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中学生课堂开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孟苗苗[1](2021)在《承认正义视角下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教育政策之一,追求教育公平也一直贯穿于教育发展的全过程。课堂教学公平作为微观层面的教育公平,目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课堂是教学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聚焦于课堂这一微观场域,聚焦于学生个体最直观最深入的课堂教学公平感受,以正视课堂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和问题。本研究以承认正义作为新视角,把霍耐特的爱、法权和成就三种承认形式引入课堂教学当中,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公平的考察维度。从承认正义出发,去分析研究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公平与不公平问题,并挖掘出课堂教学公平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对策,以期推动课堂教学公平走向承认,走向正义,最终实现教育公平。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问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承认正义和课堂教学公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综述,并确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承认正义和课堂教学公平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明了课堂教学公平的考察标准—爱、法权和成就;第三部分是确立研究对象和设计研究工具,并开展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现状的调查研究,根据相应的研究结果做现状结论分析;第四部分是从现状研究结果中分析出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把不公现象和问题归结为爱的缺失、权利漠视和成就忽视三个方面;第五部分是针对小学课堂教学公平存在的问题做成因分析,主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主体层面进行归因;第六部分是从承认正义视角出发,提出课堂教学为实现公平而应遵循的原则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公平的对策。研究发现小学课堂教学不公问题确实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师生间爱的缺失,师生关系冷淡化;学生的学习权利、尊严权利等被漠视,尤其是“问题学生”权利忽视问题较严重;学生的成就被忽视,个性缺乏认同。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不公问题以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遵循原则和建设性对策,一是小学课堂教学应遵循需要原则、平等原则和价值原则;二是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有效对策,学校层面推动建立正义的教育制度和优化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师层面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树立爱和公平的教育理念,学生层面培养学生需求意识和维权意识,学会积极表达自我。

程红[2](2021)在《预初年级学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仅可以赋予我们学术上的知识,还能赋予我们生活上的能力,为了提高数学教育的效率,数困生的问题成为国内外研究者重点研究问题,于是从医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多个角度对数困生展开了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从心理层面研究特定年级数困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该背景之下,本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个人访谈、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如下几个问题:1、预初年级数困生存在哪些心理问题?2、预初年级数困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心理问题?3、预初年级数困生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4、提出解决预初年级数困生心理问题的方法是否真实有效?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通过问卷分析、学生访谈、数学教师访谈、家长访谈等方式,探寻到了问题的答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1、预初年级数困生在生理上存在封闭心理、自卑心理,在数学学习心理上存在恐惧心理、兴趣缺乏、动力不足、毅力不够、主动性差的问题。2、导致预初年级数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数困生自己缺乏数学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成败的不当归因;学校对数困生问题关注不够、管理方式形式化、教师自身心理亚健康;家庭结构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对孩子期望过高;社会风气不良、网络滥用。3、预初年级心理问题解决方法有:重视预初年级数困生的心理问题、帮助数困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与克服数学恐惧、引导数困生对数学学习进行合理的归因、改进家庭教育方法。4、经过对W同学进行策略干预前后的观察与记录,多项指标显示W同学在人际交往、心理状况、数学学习方面都得到了改善。

罗双明[3](2021)在《乡村小学“边缘”学生困境研究 ——对广西一所村小“边缘”学生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缘起于两个方面:一是微观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普遍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宏观角度的公平因为有制度的保障,最终会通过有力的强制措施逐渐得以实现,而微观角度的公平则需要我们从微观角度进行探讨和回应,同时微观教育不公平现象恰恰是导致“边缘学生”问题的主要诱因之一。二是个人的双重身份经历。“中心生”和“边缘生”双重身份的经历激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是否有人和笔者一样经历过“边缘生”的经历?他们是什么类型的“边缘生”?“边缘生”这一群体在课堂、班级和校园中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处境?他们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自己“边缘生”的身份?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变为“边缘生”的?他们是否具有“中心生”的一面?本文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西西北边陲一所乡村小学中的四位不同类型的“边缘”学生为个案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四位“边缘”学生产生的背景包括两大方面,首先是社会背景:当地自然地理因素限制大,经济发展滞后、民族特色文化和优秀育人文化逐渐淡化、家庭中父母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孩子缺少陪伴与监护;其次是学校背景:该村小设施设备逐渐齐全,师资专业水平待提升、班级建设规训意味浓厚,学生缺乏自主发展空间。接着,论文主体部分介绍了四个不同类型“边缘”学生的故事,并根据各个“边缘”学生的不同情况结合不同理论分别进行了个因分析。具体如下:第一位研究对象:课堂教学“沉睡者”——杨帆。笔者描述了他作为“游离者”和“表演者”的“边缘生”的一面,同时还介绍了他作为“享受者”和“梦想者”的“非边缘生”的一面。接着运用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从“关心者角色”、“被关心者角色”、“关怀情感和道德情感”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第二位研究对象:同辈群体“自娱者”——覃伶。笔者描述了她作为“独行者”、“另类者”和“期待者”的被班级同学排斥的“边缘生”的一面,同时还介绍了她作为“积极者”的“中心生”的一面。最后笔者运用权力规训和教学机智等理论从教师、家庭和同辈群体角度进行成因分析。第三位研究对象:隐形“被排斥者”——罗强。笔者描述了他作为麻烦“制造者”、“被疏离者”和“继承者”的“边缘生”的一面,同时介绍他所具有的“闪光者”的一面。最后运用标签等理论从教师、社会和家庭三个角度进行成因分析。第四位研究对象:家庭“寄养者”——莫艺。笔者描述了她作为“消极者”、“缺失者”和“被‘虐待’”者的“边缘生”的一面,同时介绍了她作为“被肯定者”的“非边缘生”的一面。最后笔者运用教育公平等理论从教师、家庭和“边缘人”本身进行成因分析。接着,笔者还结合该地区特征从普遍意义上对造成“边缘生”的共因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所有研究和分析,笔者最后探讨了“边缘”学生的转化策略,分别是:社会层面应该吸引农民就近就业,稳定村小师资队伍、加强正向价值观传播,抑制泛娱乐化现象;学校层面应该采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去除负面“标签”、加强同辈群体引导,提升异质文化接纳度、缩小家校界限,增加家师沟通频率;教师层面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多中心”视角看待“边缘生”,挖掘其闪光点、树立责任意识,多学科教师参与协同育人;家庭层面应该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父母担任关注者角色、以身作则,父母担任榜样者角色;“边缘”学生自身层面应该对自身“边缘化”处境进行正确归因、成为能够致力于问题解决的高心理弹性者。

黄倩春[4](2021)在《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目前,在教育部政策的导向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已经进入了全面改革阶段,其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逐渐向课程的实施与改进方面聚焦。综合文献分析发现课堂参与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中职课程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的实施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基于此,笔者将目光聚焦于中职文秘专业课程的课堂参与度。经前期调查发现在中职文秘专业所有课程中,《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度相对偏低,且缺少一套用于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教学策略。而《公文写作与处理》作为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堂目标是培养中职文秘学生的公文写作及办理公文的能力,其课堂参与度影响着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因此,在该课程中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为目的,开展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学习以营造一种民主、团结的学习氛围为教学环境基础,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为目标,以加分奖励为竞争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重点,倡导学生在课堂中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因此,笔者决定将其应用到《公文写作与处理》中并制定了一套教学流程,通过开展教学实践验证其对提升课堂参与度是否有所成效。本研究的研究过程包括:第一,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合作学习、课堂参与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研究的思路、界定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应用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等方式调查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课堂参与现状,最后采用SPSS.26检验问卷的信效度、分析课堂参与度的现状,发现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因素。第三,通过分析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中职文秘学生的学情,阐述合作学习对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第四,制定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提出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应用策略。第五,在课堂上开展两轮行动研究后,采用SPSS.26统计同班级学生前后两次参与度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合作学习后《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具体表现如下:在行为参与维度上,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提高,课外及课堂上投入的学习时间增加;在认知维度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有所提高;在情感维度上,学生学习的乐趣感、成就感、自信心明显增强。整体上来说,课堂参与的每个维度都得到了提升,但不同的维度的课堂参与度提升的程度有所不同;学生的行为和情感参与度方面的提升较为显着,而在认知参与度方面的提升还需要更长的实践时间去验证。

邸若溪[5](2020)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基础教育重要的阶段,低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笔者将围绕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调查研究。本篇论文以沈阳市某小学为例,笔者对该校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研究。笔者主要运用三种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分别是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其中课堂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主要以二年级某班为调查对象。在三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并从教师、家长、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对策,从而达到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小学低年级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课前不良学习习惯、课堂不良学习习惯和课后不良学习习惯。课前不良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前预习情况不佳、学具准备情况不充分;课堂学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堂听讲习惯、课堂发言习惯和课堂质疑习惯;课后复习习惯主要包括课后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检查作业的习惯以及课后复习的习惯。笔者运用课堂观察表详细地记录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投入状态情况,运用个案研究法以班级里两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对他们进行课堂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笔者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家庭教育忽视对学习习惯的强化作用和学生缺乏形成学习习惯的意识。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笔者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改善现状,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作用,主要注重对学生课前、课堂的引导;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强化作用,与教师一起形成教育合力改善学生课后不良学习习惯;从学生角度出发,帮助他们逐渐建立起学习习惯意识,并通过榜眼的力量营造良好的氛围。笔者还围绕班级里两名同学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进行了有效地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改善了不良学习习惯。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对后续关于小学低年级学习习惯的问题的改善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

梁新浩[6](2020)在《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S小学五年级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小学生进入五年级之后,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问题行为倾向。目前,在语文课堂上问题行为比较严重,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教师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五年级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析,积极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在课堂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在人本主义和行为矫正等理论的共同指导下,采用了层次分析方法,通过对教师、学生、环境等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了权重分析表。通过该表设立了调查问卷,分析出目前五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包括具有普遍性、教师管理缺乏有效性和受环境影响具有复杂性等,同时从学生自身性格影响缺乏良好学习方法、教师缺乏管理经验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影响分析了其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提高小学五年级课堂问题行为的优化策略。通过上述策略,小学课堂管理水平能力得到了提高,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提高课堂的管理水平,不仅课堂纪律能够得到改善,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让课堂氛围更加的和谐美好,也为同类型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骆爰[7](2020)在《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交互作用的环境,只有师生双方同时发生作用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数学是语数外三门核心课程之一,其对于训练学生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时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看似在认真的听,可每当教师发出提问或组织课堂练习和活动时,学生总是低下头回避教师的目光,对于教师的提问和课堂活动并不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显示出一片沉默的景象。这种现象在乡镇学校尤为突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本身又具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扭转这种不良的现象呢?本研究选取三所乡镇中学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对所选乡镇级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发现,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普遍存在,且数学课堂沉默的程度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进一步分析发现初中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源于多种因素,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形成的。本研究提炼出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提问及应答方式、教师反馈方式、教师课堂组织形式、班主任效应、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学习习惯、数学成绩、面子意识、从众意识、家庭氛围、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本研究建议从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入手,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帮助教师增强教育能力,特别是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度和安全感,增强学生自信和减缓学生数学课堂焦虑。此外,针对乡镇中学家校之间沟通联系不紧密的现象,本研究建议建立家校沟通合作平台,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

巴晶晶[8](2020)在《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互联网+教育”高速发展,它以便捷、灵活、碎片化的特点使得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五个任何”),这使得学习模式上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教育上的革命,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发展的机会。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的教与学活动翻转到互联网上,老师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发布到学习平台,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获取新知识,使得线上的教学活动成为线下传统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与拓展。但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因学习习惯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导致线上的学习活动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好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虚拟教师引入翻转课堂中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提供有效的辅助监督,实时监控学生学习状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为针对性的课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证,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翻转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参与质量的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后发现,目前大部分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仅限于理论上的推导,实证层面的研究较少,且极少有通过新技术手段来实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翻转课堂中力保学生参与度与参与质量的相关研究。本文基于虚拟教师、翻转课堂等教育信息化理论,通过信息化软件开发技术手段,将虚拟教师引入翻转课堂中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提供有效的辅助监督,实时监控学生学习状态,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为针对性的课中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保证,提高翻转课堂的学习效率。经过对贵阳市女子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一个班的实验、调查及学生体会等方式的调研,得出如下结论:1、虚拟教师客观上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改变课前和课后的学习习惯;2、虚拟教师能够帮助教师更加针对性的开展课中教学,极大提升课中教学的有效性;3、虚拟教师客观上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在翻转课堂中的参与度与参与质量。

董凤辉[9](2020)在《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课堂问题行为在我国初中课堂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中表现最为突出。这种现象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效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留守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有效解决农村初中课堂问题行为对于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教育来说意义重大。本研究以范县区域初中为例,通过对初中留守学生的随机取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多维的视角分析、揭示导致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出现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探究改善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帮助初中留守学生逐渐消除课堂问题行为,规范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比非留守学生更加突出,其具有普遍性、差异性、阶段性等鲜明的特点。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外向性、内向性两类,前者包括惹人注意的行为、扰乱秩序的行为、攻击性行为、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类型;后者包括注意力分散行为、退缩行为、神经过敏行为、不负责任的行为及抗拒行为等类型。究其原因,从学生层面看主要是性格方面的缺陷、自我控制力不足及寻求关注的需要,从教师层面看主要是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课堂教学管理不当,及师德和责任心不足;从家庭层面看主要是家庭功能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位,及家校合作的缺陷。解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需要凝聚多方合力,发挥教育合力,从学生层面看,要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培养自我意识,塑造健康人格,关注学生成长,满足学生需求;从教师层面看要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留守学生,提高管理能力,增强干预效果,加强师德教育;从家庭层面看,要强化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功能;改进隔代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加强家校合作,实现家校互动。

赵夙[10](2020)在《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L中职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中职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课堂是师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是知识获得和技能培养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本研究选取兰州L中职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收集资料,真实地了解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通过对课堂观察收集的资料和对具有代表性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分析并总结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探索出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希望研究对今后的中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根据课堂观察,将课堂观察维度设计为外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如:迟到、早退、旷课、和同学聊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等)和内向型课堂问题行为(如:睡觉、玩手机、看其他学科的书或写其他学科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沉默寡言等)两种。从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的频次发现,按出现的频次高低,依次是:注意力不集中、和同学聊与课堂无关的话题,睡觉、玩手机、沉默寡言、看其他学科书写其他学科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等;从课堂时间的分布来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内在特征;从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在空间上看,具有区域性;从课堂气氛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不同。研究者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中职生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需要得不到满足;教师教学方法不够恰当,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师生关系有待改善;缺乏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管理制度不完善。并提出了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管理策略:首先帮助中职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激发内在学习动机,满足内心的需要;其次优化教师教学方法和提高课堂管理水平,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最后创设良好的课堂物理环境、完善学校课堂管理规则。通过以上因素共同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中学生课堂开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生课堂开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承认正义视角下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之一
        2.课堂教学不公平现象实际多发存在
        3.承认正义进入教育领域的必然选择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关于承认正义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关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和课堂教学公平考察标准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承认正义
        2.课堂教学公平
    (二)课堂教学公平考察标准
        1.爱的承认
        2.法权的承认
        3.成就的承认
二、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二)小学课堂教学公平调查现状结果分析
        1.课堂教学公平总体现状
        2.课堂教学公平在各背景因素下的差异
        3.课堂教学公平在各维度上的差异
        4.结论
三、承认正义视角下小学课堂教学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师生爱的缺失
        1.教师爱的关怀不足
        2.学生情感需求欠缺
        3.师生关系的“冷漠化”
    (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权利的漠视
        1.学生的学习权利不公正
        2.学生的尊严权利不被尊重
        3.“问题”学生的权利被漠视
    (三)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成就的忽视
        1.学生的成就缺乏赞许
        2.学生的个性缺少认同
四、承认正义视角下小学课堂教学公平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客观条件和理念的束缚
        1.学校客观条件制约
        2.学校教育理念束缚
        3.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
        1.爱的教育理念缺失
        2.教育公平观念偏差
        3.师生关系处理不当
        4.教师个人精力有限
    (三)学生年龄和心理的限制
        1.学生年龄制约
        2.学生个性差异
        3.维权意识淡薄
五、承认正义视角下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原则和对策
    (一)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原则
        1.需要原则
        2.平等原则
        3.价值原则
    (二)提升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对策
        1.建立正义的教育制度
        2.优化教学环境和资源
        3.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4.培养学生的需求和维权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预初年级学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2.1.1 国外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2.1.2 国内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2.2 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2.2.1 国外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2.2.2 国内数学学习困难研究现状
    2.3 学困生心理问题研究
        2.3.1 本文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含义
        2.3.2 预初阶段的心理特征
        2.3.3 学困生心理问题研究现状
    2.4 相关概念界定
        2.4.1 学困生
        2.4.2 数困生
    2.5 相关理论概述
        2.5.1 归因理论
        2.5.2 自我效能感理论
        2.5.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5.4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框架
    3.2 研究对象
    3.3 问卷调查的设计
    3.4 访谈对象的选择与设计
    3.5 研究实施
    3.6 数据与结果分析
        3.6.1 数据分析
        3.6.2 结果分析
第4章 预初年级学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4.1 学困生自身因素
        4.1.1 预初年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同步
        4.1.2 预初年级学困生缺乏学习动力
        4.1.3 预初年级学困生缺乏成功的学习体验
        4.1.4 预初年级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成败归因的倾向不当
        4.1.5 预初年级学困生的不良数学学习习惯
    4.2 校园因素
        4.2.1 学校对预初年级学困生心理问题缺少关注
        4.2.2 数学教师自身心理压力较大
        4.2.3 校园管理方式形式化
        4.2.4 数学教师教学方式单调
    4.3 家庭因素
        4.3.1 家庭不完整
        4.3.2 家长对数困生的教养方式
        4.3.3 家长对数困生期望过高
        4.3.4 家庭氛围
    4.4 社会环境因素
        4.4.1 不良的社会风气
        4.4.2 网络滥用
第5章 预初年级数困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
    5.1 重视数困生心理问题
    5.2 让数困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5.3 克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5.4 引导数困生对数学学习成败进行正确合理的归因
    5.5 改进家庭教育方法
第6章 验证教学策略的案例研究
    6.1 案例研究的目的
    6.2 案例的选择
    6.3 W同学的基本情况
        6.3.1 家庭情况
        6.3.2 数学学习状况
        6.3.3 W同学的数学课堂表现情况
    6.4 干预方案
        6.4.1 学习干预
        6.4.2 心理干预
    6.5 干预结果
        6.5.1 数学学习习惯得到改善
        6.5.2 数学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大进步
        6.5.3 心理上变得更加健康
第7章 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预初年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量表
附录2 预初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成败归因量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致谢

(3)乡村小学“边缘”学生困境研究 ——对广西一所村小“边缘”学生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微观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普遍存在
        (二)个人的双重身份经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边缘学生”基本问题研究
        1.“边缘学生”的内涵
        2.“边缘学生”的特征
        3.“边缘学生”的分类
        4.“边缘学生”的后果审视
        (二)学校“边缘学生”实证研究
        1.以学段划分
        2.以场域划分
        3.以城乡区域划分
        (三)研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一)乡村、乡村学校、乡村小学
        1.乡村
        2.乡村学校、乡村小学
        (二)边缘、边缘学生
        1.边缘、边缘学生
        2.相近范畴厘清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4.实物分析法
        5.个案法
        (二)研究过程
        1.进入树人小学
        2.确定研究对象
        3.资料收集
第1章 社会和学校背景
    一、社会背景
        (一)C乡:自然地理因素限制大,经济发展滞后
        (二)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优秀育人文化逐渐淡化
        (三)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现象普遍,孩子缺少陪伴与监护
    二、学校背景
        (一)学校:设施设备逐渐齐全,师资专业水平待提升
        (二)班级:班级建设规训意味浓厚,学生缺乏自主发展空间
第2章 课堂教学“沉睡者”——杨帆
    一、教师及班级情况
        (一)教师情况
        (二)班级情况
    二、“游离者”
        (一)明目张胆搞小动作
        (二)被点名后毫不收敛
        (三)不参与课堂学习
    三、“表演者”
        (一)背着老师搞小动作
        (二)被点名后佯装收敛
        (三)假装参与课堂学习
    四、“享受者”
        (一)同学眼里的好玩伴
        (二)笔者眼中的好少年
    五、“梦想者”
        (一)美好的梦想——“太空人”
        (二)唯一的倾听者——爷爷奶奶
    六、个因分析:基于关怀伦理视角
        (一)关心者角色缺失
        (二)被关心者角色缺失
        (三)关怀情感和道德情感缺失
第3章 同辈群体“自娱者”——覃伶
    一、教师及班级情况
        (一)教师情况
        (二)班级情况
    二、“独行者”
        (一)课堂内外独来独往
        (二)来自同学的负面评价
        (三)老师的刻意关注
    三、“另类者”
        (一)不受控制的行为
        (二)奇怪的言行举止
        (三)神奇的个人世界
    四、“期待者”
        (一)期待来自老师的关注
        (二)渴望友情
    五、“积极者”
        (一)课堂积极表现
        (二)课内外积极与老师互动
    六、个因分析
        (一)教师:全方位的控制和教学机智的缺乏
        (二)家庭:资本占有量低
        (三)同辈群体:对异质文化的排斥
第4章 隐形“被排斥者”——罗强
    一、教师及班级情况
        (一)教师情况
        (二)班级情况
    二、麻烦“制造者”
        (一)恶劣事件
        (二)恶作剧
        (三)态度戏谑
    三、“被疏离者”
        (一)同辈群体的“背叛”
        (二)同学家长的“隔离”
        (三)老师的有色眼镜
    四、“继承者”
        (一)充满暴力的家庭传统
        (二)对物质的欲望
    五、“闪光者”
        (一)小领导者
        (二)美术特长
    六、个因分析
        (一)教师:负面“标签”的刻板使用
        (二)社会:泛娱乐化现象的冲击
        (三)家庭:榜样的缺乏
第5章 家庭“寄养者”——莫艺
    一、教师及班级情况
        (一)教师情况
        (二)班级情况
    二、“消极者”
        (一)课堂上消极无趣
        (二)课下人际关系生疏
        (三)极端的言行举止
    三、“缺失者”
        (一)“我真正的家”
        (二)亲密关系的缺失
        (三)缺乏自信心
    四、“被‘虐待’者”
        (一)“难缠”的家长和“任性”的哥哥
        (二)莫艺的经历
    五、“被肯定者”
        (一)个性者
        (二)热心肠
    六、个因分析
        (一)老师: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
        (二)家庭:剧烈变故导致儿童偏差行为
        (三)边缘人本身:低心理弹性者
第6章 “边缘生”共因分析和转化策略探讨
    一、“边缘生”共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二)学校教师方面
        (三)家校合作方面:家校界限明显,家师沟通频率低
    二、“边缘生”转化策略探讨
        (一)社会层面
        (二)学校层面
        (三)教师层面
        (四)家庭层面
        (五)“边缘”学生自身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4)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1.国家政策的导向
        2.提高中职文秘专业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3.促进中职文秘专业学生有效学习的需要
        4.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1.关于合作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2.关于课堂参与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3.综合述评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1.合作学习
        2.课堂参与度
    (六)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投入学习理论
        3.社会互赖理论
二、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
        1.调查对象
        2.调查问卷的编制
        3.课堂观察表的设计
        4.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二)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调查结果分析
        1.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2.访谈结果分析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三)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生对知识点钻研程度较低,学习投入时间较少
        2.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高,深层次学习效果较差
        3.学生对学习的乐趣感有待提升,课堂学习焦虑感偏高
    (四)影响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1.学生因素
        2.教师因素
三、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应用分析
    (一)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性分析
        1.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分析
        2.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二)合作学习提升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优势分析
        1.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策略对比的优势
        2.合作学习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
四、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和应用策略
    (一)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实施流程
        1.异质分组,明确角色
        2.目标呈现,集体授课
        3.合作探究,自主写作
        4.互相批改,合作优化
        5.课堂展示,反馈总结
    (二)合作学习在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的应用策略
        1.积极的互赖策略
        2.科学的编组策略
        3.社交技能策略
        4.调整焦虑策略
        5.有效的评价策略
五、合作学习提升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
    (一)实践对象
    (二)实践方法
    (三)实践过程
        1.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
        2.第一轮行动研究
        3.第二轮行动研究
    (四)实践效果
        1.访谈结果分析
        2.调查问卷分析
        3.实践效果小结
    (五)实践反思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
    (三)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小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学生发展的需求
        (三)现代社会现状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学习习惯现状的研究
        (二)关于学习习惯影响因素的研究
        (三)关于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改进策略的研究
        (四)对现有研究的分析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习惯
        (二)学习习惯
        1.学习习惯的定义
        2.学习习惯的分类
        (三)不良学习习惯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关键期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访谈法
        (四)课堂观察法
第二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
        (一)运用访谈法进行现状调查
        1.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
        2.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及归因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措施
        (二)运用课堂观察法进行现状调查
        1.课前学习习惯现状
        (1)预习的习惯
        (2)准备学习用具的习惯
        2.课堂学习习惯现状
        (1)听讲习惯
        (2)发言习惯
        (3)质疑习惯
        3.课后学习习惯现状
        (1)完成作业的习惯
        (2)检查作业的习惯
        (3)复习的习惯
        (三)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现状调查
第三章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引导
        (二)教师缺乏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引导
    二、忽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强化作用
        (一)家长缺乏科学地培养学生课后学习习惯的意识
        (二)家长缺乏与教师交流目前孩子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三、学生缺乏形成学习习惯的意识
        (一)学生缺乏对不良学习习惯的认识
        (二)学生缺乏模仿身边榜样的意识
第四章 改善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有效对策
    一、发挥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作用
        (一)教师注重对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培养
        1.教师对Z同学课前不良预习习惯的干预
        2.教师对H同学课前不良学具准备习惯的干预
        (二)注重对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1.改善学生不良的课堂听讲习惯
        2.改善学生不良的课堂发言习惯
        3.改善学生不良的课堂质疑习惯
    二、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强化作用
        (一)抓住关键期科学地改善不良学习习惯
        (二)家长与教师增进交流帮助孩子改善课后不良学习习惯
        1.家长对Z同学课后不良作业完成习惯的干预
        2.家长和教师对H同学课后不良学习习惯的干预
    三、培养学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
        (一)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良学习习惯
        (二)积极地与榜样交流克服自身不良学习习惯
        1.积极地与班级同伴进行交流学习
        2.班主任树立榜样作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6)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S小学五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 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二) 课堂有效教学的需要
        (三)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现有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问题行为
        (二) 课堂问题行为
        (三)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评价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问卷调查法
        (三) 访谈法
        (四) 课堂观察法
    六、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一、课堂问题行为问卷设计
        (一) 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二) 调查工具及其原则
        (三) 制定调查问卷
    二、课堂问题行为问卷的实施
        (一)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二) 问卷的一致性检验
    三、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因素
        (一)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二)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学习情况上存在差异
        (三)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所学学科上存在差异
        (四) 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在年级上存在差异
    四、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
        (一) 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
        (二) 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管理缺乏有效性
        (三) 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受环境影响具有复杂性
第三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归因分析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性的原因
        (一) 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 学生自身性格特点造成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教师管理缺乏有效性的原因
        (一) 教师缺乏课堂管理经验
        (二) 教师教学方法不合理
    三、环境具有复杂性的原因
        (一) 家庭教育环境缺失
        (二) 学校缺乏对课堂环境的调查研究
        (三) 相关部门缺乏对媒体环境的监管
第四章 小学五年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优化策略
    一、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的对策
        (一) 科学选择恰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 关注学生性格差异,运用合理方式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二、解决课堂问题行为教师管理缺乏有效性的对策
        (一) 教师转变课堂管理理念,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二) 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课堂行为
    三、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受环境方面影响具有复杂性的对策
        (一) 家长转变角色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二) 学校加强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三) 加强社会环境管理,呵护学生成长
第五章 结论
    一、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S小学五年级课堂“课堂问题行为”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访谈目录
附录3:教师访谈记录
致谢

(7)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五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沉默螺旋理论
        二、需要层次理论
第二章 M县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第二节 调查研究对象概况
        一、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二、课堂观察基本情况
        三、参加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M县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调查结果
        一、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普遍
        二、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表现出不同特点
        三、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实际表现与期待差距大
第三章 影响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的因素
    第一节 教师因素
        一、教师的提问技巧与应答方式
        二、教师课堂组织形式
        三、教师课堂反馈方式
        四、班主任权威
        五、控辍保学政策执行目标偏移
    第二节 学生因素
        一、学习动机
        二、学习习惯
        三、数学成绩
        四、自信因素
        五、面子心理
        六、群体压力
    第三节 家庭环境因素
        一、家庭氛围
        二、父母受教育程度
第四章 改进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一、提高课堂提问策略
        二、转变课堂组织形式
        三、以身作则,行为引导
        四、营造轻松愉快的班级气氛,培养学生自我修正能力
        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给学生充足的安全感
    第二节 学校应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一、学校应构建家校合作平台
        二、学校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 课堂观察记录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论文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组织结构及内容安排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虚拟教师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虚拟教师
        二、翻转课堂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五、“三教”理论
    第二节 虚拟教师的技术支持
        一、人脸识别技术
        二、活体检测技术
        三、运动目标检测技术
第三章 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与实施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现状
        二、学生学习现状及效果
    第二节 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引入虚拟教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二、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和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虚拟教师运行机理
        一、人脸验证
        二、运动分析
        三、不当行为警告
    第二节 虚拟教师模块结构和功能设计
        一、人脸活体识别
        二、目标运动检测
        三、警示功能
    第三节 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分析
        二、教案设计
        三、教学评价设计
    第四节 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案的实施
第五章 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第一节 课例研究分析
        一、《客户细分》课前预习课例分析
        二、《客户细分》课中教学课例分析
        三、《客户细分》课后教学课例分析
    第二节 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实践效果分析
        一、同行教师评价
        二、学生对虚拟教师的认可度、满意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结论
        二、对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职教师对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使用“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的建议访谈提纲
    附录二: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效果调查问卷
致谢

(9)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
        (二)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类型的研究
        (三)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的研究
        (四) 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问题研究
        (五)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的研究
        (六) 文献综述述评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 问卷效度与信度
        (三) 对象选取及实施
        (四) 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二)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分类
        (三)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
        (四)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特点
第三章 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因素
        (一) 性格方面的缺陷
        (二) 自我控制力不足
        (三) 寻求关注的需要
    二、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二) 课堂教学管理不当
        (三) 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
    三、家庭方面的因素
        (一) 家庭功能的缺失
        (二) 家庭教育的缺位
        (三) 家校合作的缺陷
第四章 提升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一、针对留守学生的策略
        (一) 重视自我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二) 培养自我意识,塑造健康人格
        (三) 关注学生成长,满足学生需求
    二、针对教师方面的策略
        (一) 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沟通交流
        (二) 提高管理能力,加强有效干预
        (三) 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责任心
    三、家庭方面的策略
        (一) 强化家庭责任,提升家庭功能
        (二) 改进隔代教育,提升教育质量
        (三) 强化家校合作,实现家校互动
第五章 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L中职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课堂教学质量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
        2.中职学校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有待提升
        3.基于个人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思考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情感教学理论
        3.格拉塞的现实疗法理论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课堂观察法
        3.访谈法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中职生
        2.问题行为
        3.课堂问题行为
    (二)国内研究综述
        1.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的研究
        2.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的研究
        3.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的研究
    (三)国外研究综述
        1.课堂问题行为现状的研究
        2.课堂问题行为原因的研究
        3.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的研究
三、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分析
    (一)从发生频次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
        1.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发生率高
        2.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反复性强
    (二)从课堂时间分布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内在特征
        1.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持续时间长
        2.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在课堂中呈上升趋势
        3.同一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不同
    (三)从课堂空间上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区域性
    (四)从课堂气氛看,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不同
四、中职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分析
    (一)中职生缺乏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二)中职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中职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四)教师教学方法不够恰当
    (五)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
    (六)师生关系还有待改善
    (七)课堂教学环境不完善
    (八)课堂管理制度不完善
五、解决中职学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策建议
    (一)帮助中职生正确的认识自我
    (二)帮助中职生激发内在学习动机
    (三)满足中职生内心的需要
    (四)优化中职教师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多样化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3.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五)提高中职教师课堂管理水平
        1.开展课堂管理类培训
        2.提高应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水平
    (六)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1.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公平对待学生
    (七)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八)完善学校课堂管理规则
六、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记录表
附录2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四、中学生课堂开小差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承认正义视角下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孟苗苗.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预初年级学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研究[D]. 程红.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乡村小学“边缘”学生困境研究 ——对广西一所村小“边缘”学生的个案研究[D]. 罗双明.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合作学习提升中职《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 黄倩春.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5]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邸若溪.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6]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S小学五年级为例[D]. 梁新浩.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7]乡镇初中学生数学课堂沉默现象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骆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虚拟教师的翻转课堂在中职《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巴晶晶.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9]范县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D]. 董凤辉. 济南大学, 2020(05)
  • [10]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兰州市L中职学校为例[D]. 赵夙.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中学生逃课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