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宋建[1](2022)在《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核算中财税应用的探讨》文中指出高新技术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科技创新商业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目前国家通过税收政策扶植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企业科研投入水平,增强我国的科学技术能力。正确把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归集核算范围,合理处理研发费用资本化以及外部委托研发费用等财务与税务问题,有助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核算中的财税应用,减少缴纳所得税分享国家税收政策的红利。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研究分析,结合会计实务中研发费用资本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归集范围以及外部委托研发费用等若干问题的探讨,以便为企业财税实务提供合理建议。

马雯娜[2](2021)在《医学期刊编辑在论文审查中应注意的伦理学问题及对策分析》文中提出为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伦理审查意识,文章总结了医学期刊编辑在论文审查中常见的伦理学问题:临床研究型论文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是否遵守隐私保护、保密原则及对照原则等;动物实验研究型论文能否遵守3R(替代、减少、优化)原则,保障动物福利,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的痛苦和死亡。提出以下对策:规范稿约中伦理审查相关规定,重视医学伦理学知识的普及和提高,充分发挥伦理学审稿专家的作用,与科研机构伦理委员会保持紧密联系。

郝嘉月[3](2021)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中国开启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基,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成为我国高校的必然选择。伴随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转向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学生体验在本科教育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世界各国高校纷纷将学生体验嵌入本科教育的战略规划之中,围绕学生体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以优化本科教育的决策与管理。面对国家高等教育综合变革与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将学生体验与本科教育高效整合,推动高校基于学生体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为美国公立大学的旗舰,自21世纪以来,将美国本科教育改革的外部挑战转化为校内发展契机,基于学生体验对本科教育进行系统变革,实现了自身对一流本科教育的卓越办学承诺。本研究以一般系统理论、戴明环理论和院校影响理论为支撑,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流本科教育分为战略规划阶段、重点建设阶段、问责评估阶段与改进提升阶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其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进行系统探究。首先,回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从外部推动因素、理论基础因素以及内部发展因素三方面,归纳其本科教育建设聚焦学生体验的动因;其次,梳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战略规划,探究其中关于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价值取向与战略重点;再次,从本科教育的招生选拔、学位项目、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归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聚焦学生体验的特色化教育举措,探究其为优化学生体验而创设的学生支持机制、教师发展机制、问责评估机制与调查研究机制。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经验,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型、制定本科教育战略规划、推动跨学科教育发展、提升服务与管理机制、开展常态化教育质量评估、强化院校研究工作、营造多元包容校园文化七个方面,为我国高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李振华[5](2019)在《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升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教师是高等院校重要的人力资源,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建设水平,也是标志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尽管我国比较注重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的建设效果依然有待提升。因此,应深入了解当前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通过调研得出工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升策略,从而为开展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最终提升高校教师价值感与认同感。基于此,本文以A教育集团长期聘用的一线专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员工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为指导,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进行调研,通过对调研数据和资料的统计分析,指出目前教师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薪酬体系不合理且缺乏激励性、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感到未来发展提升的机会渺茫和日常工作压力较大。影响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原因主要包括:对教师缺乏人文关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合理、对教师晋升与能力的提升缺乏重视和人-组织匹配程度低。最后,从完善教师绩效考核、薪酬体系、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教师未来发展提供机会和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本文提出的对策具有针对性和实用价值,为A教育集团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意见,希望通过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留住人、管好人、用好人,提升A教育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激发教师工作动力,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改善教育质量,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陈梦圆[6](2019)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第一次围绕一类课程在中央层面召开的重要会议。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是前所未有的,这既进一步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科自信和职业自信,同时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新时代,要巩固好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就必须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多措并举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最活跃、最外显的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仅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既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整体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实现科学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和发展特点,并对近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概况和总结。同时,厘清了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内容和路径,并从内容、主体和对象的三维视角分析了教学方法科学运用与不断优化的途径,并在行文的最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做出了展望和构想。这是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亦是主要的步骤。具体而言,论文主体部分主要从四个逻辑板块来展开研究:一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价值;二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发展进程有什么特点,积累了哪些经验;三是研究该如何不断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更加科学运用与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四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和构想。以上四个逻辑板块研究的内容层层递进并有机联系在一起。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特点的分析,以期在更深层次上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本质,同时对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及功能进行了阐释。这部分主要是本文第一章的内容。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变化发展的演变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发展历史总伴随着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所以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展的历史,以及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层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认知、把握和运用的历史为线索,来回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概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近70年来呈现的特点,并对教学方法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此来确定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该在哪些方面运用与优化。这部分主要是第二章的内容,从逻辑上看,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这部分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动态的发展研究和静态的理论阐释两个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是论文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基本内容。第三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离开了对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理论的研究,我们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就是静止的、固化的、僵硬的。当外在的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大学生呈现新的思想行为特点时,教学方法就要与时俱进,以“八个相统一”为方法论指导,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第四章是三维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本章是整篇论文的核心章节和主要的研究创新点之一。在本章突破了以往研究教学方法的按课程、按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或者基本方法与拓展方法的分类标准,创新性的从教学内容视角、教学主体视角和教学对象视角的三维角度来论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该如何科学地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在教学内容视角主要论述了理论原理性知识内容的利用多媒体的讲授法、专题式教学方法和研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联系密切内容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互动讨论式教学方法和两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心理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与暗示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在教学主体视角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的特殊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特殊性两方面来论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在教学对象视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进而论述了突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分类教学方法。第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构想。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论文的一个创新点。本部分从一定的理论高度探讨了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的相关内容,并从联系现实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关注教学效果发展教学方法两个视角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阐释,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理性思维的提升。这部分是本论文第五章的内容。

陈梦龙[7](2019)在《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建设项目治理与管理的研究领域中,通过激励承包人实现项目管理绩效改善始终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议题。其中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的激励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其机理在于,在发承包双方构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为合同价格注入柔性的风险分担与绩效奖惩保障了承包人的合理经济收益并促成了发承包双方的激励相容,因此稳固了项目管理绩效持续改善的路径。然而,实践中却存在诸多与理论预设相悖的现象,表现为合同价格柔性的激励失灵。即在部分项目中柔性合同价格不仅未能诱致承包人行为的改善,甚至会招致承包人的“背信弃义”。理论与实践的落差,暗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即,现有大部分研究在论证合同价格柔性的积极作用时,暗含了合同完备性的假设,而忽略了事后支付调整冲突对承包人行为的不良影响。契约参照点理论指出,未在事前锚定交易价格的合同会在事后使一方产生契约参照点效应,部分尽善绩效将被折损。该理论为解释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然而为揭示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的产生机理并探索具体的破解之道,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首先,改进已有测度柔性合同价格的方法,实现对该变量的定量化描述。其次,拓展研究视角,整合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行为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并厘清其间的分野条件;最后,在明确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行为的影响机理的基础上,探索改善事后支付调整效率的具体因素。围绕上述问题,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内容的工作:研究准备工作:研究设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法对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案进行了设计。首先,明确了研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问题向结构模型的转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为将研究问题转化为可供实证检验的理论模型,本研究对类似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并选定了本研究问题的理论模型结构;再次,在理论模型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文献综述,明确了理论模型中的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以及调节变量类型;第四,针对样本数据的收集,本着客观与科学性的原则并结合本研究问题的特点,设计了数据收集具体方案,包括数据收集工具的选取以及数据收集途径的计划;最后,根据本研究问题抽象出的理论模型结构特点,选取了针对性的实证检验方法。研究内容一: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研究设计给出的理论模型结构,该部分基于文献综述以及理论推演将研究问题抽象为待实证检验的理论模型,其中包括两部分假设。首先,分别从柔性合同价格的功能视角以及事后支付调整的执行视角,给出了柔性合同价格改善以及恶化承包人履约行为的假设;其次,基于项目治理理论以及有关信任的治理作用的文献,给出了信任在柔性合同价格和承包人履约行为间调节作用的假设。研究内容二:变量数据的获取。该部分重点讨论了两个主要内容,首先,研究了柔性合同价格交易价格区间的测度方法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扎根理论的方法从已掌握的质性材料中抽象出影响建设项目支付调整的因素,同时借鉴供应链等领域中的数学模型类研究,给出了具体的测度方法;其次,借鉴已有国内外成熟量表中的题项,并结合本研究问题特点,对模型中所涉及的因变量、中介变量、调节变量的测度量表进行了开发。最后,基于研究设计中给出的数据获取途径,共获取了213分有效的建设项目样本数据。研究内容三:理论模型的检验。使用Mplus7.4软件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首先,采用检验竞争性中介的方法检验了有关柔性合同价格改善以及恶化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机理与分野条件有关的假设;其次,采用潜调节结构方程法检验了关于信任在柔性合同价格与承包人履约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假设。实证结果显示,柔性合同价格与承包人履约行为间同时存在着改善以及恶化两种作用效果,而支付调整冲突分野其间的关系;信任显着负向调节了柔性合同价格与支付调整冲突间的正向关系;信任显着负向调节了支付调整冲突在柔性合同价格与承包人履约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意义有以下方面;其一,拓展了柔性合同价格与承包人行为间关系的研究视角。区别以往研究,本研究不仅关注柔性合同价格的功能属性,还关注事后支付调整的实际执行情况。使用交易价格区间作为描述柔性合同价格的自变量,并引入支付调整冲突以反映支付调整执行情况并作为触发承包人契约参照点效应的前置条件,以此打开合同完备性的潜在假设,构建了同时存在柔性合同价格改善以及恶化承包人行为两种作用效果的竞争性中介模型,以期从更为辩证的视角揭示了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行为的影响。其二,进一步揭示了信任与柔性合同价格的关系。本研究在合同不完备性的假设下,探讨信任在柔性合同价格与承包人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一方面,进一步验证了信任在发包人决策柔性合同价格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解释了信任在破解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问题上的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发包人合理决策柔性合同价格、优化支付调整条款以及科学设置承包人可信任程度评价指标的管理启示。

翁阳[8](2019)在《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以总体城市设计为代表的大尺度空间设计正成为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和重要关切,2017年颁布的《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总体城市设计以法定地位,开展相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兴起的人本主义思潮正解构着基于构图美学和视觉美学的传统城市设计手法与评判体系,其倡导在城市营造过程中关注、尊重和实现个体需求,但:囿于技术不足与数据沉淀不够等原因,大尺度工作环境下往往无法对细颗粒度、体量庞大、关系复杂的个体需求做到有效回应——所谓的人本主义城市设计也只是对笼统、泛化的需求做出模式化的回应,尤其在大尺度的总体城市设计实践上,“以人本主义之名,行物质空间决定论之实”的现象更为显着。这一状况需要理论探索与技术创新加以解决。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当前的城市设计范式正逐渐由传统城市设计、现代主义城市设计、绿色城市设计向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转型,其构建了形态、数据与拓扑的互动关系,将设计师的设计过程转化为计算机算法,对庞杂的个体需求数据具有高效、精确的处理能力,这给人本主义设计的技术改良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此背景下,尝试基于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式,在人本维度上构建大尺度城市设计方案的评价体系,并以北京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作为实证。因此,搭建评价框架、设计具体操作步骤、对实证对象进行评价分析成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分析怀柔科学城使用主体——中科院科研人员在个体层面和汇总层面的时空活动规律以及对城市空间的行为需求,基于此,建立使用主体时空间行为适应性的评价标准,作为城市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价的依据;根据评价标准从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中提取出评价要素,并将其转化为标准格式的矢量数据;在犀牛软件平台(Rhinoceros)和嵌入式的草蜢模块(Grasshopper)中设计用于时空间行为适应性评价的分析工具——城市布局关系分析工具,将评价标准和评价要素输入至分析工具中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达到部分时空间行为适应性评价标准,在午间出行、夜间出行等方面未能较好地满足,应对方案中相关设施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研究意义在于:从时空间行为研究的视角建立针对使用主体需求的方案评价标准(而非模式化的标准),使人本城市建设真正关注具有属性特征和个性差异的个体(而非标准化的个体),为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的适应结合提供更为科学的路径;其次,建立了基于人机互动的城市布局关系数字化分析工具,使大尺度城市设计在高颗粒环境中的作业成为可能,从而将更为微观的需求切实地贯彻到城市设计方案中;最后,对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实证分析,为其优化调整提出建设性建议。

王冰[9](2019)在《基于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萌生了对国内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而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对职业性教育领域的探索也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与此同时,社会相关利益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也与日俱增。如何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提高高职院校整体教学水平,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同时拓宽学校经费来源,推动职业性院校获得长效发展将成为各类职业院校今后发展的重点。在绩效评估领域的研究中,自从Kaplan和Norton提出平衡计分卡理论以后,企业纷纷将其应用于公司的绩效考核评价,平衡计分卡逐步成为应用广泛的绩效评价工具,在平衡计分卡应用于企业等盈利性组织的同时,众多学者开始专注研究平衡计分卡在非营利组织的应用可行性。由于高校作为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营利性组织,同企业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众多学者在论证了平衡计分卡在高校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后,便开始选择利用平衡计分卡作为高校等的绩效评价工具。现阶段,我国高校的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虽然有学者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已经开始研究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适用性问题。但由于我国高校体系分类不同,具备有各自的发展特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校发展中的一员,因其拥有专业特殊性,与一般高校战略定位不同,更注重于培养社会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文力图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基于院校发展战略,借鉴平衡计分卡工具,为高职院校构建一套高效的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整体绩效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选取以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意图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梳理和归纳国内外关于平衡计分卡及高校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先后从理论层面分析和阐述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内容、特点及其基本理论,在介绍高职院校战略绩效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流程后,以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有发展战略及学院绩效评价工作为例,分析其现有绩效评价工作的成果与不足,并基于学院战略发展目标,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使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完成学院绩效评价工作,并为后续绩效评价工作改进提出合理建议。首先,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和阐述了平衡计分卡在高职院校组织中使用的内容、特点及其基本理论,介绍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流程。平衡计分卡主要通过“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把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具体细化为可衡量的指标。把绩效评价和战略计划联系起来,再把总的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或个人,通过对部门或个人绩效的考核结果来反映出组织整体战略完成程度,辅助组织战略规划落地,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对于高校而言,其实质上与企业同属于组织的一种形态,两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也同样适用于高职院校,但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非营利性的特质,使得需要对企业平衡计分卡进行加以改进,以适合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落地执行。其次,本文以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研究对象,介绍了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学院发展环境,战略抉择,以及现阶段在进行学院绩效评价工作中的所面临问题:学院战略目标不够明确,原有的绩效评价方法较为传统,绩效评价缺乏长期性,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健全的保障制度和全面评价内容。再次,在对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结合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战略选择,明确其发展目标,将平衡计分卡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战略层面、关键成功要素层面以及关键绩效评价指标层面,并将原有的平衡计分卡的四大维度适应性更改为“学生和社会相关者维度、教学活动维度、师资建设维度、财务支持维度”,从而构建了一套三层次、四维度的高职院校战略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特性,确立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各自的关键成功要素,进而设计出高职院校平衡计分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接着使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和权重设计,并测算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整体绩效的综合评价结果。通过对F林业学院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针对F林业职业学院当前绩效评价工作所遇到问题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最后指出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过程中所要注意事项,并提出未来所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姚牟媛[10](2019)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文中认为当前,科学研究环境向数字化发展,科研模式向着流程化、数据化、协作化方向发展。新环境和新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传统的数据库检索、参考咨询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科研环境下用户专深、个性、前瞻、评价性的知识需求,图书馆应积极关注科研人员在新环境下的需求,变革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为科研人员提供科研支持服务。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调查的方法,调研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并归纳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战略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了理清科研支持服务的体系和具体内容,研究基于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提出的科研生命周期理论,并综合之前学者的研究,提出将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分为科研项目构想、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进行、科研成果出版、科研成果长期保存与影响力揭示五个阶段;同时构建了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科研支持服务体系,具体论述了在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服务。由于国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方面的实践开展较早,研究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调研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介绍了其在数据管理计划、版权和知识产权、开放存取与学术出版、研究成果/数据存储和共享、作者标识符创建指导、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方面的特色服务案例,并总结了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在服务目标、服务内容、服务保障方面的特点。同时,为了客观了解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现状,找到当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方面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发展,研究选取了国内的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从科研支持栏目设置、科研支持平台建设、科研数据服务、科研评价服务四个方面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分析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理论与调查的阐述与分析,针对前文分析的国内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建议,即明确服务定位和服务内涵,将科研支持服务嵌入数字化科研的全过程;建立科研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积极开展科研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服务;拓展科研评价服务内容,树立关联服务意识。

二、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核算中财税应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基本要求分析
三、研发费用资本化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加计扣除中的应用分析
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归集范围若干问题的探讨
五、外部委托科研活动财税核算问题
六、结论与建议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一流本科教育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支撑
        1.1.2 学生体验在世界各国一流本科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1.1.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为我国提供借鉴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一流本科教育
        1.3.2 学生体验
    1.4 理论基础
        1.4.1 一般系统理论
        1.4.2 戴明环理论
        1.4.3 院校影响理论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现状
        1.5.2 国外研究现状
        1.5.3 研究文献述评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研究法
        1.6.2 个案研究法
        1.6.3 历史研究法
        1.6.4 比较研究法
    1.7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思路
        1.7.3 创新点
第二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学生体验的历程与动因
    2.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学生体验的历史进程
        2.1.1 初步探索期(二战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
        2.1.2 全面兴起期(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2.1.3 深化推动期(20 世纪90 年代后期—21 世纪)
        2.1.4 创新发展期(21 世纪初期至今)
    2.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流本科教育聚焦学生体验的发展动因
        2.2.1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推动
        2.2.2 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学生转向
        2.2.3 成果证据回应问责的必然趋势
        2.2.4 学生体验理论实践的研究支持
        2.2.5 学校实现卓越发展的内在诉求
第三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立足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战略规划
    3.1 战略规划的制定环境
    3.2 战略规划的重点选择
    3.3 战略规划的指导原则
    3.4 战略规划的使命愿景
    3.5 战略规划的实施举措
第四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关照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关键环节
    4.1 本科教育的招生选拔
        4.1.1 公平竞争的招生录取
        4.1.2 综合全面的入学审查
        4.1.3 多元异质的生源结构
    4.2 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4.2.1 专博并重的课程结构
        4.2.2 创意新颖的课程类型
        4.2.3 学生民主的课程开发
    4.3 本科教育的专业学位
        4.3.1 研究旨趣的个人专业
        4.3.2 学科交叉的联合专业
        4.3.3 创新整合的同步学位
        4.3.4 跨校合作的联合学位
    4.4 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
        4.4.1 循序渐进的教学阶段
        4.4.2 科研参与的教学形式
        4.4.3 灵活适切的教学方法
第五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优化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保障机制
    5.1 学生支持机制
        5.1.1 严谨包容的服务机构
        5.1.2 互助合作的学生社区
        5.1.3 类型多样的经济援助
    5.2 教师发展机制
        5.2.1 组织机构与发展平台
        5.2.2 教学培训与奖励项目
        5.2.3 多元主体的评估制度
    5.3 问责评估机制
        5.3.1 重视效能的自愿问责
        5.3.2 评估质量的专业审核
    5.4 调查研究机制
        5.4.1 学生体验的调查项目
        5.4.2 改进决策的院校研究
第六章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与启示
    6.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经验
        6.1.1 将学生体验置于全校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
        6.1.2 整合教育资源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优势互补
        6.1.3 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推动跨学科的人才培养
        6.1.4 通过高影响力实践活动提供优质学习机会
        6.1.5 依托机构联动保证服务与管理的高效实施
        6.1.6 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提升本科教育质量
        6.1.7 营造多元包容的校园氛围增进学生归属感
    6.2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启示
        6.2.1 促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转型
        6.2.2 顶层规划制定本科教育的战略决策
        6.2.3 跨学科界限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6.2.4 改善服务与管理满足师生主体需求
        6.2.5 开展常态化评估调查保障教育质量
        6.2.6 强化院校研究以推动高校科学决策
        6.2.7 重视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
2 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综述
    2.1 员工满意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2.1.1 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概念
        2.1.2 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2 提升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2.2.1 人-职匹配和人-组织匹配理论
        2.2.2 激励理论
        2.2.3 人本管理理论
3 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及问题
    3.1 A教育集团简介
    3.2 调查的组织实施
        3.2.1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3.2.2 调查问卷设计
        3.2.3 调查问卷发放回收
    3.3 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3.3.1 调查对象情况
        3.3.2 问卷信效度检验
        3.3.3 教师满意度得分情况
    3.4 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
        3.4.1 薪酬体系不合理且缺乏激励性
        3.4.2 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
        3.4.3 感到未来发展提升的机会渺茫
        3.4.4 日常工作压力较大
4 影响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原因分析
    4.1 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分析
    4.2 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分析
    4.3 对教师晋升与能力提升的分析
    4.4 对人-组织匹配程度的分析
5 提升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策略
    5.1 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及薪酬体系
        5.1.1 提高薪酬福利绝对量
        5.1.2 调整薪酬结构
        5.1.3 完善薪酬制度
        5.1.4 改进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5.2 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
        5.2.1 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5.2.2 做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以增强归属感
        5.2.3 创立保障教师发展与队伍稳定的法人治理结构
    5.3 为教师未来发展提供机会
        5.3.1 构建系统化的培训体系
        5.3.2 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5.3.3 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空间
    5.4 建立完善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5.4.1 做好职业岗位发展激励使教师认识到工作价值
        5.4.2 建立岗位轮换制
        5.4.3 提高人-职和人-组织匹配度
        5.4.4 为教师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访谈提纲
附录二 :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研究成果的内容综述
        (二)对已有成果的研究述评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理论
    一、基本概念界定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二)教学方法的一般含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指向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综合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价值
        (一)中介与桥梁价值
        (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良好形象的有效手段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历史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85方案”前的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85方案”时期的教学方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时期的教学方法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时期的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教学理念由“说服式”向“启发、互动、参与式”转变
        (二)教学手段由单一向现代转变
        (三)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向多种方式相结合转变
        (四)从经验总结到逐步科学化、专业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依据历史条件的变动与教学对象的变化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三)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提升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思想基础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的必要手段
        (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知、情、意、行并重发展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基本情况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主要做法与成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二)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三)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四)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五)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六)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七)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八)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一)与时俱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三)提升思政课教学改革优质供给增强学生获得感
第四章 三维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内容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高度契合
        (二)理论原理性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三)与学生个人成长成才联系密切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四)实践性内容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二、主体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主体
        (二)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特殊性上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三)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体特殊性上看教学方法的运用与优化
    三、对象视角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运用与优化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需求
        (三)突出学生专业特色的分类教学方法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发展构想
    一、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
        (一)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观
        (二)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观
    二、联系实际问题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一)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区别与差异
        (二)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间教与学的关系
        (三)正视教学方法改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地位
    三、关注教学效果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一)提升教学效果应避免为方法而方法
        (二)提升教学效果应避免方法的工具主义倾向
        (三)提升教学效果应始终关注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四)提升教学效果应切实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质与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7)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与对象
        1.3.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不同视角下柔性合同价格的内涵
        2.1.1 柔性视角下柔性合同价格的内涵
        2.1.2 交易价格区间视角下柔性合同价格的内涵
        2.1.3 两种视角下柔性合同价格内涵的对比分析
    2.2 柔性合同价格的测度
        2.2.1 柔性视角下对柔性合同价格的测度
        2.2.2 交易价格区间视角下对柔性合同价格的测度
        2.2.3 两种视角下对柔性合同价格测度的对比分析
    2.3 柔性合同价格的作用与影响
        2.3.1 关于柔性合同价格积极作用的研究现状
        2.3.3 关于柔性合同价格消极作用的研究现状
        2.3.4 关于柔性合同价格作用的观点分歧的评述
    2.4 项目治理中下信任的作用
        2.4.1 项目治理领域中信任的界定与作用
        2.4.2 信任对柔性合同价格的驱动作用
        2.4.3 信任在事后支付调整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2.4.4 关于信任与柔性合同价格关系相关研究的评述
    2.5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基础理论的适配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契约参照点理论
        3.1.3 非正式治理
        3.1.4 合同状态理论
    3.2 理论模型结构与变量的选定
        3.2.1 理论模型结构的选择
        3.2.2 研究变量的选定
        3.2.3 控制变量与研究范围
    3.3 研究变量的测度与数据收集方式
        3.3.1 数据测度工具
        3.3.2 数据收集方式
    3.4 理论模型检验方法的选定
        3.4.1 柔性合同价格改善以及恶化承包人行为理论模型的检验
        3.4.2 破解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问题的模型检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4.1 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影响
        4.1.1 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改善
        4.1.2 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恶化
        4.1.3 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总效应
    4.2 信任在柔性合同价格和承包人履约行为间的调节作用
        4.2.1 信任对中介模型前半程路径的调节作用
        4.2.2 信任对中介模型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1 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的测度
        5.1.1 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测度的理论依据
        5.1.2 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的影响因素
        5.1.3 建设项目合同交易价格评测表的构建与赋值规则
    5.2 其他(潜)变量的测度
        5.2.1 因变量:承包人履约行为的测度
        5.2.2 中介变量:支付调整冲突的测度量表
        5.2.3 调节变量:信任的测度
        5.2.4 控制变量
    5.3 数据收集与样本信息
        5.3.1 样本数据收集过程
        5.3.2 样本基本信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据分析与实证检验
    6.1 数据分析
        6.1.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1.2 探索性因子分析
        6.1.3 验证性因子分析
        6.1.4 描述性统计分析
    6.2 关键问题一的实证检验
        6.2.1 基于层次回归法的检验
        6.2.2 基于竞争性中介模型检验法的检验
    6.3 关键问题二的实证检验
        6.3.1 信任对中介模型前半程效应的调节作用
        6.3.2 信任对中介模型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证结果与讨论
    7.1 实证结果
        7.1.1 实证结果一:柔性合同价格对承包人行为有着改善及恶化两种作用
        7.1.2 实证结果二:信任是支付调整执行过程中必要的情境因素
    7.2 管理启示
        7.2.1 管理启示一:计价方式和支付调整条款与建设项目不确定性相匹配
        7.2.2 管理启示二:承包人的信任评价指标匹配支付调整条款
    7.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研究结论
    (2)研究创新
    (3)研究局限及展望
附录
    附录一 :A卷:建设项目交易价格区间评测表
    附录二 :B1卷:建设项目承包人履约行为评价表
    附录三 :B2卷:建设项目承包人诚信情况评价表
    附录四 :C卷:建设项目支付调整冲突情况调查表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大尺度城市设计正成为规划行业内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诉求
        1.1.2 城市设计发展的范式转型拓展了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的范畴
        1.1.3 小结
    1.2 文献综述
        1.2.1 研究文献选取与研究分类
        1.2.2 研究阶段分期与研究进展
        1.2.3 研究现状总结与发展展望
    1.3 研究问题与案例甄选
        1.3.1 研究问题:基于数字化技术建构人本框架下总体城市设计的评价体系
        1.3.2 案例甄选:基于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的实证
    1.4 研究框架与研究设计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设计
第2章 时空间行为研究理论与方法
    2.1 时空间行为研究产生的背景
        2.1.1 行为地理学从空间研究向时空间研究的转型
        2.1.2 计量革命建构了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方法体系
        2.1.3 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方法
    2.2 时空间行为研究的核心命题
        2.2.1 时空棱柱的建构、管理与可视化
        2.2.2 时空制约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2.2.3 时空弹性的定义与测度方法研究
    2.3 时空间行为研究的场景分类
        2.3.1 出行与交通模型中的活动分析
        2.3.2 消费者行为与零售中心区位分析
        2.3.3 迁(择)居行为与特征分析
        2.3.4 亚文化群体行为特征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空间适应性评判标准建立
    3.1 数据获取与描述性统计
        3.1.1 样本选取与研究数据
        3.1.2 活动日志调查设计
        3.1.3 社会经济属性统计
        3.1.4 活动路径的录入与个案分析
    3.2 时空间行为定量分析方法介绍
        3.2.1 空间:以方向分布算法计算潜在路径区域面积
        3.2.2 时间:以理想用时计算时间预算的值
        3.2.3 辅助:以出行目的的频率分布探寻科研人员对设施的需求状况
    3.3 科研人员时空间行为的测度(分时段)
        3.3.1 上班时段
        3.3.2 午休时段
        3.3.3 下班时段
        3.3.4 夜间时段
        3.3.5 周末时段
        3.3.6 对比分析
    3.4 科研人员时空间行为的影响机理
        3.4.1 有序Logistic模型与解释变量
        3.4.2 模型拟合结果
    3.5 规律总结与适应性评价标准体系建立
        3.5.1 规律总结:科研人员时空间行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规律
        3.5.2 评价标准:基于时间预算和重要影响因子建立评价标准
第4章 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概述与评价要素选取
    4.1 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项目背景
        4.1.1 政策背景:建设怀柔科学城是北京市落实国家科技战略的重要内容
        4.1.2 社会经济背景:我国科技发展进程与城市化进程在新阶段下叠合的产物
        4.1.3 总体城市设计方案征集的项目概况
    4.2 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述评
        4.2.1 规划构思:基于两组矛盾关系的思辨
        4.2.2 总体结构:“核圈插件”与“复合环廊”的空间构型
        4.2.3 重点地段:智慧中核、科学插件
        4.2.4 专项设计:城市形态与空间格局设计等四个专项设计(规划)
        4.2.5 总体评价:功能主义和美学主义色彩浓厚
    4.3 适应性评价要素选取与标准格式的数据转换
        4.3.1 评价要素选取思路
        4.3.2 评价要素:提取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中的体要素、面要素和线要素
        4.3.3 标准格式的数据转换
    4.4 小结
第5章 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建议
    5.1 总体城市设计方案的时空间行为适应性评价工具
        5.1.1 评价难点:涉及复杂的起讫点之间时程距离的定量计算
        5.1.2 工具原理:引入拓扑深度和整合度等可达性分析的概念
        5.1.3 工具改良:适用于起讫点时空距离测算的布局关系分析工具
    5.2 总体城市设计方案的时空间行为适应性评价分析
        5.2.1 上班时段:较好地满足职住邻近的要求
        5.2.2 午休时段:仅信息与智能插件较好地符合该时段的评价标准
        5.2.3 下班时段:较好地符合该时段的适应性评价标准
        5.2.4 夜间时段:未充分考虑科研人员对于图书馆设施的需求
        5.2.5 周末时段:较好地符合该时段的评价标准,但仍有不足之处
    5.3 总体城市设计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5.3.1 需要进行优化调整的内容汇总
        5.3.2 针对设施布局的优化调整建议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
        6.2.1 引入时空间行为的研究视角,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评判标准
        6.2.2 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式,构建人本量化的评价分析工具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总体城市设计关注内容的研究统计
    附录B:科研人员日常出行调查问卷
    附录C:北京市道路等矢量数据截图
    附录D:科研人员活动日志数据库分层截图
    附录E:怀柔科学城上位规划用地布局拼合图
    附录F:怀柔科学城科研人员数量预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研究
        1.2.2 关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研究
        1.2.3 关于平衡计分卡在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2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及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概述
    2.1 绩效评价的概念及方法
        2.1.1 绩效评价概念
        2.1.2 绩效评价方法
    2.2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概念及方法
        2.2.1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概念
        2.2.2 高职院校绩效评价的方法
    2.3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目标及评价步骤
        2.3.1 平衡计分卡的概论
        2.3.2 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目标
        2.3.3 平衡计分卡的四大维度
        2.3.4 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步骤
    2.4 高职院校构建平衡计分卡的适用性及改进建议
        2.4.1 高职院校构建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适用性
        2.4.2 高职院校构建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改进建议
    2.5 高职院校构建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2.5.1 学生及社会维度的指标体系
        2.5.2 教学活动维度的指标体系
        2.5.3 师资建设维度的指标体系
        2.5.4 财务支持维度的指标体系
3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
    3.1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现状
        3.1.1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外部环境分析
        3.1.2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SWOT分析
        3.1.3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战略管理选择
        3.1.4 F林业职业学院绩效评价现状
    3.2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战略目标不明确
        3.2.2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评价方法存在不足
        3.2.3 绩效评价缺乏长期性
        3.2.4 缺乏健全的制度与全面的评价内容
4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的方案
    4.1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
        4.1.1 有利于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战略实施
        4.1.2 有利于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1.3 有利于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
    4.2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施行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的流程设计
        4.2.1 确定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战略愿景
        4.2.2 学院成立推行平衡计分卡工作小组
        4.2.3 制定评价标准并形成阶段会议机制
        4.2.4 建立绩效评价体系过程跟进机制
    4.3 平衡计分卡在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评价中的模型构建
        4.3.1 确定适合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评价的目标
        4.3.2 设计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
        4.3.3 合理分配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评价各指标权重
        4.3.4 绘制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平衡计分卡模型
    4.4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
        4.4.1 绩效评价方法
        4.4.2 绩效评价结果
        4.4.3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及应用
5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应注意事项
    5.1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的条件
        5.1.1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必须是基于有明确战略目标
        5.1.2 学院管理层要真正理解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才能落实
        5.1.3 学院内部实施平衡计分卡相配套的其他制度比较健全
    5.2 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平衡计分卡应注意问题
        5.2.1 避免指标体系过于庞大
        5.2.2 注意指标权重分配的合理性
        5.2.3 指标量化要结合学院动态变化
结束语
附录表1: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平衡计分卡指标权重问卷调查表
附录表2: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平衡计分卡指标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参考文献

(10)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选题研究背景
        0.1.1 E-Research带来科研环境的变化
        0.1.2 数字化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0.2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3 选题基本内容
    0.4 理论与现实意义
        0.4.1 理论意义
        0.4.2 现实意义
    0.5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0.5.1 研究方法
        0.5.2 创新之处
1 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概述
    1.1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与科研支持服务
        1.1.1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1.1.2 科研项目生命周期中的科研支持服务
    1.2 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体系
        1.2.1 科研项目构想阶段
        1.2.2 科研项目申报阶段
        1.2.3 科研项目进行阶段
        1.2.4 科研成果出版阶段
        1.2.5 科研成果长期保存与影响力阶段
2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优秀案例介绍
    2.1 伦敦大学学院的科研信息动态监测服务
    2.2 斯坦福大学的数据管理计划服务
    2.3 斯坦福大学的版权和知识产权服务
    2.4 剑桥大学的开放存取与学术出版服务
    2.5 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成果/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
    2.6 悉尼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果影响力评价服务
    2.7 帝国理工学院图书馆的作者标识符创建指导服务
    2.8 小结
3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3.1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思路
        3.1.1 调查对象选择
        3.1.2 调查内容设计
        3.1.3 调查实施步骤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科研支持服务栏目设置
        3.2.2 科研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3.2.3 科研数据服务开展情况
        3.2.4 科研评价服务开展情况
    3.3 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问题分析
        3.3.1 图书馆网站科研支持服务栏目设置不清晰,内容体系不完善..
        3.3.2 科研支持服务平台建设程度不完善
        3.3.3 科研数据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体系不完善
        3.3.4 科研影响力评价服务多为任务驱动型,缺少对用户的指导和培训
4 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建议
    4.1 明确服务定位和服务内涵,将科研支持服务嵌入数字化科研的全过程
        4.1.1 明确科研支持服务定位,基于科研项目生命周期开展服务
        4.1.2 明确科研支持服务内涵,完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体系
    4.2 建立科研服务基础设施,网络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
        4.2.1 建立学科信息服务平台
        4.2.2 建立科研讲座预约平台
        4.2.3 建立机构知识库平台
    4.3 积极开展科研数据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服务
        4.3.1 关注国家政策,将科研数据服务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
        4.3.2 补充与完善科研数据服务内容,提供科研数据管理全过程的指导
        4.3.3 增设数据馆员岗位,为馆员开设数据管理培训
    4.4 拓展科研评价服务内容,树立关联服务意识
        4.4.1 以文献计量分析为基础,开展科研绩效评估服务
        4.4.2 为用户提供科研评价指导和培训,从任务驱动型服务转向主动服务
        4.4.3 树立关联服务意识,为研究人员提供提升科研影响力的建议..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四、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核算中财税应用的探讨[J]. 宋建. 对外经贸, 2022(02)
  • [2]医学期刊编辑在论文审查中应注意的伦理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 马雯娜. 出版与印刷, 2021(06)
  • [3]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基于学生体验的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研究[D]. 郝嘉月. 河北大学, 2021(02)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A教育集团教师工作满意度提升研究[D]. 李振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6]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D]. 陈梦圆.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7]建设项目柔性合同价格激励失灵研究[D]. 陈梦龙. 天津理工大学, 2019(05)
  • [8]基于时空间行为的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D]. 翁阳.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3)
  • [9]基于平衡计分卡在我国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以F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 王冰.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调查[D]. 姚牟媛. 辽宁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开展科研工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