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评价

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评价

一、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汪锐[1](2021)在《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树名木资源不仅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和人文历史的典型代表,作为普通自然之物,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和考验,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不由地让人心生敬畏。此外,古树名木还是优良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林木资源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人文景观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普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健康状况、综合价值以及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保针对性保护建议,为金寨县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寨县目前共有古树名木2969株,隶属于33科55属75种,其中一级古树36株,占总株数的1.21%;二级古树257株,占总株数的8.66%;三级古树2670株,占总株数的89.93%;名木6株,占总株数的0.20%。通过Shannon-Wei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得出金寨县古树树种结构类型丰富,物种分布较为均匀,壳斗科栎属栓皮栎古树具有一定优势。不同乡镇古树分布数量不等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空间聚集性特点,古树主要生长在远郊野外。(2)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总体生长势良好,正常株有2847株,占总株数的95.89%;衰弱株有85株,占总株数的2.86%;濒危株有7株,占总株数的0.24%;死亡株有30株,占总株数的1.01%。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古树自身生理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由于自身生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健康状况对一级古树影响较大,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灾害;人为因素中存在地面硬化、违规搭建、垃圾倾倒以及拉绳钉钉等现象。(3)根据古树名木价值评估办法得出:金寨县古树名木的基本价值为1647.46万元,综合价值为23497.79万元,综合价值是基本价值的14.26倍。其中树龄包含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为2723.80万元;冠幅和树高包含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为12118.86万元;生长位置包含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为1882.71万元;保护级别包含的珍稀性价值为5124.96万元。(4)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保护意识落后,管护责任落实不足,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存在矛盾,以及专业人才缺乏。针对古树名木现状提出的建议有:提高保护意识,落实保护责任,合理开发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并加强技术研究。

汪锐[2](2021)在《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树名木资源不仅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发展和人文历史的典型代表,作为普通自然之物,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和考验,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不由地让人心生敬畏。此外,古树名木还是优良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林木资源中的精华,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人文景观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因此,保护古树名木资源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为研究对象,在普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对古树名木的资源现状、健康状况、综合价值以及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保针对性保护建议,为金寨县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寨县目前共有古树名木2969株,隶属于33科55属75种,其中一级古树36株,占总株数的1.21%;二级古树257株,占总株数的8.66%;三级古树2670株,占总株数的89.93%;名木6株,占总株数的0.20%。通过Shannon-Wei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得出金寨县古树树种结构类型丰富,物种分布较为均匀,壳斗科栎属栓皮栎古树具有一定优势。不同乡镇古树分布数量不等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出空间聚集性特点,古树主要生长在远郊野外。(2)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总体生长势良好,正常株有2847株,占总株数的95.89%;衰弱株有85株,占总株数的2.86%;濒危株有7株,占总株数的0.24%;死亡株有30株,占总株数的1.01%。健康影响因素包括古树自身生理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由于自身生理因素变化引起的健康状况对一级古树影响较大,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灾害;人为因素中存在地面硬化、违规搭建、垃圾倾倒以及拉绳钉钉等现象。(3)根据古树名木价值评估办法得出:金寨县古树名木的基本价值为1647.46万元,综合价值为23497.79万元,综合价值是基本价值的14.26倍。其中树龄包含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科研价值为2723.80万元;冠幅和树高包含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为12118.86万元;生长位置包含的景观价值、生态价值为1882.71万元;保护级别包含的珍稀性价值为5124.96万元。(4)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中主要发现以下问题:保护意识落后,管护责任落实不足,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存在矛盾,以及专业人才缺乏。针对古树名木现状提出的建议有:提高保护意识,落实保护责任,合理开发利用,挖掘资源潜力并加强技术研究。

周奥[3](2021)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树名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财富,城市里的古树名木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许多树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和保护城市里的古树名木十分重要,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土壤实验分析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概况和生长现状。发现其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数量最多的是武昌区,达到了191棵,而数量最少的江汉区和硚口区都只有1棵。树种种类较多,其中樟树最多,珊瑚朴次之,有很多珍贵的树种只有1棵。树龄上大多为一百多年的三级保护树种,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保护树种只有5棵,500年以上树龄的一级保护树种只有2棵。发现研究区正常株的数量为196棵,非正常株的数量为65棵,分别占总数的75.1%和24.9%。其次,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发现实地调查的样本古树名木用地场所主要有8种,分布较均衡,其中林地类型数量最多,有30棵,寺庙和酒店类型最少,有17棵。地面铺装为单一的硬质铺装有17棵,占样本总数的9.4%。人类的活动不仅对古树名木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反过来人类也会受其影响。再次,在不破坏古树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对21棵古树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做实验测试了九个指标,和《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中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只有EC值的均值(M=0.12<0.15)不在其范围内,其他除了紧实度(未有对比资料)的七个指标的均值全部在其范围内,说明样本古树的土壤化学性质整体较好,但不同地区也有差异。通过和《中国土壤》中的分级标准对比,发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都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发现部分古树名木的土壤存在土壤紧实和人为踩踏的问题。最后,还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采取的保护措施,发现其采取的保护措施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保护措施为标识牌、砌树池和围栏,但有16棵古树无任何保护措施,还有其他部分古树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全面。并分析了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列举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古树名木自身的问题、保护工作的不完善、人类和古树之间的相互影响、土壤问题和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从养护措施、复壮措施、政策管理措施和针对性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有更详细和及时的了解,指出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保护建议,对于研究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具有参考意义。同时还为其他城市的古树名木的保护、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建筑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

周奥[4](2021)在《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树名木是人类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财富,城市里的古树名木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许多树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研究和保护城市里的古树名木十分重要,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武汉市中心城区的古树名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土壤实验分析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概况和生长现状。发现其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数量最多的是武昌区,达到了191棵,而数量最少的江汉区和硚口区都只有1棵。树种种类较多,其中樟树最多,珊瑚朴次之,有很多珍贵的树种只有1棵。树龄上大多为一百多年的三级保护树种,树龄在300~499年的二级保护树种只有5棵,500年以上树龄的一级保护树种只有2棵。发现研究区正常株的数量为196棵,非正常株的数量为65棵,分别占总数的75.1%和24.9%。其次,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生存环境。发现实地调查的样本古树名木用地场所主要有8种,分布较均衡,其中林地类型数量最多,有30棵,寺庙和酒店类型最少,有17棵。地面铺装为单一的硬质铺装有17棵,占样本总数的9.4%。人类的活动不仅对古树名木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反过来人类也会受其影响。再次,在不破坏古树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对21棵古树的土壤进行采样并做实验测试了九个指标,和《绿化种植土壤》CJ/T340-2016中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只有EC值的均值(M=0.12<0.15)不在其范围内,其他除了紧实度(未有对比资料)的七个指标的均值全部在其范围内,说明样本古树的土壤化学性质整体较好,但不同地区也有差异。通过和《中国土壤》中的分级标准对比,发现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都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发现部分古树名木的土壤存在土壤紧实和人为踩踏的问题。最后,还研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采取的保护措施,发现其采取的保护措施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保护措施为标识牌、砌树池和围栏,但有16棵古树无任何保护措施,还有其他部分古树采取的保护措施不全面。并分析了上述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列举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古树名木自身的问题、保护工作的不完善、人类和古树之间的相互影响、土壤问题和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并从养护措施、复壮措施、政策管理措施和针对性措施四个方面提出了保护措施建议。通过以上研究,对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有更详细和及时的了解,指出的一些不足之处和保护建议,对于研究区古树名木的保护具有参考意义。同时还为其他城市的古树名木的保护、合理规划城市景观建筑提供了一些借鉴意义。

邵晨佳,曹云河,金筱榕,贺惠文[5](2021)在《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文中指出对扬州市主城区古树名木种群数量、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扬州市区古树名木集中分布于瘦西湖风景区,寺庙、宅院等也有少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现存树龄最大的古树名木种类包括银杏和槐树,栽培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树名木中,占最大比例的为银杏,圆柏占第二大比例。基于少数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不佳,在分析了问题和原因后,提出了几点相应措施,以期为科学的保护扬州的古树名木提供一些参考。

肖沙沙,喻梦杰,刘莉,吴铁明[6](2020)在《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分布特征》文中认为为探究湖北省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实际调查的方法,对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现有古树名木1 691株,共计78种,隶属31科55属;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呈明显空间聚集特征,并在中心城区东部及武汉北部地区形成了2个高密度核心区;武汉市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在黄陂区、武昌区、江夏区和新洲区,四区所含古树名木株数占武汉市总数的89.59%;以武汉市古树名木中数量最多的朴树(448株)作为分析对象,发现朴树的树龄与胸径、冠幅与树高之间相关性显着,其余组别相关性较弱。通过分析发现,武汉市古树名木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少部分古树名木由于生存环境恶劣、病虫害等原因生长不佳。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分级保护、加强管养、增强民众认知等保护和管理对策。

张博[7](2020)在《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古树名木是一个城市变迁发展的见证者,在文化、生态、旅游、科研和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普查登记、抢救复壮等工作,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但是,随着乡村撤并大规模开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古树名木衰亡、损毁、盗伐等问题不断出现,加强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需求日益迫切。本文首先对文章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及方法做了简要介绍,接着研究了古树名木的内涵,明确了其分级标准。总结淮安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运用新公共管理、治理、公众参与阶梯等理论,通过调查问卷、访谈、SPSS等方式,找出淮安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存量少且增长缓慢;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知晓率及参与率低;缺少市级层面立法及配套规章规划;养护职责落实不到位且养护手段单一;缺乏濒危古树名木救治经费和日常养护管理经费;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问题颇多。分析原因主要是:政府重产业发展轻资源保护的政策引导;二元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产生分歧;管理制度不完善且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平衡;社会力量调动不足且参与保护途径少;相关科学研究缺乏、缺少技术支持;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未列入同级财预算等。总结国内外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可行的措施,提出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对策:加快地方立法前提下制定配套政策规划;成立专门机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扩大来源渠道;加强繁育利用研究并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动员多元主体参与保护并拓宽参与途径。

祝心怡[8](2020)在《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文中指出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同化现象也日益加深。同时人口分布过于密集和集中导致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相关问题频发,如大量的耕地和水体被城市建设所占用,林地被砍伐。而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布局也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新命题之一。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相关研究方法,对高安市绿地特色地域规划进行了详细科学的考证,并最终归纳总结如何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系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对高安这座城市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文化元素在高安的人工环境塑造方面更是相得益彰,独具一格。高安市分布有华林寨—上游湖景区、贾家古村等着名历史文化景点,并随着历史和人文环境的演化和影响逐步形成高安独具特色的空间布局和结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地域特色的不足之处,并总结得出两方面提升意见:生态环境方面,在突出和挖掘城市周边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对具有地域特色文化自然景观的打造;人工环境方面,结合自身城市中的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城市特色绿地空间规划。争取能找到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者效益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

殷立新[9](2019)在《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江西省森林资源丰富,古树名木种类繁多。古树名木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景观价值和社会公益价值等多种价值于一身。开展古树名木资源的调查与保护对于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弘扬生态文化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为调查区域,以每木调查法获得古树名木的基础数据,分析古树名木的种类特征、分布特征和生长特征等,以期为该区域古树名木资源与后续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提供前期基础。结果分述如下:古树名木作为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在查阅当地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资源开展了逐株每木调查、数码拍照、并建立电子档案,对古树名木的种类、结构、年龄和权属等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在种类特征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共有古树名木272株,其中古树有269株,名木有3株,隶属19科27属28种。以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为优势种,分别占古树名木总数的28.68%和27.57%;2)在结构特征上,平均树高超20m的古树有银杏Ginkgo biloba、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e,平均胸径居前三的古树有银杏G.biloba、锥栗Castanea henryi和香樟C.camphora,平均冠幅居前三的古树有银杏G.biloba、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和香樟C.camphora;3)在年龄特征上,一、二、三级古树分别有52株、85株和135株,分别占19.12%、31.25和49.63%,总体上呈金字塔型结构。以香樟为例,分析树龄特征与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发现胸径与树龄的相关性最高;4)在权属特征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96.69%属国家和集体所有。这些结果为开展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维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和宝贵的林木种质资源。本文通过每木调查法对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分布特征开展调查。结果表明:1)在水平分布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较好的罗亭镇和太平镇,占61.40%,且以枫香树L.formosana和香樟C.camphora为主;2)在垂直分布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主要集中分布在200m以下,占总株数的68.38%。海拔超过200m以上区段,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古树名木的分布数量逐渐降低;3)在生境分布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分布以村旁和林地居多,占总株数的67.28%;4)在地形分布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分布集中分布于平坡(37.5%)、阳坡(90.44%)以及平地(43.38%)中;5)在集群分布上,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以散生为主,占总株数的83.46%。这些结果为该区域后续的古树名木资源保护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古树名木作为珍稀的植物资源,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木资源中的精华,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本文从自身生长、人为干扰、管护措施、灾害损失等方面探讨了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272株古树名木的生长特征,并就4个结构层14个指标进行古树名木的综合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在自身生长方面,生长处于濒危的古树名木占8.09%,2.57%的古树树体倾斜度较大,11.40%的古树名木出现顶梢或主枝断裂,只有5.15%的古树出现严重空心或腐朽,有4.41%的古树名木裸露整个根区;2)在人为干扰方面,有9.93%的遭人为踩踏严重,有12.13%遭受人为的机械损伤,有19.85%和24.63%遭外物捆绑和堆放杂物;3)在管护措施方面,当前还有24.26%的古树名木未安装铭牌,50.73%未安装石砌围栏;4)在灾害损失方面,有22种害虫、9种病害和11种寄居植物危害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树名木,且主要以香樟C.camphora和枫香树L.formosana等乡土树种受害较重;5)通过14个指标的评估发现,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所有种类的古树名木健康指数均>3,表明该区域内的古树名木生长正常。这些结果为指导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管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杨娱[10](2019)在《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树名木是我国的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北京的古树名木是记载首都历史的史籍,从全球范围来看,北京也是保存数量和类别最多的大都会,加强北京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市公民社会发展迅速,公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的热情也逐渐兴起。这既顺应了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也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和社会民主的进步。但目前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正面临着急需解决的矛盾问题。一方面,北京市古树名木多、散、广、杂,面临管护资金、人员不足等问题,需要公众参与,且公众参与意识逐渐兴起,想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当前北京市古金的吸纳不足、公众参与在深度和广度上处于初级水平、尚未融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尚处于初级阶段,虽参与意识兴起,但绝大多数公众参与意识不足,参与形式少、参与机制缺失,公众并未全面有效地参与。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如何提高公众参与水平,满足北京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需要,满足公众参与的需要,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1)北京市古树名木及保护与管理概况和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2)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认知、参与情感对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公众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意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意向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列联表卡方检验研究受访者特征与公众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意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拓展的知情行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公众认知、参与情感对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3)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形式的创新进行了研究。借鉴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公众参与形式,以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为理论基础,创新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检验。(4)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借鉴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的公众参与机制,采用专家访谈法确定了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初步构架;基于公众参与阶梯理论、霍夫兰说服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9分位比率法、调整系数法进行了机制的具体构建与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构建的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以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项目有效决策模型。(5)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监测与评估进行了研究。采用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构建了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的指标体系;以举办古树保护论证会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9分位比率法,对公众参与的监测与评估进行了实证分析。(6)为提高参与水平,从克服公众在参与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公众的参与行为意向、创新和优化公众参与形式、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本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北京市古树名木及保护与管理概况和公众参与问题中得出,当前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成效并不显着,公众参与仍处于初级阶段,尚需进一步完善。(2)在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认知、参与情感对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中发现:①当前公众参与形式的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的缺失,并未提供公众参与良好的客观环境,导致当前公众在参与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遇到诸多问题。②公众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参与情感有待于进一步激发,参与行为意向有待于进一步提升。③基本认知、价值及重要性认知、信息认知、管护认知、参与情感对投入行为意向和保护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直接影响。此外,价值及重要性认知、信息认知、管护认知通过参与情感,对投入行为意向和保护行为意向具有显着正向间接影响。④为提升公众的参与行为意向,应首要考虑增强基本认知和参与情感,其次是进一步促使价值及重要性认知、管护认知向参与行为意向的转化,同时,应不断增强信息认知。(3)由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创新研究中得出:①当前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存在对社会力量的调动不足、对社会资金的吸纳不足、公众参与在深度和广度上处于初级水平、尚未融入到文化遗产保护中、专门性的非政府组织少、公众参与形式少的问题。②在从个人、非政府组织、精英、企业、媒体、其他社会团体六个方面界定了参与的主体和从参与领域和参与范围界定了参与的客体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进行了公众参与形式的创新:关键公众接触、由公众发起的接触、公众调查、多媒体参与、各种参与活动、公众会议、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非政府组织。每一方面均包括多个具体公众参与形式。各形式间相互融合,一个参与事项,往往涉及两个及以上形式。③通过对新型参与形式进行有效性检验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均认为新型的公众参与形式对于古树名木保护产生作用,且绝大多数受访者愿意参与到新型的公众参与形式中(或愿意表示支持)。相较于公众参与形式创新之前,公众的参与行为意向有了明显的提升。(4)由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研究中得出:①目前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并不完善,因此构建了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包括:公众参与法治机制、公众参与教育机制、公众参与激励机制、公众参与资金投入机制、公众参与信息沟通机制、公众参与合作机制。从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方面构建法治机制;从大众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构建教育机制;从经济激励、榜样激励、内容激励方面构建激励机制;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和公益性资金投入方面构建资金投入机制;从政府发起型信息沟通和公众发起型信息沟通方面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从决策制定、决策执行、决策评估、决策反馈阶段构建合作机制。②在对构建的公众参与机制进行有效性检验中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均认为构建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产生作用,且愿意参与到构建的公众参与机制中(或愿意表示支持)。相较于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之前,公众的参与行为意向有了明显的提升。③在公众参与资金投入机制的构建中,首先对北京市40 721株古树名木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概算,得出综合价值为137.66亿元。为使价值得以延续,应在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中投入足够的资金。④通过构建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项目有效决策模型,以“公开征询古树名木问题反映渠道”这一项目为例,分析其适用的公众参与模式为公共决策。(5)从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得出,当前公众参与主体尚未全面参与到项目中,影响了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的结果。最后,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地区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提供了有益借鉴。综上所述,在研究视角上,从公众参与的视角来对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进行研究,为古树名木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在研究内容上,涉及到了公众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参与形式的创新、参与机制的构建、参与的监测与评估,对参与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运用上,对知情行理论进行了拓展,将拓展的知情行理论、公众参与阶梯理论、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及霍夫兰说服理论在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的公众参与问题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在研究方法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法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丰富了现有研究。最后,本研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为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也为其他地区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提供了有益借鉴。

二、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古树名木资源相关概念
        1.1.1 古树名木的定义
        1.1.2 古树名木的分级
    1.2 古树名木资源研究现状概括
        1.2.1 古树名木资源调查
        1.2.2 古树名木的综合价值
        1.2.3 古树名木的健康影响因素
        1.2.4 古树名木的保护发展现状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3 研究区概括
    3.1 自然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水文
        3.1.4 岩性土壤
        3.1.5 植物资源
    3.2 社会经济情况
    3.3 历史文化概况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1.2 实地调查
        4.1.3 树种多样性分析
        4.1.4 综合价值分析
        4.1.5 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4.2 技术路线
5 结果与分析
    5.1 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5.1.1 古树名木的数量及分布特点
        5.1.2 古树名木的树种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5.1.3 古树名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
        5.1.4 古树名木的生长分布特征
        5.1.5 古树名木的权属
        5.1.6 古树名木的生长场所
        5.1.7 古树名木的文化内涵
    5.2 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分析
        5.2.1 古树名木的总体生长情况
        5.2.2 不同等级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
        5.2.3 古树名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5.3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估分析
    5.4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5.4.1 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现状
        5.4.2 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6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6.1 古树名木保护建议
        6.1.1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6.1.2 增强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
        6.1.3 挖掘资源潜力,凸显综合价值
        6.1.4 建设人才队伍,加强技术研究
    6.2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措施
        6.2.1 地上、地下环境改良
        6.2.2 病虫害防治
        6.2.3 树体修复
        6.2.4 树体支撑、树枝修剪
        6.2.5 制定养护计划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古树名木资源相关概念
        1.1.1 古树名木的定义
        1.1.2 古树名木的分级
    1.2 古树名木资源研究现状概括
        1.2.1 古树名木资源调查
        1.2.2 古树名木的综合价值
        1.2.3 古树名木的健康影响因素
        1.2.4 古树名木的保护发展现状
2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3 研究内容
3 研究区概括
    3.1 自然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水文
        3.1.4 岩性土壤
        3.1.5 植物资源
    3.2 社会经济情况
    3.3 历史文化概况
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 研究方法
        4.1.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1.2 实地调查
        4.1.3 树种多样性分析
        4.1.4 综合价值分析
        4.1.5 保护与利用现状分析
    4.2 技术路线
5 结果与分析
    5.1 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5.1.1 古树名木的数量及分布特点
        5.1.2 古树名木的树种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5.1.3 古树名木的树高、胸径和冠幅
        5.1.4 古树名木的生长分布特征
        5.1.5 古树名木的权属
        5.1.6 古树名木的生长场所
        5.1.7 古树名木的文化内涵
    5.2 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分析
        5.2.1 古树名木的总体生长情况
        5.2.2 不同等级古树名木的健康状况
        5.2.3 古树名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5.3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估分析
    5.4 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分析
        5.4.1 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现状
        5.4.2 古树名木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6 古树名木保护对策
    6.1 古树名木保护建议
        6.1.1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6.1.2 增强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
        6.1.3 挖掘资源潜力,凸显综合价值
        6.1.4 建设人才队伍,加强技术研究
    6.2 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措施
        6.2.1 地上、地下环境改良
        6.2.2 病虫害防治
        6.2.3 树体修复
        6.2.4 树体支撑、树枝修剪
        6.2.5 制定养护计划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古树名木的概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进展综述
        1.4.2 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1.5 研究区的概况
        1.5.1 自然环境
        1.5.2 人文历史
第2章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的内容
        2.1.1 概况和现状
        2.1.2 生长环境
        2.1.3 保护的法律及措施
        2.1.4 人与古树名木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调查法
        2.2.3 实验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现状及研究结果分析
    3.1 研究区古树名木概况
        3.1.1 分布
        3.1.2 种类
        3.1.3 树龄
    3.2 生长现状
        3.2.1 生长势等级评价标准
        3.2.2 生长势等级现状
        3.2.3 生长势等级分布
    3.3 生存环境
        3.3.1 用地场所
        3.3.2 地面铺装
        3.3.3 周边环境
    3.4 土壤性质
        3.4.1 实验结果
        3.4.2 各项指标分析
        3.4.3 相关性分析
    3.5 保护现状
        3.5.1 保护的法律法规
        3.5.2 保护措施现状
    3.6 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6.1 自然环境因素
        3.6.2 历史的遗留
        3.6.3 人类的活动
        3.6.4 保护措施的开展
第4章 问题及保护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古树名木自身的问题
        4.1.2 保护工作的不完善
        4.1.3 人类活动对古树名木的影响
        4.1.4 古树名木对居民的影响
        4.1.5 土壤问题
        4.1.6 社会参与度不高
    4.2 保护措施建议
        4.2.1 养护措施
        4.2.2 复壮措施
        4.2.3 政策管理措施
        4.2.4 针对性保护措施表
结论
    1.主要结论
    2.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4)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古树名木的概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进展综述
        1.4.2 国外研究进展综述
    1.5 研究区的概况
        1.5.1 自然环境
        1.5.2 人文历史
第2章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的内容
        2.1.1 概况和现状
        2.1.2 生长环境
        2.1.3 保护的法律及措施
        2.1.4 人与古树名木的关系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地调查法
        2.2.3 实验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图
第3章 现状及研究结果分析
    3.1 研究区古树名木概况
        3.1.1 分布
        3.1.2 种类
        3.1.3 树龄
    3.2 生长现状
        3.2.1 生长势等级评价标准
        3.2.2 生长势等级现状
        3.2.3 生长势等级分布
    3.3 生存环境
        3.3.1 用地场所
        3.3.2 地面铺装
        3.3.3 周边环境
    3.4 土壤性质
        3.4.1 实验结果
        3.4.2 各项指标分析
        3.4.3 相关性分析
    3.5 保护现状
        3.5.1 保护的法律法规
        3.5.2 保护措施现状
    3.6 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3.6.1 自然环境因素
        3.6.2 历史的遗留
        3.6.3 人类的活动
        3.6.4 保护措施的开展
第4章 问题及保护措施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古树名木自身的问题
        4.1.2 保护工作的不完善
        4.1.3 人类活动对古树名木的影响
        4.1.4 古树名木对居民的影响
        4.1.5 土壤问题
        4.1.6 社会参与度不高
    4.2 保护措施建议
        4.2.1 养护措施
        4.2.2 复壮措施
        4.2.3 政策管理措施
        4.2.4 针对性保护措施表
结论
    1.主要结论
    2.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扬州市概况
    2.2 调查范围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龄及树种资源分布
    3.2 生长状况
4 保护对策
    4.1 新设置古树名木欲成档案
    4.2 建立保护技术体系
        4.2.1 抵御自然灾害
        4.2.2 保护周边环境
    4.3 复壮措施
        4.3.1 整形修剪
        4.3.2 土壤管理
        4.3.3 肥水管理
        4.3.4 病虫害防治
    4.4 加大宣传力度
    4.5 建立古树名木公园

(6)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2.1 古树名木生长特征信息
        1.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3 研究方法
        1.3.1 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
        1.3.2 核密度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树名木树种组成及数量
    2.2 古树名木保护级别和树龄特征
    2.3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2.3.1 总体布局特点
        2.3.2 行政区分布
    2.4 生长状况分析
        2.4.1 生长情况
        2.4.2 生长势
    2.5 权属现状
3 结论与讨论
    3.1 古树名木特征及影响因素
    3.2 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

(7)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古树概念及分级标准
        2.1.2 名木概念
        2.1.3 资源的概念
    2.2 基础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治理理论
        2.2.3 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3 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
        3.1.1 淮安市地理环境
        3.1.2 淮安市林业资源保护现状
        3.1.3 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现状
    3.2 内外部调查
        3.2.1 访谈
        3.2.2 调查问卷
    3.3 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3.3.1 古树名木及后续资源存量少且增长缓慢
        3.3.2 公众实际参与人数少,参与形式少
        3.3.3 缺少市级层面立法及配套规章规划
        3.3.4 养护职责落实不到位且养护手段单一
        3.3.5 缺乏濒危古树名木救治经费和日常养护管理经费
        3.3.6 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问题颇多
    3.4 原因分析
        3.4.1 政府重产业发展轻资源保护的政策引导
        3.4.2 二元主管部门制定政策产生分歧
        3.4.3 管理制度不完善且管理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平衡
        3.4.4 社会力量调动不足且参与保护途径少
        3.4.5 相关科学研究缺乏、缺少技术支持
        3.4.6 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且未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4 国内外典型地区古树名木保护的经验借鉴
    4.1 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经验与措施
        4.1.1 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4.1.2 北京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特点
    4.2 绍兴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经验与措施
        4.2.1 绍兴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4.2.2 绍兴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特点
    4.3 美国怀俄明州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经验与措施
        4.3.1 美国怀俄明州古树名木资源现状
        4.3.2 美国怀俄明州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特点
    4.4 国内外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4.4.1 完善的法律法规建设
        4.4.2 古树名木资源动态管理
        4.4.3 创新古树名木管理机制
        4.4.4 财政资金保障充足
        4.4.5 扩大公众参与
        4.4.6 开展专业培训
5 改进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的对策建议
    5.1 加快地方立法前提下制定配套政策规划
    5.2 成立专门机构基础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5.3 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5.4 加强繁育利用研究并开展专业人才培训
    5.5 动员多元主体参与保护并拓宽参与途径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大纲

(8)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城市化对绿地系统的要求
        1.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要求
    1.2 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
    1.1 高安市绿地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自然条件
        1.1.3 自然资源
        1.1.4 人文资源
        1.1.5 中心城区现状人口
    1.2 区域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1.2.1 区域绿地分类
        1.2.2 区域绿地现状分析
    1.3 规划区绿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1.3.1 绿地现状调查方法
        1.3.2 公园绿地调查分析
        1.3.3 防护绿地调查分析
        1.3.4 广场用地调查分析
        1.3.5 附属绿地调查分析
        1.3.6 园林绿化树种调查分析
        1.3.7 古树名木调查
        1.3.8 园林绿化管理机构调查
        1.3.9 城市绿地总体评价
    1.4 SWOT分析
        1.4.1 优势(strength)
        1.4.2 劣势(weakness)
        1.4.3 机遇(opportunity)
        1.4.4 挑战(threats)
第三章 规划总则与相关研究
    1.1 规划依据
    1.2 规划期限
    1.3 人口规模
        1.3.1 规划近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1.3.2 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1.4 规划范围
    1.5 规划指导思想
    1.6 规划原则
    1.7 规划目标与指标
        1.7.1 总体目标
        1.7.2 具体目标
        1.7.3 规划指标
    1.8 相关规划研究
        1.8.1 《高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分析
    1.9 《瑞阳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分析
        1.9.1 规划范围
        1.9.2 背景解读
        1.9.3 空间布局策略
        1.9.4 功能结构
        1.9.5 绿化系统规划
        1.9.6 景观系统规划
第四章 绿地适宜性评价方法
    1.1 理论简述
    1.2 高安市绿地适宜性评价
        1.2.1 影响因子选取与分析
        1.2.2 影响因子权重的给定
        1.2.3 多因子叠加分析
        1.2.4 评价结果分析
    1.3 市域绿地结构与布局
        1.3.1 规划原则
        1.3.2 市域绿地规划结构
        1.3.3 区域绿地分类发展规划
        1.3.4 风景游憩绿地规划
        1.3.5 区域设施防护绿地规划
        1.3.6 生产绿地规划
        1.3.7 文物保护单位规划控制
第五章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1.1 高安市城市格局演变
        1.1.1 中心城区形态演变
        1.1.2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
        1.1.3 城市空间发展趋势
        1.1.4 城市空间环境分析
    1.2 规划对策
    1.3 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1.4 各片区景观风貌引导
        1.4.1 老城区
        1.4.2 城北新区
        1.4.3 瑞阳新区
        1.4.4 新世纪工业园区
    1.5 规划指标
    1.6 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
        1.6.1 绿地布局调整
        1.6.2 公园绿地布局
        1.6.3 绿地指标
        1.6.4 绿地系统结构
    1.7 公园绿地(G1)规划
        1.7.1 规划原则
        1.7.2 规划指标
        1.7.3 公园绿地规划
    1.8 防护绿地(G2)规划
        1.8.1 道路防护绿地
        1.8.2 高压走廊绿带
        1.8.3 卫生隔离绿带
        1.8.4 防风林带
    1.9 广场用地(G3)规划
        1.9.1 广场用地(G3)
    1.10 附属绿地(G4)规划
        1.10.1 附属绿地规划指标
        1.10.2 居住绿地规划
        1.10.3 工业附属绿地规划
        1.10.4 公共设施附属绿地
        1.10.5 仓储及市政设施附属绿地规划
        1.10.6 城市道路绿地
第六章 专项规划
    1.1 树种规划
        1.1.1 树种规划原则
        1.1.2 植物现状分析
        1.1.3 树种规划目标
        1.1.4 树种总体规划
        1.1.5 植物规划指标
        1.1.6 一般树种规划
    1.2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1.2.1 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原则
        1.2.2 防灾避险总体规划
        1.2.3 城市防灾避险功能绿地规划、
    1.3 生态修复规划
        1.3.1 生态修复定义与特点
        1.3.2 生态修复规划
        1.3.3 高安市城区生态环境评价分析
        1.3.4 高安市单体生态修复项目规划
    1.4 城市绿道规划
        1.4.1 绿道的定义
        1.4.2 城市绿道功能
        1.4.3 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原则
        1.4.4 高安市绿道规划
        1.4.5 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5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1.5.1 古树名木等级划分
        1.5.2 古树名木的价值
        1.5.3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1.5.4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基本原则
        1.5.5 高安市古树名木基本情况
        1.5.6 古树名木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
        1.5.7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1.5.8 管理要求与建议
参考文献

(9)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古树名木的概念
    1.3 古树名木的分级标准
    1.4 古树名木的资源
        1.4.1 我国的古树名木资源
        1.4.2 江西省的古树名木资源
    1.5 古树名木的价值
        1.5.1 生态价值
        1.5.2 经济价值
        1.5.3 科研价值
        1.5.4 历史文化价值
        1.5.5 美学景观价值
        1.5.6 社会公益价值
    1.6 古树名木的研究热点
        1.6.1 资源调查
        1.6.2 衰退机理
        1.6.3 价值评价
        1.6.4 健康评价
        1.6.5 保护与复壮
        1.6.6 信息管理
    1.7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条件
        2.1.4 水文条件
        2.1.5 森林植被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方法
        2.3.1 古树名木种类与结构特征的调查
        2.3.2 古树名木分布与生境特征的调查
        2.3.3 古树名木生长与病虫害和寄居植物的调查
    2.4 调查时间
    2.5 数据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种类与结构特征分析
        3.1.1 种类特征
        3.1.2 结构特征
        3.1.2.1 平均树高
        3.1.2.2 平均胸径
        3.1.2.3 平均冠幅
        3.1.3 年龄特征
        3.1.4 结构特征与树龄的相关性分析
        3.1.5 权属特征
    3.2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分布与生境特征分析
        3.2.1 水平分布特征
        3.2.2 垂直分布特征
        3.2.3 结构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
        3.2.4 年龄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
        3.2.5 生境分布特征
        3.2.6 地形分布特征
        3.2.7 集群分布特征
    3.3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生长与病虫害和寄居植物分析
        3.3.1 自身生长特征
        3.3.2 人为干扰特征
        3.3.3 保护措施特征
        3.3.4 病虫害和寄居植物
        3.3.4.1 害虫种类
        3.3.4.2 病害种类
        3.3.4.3 寄居植物种类
        3.3.5 健康状况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种类与结构特征
    4.2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分布与生境特征
    4.3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生长与灾害损失特征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的现场调查
    附录二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有名的古树名木
    附录三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保护措施较好的古树名木
    附录四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保护措施不佳的古树名木
    附录五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生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
    附录六 :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受病虫灾害的古树名木
致谢

(10)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逻辑结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逻辑结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古树名木的界定
        2.1.2 公众参与的界定
        2.1.3 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界定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知情行理论
        2.2.2 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
        2.2.3 公众参与阶梯理论
        2.2.4 霍夫兰说服理论
    2.3 相关研究综述
        2.3.1 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3.2 公众参与研究文献综述
        2.3.3 现有研究述评
3 北京市古树名木及保护与管理概况和公众参与问题
    3.1 北京市古树名木概况
        3.1.1 古树名木含义及分类
        3.1.2 北京市古树名木数量、类型、分布概况
        3.1.3 北京市古树名木具有的价值
    3.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概况
    3.3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4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3.4.1 实际参与主体人数少,参与客体有限
        3.4.2 公众参与形式少,参与机制缺失
    3.5 本章小结
4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认知、参与情感对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研究
    4.1 理论分析框架
    4.2 问卷调查与样本统计
        4.2.1 问卷设计
        4.2.2 问卷的预调查及改进
        4.2.3 问卷正式调查与数据搜集
        4.2.4 样本描述性统计
    4.3 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
        4.3.1 信度检验
        4.3.2 效度检验
    4.4 探索性因子分析
    4.5 受访者特征与公众认知、参与情感、参与行为意向相关关系研究
        4.5.1 受访者特征与公众认知相关关系研究
        4.5.2 受访者特征与公众参与情感相关关系研究
    4.6 公众认知和参与情感对参与行为意向的影响实证研究
        4.6.1 结构方程模型及原理
        4.6.2 研究假设的提出与模型构建
        4.6.3 模型运算、检验和结果
    4.7 本章小结
5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创新研究
    5.1 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公众参与形式的经验与不足
        5.1.1 国外公共管理领域公众参与形式的经验
        5.1.2 国内公共管理领域公众参与形式的经验和不足
    5.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的讨论
        5.2.1 当前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存在的问题
        5.2.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形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5.2.3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主体
        5.2.4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客体
    5.3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新型公众参与形式分析
        5.3.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新型公众参与形式的分类
        5.3.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新型公众参与的具体形式
    5.4 基于公众调查的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新型参与形式的有效性检验
        5.4.1 公众对于新型参与形式作用程度的评价调查
        5.4.2 公众对于新型参与形式的参与行为意向调查
    5.5 本章小结
6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研究
    6.1 国内外公共管理领域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和不足
        6.1.1 国外公共管理领域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
        6.1.2 国内公共管理领域公众参与机制的经验和不足
    6.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构建
        6.2.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构建专家访谈
        6.2.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原则
        6.2.3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成
    6.3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法治机制
        6.3.1 知情权
        6.3.2 参与权
        6.3.3 监督权
    6.4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教育机制
        6.4.1 大众教育
        6.4.2 专业教育
        6.4.3 职业教育
    6.5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6.5.1 经济激励
        6.5.2 榜样激励
        6.5.3 内容激励
    6.6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资金投入机制
        6.6.1 北京市古树名木价值评估
        6.6.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资金投入机制构建
    6.7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信息沟通机制
        6.7.1 政府发起型信息沟通
        6.7.2 公众发起型信息沟通
    6.8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合作机制
        6.8.1 决策制定阶段
        6.8.2 决策执行阶段
        6.8.3 决策评估阶段
        6.8.4 决策反馈阶段
    6.9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评价和项目决策
        6.9.1 基于公众调查的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检验
        6.9.2 公众参与项目有效决策模型研究——以征询古树名木问题反映渠道为例
    6.10 本章小结
7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监测与评估研究
    7.1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的意义
    7.2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7.2.1 基于专家访谈的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原则和指标体系的确定
        7.2.2 基于问卷调查的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7.3 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案例研究
        7.3.1 层次分析法原理及步骤
        7.3.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公众参与监测与评估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相关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相关建议
        8.2.1 针对性克服公众在参与中遇到的问题
        8.2.2 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公众的参与行为意向
        8.2.3 创新和优化公众参与形式
        8.2.4 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扬州市城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D]. 汪锐.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2]金寨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研究[D]. 汪锐. 安徽农业大学, 2021
  • [3]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研究[D]. 周奥. 湖北大学, 2021(02)
  • [4]武汉市中心城区古树名木的现状与保护研究[D]. 周奥. 湖北大学, 2021
  • [5]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保护[J]. 邵晨佳,曹云河,金筱榕,贺惠文. 绿色科技, 2021(09)
  • [6]武汉市古树名木资源组成和分布特征[J]. 肖沙沙,喻梦杰,刘莉,吴铁明. 天津农业科学, 2020(07)
  • [7]淮安市古树名木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博.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8]高安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 祝心怡.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9]江西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特征分析[D]. 殷立新.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7)
  • [10]北京市古树名木保护与管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 杨娱.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扬州市古树名木资源调查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