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媒体生物与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致辞

2002年全国媒体生物与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致辞

一、2002年全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词(论文文献综述)

石超[1](2020)在《食物多样性和组成对布氏田鼠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食物多样性(Diet Diversity)是影响动物适应性的重要因子之一。植食性啮齿类动物必须取食各种植物获取充足的营养和能量,以满足其生命活动,例如代谢、生长发育、筑巢及繁殖等需求。均衡的营养能够促进啮齿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提高啮齿动物的竞争力;而营养不足或失衡则会导致啮齿动物免疫力下降,诱发一些不良反应症状。食物组成及结构的变化可诱使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群落组成结构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影响宿主的免疫力。同时还会影响瘦素(Lepin)水平,间接影响体内脂肪合成与储藏,影响个体发育迟缓,甚至导致个体死亡。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优势物种,种群暴发时通过大规模啃食植物和地表挖掘行为使草场植被裸露,引起草场退化,严重威胁着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前期工作发现,食物种类数量一致但食物组成的比例不同会对啮齿类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及网络结构造成显着的影响。但有关食物的多样性及组成是如何影响鼠类肠道微生物及其适合度的,仍然有待研究。本研究中,根据布氏田鼠的喜好度排序,我们选取了5种主要的喜好植物,包括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沙葱(Allium mongolicum)和阿氏旋花(Convcolvulaceae sepium,C.s)。人为配置不同食物多样性的食谱(单一植物组合、两种植物组合、三种植物组合、四种植物组合),连续饲喂布氏田鼠40天。探究食物多样性对布氏田鼠存活率、生长率、免疫指标、瘦素水平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食物多样性种类的增加,布氏田鼠存活率显着提高(p<0.05);与单一植物组相比,2-4种植物组饲喂的布氏田鼠存活率分别增加15.6%、18%和12.2%;不同植物种类对布氏田鼠存活率变化起着极显着作用(p<0.01);随着克氏针茅、阿氏旋花在食谱中比例的增加,布氏田鼠存活率均显着下降(p<0.05)。2)随着食物多样性的增加,布氏田鼠生长率在1-5周极显着降低(p<0.01);不同植物种类对生长率变化起着极显着性作用(p<0.01);随着羊草在食谱中比例的增加,1-5周布氏田鼠生长率极显着提高(p<0.01),随着克氏针茅在食谱中比例的增加,1-3周、1-5周布氏田鼠的生长率均显着下降(p<0.05),随着阿氏旋花在食谱中比例的增加,1-3周内布氏田鼠生长率极显着下降(p<0.01)。3)随着食物多样性的增加,布氏田鼠个体平均Ig A浓度分泌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比于单一植物组,2-4种植物组的布氏田鼠平均个体Ig A浓度分泌水平率分别增加4.4%,3.5%,6.1%,但均不显着(p>0.05)。不同植物因素会引起Ig A分泌水平的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阿氏旋花>羊草>克氏针茅>苜蓿>沙葱,但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4)随着食物多样性的增加,布氏田鼠个体平均瘦素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比于单一植物组,2-4种植物组的布氏田鼠平均个体瘦素浓度分泌水平率分别增加1%,1.6%,7.6%,但统计上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植物因素会引起瘦素水平的变化,从高到低依次为:苜蓿>沙葱>阿氏旋花>克氏针茅>羊草,但组间也未发现显着性差异(p>0.05)。5)随着食物多样性的增加,肠道菌群的物种在不同分类层级的物种菌群结构上发生显着变化。相似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所食用的植物相同有关,随着食物多样性的增加,拥有更多差异细菌和功能更丰富的菌属。我们发现Clostridia、Lachnospiraceae、Firmicutes和Clostridiales可用来区分不同食物多样性组的显着biomaker。而Metabolism、Genetic-lnformation-Processing、Cellular-Processes、Human-Diseases和Organismal-Systems等功能也可用来区分不同食物多样性组间差异。综上所述,不同食物多样性的食谱会显着影响布氏田鼠存活率、生长率及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功能;但对免疫指标Ig A、瘦素水平影响不大。

谭江东[2](2018)在《舟山群岛黄毛鼠的婚配制度研究》文中认为婚配制度常常作为遗传结构的重要组成。最近,随着环境生态的发展,婚配制度又为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有害动物的灭杀提供了思路,使得研究婚配制度又具有了实际应用价值,受到生态科学家的青睐。婚配制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从最初的圈养实验,到后来的半人工养殖以及现在成熟的分子技术——微卫星分子技术,使得研究更加白热化。尤其针对国家濒危物种繁殖对策的研究报道颇多,在国家保护物种的繁殖保护上,研究的最多也最广。对婚配制度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的特点,从而得到了广泛关注。黄毛鼠(Rattus losea)又名罗赛鼠,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大鼠属(Rattus),是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的水稻作物害鼠,对其研究目前多数仅限于宏观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地区的分布限制,另一方面是其婚配制度还无法用到实际灭鼠中;但后来有学者提出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其婚配制度,来反向抑制其繁殖,从而达到灭鼠的效果,甚至有学者提出了不育控制剂的概念。本研究从遗传学角度出发,运用黄毛鼠多态性和稳定性较高的8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舟山群岛(刺山、大摘箬山、小摘箬山)上黄毛鼠种群的婚配制度、亲权关系等方面,首次为黄毛鼠的婚配制度提供了直接的遗传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了交配后的精子竞争可能在生物进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1.黄毛鼠样本采集情况:本次总共采集到成年黄毛鼠248只,未孕雌鼠74只以及成年雄鼠146只,28只孕鼠,胚胎152只。胚胎胎仔数在3~7之间。2.微卫星引物的多态性验证:对248只成年鼠的8对多态性引物扩增,共得到10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961(0.799~1.00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50(0.772~0.890),平均多态性息含量(PIC)为0.83,为高度多态性引物,可用于黄毛鼠的种群遗传学等相关研究。3.多重父权研究:对28只孕鼠的胚胎进行等位基因分析,发现有些孕鼠的胚胎的等位基因数大于2,说明可能存在同一只孕鼠的胚胎中来自不同的父本,进一步用软件COLONY和GERUD确认其最大可能的父本数(Fmax)以及最小可能父本数(Fmin),Fmin在1~3之间,平均值为2(>1),Fmax在2~5之间,平均值为3(>2)。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推断父本等位基因数,28只孕鼠中,有17只孕鼠的胚胎存在着多重父权现象,比例占60.71%。这意味着雌性黄毛鼠在同一个发情期内,可与不同雄鼠交配,并同时产生来自不同雄鼠的后代。4.亲权关系鉴定:对确实存在多重父权现象的胚胎,我们将从雄性中找到其父本,进行亲权鉴定。在95%的可信度时,17只存在多重父权现象孕鼠的99个胚胎中,21个胚胎在146只成年雄鼠中找到了候选父本。5.混交制的确定:在248只成年黄毛鼠中,用Cervus 3.0鉴定出了父-母-子24对,母-子30对,父-子41对,经分析,我们认为黄毛鼠是雌雄混交制的婚配方式,即一个雄性可以在同一动情期或不同动情期与多个雌性个体交配,同时,一只雌鼠可以与多个雄鼠交配。本研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揭示了舟山群岛黄毛鼠自然种群中雌鼠与多只雄鼠交配和雄鼠与多只雌鼠交配的证据,证实了该种群的婚配制度为混交制。

吕茂芝[3](2017)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管理研究 ——以南昌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原有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范围扩大、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而且一些新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不断出现。因此,加强病媒生物疾病预防控制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情况不尽相同,管理方式方法也大不相同。本文通过运用公共管理的所学到的管理方法,运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对南昌县的病媒生物防制管理进行研究。一是对以往的病媒生物生物防制的检测结果进行调查,到相关部门进行调查,通过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这种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了解近年来病媒生物防制的数据及发展情况。二是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进而提出更加有效的管理方式。三是查阅国内外先进的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比较各类管理模式,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以达到改善目前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模式,改变优化病媒生物防制的管理的措施。进而达到有效降低虫媒生物密度,减少虫媒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目的。

范定希[4](2017)在《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文中认为在B2B品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B2B企业的品牌意识一直淡薄,中国制造带给全球的感觉只是一个加工基地,在研究B2B领域的学者、专家抑或是广告公司,也都寥寥无几,但与其对立的则是,世界前十大品牌,有近一半是B2B品牌,而B2B天生的与众不同性,要求我们不能再用B2C的研究方法去架构他们,但国内大部分企业都还未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而相关的研究理论也处于初期阶段。基于此,本文对B2B品牌化的形象构建传播进行了梳理。与B2C的以态度感知为主的形象构建传播方式不同的是,B2B企业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念的构建传播。为了能更好地找到B2B顾客所需要的价值标准,本文以定位理论为核心方法论,根据B2B市场特有的规律和品牌营销传播特征,总结形成了以实效为导向的“B2B品牌价值理论”的品牌形象建构方法。本文从B2B环境的改变及问题的提出开始,对B2B品牌形象的基本概念、价值、问题的理论阐述。针对与B2C品牌认知的不同,对B2B品牌化的认知误区、差异化及环境变化进行了相关描述。接下来则研究了品牌心智模式的基本运行规律及B2B品牌价值系统模式的提出。内容的核心是阐述B2B品牌建构传播的战略选择、品类聚焦、差异化定位、运营配称系统、价值传播、品牌管理的价值系统模式。案例分析则选取Intel和锦湖日丽两个典型的B2B品牌。最后则是本文研究结论的阐述,表述了本文的创新及理论贡献。本文对B2B品牌化建构的具体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工具、模型及举措,从而为B2B品牌如何有效创建、如何基业长青,保持长久活力提供了帮助与建议。本文认为B2B品牌的市场基础是小众化。与B2C感性观念的不同,B2B品牌则更偏理性的价值观念。在品牌传播方面,B2B品牌更全面化。B2B品牌更注重公司品牌而非产品品牌。此外,B2B品牌形象是价值系统的构建。这些都为B2B企业如何更好的创建强势品牌提供了战略指引与方向。

彭捷[5](2017)在《银川市蝇类分布、消长及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和掌握银川市蝇类的基本情况如:蝇类的种群区域分布、密度变化趋势和季节消长特征等,以及气象因素对蝇类密度的影响,进而建立该区域蝇类的基线数据库,为蝇类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本研究监测家蝇的抗药性,掌握该区域家蝇对各类杀虫剂抗性的动态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化学药剂使用方案,在提高杀灭效果同时,延缓抗药性的增长速度,达到不污染环境、保护人们健康的目的,最终为该地区蝇类的防治工作提供具有指导性、科学的建议。方法1、蝇类的分布与消长:20132015年在银川市地区,采用笼诱法捕蝇,蝇类鉴别统计后,全部数据采用Excel 2007进行整理与分析,并利用秩和检验对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不同生境、不同月份的蝇密度进行比较,圆形分布法对银川市510月份蝇类季节消长特征进行分析。2、气象因素对蝇密度的影响:收集20132015年银川市气象主要因素数据,将数据进行膨化处理后,先用Spearman秩相关寻找与蝇密度相关的气象因子,再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蝇密度最为显着的气象因子,并得出最优回归拟合方程。3、家蝇的抗药性监测:采用滴定法,统计蝇虫的死亡情况,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得出毒力回归线的斜率b值及其标准差,卡方值。结果1、蝇类的分布与消长在银川市捕捉的蝇类中,经鉴定分别隶属3科7属10种。其中以家蝇、丝光绿蝇、黑麻蝇、亮绿蝇为优势种。市蝇、大头金蝇、铜绿蝇、厩腐蝇为常见种群,其余为稀有品种。不同年份蝇种构成不同,2013年以家蝇、丝光绿蝇、黑麻蝇为优势种,三者占总构成的90.52%,2014年以家蝇、亮绿蝇为优势种,两者占总构成的64.79%,2015年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两者占总构成的59.08%,每年家蝇是最主要的构成蝇种,构成比分别是:38.34%、25.67%、37.06%,不同年份也有其他不同的优势蝇种出现;不同地区蝇种构成不同,家蝇、丝光绿蝇是各个地区主要的蝇种,但各个地区也有不同的优势蝇种,兴庆区、金凤区和永宁县的黑麻蝇和亮绿蝇构成比较高,西夏区、灵武市和贺兰县市蝇构成比较高;不同生境蝇种构成不同,家蝇和丝光绿蝇是四个场所最主要的蝇种,其次,农贸市场捕获的市蝇最多,餐饮场所捕获的亮绿蝇较多,绿化带和居民区捕获的黑麻蝇和亮绿蝇相对较多;不同月份蝇种构成不同,5月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6月以家蝇和亮绿蝇为优势种,7月主要以家蝇为优势种,8月以家蝇和丝光绿蝇为优势种,9月和10月以家蝇为优势种,家蝇构成比相对较高为绝对优势种,并且各个月份也伴随其他优势蝇种的出现。银川市20132015年蝇密度有逐渐升高趋势,不同年份的蝇类密度之间无差异(?2=0.341,p>0.05);不同年份的蝇种密度之间有差别(?2=21.487,p<0.05)。六个地区蝇类密度依次是:兴庆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灵武市)>西夏区,并且不同监测地区蝇类密度之间有差别(?2=12.948,p<0.05);不同监测地区蝇种密度之间有差别(?2=35.831,p<0.05)。四种不同生境蝇类密度依次是:绿化带>居民小区>餐饮业>农贸市场,不同生境蝇类密度之间有差别(?2=10.121,p<0.05);但不同生境蝇种密度之间有差别(?2=32.993,p<0.05);不同月份蝇密度依次是:8月>6月>7月>5月>9月>10月,不同月份蝇类密度有差别(?2=13.653,p<0.05);不同月份蝇种密度之间有差别(?2=36.998,p<0.05)。银川市20132015年蝇类的消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圆形分布结果显示:这三年间蝇类平均密度高峰日在7月23日,高峰时段为6月24日至8月20日(58天)。其中2013年蝇类密度高峰日在7月12日,高峰时段为6月1日至8月21日(82天);2014年蝇类密度高峰日在7月15日,高峰时段为6月11日至8月17日(67天);2015年蝇类密度高峰日在8月3日,高峰时段为7月4日至9月1日(58天)。不同监测地区和生境蝇类的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蝇密度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8月份。2、气象因素对蝇密度的影响在7个气象因素中,蝇密度与气温、水汽压呈正相关关系,与大气压呈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月总降雨、月累积日照时数和月温差无相关关系。考虑到预测的实用性和方便性,选取t1(前一个月的温度值)作自变量,因变量为蝇密度的对数的回归方程来预测蝇密度(467.1097.0)(lg1ty-(28))。3、家蝇的抗药性监测银川市家蝇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倍数高低顺序依次为:DDT>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残杀威,家蝇对溴氰菊酯和DDT产生了很高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抗,其中对DDT抗药性更是高达308倍;对毒死蜱的毒性抗性较低,对残杀威毒性最为敏感。19822015年间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增加了188倍,20122015年间残杀威的抗药性增加了1.54倍。结论1.近十年银川市蝇类种群构成变化不大,主要以家蝇、绿蝇、麻蝇为优势种,其中家蝇为最主要蝇种。2.银川市不同地区、不同生境、不同月份蝇类的种群和密度不同。3.银川市蝇类的季节消长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蝇类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6、7、8月份。4.气温对蝇密度的影响最为显着,可以用提前一个月的温度值(t1)来预测蝇密度变化趋势,回归方程为:467.1097.0)(lg1ty-(28)。5.应根据抗药性合理选择杀虫剂,在提高防蝇效果同时延缓抗药性增长。

钱茜茜[6](2016)在《基于DNA条形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及其亚组的分子鉴定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线粒体COⅠ基因的差异及应用于白纹伊蚊亚组的分子鉴定,丰富其DNA条形码数据库,为建立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及其亚组的分子鉴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根据白纹伊蚊生活习性采集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云南省、辽宁省和台湾6个地区的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成蚊采集后部分用乙醚麻醉制成针插标本,其余死亡幼虫和成蚊用75%乙醇保存。2.提取单个蚊虫基因组DNA,使用通用引物扩增纯化,进一步克隆测序,获得序列通过NCBI数据库中相应序列进行比对,获得最大同源性达98%及以上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3.运用MEGA软件、Dna SP 5.0软件、Network4.6软件、Arlequin 3.1软件和IBDWS在线软件对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COⅠ基因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4.根据白纹伊蚊亚组生活习性采集亚白纹伊蚊、黄斑伊蚊、伪白纹伊蚊和西伯利亚伊蚊,经过形态学鉴定确认。建立白纹伊蚊亚组的5种蚊虫COⅠ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丰富其DNA条形码数据库,应用于白纹伊蚊及其亚组的分子鉴定。结果:1.白纹伊蚊mt DNA-COⅠ基因序列特征获得比对一致的白纹伊蚊COⅠ基因序列共106条,其中福建20条,广东20条,海南19条,云南20条,台湾22条,辽宁5条。所得序列长度均为709bp。A+T含量(67.7%)大于G+C含量(32.3%),符合双翅目昆虫线粒体A、T碱基偏好性的规律。变异位点90个(13.68%),其中转换57处(63.33%),颠换28处(31.33%),5个超变位点(5.56%)。(1)获得不同地理株单倍型共42种,群体间共享单倍型4种,占9.52%,分别为h2、h6、h18、h19。h2为福建、广东、台湾和辽宁共享;h6为福建和广东共享;h18和h19为海南和云南共享。白纹伊蚊单倍型多样性为0.88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017。(2)单倍型家系网络图显示,各单倍型呈一定水平的平行演化,提示白纹伊蚊群体在历史上发生局部扩张。其中未被检测的单倍型极少(5个),共享单倍型H2(34个)、H18(9个)和H19(6个)在群体中的分布丰度较高,分别占32.08%、8.49%和5.66%,可能为扩张的源头,经过12步的突变形成各地理株中的单倍型。(3)单倍型COⅠ基因邻接树显示,部分福建株单独聚为一类,置信度高;(海南+云南)、(广东+台湾+辽宁+部分福建)各自聚为一类,但置信度较低。提示单倍型之间的聚类与地理分布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存在差异。3.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群体遗传结构(1)不同地理株COⅠ基因序列群体内遗传距离大小为福建株>云南株>海南株>台湾株>广东株>辽宁株,群体间遗传距离的范围在0.000910.02473之间,福建株和其他地理株间的遗传距离均大于0.02。(2)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结果显示,白纹伊蚊总的Fst值为0.21871,Nm值为0.893小于1,说明基因流水平未能阻止遗传漂变而引起的群体分化,群体间有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海南株和云南株之间Nm值大于1,说明两地白纹伊蚊群体遗传分化程度小,基因交流频繁,这两地与其他地理株Nm值均小于1,说明基因交流受到限制。(3)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群体内变异(78.13%)大于群体间变异(21.87%),说明白纹伊蚊种群结构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4.白纹伊蚊群体动态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白纹伊蚊群体在历史上有扩张迹象。从各地理株角度,海南株、云南株和台湾株也有群体扩张迹象。估算白纹伊蚊群体内有效雌蚊数约为3.4×1047.6×109,群体扩张发生在3.0×105年前。5.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的关系Fst与地理距离的相关性曲线结果显示:r=0.5789,P=0.0120,说明群体遗传2.不同地理株单倍型之间关系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6.白纹伊蚊亚组mt DNA-COⅠ基因结构(1)获得白纹伊蚊亚组COⅠ基因序列15条:亚白纹伊蚊2条、黄斑伊蚊3条、伪白纹伊蚊7条、西伯利亚伊蚊3条。(2)亚组COⅠ基因邻接树显示:白纹伊蚊和亚白纹伊蚊聚为一类,黄斑伊蚊、伪白纹伊蚊、西伯利亚伊蚊各自为一类,且各支置信度高。结论:1.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群体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2.福建部分特有单倍型可能为新的优势种,其产生原因可能与白纹伊蚊生活的生态和气候环境有关。3.线粒体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的靶基因,可以有效对白纹伊蚊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并且能够有效鉴别白纹伊蚊亚组。4.白纹伊蚊亚组mt DNA-COⅠ基因的分类鉴定显示:白纹伊蚊和亚白纹伊蚊聚为一类,黄斑伊蚊、伪白纹伊蚊、西伯利亚伊蚊各自为一类。

冯阳[7](2016)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012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以后,艺术设计的学科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与艺术设计转型并行的是我国轰轰烈烈的学分制改革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与学分制渊源颇深。在民国时期曾有过近三十年的全面的践行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转为实行计划性较强的学时制;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新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改革中,关于学分制的内涵认知分歧较大。其中关于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认知造了一定程度的视听混淆,从而产生了成众的多徒有学分制之表却无选修之质的学分制教学模式,是我国学分制改革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选修机制、开放的课程体系、目标性的学分管理方式等。基此,得以产生多样性的人才。选修机制、学分管理须以开放的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观学分制发展历程可见,学分制改革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行。基于学分制模式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的缺失,是我国学分制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艺术设计学科的转型是基于课程改革逐步展开与实现的。在此历程中,与学分制改革同行共舞,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完全学分制、不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学分学年制、分段式学分制(“1+3”制、工作室制等)、计划型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开放型学分制等。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学分学年制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的改良型学年制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分布于二个领域,一是通识教育部分,一是专业教学部分。前者,综合类院校基于学校平台搭建文理兼顾、包含学校特色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则侧重于丰富基础理论教学和艺术常识的普及;后者,主要采取设置二、三年级集中选修时段,或增设平行课程等形式植入选修元素。这类教学模式践行群体众多,既有老牌艺术类院校如西安美术学院等,也有历史不足二十年的新建院校,因此,出于办学历史、以及局限于教学资源与能力等原因,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分段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二类形式,一是“1+3”制,一是工作室制。前者施行一年的不分专业的共同基础教学。此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藩篱,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配合下,建立“大设计”概念,一改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本位思想,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阶段美术型基础教育的面貌。后者在引进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递进式、积累型的课程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多元化教学的格局。分段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方面,在学分制改革方面主要是顺应改革趋势,建立了学分制教学形制。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南艺的学分制改革是艺术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它基于“突出课程、淡化专业”的革新思路,通过课程平行化和自由选修的方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范式。虽然南艺的完全学分制实践止于2009年,但是,基于学分制实践的课程改革成果,以及锐意革新的精神成为南艺艺术设计教学的宝贵财富。三十年的学分制改革实践,形成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局面,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期间,随着上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历经了一段爆发式的发展过程,整体教学规模发展过速。虽然教学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根基薄弱、简单复制等隐患,整个学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虚胖现象。尤其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拼缀现象严重,致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此外,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各种形式的学分制虚假介入现象。基此,建议从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预设、铺陈,加强基础教学建议,打造精悍核心课程,开放终端课程,以及增加操作性能考量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为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张东平[8](2010)在《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同中国法制的近现代化是“西学东渐”一样,监狱行刑制度的近现代转型很大程度上也是西方行刑文化移植的结果。在全新的行刑思潮的引领下,身体刑向自由刑的移位、教育刑对威慑刑的颠覆成为近代监狱行刑变革最突出的表征。这场触及刑罚灵魂的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传统行刑体系的解体和现代行刑模式的确立。无论民国北京政府时期还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狱行刑,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扬弃着清末行刑变革的成果,行刑感化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保持了较好的延续性,并基本奠定了现代监狱教育的主体格调。梳理和研究近代监狱的感化教育,不仅可为中国监狱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历史的座标,即便对当代监狱教育亦不乏启迪。论文共分为导论、主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其中主文包括七章内容。导论部分界定了有关概念的理解及用意。之所以将近代监狱行刑定位于“感化教育”,是因为“感化”凸显了近代狱制的典型特征。从晚清官员的游历记述,到民国监狱学的昌盛,再到感化教育的专门研究,行刑感化教育在近代的学术价值逐步彰显。而现代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多半包容在监狱史学之中,国内尚未见有专门而系统的研究。第一章在回顾中国古代行刑特点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清末监狱行刑方式的转型。在报复刑与威慑刑的主导下,古代监狱旨在苦辱与惩戒。尽管古代行刑不乏礼义教化,也出现过圜土制或耻辱刑的感化悔过观,但其绝非古代刑狱的全貌。近代监狱改良是在西方行刑观的冲击下被迫启动的,刑罚近代化与治外法权成为狱制革新的重要动因,随之而来的则是监狱行刑在观念、机构、立法、管理及狱吏等领域的一系列转型。民国以后,教育刑思潮成为引领行刑变革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治狱理念受西方行刑学的影响更深刻、更持久,监狱行刑宗旨不仅仅出于保护社会的需要,其着眼点更是放在罪犯矫治上。本章还从社会学、人性论、犯因性的视角论证了监狱感化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二章考察了近代监狱的作业制度。近代监狱的行刑感化典型地体现在劳役、教诲和教育三方面。作业劳役旨在授以监犯职业技能,不仅可预防再犯,强健身心,而且有道德改化的功用,因而其成为监狱立法的重要内容。监狱作业是近代教育刑的衍生,其作为感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与古代囚徒的强制苦役不可同日而语。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还出现了外役监及移垦作业。鉴于旧监作业不力,司法当局曾颁布大量法令予以督饬。在抗战时,作业生产的功能被有意放大,并被要求配合军需。监狱作业虽几经厉行强化,但其开办规模与成绩仍未达到官方预期。除运营不善及经费不足等因素外,作业法令的执行不力亦是重要原因。近代监犯劳役与其说是促其感化,不如说更注重作业的经济收益,由此不免背离了作业制度的初衷。第三章阐析了近代监狱的教诲制度。监狱教诲即道德教育,是近代教育刑的显着表征。事实上,教化分为教诲与教育,教诲着重于道德熏陶,教育则着重于知识灌输。民国监狱的基本立法优先确立了教诲原则,教诲往往比教育更受重视。在司法训令的整饬下,监狱教诲渐渐步入正轨,也多少显现出一定实效。不过,教诲多集中在新监实施,旧监所大多因陋就简,教诲几成空谈。值得一提的是,近代监狱的宗教教诲是一股很强势的力量。近代司法当局确信宗教改悔的作用,通过监狱法令赋予囚犯一定限度的宗教信仰自由。然而,与其说是突出宗教教诲的感化功效,不如说是藉此为囚犯寻求一种虚幻的精神寄托,而使之安心服法。尽管近代监狱的教诲观念已固定化,且注重个别教诲,却仍难以回避覆盖面狭窄、法令执行不畅以及教诲方法本身的弊病。第四章讨论了近代监狱的教育问题。监狱教育对行刑感化不可或缺。智育与德育皆为教养要素,教诲与教育其名虽异,却相辅相成。监狱教育具有犯罪预防与矫治的双重功效,既可视为一种特殊的民众教育,又相当于学校教育的延伸与补充。近代监狱教育的内容较为广泛,教育时间、科目、教材、方法及考核等构成了监狱教育制度的主体。近代监狱法令赋予囚犯一定的阅书自由,并明令监狱附设图书馆,有的监狱还发行了出版物,这对感化教育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一些训令的出台充实了监狱教育,囚犯教育不仅限于普通监狱,还扩展到了军人监、外役监及看守所,并呈现出注重党义和军事训练的特点。到民国后期,监狱教育的理念已比较成熟,部分监狱的教育凸显出一定成效,但监狱教育仍存在法令不遵、普及率低、经费受限等问题。第五章阐述了近代监狱的师资制度,主要分析了教诲师与教师的选任资格、职责与考核、督导与配置等问题。在近代监狱中,教诲与教育师资的匮乏始终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尽管司法当局三令五申要求改善师资,事实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感化教育的日益重视,教诲师与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从狱吏的官等和薪俸看,教诲师的地位始终要优于教师。由于教诲师与教师联系极为密切,本章从师资编配、年龄分布、薪俸待遇、资历及工作报表五个方面对教诲师与教师进行了比较,以明晰全国新监教诲师与教师的实际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引申论述了近代监狱的人才支持问题。民国政府相当重视监狱人才的培养与训练,其倡行的人才储备策略以及“有治人而后有治法”的法理思维至今犹不失借鉴意义。第六章梳理了近代少年监与感化院的教养制度。少年犯有特殊的身心特点,其行刑处遇有别于成年犯。少年监是狱制改革的产物,其创设本身即是行刑感化主义的外显。近代少年感化的理念不仅明确载入监狱立法,而且突出地表现在专门少年监中。尽管民国时期少年司法保护逐渐由制度趋向实践,司法当局亦有少年监建设的宏伟规划,但其实际开办规模仍属有限。近代感化院的教养模式同样是少年感化的典型体现。感化院纯系感化组织,是一种类似学校的特殊教化机构,其初创于清末民初,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成为重要的保安处分执行处所。在狭义上,感化院专门针对不良少年的感化教育而设,但一些特殊的教养机构也冠以“感化”之名。以感化教养为宗旨的近代少年监与感化院,成为少年司法保护的最早尝试。第七章是对近代监狱感化教育的整体评析。行刑感化教育始于清末狱制变革,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确立与定制,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极大发展。然而,全国监狱的行刑实践却始终未达到理想预期,感化教育的理想与现实呈现明显反照。这不能不说与狱制改良的不彻底性、传统行刑文化的阻滞、经费及战乱的拖累,尤其是监狱法令的执行偏差以及屡见不鲜的藐视或玩忽法令有关。与监狱实践相比,行刑理念或许更能体现出现代性和文明性。近代监所的视察监督、感化检验的定量标准以及监狱教育的个别化等表明了感化教育在观念与制度形态上的发达程度。从本质上看,监狱感化教育是可行的,不过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感化”这个变化多端的字眼,在近代中国居于刑罚哲学的核心。近代监狱的感化教育,开创了中国行刑模式的新纪元。它隶属于以促进典范为目的的社会改良规划,是社会现代化机制的一部分。任何一种制度的革新都是思想和观念的接受在前,器物和制度的仿行其后,最后才是社会文化的相应跟进,而文化的滞后往往导致制度推行的重重阻力,这是监狱现代化必须正视的问题。对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给予理性和客观的审视,有助于推进现代的监狱文化。

杨国杰[9](2009)在《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遵循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分析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借助生态学思想,对展览会展示设计的发展进行研究。提出现代展览会展示设计必须遵循生态设计理念,进行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首先,提出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系统、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概念及内容,分析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要求、原则及内容;然后,根据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系统的构成,对展览会展示设计各要素进行生态设计;最后,结合具体的案例,对世博会的部分场馆进行分析,验证了生态设计在展览会展示设计中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推广该理论提供依据,并设想展览会展示生态设计的发展趋势。以下简述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系统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系统就是展览会展示设计与周围环境之间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其包括展品、展示环境、展示材料、展示技术、观众和设计师等设计要素。2.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美学原理对展品、辅助设备、展示空间、展品组合造型、色彩、灯光等进行合理设计,既能突出展示主题、文化内涵又能体现生态内涵。特别是所使用的材料和技术要有利于环境保护3.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动态协调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艺术性原则、人-机系统原则、整体性与均衡原则。4.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内容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内容包括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展示材料的生态设计采光照明的生态设计、展品组合造型的生态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将空间、展示材料、展示技术、采光、色彩、展品组合造型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遵循生态设计原则进行设计。5.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发展趋势(1)设计的合理化(2)坚持生态设计理念(3)可再生资源在展览场馆应用(4)全生命周期设计(5)系统的设计观

詹恂[10](2005)在《我国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4年7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7.9%,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目前中国国内上网人数仅位居美国之后,排名全球第二,2004年比1997年增长了128倍。预计到2006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最多互联网用户的国家,人数将达1.46亿人,届时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在网络传媒的服务业务方面:搜索引擎、网络教育、网上银行、在线交易、网络广告、网络新闻、网上视频服务、收费邮件服务、短信服务、网上招聘、网络资讯服务、网络游戏等服务业务快速发展,并被更多用户信赖、接受和使用。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互联网经济从第一个发展顶峰跌入低谷,经历了严酷的泡沫挤压和市场淘汰。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网络传媒的发展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而是抓住机遇,加快了发展步伐,大大缩小了与国际的差距。在全世界范围看来,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今天,笔者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随着中国网络人口的不断扩大,网络传媒的作用和影响会进一步显现出来。而目前国内对网络传媒的研究刚刚起步,对网络传媒领域专门的经营研究就更少了,在这种背景下,加强对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网络传媒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在中国自出现到现在还不到20年时间,但是,其发展之快是以往所有的研究没有预料到的。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庞大人群每天必须使用的工具,是因为它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在传播形式上,它是从单媒体走向多媒体,无论是动态、静态的信息,还是文字、声音、图像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传播。从传播范围看,互联网跨国

二、2002年全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全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词(论文提纲范文)

(1)食物多样性和组成对布氏田鼠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鼠类种群
        1.1.1 鼠类种群波动
        1.1.2 鼠类对人类社会危害性
    1.2 鼠类种群食物调节假说机制
        1.2.1 食物调节机制
        1.2.2 食物调节机制对鼠类种群的影响
    1.3 环境变化对食物多样性及其对鼠类种群的影响
        1.3.1 环境变化对食物多样性的影响
        1.3.2 食物多样性对鼠类种群的影响
    1.4 食物多样性对鼠类个体指标的影响
        1.4.1 食物多样性与鼠类肠道菌群群落组成
        1.4.2 肠道微生物与鼠类免疫蛋白A和瘦素蛋白
        1.4.3 肠道微生物与瘦素蛋白
        1.4.4 肠道微生物与鼠类生长
    1.5 前期基础
第2章 环境中植物组成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地点概况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地点植被种类及盖度调查
        2.1.4 布氏田鼠食性及喜好度调查
        2.1.5 实验仪器和材料
        2.1.6 实验试剂的配置
    2.2 结果
        2.2.1 环境中植物种类调查
        2.2.2 布氏田鼠取食种类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食物多样性和组成对布氏田鼠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3.1.2 实验仪器材料
        3.1.3 植物饲料制作
        3.1.4 不同食物多样性的食谱
        3.1.5 体重称量
        3.1.6 统计分析
    3.2 结果
        3.2.1 不同食谱下存活率变化
        3.2.2 食物多样性和各植物与存活率的相关性
        3.2.3 不同食谱下生长率变化
        3.2.4 食物多样性和生长率的相关性
        3.2.5 食物多样性和各植物与生长率的相关性
    3.3 讨论
    3.4 结论
第4章 不同多样性的食谱对布氏田鼠免疫蛋白A和瘦素水平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4.1.2 实验仪器和材料
        4.1.3 腹腔注射
        4.1.4 血液样品采集
        4.1.5 血清的分离和保存
        4.1.6 ELISA法检测免疫蛋白A
        4.1.7 ELISA法检测瘦素水平
        4.1.8 统计分析
    4.2 结果
        4.2.1 不同食谱下免疫蛋白A分泌水平变化
        4.2.2 食物多样性与免疫IgA浓度分泌水平
        4.2.3 不同食谱下LEP分泌水平影响
        4.2.4 食物多样性与LEP分泌水平
    4.3 讨论
        4.3.1 不同食谱下免疫蛋白A分泌水平影响
        4.3.2 不同食谱下瘦素分泌水平影响
    4.4 结论
第5章 不同多样性的食谱对布氏田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5.1.2 实验仪器和材料
        5.1.3 粪样收集
        5.1.4 DNA测序
        5.1.5 测序数据处理
        5.1.6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5.1.7 肠道微生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5.1.8 样本复杂多样分析(Alpha Diversity)
        5.1.9 组间多样本比较分析(Bete Diversity)
        5.1.10 组间菌群差异分析
        5.1.11 功能预测(Tax4Fun)
    5.2 结果
        5.2.1 物种组成分析
        5.2.1.1 OUTs分布韦恩
        5.2.1.2 物种注释及分布情况
        5.2.2 样本复杂多样性分(Alpha Diversity)
        5.2.2.1 稀释性曲线
        5.2.2.2 等级聚类曲线
        5.2.2.3 Alpha Diversity指数组件显着性差异分析
        5.2.3 组间比较分析(Beta Diversity)
        5.2.3.1 主坐标比较分析(降维分析)
        5.2.3.2 UPGMA聚类树组间比较分析(树根分析)
        5.2.3.3 Beta 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
        5.2.4 组间差异物种分析(LEfse)
        5.2.5 功能预测(Tax4Fun)
    5.3 讨论
    5.4 结论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草原动物研究站植物种类图录
附录B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参考文献

(2)舟山群岛黄毛鼠的婚配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样地背景
    1.2 婚配制度
    1.3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在婚配制度中的应用
        1.3.1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
        1.3.2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婚配制度中的应用
    1.4 黄毛鼠研究概况及其婚配制度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本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1.4 微卫星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技术路线
        2.2.2 基因组总DNA提取与检验
        2.2.3 微卫星DNA片段的PCR扩增
        2.2.4 PCR产物检验
        2.2.5 扩增产物片段大小的检测
    2.3 数据分析
        2.3.1 相关参数
        2.3.2 计算方法与原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采集结果
    3.2 基因组总DNA提取
    3.3 PCR扩增
    3.4 基因分型
    3.5 黄毛鼠群体遗传结构特征分析
        3.5.1 引物可靠性验证
        3.5.2 多重父权分析
        3.5.3 一雄与多雄交配的证据
4 总结与讨论
    4.1 野外取样和实验方法
        4.1.1 样品的DNA质量
        4.1.2 样品间交叉污染
        4.1.3 样本量问题
        4.1.4 微卫星的局限性
        4.1.5 PCR优化
    4.2 遗传结构
        4.2.1 遗传多样性
        4.2.2 多重父权分析
        4.2.3 婚配制度
5 小结与展望
    5.1 小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Cervus 3.0软件分析的父子鉴定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
致谢

(3)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管理研究 ——以南昌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目的
    0.3 文献综述
    0.4 研究方法
    0.5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病媒生物防制概念
    1.2 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概念
    1.3 病媒生物防制理论基础
2 南昌县病媒生物防制管理现状
    2.1 南昌县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概况
    2.2 南昌县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模式
    2.3 南昌县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效果
    2.4 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经验借鉴
    3.1 国外病媒生物防制的管理方式
    3.2 国内发达地区的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
    3.3 启示
4 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模式
    4.1 纯公益化
    4.2 公益化和市场化相结合
    4.3 纯市场化
5 对策性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的意义
    (一)B2B品牌形象的概念、研究目的和意义
        1.B2B品牌形象概念的含义
        2.B2B品牌研究的背景
        3.B2B品牌形象建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B2B品牌形象建构的功能与原则
        1.B2B品牌形象建构的功能
        2.B2B品牌形象构建的原则
    (三)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 B2B品牌形象现状
        2.B2B品牌形象建构的主要问题
    (四)B2B品牌形象建构的理论分析
        1.国外研究相关概况
        2.国内研究相关概况
二、B2B品牌形象构建的差异化特点
    (一)B2B品牌化认知误区
        1.品牌内涵更为丰富
        2.品牌是品牌价值化综合体现
        3.品牌比关系和利益重要
        4.品牌观念是系统性观念
    (二)B2B品牌与B2C品牌的显着差异化
        1.产品形态的多样性
        2.顾客受众的集中性
        3.购买过程的复杂性
        4.营销方式的差异性
    (三)商业环境的变化对品牌创建的影响
        1.从生产为王到生产过剩
        2.移动互联时代企业面临的挑战
三、B2B品牌价值系统的提出
    (一)选择过剩背景下B2B品牌的挑战
        1.品牌面临传播过度的社会
        2.媒体大爆炸下顾客的选择变化
    (二)心智模式对品牌创建的重大影响
        1.心智模式的概念及作用
        2.如何选择心智的阶梯
    (三)B2B品牌价值系统的提出
        1.B2B品牌价值系统是品牌化成功关键
        2.B2B价值系统的阐述
四、探寻价值机会——B2B品牌竞争战略选择
    (一)B2B品牌战略选择的原则
        1.战略选择的兵力原则
        2.战略选择的防御优势原则
    (二)四种B2B战略选择形式
        1.B2B品牌的防御战略
        3.B2B品牌的进攻战略
        4.B2B品牌的侧翼战略
        5.B2B品牌的游击战略
五、创建价值基础——B2B品类创新
    (一)品牌与品类的关系
        1.品类——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
        2.品类的定义与理解
        3.品牌的竞争实质是品类竞争
        4.创建品牌的本质:锁定品牌和品类
    (二)品类创新的分化理论
        1.创新的本质是分化而非融合
        2.分化是商业发展的原动力
        3.分化与市场细分的差异分析
    (三)新品类创建的问题
        1.现有市场空白是最佳机会
        2.避免品类的过度分化
        3.新品类需要新品牌名称
    (四)B2B创新品类的关键点
        1.界定原点人群和市场
        2.与竞争对手保持认知联系
        3.用公关启动新品类
        4.作为必要条件的耐心
六、如何确立价值——B2B品牌差异化定位
    (一)B2B品牌定位的方法
        1.抢占优势位置
        2.关联认知强势
        3.与领导者对立
        4.心智类别分化
        5.取舍与聚焦
        6.重新定位
    (二)提升B2B品牌信任状的途径
        1.领导地位是最有效的信任状
        2.与权威证明相联系
        3.独特的制造方法
        4.品牌背书带来强信任
        5.品牌开创者和经典历史
七、如何打造价值——B2B品牌的运营配称
    (一)运营增强定位优势
        1.战略化的运营配称
        2.战略配称的持续性优势
        3.B2B品牌的关键运营环节
    (二)B2B品牌命名
        1.命名是B2B品牌的第一决策
        2.B2B品牌命名原则
        3.B2B品牌命名的策略方法
    (三)B2B定位广告语
        1.B2B定位广告语的创意来源
        2.B2B品牌定位广告语的原则
    (四)B2B品牌话术
        1.品牌话术与战略定位
        2.品牌话术中要考虑的心理学原理
        3.创作B2B品牌话术
    (五)B2B品牌视觉锤
        1.视觉锤的力量
        2.B2B品牌视觉锤的表现分析
    (六)B2B品牌运营配称的5大聚焦
        1.聚焦代表品项
        2.聚焦重度用户
        3.聚焦专业渠道
        4.聚焦主流市场
        5.聚焦核心价格
    (七)B2B品牌的研发管理
        1.围绕定位的研发布局
        2.研发是提升品牌运营的关键动作
    (八)B2B品牌的精神价值系统
        1.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2.B2B品牌个性形象塑造
        3.建立品牌故事
八、如何传递价值——B2B品牌传播方式
    (一)关于品牌传播的理论
        1.品牌传播的理论研究
        2.B2B品牌传播的方法综述
    (二)口碑传播
        1.控制负面口碑
        2.口碑传播大使推荐
        3.顾客参与形成忠诚
    (三)社会化媒体传播
        1.表达性社会媒体
        2.合作性社会媒体
    (四)B2B内容营销传播
        1.直观简化的表现形式
        2.B2B品牌情感化运用
        3.多角度引发顾客兴趣传递
        4.通俗易懂展现亲和力
    (五)B2B公关传播
        1.新闻传播彰显公正性
        2.政府公关塑造品牌形象
        3.事件传播是B2B传播最重要手段之一
    (六)B2B品牌广告
        1.精准的专业出版物广告
        2.电视及户外广告是辅助补充
        3.直复营销是B2B重要广告手段
        4.更受B2B企业认可的网络广告
        5. B2B品牌广告联盟传播
    (七)B2B体验传播
        1.感观体验建立形象认知
        2.情感体验激发顾客感受
        3.文化体验形成独特内涵
    (八)关于B2B品牌赞助传播
        1.赞助社会慈善事业传播
        2.赞助公益活动传播
        3.赞助体育活动传播
    (九)B2B品牌利用展销展览传播
        1.展览营销战略传播
        2.品牌自身组织展览传播
九、如何管理价值——B2B品牌管理
    (一)品牌管理的理论研究
    (二)B2B品牌资产管理
        1.B2B品牌知名度管理
        2. B2B品牌认知质量管理
        3.B2B品牌联想管理
        4.B2B品牌忠诚度管理
    (三)B2B品牌组合管理
        1.B2B品牌组合管理的主要内容
        2.有效的利用B2B公司品牌
    (四)B2B品牌长期管理
        1.B2B品牌审计
        2.强化B2B品牌
        3.激活B2B品牌
        4.B2B品牌全球化
十、B2B品牌形象建构传播的案例分析
    (一)Intel的品牌案例
        1.Intel的发展与困境
        2.明确Intel的品类定位
        3.Intel品牌的全方位传播
        4.Intel品牌的组合管理
    (二)锦湖日丽的品牌案例
        1.锦湖日丽的竞争状况
        2.锦湖日丽的品牌定位
        3.锦湖日丽的运营配称
        4.锦湖日丽的品牌化成果
结论:B2B品牌形象构建的五个基点
    (一)B2B品牌市场基础是小众化
    (二)B2B品牌是偏理性的价值观念
    (三)B2B品牌传播更为全面化
    (四)B2B更注重公司品牌而非产品品牌
    (五)B2B品牌形象是价值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5)银川市蝇类分布、消长及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蝇类的分布与消长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点的选择
        1.2 调查时间
        1.3 调查方法
        1.4 蝇种鉴别与记录
        1.5 蝇密度计算方法
        1.6 数据的处理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蝇种构成
        2.2 蝇类密度
        2.3 蝇类的季节消长
    3 讨论
第二部分 气象因素对蝇密度的影响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的膨化处理
        1.3 数据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蝇密度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2.2 蝇密度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分析
    3 讨论
第三部分 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虫的采集
        1.2 监测药剂
        1.3 测定时间
        1.4 测定方法
        1.5 死亡判断标准
        1.6 实验条件
        1.7 数据处理
        1.8 评价标准
        1.9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银川市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水平
        2.2 银川市家蝇抗药性的动态变化
    3 讨论
建议
结论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件

(6)基于DNA条形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及其亚组的分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汇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材料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蚊虫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蚊虫野外采集
        2.2 蚊虫鉴定
        2.3 蚊虫基因组DNA提取
        2.4 COⅠ基因的制备及检测
        2.5 分子克隆
        3. 数据分析方法
        3.1 序列校正
        3.2 序列核实与比对
        3.3 序列分析
    结果
        1. mtDNA-COⅠ基因PCR扩增结果
        2. mt DNA-COⅠ基因序列分析
        2.1 序列特征
        2.2 不同地理株单倍型之间关系
        2.3 群体遗传结构
        2.4 群体动态
        2.5 遗传分化程度与地理距离的关系
    讨论
        1. 白纹伊蚊样本采集的代表性
        2. mt DNA-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分子标志的可靠性
        3. 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的遗传多样性
第二部分 白纹伊蚊亚组mtDNA-COⅠ基因分子鉴定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分析方法
        3.1 序列校正
        3.2 序列核实与比对
        3.3 序列分析
    结果
        1. mtDNA-COⅠ基因PCR扩增结果
        2. mt DNA-COⅠ基因序列分析
        3.白纹伊蚊亚组mt DNA-COⅠ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7)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一章 学分制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学分制与选修制的渊源
        一、“选修制”: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
        二、“学分制”:美国高等教育对选修制的延展
        三、兼容并蓄: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学分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
        一、我国学分制内涵之争与原因分析
        二、学分制的内涵:采用学分管理的选修制
        三、学分制的外延:学习自由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学分制教学模式及其特色
        一、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 我国学分制教学模式辨析
    第一节学分制改革及其教学模式变迁
        一、民国时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建国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摈弃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兴盛
    第二节多元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辨析
        一、从“六种模式论”到“两种模式论”
        二、“不完全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
    第三节 现下学分制教学模式面面观
        一、不完全学分制是逆水行舟的产物
        二、定位相宜的计划型学分制体系
        三、多头并举的深化学分制改革
第三章 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流变
    第一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源流
        一、从“图案”起步的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工艺美术”中彷徨的艺术设计教育
        三、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
        一、早期图案教学与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艺术设计对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承袭与更新
        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学分制改革对教学制度改革的推动
        二、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
第四章 不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学分型学年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
        一、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二节 分段式学分制:基础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三节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兴起
        一、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四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主要特征的分析
        一、四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三、集中切块的修选管理
        四、固定学制的适形方案
        五、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
第五章 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一节 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改革概述
        一、学分制改革的前奏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历程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概貌
    第二节 设计学院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呈现
        一、一个屋檐下的两种教学模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分析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二、课程体系中的缺憾与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涟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后的一些思考——以课程体系为例
附录 2: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情况一览表(2015 年)
附录 3:本文所涉高等学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一览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8)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概念的界定
        (一) “监狱”的理解
        (二) “感化”的用意
    二、学术研究回顾
        (一) 近代学术研究
        (二) 现代学术研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填补国内研究领域空白
        (二) 见证中西行刑文化交融
        (三) 中国监狱现代化的启示
第一章 清末民初的行刑变革
    第一节 中国古代狱制形态
        一、古代行刑的特点
        二、古代监狱的性质
        三、古代的教化观念
    第二节 刑罚近代化与监狱改良
        一、西方的行刑感化
        二、监狱改良的动因
        三、先进狱制的考察
    第三节 清末监狱制度的转型
        一、行刑观念的转型
        二、监狱机构的转型
        三、监狱立法的转型
        四、狱政管理的转型
        五、监狱官吏的转型
        六、行刑转型的考察
    第四节 教育刑思潮与行刑感化
        一、教育刑的源流
        二、教育刑的构成
        三、行刑感化理论的倡导
        四、感化教育的学理基础
        五、感化主义的立法表现
第二章 近代监狱的作业制度
    第一节 监狱作业的理论
        一、作业劳役与感化
        二、作业劳役的性质
        三、作业劳役的立法
    第二节 监狱作业的模式
        一、作业范围与时间
        二、作业种类与分派
        三、作业收入与基金
        四、作业定额与考核
        五、作业管理与纪律
        六、作业工师
        七、作业运营与经理
        八、作业利润
        九、外役监与移垦
    第三节 监狱作业的推行
        一、旧监作业的督饬
        二、战时作业的扩充
        三、战后作业的强化
    第四节 监狱作业的考察
        一、作业的覆盖状况
        二、作业不力的原因
        三、作业功能的错位
第三章 近代监狱的教诲制度
    第一节 监狱教诲的理念
        一、监狱教诲与感化
        二、监狱教诲的立法
    第二节 监狱教诲的模式
        一、教诲内容
        二、教诲种类
        三、教诲时间
        四、教诲词
        五、教诲方法
        六、教诲场所
        七、教诲改进
    第三节 旧监所的教诲
        一、旧监所遇囚状况
        二、旧监师资的缺失
        三、各地旧监的教诲
    第四节 监狱的宗教教诲
        一、宗教感化的渊源
        二、宗教忏悔的推崇
        三、宗教教诲的立法
        四、宗教教诲的发动
        五、宗教教诲的效果
    第五节 监狱教诲的考察
        一、监狱教诲的特点
        二、监狱教诲的不足
第四章 近代监狱的教育制度
    第一节 监狱教育的根据
        一、监狱教育与感化
        二、监狱教育的定性
        三、监狱教育的立法
    第二节 监狱教育的模式
        一、教育范围
        二、教育时间与科目
        三、教育教材
        四、教育方式与方法
        五、教育考核
    第三节 监狱图书馆与出版物
        一、监狱图书馆
        二、监狱出版物
    第四节 监狱教育的扩充
        一、监狱教育的整顿
        二、监狱教育的扩展
    第五节 监狱教育的考察
        一、监狱教育的特色
        二、监狱教育的实效
        三、教育理念的成熟
        四、监狱教育的评析
第五章 近代监狱的师资制度
    第一节 教诲师与教师的选任
        一、监狱教诲师
        二、监狱教师
    第二节 教诲师与教师的督导
        一、教诲师资的匮乏
        二、教诲师与教师的督查
    第三节 教诲师与教师的地位
        一、教诲师与教师的官等
        二、教诲师与教师的津俸
    第四节 新监教诲师与教师的比较
        一、教诲师与教师的编制
        二、教诲师与教师的年龄分布
        三、教诲师与教师的薪俸待遇
        四、教诲师与教师的资历
        五、教诲师与教师的报告及报表
    第五节 感化教育的人才支持
        一、近代狱吏的不良素质
        二、近代狱吏的培养与训练
第六章 近代监狱的少年感化制度
    第一节 少年监
        一、少年犯的特殊处遇
        二、近代少年监的创设
        三、少年感化立法
        四、少年监的感化教养――以山东少年监为例
    第二节 感化院
        一、少年感化与感化院
        二、近代感化院的创设
        三、感化院的教养制度
        四、特殊的感化院
        五、感化院模式的考察
第七章 近代监狱感化教育的考察
    第一节 感化教育的评析
        一、感化教育的观感
        二、感化教育的瓶颈
    第二节 感化教育的启示
        一、监所教育的视察监督
        二、感化检验的定量标准
        三、行刑个别化的原则
        四、感化教育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9)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序言
第一章 展览会展示设计的概述、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展览会的概述
        1. 展览会展示设计的历史回顾
        (1) 世界范围
        (2) 国内范围
        2. 展览会的本质及特征
        (1) 本质
        (2) 特征
        3. 展览会展示的功能和分类
        (1) 展览会的功能
        (2) 展览会的分类
        4. 展览会的社会影响
        (1) 展览会有利促进经济发展
        (2) 展览会有利提高举办城市的就业
        (3) 展览会提高举办国家的影响力
    二、展示设计简述
    三、展览会展示设计与其它展示设计的区别
    四、展览会展示设计"被生态设计"现状
    五、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的存在问题
        1. "新材料、新技术"与"好"的误区
        2. "天然材料"与"生态"的误区
        3. "绿色材料"与"无污染"的误区
        4. 设计要素的误区
第二章 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观
    一、生态设计提出的背景及其概念界定
        1. 生态设计提出的背景
        2. 生态设计的概念界定
    二、展览会展示生态设计的社会动因
        1. 世界各国环保法律的推动
        2. 人的自然观、价值观和设计观的推动
        (1) 自然观
        (2) 价值观
        (3) 设计观
        3. 行业竞争与节约成本的推动
    三、影响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的因素
    四、生态观对展览会展示设计的原则要求
        1. 动态协调原则
        2. 以人为本原则
        3. 艺术性原则
        4. 人—机系统原则
        5. 整体性与均衡原则
    五、展览会展示的生态设计与环境系统
        1. 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及其系统
        2. 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内容
    一、展览会展示空间的生态设计
        1. 空间概念的界定
        (1) 物理空间
        (2) 展示空间
        2. 展览会展示空间设计的生态系统
        3. 展览会展示空间设计的生态学原理
        (1) 展示空间设计与空间功能的关系
        (2) 空间感与距离
        (3) 心理效应与空间
        4. 展览场馆与生态设计
        5. 展示空间与生态设计
        (1) 展示距离的设计
        (2) 心理空间的设计
        6. 展览会展品组合造型的生态设计
        (1) 展览会展示组合造型的特点
        (2) 展示组合造型系统设计
        (3) 展品与辅助设施组合系统与设计的关系
        (4) 展示品、空间造型体系与设计的关系
    二、展览会展示中色彩、照明的生态设计
        1. 色彩的生态设计
        (1) 色彩与人的关系
        (2) 色彩与展示空间的关系
        (3) 展示空间系统中色彩的总体设计
        (4) 不同展示区域色彩设计
        (5) 展台色彩设计
        2. 生态的照明设计
        (1) 生态照明设计的概念
        (2) 照明生态设计系统中的光、物和人
        3. 照明生态设计与人体工程学
        4. 展览会展示区照明生态设计要求
        (1) 生态原则
        (2) 艺术性原则
        (3) 功能性原则
        (4) 整体性原则
        (5) 节能性原则
    三、材料与展示生态设计
        1 生态材料在世博会场馆中的应用
        2 展示材料与展品之间的生态设计
        3 展示材料与环境之间的生态设计
    四、生态能源、展示技术与生态设计
第四章 展览会展示生态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设计合理化
    二、坚持生态设计理念
    三、可再生资源在展览场馆应用
    四、材料使用要科学合理
    五、全生命周期设计
    六、系统的设计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综述
导论
    第一节 网络传媒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研究网络传媒经营的意义
第一章 数字化时代推动了网络传媒的经营
    第一节 传播格局的数字化倾向
        一、数字化对传媒的普遍影响
        二、传播格局和传媒自身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节 传媒研究理论和方法有了新发展
        一、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再认识
        二、国内外传媒理论研究机构的改进
    第三节 网络传媒经营的规律和内容
        一、特征变化
        二、运营规律
        三、内容分析
第二章 我国网络传媒经营的现状透析
    第一节 我国网络传媒经营已体现出产业化特点
        一、我国的网络传媒是呈阶梯式发展
        二、商机变得越来越大
    第二节 我国的网络传媒经营现状分析
        一、普遍采用三种运营模式
        二、最常见的八种赢利模式
        三、赢利空间正不断成长和突破
        四、中国特色已经初现
第三章 我国网络传媒经营的拓展研究
    第一节 加强对我国传媒政策的研究
        一、政策面的传媒体制改革
        二、传媒业的积极应对
        三、规范经营活动
    第二节 从内容入手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重提“内容为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内容改善的几个方面
        三、网页设计的十个注意
        四、内容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第三节 与传统传媒的竞争与合作
        一、竞争位势分析
        二、竞争与挑战
        三、渗透与合作
        四、未来的震荡
        五、跨媒体经营的可行性
        六、竞合关系总结
    第四节 网络营销的技巧分析和品牌管理
        一、增加网络传媒竞争调研的透明度
        二、网络传媒的市场拓展和销售
        三、网络传媒的公共关系和顾客服务
        四、网上广告
        五、降低产品支持费用
        六、增强品牌形象
第四章 经济资本的策略和运用
    第一节 风险投资钟情我国网络传媒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和特征
        二、国际风险投资更加理性
        三、我国网络传媒刚刚复苏
        四、风险投资热衷追逐我国网络传媒中的几个新领域
    第二节 我国网络传媒掀起第二次上市热潮
        一、海外上市近期表现不俗
        二、网络传媒与传统传媒在国内合并上市
        三、最佳上市时期还没有到来
    第三节 推动传媒的并购和重组
        一、全球化的媒体并购还远没有结束
        二、推动我国媒介产业资本化过程的加快
        三、推动我国传媒业的股权发生变化
    第四节 正确把握网络传媒业的资本往来
        一、资本往来带来的必然走势
        二、资本运营更受重视
        三、未来更多资本还会注入
第五章 网络文化资本的经营价值
    第一节 网络文化的生存态势
        一、网络文化的含义
        二、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
        三、网络文化的四大悖论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本的关系
        一、网络文化资本的全球性特征
        二、我国网络文化资本运营现状
        三、警惕负面因素的破坏作用
    第三节 充分挖掘网络文化资本的价值
        一、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产业
        二、网络经济文化力的挖掘、开发与建构
        三、把文化资本创值作为发展战略
        四、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是保证
        五、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致谢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研究创新自评表

四、2002年全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词(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物多样性和组成对布氏田鼠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落的影响[D]. 石超. 吉首大学, 2020(02)
  • [2]舟山群岛黄毛鼠的婚配制度研究[D]. 谭江东. 浙江师范大学, 2018(03)
  • [3]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管理研究 ——以南昌县为例[D]. 吕茂芝. 江西农业大学, 2017(03)
  • [4]B2B品牌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D]. 范定希. 上海大学, 2017(02)
  • [5]银川市蝇类分布、消长及家蝇抗药性调查研究[D]. 彭捷. 宁夏医科大学, 2017(01)
  • [6]基于DNA条形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及其亚组的分子鉴定研究[D]. 钱茜茜. 福建医科大学, 2016(07)
  • [7]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 冯阳.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8]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 张东平. 华东政法大学, 2010(05)
  • [9]展览会展示设计的生态设计研究[D]. 杨国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09(02)
  • [10]我国网络传媒的文化产业经营研究[D]. 詹恂. 四川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2002年全国媒体生物与控制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开幕致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