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作用分析

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作用分析

一、体育游戏课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邱伟东,王慧婷[1](2021)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游戏实践及创编原则研究——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践教学法等,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游戏实践及创编原则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学生创编、实践幼儿体育游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幼儿体育游戏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幼儿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创编特点,提出了安全性与竞技性相结合、趣味性与体能性相结合、创新性与生动性相结合、游戏内容遵循全面性与简炼性相结合的创编原则,总结出提高学生创编游戏能力、增强学生处理教材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组织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及改进措施,提升学生对幼儿体育游戏的认识、组织和表达能力,更好地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

韩文娜[2](2021)在《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文中提出生成于历史传统之中、植根于民间生活沃土、彰显儿童天性趣味的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蕴含着宝贵的可供现代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本论文旨在集中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所潜藏的教育意蕴,通过现代课程手段,转化为以立德树人、培育素养为导向的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资源,以服务于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改革的推进和课程质量的提升。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立足当代中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实际,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体育课堂育人质量提升为具体目标,以儿童认知、课程组织和多元文化课程转化等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学原理为理论前提,采用历史史料梳理、学术文献分析、课程田野调查、专家对话访谈、教学案例设计等质性研究和量化统计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历史与当下相统一的问题导向,按照“有什么”“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解题思路,尝试论证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资源有效表达转译为现代体育课程语言的学理依据与实践进路。本文共分6章,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如下:绪论从缓解当下课程危机的现实情境和推进体育课程现代化研究的学术意义出发,描述本文选题的缘起并介绍论文的解题设想和基本架构。第一章首先以历史学的方法,在史料梳理基础上再现1949年以前中华传统民间儿童体育游戏所承载的社会教化功能。第二章转向现实关切,力争回答以民间传统形态遗存至今的儿童体育游戏在发挥课程育人和课程改造方面,能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与正向价值。课程表达的价值目标与当下现状间存在实际落差。准确测量这一落差、找到课程表达困阻症结之所在,正是第三章的主题。在揭示民间体育游戏实现当下体育课程表达的困境及其成因之后,第四章集中对课程表达的原理与程序进行设计,即在规范层面提出民间儿童体育游戏中的什么元素,在现代体育课程中的哪些环节,以何种载体和形式实现表达。其中所涉及的课程化理论问题构成本文研究的难点。紧随理论设计,论文第五章聚焦实践案例,以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上位指南,为体育游戏育人作用的发挥设计了文化价值、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三大课程表达功能区,为了更好的确认本研究提出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体系构建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在后期初步检验了课程表达的效果。通过对专家访谈,对授课教师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践检验结果分别为:有质量的体育课,有内涵的体育课和有意思的体育课。证明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既有文化内涵又有实践意义。由于事关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故此本章构成研究的重点。论文第六章研究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实现合理课程表达的外部环境,力争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促进游戏资源向课程资源转化的保障体系,由此形成实现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内外合力。论文研究结论如下:1、将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表达为现代课程语言,能够强化当下中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全面育人功能,探索体教融合的实践新路。2、中华传统儿童体育游戏是基于儿童娱乐天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以儿童“兴趣”为切入点,通过游戏为手段,可以构建儿童社会交往的实践路径,从而避免生硬灌输。3、当前民间儿童体育游戏存在使用频率较低且类型单一等问题,不能释放其应有的功能来激活校园活力。但大部分教师对其文化价值等教育价值存在一定认可。4、课程表达不是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取代现代体育课程,而是旨在汲取其优长,强化现代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5、将传统游戏转译为现代课程语言遵循着现代课程表达的规则与程序,包括课程目标的厘定、游戏资源的遴选及其在现代课程体系中的嵌置等步骤。6、学生发展一般素养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现代体育课程返本开新的重要遵循。7、加强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巩固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培育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顾子逸[3](2020)在《无锡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及运用研究》文中提出游戏自产生以来,就随人类社会一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体育游戏由游戏延伸而来,以身体活动作为游戏的早期表现形式,兼具教育性与趣味性,寓学习于游戏的特点。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小学体育游戏化观念的提出,体育游戏的课堂教学运用备受关注。正是基于这样的环境,本文以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及运用为研究对象,以无锡市9所小学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小学体育教师的体育游戏的认知及其课堂教学的运用两方面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程度较好,但中年教师相对偏低。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和老年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概念的认知为83.3%和88.9%。但随着问卷对体育游戏知识不断深入提问,中年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概念、特点、分类的了解程度百分比呈现逐步降低趋势,分别为:66.7%、58.4%、50.0%。2.不同年龄段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课堂教学价值的认知存在差异。青年体育教师倾向于妥善处理体育教学中的深层矛盾,频数百分比为83.3%;中年体育教师倾向于简化复杂技能和丰富教学内容,频数百分比均为83.3%;老年体育教师倾向于提高教师综合能力,频数百分比均为88.9%。3.小学体育教师获取体育游戏知识途径相对单一。小学体育教师获取体育游戏途径主要是传统路径下的相关书籍与教研活动获取相关知识,但获取知识的专业性不足,专业期刊比例仅为39.4%。4.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运用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各年龄段间存在着认知差异。在课的类型上,都倾向在公开课与新授课中运用游戏,频数百分比分别为:90.9%、81.8%。综合课的体育游戏运用频数百分比有较大差异,青年体育教师仅为33.3%,中年体育教师83.3%,老年体育教师88.9%。项目选择上,各年龄段体育教师选择相近。5.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小学体育教师学历与游戏储备,职称与游戏创编频率呈正相关,学历与游戏运用存在着较大的选择差异。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越高,体育游戏的储备量的数量越多;职称越高,创编体育游戏的频率越高;高级以上职称的体育教师“3次”运用频率占比达到33.3%,其他职称教师的0.0%、8.3%、8.3%。

曾梓涛[4](2020)在《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和专家调查法。通过查阅儿童少年、小篮球运动训练、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广州体育学院青少年体质研究方向的专家教授、广州市清水濠小学体育教师的访谈,充分了解1-2年级儿童少年现阶段的体质状况,并根据他们的身心发育特征,编排设计了12周的小篮球教学活动,然后对选取的1-2年级儿童对象进行实验干预。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的建议,以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选取了6项测试项目作为儿童少年身体素质测量指标及标准。实验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清水濠小学的60名学生,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1-2年级儿童少年。实验前通过t检验分析,证明两组儿童的身体素质处在同一水平,符合实验要求,随后进行实验干预。实验自变量:实验组儿童采取小篮球训练的教学活动,对照组采取体育游戏的教学活动。实验干预时间为12周,每周3次课,每节课的有效训练内容最少60分钟,实验结束后对两组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进行再次测量、比较。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儿童少年的身体素质测量成绩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经过12周的篮球教学训练之后,实验组1-2年级儿童的身体素质显着增强,体质测试的多项指标都有显着性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经过12周小篮球训练实验干预可有效的促进1-2年级儿童腰腹和下肢力量的增强,测试指标30S仰卧起坐和立定跳远两项中,实验组指标提升均明显(显着性差异)高于对照组。而在实验组内,其中30S仰卧起坐指标显示男生的提升幅度远高于女生。2.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速度素质有显着的影响,从测试50米跑指标来看,经过十二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男女生成绩都有提升,对照组的男女生之所以有提升是源于体育游戏课里包含了多种跑动有关的体育游戏,而进行结果对比后实验组的提升的幅度更加的明显,说明小篮球训练对提升速度素质更有针对性。3.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灵敏素质有显着性的影响,从测试1分钟跳绳指标来看,实验组男生有非常显着性提高,女生显着性提高,对照组男女生在12周之后也有提升,但基本不明显,且男女生提升的幅度大致相同。4.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柔韧素质的影响不明显,从测试坐位体前屈指标看,经过12周后试验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的差异,实验组试验前后也不是显着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呈现女生的平均测试成绩要优于男生。5.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耐力素质有明显影响,从测试的肺活量指标来看,经过12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呈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呈现男生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女生。

陈彩萍[5](2019)在《张家口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于幼儿化。幼儿时期尤其是3到6岁是人的性格与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该时期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为实现学前教育规范化和科学化,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而推动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随着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对学前教育的教师从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强健的体魄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孩子肢体运动可以促进大脑智力的发展。然而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为此小学、中学、大学等都对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进行了规定,但幼儿时期的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体育实践能决定孩子对于运动的态度和掌握的体育技能,因此学前教育教师是否重视幼儿体育游戏教育、是否具备体育游戏课程设计和组织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学前教师的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对幼儿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起到重要影响,所以,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择张家口市三所职业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研究分析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学前体育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结合实际情况从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升学前教师设计和组织体育运动的能力,并为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学前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借鉴,从而实现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对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目前对于学前儿童的体育游戏教育三所学校均没有设置单独的课程,只是将其纳入到学前教育的体育课中,但所涉及的内容较少且操作性不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设置专门性学前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占比不高。高等职业学校对于学前教育体育游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开设部分内容的学习但作用甚微。(2)对于开设学前教育体育游戏课程的学校,教学与实践脱轨,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要领,学生在工作中对体育游戏的设计和组织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能力。(3)对于开设学前教育的高等学校,应该重视学前体育游戏课程、开展该项课程。学前体育游戏教学内容需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让孩子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其次,要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习,掌握运动技能。因此,高等学校在对学前教师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课程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根据幼儿心理、身体素质等不断创新和完善,进而构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

汪浩,戴小涛,张明军,黄光新,张国龙[6](2018)在《体育游戏对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体育游戏对高功能能自闭症谱系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研究对象为特殊学校自闭症学生.运用体育游戏教学法,进行16周干预.研究结果显示:(1)体育游戏教学能够在整体上显着提高高功能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2)体育游戏教学干预能够显着改善轻度高功能自闭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3)体育游戏教学干预能够显着改善男性高功能自闭症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邹杨[7](2017)在《体验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视力残疾儿童是受教育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中较为弱势的群体,其在智力与语言的发展上与普通儿童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视力的缺失,在生活中,视力残疾儿童不能像健全学生那样通过模仿习得基础的生活能力,在与人交流、合做时,与健全学生也会存在心理上的差别。视力残疾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和学习历程中受到错综复杂的因素的影响,这样使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物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认知,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本论文围绕着体验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针对性的体验游戏教学训练,来弥补学生在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方面的缺失,从而帮助视力残疾儿童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并且提高社会适应行为能力,让他们对生活充满激情和情趣,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本研究以广州市盲人学校的视力残疾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十六周的体验游戏教学训练,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体验游戏课可以增进视力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能力,视力残疾儿童在动作发展、语言发展、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社会化方面变化呈正向的发展。在实验组前后测数据比较结果中可以看到,体验游戏在这五方面具有显着性差异,在对照组实验前后的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中,视力残疾儿童的改变均不明显,证明体验游戏课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体验游戏课程的效果较好。2.体验游戏课可以对学生不良适应行为进行行为修正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认知。在实验组经过体验游戏课之后进行的数据比较中发现,实验组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4个子指标中都有着显着性的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数据结果证明体验游戏课对于学生不良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观念树立良好的习惯,强化认知,对学生长远的学习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李珂[8](2017)在《“丹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南师附小仙林分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过度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从而忽视了他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大多数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较差,学生普遍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学习压力大,缺少锻炼,对体育不感兴趣。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为期一学期的体育游戏为干预措施,从实验层面出发,将丹麦体育游戏应用于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从学生身体体质指标,体育学习兴趣指标,主观锻炼体验指标的变化,探讨体育游戏的小学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影响。期望通过体育游戏来改善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本文主要采用实验法,以南师附小仙林分校五年级(7)班和(12)班为研究对象,实验班运用体育游戏进行实验干预,对照班则以正常的学校体育计划上课,从2016年9月到12月份,共16周。测试内容包括体质测试指: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8往返跑以及一分钟跳绳。心理测试指标:主观锻炼体验以及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前后得到的数据差异来得出相应的分析与结论。实验结果显示,经过16周的游戏教学干预,实验班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以及一分钟跳绳相比较于对照班,无统计学差异。而50×8往返跑这一项指标略优于对照班,具有统计学差异。通过纵向比较实验班实验前后的身体素质数据,可以明显的对比出,相较于实验之前的数据,实验后实验班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其中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8往返跑具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班学生实验前后数据表明,只有肺活量这一项有显着性差异。从心理指标来看,实验班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主观锻炼体验有较为明显的提高,心理层面的烦恼值减少,说明游戏干预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最终也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不足之处是学生的疲劳感有所增加。

李建鹏[9](2017)在《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相关政策的实施与发展,以及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渗透,应用型体育人才成为主流。高等院校应紧跟时代气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调整与完善,以适应社会及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本文以长春市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三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课程计划(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选修课程设置等情况,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调查了解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现状,研究其内容,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展趋势与实际情况,构建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优化构架,提出课程设置的合理化建议。本研究调查结果如下:第一,发现课程方案中培养目标与培养要求均存有模糊性。三所高等院校在培养要求中均未对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规范等级要求。另外,三所高校缺少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美学”(具有鉴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的具体培养要求。第二,长春市三所高等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门数较少,学时、学分要求较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三所高校在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上,术科与学科课程比例不协调,个别高校的创新课程与学时数较少,与中小学需求存在差异、不相吻合。建议:第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体育人才”,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突出本专业学生的一专多能性、全面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第二,拓宽选修课程门类,丰富选修课程内容,实现跨学科跨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第三,提高选修课程比例,摆正选修课程标准。

李骁颖[10](2016)在《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情绪情感激励的质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并以观察者、调查者以及参与者的身份深入观察、访问、记录视力障碍学生在“2014年福州市盲校“健康·阳光”迎新年趣味运动会”、“2015年福州市盲校第六届校园运动会”以及为期1个月的体育游戏课程中情绪情感的变化。最后通过整理访谈记录、笔者观察日记、学生日记、影音图片等资料,了解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情绪情感产生的激励作用并分析其原因。对比视力障碍的男、女生;高、低年级,全盲和低视力学生情感激励的特征与差别,并由此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视力障碍学生在不同类别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有差异:视力障碍学生在趣味类体育游戏活动中有明显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视力障碍学生在竞速跑步类体育游戏活动中少有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②不同年段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有差异:低年级(1—3年级)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有简单低级的情绪情感体验;高年级(4-7年级)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有复杂高级的情绪情感体验。③不同性别视障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情感表现出一定差异:女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有明显的情绪情感体验,但部分女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存在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且在情绪情感的表达上存在一定障碍;男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有强烈且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④不同视力障碍程度的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有差异:全盲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表现不太明显;低视力学生在体育游戏中有较强且积极的情绪情感表现⑤盲校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开展不够积极表明其重视程度不够。⑥有关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游戏的文献、期刊、书籍较少,使得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游戏的研究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⑦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较好的激励和教育作用。

二、体育游戏课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中的作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游戏课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中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游戏实践及创编原则研究——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及策略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实施策略
        1. 教师讲授课
        2. 师生探究课
        3. 学生实践课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创编体育游戏及教学实践现状
    (二)存在的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幼儿体育游戏创编的特点
        2. 幼儿体育游戏创编的原则
    (二)建议
        1. 提高学生创编游戏的能力
        2. 增强学生处理教材的能力
        3. 全方面培养学生组织教学的能力
五、结语

(2)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
        (二)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规律探寻
        (三)体育课程西化危机的文化化解
        (四)民间游戏丰富内涵的价值回归
        (五)文化记忆课程开发的自觉选择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述评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民间体育游戏
        (二)儿童
        (三)课程表达
    四、理论基础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课程组织理论
        (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转化理论
    五、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六、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文献资料法
        (二)访谈法
        (三)实地考察法
        (四)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历史演进轨迹
    一、体育游戏的起源假说
        (一)宗教仪式起源说
        (二)军事战争起源说
        (三)生存劳动起源说
        (四)角色模仿起源说
    二、古代儿童体育游戏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伦理秩序的规范
        (二)社会行为的体验
        (三)劳动经验的传授
        (四)集体意识的培养
    三、近代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与维新
        (一)晚清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变革
        (二)民国时期儿童体育游戏的发展
        (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儿童游戏观
第二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价值
    一、当代学校体育课程改造的示范
        (一)平衡日益西化的课程价值取向
        (二)厚植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底色
        (三)释放学校体育课程的潜在活力
    二、体育课程立德树人功能的凸显
        (一)在身心体验中享受运动乐趣
        (二)在自主锻炼中增强身体素质
        (三)在群体交往中完善健全人格
        (四)在积极求胜中培养道德意志
第三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现状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调研的设计
        (一)调研对象
        (二)调研工具
        (三)分析工具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问题诊断
        (一)课程表达的总体概况
        (二)课程表达的成效与经验
        (三)课程表达的瓶颈与局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困境表现
        (一)课程表达的目标失联
        (二)课程表达的内容失语
        (三)课程表达的方法失策
        (四)课程表达的评价失措
第四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设计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程序规则
        (一)层级与过程:课程表达的靶向调整
        (二)嵌入与整合:课程表达的进路选择
        (三)展示与竞技:课程表达的要素呈现
        (四)目标与结果:课程表达的评价再构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功能定位
        (一)儿童价值观念的正向引领
        (二)儿童运动能力的自主提升
        (三)儿童身心习惯的正确养成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载体
        (一)教材教具:内容载体
        (二)课堂教学:形式载体
        (三)校运动会:拓展载体
第五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案例
    一、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类型划分
        (一)身体素质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运动能力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三)文化素养类游戏的课程表达
    二、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案例呈现
        (一)翻山头与送军粮:灵敏素质的发展
        (二)蹦房子与跳大绳:运动能力的强化
        (三)赛龙舟与蝶穿花:文化素养的涵育
    三、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效果反馈
        (一)有质量的体育课:专家评价与建议
        (二)有内涵的体育课:教师自评与反思
        (三)有意思的体育课:学生评价与期待
第六章 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环境
    一、顶层制度支持:着力民间体育游戏落地课堂的政策引导
        (一)顺应时代的课程建设导向
        (二)因地制宜的特色政策保障
    二、学校组织支持:创设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学校文化
        (一)学科统整视域下的教学软环境营造
        (二)体育教师“游戏认知与素养”的提升
    三、家庭活动支持:构建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家校联动
        (一)游戏育人职责在家庭中的落实
        (二)体育游戏、师徒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加固
    四、社区空间支持:促进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表达的场域延伸
        (一)“全民健身”对社区儿童体育游戏的接纳
        (二)社区空间与儿童体育游戏的课外拓展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无锡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及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资料法
        1.6.2 问卷调查法
        1.6.3 专家访谈法
        1.6.4 案例研究法
        1.6.5 对比分析法
        1.6.6 数理统计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游戏
        2.1.2 体育游戏
        2.1.3 体育游戏认知
    2.2 体育游戏理论阐释
        2.2.1 体育游戏的起源
        2.2.2 体育游戏的特点
        2.2.3 体育游戏的分类
        2.2.4 体育游戏的功能
        2.2.5 体育游戏的原则
    2.3 国内文献综述
        2.3.1 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
        2.3.2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研究
    2.4 国外文献综述
        2.4.1 美国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2.4.2 日本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2.4.3 丹麦体育教学中游戏的运用
    2.5 简要评述
3 案例分析
    3.1 青年教师教案分析
        3.1.1 案例描述
        3.1.2 具体游戏分析
    3.2 中年教师教案分析
        3.2.1 案例描述
        3.2.2 具体游戏分析
    3.3 老年教师案例分析
        3.3.1 案例描述
        3.3.2 具体案例分析
    3.4 案例特点归纳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4.1.1 年龄分析
        4.1.2 学历分析
        4.1.3 专业分析
        4.1.4 职称分析
    4.2 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
        4.2.1 知识方面
        4.2.2 价值方面
        4.2.3 影响因素
    4.3 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4.3.1 运用频率
        4.3.2 教学目的
        4.3.3 课的类型
        4.3.4 项目选择
        4.3.5 组织形式
        4.3.6 时间次数
        4.3.7 运动负荷
        4.3.8 练习密度
        4.3.9 教学安全
        4.3.10 评价反思
    4.4 相关变量分析
        4.4.1 学历与游戏储备
        4.4.2 学历与游戏运用
        4.4.3 职称与游戏创编
        4.4.4 职称与运用频次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4)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小篮球训练的相关理论
        2.1.1 小篮球训练的定义
        2.1.2 小篮球训练适合对象年龄分组
        2.1.3 小篮球训练与成人篮球的区别
        2.1.4 小篮球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生理发育规律
        2.1.5 小篮球训练更符合小学生心理发育规律
        2.1.6 小篮球训练的影响因素
    2.2 身体素质的定义和分类
        2.2.1 身体素质的定义
        2.2.2 身体素质的分类
    2.3 国内外小篮球运动发展和研究现状
        2.3.1 国内小篮球发展现状
        2.3.2 国内小篮球研究现状
        2.3.3 国外小篮球发展现状
        2.3.4 国外小篮球研究现状
    2.4 小篮球训练对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教育观察法
        3.2.3 访谈法
        3.2.4 专家调查法
        3.2.5 实验研究法
        3.2.6 测量法
        3.2.7 数理统计法
4 教学实验设计
    4.1 实验对象选择
    4.2 实验地点
    4.3 实验时间
    4.4 实验变量和控制
        4.4.1 实验的变量
        4.4.2 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4.5 实验干预的实施
    4.6 课程具体安排
        4.6.1 体育游戏课具体安排
        4.6.2 小篮球训练课具体安排
    4.7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及方法
        4.7.1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
        4.7.2 身体素质测试方法
5 分析与讨论
    5.1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力量素质的影响
        5.1.1 力量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1.2 力量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2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速度素质的影响
        5.2.1 速度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2.2 速度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3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灵敏素质的影响
        5.3.1 灵敏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3.2 灵敏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4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柔韧素质的影响
        5.4.1 柔韧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4.2 柔韧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5.5 小篮球训练对1-2年级儿童耐力素质的影响
        5.5.1 耐力素质测试的结果对比
        5.5.2 耐力素质测试的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张家口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现状的概述
        1.1.1 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探索
        1.1.2 有关“游戏”与“教育”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
    1.2 国内研究现状的评述
        1.2.1 国内学前教育发展的情况与研究
        1.2.2 体育游戏对幼儿体质健康的影响作用研究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学前教育
        1.3.2 学前体育教育
        1.3.3 体育游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调查问卷法
        2.2.4 实地考察法
        2.2.5 数据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张家口市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开设现状
        3.1.1 张家口市高等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师资配备情况
        3.1.2 张家口市高等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课时设置情况
        3.1.3 张家口市高等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教材使用情况
        3.1.4 张家口市高等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内容的选择情况
    3.2 张家口市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施行的结果分析
        3.2.1 张家口市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施行的优势
        3.2.2 张家口市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实施的不足之处
4 张家口市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的设计
    4.1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准则的制定
        4.1.1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标准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4.1.2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目标的制定
    4.2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整改方案
        4.2.1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育课程体系
        4.2.2 健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期体育游戏组织能力培训制度
        4.2.3 加强体育游戏技能的自我养成
    4.3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内容的设计
        4.3.1 幼儿体育活动基础理论知识
        4.3.2 幼儿体育游戏内容
        4.3.3 幼儿基本体操的介绍及基本动作
        4.3.4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4.3.5 幼儿园体育活动观摩与实践
    4.4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的组织与教法
        4.4.1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的学习考核评价
        4.4.2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内容安排合理性的鉴定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7)体验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不断提高视力残疾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盲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1.1.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视力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1.1.3 不断促紧教学方式之间的相互选择为教学内容的改进提供参考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实验研究思路图
2 文献综述
    2.1 体验教育的研究现状
        2.1.1 体验教育的概念
        2.1.2 体验教育的分类
        2.1.3 我国体验教育的研究
    2.2 视力残疾的研究
        2.2.1 视力残疾的概念
        2.2.2 视力残疾的分类
    2.3 体育游戏与体验游戏的概念界定
    2.4 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
        2.4.1 社会适应行为的概念
        2.4.2 视力残疾儿童需要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2.4.3 社会适应行为对于视力残疾儿童的重要性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实验研究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教学方案内容
        4.1.1 拟定课程内容
        4.1.2 体验游戏课的主题设定
    4.2 体验游戏课的组织与实施
        4.2.1 体验游戏课的组织
        4.2.2 体验游戏课的实施原则
    4.3 体验游戏课的教育价值
        4.3.1 体验游戏课的教育价值
        4.3.2 体验游戏课的优点和特点
    4.4 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分析
        4.4.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前测得分
        4.4.2 体验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相关指标的影响
        4.4.3 介入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动作发展指标的影响分析
        4.4.4 介入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自我管理指标的影响分析
        4.4.5 介入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化指标的影响分析
        4.4.6 介入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攻击、对抗行为指标的影响分析
        4.4.7 介入体验游戏课对视力残疾儿童退缩行为指标的影响分析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研究反馈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
10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丹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南师附小仙林分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国外相关研究
    2.3 国内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课程内容的对照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育课程结构的对照
    4.3 实验前学生各项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质指标比较
    4.5 实验前后实验班体质指标比较
    4.6 实验前后对照班体质指标比较
    4.7 实验后体育学习兴趣指标比较
    4.8 实验后学生主观锻炼体验的指标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不足与展望
    6.1 不足
    6.2 展望
7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9)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当今中小学对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需求
        1.1.2 选修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1.1.3 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体育教育专业
        2.1.2 课程设置
        2.1.3 选修课
        2.1.4 应用型人才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现状研究
        2.3.1 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2.3.2 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分析
    4.2 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要求分析
    4.3 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
    4.4 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与必修课所占比例分析
    4.5 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时分配比例分析
    4.6 优化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的研究
        4.6.1 课程优化的涵义
        4.6.2 课程优化的原则
        4.6.3 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优化方案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情绪情感激励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我国残疾人概况
        二、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三、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一、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情绪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
        一、理论基础
        二、概念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产生情绪情感激励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体育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二、体育游戏的功能
    第二节 视力障碍学生的特点分析
        一、生理的特征
        二、思维特征
        三、个性特征
        小结
    第三节 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情绪情感的激励作用
        一、体育游戏有利于少年儿童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二、体育游戏帮助少年儿童消除消极的情绪情感
        三、体育游戏有利于发展少年儿童的高级社会性情感
        四、体育游戏对少年儿童治疗情绪情感激励作用的实例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力障碍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游戏的设计思路与特点
        一、设计思路
        二、设计特点
    第三节 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游戏的具体实施
        一、游戏内容
        二、体育游戏课程教案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资料回收与整理
        一、访谈
        二、对话
        三、笔者观察记录
        四、影音与图片采集
        五、学生日记回收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视力障碍学生在不同类别体育游戏中的情绪情感表现
        二、不同年段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情感表现
        三、不同性别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情感表现
        四、不同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情感表现
        五、其他调查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视力障碍学生在不同类别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有一定差异
        二、不同年段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有一定差异
        三、不同性别视力障碍学生在体育游戏中的情绪情感有一定差异
        四、不同视力障碍程度的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有一定差异
    第二节 建议
        一、落实体育游戏在盲校体育课程中的实施情况
        二、积极创编适合视力障碍学生的趣味体育游戏
        三、加强开发体育游戏课程资源,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保障体系
        四、完善体育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各校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五、关注视力障碍女生和全盲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
        六、鼓励低年级视力障碍学生参与体育游戏,帮助其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七、加强视力障碍学生体育游戏的科学研究
        八、重视视力障碍学生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
第七章 研究不足、创新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不足
    第二节 研究创新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图片
附录2:调查资料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体育游戏课在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中的作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体育游戏实践及创编原则研究——以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邱伟东,王慧婷.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7)
  • [2]中华民间儿童体育游戏的课程表达研究[D]. 韩文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无锡市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游戏的认知及运用研究[D]. 顾子逸.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2)
  • [4]小篮球训练对广州市清水濠小学1~2年级儿童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曾梓涛.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5]张家口市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游戏课程研究[D]. 陈彩萍.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7)
  • [6]体育游戏对高功能自闭症谱系青少年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J]. 汪浩,戴小涛,张明军,黄光新,张国龙. 惠州学院学报, 2018(06)
  • [7]体验游戏对视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D]. 邹杨.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8]“丹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 ——以南师附小仙林分校为例[D]. 李珂. 南京体育学院, 2017(08)
  • [9]长春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选修课程设置的现状与优化的研究[D]. 李建鹏. 吉林体育学院, 2017(12)
  • [10]体育游戏对视力障碍学生情绪情感激励的质性研究[D]. 李骁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体育游戏对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