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莨菪碱防治重度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山莨菪碱防治重度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一、山莨菪碱防治严重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邓燎原[1](2019)在《SOFA评分对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评估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研究SOFA评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过程中的变化关系,明确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SOFA平均临界值。寻找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对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脓毒症及时有效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2018年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的117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数据。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有无吸入性损伤,记录住院第1、3、7、10、14、21天的氧合指数(PaO2/FiO2)、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胆红素值、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血肌酐值、24小时尿量,根据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标准统计SOFA值。按第21天预后分为脓毒症组(试验组)和非脓毒症组(对照组);根据患者年龄分为青壮年组(18-40周岁)和中老年组(41-60周岁)。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SOFA值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LSD-t检验分析组内SOFA值的变化差异。绘制SOFA值ROC曲线,根据AUC、P值、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及95%CI等结果分析SOFA平均值与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关系。对SOFA值与患者并发脓毒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性别、年龄、烧伤面积及吸入性损伤4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其中对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对多因素分析得出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分析,根据Β回归系数、OR值及P值预测影响因素存在时,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风险性,得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经过21天治疗后的117例特重度烧伤患者中,并发脓毒症为52例(44.4%),非脓毒症患者65例(55.6%)。每个患者入院后第1、3、7、10、14、21天六个时间点的SOFA值(见表3.1-1),脓毒症组SOFA平均值第1天(2.38±1.94)、第3天(4.54±3.45)、第7天(2.41±1.97)、第10天(1.53±1.34)、第14天(1.27±1.15)、第21天(1.09±1.12)。非脓毒症组SOFA平均值第1天(1.19±0.23)、第3天(2.16±1.75)、第7天(1.15±0.97)、第10天(0.71±0.54)、第14天(0.58±0.77)、第21天(0.55±0.12)。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SOFA平均值比较,第1天SOFA平均值(2.38±1.94vs.1.19±0.23,P<0.05)、第3天平均SOFA值(4.54±3.45vs.2.16±1.75,P<0.05)、第7天SOFA平均值(2.41±1.97vs.1.15±0.97,P<0.05)、第10天平均SOFA值(1.53±1.34vs.0.71±0.54,P<0.05)、第14天SOFA平均值(1.27±1.15vs.0.58±0.77,P<0.05)、第21天SOFA平均值(1.09±1.12vs.0.55±0.12,P<0.05),试验组SOFA平均值高于对照组(3.73±2.479 VS.0.98±1.136,P<0.05)。采用LSD-t检验进行组内SOFA平均值比较,得出脓毒症组第1、3、7、10天SOFA平均值(2.38±1.94vs.4.54±3.45vs.2.41±1.97vs.1.53±1.34,p<0.05),第14、21天SOFA平均值比较(1.27±1.15vs.1.09±1.12,P>0.05);非脓毒症组第1、3、7天SOFA平均值比较(1.19±0.23vs.2.16±1.75vs.1.15±0.97,p<0.05),第10、14、20天SOFA平均值比较(0.71±0.54vs.0.58±0.77vs.0.55±0.12,P>0.05)。进行SOFA值ROC曲线结果,SOFA值AUC:0.91、P<0.05、cut-off值2.1、敏感度86.7%、特异度91.7%、95%CI(0.87-0.91)。SOFA平均值与患者并发脓毒症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r=0.82,P<0.05。本研究对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年龄、烧伤体表面积、吸入性损伤3个因素的患者脓毒症的发病率高,P<0.05。对年龄、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进行Logistic分析得出,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P<0.05。结论:SOFA平均值与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呈正相关(r=0.82,P<0.05),当SOFA平均值>2.1时,患者并发脓毒症的风险增加。脓毒症组SOFA平均值高于非脓毒症组。住院后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SOFA平均值第1-3天逐渐上升、第3-21天逐渐下降,脓毒症组在14天后趋于平稳,非脓毒症组在10天后趋于稳定。年龄、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是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影响因素,其中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是独立危险因素。

郭彦伟[2](2013)在《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山莨菪碱治疗对肠源性真菌感染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早期应用山莨菪碱在大鼠烧伤后肠源性真菌感染的作用,从而为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法的依据。方法选取健康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A组健康鼠真菌液灌胃,B组烧伤鼠真菌液灌胃,C组烧伤鼠真菌液灌胃5分钟内山莨菪碱(3mg/kg)腹腔注射,设计严重烧伤大鼠动物模型,选用标准白色念珠菌菌株制备一定浓度,给烧伤大鼠灌肠,分不同时段(6h,12h,24h,48h)处死,取各组大鼠内脏组织,肺部组织进行MPO ELISA半定量测定,小肠粘膜进行HSP-70ELISA半定量测定,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肠道粘膜、肺、肝、肾脏真菌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抽血测定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酐(CRE)尿素氮(BUN),分析不同时相点的组织真菌含量变化,脏器功能指标变化,以探讨山莨菪碱对严重烧伤大鼠烧伤后肠源性真菌感染的作用。结果肺组织MPO测定结果显示B组(烧伤真菌液灌胃)、C组(烧伤鼠真菌液灌胃5分钟内山莨菪碱腹腔注射)各时相点MPO含量显着高于A组(健康鼠真菌液灌胃);B组MPO含量显着高于C组。小肠粘膜HSP70测定结果显示各时相点B组、C组含量明显高于A组;而且C组含量高于B组。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B组显着高于C组高于A组。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测定结果显示B组、C组在24、48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有显着差异,C组与B组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各脏器荧光定量PCR检测真菌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侵袭,侵袭程度A组最轻、C组次之,B组最重。结论严重烧伤大鼠肠源性真菌感染后真菌侵袭范围广,随时间延长受感染脏器损伤程度加重;早期使用山莨菪碱可减轻烧伤大鼠的肠源性真菌感染程度,减轻其它脏器的感染程度,保护损伤脏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应用于真菌感染的诊断。

贺立新,郭振荣[3](2012)在《烧伤休克期复苏:回顾与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烧伤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独立的学科,始建于全民大炼钢铁的1958年,烧伤患者的骤然增多,催生了烧伤专科建立与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独具特色的烧伤治疗与研究已蜚声于国内外,烧伤救治的成功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评选出的20世纪我国25项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中,由烧伤和显微外科组成的"外科诊疗"是医学专业惟一获此殊荣的学科。

李文贤,李栋梁,左丽君,李泽先,赵丽琴[4](2009)在《成功治愈化学烧伤全身100%合并高血压1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大面积化学烧伤合并高血压的治愈率。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行综合性抗休克治疗;密切监测、控制血压;联合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平稳度过休克期;保护内环境稳定,防治内脏并发症;加强全身营养支持,促进创面尽快愈合;择期手术封闭深度创面;尽早行综合性康复治疗,促进功能恢复。结果: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病人创面愈合,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采用综合性补液治疗,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尽早封闭创面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可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治疗质量。

郭振荣[5](2008)在《烧伤休克期补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众所周知,严重烧伤患者伤后48 h内为急性渗出期,由于体液丢失兼有血细胞破坏,导致血容量减少和组织细胞缺氧,进而诱发休克。近50年来全国烧伤专业工作者围绕烧伤休克做了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使休克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绝不能据此就认为休克问题已基

岳茂兴[6](2006)在《化学中毒与烧伤》文中提出

蒋卓汛[7](2003)在《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目 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引起肠外多器官损伤的作用及其机理,并观察山莨菪碱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 法: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大鼠肠系膜上动脉120 min后,松夹再灌注2h、6h,建立肠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5min、缺血后60min、再灌注前5min分别股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kg)。结 果: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升高;肝、肾、肺组织中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肝、肺组织中的MPO活性增加;血清NO、TNF-α浓度升高;血清NO与MDA含量变化呈正相关。山莨菪碱可缓解肠缺血再灌注对肠外器官的损伤,减少MDA的生成,增强SOD的清除能力,降低MPO活性,抑制NO、TNF-α浓度升高。结 论:肠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肠外多器官损伤,可能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及中性粒细胞,释放过量炎症介质,TNF-α、NO等,导致炎症失控的SIRS和缺血再灌注本身产生大量自由基有关,对多器官产生综合性损伤的结果。而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损伤,减轻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活化,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及大量NO释放有关。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8](2001)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福兴,刘拱喜,韩兴海,邹瑞丽,董丽洁[9](2001)在《山莨菪碱对小儿烧伤休克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文中研究表明

盛志勇,杨红明,柴家科,郭振荣,申传安,张诚[10](2000)在《大面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将临床与实验研究所得结果应用于临床治疗 ,分析其对降低严重烧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病率的作用。 方法 总结自 197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共收治的严重烧伤 (烧伤面积均大于 30 %TBSA)患者 6 5 7例 ,以 1990年 1月 1日为界分为 2组。 2组的伤情有可比性。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之间的患者广泛地应用了新的治疗措施 ,主要为及时、快速、充分的液体复苏 ,应用山莨菪碱恢复肠道血供 ,氧自由基清除剂阻止氧自由基的损害 ,休克期广泛切痂、植皮 ,早期经口营养 ,主要器官功能支持等。 结果 1990年 1月前 36 9例 ,MODS的发病率为 17 3% ,病死率为 87 5 % ;1990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之间 2 88例的MODS发病率为 6 9% ,病死率为 40 0 % ,两组结果差异有显着意义。 结论 严重烧伤患者在治疗中减轻或消除MODS的病因或诱因的措施 ,可以显着地降低MODS的发病率。

二、山莨菪碱防治严重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莨菪碱防治严重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SOFA评分对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评估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中文缩略语索引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第3章 试验结果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2)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山莨菪碱治疗对肠源性真菌感染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一 序言
    1.1 山莨菪碱(Anisodamine)的研究进展
    1.2 重度烧伤对机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1.3 肠源性感染的研究
    1.4 真菌感染的研究
    1.5 HSP-70的研究进展
二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菌种和引物
    2.4 试剂
    2.5 实验方法
    2.6 统计学分析
三 结果
    3.1 大鼠肺脏组织MPO的检测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2 大鼠肠粘膜HSP-70的检测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3 大鼠肝脏功能检测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4 大鼠不同内脏白色念珠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5 大鼠肾脏功能检测数据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 讨论
    4.1 大鼠肺脏组织MPO、白色念珠菌的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及其意义
    4.2 大鼠肠粘膜组织HSP-70、白色念珠菌的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及其意义
    4.3 大鼠肝功能血液相关指标、白色念珠菌的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及其意义
    4.4 大鼠肾脏功能血液相关指标、白色念珠菌的荧光定量PCR的检测及其意义
    4.5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4.6 展望
    4.7 不足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七 致谢

(3)烧伤休克期复苏:回顾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休克期复苏的主要成就
    1. 确立严重烧伤早期救治原则:
    2. 提出烧伤总面积 (TSBA) 快速诊断法:
    3. 休克期补液公式的建立:
    4. 延迟复苏补液的突破:
    5. 合并有吸入性损伤补液的创新:
    6. 隐匿性休克的提出:
    7. 休克发生机制研究逐渐深化:
    8. 明确了休克易诱发内脏并发症:
二、休克期该怎么样补液
    1. 新休克期输液公式的建立:
    2. 休克期输液如何安排:
三、休克期补液输什么
    (一) 胶体溶液
        1. 血浆:
        2. 白蛋白:
        3. 全血:
        4. 右旋糖酐:
        5. 血定安:
        6. 6%羟乙基淀粉 (706代血浆) :
        7. 贺斯 (HES) :
    (二) 电解质溶液
        1. 生理盐水:
        2. 乳酸钠林格液:
        3. 高氧晶体溶液:

(6)化学中毒与烧伤(论文提纲范文)

1化学烧伤的特点
    1.1化学烧伤不同于一般的热力烧伤:
    1.2伤员以化学烧伤为主要损伤的复合伤多见:
    1.3
    1.4
    1.5突发性:
    1.6群体性:
    1.7危害极大:
    1.8作用时间长:
    1.9带来的心理恐怖大:
    1.1 0重视化学烧伤伤员的远期效应:
2 化学烧伤的致伤机制
    2.1 化学烧伤的局部损害机制
    2.2 化学烧伤的全身损害机制
3 诊断要点
    3.1 判断是否吸入烧伤非常重要, 可通过以下方面判定:
    3.2 受伤史:
    3.3
    3.4
    3.5 查体及化验检查:
    3.6 碳氧血红蛋白:
    3.7 X线检查:
4 化学烧伤的急救
    4.1 现场急救
        4.1.1 现场应急处置的主要内容:
        4.1.2 脱离现场, 终止化学物质对机体的继续损害:
        4.1.3 皮肤染毒, 首先迅速、及时洗消是关键, 再加特效抗毒药的快速应用:
        4.1.4 头面部烧伤时, 要应注意眼、鼻、耳、口腔内的清洗:
        4.1.5 迅速抢救生命:
        4.1.6 采取“一戴二隔三救出”及“六早”的急救。
        4.1.7 保护创面:
        4.1.8 镇静止痛抗休克:
        4.1.9 对症治疗:
    4.2 伤员运送:
    4.3 医院救治:
        4.3.1迅速抗休克抗中毒治疗及纠正脑疝, 同时防治肺水肿和脑水肿:
        4.3.2 休克期输全血:
        4.3.3 积极处理创面及解毒, 早期切痂植皮:
        4.3.4 感染控制:
        4.3.5 特别注意肾脏与肝脏功能的保护:
        4.3.6 呼吸道并发症的防治:
        4.3.7 胃粘膜功能障碍及衰竭的防治:
        4.3.9 积极治疗脓毒症及预防MODS的发生:
        4.3.1 0 功能康复:
        学习提纲
        试题

(7)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
主要英文缩写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动物与材料
实验方法
结果
讨论
    1. 各脏器脂质过氧化与肠I/R致多器官损伤的关系
    2. TNF-α与肠I/R致多器官损伤的关系
    3. 中性粒细胞(PMN)激活与肠I/R致多器官损伤的关系
    4.一 氧化氮(NO)与肠I/R致多器官损伤的关系
    5. 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综述)
一、 肠道屏障损伤的机制
二、 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三、 内毒素血症及内毒素增敏效应
四、 肠道屏障功能损害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中的作用
    (一) 肠源性细菌和(或)内毒素移位对炎症反应的影响49-
    (二) 肠源性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凝血系统激活54-
    (三)一 氧化氮(nitricoxide,NO)增多与内毒素休克
五、 参考文献

(9)山莨菪碱对小儿烧伤休克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红细胞比积
    2.2 尿量
    2.3 多脏器功能障碍 (MODS) 发生率
3 讨论

(10)大面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创面脓毒症发生率:
    2.MODS发病率和病死率:
讨论

四、山莨菪碱防治严重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SOFA评分对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评估意义[D]. 邓燎原. 南华大学, 2019(01)
  • [2]严重烧伤大鼠早期山莨菪碱治疗对肠源性真菌感染防治作用的研究[D]. 郭彦伟. 内蒙古大学, 2013(01)
  • [3]烧伤休克期复苏:回顾与进展[J]. 贺立新,郭振荣.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8)
  • [4]成功治愈化学烧伤全身100%合并高血压1例[J]. 李文贤,李栋梁,左丽君,李泽先,赵丽琴. 亚太传统医药, 2009(03)
  • [5]烧伤休克期补液[J]. 郭振荣. 中华烧伤杂志, 2008(05)
  • [6]化学中毒与烧伤[J]. 岳茂兴. 继续医学教育, 2006(14)
  • [7]山莨菪碱对肠缺血再灌注致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D]. 蒋卓汛. 广西医科大学, 2003(02)
  • [8]《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2001年第13卷关键词索引(按首字汉语拼音音节及论文发表顺序为序)[J]. 郭媛,郭方,潘玲,蔡华琦.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12)
  • [9]山莨菪碱对小儿烧伤休克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J]. 胡福兴,刘拱喜,韩兴海,邹瑞丽,董丽洁. 前卫医药杂志, 2001(01)
  • [10]大面积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J]. 盛志勇,杨红明,柴家科,郭振荣,申传安,张诚. 中华外科杂志, 2000(06)

标签:;  ;  ;  ;  ;  

山莨菪碱防治重度烧伤内脏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