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航空科技》总目录

2004年《航空科技》总目录

一、2004年《航空科学技术》总目录(论文文献综述)

傅海辉[1](2015)在《抗战时期空军航空研究院科研工作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有两个: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在抗日战争时期,航空研究院在中国航空史、科技史和抗日战争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本文梳理了航空研究院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科研工作,指出,抗日战争初期,航空企事业单位大举西迁,损失惨重。当时中国空军所需装备、物资基本依赖外国供应。由于沿海各大城市、港口相继沦陷,空军处境愈益困难。在这一背景下,1939年7月,航空研究所于成都建立,隶属于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所成立以后,把尽快使航空器材与设备国产化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1941年,航空研究所扩充为航空研究院。研究院研究了西南多种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研制成功了飞机用层板和多种航空材料,尤其是创造性地研究了西南的多种竹材并研制成功了飞机用“层竹”。研究院还设计或改进了多种航空仪器仪表和航空武器设备。航空研究院设计了三种教练机和一种巨型滑翔机,它们均使用其自制的层板和层竹。航空研究院还在空气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领域有研究工作。本文讨论了航空研究院的历史功绩,指出,航空研究院虽然没有取得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但它是中国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和航空工业国产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航空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有效支持了空军持久抗战,培养锻炼了航空科研人才,为四川地区的航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成绩都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取得的。本文在梳理航空研究院的科研工作时,考察了中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与航空研究院的关系,发现了钱学森的一篇佚文,并对钱学森早年学术研究风格和力学思想发展脉络作了初步探讨。航空研究院兴盛于抗日战争之中,却衰落于抗战胜利之后。事实上,抗战时期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航空科技唯一的黄金时代。本文辨析了航空研究院兴衰的原因,指出,航空研究院的衰落除时势因素外,还在于航空研究院自身未能跟上世界航空科技发展的步伐;国民政府和军方对本国航空科研和航空工业信心不足,支持不力。航空研究院是中国航空科技史上的重要案例。本文将航空委员会航空研究院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作了对照研究。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化理解中国航空科技史,并为中国航空科技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林宇鹏[2](2013)在《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普遍使用,人类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其显着标志就是知识已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成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要素。知识经济呼唤新一代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应运而生。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通过知识管理实现企业知识资产增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成为每一个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梦想。特别是在航空维修企业,内部高端技术人才所具有的航空领域的丰富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作为飞机心脏的发动机,更是被誉为工业王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维修犹如研制一般,具有复杂性和高技术性等特点,特别是因国外对航空发动机技术进行垄断与封锁,更需要我国的技术专家通过不断维修积累教训和经验,把相关数据和信息转化为知识,自主创新维修手段,进行动力系统的深度维修和再制造,从而为新装备的研制提供技术知识支撑,反过来促进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基于此,在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尤其是在航空动力维修企业施行知识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的研究对象定位于航空动力维修企业,文章首先分析了航空动力维修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明了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以知识以及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文献与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构建了知识管理的框架概念。之后,在认真分析A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及其在知识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综合A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有效探索和先进做法,尝试性提出了一套适合于A企业的知识管理实施模式改进策略,即以“知识资产运用的方式”和“知识资产运用的目的”为两条主线,综合运用最佳范例共享型、知识资本型、专业知识网型、客户知识共享型知识管理四种实施模式,将原本分散在各空间内的知识资产进行有效集中,灵活调配,并实现合作与连接,从而实现知识资产(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有效运用。同时,为了保证四种实施模式的有效性,本文还提出在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建议采取的三条保障措施,即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立相应组织机构;建立知识管理文化体系,形成“知识市场”;借力信息技术的风帆,构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罗列了得出的结论以及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可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与修理企业推进知识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系统性解决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以对广大知识管理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曹洪亮[3](2010)在《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防科技情报系统的发展也趋向于以知识为核心的情报工作方向。知识是国防科技情报的智能产物,它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数据和信息,而是有一定自我演化能力的情报组合,它需要对原始情报进行一定的加工以形成更便于在国防科技情报系统内流动的情报单元,这种变化要求国防科技情报系统弄清将简单情报转化为知识情报并对知识情报采取有效的管理,促进了国防情报系统的知识管理需求。由于国防科技情报系统的知识具有复杂性、隐含性、保密性等特点,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如何将强调知识自由流动和开放共享的知识管理理论融合到以知识保密为重点的国防科技情报管理理论进行融合的研究,然而如何建立一个体系来指导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管理和实践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以国防科技情报管理现状分析为起点,以知识特点为研究主线,将知识管理的机理作为论文切入点,探讨知识在国防科技情报系统内的运行模式,,以知识在国防科技情报系统内所处的状态来划分知识管理阶段,基于知识效果和国防效益两个支点构建阶段模型,以典型机构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判断知识管理对国防系统产生的促进效果,并对整个知识管理体系进行效果评价以检验体系构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作者希望通过本文来丰富企业知识管理、国防科技情报管理理论,以更好地指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将研究大纲具体化后,全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首先,从辨析概念、理论融合和知识管理阶段模型三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其次,从了解国防科技情报管理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入手,发现和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到针对现状中不足和缺点,以此探寻在国防科技情报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的方向和重点,并对实施知识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的内涵、归纳了知识的特征,以知识管理的特征为线索研究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的特点、对知识的需求以及实施知识管理给国防科技情报管理带来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引出单体知识和知识群落的成长模式,探讨了知识链运作过程中知识增长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知识环路模型来解释在知识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知识协同演化作用,并创造性地还原知识的时间维度,提出时间烙印模型为技术路线图与知识管理融合奠定基础。第三,理论论证完成后开始进行知识管理体系主体设计,从宏观角度对知识管理体系进行规划,提出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原则和流程,按照知识状态将国防科技情报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分为七个子系统,理顺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承担的功能。第3章至第第6章对知识管理的核心过程进行详细设计,对每个子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流程再造,基于知识地图、蚁群算法、波粒二象性、马尔科夫、空间场等理论建立了若干量化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知识管理的多种模式以及实施原则。第7章研究了知识管理辅助过程的相关内容。最后,对知识管理体系的后续建设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李进[4](2005)在《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责任有限公司(410厂)为了加速实施“精益生产”制造模式和企业信息化工程,需要基于准确的制造资源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对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作了深入地研究并在该企业进行了广泛地实施。 全文从管理平台的研究背景、设计方案、关键技术和实施及实现四大方面详细论述了管理平台的相关理论和实现方法,建立了基于J2EE的三层体系结构的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实现了面向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资源的动态分类建模(属性类型管理、资源分类管理、资源对象管理)以及平台与相关系统的信息集成(语义映射、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功能。通过管理平台的实施,实现了企业制造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与各相关系统(设备管理系统、TCM系统等)的紧密集成,从而降低了企业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并达到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最终推动了企业制造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 总之,本文所研究和构建的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网络化平台的制造资源管理模式,为企业合理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制造资源,降低制造成本和增强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刘萍萍[5](2004)在《面向企业应用的Solidworks软件二次开发》文中研究说明国外商品化的CAD系统是面向国际标准并提供了通用的设计平台,但其不可能全面满足生产各色各类产品的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这样问题的客观存在,促使我国工程设计人员、高校研究人员纷纷对国外商品化的CAD系统进行标准化和本土化的二次开发。CAD“二次开发”是指由熟悉产品设计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员共同开发出的针对企业特殊功能要求的CAD应用软件。 本文根据南京机电新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设计体系和公司实施信息化工程产品数据管理(PDM)的实际需求,在深入分析SolidWorks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公司产品设计平台SolidWorks进行了部分功能增值和集成化二次开发,增加了SolidWorks KN ToolBox国标标准件库、尺寸公差动态查询和标注、国标和超级符号库插入、产品图样编码、基于SolidWorks产品设计的DBOM定制等模块,并实现所增模块与SolidWorks的无缝集成,解决了康尼公司产品设计体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立军[6](1987)在《新时期十年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我国情报学的学术论文、理论专着以及专业刊物三个方面入手,对新时期十年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量分析。并从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渗透三个方而,对新时期十年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内容进行了论述。

二、2004年《航空科学技术》总目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4年《航空科学技术》总目录(论文提纲范文)

(1)抗战时期空军航空研究院科研工作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学术意义与研究现状
    2.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3.原始史料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航空研究院之历史背景与沿革
    1.1 中国近代航空科学技术史概述
    1.2 中国航空科技史起点考辨
    1.3 航空研究院建立之历史背景
    1.4 航空研究院之沿革
    1.5 航空研究院之科研与生产
第二章 航空木材性质研究及技术研发
    2.1 中国航空器材国产化之前驱
    2.2 航空研究院木材研究之条件与方法
    2.3 川产云杉性质研究
    2.4 其他木材性质研究
    2.5 中国木材平衡含水量研究
    2.6 层板之研制
    2.7 木材性质研究及技术研发简评
第三章 航空竹材研究与航空仪器研制
    3.1 与以往竹材性质研究之区别
    3.2 川产楠竹与慈竹性质研究
    3.3 层竹之研制
    3.4 竹质外挂副油箱之研制
    3.5 其他航空材料之研制
    3.6 航空设备之研制
    3.7 竹材研发与航空仪器研制简评
第四章 飞机设计与基础理论研究
    4.1 中国近代飞机设计简史
    4.2 航空研究院之飞机设计
    4.3 航空研究院理论研究举隅
    4.4 飞机设计与理论研究简评
第五章 航空研究院之初步评析
    5.1 与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之比较
    5.2 航空研究院之科研环境与人才
    5.3 历史功绩与意义
    5.4 航空研究院兴衰原因探讨
结语
【附录一】航空研究院大事记
【附录二】中国近代飞机设计汇总五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的学术工作

(2)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案例的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2 分析所运用的理论方法
    2.1 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
    2.2 知识管理的基本理论
        2.2.1 知识的基本内容
        2.2.2 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
        2.2.3 知识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2.2.4 企业知识管理的概念框架
3 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基本情况
    3.2 A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
        3.2.1 开展全员收集,对知识进行专业识别
        3.2.2 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知识的共建共享
        3.2.3 确保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质量
    3.3 A企业的知识管理特点
    3.4 A企业知识管理运行情况诊断及不足
4 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知识管理模式之改进策略
    4.1 实施最佳范例共享型知识管理
    4.2 实施知识资本型知识管理
    4.3 实施专业知识网型知识管理
    4.4 实施客户知识共享型知识管理
    4.5 四种实施模式组合中可能产生的矛盾
5 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知识管理实施中的保障措施
    5.1 制定知识管理战略,设立相应组织机构
        5.1.1 知识管理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团队
        5.1.2 知识管理内部执行组织
    5.2 建立知识管理文化体系,形成“知识市场”
    5.3 借力信息技术的风帆,构建知识管理信息系统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3)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方法
        1.3.1 论文总体思路
        1.3.2 论文主要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机理与体系框架
    2.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现状分析
        2.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现状
        2.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2.2 国防科技情报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特征及内在机理
        2.2.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的特征
        2.2.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内在机理
    2.3 国防科技情报管理中的知识成长模式
        2.3.1 单体知识成长模式
        2.3.2 知识群落成长模式
    2.4 国防科技情报管理中的知识链
        2.4.1 国防科技情报管理的组织知识链
        2.4.2 国防科技情报管理的人才知识链
    2.5 国防科技情报管理中知识管理的时间维度机理
        2.5.1 时间本体
        2.5.2 时间逻辑
        2.5.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时间烙印模型
    2.6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分析
        2.6.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的目标
        2.6.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分析流程
        2.6.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总体框架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知识识别
    3.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的内涵
        3.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的原则
        3.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的目标
    3.2 结构分析
        3.2.1 基础设施
        3.2.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的技术支持
        3.2.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的时间维度分析
    3.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模型
        3.3.1 知识识别的流程
        3.3.2 知识识别系统结构
        3.3.3 基于知识地图和蚁群法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识别模型
        3.3.4 模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知识存储
    4.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存储的内涵
        4.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存储的界定
        4.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存储的原则
    4.2 结构分析
        4.2.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储存的基础设施
        4.2.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储存的技术支持
    4.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存储模型
        4.3.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储存模型的运行过程
        4.3.2 基于知识库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存储模型
        4.3.3 模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知识扩散
    5.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内涵
        5.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界定
        5.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原则
        5.1.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目标
    5.2 结构分析
        5.2.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基础设施
        5.2.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技术支持
        5.2.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时间维度分析
    5.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模型
        5.3.1 模型的基本假设
        5.3.2 模型指标设定
        5.3.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扩散的流程构造
        5.3.4 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情报知识扩散模型
        5.3.5 模型参数计算
        5.3.6 模型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利用与创新
    6.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的内涵
        6.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的内涵
        6.1.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子系统设计的原则
        6.1.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子系统设计的目标
    6.2 结构分析
        6.2.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的基础设施
        6.2.2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的技术支持
        6.2.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与创新的流程再造
    6.3 基于模糊数学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利用价值评价
        6.3.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3.2 评价方法的选择
        6.3.3 模型应用
    6.4 基于量子论的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创新模型
        6.4.1 模型的基本假设
        6.4.2 模型中的类力学作用及类物理规律
        6.4.3 基于量子论的知识创新模式
        6.4.4 模型应用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辅助过程
    7.1 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输入
        7.1.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输入的内涵
        7.1.2 结构分析
        7.1.3 知识输入流程
        7.1.4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输入子系统模型
    7.2 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输出
        7.2.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输出的内涵
        7.2.2 结构分析
        7.2.3 知识输出流程
        7.2.4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输出子系统模型
    7.3 国防科技情报的知识反竞争
        7.3.1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反竞争的内涵
        7.3.2 结构分析
        7.3.3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反竞争流程
        7.3.4 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的反竞争子系统模型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课题的提出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意义
    1.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设计
    2.1 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2.1.1 制造资源管理需求分析
        2.1.2 应用系统集成需求分析
    2.2 管理平台设计
        2.2.1 管理平台体系结构设计
        2.2.2 管理平台数据库设计
        2.2.3 管理平台UML建模
    2.3 管理平台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资源建模技术
    3.1 制造资源分析
        3.1.1 制造资源概念
        3.1.2 制造资源分类编码
        3.1.3 制造资源描述指标
    3.2 面向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资源统一模型
    3.3 面向资源全生命周期的制造资源建模工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信息集成技术
    4.1 管理平台信息集成的原理
        4.1.1 基于本体的制造资源模型语义映射技术
        4.1.2 基于视图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
        4.1.3 基于XML的异构数据集成技术
    4.2 管理平台信息集成的一般性流程
    4.3 管理平台信息集成的实现
        4.3.1 管理平台与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
        4.3.2 管理平台与TCM系统的信息集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实现
    5.1 管理平台运行环境
        5.1.1 开发环境
        5.1.2 部署环境
    5.2 管理平台实施
    5.3 管理平台实现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5)面向企业应用的Solidworks软件二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CAD二次开发概述
        1.1.1 二维CAD二次开发
        1.1.2 三维CAD二次开发
    1.2 课题研究背景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2.1 ACTIVEX AUTOMATION技术
        2.1.1 ActiveX及其实现基础
        2.1.2 ActiveX Automation-ActiveX自动化技术
    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接口API对象
        2.2.1 相关概念剖析
        2.2.2 SolidWorks API对象
    2.3 DLL动态连接库
    2.4 本文SOLIDWORKS二次开发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SOLIDWORKS功能增值开发
    3.1 SOLIDWORKS KN_TOOLBOX标准件库开发
        3.1.1 SolidWorks ToolBox标准件库结构分析
        3.1.2 SolidWorks KN_ToolBox标准件建库原理分析
        3.1.3 SolidWorks KN_ToolBox标准件库开发实例
    3.2 尺寸公差查询模块的开发
        3.2.1 工程图中尺寸的生成
        3.2.2 尺寸公差查询系统的功能结构
        3.2.3 尺寸公差库的建立
        3.2.4 尺寸公差查询模块开发的实现过程
    3.3 康尼文件模板的定制
        3.3.1 零件、装配体、工程图模板定制
        3.3.2 在SolidWorks中添加康尼模板
        3.3.3 定制康尼工程图纸格式
    3.4 插入符号库模块
        3.4.1 国标工程符号库
        3.4.2 企业专用超级符号库
    3.5 系统菜单的添加
    3.6 SOLIDWORKS功能增值开发系统部分模块应用举例
        3.6.1 尺寸公差的自动查询及标注
        3.6.2 国标和超级符号的插入
    3.7 本章小结
4 面向PDM应用的SOLIDWORKS二次开发
    4.1 引言
    4.2 SOLIDWORKS平台上嵌入式产品图样编码模块开发
        4.2.1 产品图样编码在PDM中的作用
        4.2.2 康尼公司现有产品图样编码分析
        4.2.2.1 康尼公司产品分类图
        4.2.2.2 康尼公司产品型号编制及产品图样编码
        4.2.3 面向PDM应用的康尼公司产品图样编码设计
        4.2.3.1 康尼产品图样编码的原则
        4.2.3.2 产品图样编码模型
        4.2.3.3 产品图样编码体系设计及编码规则说明
        4.2.4 基于SolidWorks的康尼公司产品图样编码模块实现
        4.2.5 产品图样编码模块应用示例
    4.3 基于SOLIDWORKS产品设计的DBOM定制模块开发
        4.3.1 康尼产品信息管理BOM体系设计
        4.3.2 企业专用DBOM表模板的定制
        4.3.3 SolidWorks中DBOM表导入、导出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四、2004年《航空科学技术》总目录(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时期空军航空研究院科研工作之研究[D]. 傅海辉.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2]航空动力维修A企业的知识管理研究[D]. 林宇鹏.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2)
  • [3]国防科技情报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 曹洪亮.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0(07)
  • [4]制造资源统一管理平台的研究及实现[D]. 李进.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4)
  • [5]面向企业应用的Solidworks软件二次开发[D]. 刘萍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6]新时期十年我国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J]. 黄立军. 情报科学, 1987(06)

标签:;  ;  ;  ;  ;  

2004年《航空科技》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