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病原菌调查

儿童腹泻病原菌调查

一、小儿腹泻病病原菌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冯莉茹[1](2021)在《山西省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2014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省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病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为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因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住院患儿大便培养为阳性的病例,病例涵盖山西省11个地级市、26个市辖及下属县级市、县。由于2017年以后山西省儿童医院粪便细菌培养分离鉴定方法经过改善,故将2014~2016年及2017~2019年培养分离结果分别进行分析讨论,包括对感染性腹泻粪便培养阳性病例的性别、发病季节、发病年龄等一般资料、细菌谱变化的分析;将2014~2016年与2017~2019年分离菌株药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对粪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SPSS22.0软件对病历资料进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6年共分离菌株260株,主要分离菌株位于前四位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96株,37.5%)、大肠埃希菌(48株,18.8%)、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47株,18.4%)、金黄色葡萄球菌(31株,12.1%)。其中,这四种细菌感染阳性率在性别、发病季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感染阳性病例以0-1岁患儿为主,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以>1岁为主,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17~2019年共分离菌株992株,主要分离细菌有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469株、47.3%)、大肠埃希菌(135株、13.6%)、肺炎克雷柏杆菌(130株、13.1%)、金黄色葡萄球菌(65株、6.6%)。其中,这四种细菌感染阳性率在性别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季节方面,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冬季分离率最高,大肠埃希菌以夏秋季分离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春夏季检出率最高,以上细菌季节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伤寒非副伤寒检出率最高为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段方面,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以>1岁阳性率更高,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0-1岁阳性率更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性增加显着;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增加显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1.2014~2016年山西省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柏杆菌,多数细菌感染无明显性别、发病时间差异,发病年龄段多集中在0-1岁;2017~2019年主要致病菌为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多数细菌感染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多集中在夏秋季,感染性腹泻高发年龄段与菌种相关。2.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近年来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多数细菌对一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增加。

Md. Eamran Hossain[2](2021)在《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IPEX综合征(Immune Dysregulation Polyendocrinopathy,Enteropathy,X-linked Syndrome)并发肠源性脓毒症的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方法:详细分析住院治疗的1例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以“腹泻1月余,血便伴皮疹20余天,腹泻加重伴发热3天”为主诉就诊,现病史:患儿1月余前(自出生后)即存在腹泻,约7-10次/天,稀水样便,量多.母乳及奶粉混合喂养,纳奶可,偶有溢奶.入院前20天出现便血伴皮疹,院外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给予深度水解奶粉喂养,便血好转,仍腹泻,出现纳差、吐奶.入院前3天腹泻明显加重,次数极多,量大,喂奶后更为严重.伴发热,偶咳,给予抗感染,补液,止泻及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效果欠佳。遂转入我院。患儿系足月顺产,无特殊疾病家族史,结合患儿生长发育史未见异常,喂养史及院外诊治史,初步诊断为“小儿腹泻病(感染性腹泻),重度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低钠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湿疹”等,予以生理盐水扩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补液、纠正低钠血症并限制钾离子摄入,口服益生菌及蒙脱石散、湿疹膏涂抹全身等对症治疗;同时补充钙、锌等微量元素.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多次便常规潜血为阳性,连续3次便培养均为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科肺炎克雷伯杆菌,多重耐药,仅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左氧氟沙星。除外艰难梭菌感染.患儿住院期间持续水样便,间断发热,予以氨基酸奶粉喂养,大便仍无改善,炎症性指标持续升高,考虑存在肠源性脓毒血症,基于药敏试验更换抗生素为比阿培南,效果欠佳.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更换为庆大霉素颗粒治疗。患儿体温逐渐好转,降钙素原降至正常,但腹泻无改善。停用抗生素,予以观察。停用静脉抗生素2天后患儿出现腹胀、呕吐等不完全肠梗阻表现,同时伴发前胸部多发出血点、反应差.监测凝血常规PT:42.5s,INR3:68,APTT:126/6s,PA:18%,FIB:0.76g/L,D-二聚体:0.32ug/ml,考虑患儿为肠源性脓毒症合并DIC.血生化示白蛋白降至17g/L,予以美罗培南+去甲万古霉素,同时给维生素K1、血凝酶止血,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浓缩红细胞等综合治疗,患儿凝血功能逐渐改善,但血白蛋白波动于20g/L左右,多次输注白蛋白均升高不理想,水样便持续无改善,结合患儿病史、腹泻特点,先天性遗传代谢病不除外,首先考虑不能除外IPEX综合征,行留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均2ml行基因检测,待结果回报。患儿体温及DIC控制后自动出院。出院诊断:1)小儿腹泻病:IPEX综合征?炎症性肠病?2)蛋白丢失性肠病?3)重度脱水4)低血容量性休克5)肠源性脓毒症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7)不完全性肠梗阻8)电解质紊乱9)中度贫血10.湿疹。电话回访得知患儿于出院后2天死亡。基因结果回报证实为IPEX综合征,为自发突变。故修正诊断为:1)IPEX综合征2)肠源性脓毒症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低血容量性休克5)重度脱水6.不完全性肠梗阻7)电解质紊乱8)中度贫血9)湿疹。结论:1.IPEX综合征,即X性连锁内分泌腺病、肠病伴免疫失调综合征,是一种由FOXP3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的免疫系统遗传疾病。临床中较罕见,容易漏诊及误诊,我们应该提高对特殊疾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2.对于婴儿,如果临床发现具有早发顽固性腹泻、多发内分泌病、自身免疫现象及生长落后临床表型的婴儿应警惕此病,流式细胞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手段在诊断此病中具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有赖于基因序列分析。出生的婴幼儿未经正规治疗通常在2岁以内死亡,要获得长期生存,目前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最终选择。3.脓毒症是指可疑的(或确定的)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情进展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肠道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发生感染且未及时控制时,病原菌可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肠源性脓毒症。肠源性脓毒症是儿童脓毒症的重要内容。

刘漫漫[3](2020)在《新乡市基层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原引起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饮食习惯、肠道菌群等因素更易诱发腹泻病,其中腹泻病患儿的发病率在农村中仍较高。随着农村基础医疗条件的逐步提升,医疗水平较前改善,这就需要广大基层医师、医务人员、全科医师在小儿腹泻病诊疗过程中对小儿腹泻病掌握更加熟练。因此,如何快速识别、鉴别、治疗腹泻病,为保障广大儿童生命健康,减少其相关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对于基层广大医务人员显得更加重要。目的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新乡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情况,初步了解小儿腹泻病基础知识、液体疗法掌握水平并探讨分析影响其掌握水平的因素,以便采取相应的适宜干预措施,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的诊疗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新乡市随机抽取4县,再从每县随机抽取4个乡镇卫生院,共抽取16个乡镇卫生院,共490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新乡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于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情况,并分析掌握程度与性别、年龄、工龄、执业类别、学历、职称的关系,同时了解新乡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的影响因素。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或者频数表示,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进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利用Logistic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发放调查问卷490份,回收有效问卷428份,有效率为87.35%。2.参与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腹泻病液体疗法总得分为13.71?2.66,其中腹泻病基础知识得分为7.21?0.19,液体疗法得分为5.94?0.16。根据答卷情况,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不均衡,其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液体疗法好,液体疗法部分掌握程度较低。3.将参与调查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龄、年龄、执业类别、学历、职称与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性得分13.94?2.53;工龄上,11~20年阶段的医务人员掌握较好;学历上,本科医务人员掌握水平较好;在职称上,中级掌握较好。4.以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作为因变量,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龄、年龄、学历与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年龄上,以<25岁为参照,26~35岁、36~45岁、>46岁年龄段对小儿腹泻病掌握水平较<25岁好(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7、2.35、1.36,CI:3.253-4.522、4.273-5.638、3.655-6.380);在工龄上,以<5年为参照,5~10年、11~20年、>20年段对小儿腹泻病掌握水平较参照好(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0、2.51、1.33,CI:4.130-5.235、4.883-6.099、3.364-5.819);在学历上,以中专及以下为参照,大专、本科段的小儿腹泻病掌握水平较好(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8、2.40,CI:3.998-4.888、5.108-6.170)。5.影响基层医务人员对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的主要因素:儿科专科医师人数少(92.06%)、工作经验及系统儿科知识缺乏(77.80%)、对于儿科腹泻及相关知识最新进展关注少(71.26%)、儿科腹泻及相关知识培训少(67.29%)、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危险性认识不足(63.55%)。结论1.新乡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液体疗法好,液体疗法部分掌握程度较低。2.年龄、工龄、学历对新乡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有影响。3.影响新乡市基层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儿科专科医师少、儿科系统知识及相关培训少等。可通过人才引进、知识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针对性政策实施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水平。

何建军,方拥军,曾惠泽,王丽琴,王清华,曹钦秋,周红[4](2020)在《小儿腹泻病病因预测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病病因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小儿腹泻病病因危险预测模型。方法方便择取2015年1月—2019年10月该院400例腹泻患儿,分为细菌组(200例)和病毒组(200例),建立腹泻病病因危险预测模型,观察不同危险因素对小儿腹泻病的预测情况。结果细菌组夏季发病62.00%高于病毒组5.50%(χ2=9.635,P<0.05)。细菌组WBC↑97.50%,CRP↑91.50%,PCT↑84.00%,大便脓细胞≥5个95.50%,均高于病毒组(χ2=11.354、9.762、9.980、9.745,P<0.05)。根据预测模型,流行病学因素+检验因素+临床因素联合预测小儿腹泻病病因灵敏度80.14%、特异度93.51%和准确率最高86.72%。结论联合应用流行病学、临床、检验相关危险因素构建小儿腹泻病病因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小儿腹泻病病因进行早期预测。

龚寅乐[5](2019)在《蒙脱石散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加水道穴)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分析蒙脱石散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加水道穴)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本院中医儿科收治的腹泻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给予蒙脱石散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加水道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每日大便次数、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较对照组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均显着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较对照组显着减少(P <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呕吐、食欲缺乏、神疲懒言症状评分均显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显着(P <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显着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加水道穴)治疗小儿腹泻病可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维持肠道内环境稳态,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周鸿云[6](2019)在《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基于“五味合化”理论,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探索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84只幼龄SD大鼠适应性喂养2d后,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A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30ml/kg,1次/d)。剩余72只为造模组,参考文献方法,采用苦寒泻下、劳倦力竭复合方法制作腹泻模型。予以25%番泻叶灌胃(20ml/kg,1次/d);灌胃30min后,大鼠入水游泳(水深40cm,水温30℃,尾部负重约其体重5%铅丝),至力竭(大鼠鼻尖没水5s)后捞出烘干;连续造模21d。参考文献方法评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西药组(D组)、全方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E组)、去甘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F组)、去酸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G组)、去辛味药组(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H组),每组12只;分别予以生理盐水(30ml/kg,1次/d)、5%妈咪爱(0.7g/kg,1次/d)、人参乌梅汤加味全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去甘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酸味药、人参乌梅汤加味去辛味药(各中药组用法均为35g/kg,1次/d)灌胃,连续干预7d。观察造模及干预过程中大鼠一般情况。干预7d后处死大鼠,分别取材送检。(1)取结肠组织经10%甲醛固定液固定,常规HE染色,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形态。(2)取结肠组织经RNA保存液固定,进行RNA抽提、质检、纯化、放大标记后,采用Agilent大鼠全基因4*44K芯片进行杂交扫描,对芯片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后统计筛选各组间差异基因(FC≥2,p<0.05);采用GO功能、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阐释差异基因相关生物功能。(3)筛选组间重叠差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芯片实验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1)结肠病理形态观察:西药组、全方组可有效缓解腹泻大鼠一般表现和腹泻情况,并能明显改善腹泻大鼠结肠粘膜溃疡、充血、水肿、炎性浸润等反应,对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能力;去甘味药组、去酸味药组、去辛味药组肠粘膜损伤表现不同程度改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2)全基因芯片实验及生物信息学分析:(1)模型组与空白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34个,其中上调基因10个,下调基因24个;GO富集获得123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92条(显着富集(p<0.05)44条),主要涉及离子转运、离子稳态、发育调节、细胞分化、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等;pathway富集获取21条通路,主要涉及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肌收缩、MAPK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2)西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取差异基因16个,其中上调基因6个,下调基因10个;GO富集获得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2条(无显着富集),涉及细胞过程调节;pathway富集获得2条通路,涉及嗅觉转导、RNA降解。(3)全方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51个,其中上调基因17个,下调基因34个;GO富集获得125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80条(显着富集12条),主要涉及损伤反应、信号转导、转录调控等;pathway富集获得21条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嗅觉转导、赖氨酸降解、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味觉转导、钙信号通路等。(4)去甘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45个,其中上调基因19个,下调基因26个;GO富集获得72个条目,其中生物过程35条,主要涉及对其他有机体的反应、对外部生物刺激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37条通路,主要涉及吞噬、嗅觉转导等。(5)去酸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45个,其中上调基因71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411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306条,主要涉及脂质代谢过程的负调控、对干扰素-γ的反应等;pathway富集获得53条通路,主要涉及原发性免疫缺陷、胞质DNA传感通路等。(6)去辛味药组与模型组相较,获得差异基因126个,其中上调基因52个,下调基因74个;GO富集获得574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439条,主要涉及雄激素生物合成过程、C21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等;pathway富集获得73条通路,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等。与模型组相较,各拆方组获得差异基因参与的生物功能以去辛味药组最多,各拆方组获得的差异基因及参与的生物功能与全方组比较同时存在相似和不同;所有中药组差异基因及涉及的生物过程、通路均多于西药组。各拆方组与全方组相较,去辛味药组差异基因最少。(3)RT-PCR验证实验:筛选出Nlrp6、Tmem66、Gng10、Shc1、Ctnnb1、Trpm7、Vamp7、Gnas作为验证基因。验证基因经扩增后的整体表达趋势与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基因经扩增后,与空白组相较,模型组中Gng10、Trpm7差异有统计学(p<0.05),表达上调;与模型组相较,全方组中Nlrp6、Tmem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下调;且均与芯片实验结果一致。结论:(1)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粘膜具有促损伤修复作用。(2)提示腹泻具有多基因、多途径的发病特点。CHRNA7下调影响钙离子调控,CACNA2D3下调、IL1R2上调影响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腹泻的发生发展。(3)初步证明人参乌梅汤加味(酸甘化阴法)可通过调控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的表达发挥益气生津止泻效应。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可能通过下调F2RL3、GHR影响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上调SUV39H2影响赖氨酸降解途径,下调XPNPEP2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途径发挥治疗效应。(4)结合课题组前期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指纹图谱研究基础,提示酸味药+甘味药的配伍合化作用是人参乌梅汤加味复方发挥止泻效应的主要物质基础,并体现了中药复方多成分、多基因、多途径的复杂作用特征。(5)RT-PCR验证实验证实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可靠,将Gng10、Trpm7、Nlrp6、Tmem66作为腹泻发病及治疗的分子靶点研究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周睿[7](2019)在《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适宜技术下基层暨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湖南省基层儿科医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基层儿科医生对儿童腹泻病的诊治能力,使得腹泻病患儿在基层医院能得到规范化治疗。方法组建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技术推广应用讲师团,对湖南省基层地区医院的儿科医生进行授课,项目设调查问卷两份,会前:调查问卷1(详见附表1),会后:调查问卷2(详见附表2),根据培训时间,将填写问卷1医生分为培训前组,将填写问卷2的医生分为培训后组,并根据职称分成初级医师、中级医师、高级医师3组;回顾性分析培训地区4家医院418例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医生培训时间,医生培训前诊治的患儿为培训前组,医生培训后诊治的患儿为培训后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技术推广前后的2组医生和2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培训前后湖南省基层医院儿科医生对于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疗知识知晓率、抗生素使用指征知晓率、静脉补液指征知晓率、低渗口服补液盐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培训后,医生的知晓率较培训前提升。3、培训前后腹泻病患儿的腹泻、呕吐、脱水、发热症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腹泻病患儿症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培训前。4、腹泻病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静脉补液率、口服补液盐的使用率、锌剂的使用率、益生菌的使用率培训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腹泻病患儿的抗生素使用率、静脉补液率均较培训前明显降低,而口服补液盐、锌剂、益生菌的使用率均高于培训前。5、培训前后腹泻病患儿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培训前。结论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适宜技术下基层效果明显,湖南省基层医院儿科医生的腹泻病诊疗能力明显提升,腹泻病患儿的病情控制情况较技术推广前明显好转。

陈苗苗[8](2019)在《以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为参数构建联合评分系统在儿童急性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calcitonin,PCT)为参数构建联合评分系统,探讨其在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诊断价值。方法:①研究样本:纳入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我科诊治的腹泻患儿,包括侵袭性细菌性腹泻72例,非细菌性腹泻69例,进行分组对比研究。②研究方法:对两组患儿的PCT、CRP水平进行对比,探讨单一指标的诊断价值;同时,进一步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两项指标与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相关性,并依据其参数和回归系数构建两项指标的联合评分系统。联合评分构建后,通过对三项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数据进行比较,验证联合评分系统的诊断价值。结果:①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72例中:志贺菌感染7例(9.72%),沙门菌感染59例(81.94%),铜绿假单胞菌2例(2.78%),大肠杆菌4例(5.56%)。②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患儿的CRP水平和PCT水平均显着高于非细菌性腹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RP、PCT水平与侵袭性细菌性腹泻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依据两项指标的参数与回归系数,构建联合评分的公式为:Logit(联合评分)=-1.83+1.16×PCT+0.05×CRP。④构建联合评分与CRP和PCT的ROC曲线并进行比较,联合评分的AUC面积为0.894,CRP为0.801,PCT为0.812,联合评分显着大于CRP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以约登指数最大为原则截取三项指标的诊断界值,其中CR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14.4 mg/L,PCT为1.24 ng/mL,联合评分为0.52,以此计算三项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联合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显着高于CRP和PCT指标(P<0.05)。结论:在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中,血清CRP与PCT均有较好的诊断参考价值;基于两项指标为参数构建的联合评分系统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优于单一指标。

徐卫芹[9](2016)在《分析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研讨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抽取90例纳入到讨论中,90例研讨对象按入选单双顺序分45例对照组(口服锌制剂)和45例研究组(口服锌制剂+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状况。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33%比对照组总疗效82.22%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止泻时间对比分析:研究组止泻时间(46.2±4.2)小时、对照组(72.5±6.1)小时,前者比后者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小儿腹泻病时可考虑将口服锌制剂和思密达保留灌肠方式联合使用,治疗疗效得到提升,各指标改善明显。

盛莉[10](2016)在《滥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病原因、预防方法及成本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滥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病原因,并对此提出合理的预防方法,同时探讨在治疗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方法选择2014年度接受小儿腹泻病治疗的患儿10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加用抗生素,而观察组(50例)患者未加用抗生素。结果临床效果:治疗的总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材料总费用、用药费用、床位费用、治疗费用及其他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病治疗期间,应禁止滥用抗生素,以免增大患儿的康复时间,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成本,同时,可有效预防因滥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以致加重患儿病情。

二、小儿腹泻病病原菌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腹泻病病原菌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014-2016 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特点
        2.1.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1.2 .病原菌人群分布
        2.1.3 发病季节分布
    2.2 2017-2019 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特点
        2.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2.2 .病原菌人群分布
        2.2.3 发病季节分布
    2.3 检出率的比较
    2.4 2014-2019 年主要分离细菌耐药性比较
        2.4.1 非伤寒非副伤寒沙门菌耐药性比较
        2.4.2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比较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PEX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新乡市基层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益生菌在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知识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介

(4)小儿腹泻病病因预测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小儿腹泻病流行病学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2 小儿腹泻病病因检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3 小儿腹泻病病因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4 不同类型危险因素作用下腹泻病病因预测模型
3 讨论

(5)蒙脱石散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加水道穴)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每日大便次数比较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5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6)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药药性理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
        1.2 “五味合化”的性味配伍理论
        1.3 酸甘化阴法的研究价值
    2 小儿腹泻病的中西医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祖国医学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2 西医对小儿腹泻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 人参乌梅汤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3.1 人参乌梅汤的历史渊源
        3.2 人参乌梅汤的临床实践
        3.3 人参乌梅汤的实验研究
    4 现代生物分子技术在中药复方的研究应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作用腹泻模型大鼠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制备
        2.3 模型制备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结肠病理形态学观察
        4 小结
    实验二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全基因芯片实验
        1 材料与仪器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药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2 方法
        2.1 分组
        2.2 药物及模型制备
        2.3 实验取材
        2.4差异基因筛选实验
        2.5 统计分析
        2.6 芯片质控
        3 结果
        3.1 总RNA质检结果
        3.2 芯片实验结果质控
        3.3 芯片荧光信号扫描图片结果
        3.4 芯片数据结果质量评价
        3.5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步骤
        3 结果
        3.1 差异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3.2 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
        4 小结
    实验四 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拆方干预的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基因芯片实验结果实时荧光PCR验证实验
        1 实验用品
        1.1 实验样品
        1.2 Real-time PCR验证差异基因筛选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
        1.5 引物
        2 实验方法
        2.1 RNA抽提
        2.2 RNA质检
        2.3 反转录
        2.4 SYBR Green qPCR
        2.5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RNA质检结果
        3.2 RT-PCR验证结果
        3.3 验证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4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腹泻动物模型的制备
        1.1 腹泻模型动物选择
        1.2 腹泻疾病模型制备的常用药物及方法
        1.3 腹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1.4 课题组前期动物腹泻模型研究
    2 人参乌梅汤加味组方理论
        2.1 人参乌梅汤加味立论及方解
        2.2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效应评价
        2.3 人参乌梅汤加味的现代机制研究
    3 人参乌梅汤加味对幼龄腹泻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3.1 基因芯片技术在腹泻病的应用
        3.2 全基因芯片实验结果讨论
        3.3 芯片实验RT-PCR验证结果讨论
第四部分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全基因实验荧光芯片扫描图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适宜技术下基层暨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医生的培训效果
    3.2 患者的治疗效果
第4章 讨论
    4.1 儿童腹泻病机制及治疗现况
    4.2 医生培训效果讨论
    4.3 儿童腹泻病的治疗分析
    4.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1 培训前问卷调查表
附表 2 培训后问卷调查表
致谢

(8)以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为参数构建联合评分系统在儿童急性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分组情况
    3.2 CRP、PCT的分组对比
    3.3 联合评分系统的构建
    3.4 联合评分的诊断价值
4 讨论
    4.1 儿童细菌性腹泻
    4.2 血清CRP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4.3 血清PCT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4.4 血清CRP以及PCT联合评分在儿童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9)分析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指标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疗效
    2.2 止泻时间
3 讨论

四、小儿腹泻病病原菌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2014-2019年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分析[D]. 冯莉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IPEX综合征并发肠源性脓毒症1例并文献复习[D]. Md. Eamran Hossain.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新乡市基层医务人员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掌握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漫漫. 新乡医学院, 2020(06)
  • [4]小儿腹泻病病因预测模型的研究[J]. 何建军,方拥军,曾惠泽,王丽琴,王清华,曹钦秋,周红. 中外医疗, 2020(19)
  • [5]蒙脱石散联合穴位贴敷(神阙加水道穴)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研究[J]. 龚寅乐. 中医临床研究, 2019(29)
  • [6]基于“五味合化”理论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及其性味拆方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D]. 周鸿云.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儿童腹泻病规范化诊治适宜技术下基层暨应用效果评价[D]. 周睿. 南华大学, 2019(01)
  • [8]以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为参数构建联合评分系统在儿童急性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诊断研究[D]. 陈苗苗.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1)
  • [9]分析思密达保留灌肠联合口服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J]. 徐卫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99)
  • [10]滥用抗生素治疗小儿腹泻病原因、预防方法及成本分析[J]. 盛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4)

标签:;  ;  ;  ;  ;  

儿童腹泻病原菌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