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之美与大学物理教学

物理之美与大学物理教学

一、物理学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郭巧能,秦立,杨静,袁斌,刘保良,李顺方,杨德林[1](2021)在《科学美感培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融合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校课程学习中存在的"抽象枯燥"困境,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发展教育理论,构建了以启发式问题为引领、科学美感培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融合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给出具体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过程与设计。对比调查成效分析表明:实施该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徐初东,熊万杰,谭穗妍[2](2021)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探索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领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在教学方法上将物理知识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进而重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对文与德的吸附作用,实现文、理、德的深度融合。通过挖掘大学物理的人文价值、提炼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使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力求实现科学性、文学性和趣味性和谐统一的教学效果。

张雷,曹欣伟,张艳丽,成帧[3](2021)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认为课程思政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课程思政作为高校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正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实施"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也伴随着亟待破解的难题和挑战.物理学深邃厚重的历史底蕴、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严密的推导和唯物辩证的研究方法,为大学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资源.基于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从实施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实施思政教学的途径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3个方面对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进行探索和思考,使大学物理课程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朱鋐雄,王向晖,尹亚玲[4](2021)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的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如何应对这"两个大局"的发展?怎样培养在新发展阶段能很好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把课程思政放在"两个大局"的时代大背景下,从思政的视角对与大学物理课程相关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系统集成、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课程思政与学科贯通、课程思政与学科知识等五大关系作了初步理性探讨。同时,我们基于大学物理课程自身具有的思政价值和思政元素,阐述了大学物理在课程思政中属于自己的那"一段渠"和"责任田"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李杨[5](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民族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中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造成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而传统大学物理以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缺失,为满足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对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大学物理的教学中。研究在民族院校里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对民族院校提高理工科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考虑到民族院校的学习环境、学习者特点和大学物理课程特征,分析在民族院校里,利用雨课堂对大学物理进行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然后对大学物理课程基于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应用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研究,阐明问题的背景,提出问题;并对民族院校、雨课堂、混合教学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理清研究思路和方法。然后对国内外关于混合教学和雨课堂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值得借鉴和不足之处。其次,通过对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教学班学生物理基础情况以及学生在大学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民族院校可以进行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也迫切需求现在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中。其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雨课堂的大学物理混合教学模式,并将建构主义、探究性社群理论、泛在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作为教学设计理论基础,根据该模式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再设计。最后,对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选取由相同教师授课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班级采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对照班级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验证该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有效性。经过教学实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进行测试,使用SPSS统计分析学生测试成绩,经对学生测试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班级成绩与对照班级成绩存在显着差异,两样本均值差为4.217,A班成绩显着高于B班成绩。表明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在民族院校中,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陈志强[6](2021)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引发了新一轮的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会对大学阶段的教学产生联动影响。大学物理实验是后续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这两个阶段间教学衔接的研究却常常被忽视。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增加不同阶段教学衔接的贴合度,本课题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线索对两阶段教学指导性文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展开调研并提出建议。最后从核心素养和教学衔接的角度设计了高中物理力学部分实验的教学案例,并作总结。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归纳研究了国内外核心素养理论及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概况,对国内核心素养理念的发展以及研究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情况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依据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了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三部分:通过《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以及能力培养要求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找出教学指导性文件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点。第四部分: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了当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根据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并结合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对当前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教学改进的思路。第六部分:以力学部分实验为例,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及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目的进行教学设计。第七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和展望。

芮静怡[7](2021)在《分子束方法的历史概述及基于分子束方法的诺贝尔奖实验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为培育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型人才,党中央高度关注学校教育。强调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注重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会注重增添物理学史。究其原因:一是物理学史是记载物理学产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本身就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的选取、研究、组织相关物理学史,将之纳入教学当中,是物理教学可采取的教学手段之一。二是物理学史的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可弥补物理知识的复杂性所造成的不足,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就我们研究的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而言,考虑到时代感和研究兴趣所在,我们将物理学史内容的选取着眼于近代物理学部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分子束方法不仅是20世纪人们认识微观粒子、探寻微观世界的主要实验方法,还是物理学家们直接论证物理学中根本重要性理论假设的有力手段。据此,我们认为物理学史研究中值得一提的成分是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在确定物理学史选材后,我们多方面、全方位收集有关分子束方法的原始文献,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试图详细梳理分子束方法的发展历史,及基于分子束方法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并以其中重要人物杜诺依尔、斯特恩、拉比、拉姆齐等人及他们所进行的分子束实验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将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具体实践方案,期望为大学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引言。简要梳理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专业主要研究内容—物理教学过程。并从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出发,结合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指出物理学史的引入有可能成为提升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可行性教学手段。第二章:分子束方法的发展历史。我们在物理学史中选择分子束方法相关内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分子束方法的发展历史展开,以发展历程中重要节点科学家杜诺依尔、斯特恩、拉比、拉姆齐等人物为入手点,详细梳理了主要科学家的实验及其学术成就。为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第三章:基于分子束方法的诺奖实验研究。梳理了基于分子束方法获得诺奖的实验,并着重分析了其中几个重要实验—兰姆位移、电子的反常磁矩、原子钟、核磁共振。为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增添了丰富的内容。第四章: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探讨。首先讨论了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可能性,其次设计了分子束方法发展史中与大学物理课程相结合的具体方案(斯特恩实验、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时间)。并简单提及分子束方法内容在其他课程(大学物理实验、原子物理学、物理学史)中的应用。第五章:结论与启示。我们指出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可能帮助提升大学物理的整体教学质量。

汪亚平[8](2021)在《拉比对分子束方法的继承及其物理学成就概述》文中认为

王雪方[9](2021)在《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探讨》文中认为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及案例研究等方式,指出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物理学史的必要性。分析了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学生需求性,提出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教学实验班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对成绩的影响。物理学史融入教学中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概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熟练解题。

刘武[10](2020)在《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科书的内容表明了课堂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教科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要提升教学效率,对教科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教科书中的文字内容一样,具有承载信息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开发教科书中的资源,就不能忽略对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对于教科书中的插图,当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有:教科书中插图的设计方法、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方法、编排教科书中插图的方法、对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对教科书中插图的优化应用等。但是,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大多数文献资料中,对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主要是理论性的,并且很空泛,很少有针对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在特定地区进行的调查研究。本论文在笔者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本论文由八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前言,主要分析了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现阶段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状况;总结了文献中对相关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的空白。第二章是研究设计,主要对论文中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分析了该课题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即本论文主要调查研究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这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就是指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书系列中的:物理1必修、物理2必修、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这五册课本。第三章重点阐述了支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即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以及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探究分析本课题研究所依据的理论。第四章对教科书中的插图进行了分类。分类的依据很多,在本论文中主要按照插图出现在教科书中的位置,将其分为了章头图、课文图和习题图。在这个分类的前提下,又从功能上对课文图进行了细化分类,将课文图分为概念工具类、能力提高类和情感深化类三个类型。和现阶段这一方向的研究相比,本论文将物理原理示意类的插图合并到能力提高类当中了,因为这一类插图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较难,比较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这一章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对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笔者选择了武威市十三所高中的部分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针对师生的两套调查问卷,对该地区师生在物理教学中使用插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统计分析。另外,笔者还针对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并作了访谈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各类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笔者结合之前对插图的分类、以及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对各类插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对应的策略。第七章对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使用策略提出了总体性的建议。第八章是结论和反思。这一部分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作了反思。

二、物理学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学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科学美感培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融合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融入科学美感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 融入科学美感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2.1 挖掘科学美感培养素材
        2.1.1 对称美感
        2.1.2 和谐美感
        2.1.3 简洁美感
        2.1.4 统一美感
    2.2 建设融入科学美感培养的线上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交流平台
    2.3 实施融入科学美感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 实施科学美感培养混合教学模式的具体例子
    3.1 在线预习
    3.2 课堂教学
        3.2.1 依据和谐美对应关系直接由牛顿第二定律大胆写出角动量定理
        3.2.2 讲解角动量守恒定律,用角动量守恒定律证明开普勒第二定律
        3.2.3 讲解刚体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3.3 布置在线复习作业
    3.4 布置线下复习任务
4 对比分析实施科学美感培养混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效
5 结语

(2)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1.1 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实现文德智的深度融合
    1.2 改革教学实践,注重授课形式的多样性,润物无声实施思政教育
    1.3 搭建课程思政资源平台,提倡师生互动交流
2 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体现
    2.1 课程思政模式的创新
    2.2 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
    2.3 文化传承方式的创新
3 三位一体的大学物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教学成果体现
4 结语

(3)“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2 大学物理课程实施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3 大学物理课程实施思政的教学途径
    (1)以物理学史为主线路,以物理学家故事为契机,发扬爱国情怀、无私奉献的精神
    (2)寻求物理定理和定律的美育与对称,体现科学素养的崇尚精神
    (3)抓住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诚实守信和团队协作意识养成
    (4)细化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将思政教育融入具体教学
    (5)强化教师队伍思政建设能力水平培养
4 大学物理课程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1 “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切忌单一化
    4.2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与时俱进 持续发展
5 结束语

(4)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论文提纲范文)

1 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显性课程思政”和“隐性课程思政”
2 课程思政与系统集成:“简单组合”和“系统整合”
3 课程思政和核心素养:“跑道”和“通道”
4 课程思政和学科贯通:“上下渗透”和“左右交叉”
5 课程思政和课程知识:“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6 结语

(5)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民族院校
        (二)雨课堂
        (三)混合式教学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一、混合式教学的研究现状
        (一)混合式教学定义的研究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大学物理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三、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四、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章 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大学物理学习者基本信息分析
    三、微信以及混合式学习情况分析
    四、大学物理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四章 基于雨课堂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设计
    一、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探究性社群理论
        (三)泛在学习理论
        (四)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前端分析
        (一)学习需求分析
        (二)学习内容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四)学习环境分析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面对面授课前教学设计
        (二)面对面授课时教学设计
        (三)面对面授课后教学设计
    五、教学评价设计
第五章 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实验与结果分析
    一、教学实验对象和方法
    二、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过程
        (一)高斯定理教学设计
        (二)面对面授课前
        (三)面对面授课
        (四)面对面授课后
    三、教学评价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民族院校大学物理混合式教学调查问卷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概况
        1.2.1 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概况
        1.2.2 实验教学的国外研究概况
    1.3 国内研究概况
        1.3.1 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概况
        1.3.2 物理实验教学的国内研究概况
        1.3.3 实验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研究概况
        1.3.4 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阐述和界定
        2.1.1 物理实验教学
        2.1.2 核心素养
        2.1.3 教学衔接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终身教育及终身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STEM教育理论
第3章 教学指导性文件的比较分析
    3.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实验部分综述
    3.2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综述
    3.3 两份教学指导性文件的综合比较与分析
第4章 核心素养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4.1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4.1.1 调查的目的、方法
        4.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1.3 调查实施
        4.1.4 高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1.5 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1.6 调查结论
    4.2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4.2.1 调查的目的、方法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3 调查实施
        4.2.4 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5 大学物理实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6 调查结论
第5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建议
    5.1 基于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5.2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5.3 基于科学探究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5.4 基于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的教学衔接建议
    5.5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综合建议
第6章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教学衔接案例
    6.1 高中与大学物理力学部分实验概述
    6.2 以《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6.3 以《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设计为例
    6.4 本章总结
第7章 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的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分子束方法的历史概述及基于分子束方法的诺贝尔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课程与教学论
        1.1.2 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
        1.1.3 物理学史和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
    1.2 选取物理学史内容——以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为例
    1.3 研究方法及计划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计划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分子束方法的发展历史
    2.1 现代分子束方法实验装置概述
    2.2 分子束方法的开创
        2.2.1 克鲁克斯与分子束方法
        2.2.2 杜诺依尔与分子束方法
    2.3 分子束方法的发展
        2.3.1 斯特恩与分子束方法
        2.3.2 斯特恩实验
        2.3.3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
        2.3.4 斯特恩等人测量质子磁矩的实验
    2.4 分子束方法的改造
        2.4.1 拉比与分子束磁共振方法
        2.4.2 分子束磁共振方法实验装置与原理
        2.4.3 拉比等人测量质子磁矩的实验
    2.5 分子束方法的革新
        2.5.1 拉姆齐与分离振荡场方法
        2.5.2 分离振荡场方法实验装置与原理
        2.5.3 拉姆齐等人研究射频谱的实验
    2.6 分子束方法对现代物理学的影响
    2.7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分子束方法的诺奖实验研究
    3.1 再析分子束磁共振方法
    3.2 兰姆位移与电子的反常磁矩
        3.2.1 兰姆位移
        3.2.2 电子的反常磁矩
    3.3 原子钟
        3.3.1 再析分离振荡场方法
        3.3.2 铯原子钟
    3.4 核磁共振
        3.4.1 珀塞尔与核磁共振
        3.4.2 布洛赫与核磁共振
    3.5 小结
第四章 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探讨
    4.1 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可能性
    4.2 分子束方法相关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4.2.1 大学物理课程
        4.2.2 其他课程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启示
        5.2.1 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优点——学习科学家的角度
        5.2.2 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优点——其他角度
    5.3 研究的局限性与改进之处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重要意义
2 主要内容和方法
3 研究成果
    3.1 成果一: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学生需求性分析
    3.2 成果二:将物理学史引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3.3 成果三:教学实验班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对成绩的影响
4 结语

(10)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该课题研究的空白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方法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双重编码理论
    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4 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第4章 教科书中插图的分析与归类
    4.1 教科书中插图的总体分析
    4.2 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
第5章 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5.1 针对教师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
    5.2 针对学生发放的调查问卷分析
    5.3 针对教师的访谈调查分析
    5.4 针对学生的访谈调查分析
第6章 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的分类应用策略
    6.1 充分利用章头图激发学生对相应章节的学习热情
    6.2 分类应用课文图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能力
    6.3 有效利用习题图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7章 关于教科书中插图使用的总体建议
    7.1 创建一线教师和教科书编写者交流的平台
    7.2 提高教师对教科书中插图开发利用的重视程度
    7.3 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教科书中插图的意识
    7.4 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巧妙地使用插图
第8章 结论
    8.1 基本收获
    8.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物理学的美与大学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科学美感培养与信息技术运用融合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 郭巧能,秦立,杨静,袁斌,刘保良,李顺方,杨德林. 物理与工程, 2021
  • [2]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融入中华传统文化[J]. 徐初东,熊万杰,谭穗妍.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31)
  • [3]“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张雷,曹欣伟,张艳丽,成帧. 物理通报, 2021(09)
  • [4]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五大关系”的理性探讨——从思政的视角探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J]. 朱鋐雄,王向晖,尹亚玲. 物理与工程, 2021(04)
  • [5]基于雨课堂的民族院校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西藏某高校大学物理课程为例[D]. 李杨.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6]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的研究[D]. 陈志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7]分子束方法的历史概述及基于分子束方法的诺贝尔奖实验研究[D]. 芮静怡. 西藏大学, 2021
  • [8]拉比对分子束方法的继承及其物理学成就概述[D]. 汪亚平. 西藏大学, 2021
  • [9]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探讨[J]. 王雪方. 黑龙江科学, 2021(01)
  • [10]西北偏远地区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插图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以武威市为例[D]. 刘武.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物理之美与大学物理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