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添加剂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一、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向东[1](2017)在《辽宁某铁精矿制备工业纯铁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工业纯铁是指含铁量不低于99.5%,含碳量不高于0.04%的一种铁合金。其具有低矫顽力、耐腐蚀性强、高韧性以及良好的导热和软磁性能等优点,常被用于精密合金、电热合金、高温合金、洁净钢等的生产和制造。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工业纯铁的质量及制备技术和成本的要求正变得愈加严格。针对我国传统工业纯铁生产流程长、碳排放量高等现状,现采用基于源头控制杂质元素含量的“铁精矿—高纯铁精矿—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业纯铁短流程、低成本制备新工艺技术,对辽宁某地所产铁精矿开展了工业纯铁制备过程的试验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铁精矿的化学组成,脉石种类及其赋存状态,通过磨矿—磁选两段工艺得到高纯铁精矿,并对其涉及的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将所得高纯铁精矿用H2进行直接还原,得到直接还原铁。通过研究还原过程中的温度、时间、H2流量对还原进程的影响,结合还原热-动力学分析,讨论了H2还原超纯铁精矿的还原过程及反应机理,确定了反应的限制性环节;最后通过电炉熔分技术,探究了不同球团金属化率及高温熔分碱度对熔炼过程的影响因素,制备出高纯度的工业纯铁。研究结果表明:(1)颗粒粉末细化的速率与球磨机转速的平方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转速越高,球料比越大,磨球携带的能量越大,因而传递给粉末的能量也越多,使粉末更易于细化,球磨效率大大提高;随着球磨时间增加,细粒度颗粒含量增多,球磨初期,粉末细化效果明显,随着球磨时间延长,粉末细化效果变差。(2)采用全铁65.97%、Si023.61%的普通铁精矿为原料,通过单一磨选试验流程最终获得全铁含量70.96%、Si02 0.55%,精矿铁回收率为83.90%的高纯铁精矿,工艺简单,经济技术指标理想。(3)初步探讨了高纯铁精矿球团直接还原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动力学参数的计算确定了直接还原过程中的控制性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5.27KJ·mol-1。(4)直接还原过程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分别对球团还原度及金属化率的影响。在850℃~950℃内,提高还原温度,球团还原速率逐渐增大,还原趋于稳定时所需时间逐渐减少,还原球团金属化率升高;在相同的还原时间内,提高还原温度有利于促进铁氧化物的还原,提高还原球团的金属化率,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随温度的升高呈减弱趋势。(5)对还原产物进行电炉熔分试验,考察了不同球团金属化率及还原碱度对熔分产物全铁含量的影响。控制金属化球团中含有适量的FeO参与造渣,有助于提高熔分产物全铁含量,降低直接还原阶段还原任务;一定熔分碱度范围内,随碱度提高,熔分产物全铁含量升高,有助于杂质元素的去除。

陈伟[2](2013)在《Cu2O/镍锌铁氧体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比较不同的制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和聚合物配位法分别制备了镍锌铁氧体、水合肼还原法制备了纳米Cu20粉体和镍锌铁氧体负载Cu20可磁分离光催化剂。采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对所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在不同光源下,以纳米Cu20、镍锌铁氧体负载Cu20粉体(D、E)为光催化剂,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对象,考察了纳米Cu20、镍锌铁氧体负载Cu20(D、E)可磁分离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和循环效率。结果表明:Cu20/镍锌铁氧体复合粉体D在紫外光下具有很好的光催化性能,对浓度为20mg/L的甲基橙溶液紫外光下光催化降解,重复使用4次光催化降解效率仍保持在81%以上,有较高的降解能力且循环性能很好;而且Cu20/镍锌铁氧体D光催化剂可通过外加磁场进行分离,解决难分离回收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于成峰[3](2011)在《钢厂冷轧废酸再生中氧化铁粉的提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软磁功率铁氧体材料进一步向高频、高磁导率和低损耗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小型化、片式化、轻型化是大势所趋。软磁功率铁氧体原料中氧化铁的质量百分比约为70%,所以要制造高档软磁功率铁氧体材料,氧化铁原料必须满足相应的性能要求。生产高等级软磁铁氧体材料所需要的原材料氧化铁的纯度也越来越高。目前,软磁铁氧体材料制造企业所需要的氧化铁原料,主要来自钢铁厂冷轧酸洗盐酸再生过程中喷雾焙烧所产生的氧化铁粉。在氧化铁粉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引入铝、硅、硫、锰、镁、钾、钠、磷、铬、镍、铜、磷等元素,某些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还会引入硼、钙、钛、铌、钒等元素。本文将主要对酸再生氧化铁粉提纯的相关技术、氧化铁粉的质量检测技术、MnZn铁氧体材料中B元素微量掺杂和氧化铁粉及MnZn铁氧体材料的穆斯堡尔谱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了酸洗废液絮凝剂除硅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絮凝剂溶液浓度、絮凝剂溶液使用量、絮凝反应温度、搅拌速率及搅拌时间等进行了试验,确定了较为合适的絮凝除硅工艺条件。此外,还研究了除硅过程的动力学,求得的表观活化能表明,该过程由物理因素控制。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水洗制备高纯氧化铁粉创造了条件。对除硅后的酸再生氧化铁粉水洗提纯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水洗工艺的研磨方式、料水比及搅拌时间、压滤机及滤布选择、烘干方式等进行了试验,确定了合适的水洗工艺条件。氧化铁产品质量达到GB/T 24244-2009《铁氧体用氧化铁》标准中一级品,即YHT1的要求,氧化铁粉的Fe203含量达到99.40%以上。利用水洗后的氧化铁粉制备了MnZn铁氧体试验材料,主要磁性能指标表明其质量不亚于进口的高质量氧化铁粉。本文还对氧化铁粉中氯、铝、硅、硫、钙、锰、硼、钛、镁、钾、钠、磷、铬、镍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详细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最终测试结果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测试条件,分别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氧化铁粉中氯化物及ICP-AES法测定氧化铁粉中铝、硅、硫、钙、锰、硼、钛、镁、钾、钠、磷、铬、镍和铜等含量的分析方法。对MnZn铁氧体的晶体结构及其金属离子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MnZn铁氧体制备所使用的方法。根据生产实际,本试验选择了普通干法工艺来制备MnZn铁氧体。详细研究了B掺杂对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根据对不同B元素掺杂含量对MnZn铁氧体样品磁性能及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表明当B掺杂含量低于10μg/g时,MnZn铁氧体材料的功率损耗、磁导率及密度较好,显微结构为适宜的细晶粒结构;当B掺杂含量高于15μg/g时,则导致MnZn铁氧体材料的密度下降,磁性能急剧恶化,微观结构表现为巨晶。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不同H3BO3掺杂水平下,相应的MnZn铁氧体粉体颗粒上原子覆盖层,分析了不同原子覆盖层对MnZn铁氧体粉体微观结构及晶粒尺寸的影响。对冷轧钢板厂应用鲁特纳法工艺生产的进口和国产两类酸洗氧化铁粉样品进行了穆斯堡尔谱分析研究。两类样品具有相近的穆斯堡尔谱及参数,穆斯堡尔谱的四极分裂都较小,表明氧化铁粉铁周围的电场对称性较好。氧化铁粉和MnZn铁氧体材料的穆斯堡尔谱及参数表明,相比于主要原料氧化铁,MnZn铁氧体中的磁性相Fe周围的配位环境已经改变,并且随着MnZn铁氧体中锰含量比例的降低,二线谱的比例显着增加。不论是MnZn铁氧体A还是MnZn铁氧体B,经热处理后,它们的穆斯堡尔谱双峰的面积都有所减小,均出现了两套以上的六线子谱,且它们的超精细场相差较大,说明锰和锌在样品中的分布在微观上是不均匀的。在对酸再生氧化铁粉提纯及应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GB/T 24244-2009《铁氧体用氧化铁》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的技术指标先进合理,适用性和前瞻性强,将有利地促进我国铁氧体用氧化铁生产和使用技术的进步。

赵玲[4](2008)在《废旧镍镉电池的生物沥滤处理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类对于干电池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尽管目前无毒害环保型电池代替旧的含有危险重金属电池的条件日趋成熟,但已经回收的和尚在使用中的各种危险电池如含汞电池、镍镉电池等仍未得到妥善处理。而现有的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回收处理技术又存在能耗高、潜在污染较大等缺陷。为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废旧干电池处理方法,本论文基于生物湿法冶金原理,提出了生物沥滤法处理废旧干电池,即利用污泥中的土着硫杆菌为菌种来源和培养基的主要组成,添加基质,进行生物制酸,制酸产物用于沥滤电池中的重金属。该方法能同时使污泥中含有的重金属得到高效去除,污泥达到农用标准。生物法处理废旧干电池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思路,目前相关研究很少,利用污泥沥滤作用处理废旧干电池则未见报道。论文以废旧镍镉电池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XRD、热重分析、ICP-MS等手段对其化学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旧镍镉电池中存在的相有金属Ni0、Ni(OH)2、γ-NiOOH、Cd与Cd(OH)2以及电解液KOH成分。阴极材料中Ni元素含量为41.7%,Co元素含量为5.1%,阳极粉末Cd元素含量为64.8%。阳极材料Cd(OH)2含量约为62.2%,阴极材料Ni(OH)2(包括少部分Co(OH)2)的含量约为57.7%。采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制取酸化培养物,同时其自身重金属得到滤出。在20~25g L-1污泥固体浓度范围内,金属Cd、Mn、Cu、Zn、Mg和Al的滤除效率高达98~100%,Ca和Cr也分别达到90%和76.36%。Pb的去除率最低,20~50%。所制得的生物酸液与0.2mol L-1的硫酸(化学酸)在同条件下浸取电池阴阳极材料。结果表明对于易溶态物质金属Cd,生物酸与硫酸沥滤效果相当。对于难溶态金属相,则生物酸效果较好。且小试试验同时发现电池电极材料中含有一部分不溶于强酸的残留物。为实现连续制酸和废旧镍镉电池的连续生物沥滤,本研究建立了一套连续运行二阶段批处理工艺。即污泥连续进入酸化池中,制酸产物经过沉淀处理后,上清液流入沥滤池,电池电极材料中含有的重金属在沥滤池中被沥滤溶出。工艺运行参数优化试验表明:酸化池污泥停留时间SRT为4d最适,酸化池pH可稳定在1.86以下,硫杆菌数量为2.8×107 cfu mL-1;沥滤池水力停留时间HRT则选择1~3d较为合适;沥滤池中pH从初始的5.0可在30~40d的沥滤过程中降至与入流液相同;HRT为1d时,Ni、Cd、Co三种金属的完全滤出需要的时间分别为25, 18和30d;三种金属的沥滤行为不同,Cd与Co在开始6、7d内pH为3.0~4.5时即大部分被滤出,而金属Ni的沥滤分为2个阶段,在第6d与第15d时分别达到沥滤高峰,对应pH值分别为3.0~4.0和2.5左右,前者为Ni的氢氧化物的溶解,后者为金属态Ni的溶出;硫酸亚铁(FeSO4?7H2O)作为基质时,终pH(2.0~2.3)不如单质硫(S0)作为基质(<1.0)低,但所产酸液具有一定的抗碱性冲击能力;对于电极材料的处理负荷,在进酸液量1L d-1的条件下完全滤出8节电池中的Ni、Cd、Co需30~40d。本工艺中,微生物的生长活性和酸化效率是提高电池沥滤效率的关键因素。为探讨微生物生长制酸的最佳工艺条件,论文通过摇床试验对污泥酸化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嗜酸性硫杆菌具有广泛的环境适应性,初沉泥、二沉泥和混合浓缩污泥三种污泥在适当条件下均可达到良好的酸化效果,在12d内pH降至1.0左右;基质的添加量应与污泥固体浓度结合考虑,通常污泥生物沥滤较适合浓度为20~25g L-1,相应S0添加量选取1~1.5%(w/v),FeSO4?7H2O添加量选择4~6g L-1。论文同时对污泥混合物与纯培养硫杆菌在不同条件下的酸化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初始pH高达10.0时,污泥中硫杆菌仍可经历7d的停滞期后开始生长,而硫杆菌在纯培养基中的生长则被完全抑制;高温(50℃)、低温(10、20℃)条件下,污泥均比纯培养基有更高的pH降低和SO42-产生速率;提高硫颗粒的分散程度以及生物细胞附着程度可大大缩短纯培养基中硫杆菌生长停滞期;有机碳源葡萄糖添加使pH在前2d内由中性下降至3.0~3.5,但此过程中无硫被氧化;葡萄糖添加量为300mmol L-1以上时,污泥酸化完全停止,几乎无SO42-的产生,添加量100mmol L-1以下时,污泥酸化不受影响,纯培养基中则受到50%的抑制;对于小分子酸和氯化物及硝酸盐,硫杆菌在污泥中耐受浓度比纯培养基中高2倍左右。对酸化池与沥滤池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生物机理进行分析。GC-MS方法从酸化污泥中只检测到个别长链和带苯环结构的有机酸,未检测到短链的有机酸。沥滤池中尽管重金属浓度较高,但仍有大量活性硫杆菌。其中HRT为6d时硫杆菌数量最高,达6.2×106 cfu mL-1。从中分离了一株可使pH快速下降的硫杆菌株,经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自分离的菌株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strain Tf-49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几乎相同,相似性达到100.0%,判断其为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重金属沥滤液的回收采用沉淀法制取复合铁氧体。通过优化工艺条件,经沉淀后的上清液金属离子浓度完全可以达标排放,形成的铁氧体粗制品具有一定的磁性。本研究中经优化后条件如下:最适pH范围为11~11.5,Fe与Cd投料比为Fe/Cd=16(摩尔比),30%H2O2加入量为0.3%(v/v),温度常温或略微加热即可。

王维,祁欣,王锦辉[5](2007)在《烧结对低功耗掺杂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烧结是功率铁氧体研制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文中详细分析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样品微结构的影响,以及烧结温度对不同掺杂的低功耗MnZn铁氧体材料磁性能以及功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烧结温度过低,样品中晶粒大小悬殊,气孔分散于晶粒和晶界内部,导致其磁导率降低,矫顽力增大,功耗上升;同时,过高的温度将使晶粒异常长大,导致某些杂质局部熔融而使晶界变形,从而降低了铁氧体的性能。

黄璞,游涛,阮祥波[6](2004)在《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永磁铁氧体中采取富铁配方 (SrO·nFe2 O3,n >6 )能适当地提高剩磁Br ,但由于富铁配方的永磁铁氧体在烧结时晶粒容易长大 ,减少了磁体内部单畴晶粒的数目 ,因而也降低了矫顽力Hc。本文论述了“永磁铁氧体添加剂液相化新技术”对材料磁性能的影响及其分析。由于液相添加剂具有强的渗透能力 ,并且在烧结过程中生成新生态的纳米尺寸的稳定固态粒子 ,因此具有很好的活性、分布均匀性、弥散性及强烈地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这样的“液相化添加剂”能显着地改善和提高永磁铁氧体产品的磁性能。

王伟之[7](2001)在《用鞍山式贫磁铁矿制取超级铁精矿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超级铁精矿(铁品位高于71%、二氧化硅含量低于2%)既是选矿的深加工产品,又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功能材料,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用途广泛。利用选矿产品生产超级铁精矿,不单是铁矿山科技进步的方向之一,也是改善铁矿山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中的试验研究即是以鞍山式贫磁铁矿的选矿产品为原料生产超级铁精矿并开发其应用,该种矿石在唐山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金属矿物主要是磁铁矿,脉石主要为石英。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磨矿-脱泥-反浮选流程,其中反浮选为一段粗选、两段扫选,可得到合格的超级铁精矿,其指标为TFe72.17%,SiO2 0.32%;为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硅含量,以满足某些特殊行业的需要,又进行浸出试验脱硅,经过不同药剂的试验,最终确定使用氢氟酸效果最佳,二氧化硅含量可降到0.2%,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在应用方面,利用所得超级铁精矿采用半硫酸法在700900℃范围内煅烧可制备颜料用氧化铁红,其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另外,本文还根据试验结果从理论上对其选矿机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分析了磁铁矿及石英的可浮性、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及浮选过程的影响因素等。

二、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某铁精矿制备工业纯铁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矿企业发展现状
    1.2 高纯铁精矿概述
        1.2.1 高纯铁精矿研究现状
        1.2.2 高纯铁精矿发展前景
    1.3 直接还原铁概述
        1.3.1 直接还原技术简介
        1.3.2 直接还原技术前景展望
    1.4 工业纯铁概述
        1.4.1 工业纯铁研究现状
        1.4.2 工业纯铁研发前景
        1.4.3 超纯铁制备技术
    1.5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论文选题的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纯铁精矿制备试验研究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流程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铁精矿球磨参数的研究
        2.4.2 磁选试验研究
    2.5 高纯铁精矿成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纯铁精矿直接还原试验研究
    3.1 试验原料及研究方法
        3.1.1 试验原料
        3.1.2 试验设备
        3.1.3 试验方法及步骤
        3.1.4 计算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还原气体流量对直接还原的影响
        3.2.2 温度对还原进程的影响
        3.2.3 直接还原产物成分分析
    3.3 直接还原热力学分析
    3.4 直接还原动力学分析
        3.4.1 气固未反应核模型
        3.4.2 直接还原动力学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炉熔分工艺研究
    4.1 熔分过程热力学分析
        4.1.1 CaO-SiO_2系热力学分析
        4.1.2 MgO-SiO_2系热力学分析
        4.1.3 MgO-SiO_2-Al_2O_3系热力学分析
    4.2 熔分条件分析
        4.2.1 熔分温度与时间
        4.2.2 球团金属化率
        4.2.3 熔分碱度
    4.3 试验原料及设备
        4.3.1 试验原料
        4.3.2 试验设备
    4.4 高温熔分试验结果分析
        4.4.1 不同球团金属化率试验结果分析
        4.4.2 不同熔分碱度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Cu2O/镍锌铁氧体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纳米材料与环境保护
        1.1.1 纳米材料光催化
        1.1.2 半导体光催化机理
    1.2 氧化亚铜的基本性质
        1.2.1 氧化亚铜的晶体结构
        1.2.2 氧化亚铜的基本理化性质
        1.2.3 超细粉体的特性
    1.3 氧化亚铜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现状
        1.3.1 在光催化方面的应用
        1.3.2 在船舶防污涂料方面的应用
        1.3.3 在电子工业方面的应用
        1.3.4 在陶瓷和玻璃工业方面的应用
        1.3.5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1.4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
        1.4.1 固相法制备纳米氧化亚铜
        1.4.2 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亚铜
        1.4.3 气相法制备纳米氧化亚铜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镍锌铁氧体(Ni_(0.5)Zn_(0.5)Fe_2O_4)粉体的制备
        2.3.1 共沉淀法制备镍锌铁氧体
        2.3.2 聚合物配位法制备镍锌铁氧体
    2.4 纳米Cu_2O粉体的制备
    2.5 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Cu_2O粉体的制备
        2.5.1 共沉淀法制备的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Cu_2O粉体的制备
        2.5.2 聚合物配位法制备的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Cu_2O粉体的制备
    2.6 纳米Cu_2O、Cu_2O/镍锌铁氧体粉体的光催化性能实验
        2.6.1 紫外灯光下光催化实验
        2.6.2 白炽灯光下光催化实验
        2.6.3 太阳光照射下光催化实验
    2.7 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镍锌铁氧体的表征
        3.1.1 共沉淀法制备镍锌铁氧体的表征
        3.1.2 聚合物配位法制备镍锌铁氧体的表征
    3.2 纳米Cu_2O的表征
    3.3 Cu_2O/镍锌铁氧体粉体的表征
        3.3.1 共沉淀法制备的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Cu_2O粉体的表征
        3.3.2 聚合物配位法制备的镍锌铁氧体负载纳米Cu_2O粉体的表征
    3.4 光催化实验结果及其机理分析
        3.4.1 Cu_2O的光催化原理
        3.4.2 甲基橙溶液吸收波长的测定
        3.4.3 纳米Cu_2O、Cu_2O/镍锌铁氧体的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实验结果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着

(3)钢厂冷轧废酸再生中氧化铁粉的提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氧化铁粉生产技术
        1.1.2 酸洗氧化铁的性质和用途
    1.2 选题背景、目标及意义
        1.2.1 选题的背景
        1.2.2 研究工作目标及意义
第2章 酸再生除硅技术研究
    2.1 絮凝剂除硅原理
        2.1.1 硅酸胶体的扩散双电层模型
        2.1.2 DLVO理论
        2.1.3 絮凝剂絮凝过程
    2.2 试验部分
        2.2.1 主要试验装置及仪器
        2.2.2 原料及试剂
        2.2.3 絮凝剂的配制
        2.2.4 絮凝除硅试验过程
        2.2.5 SiO_2含量的测定及除硅率的计算
    2.3 试验结果与讨论
        2.3.1 原料液硅浓度的选择
        2.3.2 絮凝剂溶液浓度对除硅率的影响
        2.3.3 絮凝剂溶液添加量对除硅率的影响
        2.3.4 反应温度对除硅率的影响
        2.3.5 搅拌速率对除硅率的影响
        2.3.6 搅拌时间对除硅率的影响
        2.3.7 除硅过程动力学研究
        2.3.8 除硅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酸再生氧化铁粉水洗提纯技术的研究
    3.1 试验部分
        3.1.1 主要试验装置及仪器
        3.1.2 原料及试剂
        3.1.3 水洗提纯制备Fe_2O_3粉试验过程
        3.1.4 水洗Fe_2O_3粉制备MnZn铁氧体过程
        3.1.5 原料和样品的分析测试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水洗提纯过程下制备Fe_2O_3粉的理化性质研究
        3.2.2 第3种水洗提纯制备Fe_2O_3粉的工艺条件研究
        3.2.3 第3种水洗方式优化条件下制备的Fe_2O_3粉理化性质研究
        3.2.4 Fe_2O_3粉制备MnZn铁氧体磁性材料的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氧化铁粉微量元素测试方法的研究
    4.1 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4.1.1 试验部分
        4.1.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 氧化铁粉中微量杂质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4.2.1 试验部分
        4.2.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微量硼元素掺杂对锰锌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5.1 锰锌铁氧体的结构概述
        5.1.1 晶体结构
        5.1.2 金属离子分布
    5.2 试验部分
        5.2.1 主要试验装置与仪器
        5.2.2 试验原料及试剂
        5.2.3 掺B的MnZn铁氧体制备
        5.2.4 测试及表征
    5.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B掺杂对MnZn铁氧体烧结密度及磁性能的影响
        5.3.2 B掺杂对MnZn铁氧体微观结构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氧化铁粉及锰锌铁氧体粉料穆斯堡尔谱图研究
    6.1 穆斯堡尔效应的基本理论
    6.2 试验部分
        6.2.1 主要试验装置及仪器
        6.2.2 原料及试剂
        6.2.3 试验样品的制备
        6.2.4 穆斯堡尔谱分析
        6.2.5 其它分析及表征
    6.3 试验结果与讨论
        6.3.1 氧化铁粉成分、形貌及粒度分析
        6.3.2 氧化铁粉及MnZn铁氧体烧结粉料的穆斯堡尔谱研究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技术秘密情况
附件二 GB/T 24244-2009《铁氧体用氧化铁》国家标准制订情况

(4)废旧镍镉电池的生物沥滤处理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废旧干电池的危害性与可资源化特征
    1.2 废旧干电池的管理回收
        1.2.1 国内外回收现状
        1.2.2 废旧电池的分类与化学组成
    1.3 废旧干电池处理方法
        1.3.1 火法冶金技术
        1.3.2 湿法冶金技术
        1.3.3 火法-湿法结合
        1.3.4 生物处理方法
    1.4 生物沥滤技术原理
        1.4.1 直接机制
        1.4.2 间接机制
        1.4.3 原电池强化效应
    1.5 生物沥滤生态体系
        1.5.1 沥滤体系与菌属
        1.5.2 优势菌属生物学特性及能量代谢模式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废旧镍镉电池的特性分析及溶出试验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及方法
        2.2.1 废旧镍镉电池的特性分析
        2.2.2 污泥取样及种泥的驯化
        2.2.3 污泥中重金属沥滤同时制取生物酸液
        2.2.4 电池电极材料溶出小试试验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废旧镍镉电池的物理结构
        2.3.2 废旧镍镉电池的化学组成
        2.3.3 污泥中重金属沥滤效率及制取生物酸液特征
        2.3.4 电极材料生物酸液与化学酸溶出对比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旧镍镉电池生物沥滤工艺的确立及其运行参数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及方法
        3.2.1 沥滤工艺流程的确立
        3.2.2 污泥取样与分析
        3.2.3 工艺运行参数优化
        3.2.3.1 酸化池污泥停留时间
        3.2.3.2 沥滤池水力停留时间
        3.2.3.3 酸化池微生物基质种类
        3.2.3.4 沥滤池电极材料负荷
        3.2.3.5 沥滤池搅拌强度
        3.2.4 分析方法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酸化池污泥停留时间的影响
        3.3.1.1 不同SRT 下酸化池pH 及污泥中金属去除情况
        3.3.1.2 不同SRT 下电池金属沥滤状况
        3.3.1.3 不同SRT 下金属沥滤总量衡算
        3.3.2 沥滤池水力停留时间的影响
        3.3.2.1 不同HRT 下电池金属溶出及沥滤池pH 状况
        3.3.2.2 金属镍、镉和钴的沥滤行为对比
        3.3.2.3 不同HRT 下金属沥滤总量衡算
        3.3.3 酸化池微生物基质种类的影响
        3.3.3.1 不同基质下酸化池中污泥酸化状况
        3.3.3.2 不同基质下沥滤池中pH 和ORP 随时间变化状况
        3.3.3.3 沥滤池中金属溶出状况
        3.3.3.4 不同基质下金属沥滤总量衡算
        3.3.4 沥滤池电极材料负荷的影响
        3.3.4.1 不同处理负荷下沥滤池中pH 和金属溶出
        3.3.4.2 不同负荷下金属沥滤总量衡算
        3.3.5 沥滤池搅拌强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污泥混合菌与纯培养生物制酸对比及影响因子探讨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及方法
        4.2.1 污泥取样及种泥的驯化
        4.2.2 硫杆菌的分离及纯化
        4.2.3 污泥生物制酸的影响因子研究
        4.2.4 污泥混合菌与纯培养生物制酸对比
        4.2.5 分析方法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污泥生物制酸的影响因子研究
        4.3.1.1 污泥类型的影响
        4.3.1.2 污泥固体浓度的影响
        4.3.1.3 基质种类和添加量的影响
        4.3.2 污泥混合菌与纯培养生物制酸状况对比
        4.3.2.1 初始pH 值的影响
        4.3.2.2 温度的影响
        4.3.2.3 硫颗粒分散状况的影响
        4.3.2.4 有机碳源的影响
        4.3.2.5 小分子有机酸的影响
        4.3.2.6 氯化物及硝酸盐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酸化池与沥滤池中成分分析及优势微生物种属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酸化池酸化污泥有机酸测定
        5.2.2 硫杆菌及沥滤池电极材料扫描电镜观察
        5.2.3 一株嗜酸性硫氧化菌的分离及测序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酸化污泥中的有机酸
        5.3.2 硫杆菌形态及酸化污泥微生物种属分析
        5.3.3 沥滤池电极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及活菌计数
        5.3.4 分离菌株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溶出重金属制取复合铁氧体的研究
    6.1 引言
    6.2 铁氧体金属共沉淀原理
    6.3 实验材料与方法
    6.4 结果分析与讨论
        6.4.1 pH 的影响
        6.4.2 温度的影响
        6.4.3 H_2O_2 添加量的影响
        6.4.4 电池沥滤废液FeSO_4·7H_2O 投加量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录用的论文
致谢

(5)烧结对低功耗掺杂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实 验
    2.1 材料制备
    2.2 样品烧结
    2.3 性能测试
3 结果和讨论
    3.1 不同烧结温度样品X射线衍射谱
    3.2 烧结温度对掺杂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3.2.1 烧结温度对掺杂铁氧体微结构的影响
        3.2.2 烧结温度对掺杂铁氧体磁性能和功耗的影响
4 结 论

(6)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2 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2.1 实验过程
    2.2 实验结果
    2.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3 结 论

(7)用鞍山式贫磁铁矿制取超级铁精矿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超级铁精矿的应用现状
        1.2.1 超级铁精矿生产直接还原铁
        1.2.2 超级铁精矿生产金属化球团
        1.2.3 超级铁精矿制取粉末冶金用铁粉
        1.2.4 超级铁精矿生产磁性材料
        1.2.5 超级铁精矿制备合成氨催化剂
        1.2.6 超级铁精矿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3 超级铁精矿的质量标准
    1.4 超级铁精矿的制取技术
        1.4.1 浮选
        1.4.2 磁选
        1.4.3 电选
        1.4.4 细筛
    1.5 国内超级铁精矿的生产工艺
        1.5.1 鞍山式磁铁矿
        1.5.2 安徽皖西地区的河铁砂、铜陵—繁昌一带的天然铁矿石
    1.6 课题的研究内容
2 超级铁精矿试验研究
    2.1 试验用设备及药剂
        2.1.1 试验用设备
        2.1.2 试验用药剂
    2.2 试验用矿样
        2.2.1 试样的制备
        2.2.2 试样的组成及性质
    2.3 探索试验
        2.3.1 铁精矿直接入选
        2.3.2 铁精矿再磨入选
    2.4 条件试验
        2.4.1 磨矿细度试验
        2.4.2 药剂用量及加药方式试验
        2.4.3 矿浆浓度试验
        2.4.4 浮选时间与搅拌时间试验
        2.4.5 矿浆PH 值试验
    2.5 正交试验
    2.6 回归设计
    2.7 闭路试验
    2.8 浸出试验
    2.9 所得超级铁精矿的性质分析
3 选矿机理研究
    3.1 磁铁矿与石英的可浮性
        3.1.1 磁铁矿的可浮性
        3.1.2 石英的可浮性
    3.2 反浮选药剂十二胺
        3.2.1 十二胺的解离性质
        3.2.2 十二胺与石英表面的相互作用
    3.3 反浮选依据
        3.3.1 十二胺对磁铁矿及石英的捕收作用
        3.3.2 反浮选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矿泥的影响
    4.2 药剂用量
    4.3 矿浆的 PH 值
5 超级铁精矿的应用研究
6 结论
    6.1.最佳工艺流程见图 6.1
    6.2 浸出进一步降硅
    6.3 选矿机理研究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成果
致谢

四、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某铁精矿制备工业纯铁试验研究[D]. 刘向东. 东北大学, 2017(06)
  • [2]Cu2O/镍锌铁氧体磁性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活性的研究[D]. 陈伟. 安徽建筑大学, 2013(12)
  • [3]钢厂冷轧废酸再生中氧化铁粉的提纯与应用研究[D]. 于成峰. 华东理工大学, 2011(07)
  • [4]废旧镍镉电池的生物沥滤处理及机理研究[D]. 赵玲. 上海交通大学, 2008(12)
  • [5]烧结对低功耗掺杂MnZn铁氧体性能的影响[J]. 王维,祁欣,王锦辉. 人工晶体学报, 2007(02)
  • [6]添加剂加入方式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J]. 黄璞,游涛,阮祥波.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4)
  • [7]用鞍山式贫磁铁矿制取超级铁精矿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D]. 王伟之. 河北理工学院, 2001(03)

标签:;  ;  ;  ;  ;  

添加剂对永磁铁氧体磁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