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科技产业可享百亿蛋糕

清洁科技产业可享百亿蛋糕

一、洁净技术业可享百亿元蛋糕(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宇[1](2016)在《QGGC成都店的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百货零售业只是沧海一粟,然而却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近年来,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发展,新兴互联网科技的兴起,传统业态也在不断地自我革新。以百货零售业为例,据悉从2012年到2015年,全国共有近400家传统的内外资实体百货零售店关店。而大量的网络商店却如雨后春笋,在新兴的市场上不断生根发芽。同时,在成都的消费者市场上,以王府井、远东集团、伊藤洋华堂等为代表的大型零售集团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们通过不断地创新发展,持续地赋予实体零售店业新的内涵,同时也不断地引导着成都百货消费市场的成长蜕变。笔者主要通过理论引导、案例剖析和调研求证相融合的方法完成文章。首先,从相关理论综述理清源头,介绍了零售业态概况、竞争战略、战略设计等管理相关理论观点和西方最新的战略管理思想;紧接着,以QGGC成都店为实例进行深入剖析,运用PEST模型、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逐项分析企业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竞争状况;其次,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企业给予多维度的深入探寻,理清相应的发展策略思路,匹配发展战略;最后,明确提出为促使QGGC成都店未来成长为目标商圈内行业前三名领导者的有效战略途径及实施保障措施。本文以QGGC成都店为实例,按照战略研究的科学方法从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存在问题,改善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初步找到了帮助企业更好发展,适时克服不足,顺势成长,并慢慢抵达目标的顺畅健康之路:企业要紧扣时代脉搏,不断释放自身的优势能量,及时调整品牌战略,打造独特的体验环境,满足不同层次目标客户的需求,赢得更大的市场,实现可持续性盈利成长。并得出结论: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百货业与时俱进的竞争力是其生存的根本。企业须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满足核心客户需求,以差异化发展战略为手段,明确战略发展定位,不断更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调整特定阶段的发展目标,适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企业一定要紧跟互联网科技发展的脚步,运用现代科技逐步完善现代操作模式,提高效益;同时,QGGC成都店需要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商品选择能力,加强与地产业的跨界合作,促使百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成都实现全面建成辐射周边、面向全国、串联世界的国际购物天堂。

杨文学[2](2014)在《“太阳”梦——“中国梦”调查报告之一》文中指出道德如同一轮高悬的太阳,如果让雾霾遮住了它的光亮,那么,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温暖……序章"中国梦"一词在国人的热切期盼中横空出世了,作为研究"三农"问题的报告文学作家,我开始思考:在"中国梦"这杆猎猎飞舞的大纛下的中国乡村,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他们的梦是什么?令人心旌摇动的"中国梦"离他们还有多

许广义[3](2006)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着眼,继东南沿海开发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之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这使得东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巨大而系统的社会工程,从广度上讲,不仅直接关系到东北三省的经济起飞,而且也涉及到全国整体经济的发展;从深度上讲,这次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以内部造血型为主,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发展与振兴;从目标上讲,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不是“大跃进”,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指标的大大提高,而是着眼于在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快速、协调而持续地发展。本文认为,只有立足国情和东北地区实际,坚持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道路,才能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本论文以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南,以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为辅助手段,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论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的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模式选择和构建的整个过程之中,构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框架,包括产业结构改造模式、所有制结构调整模式及地区经济整合模式,建立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改造效果评价体系,并给出对策建议。 论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型,将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的典型老工业基地进行比较,得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差距,分析出了经济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国外典型老工业基地发展历程的分析,以及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对比,总结出了老工业基地改造可借鉴的一些经验,为决策者制定改造方案提供了依据和方向。 论文构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目标模式体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是

王朝明[4](2004)在《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配合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中国的扶贫计划,已经推进了 10 多个年头,其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主要体现在农村反贫困行动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贫困人口由 20世纪 80 年代初的 2 亿多人,锐减到目前的 3000 万人左右。虽然如此,中国反贫困的任务仍是十分艰巨的。当前,贫困现象不仅表现在农村,而且随着体制转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可避免,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和城市失业者数量都在逐年增加,城市就业压力不轻,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尚有相当困难,以贫困职工和城市长期下岗失业者以及部分农村流动人口为主体的城镇新贫困人群正在形成,原来不为人们关注的城镇贫困问题,正快速地凸显起来。政府、社会各界均已意识到城镇贫困问题的治理已迫在眉睫,中国扶贫事业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对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的贫困问题和反贫战略进行重新的反思和定位。本论文的研究正是基于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双重转型”的背景,对骤然而起的城镇贫困问题进行经济、社会、人文、历史等多视角的深入考察和系统研究,即主要是从基本概念,贫困测度,致贫因素,反贫对策,目标和趋势以及国际比较上对城镇贫困问题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调查研究和认识分析。并力求通过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反贫困战略体系,冀望能有助于缓解当前城镇贫困的蔓延,以便在继续推动改革深化的同时,统筹兼顾、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尤其是切实维护好贫困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使他们能够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利益和成果,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论文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第一章,作为全论文的引论部分,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贯穿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思路的理论主线是人文关怀的精神,由此点明了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意义,并为后面各章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注入了灵魂和精髓。而全论文这个研究内核的提炼:一方面,是基于对经济学研究贫困的历史梳理,从而发现从古典经济学到现代经济学关于人的研究和人文关怀精神已经逐步地丢失。这样,对涉及到人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主流经济学建树不多。相反,始终以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以人类解放作为奋斗目标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地分析和深刻地洞见了自工业化以来资本主义社会贫困存在的根源,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贫困的制度变革方式,在这方面留下了宝贵的理论财富。这也正是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对当前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的根本所在。因此,笔者在引论中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论断与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为指针,重新诠释现代人文关怀精神,从而铸造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与反贫困研究的理论内核。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工业化社会以来反贫困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要突破过去仅仅将贫困视为一种低经济收入和物质匮乏现象(当然这是贫困最基本的现象,但贫困的表现不止于此)的理解,扭转将反贫困囿 1 <WP=5>于临时性、施舍性的给钱送物的简单做法,提高扶贫的效果和效率,促使反贫困行动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文化的轨道,必须张扬人文精神的旗帜(这也是当前一些国际机构将物质贫困上升为人类贫困来治理的理由所在)。这样,才能从经济、社会、人文等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反贫困的战略框架、政策体系和组织结构;这也为我们在后面各章的研究中提供了一个跨学科边缘交叉分析的理论框架。此外,引论部分还界定了众说纷纭的贫困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反贫困的要义,提出了关于贫困类型的划分,给出了测量贫困程度的指标体系;同时从文献的角度,重点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贫困学说和社会主义国家及其转型过程的贫困与反贫困理论,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中关于贫困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并且确立了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即框架结构。这一切为下文的分析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前提和学术准备。第二章,从现实客观的角度描述了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存在的状况。由于当前城镇贫困问题的突显,直接反映在城镇贫困人口构成的变化上。而说明这个变迁,我们运用了社会学关于社会分层的理论,分析了伴随着转型,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享有资源占有的阶层出现了分化,中国社会分层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在社会分层加剧的条件下,城镇贫困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为了识别这个变化的规模,探讨了尚无法统一的中国城镇贫困线标准,以及按照不同贫困线标准测算的城镇贫困人口规模,其中包括笔者提出的应把从农村进城的流动贫困人口估算在内的规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和生存状况,运用英国学者汤森关于“贫困三分法”的理论,将当前城镇贫困归结为界于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间的“基本贫困”状态。最后,归纳出转型期城镇贫困的基本特征和社会影响。第三章,基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背景,全面探讨了 20 世纪 90 年

朱昶[5](2003)在《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国内外有关企业绿色化研究的基础上,从绿色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企业战略管理的一般过程,对企业绿色发展战略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构建出绿色发展战略的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并以此作为指导我国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依据。 首先,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绿色经济浪潮的兴起,许多企业纷纷走向绿色发展的轨道上来,因此亟需科学的企业绿色发展理论和方法的指导。由于我国理论界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对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第二,在回顾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的演进中,提出了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概念,并通过对国内外企业绿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三,对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总结,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伦理学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 第四,构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体系。从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内容、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般步骤以及战略实施的途径几个方面构建起企业绿色发展战略体系。 第五,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分析。在对企业绿色创新概述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其中,绿色技术创新又包括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绿色管理创新主要指绿色供应链管理。 第六,绿色企业形象战略分析。从企业形象入手,重点阐述了绿色企业形象的构成、企业树立绿色企业形象的重大意义、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第七,企业绿色营销战略分析。主要介绍了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绿色营销组合策略和绿色贸易策略。 第八,从管理、产品和效益三方面构建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14000环保认证标准、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和企业效益“绿色”评价体系。武汉理工大学博十学位论文 第九,以湖北人荣集团公司为案例,对企业绿色发展战略进行实记一分析。在介绍天荣绿色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构建起完整的绿色发展战略体系。 最后,对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理沦和力一法研究进行了全文总结,少仁对末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洁净技术业可享百亿元蛋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洁净技术业可享百亿元蛋糕(论文提纲范文)

(1)QGGC成都店的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1.2.1 本文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业态背景与相关理论
    2.1 零售与百货业态背景概况
        2.1.1 零售业态简况
        2.1.2 百货业态简况
    2.2 零售业相关理论
        2.2.1 零售轮转理论
        2.2.2 手风琴理论
        2.2.3 生命周期假说
        2.2.4 辩证发展理论
        2.2.5 真空地带理论
    2.3 战略管理理论
        2.3.1 资源配置战略理论观点
        2.3.2 竞争战略理论观点
        2.3.3 战略设计理论观点
        2.3.4 西方最新战略管理思想
第三章 QGGC成都店环境因素分析
    3.1 成都百货业发展概况
    3.2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经济环境
        3.2.3 技术环境
        3.2.4 社会环境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3.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3.3.2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3.3 消费者议价能力分析
        3.3.4 替代品竞争分析
        3.3.5 同行业对手之间的竞争分析
    3.4 QGGC成都店内部条件分析
        3.4.1 QGGC成都店简介
        3.4.2 商品结构情况
        3.4.3 商场环境情况
        3.4.4 营销能力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GGC成都店SWOT分析
    4.1 QGGC成都店面临的发展机遇
        4.1.1 政府政策支持
        4.1.2 城市化进程加快
        4.1.3 消费增量可持续
        4.1.4 春熙路商圈的发展
    4.2 QGGC成都店面临的威胁
        4.2.1 同行业的激烈竞争
        4.2.2 外围市场的威胁
        4.2.3 潜在对手的威胁
        4.2.4 电子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威胁
    4.3 QGGC成都店的优势
        4.3.1 地段优势明显
        4.3.2 重视文化管理
        4.3.3 购物环境规范
        4.3.4 商场功能布局合理
    4.4 QGGC成都店的劣势
        4.4.1 存在同质化问题
        4.4.2 人才储备不足
        4.4.3 信息技术不强
        4.4.4 创新能力较弱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QGGC成都店发展战略的制定
    5.1 发展战略目标
        5.1.1 公司的战略展望和业务使命
        5.1.2 发展战略支撑体系
    5.2 公司的市场定位
        5.2.1 寻找目标市场
        5.2.2 确定市场定位
    5.3 发展战略方案
        5.3.1 差异化战略
        5.3.2 业态多元化战略
        5.3.3 纵向一体化战略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QGGC成都店发展战略的实施
    6.1 实行目标管理
        6.1.1 目标管理特征选择
        6.1.2 目标管理实施方式
    6.2 做好人才储备建设
        6.2.1 建立良性循环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6.3 打造体验式购物中心
        6.3.1 创造体验式的购物环境
        6.3.2 体验式区域业态配置
    6.4 开发自有品牌商品
    6.5 提高信息化水平
        6.5.1 经营数据的系统化
        6.5.2 进销存一体化信息平台建设
        6.5.3 加强供应链信息化管理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论文写作的背景
        1.1.2 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探索
        1.2.2 当前我国在老工业基地改造方面的主要观点
        1.2.3 论文写作视角
    1.3 论文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老工业基地的概念及分类
        2.1.1 老工业基地的概念
        2.1.2 老工业基地的分类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
        2.2.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
        2.2.4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内容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1 “发展型式”理论
        2.3.2 经济增长阶段论
        2.3.3 梯度推移理论
        2.3.4 二元结构转变理论
        2.3.5 点轴开发理论
        2.3.6 “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大推进理论”
    2.4 有关产业结构的基本理论
        2.4.1 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理论的涵义
        2.4.2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4.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理论
    2.5 有关制度变迁理论
        2.5.1 制度与制度创新
        2.5.2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比较研究
    3.1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国内典型老工业基地比较
        3.1.1 区域经济综合评价理论根据
        3.1.2 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3 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
        3.1.4 区域经济差异的综合评价
        3.1.5 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上海比较结果分析
    3.2 发达国家典型老工业基地的改造
        3.2.1 德国鲁尔老工业基地
        3.2.2 英国典型老工业基地
        3.2.3 美国典型老工业基地—锈带
        3.2.4 日本北九州老工业基地
    3.3 国内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
        3.3.1 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
        3.3.2 国内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验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的选择
    4.1 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及演变的历史分析
        4.1.1 东北工业形成的前提
        4.1.2 东北工业的形成及兴衰过程
        4.1.3 东北工业的复苏
    4.2 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战略因素分析
        4.2.1 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及战略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
        4.2.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因素综合分析
    4.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
        4.3.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4.3.2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经济目标
        4.3.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总体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模式
    5.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5.1.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5.1.2 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的因素
    5.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模式
        5.2.1 世界各国产业结构调整模式比较
        5.2.2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改造模式的选择
    5.3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产业发展方向
        5.3.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的选择
        5.3.2 装备制造业
        5.3.3 汽车产业发展
        5.3.4 医药制造业
        5.3.5 绿色食品加工业
        5.3.6 石油化工工业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改造模式
    6.1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现状分析
        6.1.1 产出的所有制结构
        6.1.2 资本投入的所有制结构
        6.1.3 从业人员的所有制结构
    6.2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问题的根源
        6.2.1 国有经济分布资源配置不合理
        6.2.2 所有制改革不到位
        6.2.3 企业进入和退出机制尚不完善
    6.3 东北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改造模式
        6.3.1 构建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6.3.2 培育多元的投资主体建立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
        6.3.3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和开放型社会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区域整合模式
    7.1 构建区域整合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7.1.1 区域整合的背景
        7.1.2 区域整合的意义
    7.2 构建区域整合模式的条件与障碍
        7.2.1 区域整合的条件
        7.2.2 区域整合的障碍
    7.3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整合模式构成
        7.3.1 区域行政整合
        7.3.2 区域政策整合
        7.3.3 区域市场整合
        7.3.4 区域利益整合
    7.4 推进东北区域整合模式实施的对策
        7.4.1 区域外部整合对策
        7.4.2 区域内部整合对策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效果评价与对策
    8.1 评价指标设计
        8.1.1 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8.1.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8.1.3 评价等级的界定
        8.1.4 评估的指标的权数分配
        8.1.5 综合评价步骤
        8.1.6 评价模型的应用
    8.2 进一步深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对策
        8.2.1 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8.2.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8.2.3 完善市场机制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8.2.4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8.2.5 利用高新技术积极改造传统产业
        8.2.6 搞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8.2.7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2.8 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A
附录 B

(4)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论
    1.1 研究的主题和意义:反贫困——经济学的人文关怀
        1.1.1 叩问千年贫困:自然之物抑或社会“怪物”
        1.1.2 经济学的追寻:治理贫困与人文关怀
    1.2 若干基本范畴的诠释和辨析
        1.2.1 贫困的涵义和分类
        1.2.2 贫困的测量及其标准
        1.2.3 “反贫困”的释义
    1.3 理论回顾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贫困理论文献述评
        1.3.2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二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的现状:规模、分布与特征
    2.1 中国转型期社会分层的嬗变与城镇贫困人口的变迁
        2.1.1 转型时期社会阶层分化的基本状况
        2.1.2 转型时期城镇贫困人口构成的变迁
    2.2 当前中国城镇贫困的识别与规模
        2.2.1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
        2.2.2 关于城镇贫困人口规模的各种估计
    2.3 当前中国城镇人口的分布与生存状态
        2.3.1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
        2.3.2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状态
    2.4 转型期城镇贫困的主要特征与社会影响
        2.4.1 城镇贫困的主要特征
        2.4.2 城镇贫困存在的社会影响
第三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贫困的致因分析
    3.1 背景分析: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
        3.1.1 “转型”的涵义与中国转型的过程
        3.1.2 城镇贫困:一个转型进程中的问题
    3.2 支配城镇贫困变化的三大因素: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失业状况
        3.2.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城镇贫困显露
        3.2.2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失业与城镇贫困
    3.3 制约城镇贫困发生的若干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分析
        3.3.1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对城镇贫困的影响
        3.3.2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贫困问题
        3.3.3 新型社会保障体制建立滞后与城镇贫困
        3.3.4 人力资本脆弱性对城镇贫困深化的原因分析
    3.4 城镇贫困运行的沼泽地:城镇贫困陷阱解读
第四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与战略构架
    4.1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
        4.1.1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指导思想
        4.1.2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方针
    4.2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基本构架
    4.3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推进阶段
        4.3.1 对 21 世纪前期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走势的基本判断
        4.3.2 中国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推进阶段
    4.4 中国农村扶贫与城镇反贫困的比较与整合
        4.4.1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
        4.4.2 中国农村扶贫战略的政策措施及其绩效评析
        4.4.3 中国城镇反贫困与农村扶贫的比较整合
第五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战略的模式选择(Ⅰ)——经济战略类型
    5.1 加强宏观调控与城镇反贫困
        5.1.1 中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波动对城镇贫困的影响
        5.1.2 中国城镇反贫困的宏观经济政策
    5.2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反贫困
        5.2.1 东、西部地区经济互动中的反贫困透视
        5.2.2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城镇反贫困政策选择:以西部城市为例。
    5.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城镇反贫困
        5.3.1 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在城镇反贫困中的战略位置
        5.3.2 困境与突围:国企改革攻坚初见成效
        5.3.3 探索和建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推进城镇减贫的良性互动机制
    5.4 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与城镇反贫困
        5.4.1 基于反贫困的分析:分配中的效率与平等
        5.4.2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与缓解贫困的政策框架
    5.5 充分扩大就业与城镇反贫困
        5.5.1 反失业支撑城镇反贫困的理论定位
        5.5.2 城镇反贫困战略中的就业政策组合
第六章 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战略的
    模式选择(Ⅱ)——综合战略类型
    6.1 可持续发展中的城镇反贫困
        6.1.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检视
        6.1.2 一个现实的研判——中国矿产资源枯竭城市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6.2 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城镇反贫困
        6.2.1 中国城镇反贫困的一个重大思路:综合协调发展、多元复合型城镇化模式的选择
        6.2.2 发展多元复合型城镇化模式与防止流动性边缘贫困的蔓延
        6.2.3 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有效治理城市失业性贫困
    6.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反贫困
        6.3.1 中国城镇反贫困的保障制度设计及政策工具
        6.3.2 中国城镇反贫困保障制度及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6.4 人力资本积累与城镇反贫困
        6.4.1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概念及其投资要素
        6.4.2 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缓解城镇贫困的政策设计
第七章 国际城市反贫困的经验与启示
    7.1 世界贫困的共同性与特殊性
    7.2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反贫困及其制度安排
        7.2.1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济贫方案
        7.2.2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反贫安排
        7.2.3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家庭及公共救助方案
        7.2.4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中以立法为基础的社会照顾体系
        7.2.5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中国家救助的宗旨与内容
        7.2.6 西方发达国家的“贫困线”(Poverty Line)制度
    7.3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反贫困行动
        7.3.1 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的状况及其特征
        7.3.2 发展中国家城市反贫困的战略模式及其政策取向
    7.4 经济转型国家城市反贫困的对策
        7.4.1 经济制度向市场化和私有化激进转变过程中的贫困问题
        7.4.2 应对贫困:转型调整与制度重建
    7.5 经验与启示
        7.5.1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概括
        7.5.2 发展中国家的艰难探索
        7.5.3 转型国家的应急反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5)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
第2章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与一般发展战略
    2.1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演进
    2.2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定义与特征
    2.3 企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第3章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
    3.1 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3.3 生态经济学理论
    3.4 环境伦理学理论
    3.5 战略管理理论
    3.6 知识管理理论
第4章 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体系
    4.1 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思想
    4.2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内容
    4.3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般步骤
    4.4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途径
第5章 企业绿色创新战略
    5.1 企业绿色创新概述
    5.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
    5.3 企业绿色管理创新战略
第6章 绿色企业形象战略
    6.1 企业形象与绿色企业形象概述
    6.2 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的制定
第7章 企业绿色营销战略
    7.1 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7.2 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7.3 绿色贸易战略
第8章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评价体系
    8.1 ISO14000环保认证标准
    8.2 绿色产品的评价体系
    8.3 企业绩效的“绿色”评价体系
第9章 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实证分析
    9.1 公司概况
    9.2 天荣的绿色发展实践
    9.3 天荣绿色发展实践存在的问题
    9.4 天荣的绿色发展战略及措施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10.1 全文总结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承担的主要课题
致谢

四、洁净技术业可享百亿元蛋糕(论文参考文献)

  • [1]QGGC成都店的发展战略研究[D]. 刘芳宇.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3)
  • [2]“太阳”梦——“中国梦”调查报告之一[J]. 杨文学. 中国作家, 2014(06)
  • [3]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D]. 许广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12)
  • [4]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朝明. 西南财经大学, 2004(04)
  • [5]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及其体系研究[D]. 朱昶. 武汉理工大学, 2003(04)

标签:;  ;  ;  ;  ;  

清洁科技产业可享百亿蛋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