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设标准化服务型政府

成都建设标准化服务型政府

一、成都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论文文献综述)

周燃[1](2019)在《“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新公共管理改革”理论渐渐受到大众和学界的关注,公众对参与社会事务抱有了更积极的态度。政府党风政风服务热线是政府为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大背景下出现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政府党风政风服务热线作为近年来显现出的政府公共服务品牌,其运作机理和社会意义都是公共管理领域较新的课题,当前学界对其研究相对较浅显,系统性和专业性不足。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都市“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却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热线为政府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供了便捷通道,及时解答和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搭建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鉴于此,本文选择“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服务热线改革作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政府在服务群众方面所做的努力对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如何,利于改善今后政府的服务,这对促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和法治化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紧密结合当前国内政府服务热线发展趋势,对国内政府政风行风热线典型代表—成都市“成都面对面”热线的服务流程、服务载体和工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力求获得有益启示。本文首先分析“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的概念界定;然后全文通过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包括背景、历程和主要措施。紧接着分析“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建设发展现状;总结提炼“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成都面对面”热线建设案例的典型性;文章进一步分别从服务流程、服务载体和工作体系等方面对“成都面对面”热线运营管理经验进行阐述,论述了其相应的建设内容、实施方法和所取得成效;文章最后总结“成都面对面”政风行风热线建设的启示,探索出了促进政府和公民沟通的有效渠道。

张金刚,刘志辉[2](2015)在《当代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理念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实践层面上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主要的实践主体。地方政府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实践主体,其任务主要体现在执行中央的统一部署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践行服务型政府理念,进行体制机制、制度、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创造性地建设服务型政府。然而,当前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更多地关注中央、关注宏观层面、关注具体操作,对地方、对微观层面和价值理念给予的关注还不够。实际上,地方服务型政府包含了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所有内涵,只是主体具有特定性。因此,文章采取动态的分析思路,扎根于我国部分地方政府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从地方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举措来追溯、挖掘其所蕴含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毛志雄[3](2012)在《维护人民利益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都市十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成都是国内较早提出并实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政府建设之所以叫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一是突出政府的性质是服务型的,二是强调政府的服务方式是规范的。成都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从2000年启动实施以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0年—2003年,首先委托川大课题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然后在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政公用局三个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窗口部门进行了试点,并重点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和行政机构

刘翔[4](2010)在《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我国建国后第一场自下而上的政府改革和建设运动,发端于我国加入WTO前夕少数地方政府面临社会环境和利益需求变化而进行的自觉调适。由于我国社会政治环境的特殊性,服务型政府构建无法照搬西方的新公共服务改革,大体上采取了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在一些基本的操作性措施采取完以后,新的改革措施少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口号也没有过去响亮了,很多建设工作仅仅停留于表面,服务型政府构建陷入了欲行还难的困境,无法进一步向深层次推进。本文从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视角出发,首先在中国语境下对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进行了厘清,对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特殊性进行了说明;其次在对社会治理结构变迁过程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背景、历程、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揭示了社会治理结构变迁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深刻影响;最后根据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规律分析了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条件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走向。从论文的章节安排看,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说明了本文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与分析视角,概括了本文的基本理路与内容结构。第二章首先阐述了人类历史上政府范式从统治型到管理型再到服务型的演进过程,论证了服务型政府范式建立的必然性;然后在中国语境下厘清了中国式的服务型政府范式——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并对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旨在揭示高度集权化社会治理结构对政府治理模式变革的强大制约力量。该章首先梳理了高度集权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过程;然后考察了在这一社会治理结构约束下中央政府进行政府体制调整的种种努力;进而指出由于高度集权化社会治理结构的约束,这些调整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单向性的命令与绝对服从关系,巩固了原有的管制型政府模式。第四章旨在揭示在社会治理结构的纵向分化中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地方政府利益对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张力影响。该章首先分析了社会治理结构的纵向分化过程;然后勾勒了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历史进程;最后阐释了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内在利益张力。第五章旨在揭示社会治理结构横向分化不充分形成的层级化社会治理结构是导致我国服务型政府构建陷入欲行还难困境的根本原因。该章首先阐释层级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过程;然后分析了政府体系内部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瓶颈因素的积聚情况;最后多层次地考察了服务型政府构建所陷入的现实困境。第六章根据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规律说明了推动社会治理结构转型的必要性与着力点,指出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一方面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其社会整合功能,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新形势下以新的思路对市场经济进行完善、对公民社会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走向,即未来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则应致力于观念、体制、操作三个层面,将政府的角色真正转变为服务主体。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在对全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阐明了本文的两个重要结论:第一,社会治理结构变迁与政府模式转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超越服务型政府构建现实困境的关键是推动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第二,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形成的首要前提条件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政府职能的彻底转变。

"乡镇机构改革与发展基层民主研究"课题组,俞可平,季正矩[5](2010)在《走出一条新路——成都市基层民主建设与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六大以来,成都市作为国务院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单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为保障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一种"成都模式"。本研究报告将围绕成都市在乡镇机构改革、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城

杨绪强[6](2010)在《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指出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当代地方政府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突破口应当是对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进行一个合理的描述和分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地方政府积极有效回应和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求,在供给相应优质公共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力或者能量。这种能力或者能量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合理性、合法性和社会凝聚力的来源,其核心体现在社会公众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行政行为的回应性价值评价上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激发了社会创造财富的欲望,社会公众的生活逐渐富裕,可社会公众幸福感却没有增加,社会贫富差距的裂痕在不断扩大。社会公众通过市场机制仅仅实现了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的创造财富,但现在更渴求一套运转良好的,以维护结果公平为核心的利益再分配调整机制。现阶段,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即是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求为目的,以维护结果公平为出发点,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利益调整机制。众所周知,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5年的实践背景下,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呈现出个性化的操作模式,在地方政府有限理性假定和资源稀缺假定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有一个共同的作为,即在既定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不断加强回应社会公共利益需求的能力,逐渐形成以政府、市场和社会相互配合支持的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本文在以上共识的基础上,以公共利益需求演化机制、公共利益需求政府回应机制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三个宏观变量为切入点,结合“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例证,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运行机制逻辑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设计出有助于政府对公共利益需求偏好进行有效回应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使政府可以基于不同的公共利益需求,供给不同的公共服务组合,推行多样化的供应渠道和组合方式,创新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秦国民,何水[7](2009)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不同模式及其启示——基于香港、南京、成都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中存在着不同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香港模式的特点是"顾客导向",南京模式的特点是"公民参与",成都模式的特点是"规范化"。这启示我们,尽管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的全面创新,但在建设过程中,各地不必严格照搬某一模式。相反,各地应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一个核心目标,多种实现路径"的建设思路,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成都商报记者 刘戈[8](2008)在《体制创新》文中指出2007年,成都被国家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迎来了新的机遇。2008年,站在新的起点,成都继续肩负通过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任。过去5年来,成都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同步推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金牛科研基地课题组,乐斌,易务[9](2007)在《以制度建设保障政府转型——金牛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及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金牛区的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注重以"服务"引领"规范",以"规范"实现"服务",凸显出改革指向与制度建设的同步性,体现了政府转型探索中应有的科学精神与务实态度。要将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引向深入,政府转型的自觉意志、改革目标理念认识的深化、公共参与的制度跟进,是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

左巧[10](2007)在《成都市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西部打开的纵深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全方位扩散,成都市政府也适时的提出了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狠抓投资环境治理、建设,取得显着成效,但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对投资环境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和要素分析法对成都市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定性的系统比较分析,认为成都市投资环境仍面临着:地理区位欠佳,体制改革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主导产业载体发展不完善、集中度不高,软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建议成都市投资环境的优化应在遵循系统化、市场化、国际化原则的基础上,着力从优化区域投资环境、优化产业投资环境、优化投资软环境和提升城市竞争力几方面进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效能政府建设、实施城市营销等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投资环境的分析评价和优化战略的研究,目的在于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在结合城市特色、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对城市投资环境进行战略优化,以激发城市潜力,打造出更具竞争力、独特性的发展空间,增强城市的竞争优势,塑造、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实施持续性城市营销战略,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成都的城市竞争力,使其成为成都在区域性竞争乃至全球性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手段。最终实现政府的战略规划和目标,实现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投资环境及优化理论,通过SWOT分析,对成都市投资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分析,做出了较为准确的评价,并提出了优化成都市投资环境的策略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成都市投资环境下一阶段的系统研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同时,将城市营销的概念作为城市投资环境优化的战略之一引入本文,提出城市投资环境的优化离不开城市营销。结合成都的历史文化特征和现实成都城市文化的特点,作出了自己关于成都的城市定位——“生活之都、创业之都”。但由于投资环境优化研究是一个探索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题,现实中没有成型的经验和理论可以借鉴,再加上笔者自身阅历尚浅,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策略方面的思考和研究还较为肤浅,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成都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都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内容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内容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相关概念
        1.4.1 政府
        1.4.2 热线
        1.4.3 政府服务热线
    1.5 理论基础
        1.5.1 公共服务理论
        1.5.2 政府职能转变理论
        1.5.3 服务型政府理论
    1.6 研究思路和方法
        1.6.1 主要思路
        1.6.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政府“党风政风”热线的基本情况
    2.1 “党风政风”热线的形成背景
        2.1.1 党务政务公开改革的必然要求
        2.1.2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渠道
        2.1.3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选择
    2.2 “党风政风”热线的重要意义
        2.2.1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2.2 健全群众信息反馈渠道,维护社会稳定
        2.2.3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
    2.3 目前我国“党风政风”热线普遍存在的问题
        2.3.1 群众诉求不能及时答复
        2.3.2 对诉求答复不明确
        2.3.3 问题解决方案难以有效落实
    2.4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案例的典型性
        2.4.1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在行政改革领域具有创新性
        2.4.2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案例在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
        2.4.3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建设对其他地区具有示范性
第三章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的案例描述
    3.1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建设背景
        3.1.1 我国各地政府党风政风服务存在一系列问题
        3.1.2 随时代发展社会治理工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3.1.3 党风政风服务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
    3.2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建设历程
        3.2.1 初步发展阶段
        3.2.2 标准化整合阶段
        3.2.3 大数据建设应用阶段
    3.3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建设的主要内容
        3.3.1 组织架构
        3.3.2 运营机制
        3.3.3 服务内容
        3.3.4 服务理念
        3.3.5 保障措施
    3.4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取得的成效
        3.4.1 优化了政府服务
        3.4.2 满足了群众诉求
        3.4.3 提升了行政效率
    3.5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的关键要素
        3.5.1 服务平台
        3.5.2 运行体系
        3.5.3 考核制度
第四章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的服务平台分析
    4.1 服务平台的内容
        4.1.1 服务平台的概念界定
        4.1.2 党风政风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4.2 服务平台的主要载体
        4.2.1 平台网站
        4.2.2 热线简报
        4.2.3 媒体连线
        4.2.4 来信选登
    4.3 服务平台的建设成效
        4.3.1 促进了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
        4.3.2 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4.3.3 推动了政府服务模式的创新
第五章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的运行体系分析
    5.1 运行体系的内容
        5.1.1 运行体系的概念界定
        5.1.2 党风政风服务运行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5.2 运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5.2.1 工作组
        5.2.2 分中心
    5.3 运行体系的建设成效
        5.3.1 构建了专业的热线服务渠道
        5.3.2 提升了热线平台的服务效率
        5.3.3 打造了标准化的运营流程
第六章 “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的考核制度分析
    6.1 考核制度的内容
        6.1.1 考核制度的概念界定
        6.1.2 党风政风服务考核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6.2 考核制度的主要方面
        6.2.1 工作态度的考核
        6.2.2 工作能力的考核
        6.2.3 工作绩效的考核
    6.3 考核制度的主要成效
        6.3.1 完善了平台服务管理标准
        6.3.2 提高了平台服务的满意度
        6.3.3 提升了工作人员服务积极性
第七章 对其他地区党风政风热线建设的启示
    7.1 服务平台是政府服务热线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
    7.2 运行体系是政府服热线取得实效的重要抓手
    7.3 制度考核是政府服热线评价监督的重要手段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当代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理念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的提出
2地方服务型政府定位及建设总体情况
3我国地方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
    3.1 公开行政
    3.2 民主行政
    3.3 责任行政
    3.4 高效行政
    3.5 规范行政

(3)维护人民利益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都市十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始终坚持对人民负责, 努力建设责任政府
二、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 努力建设服务政府
三、始终坚持使人民放心,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四、始终坚持让人民满意, 努力建设效能政府

(4)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二、选题的理论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方法与分析视角
        一、理论工具
        二、研究方法
        三、分析视角
    第四节 基本理路与内容结构
        一、基本理路
        二、内容结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服务型政府的再认识
    第一节 社会治理结构的变迁与政府范式的演进
        一、统治型政府范式
        二、管理型政府范式
        三、服务型政府范式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下的服务型政府
        一、对服务、政府服务、公共服务的理解
        二、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
        三、服务型政府的维度
        四、与西方新公共服务改革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度集权化社会治理结构与管制型政府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高度集权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
        一、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定型
        三、高度政治整合的推进
    第二节 管制型政府模式的巩固
        一、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
        二、"放权-集权"的循环
        三、政府间单向性命令与绝对服从关系的强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治理结构纵向分化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历程
    第一节 中央-地方关系的调整
        一、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型
        二、地方分权改革的全面推进
        三、类委托-代理关系的显现
    第二节 自下而上的服务型政府构建运动
        一、酝酿摸索阶段
        二、自觉建设阶段
        三、中央推广阶段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利益张力
        一、政府的利益结构
        二、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利益动力
        三、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利益阻力
        四、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利益张力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层级化社会治理结构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困境
    第一节 层级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
        一、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的沿袭
        二、市场自主性的缺失
        三、公民社会自主性的缺失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构建瓶颈因素的积聚
        一、政府文化的不良成分残存
        二、政府行为的法制化程度偏低
        三、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现实困境
        一、观念层面:服务型政府文化塑造滞后
        二、体制层面:政府职能转变乏力
        三、操作层面:公共服务体系薄弱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走向
    第一节 均衡化社会治理结构的形成
        一、治理主体间关系的调整
        二、中国共产党的推动
        三、市场经济的完善
        四、公民社会的培育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走向
        一、服务型政府文化的塑造
        二、服务型政府职能体系的确立
        三、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走出一条新路——成都市基层民主建设与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乡镇机构改革:重塑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切入口
    (一) 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措施与成就
        1. 调整乡镇区划, 整合乡镇资源
        2. 精简机构, 优化机构设置
        3. 减员增效, 减轻财政负担
        4. 转变乡镇职能,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二) 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考
二、基层民主与党内民主建设:夯实民主政治大厦的基石
    (一) 发展党内民主的主要措施
        1. 以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为重点, 推进民主选举
        2. 全面推行“三会”开放, 促进民主决策
        3. 以“三务”公开为重点, 提高政务透明度
        4. 积极推行社会评价, 加强民主监督
        5. 完善相关制度, 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
    (二) 发展党内民主和基层民主的主要成效
    (三) 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的思考
        1. 关于党内选举工作。
        2. 关于开放“三会”。
        3. 关于“三务”公开。
        4. 关于民主评议。
三、统筹城乡发展:从城乡对立和分离到城乡融合和繁荣
    (一) 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1. 建立精干高效的组织推进机制。
        2. 科学编制“全域成都”规划。
        3. 提供完备的政策支撑。
        4. 通过“三个集中”, 构建统筹城乡产业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5. 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城乡市场体制。
        6. 通过完善经济基础发挥统筹城乡的内生动力。
        7. 通过完善上层建筑为统筹城乡提供保障。
    (二) 推进城乡统筹工作的主要成效
        1.“三个集中”取得明显成效。
        2. 经济社会开始跨越式发展。
        3. 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局面。
    (三) 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考
        1. 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行为边界, 以深化改革和转变增长方式推进城乡统筹。
        2. 正确处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3. 辩证理解统筹“三个集中”的关系。
        4. 全面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资力度。
        5. 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6. 实行多元化的、更有效率的土地制度,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7.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8. 完善和调整现行的政策和法律。
        9. 加强文化建设。
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一) 政务公开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1. 完善政务公开的工作机制。
        2. 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
        3. 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
        4. 努力拓展政务公开的有效形式。
        5. 公布政府部门权力清单,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6. 完善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
        7. 实现决策全过程公开, 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8. 采用多种方式发挥群众在政务公开监督中的作用。
        9. 以公开促服务, 推动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 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的思考
        1. 逐步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 更好把握全面公开与保密审核的边界。
        2. 提高相关业务人员的素质, 增强信息公开的主动性。
        3. 适当增大政府对政务公开的投入。
        4. 丰富政务公开的形式, 更加方便群众获取政务信息。
        5. 加强检查监督, 使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五、公共服务: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六、乡村治理: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
    (一) 构建和完善乡村治理的基本框架和新的运行机制
        1. 民主选举机制。
        2. 民主决策机制。
        3. 村务监督机制。
        4. 完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机制。
        5. 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
        6. 构建各具特色的村级治理模式。
    (二) 乡村治理的主要成就
    (三) 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的思考

(6)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论文核心概念界定
        1.2.1 地方政府
        1.2.2 公共服务
        1.2.3 政府能力
        1.2.4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际
        1.3.2 国内
    1.4 论文研究设计
        1.4.1 研究的逻辑框架和基本内容安排
        1.4.2 研究方法
        1.4.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理论分析
    2.1 公共服务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引入市场竞争,重构公共服务能力
        2.1.2 治理理论:强调多中心治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用社会和民主的标准来衡量公共服务质量
        2.1.4 中国的公共服务思想: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 关于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理论假定
        2.2.1 有限理性假定
        2.2.2 资源稀缺性假定
第三章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逻辑分析
    3.1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必然性分析
        3.1.1 社会变迁:影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根本原因
        3.1.2 服务缺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演进的动力成因
        3.1.3 利益需求: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内源生性成因
    3.2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制度分析
        3.2.1 公共利益需求的演化机制
        3.2.2 公共利益需求的政府回应机制
        3.2.3 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3.3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演化机制分析
第四章 成都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分析
    4.1 成都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总体现状
        4.1.1 成都市公共服务规范化建设回顾
        4.1.2 成都市公共服务能力演化机制分析
    4.2 成都市公共服务能力演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2.1 公共利益需求演化机制互动程度不足
        4.2.2 公共利益需求回应机制欠缺
        4.2.3 供给过程运作水平缺乏长效制度保障
第五章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机制困境剖析
    5.1 动力机制困境
        5.1.1 利益诉求渠道不通畅
        5.1.2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缺位
    5.2 供给机制困境
        5.2.1 政府存在自身利益诉求
        5.2.2 政府缺少整合资源的制度创新
第六章 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路径选择
    6.1 组织路径建设
        6.1.1 学习公共服务理念,加强政府人才建设
        6.1.2 厘清政府职权,强化政府责任
    6.2 制度供应路径建设
        6.2.1 “以人为本”再造公共服务组织机制
        6.2.2 “高效沟通”打造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6.2.3 “长效稳定”健全公共服务规章制度
    6.3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式选择
        6.3.1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效益
        6.3.2 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推进电子政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不同模式及其启示——基于香港、南京、成都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香港模式的特点:顾客导向
二、南京模式的特点:公民参与
三、成都模式的特点:规范化
四、启示

(9)以制度建设保障政府转型——金牛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及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实践及经验
    (一)构建一个权责明确的制度体系
    (二)再造一个简明的行政审批流程
    (三)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四)施行“阳光行政”
    (五)引入三项国际标准管理
    (六)开展“四学一统一”活动,塑造公务员形象
    (七)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八)建设“五大中心”,提高政府执行力
二、深入推进的思考
    (一)更新管理理念,构建公共服务新机制
        1. 政府转型的自觉意志。
        2. 公共服务理念认识的深化。
        3. 制度建设的跟进。
    (二)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体系,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1. 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区政务服务中心。
        2. 理顺街道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管理体制,拓展其服务功能。
        3. 深化社区规范化建设,完善其服务功能。
    (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 抓好公共教育,推进规范化服务型学校建设。
        2. 抓好公共卫生事业,推进医疗卫生领域规范化服务。
        3. 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4. 加强社保便民服务建设。
    (四)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1. 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2. 规范行政执法。
    (五)创新政府与群众间的沟通机制
        1. 加快建立政府与群众倾心交流沟通机制。
        2. 开展“阳光金牛政务”活动。
        4. 建立群众诉求、举报快速反应机制。
    (六)加强监督和考核,确保制度和措施落到实处
        1. 发挥区“规服”建设督查组和
        2. 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
        3. 发挥区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作用。
        4. 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

(10)成都市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投资环境及优化理论
2.1 投资环境概述
    2.1.1 投资环境的概念
    2.1.2 投资环境的特征和类型
    2.1.3 投资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2.2 投资环境评价一般概述
    2.2.1 投资环境评价的意义
    2.2.2 投资环境评价的类型
2.3 投资环境优化的理论基础
    2.3.1 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理论研究
    2.3.2 引进外商投资动因的理论研究 3 成都市投资环境分析
3.1 成都市投资环境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1.1 国际环境对成都市投资环境的影响
    3.1.2 国内环境对成都市投资环境的影响
3.2 成都市投资环境要素分析与比较
    3.2.1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3.2.2 城市建设水平的比较分析
    3.2.3 政府建设水平的比较分析 4 成都市投资环境评价
4.1 成都市投资环境的优势
    4.1.1 市场前景广阔
    4.1.2 基础设施完善
    4.1.3 自然条件优越
    4.1.4 产业配套健全
    4.1.5 投资环境良好
4.2 成都市投资环境的劣势
    4.2.1 地理区位欠佳
    4.2.2 体制改革滞后,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4.2.3 主导产业载体发展不完善,集中度不高
    4.2.4 软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5 成都市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建议
5.1 成都市投资环境优化原则
    5.1.1 系统化原则
    5.1.2 市场化原则
    5.1.3 国际化原则
5.2 优化区域投资环境——加快城市化进程
    5.2.1 强化中心城市功能
    5.2.2 提高县域城市化水平
    5.2.3 建设成都平原城市群
5.3 优化产业投资环境——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5.3.1 坚持科学规划,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3.2 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加强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协作
    5.3.3 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5.3.4 依托市区两级工业集中发展体系,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3.5 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
5.4 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快效能政府建设
    5.4.1 转变经济职能,提高政府管理效果
    5.4.2 引进法律机制,保证政府决策质量
    5.4.3 建立工作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5.4.4 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管理功能
    5.4.5 加强行政监察,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5.4.6 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强化政府自我管理
5.5 提升城市竞争力——实施城市营销战略
    5.5.1 准确定位城市形象
    5.5.2 提高城市资源资产化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成都打造规范化服务型政府(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面对面”党风政风热线改革案例研究[D]. 周燃.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2]当代中国地方服务型政府理念比较研究[J]. 张金刚,刘志辉. 未来与发展, 2015(11)
  • [3]维护人民利益 打造服务型政府——成都市十年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情况报告[J]. 毛志雄. 行政管理改革, 2012(08)
  • [4]中国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 ——基于社会治理结构变迁的视角[D]. 刘翔. 复旦大学, 2010(02)
  • [5]走出一条新路——成都市基层民主建设与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报告[J]. "乡镇机构改革与发展基层民主研究"课题组,俞可平,季正矩.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04)
  • [6]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杨绪强. 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06)
  • [7]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不同模式及其启示——基于香港、南京、成都的实证分析[J]. 秦国民,何水. 中州学刊, 2009(02)
  • [8]体制创新[N]. 成都商报记者 刘戈. 成都日报, 2008
  • [9]以制度建设保障政府转型——金牛区建设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探索及思考[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金牛科研基地课题组,乐斌,易务.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07(05)
  • [10]成都市投资环境分析与优化[D]. 左巧. 四川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成都建设标准化服务型政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