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电子书挑战

图书馆的电子书挑战

一、e-Book对图书馆的挑战(论文文献综述)

齐秋月[1](2019)在《《自助出版及馆藏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序言—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翻译实践选用的翻译材料是《自助出版及馆藏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Self-Publishing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Libraries)一书的序言、前言和第一章、第二章。书中的每个章节由不同的出版业人士或作家根据自己的经历撰写,从多方面介绍自助出版这一新兴出版方式。作者希望读者通过该书对自助出版有更全面的认识,进而关注并支持自助出版。本次实践报告在词汇衔接理论的指导下,总结出此次翻译材料中广泛存在的词汇同现案例和词汇复现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本报告旨在剖析词汇衔接在语篇构成和翻译中的重要功能,并探讨具体的翻译技巧。

向晴[2](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黄闽敏[3](2019)在《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环境下及移动设备、数字存储工具、网络终端硬件的技术革新加快化,使得图书馆在图书采购方式上墨守成规的弊端逐渐暴露,因此选择科学的图书采购方式成为了当前图书馆在数字馆藏建设中的首要任务。随着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日趋完善,数字信息、数字阅读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读者的首要选择,电子书对于图书馆和读者的重要性也随之不断提升。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施行的核准计划主要适用于图书馆纸质图书的采购,而电子书的采购则是通过与超星、方正、书生等合作采用包库采购、订阅模式。因此,在不断优化的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创新电子书采购模式、搭建与供应商的新型合作框架,以强化现代图书馆纸电融合、纸电协调采购是图书馆领导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网络文献资源检索对电子书资源采购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详细阐述了核准计划的起源发展以及一般工作流程。其次结合核准计划相关基础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重点分析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现状及其实施障碍。再者,通过对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实证分析,总结电子书核准计划对馆藏发展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我国现行的电子书采购体系,借鉴美国的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我国的电子书采购模式的完善措施及核准计划的实施策略的相关建议。

胡曦玮[4](2019)在《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经费投入的比例增加,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建设越来越引起重视,数字阅读技术的蓬勃发展也让用户的阅读行为产生了变化。数字阅读方式不断普及,电子书作为数字资源的一部分,相较于纸质书携带轻便、获取便捷、借阅方便等优势受到用户的青睐,使得用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图书馆的电子书馆藏数量与投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当前国内图书馆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同时,电子书馆藏建设存在着电子书使用率低下、电子书商捆绑销售和版权严苛等问题,阻碍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增强推动着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着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和电子书馆藏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图书馆电子书服务中,由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形成的电子书流转远未达到理想状态,作为其依托的电子书馆藏建设水平欠佳。造成这一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公共信息政策不完善的因素,也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因素。从共生理论的角度看,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归结为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主体未能普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共生理念,尚未形成良好的共生机制等。本文旨在研究构建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用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兼顾馆员和电子书商的需求,同时也对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加以指导与规范。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通过文献调查和网络调研了解当前电子书馆藏建设现状,从理论上根据文献、着作等资料检索,梳理与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图书馆电子书馆藏政策的研究。从实践上调查中美两国前100所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数据库情况、电子书许可协议情况以及电子书馆藏政策实践情况;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比较分析。其次构建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在公共政策分析指导下,构建两套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案方案,一套为现有政策内容为基础的限制性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一套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从共生理论角度来看,首先阐述了共生理论的内涵和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其次探讨了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共生系统构成条件、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然后论述了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运用。需求理论认为电子书馆藏建设各方需求推动着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发展,同时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电子书馆藏建设中的利益生态链及形成动因,探讨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研究电子书馆藏利益管理与馆藏建设政策的关系,从而找出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三者的共同利益需求条款重点分析。通过数字资源建设理论和调查的现有政策条款来拟定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最后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流程来设计政策方案。首先明确政策构建的思路,确立政策目标,设计两套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最后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然后调查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情况。以上文中两套政策条款的设置为基础,对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分别开展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接受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最后分析三方问卷和访谈的结果,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利益需求,来确立政策条款。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抉择出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从研究结果发现,有88.61%的用户、95.00%的图书馆员和96.05%的电子书商认为需要构建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有93.47%的用户、95.32%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的构建需要以用户需求为主、兼顾图书馆和电子书商的需求。此外,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一致认为政策框架需要包括14项条款:“政策概括”、“采购标准”、“用户资格规定”、“版权限制”、“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合作馆藏”和“政策修订”。其中“采购标准”、“版权限制”、“用户义务”、“三方共同义务”、“电子书整合”、“评价与剔除”和“政策修订”这七项条款与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中的对应条款一致。其余的“政策概括”、“用户资格规定”、“电子书商义务”、“图书馆义务”、“电子书访问”、“电子书保存”和“合作馆藏”这7项政策条款根据问卷和访谈调查内容在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基础上做了优化和调整。此外,有90.95%的用户、91.49%的图书馆员和97.04%的电子书商认为政策需要揭示,对每项政策条款揭示度的分值发现,揭示度分数较高的条款基本都涉及到用户如何使用相关信息,也与访谈者所述情况相吻合。最后依据相关调研数据和访谈内容,来提出改善用户、馆员和电子书商三方共生关系、促进三方共同利益的意见和建议,推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兼顾电子书商和图书馆利益需求的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宏观层面上包括:(1)加强组织信息文化建设,推广信息人生共生理念、(2)改善公共信息政策环境,推动共生系统平衡和优化、(3)建立利益相关者协调组织,促进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的构建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上分别从用户与图书馆的角度、图书馆与电子书商角度和用户、图书馆和电子书商角度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政策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政策主要具有导向、调控和分配三大功能。政策执行过程需要包括:政策执行的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并从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因素、政策以外的因素和政策环境四个方面来预测分析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林丽[5](2019)在《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阅读以其便捷、高效、互动性强等优点,赢得广大用户的青睐。多年来不断增长的网民数量和数字阅读接触率,表明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阅读新趋势。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文化服务机构,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理应顺应社会大众的阅读趋势,成为数字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中坚力量。相对而言,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影响力。借鉴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成功经验,能有效地指导国内图书馆开展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因此,本文在对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及其实践进行网络调研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今后国内图书馆创新、优化数字阅读推广模式提供新的思路。首先对国内外数字阅读推广研究进行文献调研,梳理数字阅读推广概念、组成要素、推广模式等,为本文比较指标的确立和研究框架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推广主体、目标用户、推广内容、推广渠道、推广策略等维度对每一种数字阅读推广模式的开展现状进行描述。继而将国内外部分案例列表展示,并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而后,以推广主体、目标用户、推广内容、推广渠道、推广策略等为比较指标,对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实践中各个维度存在的缺陷,及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实践的可取处。最后,结合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现状和存在问题,参照国外先进经验,针对推广主体、目标用户、推广内容、推广渠道、推广策略5个比较指标对国内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推广工作提出改进策略。

雷安然[6](2019)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下Academic E-Books:Publishers Librarians and Users汉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文化的交流日趋活跃,科技类文本成为翻译实务中常见的文本类型。此类文本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及句法方面。科技类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言特征要求译者在充分而准确的理解原文文本的基础上,准确选用恰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本研究报告基于《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图书管理员、用户》(Academic E-Books:Publishers Librarians and Users)一书的翻译。该书由美国普渡大学大学于2015年11月出版,目前尚无中文译本。本报告源自第七章和第八章作的翻译实践。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多位作者对美国学术电子书的销售模式和用户体验的见解。此书语言凝练、内容描述客观,具有科技类信息型文本的特点。本报告旨在探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学术电子书:出版商、图书管理员、用户》的汉译。切斯特曼将翻译规范划分为期待规范和专业规范,专业规范又包含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和关系规范。他系统地描述了规范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指出“明晰”、“真实”、“信任”、“理解”四种价值观是翻译规范的基础和依据,本报告基于切斯特曼提出的规范类型和四种价值观,结合科技类信息型文本的特点,通过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对原文与译文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论能够指导译者正确理顺原文中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句子结构,适当转换词语的词性以及句子的语序,对译文做出时态、语态、结构适当调整,使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做到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读起来流畅、简练。此外,本翻译实践报告也为科技类信息型文本的汉译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本报告由七个部分组成。引言部分对科技类文本和选择原文本的原因进行了简要介绍。第一章为任务描述,包括背景知识和原文本的主要内容等;第二章对翻译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章对翻译实践中采用的理论,即翻译规范理论进行了介绍与文献综述;第四章为案例分析,运用翻译规范理论从用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对原文与译文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实践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启示进行了描述。最后在结论部分作者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总结。

李坤[7](2018)在《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QR码技术具有信息容量大,超高速识读能力强,可靠性、保密性、防伪性和安全性较高等优点,其在图书馆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首先在描述QR码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脉络的基础上,阐释了QR码的特点及主要功能,并就其在图书馆管理、业务、服务这三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其后将重点放在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领域的研究,在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领域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我国图书馆QR码服务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有用性、可用性思考不足,对服务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构思不足,以及对用户关注度不足的三个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指出需要引入服务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QR码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进行整体和系统的服务设计。本文认为,服务设计的原则、方法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能系统解决服务技术和手段应用中的有用性、可用性和有效性问题,整体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最佳选择。本文的主要成果是在参考“SSA”服务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技术分离法,遵照服务设计用户中心、共同参与、有序展示、有形展示、全局思考五大原则,在图书馆用户分析、场景分析的基础上,以服务路径设计为入口,完善相应的前、后台服务操作,给出了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场地与设备服务这四类服务的服务蓝图。

薛惠娜[8](2018)在《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选书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电子阅读的快速普及,电子书的出版发行越来越为各界所重视,纸质书和电子书并存、融合出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纸电融合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选书面临因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用户环境、图书馆内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挑战。本文基于系统论、博弈论、成本效益论和相关文献采访理论,从图书馆和用户两个角度出发,利用访谈、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等多种方法对高校图书馆选书态度、选书实践和用户选书态度、资源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外部环境和图书馆内部环境综合作用下图书馆选书工作遇到的问题,并获取现阶段用户选书态度和资源需求的真实反馈。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和总结,发现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选书面临着出版市场不完善、评估指标不合理、采购部门分割、馆藏资源配置不均等来自外部或内部的问题与挑战,然后基于选书问题分析,从国家政策、图书市场、图书馆选书机制等三大方面有针对性的探讨研究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馆选书的优化策略。文章旨在深入了解纸电融合出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选书现状,理清高校图书馆选书中面临的问题和阻碍,为图书馆变革选书机制、适应纸电融合出版趋势提供借鉴。

邓石,马陈碧华,林秀丽,王成志,肖珑[9](2018)在《需求驱动采购的标准:美国NISO DDA的发展和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意义]探讨美国图书馆需求驱动采购(DDA)的标准化发展,介绍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出版的《图书的需求驱动采购推荐实施规范》(NISO DDA),为中国图书馆DDA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考察,介绍NISO DDA产生的背景、规范的制定过程、规范的要素、作用以及NISO DDA应用中面临的挑战。[结果 /结论]NISO DDA为DDA走向标准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对保护图书馆、出版商、经销商、电子图书数据库集成商等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对各方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规范化采纳推广DDA提供指南并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DDA的可持续发展继续面临着挑战。图书出版链中的各利益相关者仍然为DDA的可持续发展及标准化建设积极探索。

贺美琪[10](2017)在《大众电子书出版现状及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资源不仅改变了大众的阅读环境,也改变了图书馆发展至今的运行模式。由于大众出版商与公共图书馆的利益诉求不同,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大众出版商对于图书馆开展电子书服务有更多的担忧,出版商更担心有关电子书数字版权管理方面的问题,以及电子书服务的开展对于电子书销售的影响等。因此公共图书馆的电子书采购和服务都受到了许多限制,影响了电子书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壮大。本文对大众电子书出版商和公共图书馆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梳理。采用网络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外大众电子书出版商的出版主体、销售模式、出版受众、出版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国内外大众电子书出版商正在积极向数字出版转型。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子书出版业具有的法律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完善、产业链多元化协调运转等特点,针对国外大众电子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予以重视和学习。在了解电子书产业链中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基础上,通过分析大众电子书出版对公共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影响,提出公共图书馆适应电子书产业发展和数字阅读转型挑战的策略,以期为图书馆和出版商之间的紧密合作及促进电子书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e-Book对图书馆的挑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Book对图书馆的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助出版及馆藏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序言—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翻译项目介绍与翻译过程描述
    1.1 翻译项目介绍
        1.1.1 翻译项目简介
        1.1.2 翻译任务要求
        1.1.3 翻译实践意义
    1.2 翻译过程描述
        1.2.1 译前准备
        1.2.2 译中阶段
        1.2.3 译后审校
2 词汇衔接及其理论依据
    2.1 衔接
    2.2 词汇衔接
        2.2.1 词汇衔接概念
        2.2.2 词汇衔接分类
        2.2.3 词汇衔接功能
    2.3 词汇衔接和语篇连贯
3 翻译案例分析
    3.1 词汇同现
        3.1.1 搭配关系的词汇同现
        3.1.2 共现关系的词汇同现
    3.2 词汇复现
        3.2.1 原词复现
        3.2.2 同义(近义)词复现
        3.2.3 上下义词复现
        3.2.4 局部词和整体词复现
        3.2.5 具体词和笼统词复现
        3.2.6 同根词复现
        3.2.7 反义词复现
4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节选)
附录2 翻译实践原文
附录3 翻译实践译文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译作目录

(2)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发展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核准计划
        二、电子书核准计划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文献采访理论
        二、成本-效益理论
    第三节 电子书核准计划概述
        一、核准计划起源及发展过程
        二、应用电子书核准计划的意义
        三、电子书核准计划采购的一般流程
        四、电子书核准计划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章 美国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概述
    第一节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模式实施现状
    第二节 美国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模式
        一、纸质书、电子书并行的核准计划
        二、读者决策采购模式下的电子书核准计划
第三章 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实施障碍
    第一节 出版延迟性问题
    第二节 电子书授权许可限制
    第三节 缺乏合理的可持续定价模式
    第四节 供应商未形成合作共赢的战略式联盟
    第五节 图书馆采访馆员专业素养不足
第四章 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案例分析
    第一节 馆藏发展政策
    第二节 财政预算支出情况
    第三节 通过电子书核准计划获取电子书数量情况
    第四节 电子书使用情况
    第五节 实施效果分析
第五章 美国高校电子书核准计划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第一节 我国高校电子书采购现状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获取方式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
    第二节 电子书核准计划在我国实施障碍分析
        一、图书馆缺乏采访质量考评
        二、文献采访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文献采访的利用率导向不强
        四、电子书生态系统不健全
    第三节 促进我国高校实施电子书核准计划的建议
        一、提高采访相关人员专业素养
        二、预设文档参数设置科学
        三、构建强大的书商联合平台
        四、及时地跟踪评价采购效益
        五、建立多方共赢的产业合作
第六章 结论、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用户电子书需求上涨
        1.1.2 图书馆电子书经费投入增长
        1.1.3 电子书市场面临挑战
        1.1.4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矛盾凸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图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电子书馆藏建设概念术语厘清
    2.2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馆藏发展政策研究现状
    2.3 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进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分析
    3.1 中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现状调查
        3.1.1 高校馆电子书商数量统计
        3.1.2 电子书数据库检索情况
        3.1.3 电子书商统计情况
    3.2 国内外电子书许可协议条款调查与评价
        3.2.1 图书馆电子书许可协议模板条款调查
        3.2.2 国外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3.2.3 国内电子书商许可协议调查与评价
    3.3 国内外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调查与评价
        3.3.1 政策网上公布情况
        3.3.2 政策覆盖范围情况
        3.3.3 政策修订情况
        3.3.4 政策条款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构建
    4.1 共生理论
        4.1.1 共生理论的内涵
        4.1.2 信息人共生的概念、条件与模式
        4.1.3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及构成要素
        4.1.4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构成条件
        4.1.5 电子书馆藏建设共生系统形成与进化
        4.1.6 共生理论在电子书馆藏建设及其政策中的应用
    4.2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4.2.1 需求理论
        4.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4.2.3 数字资源建设理论
    4.3 政策构建思路
        4.3.1 政策构建流程
        4.3.2 现有共生系统问题分析
        4.3.3 政策宏观层次的问题
        4.3.4 政策微观层次的问题
        4.3.5 政策构建原则
    4.4 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构建
        4.4.1 政策目标确立
        4.4.2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4.4.3 共生视角政策备选方案的条款设置
        4.4.4 限制性政策备选方案与共生视角下政策备选方案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备选方案的接受度调查
    5.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5.2 调查问卷的设计
    5.3 预调查
        5.3.1 样本描述
        5.3.2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5.3.3 正式调查问卷形成
    5.4 正式调查的实施
        5.4.1 问卷发放与数据采集
        5.4.2 调查数据的检验
    5.5 正式调查数据的分析
        5.5.1 样本属性分析
        5.5.2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框架接受度调查
        5.5.3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接受度调查
        5.5.4 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揭示的认知调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方案的确立
    6.1 政策方案抉择
        6.1.1 “政策概括”条款抉择
        6.1.2 “采购标准”条款抉择
        6.1.3 “用户资格规定”条款抉择
        6.1.4 “版权限制”条款抉择
        6.1.5 “电子书商义务”条款抉择
        6.1.6 “图书馆义务”条款抉择
        6.1.7 “用户义务”条款抉择
        6.1.8 “三方共同义务”条款抉择
        6.1.9 “电子书访问”条款抉择
        6.1.10 “电子书保存”条款抉择
        6.1.11 “电子书整合”条款抉择
        6.1.12 “评价与剔除”条款抉择
        6.1.13 “合作馆藏”条款抉择
        6.1.14 “政策修订”条款抉择
    6.2 共生视角下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条款
    6.3 相关意见与建议
        6.3.1 宏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6.3.2 微观层面的意见与建议
    6.4 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分析
        6.4.1 政策的功能
        6.4.2 政策执行的过程
        6.4.3 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主要贡献与结论
        7.1.2 研究的创新点
    7.2 研究局限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外数字阅读推广研究综述
    2.2 国内数字阅读推广研究综述
    2.3 述评
第三章 数字阅读推广的内涵与模式
    3.1 数字阅读推广的概念
    3.2 数字阅读推广的组成要素
        3.2.1 推广主体
        3.2.2 目标用户
        3.2.3 推广内容
        3.2.4 推广渠道
        3.2.5 推广策略
    3.3 数字阅读推广的模式
        3.3.1 活动
        3.3.2 推荐
        3.3.3 导读
        3.3.4 课程
第四章 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调查分析
    4.1 调查说明
    4.2 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现状
        4.2.1 展览
        4.2.2 培训
        4.2.3 竞赛
        4.2.4 体验
        4.2.5 直播
        4.2.6 游戏
        4.2.7 读书节
        4.2.8 讲座
    4.3 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推荐的现状
    4.4 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导读的现状
    4.5 国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课程的现状
第五章 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调查分析
    5.1 调查说明
    5.2 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现状
        5.2.1 展览
        5.2.2 培训
        5.2.3 竞赛
        5.2.4 体验
        5.2.5 直播
        5.2.6 游戏
        5.2.7 读书节
        5.2.8 讲座
    5.3 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推荐现状
    5.4 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课程现状
第六章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比较分析
    6.1 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比较
        6.1.1 推广主体的比较分析
        6.1.2 目标用户的比较分析
        6.1.3 推广内容的比较分析
        6.1.4 推广渠道的比较分析
        6.1.5 推广策略的比较分析
    6.2 对国内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6.2.1 推广主体——注重多方合作及建设专业化推广队伍
        6.2.2 目标用户——细分用户及注重针对性
        6.2.3 推广内容——注重内容多样化及共建共享
        6.2.4 推广渠道——多渠道及线上线下相结合
        6.2.5 推广策略——推广方法多样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本研究的局限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6)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下Academic E-Books:Publishers Librarians and Users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0.1.1 Research Background
        0.1.2 Research Significance
    0.2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e Research
        0.2.1 Research Methods
        0.2.2 The Innovation Points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1.1 Main Contents of the ST
    1.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ST
Chapter 2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Translation
    2.2 During-Translation
    2.3 Post-Translation
Chapter 3 Theoretical Guidance
    3.1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Norm Theory
    3.2 Chesterman's Translation Norm Theory
    3.3 Researches of Translation Norm Theory
        3.3.1 Researches of Translation Norm Theory Abroad
        3.3.2 Researches of Translation Norm Theory in China
    3.4 Chesterman'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on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Verbal Noun
        4.1.2 Translation of Specialized Terms
        4.1.3 Translation of Abbreviations
    4.2 Translation on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Chapter 5 Difficulties and Enlightenments
    5.1 Problems in Translating Progress and Solutions
        5.1.1 Problem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5.1.2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during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5.2 Results and Expectations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Appendix B(翻译材料原文)
Appendix C(翻译材料译文)
Appendix D(中英文长摘要)

(7)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文献概述
        1.2.1 QR码技术及其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文献
        1.2.2 服务设计方法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文献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主要理论
        1.4.1 研究方法
        1.4.2 主要理论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5.1 研究意义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QR码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
    2.1 QR码简介
        2.1.1 QR码的产生和发展
        2.1.2 QR码的结构分区
        2.1.3 QR码的主要特性
    2.2 QR码的主要功能及实现过程
        2.2.1 QR码的主要功能
        2.2.2 QR码的实现过程
    2.3 QR码在图书馆的应用
        2.3.1 QR码在图书馆管理领域的应用
        2.3.2 QR码在图书馆业务领域的应用
        2.3.3 QR码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 QR码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1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相关活动的宣传与推广
        3.1.1 推广图书馆新媒体
        3.1.2 进行信息发布和收集
        3.1.3 移动图书馆推广
    3.2 QR码应用于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推广与利用
        3.2.1 在实体藏书架中放置QR码
        3.2.2 在电子书借阅机器中设置QR码
    3.3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传统文献的服务
        3.3.1 文献检索信息的呈现
        3.3.2 文献借阅服务
        3.3.3 书库管理
    3.4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用户与机构的交互
    3.5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导引服务
        3.5.1 参观向导服务
        3.5.2 位置定位与导引服务
    3.6 其他服务
第四章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实践的几个基本问题思考
    4.1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对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有用性、可用性思考不足
        4.1.2 对服务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构思不足
        4.1.3 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不足
    4.2 应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4.2.1 树立以提高服务水平为目的的基本思想
        4.2.2 加强以有效利用QR码技术为出发点的应用研究
        4.2.3 始终关注QR码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应用中的用户体验
    4.3 应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服务设计
        4.3.1 服务设计可充分实现服务的有用性、可用性、有效性
        4.3.2 服务设计可整体确定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
        4.3.3 服务设计可更好提升用户体验
第五章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设计路径
    5.1 服务设计的原则及类型选择
        5.1.1 服务设计的原则
        5.1.2 服务设计方法的基本类型及选择
    5.2 图书馆服务设计模型及流程
        5.2.1 图书馆服务设计模型的选择
        5.2.2 SSA设计模式的流程
    5.3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设计思路
第六章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设计的实现
    6.1 图书馆用户分析
        6.1.1 受访用户的基本信息
        6.1.2 受访用户使用QR码的体验分析
        6.1.3 受访用户对QR码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需求分析
    6.2 图书馆场景分析
        6.2.1 实体图书馆场景分析
        6.2.2 图书馆网络平台场景分析
    6.3 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基础服务的蓝图设计
        6.3.1 图书馆各项基础服务的基本路径
        6.3.2 QR码应用于图书馆服务的工作行为对应及行为互动线
        6.3.3 QR码应用于图书馆服务中的有形展示及最终蓝图呈现
    6.4 服务效果走查
第七章 结束语
附录:图书馆QR码用户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选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2 理论基础
        1.2.1 博弈理论
        1.2.2 系统论
        1.2.3 成本效益理论
        1.2.4 文献采访理论
第二章 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馆员选书态度和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购模式
        2.2.2 供应商选择
        2.2.3 纸质书复本数变化
        2.2.4 纸电选择
        2.2.5 同步采购平台
        2.2.6 馆藏发展政策
        2.2.7 读者荐购
    2.3 讨论
        2.3.1 外在环境对图书馆选书的影响
        2.3.2 内部环境对图书馆选书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用户选书态度与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用户基本特征
        3.2.2 用户纸电选择的情况
        3.2.3 用户对馆藏图书的满意情况
        3.2.4 读者荐购情况
        3.2.5 用户对图书采购的建议
    3.3 讨论
        3.3.1 用户选书态度变化
        3.3.2 用户资源需求情况
    3.4 小结
第四章 纸电融合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选书面临的问题
    4.1 图书市场发展不完善,优质电子书资源供应不足
    4.2 高校评估指标不合理,阻碍纸电同步馆藏建设发展
    4.3 经费短缺严重,影响资源增长
    4.4 馆舍空间紧张,限制资源发展
    4.5 纸电采购割裂,部门各自为政
    4.6 馆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影响资源采购质量
    4.7 资源重复引进,馆藏资源配置不均
    4.8 馆藏政策不完善,缺少成文的政策指导
    4.9 读者荐购应用不广,荐购效率低
第五章 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选书优化策略
    5.1 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推动评估标准合理化建设
    5.2 加强书商合作,协同构建高效便利的网络选书平台
    5.3 优化选书模式,建立与时俱进的选书机制
        5.3.1 提高馆员专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采访馆员
        5.3.2 制定完善适宜的馆藏发展政策
        5.3.3 均衡纸电资源比例,加强电子书馆藏建设
        5.3.4 优化选书结构,降低选书成本
        5.3.5 加强调查推广,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5.3.6 畅通读者荐购渠道,提高荐购效率
第六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附录1 “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图书馆员选书问题”访谈大纲
附录2 纸电融合环境下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用户资源需求调查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需求驱动采购的标准:美国NISO DDA的发展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DDA/PDA的发展趋势
3 NISODDA产生的背景
4 DDA走向标准化———NISO DDA的形成
5 NISO DDA的要素
6 NISO DDA的特点
    6.1 强调可持续性
    6.2 强调各方利益兼顾
    6.3 强调灵活性
    6.4 强调模式多样化
    6.5 强调管理与评估
    6.6 强调保存
    6.7 结合并优化传统的读者推荐采购和纲目购买计划
7 NISO DDA的作用
    7.1 为图书馆有效管理DDA项目提供指南
    7.2 促使图书出版业设计灵活多样化的DDA模式
    7.3 促进DDA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7.4 推动北美东亚图书馆界与大陆及台湾出版界开展DDA项目
8 结语

(10)大众电子书出版现状及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概念的界定
        1.3.1 电子书
        1.3.2 电子借阅
        1.3.3 大众出版
        1.3.4 大众电子书出版商
        1.3.5 公共图书馆
        1.3.6 集成商
    1.4 研究现状
        1.4.1 境外综述
        1.4.2 国内综述
        1.4.3 评述
    1.5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大众电子书出版现状
    2.1 国外大众电子书出版发展现状
        2.1.1 出版主体
        2.1.2 销售模式
        2.1.3 出版政策
        2.1.4 受众市场
    2.2 国内大众电子书出版发展现状
        2.2.1 出版主体
        2.2.2 销售模式
        2.2.3 出版政策
        2.2.4 受众市场
        2.2.5 国内大众出版商对电子书出版的态度调查
第三章 大众电子书出版对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3.1 对馆藏发展政策的影响
    3.2 对资源选择的影响
        3.2.1 电子书内容的选择
        3.2.2 电子书的访问路径和格式的选择
        3.2.3 电子书功能性和可靠性的选择
        3.2.4 电子书出版商或供应商的选择
    3.3 对资源采购的影响
        3.3.1 对采购经费的影响
        3.3.2 对采购模式的影响
    3.4 对资源组织的影响
    3.5 对资源评价的影响
第四章 大众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4.1 对图书借阅方式的影响
    4.2 对阅读推广的影响
    4.3 对用户培训的影响
    4.4 对参考咨询服务的影响
第五章 公共图书馆适应大众电子书出版的策略
    5.1 协商制定合理的许可使用协议,扩大资源的使用范围
    5.2 实施科学的数字馆藏政策,建立完善的电子书资源馆藏体系
    5.3 积极推进电子书阅读推广活动,增强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5.4 做好电子书组织管理,提高电子书书目的显示度
    5.5 积极参与立法,发表行业声明引导职业发展
    5.6 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寻求电子书产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附录 对我国出版社电子书出版和态度的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e-Book对图书馆的挑战(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助出版及馆藏发展:图书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序言—第二章)翻译实践报告[D]. 齐秋月. 青岛科技大学, 2019(12)
  • [2]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3]美国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核准计划应用研究[D]. 黄闽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共生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馆藏建设政策研究[D]. 胡曦玮.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国内外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比较研究[D]. 林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切斯特曼翻译规范论视角下Academic E-Books:Publishers Librarians and Users汉译实践报告[D]. 雷安然.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7]QR码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的服务设计研究[D]. 李坤. 云南大学, 2018(01)
  • [8]纸电融合出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选书问题研究[D]. 薛惠娜.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9]需求驱动采购的标准:美国NISO DDA的发展和作用[J]. 邓石,马陈碧华,林秀丽,王成志,肖珑. 图书情报工作, 2018(06)
  • [10]大众电子书出版现状及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研究[D]. 贺美琪.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标签:;  ;  ;  ;  ;  

图书馆的电子书挑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