理结构联合推进的制度变迁方式,反映出由供给强制型制度变迁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的转变。第四章从发生机理、组织方式、评估机构、参与程度、实施机制等重要维度展开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国别比较,从组织体系角度考量可以有助于清晰勾勒在特定的政治体制、行政传统、行政文化等基础条件及背景下各国绩效评估是如何组织实施的,并推导出完善我国绩效评估组织体系的启示性结论。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多案例实证研究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编码表由行政层级、评估目的、评估机构、评估者、评估方式、结果运用、评估周期及持续时间等维度构成。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主要体现为科层评估、参与评估、合作评估(委托)三种模式。基于对转型期我国行政发展特征及行政生态的考鉴并结合公共行政发展及治理演变的趋向,提出科层评估仍旧作为主导评估模式,采取谨慎态度推行参与评估,积极倡导委托评估模式,并逐渐形成政府与社会基于信任伙伴关系而开展的绩效评估发展格局及态势。文章最后根据组织体系比较及多案例研究中发现的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以提升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管理有效性并根本上驱动政府绩效的持续有效提升。

方光明[10](2011)在《消费维权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消费是推动生产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消费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和速度。因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在营造良好消费秩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消费维权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维权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维权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但是,长期以来行政部门承担了大量的纠纷处理任务,而企业和解、消委调解、消费仲裁与诉讼等其他消费维权途径发展相对比较缓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主要依靠行政部门来处理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新形势下,从理论研究角度来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完善消费者维权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助于行政部门在更为开阔的视野层面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消费维权,构建规范的市场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尝试以新公共行政理论关于公众参与的有关观点和公民民主理论为理论支撑,从公众参与模式研究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国内消费维权工作的现状进行研究,借鉴参考国外消费维权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经验和做法,以广东省近年来在发展公众参与,创新消费维权工作体制机制的做法为个案,在分析当前消费维权工作公众参与不足的原因基础上,从公众参与的主体、公众参与的体制、公众参与的途径等方面入手,探讨在公众参与模式下发展和推进消费维权工作的对策,提出:“在有效控制参与成本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参与消费维权的各类主体,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公众参与能力,扩宽公众参与途径,把消费维权工作变事后调处为事前监督,构筑起全方位的消费维权体系,有效提升消费维权工作的效率”。同时,也通过对消费者权益维护工作的研究,为有效维护公民权利,发展民主政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情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情况(论文提纲范文)

(1)责任政府视角下中国电视问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意义
    1.3 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1.4 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电视问政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2.1.1 国内电视问政研究概况
        2.1.2 电视问政的概念及类型
        2.1.3 关于电视问政的作用及意义
        2.1.4 关于电视问政的问题与展望
        2.1.5 国外关于政治类电视节目的研究
    2.2 关于责任政府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2.2.1 国内责任政府研究概况
        2.2.2 关于责任政府的概念界定
        2.2.3 关于责任政府的基本内涵
        2.2.4 关于责任政府的建构路径
    2.3 文献评述
3 中国电视问政发展概况
    3.1 电视问政发展基础
        3.1.1 中国责任政府建设
        3.1.2 责任政府制度体系
        3.1.3 广播问政实践探索基础
    3.2 电视问政发展阶段
        3.2.1 初创期(2000—2009年)
        3.2.2 发展期(2010年—2015年)
        3.2.3 繁荣期(2016年至今)
    3.3 电视问政发展现状
        3.3.1 各省市电视问政开办概况
        3.3.2 电视问政周期及持续性
        3.3.3 主办单位及问政对象
    3.4 电视问政类型概况
        3.4.1 监督问责型电视问政——以山东省《问政山东》为例
        3.4.2 沟通协商型电视问政——以杭州市《我们圆桌会》为例
        3.4.3 交流宣导型电视问政——以景洪市《电视问政》、香港《议事论事》为例
    3.5 电视问政对责任政府建设的积极意义
        3.5.1 明确政府权责职能
        3.5.2 拓展政民直接沟通
        3.5.3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3.5.4 强化公众参与监督
4 责任政府视角下电视问政现存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电视问政现存问题
        4.1.1 电视问政类型单一
        4.1.2 问政对象存在局限性
        4.1.3 问政主体参与性较低
        4.1.4 问政议题缺乏及时回应性
        4.1.5 问政缺乏制度化建构
    4.2 时代背景下电视问政功能定位
        4.2.1 政民间理性沟通对话平台
        4.2.2 地方治理多元主体互动平台
        4.2.3 内外部监督问责联动平台
    4.3 电视问政完善方向与实现路径
        4.3.1 明确电视问政定位,丰富问政形式
        4.3.2 拓展问政客体范围,分层设置议题
        4.3.3 联动全媒体问政,完善公众参与
        4.3.4 推进制度建构,实现问政长效化
5 结语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1 国内部分省(市)代表性广播问政节目摘录
    表2 全国各省(市)电视问政一览表

(2)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电视问政研究 ——以G市C区电视问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简要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电视问政与回应型政府理论概述
    2.1 社会问政渠道
    2.2 电视问政的概念
    2.3 回应型政府的概念
    2.4 电视问政与回应型政府的联系
第三章 G市C区电视问政概况
    3.1 发展历程
    3.2 定位、内容及形式
    3.3 工作流程
    3.4 问政效果
第四章 G市C区电视问政回应现状分析
    4.1 内容分析
    4.2 参与回应的人员分析
    4.3 回应内容
    4.4 回应的途径分析
        4.4.1 对于暗访片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回应
        4.4.2 对于主持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4.4.3 对于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4.4.4 通过提供回访片素材进行回应
    4.5 回应后的监督情况分析
第五章 G市C区电视问政存在的问题
    5.1 政府单位及官员回应能力不强
    5.2 问政人员问政能力和参与度欠缺
    5.3 电视问政内容浅层化
    5.4 缺乏后续监督机制
    5.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电视问政的对策建议
    6.1 同市其他区相关经验及借鉴
    6.2 提升政府单位及官员回应能力
    6.3 提高问政人员问政能力和参与度
    6.4 确保电视问政内容实效化
    6.5 强化电视问政反馈及监督常态化
    6.6 建立电视问政评估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法纪与秩序:县域纠风监察工作研究 ——基于华南某省糖区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中心主题
    第二节 研究单位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官僚制与县级权力运作研究
        二、党政关系与县级权力监督研究
        三、社会风气与不正之风治理的综合性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工作
        一、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
    第五节 相关概念与表述结构
        一、相关概念
        二、表述结构
第一章 纠风监察工作组织机制的演变
    第一节 纠风工作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作风建设与反腐败:纠风监察的开端
        一、构建新时期行政监察“新方法”
        二、保留名义的议事协调机构
        三、纠风办的组织架构
    第三节 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党风整治与纠风的融合
        一、纪检监察“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机构设置的形成和影响
        二、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的形成
        三、党风廉政建设与纠风的融合
    第四节 纠风监察工作机制演进:“条条”与“块块”的联动
        一、统一纠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形成
        二、统一纠风工作机制中的条块关系
        三、纠风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节 纠风工作方法的演进:从专项治理到综合治理
        一、从全面自查自纠到集中专项治理
        二、纠建并举、标本兼治
        三、注重预防、综合治理
    小结 纠风监察体制的演变特点及基本规律
第二章 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生成与治理
    引言 变的干部形象
    第一节 文本中的“行政监察”
    第二节 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结构性成因
        一、糖区党政机关的干部结构与流动
        二、机关的“机关”:糖区机关内部运行的特点
        三、县级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生成及表现
    第三节 党政机关不正之风的治理
        一、党政机关作风整治的常规方式
        二、纠风专项治理
    第四节 党政机关监督秩序的形成
        一、纠风工作与运动式监督常态化
        二、党政机关纠风的功能:思想整合、行为纠偏与合法性塑造
    小结 执法技术与执纪手段的融通
第三章 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及职业伦理生成
    第一节 政府机构改革与行业管理
    第二节 行业不正之风的特点及治理机制
        一、行业不正之风的类型及特点
        二、行业不正之风的常规治理机制
    第三节 行业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的运作机制
        一、整治前:选题和思想整合
        二、整治中: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群众的各自逻辑
    第四节 纠风与行业秩序的形成
        一、行业管理的“去伦理化”
        二、法律、民情与职业伦理
    小结 由政治伦理通向职业伦理
第四章 纠风下乡:权力、技术与秩序
    第一节 税改前后的村务监督
    第二节 村镇纠风工作的日常形式
        一、日常纪律检查
        二、民生资金项目电子监控
        三、纠风示范点建设
    第三节 乡村纠风工作的运行策略
        一、三河和震塘的“小村故事”
        二、纠风办案中的人情、权力和法律
    第四节 纠风下乡与乡村权力秩序整合
    小结 乡村权力的“再整合式监督”
第五章 纠风监察工作方式的变迁及其困境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干部作风建设中的“群众监督”
    第二节 纠风专项工作中的群众参与
        一、干群关系的转变与群众参与监督的两极化
        二、特邀监察员制度
        三、纪检监察信访信息员制度
    第三节 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和巡察工作的铺开
    第四节 纠风工作方式的变迁与困境
        一、教化管理与群众监督
        二、基层纠风工作的困境
    小结 群众监督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结语 通过法纪的社会秩序整合
    第一节 重新理解“法纪”
    第二节 通过法纪的社会秩序整合
参考文献
致谢

(4)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以J市国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 相关概念
    (二) 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的理论梳理
    (三) 研究设计
三、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的现状
    (一) 评估体系构建
    (二) J市国税局的评估现状
四、J市国税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 存在主要问题
    (二) 对策建议
五、总结
    (一) 结论
    (二) 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5)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行政服务中心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 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员比例统计
        二、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三、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节 中心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基层党员干部不愿进驻中心原因剖析
        二、理论学习时效无法保障原因探讨
        三、对党员思想动态掌握较少原因透视
    第二节 中心党组织的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中心未成立党组织的原因
        二、部分中心党组织关系转入难的原因
        三、部分中心存在平级管理的原因
        四、多数中心党员比例偏低的原因
    第三节 中心党组织的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中心党组织荣誉激励没有得到较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二、领导带班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的原因
第三章 推进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探讨
    第一节 不断加强中心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一、增强机关党员进驻中心工作的使命感与团队意识
        二、保障中心党员学习党的理论时效
        三、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工作
    第二节 努力健全中心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一、健全中心党组织,优化组织管理
        二、提高中心党员比例
    第三节 继续完善中心党组织的激励机制建设
        一、创新党建管理,优化激励机制
        二、量化考评体系,建立公平评价机制
        三、落实述职评议,建立领导带班台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赋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政府角色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角色的理论分析
    一、治理与社区治理
    二、传统社区管理模式中的政府职能作用分析
    三、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角色的合理定位
第三章 从一个社区角度考察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
    一、以福州市后县社区为例现实考察社区治理体系现状
    二、社区治理体系中政府角色的现实困境与原因
    三、健全社区治理体系的政府角色转变必要性
第四章 政府赋权: 让社区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一、政府赋权: 政府角色转变的首要环节
    二、自治权: 政府赋权的归位形式
    三、协助权: 政府赋权的表现方式
    四、监督权: 政府赋权的保障手段
    五、撤销街道: 政府赋权的扁平化管理方式
    六、购买服务: 政府角色转变的社会化
第五章 社区共治: 政府角色转变的实施方案
    一、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二、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社区工作站: 上承政府赋权下接自治事务
    四、社区网格化管理
    五、社区信息化建设
    六、统筹协调,多元参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1:福建省社区数量变化一览表(1999一2014年)
附录2:社区承担的政府行政工作具体内容
附录3:福州市后县社区主要工作负担调研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内涵
        2.1.1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概念
        2.1.2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构成
    2.2 理论基础
        2.2.1 目标管理理论
        2.2.2 行政伦理理论
        2.2.3 绩效管理理论
        2.2.4 惩治和预防腐败理论
3 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现状与问题
    3.1 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变迁
    3.2 各阶段的考核体系特点
    3.3 现阶段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存在的问题
4 新形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构建思路
    4.1 新形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新要求
    4.2 新形势下的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构建
        4.2.1 考核的立足点
        4.2.2 考核方法
        4.2.3 考核指标遴选
5 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检验
    5.1 数据来源及可信度
    5.2 福州市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分析
    5.3 有效性检验
6 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实施保障
    6.1 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学习教育与责任追究力度
    6.2 提高机关干部职工与社会公众的参与度
    6.3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强化主观数据指标
    6.4 增加客观数据指标样本
    6.5 构建主客观数据与民主测评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6.6 降低其他干扰因素对考核结果的影响
    6.7 注重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
7 研究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8)选准为民载体 履行监察职能 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力推行“马上就办”,为服务提效率、增质量
二、全面实施绩效考评,给机关加动力、强能力
三、广泛开展民主评议,由百姓来参与、作评价
四、扎实推进办事公开,让群众看得见、能监督

(9)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与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问题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框架、理论视角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的理论视角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公共行政范式、治理及评估政府演变分析
    2.1 现代公共行政发展范式分析框架
    2.2 公共行政范式、治理及评估
        2.2.1 公共行政范式及其治理
        2.2.2 评估政府的特征
        2.2.3 公共行政范式的衰退
    2.3 新公共管理范式、治理及评估
        2.3.1 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其治理
        2.3.2 评估政府的绩效导向及特征
    2.4 新公共治理范式、治理及评估
        2.4.1 新公共治理范式及其治理
        2.4.2 政府绩效评估的进展
    2.5 小结及思考
第三章 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整体实践概述
    3.1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
        3.1.1 中央政府层面
        3.1.2 地方政府层面
    3.2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分析
        3.2.1 联邦政府层面
        3.2.2 州与地方政府层面
        3.2.3 社会层面
    3.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基于制度变迁视角
        3.3.1 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政府绩效评估的合理性
        3.3.2 供给强制型制度变迁
        3.3.3 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
第四章 政府绩效评估组织体系国别比较
    4.1 各国政府绩效评估发生机理比较分析
        4.1.1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发生机理
        4.1.2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发生机理
        4.1.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生机理及国别比较
    4.2 各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方式比较分析
        4.2.1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方式
        4.2.2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方式
        4.2.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方式及国别比较
    4.3 各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机构比较分析
        4.3.1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机构
        4.3.2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机构
        4.3.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组织机构及国别比较
    4.4 各国政府绩效评估参与程度比较分析
        4.4.1 英国政府绩效评估参与程度
        4.4.2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参与程度
        4.4.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参与程度及国别比较
    4.5 各国政府绩效评估实施机制比较分析
        4.5.1 英美政府绩效评估实施机制
        4.5.2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实施机制及国别比较
    4.6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分析:基于内容分析法及多案例研究
    5.1 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基础性分析框架
    5.2 各模式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
    5.3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剖析——基于内容分析的多案例研究
        5.3.1 研究设计
        5.3.2 研究发现
    5.4 我国政府绩效评估发展思路及对策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及项目
致谢

(10)消费维权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消费
        1.2.2 消费者
        1.2.3 消费者权益与消费维权
        1.2.4 公众参与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公众参与的理论与实践
    2.1 公众参与理论的产生及发展
    2.2 公众参与的实践及主要方式
        2.2.1 公开听证
        2.2.2 民意调查
        2.2.3 参与管理
        2.2.4 社会监督
    2.3 我国公众参与现状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前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现状
    3.1 消费维权的现状
        3.1.1 消费维权立法保护体系
        3.1.2 消费维权行政保护体系
        3.1.3 消费维权司法保护体系
        3.1.4 消费维权公众参与体系
    3.2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现状
        3.2.1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制度建设
        3.2.2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基本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4.1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机制不健全
        4.1.2 公众参与形式过于单一
    4.2 成因分析
        4.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4.2.2 公众主体意识薄弱
        4.2.3 计划经济消费模式影响
        4.2.4 体制机制的制约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外及港台地区消费维权情况及借鉴
    5.1 欧美地区消费维权及公众参与消费维权情况介绍
        5.1.1 美国消费维权的做法
        5.1.2 欧盟消费维权的做法
    5.2 东南亚部分地区消费维权及公众参与消费维权情况介绍
        5.2.1 日本消费维权的做法
        5.2.2 新加坡消费维权的做法
    5.3 港台地区消费维权及公众参与消费维权情况介绍
        5.3.1 香港消费维权的做法
        5.3.2 台湾消费维权的做法
    5.4 公众参与消费维权情况借鉴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扩大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对策
    6.1 完善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机制
        6.1.1 法律机制
        6.1.2 程序机制
        6.1.3 监督机制
    6.2 培养参与消费维权的各类主体
        6.2.1 消费者群体
        6.2.2 消费维权志愿者
        6.2.3 消费者保护民间组织
        6.2.4 消费者保护研究机构
    6.3 培育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意识
        6.3.1 培育权利意识
        6.3.2 培育责任意识
        6.3.3 培育有序意识
    6.4 拓宽公众参与消费维权的途径
        6.4.1 信息公开
        6.4.2 参与决策
        6.4.3 集体诉讼
        6.4.4 简化维权程序
    6.5 控制成本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及出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情况(论文参考文献)

  • [1]责任政府视角下中国电视问政研究[D]. 刘珊. 浙江大学, 2020(01)
  • [2]回应型政府视角下的电视问政研究 ——以G市C区电视问政为例[D]. 李佶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法纪与秩序:县域纠风监察工作研究 ——基于华南某省糖区的考察[D]. 梁永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4]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 ——以J市国税局为例[D]. 刘雪晶. 厦门大学, 2017(10)
  • [5]福建省行政服务中心党组织建设研究[D]. 龚彦霖.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6]赋权共治:现代社区治理体系中的政府角色转变[D]. 林振.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
  • [7]福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D]. 洪健.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8]选准为民载体 履行监察职能 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 陈善光. 福建理论学习, 2013(08)
  • [9]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研究与模式分析[D]. 董静. 兰州大学, 2012(06)
  • [10]消费维权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 方光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开展作风民主评议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