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射频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一、射频识别技术的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后星[1](2021)在《基于射频识别与物理层密钥生成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由于无线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播性,无线通信极易受到非法用户的伪造篡改、窃听干扰等恶意攻击,因此无线网络通信的安全性亟需重视。传统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是在物理层之上以密码学为基础,通过增加计算复杂度来提高安全性能。近年来,基于无线物理层安全的认证和加密技术可以用来进一步提升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本文针对射频身份识别与物理层密钥生成的无线抗干扰通信安全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如下:首先,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利用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指纹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设备身份识别方法。通信发射端发送射频信号,接收端采集信号并提取射频指纹特征,借助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学习射频指纹的特征图像信息,在测试阶段通过分类器和熵值计算并与预设阈值进行比较,用以识别区分合法设备用户和非法设备用户。经过大量样本测试后,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合法设备和非法设备的识别准确率分别在98%和90%以上,并能有效的区别不同的合法设备,保障了无线通信系统识别认证的安全性。其次,在完成设备认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信道的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利用信道的快速时变性和互易性,通信双方互相发送导频序列进行信道估计,提取信道瞬时状态信息,并利用量化编码各自生成一串初始密钥,然后通过信息协商确保收发双方密钥的一致性。此后,通信双方可利用一致性密钥进行加密通信。与传统加密方法相比,物理层密钥能够实现“一次一密”且无需进行分发管理,避免了密钥的泄露问题。通过演示系统的仿真分析,每次新生成的密钥与上一次密钥的平均比特变化率为41.9%,保证了密钥产生的随机性,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保密安全性能。最后,基于上述生成的收发一致性密钥,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层密钥的跳频序列设计方法,利用密钥作为初始种子生成跳频图案以实现跳频抗干扰通信。为了更加直观地演示所述研究内容,本文使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和软件无线电开发平台Lab VIEW来实现认证、加密和跳频功能,具体包括射频指纹的采集提取、密钥生成协商和跳频通信等模块的开发。鉴于所采用的USRP-2920设备型号的规格限制,搭建的抗干扰跳频通信系统演示平台实现每两秒一次的平均跳频速率。本文通过上述开发平台的演示运行结果和数据仿真分析来评估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刘帅[2](2021)在《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已先后在多个领域内成功地应用,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而且随着物联网热潮的兴起,深入到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出行中,人们也越来越离不开射频识别等技术。然而,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系统工作在开放信道中,往往面临着窃听、重放、去同步等多种类型的安全威胁,在交易或使用过程容易出现隐私信息泄露、财产损失等问题,这将会阻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虽然有众多研究人员设计了保护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协议,但是在保护如车联网下车辆识别场景中的车主身份、行驶记录等隐私信息时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本文做出的主要研究如下:(1)本文针对阅读器自身的安全性以及协议执行中可能遭受的攻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基于RFID的匿名双向认证协议,可以实现车载标签和阅读器之间匿名地进行双向认证与协商会话密钥,并防止攻击者通过丢失的阅读器获取隐私信息。在安全性分析中,通过安全性讨论和BAN逻辑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本协议能够抵御常见安全攻击,防止攻击者利用丢失的阅读器攻击协议,比同类协议更安全。分别在计算性能、存储性能、通信性能方面与同类协议对比,证实了本协议更适用于低性能的标签。(2)本文针对相关协议在服务器端检索认证信息时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认证信息检索方法的匿名双向认证协议,以提高协议认证效率。然后,分别通过BAN逻辑证明和安全性讨论的方式,证明了该认证协议的安全性。最后,通过计算性能、存储性能、通信性能对比证明了该改进协议同样适用于支持轻计算量的标签。

王爽[3](2021)在《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服务逐渐智能化、多元化。在传统图书馆中,一切服务以资源为中心,然而这种服务在现阶段已经不能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因为在大量的信息内容中人们想要快速且准确获取所需信息是极其困难的,因此,如今的图书馆服务必须逐渐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转变。图书馆应该做到从用户踏进图书馆大门的那一刻起,就能够准确识别到每个用户的身份、专业、年级、浏览记录、位置等情景信息,基于用户的情景主动为用户提供精确的服务。而不是像传统的图书馆一样,所有服务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为了提高图书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在现阶段图书馆服务中,应为用户打造智能化的图书馆服务,即将情景感知技术融入到图书馆中,比如RFID技术、i Beacon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利用这些技术收集用户、资源等情景信息,分析用户行为特征,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这些情景感知技术的融入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利用文献调研法、网络调查法、对比研究法、邮件核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撰写。首先对国内外涉及到的情景化信息服务的文献进行梳理,探索情景化服务的发展现状。然后以40所国内高校图书馆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对其提供的信息服务进行网络调查并提取出其中的情景化信息服务,总结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主要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为了形成对比与借鉴,本文基于网络调查和文献调研选取了11所国外高校图书馆和6所国内公共图书馆,对其提供的情景化信息服务现状展开调查。将国内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现状分别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和国内公共图书馆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国内高校图书馆与两者的差距。基于调查结果对现有的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进行提取,并基于情景信息的获取层、处理层、应用层提出了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优化的整体框架,然后本文提出了三种新型的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即“扫码点书”服务、基于用户情绪的情景化信息推荐服务、基于位置的情景化信息推荐服务。最后,提出了实施建议。

瞿靖[4](2021)在《自走铁矿井下车辆识别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走铁矿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采用平硐和斜坡道联合开拓。无轨车辆从1480中段硐口进入,经由1#斜坡道通行。从安全生产、提升效率、智能化矿山建设的角度出发,预建立一套车辆定位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经过调查发现,市场上此类系统产品主要有以下不足:基本上都是以煤矿使用而设计的,非煤矿山相对良好一点的环境使得这些系统,在系统造价、设备体积、运营维护方面都有相当大的额外成本;而且此类系统使用较多的是RFID的车辆识别技术、多组件的基站,这使系统成本很难降低,进一步的智能化建设受限。本文以自走铁矿1480-1430中段为研究出发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市场产品、部分矿山应用和具体的工程背景,做出了方案设计,然后采用ZigBee无线通信、PLC可编程控制器、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从硬件选型、软件程序完成了系统的车辆定位、信号控制。本文工作和成果如下:1.设计了一套新的井下车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基站方案。方案借鉴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概念,采用小型智能可编程控制器S7-200SMART SR20在每个节点处设置数据处理、通讯、综合控制多项功能整合的集中一体基站,替代了传统的多组件、大体积的基站。2.采用了Texas Instruments公司的CC2530F256 ZigBee无线通信芯片作核心板,再采用CH340G芯片和TTL转RS485对车辆识别协调器/路由器节点串口通信,编写了基站西门子内核与CC2530 8051内核的自由口通讯协议,为矿山进一步智能化建设打下基础。3.井下部分完成后,基站接入矿山局域网。地面采用King View组态软件,通过IP地址和寄存器接入各个接口,通过可视化编程,实现对井下系统监视与控制,并具有自动记录通行数据与生成报表的功能。本系统经调试验证,在车辆定位、数据信号传递、信号处理与控制、上位监控等各方面状态良好,相比于市面已有系统,降低了一半以上开发和后期维护成本。细化分布式架构和小型数据处理、通讯控制整合的基站在当前应用较少,有一定创新性。对此类工程应用与研究,有一定意义的参考价值。

刘生智[5](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奶牛目标检测与身份识别研究》文中指出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奶牛的自动检测与识别,是未来智慧养殖待发展的关键技术。立足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场的信息与智能化管理需求,综合利用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方法,探索视觉复杂场景中的奶牛目标检测、躯体精细分割与身份识别方法,力图丰富南疆奶牛养殖的智能装备,提高其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能力。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改善复杂场景中奶牛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将YOLO V3方法应用于奶牛图像目标检测。采用该方法对奶牛图像数据开展了目标检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牛图像和群牛图像2组实验图像的漏检率分别为20.69%、25.00%;每幅图像检测平均耗时0.24秒,检测效率较高。并对比分析了YOLO V3方法在不同置信度阈值下的检测效果差异;对比了YOLO tiny-V2方法与YOLO V3方法在测试集上的检测性能差异;考量了YOLO V3方法在不同尺度图像上的目标检测表现。(2)针对视觉场景下群牛图像中“粘连”牛体难以准确图像分割的难题,采用LabelMe标注工具标注了样本数据集,将Mask R-CNN方法应用于奶牛图像实例分割。以PyTorch为深度学习的基础开发框架,建立了Mask R-CNN网络,经训练得到较优化的奶牛图像分割模型——CowNet;采用了准确率指标评价分割效果;结果表明:CowNet模型在样本数据集上的分割准确率达到84.77%。(3)为实现视觉复杂场景中的奶牛身份快速、可靠识别,将GrabCut图像分割方法与Inception V3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应用于奶牛体廓分割与身份识别。以TensorFlow为深度学习框架,建立了Inception V3网络,经训练得到较优化的奶牛身份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对FriesianCattle 2017公有数据集上的总体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87.93%,在TarimCattle 2020数据集上的总体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84.54%。本文创新点:采用数据增强、人工标注、调优训练参数等方法,在COCO2014预训练模型基础上,训练获得了专用于奶牛的图像分割模型——CowNet;为了丰富图像数据获得的方法、满足深度学习方法对大规模数据的需要,通过构建奶牛3D模型,经纹理贴图与投影变换,获得不同视角下的奶牛图像,为较难采集的目标数据集提供了一种图像增强方法。未来,将继续开展身份识别系统的集成研究、新增奶牛的再识别研究及奶牛行为分析、疾病预测研究。

胡锋[6](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蓬勃发展,智能家居逐步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众多智能家居的相关产品不断被研发和改进,家庭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亮点产品,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传统的门禁系统大多采用金属钥匙、门禁卡或者数字密码这样的方式来开门,这些方式普遍存在着钥匙的管理难度大、灵活性差、安全性低等弊端。针对传统门禁系统涌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以门禁作为切入口,在传统门禁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人脸识别以及APP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用户可以利用手机APP轻松完成远程视频监控和一键开锁,还可以赋予临时访客使用电子二维码钥匙开锁的权限。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主要是由硬件模块、云平台和APP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模块以STM32F103RC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同时将树莓派3B+作为子控制系统识别人形和人脸。树莓派一旦识别出结果就发送给ARM Cortex-M3内核的主控芯片STM32,主控分析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至云平台。同时STM32会接收来自云平台对双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门锁和门销完成开关操作。云平台主要解决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存在的远程控制和实时性的问题,既可以实现对下位机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可以支持APP对云端数据的调取查看和对下位机的指令操作。手机APP软件是专门针对家庭智能门禁系统进行开发的,住户可使用手机自带的Wi-Fi或者蓝牙连接设备,通过账号及密码等消息的交互验证完成鉴权这一操作,鉴权完成后就可以实现对自家门锁的远程无线操控。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作为保护住户家庭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包含传统门禁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克服了传统门禁系统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家庭住户的生活便利度,满足当前和未来门禁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完成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架构搭建和软件设计流程,并在真实环境下对门禁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既能够远程控制门锁工作,也拥有远程信息实时监控能力。在实际测试和控制过程中,整个门禁系统工作稳定,具备智能、安全、便捷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李三妹[7](2020)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汉译英实践报告 ——以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跨国间教育信息技术的合作和交流也更加频繁,教育信息技术文献翻译成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信息技术文献翻译不仅要求译者不断更新相关背景知识,掌握新术语,而且要求译者用词严谨,行文简练,逻辑严密,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信息反应和原文读者对原文信息反应基本相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认为,功能对等的目的就是译文与原文达到高度的对等,使目的语听众或读者在理解和欣赏译文时所作出的反应与原文听众或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所作出的反应基本上一致。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可以作为翻译实践的目标,译者应使翻译作品与原作尽可能靠近。文本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进行翻译研究与实践。本翻译报告以教育信息技术专着《高校信息技术》第五章为实践对象,在分析教育信息文本文体特征的基础上,以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采用对比分析法、举例说明、归纳总结等方法系统剖析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力图使教育信息技术文本英译时达到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的信息对称。作者在报告中介绍了翻译任务以及翻译过程;从词汇、句法、语篇和文体四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结合大量实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探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总结了翻译实践的经验与不足。本研究表明,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有效指导信息技术文本翻译,其研究成果对今后类似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助于实现源文本和目标文本的功能对等,提高翻译质量。

余璇[8](2020)在《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候机楼室内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位置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GPS卫星定位技术由于建筑物对卫星信号的阻挡,不能准确有效的提供室内定位服务,各行各业对室内定位服务需求愈发强烈,室内定位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室内定位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先进的室内定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再结合机场候机楼这种特定的环境找出一种合适的定位方式。针对候机楼WiFi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WiFi滤波法的行人定位方法,该方法对WiFi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利用K-近邻(KNN)的WiFi指纹匹配方式并与惯性导航技术相结合实现室内定位。针对候机楼面积大,WiFi指纹匹配时间过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导辅助的WiFi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聚类方式对WiFi指纹进行分类,形成聚类中心,并利用惯性导航技术缩小WiFi指纹匹配范围,从而大大缩小定位耗时且大大提高定位的实时性。通过对机场候机楼出现的WiFi信号不稳定和WiFi指纹匹配时间过长两个问题的有效解决,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旅客提供了高质量的候机楼定位服务,有效的提升了机场候机楼的综合服务质量。

侯周国[9](2012)在《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测试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物联网(IOT)产业逐步形成。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通信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是继条形码技术之后最具影响力的信息识别读取技术。RFID技术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超高频(UHF)射频识别标签具有体积小、识别快速、读写距离远、操作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各领域如不停车收费、物流管理、行包跟踪等广泛应用。但是产品的应用环境复杂,这对RFID系统工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RFID系统性能的研究与测试工作是RFID技术研究的热点,设计功能全面、操作简易的RFID测试系统是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射频识别技术的特殊性,对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其测试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文中研究了RFID动态参数和介质因素对性能的影响、雷达散射截面、防冲突测试等关键问题,提出了系列针对超高频段的RFID产品的性能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首先,从射频识别基本的原理开始,讨论了射频识别测试原理、相关协议以及测试硬件架构。根据RFID测试技术的现状,提出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和软件无线电技术(SDR),设计开发了UHF段RFID产品的测试平台。该平台具备对RFID系统的读取性能测试、空中接口一致性测试、电气性能测试以及第三方监测等功能,平台支持多协议,具有客户自定义标准测试的可扩展能力。该平台具备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稳定性,为RFID产品研发、设计和应用等提供参考依据、技术指导。其次,基于RFID技术通信原理和天线的反向散射理论,分析RFID通信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合所研发的测试平台,提出了针对RFID产品性能的组合参数分析的测试方法。通过对ISO/IEC18000-6C协议所规定的通信参数的分析,深入讨论了Tari值、调制深度、脉冲占空比等对RFID链路功率的影响,采用组合参数测试,得出了RFID通信协议中的优化的特征参数组合。理论与测试表明:Tari值较小,占空比约为50%和较高的调制系数为参数的最优组合,此时标签天线获取功率最大,识别距离最远。再次,研究了电子标签的功率反射系数、传输系数、阻抗匹配、芯片灵敏度等对读取距离和读取率的影响,并测试多种不同材质下RFID系统的识别效果。研究测试了标签在不同运动速度、不同位置、不同贴附介质材料和天线极化情形下的RFID系统的识别性能,对标签的关键性能参数进行研究与评估。所得测试结果和分析表明,标签起点的选择,运动速度以及信号发送时机的选择,均导致一定区域内的读取性能受影响。标签与介质间的距离对系统的读取性能有增强或消弱的影响,同时金属将导致天线失谐;通用偶极子标签贴近金属和液体时,读取率很低甚至无法读取。最后,提出采用马尔科夫链模型来模拟RFID系统的防冲突性能,并量化系统的识别效率和识别速度。RFID防冲突过程的分解是一个随机过程,基于动态时隙参数的自适应Q值算法是较为通用的防冲突算法。RFID通信时序中,标签在每一帧中选择时隙满足二项分布随机过程。定义了标签数目和时隙参数Q的变化数据的组合状态(Q,n),在此基础上讨论并建立数据组合状态(Q,n)的转移过程的马尔科夫链模型,有效的模拟Q值调整过程,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实现对防冲突过程的效率测试。理论与测试表明:马尔科夫链模型对防冲突进行模拟结果和测试结果是吻合。

余新栓[10](2011)在《基于RFID的嵌入式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Philips公司的Mifare技术是当前智能射频卡的主流技术。Mifare智能IC卡具有高度安全、高可靠性及分区存储的结构特点,支持一卡多用。设计以单片机和读卡模块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终端,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对于现代制造业来说,MES提出了较高的数据采集功能要求。本文将RFID技术、单片机技术及信息技术相结合,针对工业数据采集领域,研究基于RFID的嵌入式生产数据采集终端设计方案。本文对生产成本控制系统信息数据采集要求作了说明,研究了非接触式智能卡射频通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重点分析了非接触式IC卡系统读写控制协议。根据所确定RFID数据采集终端基本功能结构,结合嵌入式应用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介绍了智能IC卡及其读卡器的功能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主要包括读卡器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开发。硬件设计包括芯片选型、主控芯片与射频收发芯片的接口技术以及各个硬件模块的设计。软件设计包括程序开发环境选择、读卡器与卡的通信流程以及其他硬件模块驱动程序的编写,详细分析了单片机系统与IC卡通讯的原理与程序流程,并给出主要功能函数及相关代码。软件系统主要从通用性的角度进行设计,实现基本的、稳定性高的读写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应用添加若干辅助程序,即可满足多种应用需求,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利用本次设计的RFID嵌入式生产数据采集终端进行二次开发,将RFID与MES集成,可以提高实时数据采集高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

二、射频识别技术的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频识别技术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射频识别与物理层密钥生成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理层安全研究现状
        1.2.2 无线射频设备认证的研究现状
        1.2.3 物理层密钥生成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USRP与LabVIEW软件无线电平台
    2.1 软件无线电简介
        2.1.1 软件无线电的定义和特点
        2.1.2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2.1.3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架构
    2.2 USRP与LabVIEW软件无线电平台
        2.2.1 USRP硬件平台介绍
        2.2.2 LabVIEW软件平台介绍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无线射频设备识别及系统实现
    3.1 引言
    3.2 无线通信设备的射频指纹
        3.2.1 射频指纹的产生机理
        3.2.2 射频指纹的特点和分类
        3.2.3 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流程
    3.3 射频指纹的提取
    3.4 射频指纹的识别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物理层信道的收发一致性密钥生成及系统实现
    4.1 引言
    4.2 无线信道的基本特性和系统模型
    4.3 信道估计方法
    4.4 密钥生成过程
        4.4.1 信道测量
        4.4.2 信道特征提取
        4.4.3 信道量化
        4.4.4 密钥协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物理层密钥的无线跳频抗干扰通信及系统实现
    5.1 引言
    5.2 跳频通信技术介绍
    5.3 基于物理层密钥的跳频序列设计及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础知识
    2.1 RFID系统
        2.1.1 工作原理
        2.1.2 组成结构
        2.1.3 分类标准
    2.2 检索认证信息方法
    2.3 BAN逻辑相关知识
        2.3.1 语言符号
        2.3.2 常用的推理规则
        2.3.3 证明推理的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RFID的匿名双向认证协议
    3.1 车辆识别场景
    3.2 问题陈述
        3.2.1 系统模型
        3.2.2 安全需求
    3.3 协议设计
    3.4 安全性分析
        3.4.1 安全性证明
        3.4.2 安全性讨论
        3.4.3 安全性对比
    3.5 性能分析
        3.5.1 计算性能
        3.5.2 存储性能
        3.5.3 通信性能
        3.5.4 仿真模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改进认证信息检索方法的RFID匿名双向认证协议
    4.1 设计思路
    4.2 协议设计
    4.3 安全性分析
        4.3.1 安全性证明
        4.3.2 安全性讨论
    4.4 性能分析
        4.4.1 计算性能
        4.4.2 存储性能
        4.4.3 通信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2 情景化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2.3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信息服务模式概念
        2.1.2 情景相关概念
        2.1.3 情景化信息服务概念
    2.2 信息服务模式基本理论
        2.2.1 信息服务基本模式
        2.2.2 信息服务生成模式
    2.3 情景信息分类理论
    2.4 情景化信息服务的步骤
        2.4.1 情景信息的获取
        2.4.2 情景信息的处理
        2.4.3 情景信息的使用
    2.5 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
        2.5.1 RFID技术
        2.5.2 iBeacon技术
        2.5.3 传感器技术
        2.5.4 NFC技术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调查与对比分析
    3.1 国内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现状的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的选取
        3.1.3 调查步骤
    3.2 国内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调查结果分析
        3.2.1 国内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的基本情况
        3.2.2 国内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的主要模式
    3.3 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对比
        3.3.1 国外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3.3.2 情景化信息服务的对比分析
    3.4 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对比
        3.4.1 国内公共图书馆情景化服务现状调查
        3.4.2 情景化信息服务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与优化
    4.1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基本模式
        4.1.1 情景化位置服务模式
        4.1.2 情景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4.1.3 情景化推荐服务模式
        4.1.4 基于时间情景的信息服务模式
    4.2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优化目标及整体框架
        4.2.1 优化目标
        4.2.2 整体框架
    4.3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优化
        4.3.1 用户情景与物理情景相融合
        4.3.2 用户情景与资源情景相融合
        4.3.3 用户情景、物理情景、资源情景相融合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实施建议
    5.1 培养更加专业化的馆员队伍
    5.2 加强技术安全保障
    5.3 完善馆内基础设施
    5.4 构建完善的管理系统,建立反馈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6.2.1 研究局限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调查
致谢

(4)自走铁矿井下车辆识别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国内外动态
        1.2.1 国内发展动态
        1.2.2 国外发展动态
    1.3 相关技术
        1.3.1 车辆识别相关技术
        1.3.2 分布式架构系统
        1.3.3 可编程控制器PLC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4.1 论文主要工作
        1.4.2 论文章节安排
        1.4.3 论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背景和相关系统矿山应用分析
    2.1 自走铁矿现状
        2.1.1 自走铁矿生产概况
        2.1.2 斜坡道及主要巷道情况
        2.1.3 已有人员定位系统情况
        2.1.4 井下网络建设情况
        2.1.5 井下车辆交通情况
    2.2 国内矿山应用分析
        2.2.1 普朗铜矿铲运机定位及计量系统
        2.2.2 景洪疆峰铁矿KJ293A运输监控系统
第三章 自走铁矿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交通管控区间
        3.1.2 通行策略
        3.1.3 系统功能要求
        3.1.4 结合矿山已建成相关系统
        3.1.5 创新要求
    3.2 方案设计
        3.2.1 管控区间和节点划分
        3.2.2 通行方案和避让点
        3.2.3 车辆识别方案
        3.2.4 基站方案
        3.2.5 分布式系统架构方案
        3.2.6 上位机组态方案
        3.2.7 方案总结
第四章 硬件选用与软件程序编写
    4.1 车辆识别定位
        4.1.1 ZigBee硬件部分
        4.1.2 ZigBee软件部分
    4.2 数据及控制基站
        4.2.1 基站硬件选择
        4.2.2 基站软件编写
    4.3 信号传输
        4.3.1 CH340G实现CC2530 串口通信
        4.3.2 TTL接口转串口为RS485 电平
    4.4 上位机组态
        4.4.1 以太网实现基站组网
        4.4.2 KingView接入基站接口组态
    4.5 最终系统
第五章 实验验证
    5.1 实验验证方案
    5.2 实验验证过程
        5.2.1 信号灯状态
        5.2.2 上位机界面
        5.2.3 通行数据
    5.3 实验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深度学习的奶牛目标检测与身份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理论新进展及其在奶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
        1.2.2 动物个体身份识别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实验平台搭建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组织结构
第2章 基于YOLO V3 方法的奶牛目标检测
    2.1 YOLO V3 方法概述
        2.1.1 YOLO V3 主体结构
        2.1.2 多尺度融合预测
        2.1.3 YOLO V3 算法原理
    2.2 实验数据
    2.3 不同因素对检测效果影响的对比实验
        2.3.1 不同图像尺度对图像目标检测效果的影响
        2.3.2 YOLO V3与YOLO tiny-V2 方法检测性能对比
        2.3.3 YOLO V3 模型置信度阈值对检测效果的影响
    2.4 实验与结果分析
        2.4.1 目标检测实验结果
        2.4.2 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2.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owNet模型的奶牛目标实例分割
    3.1 Mask R-CNN原理
        3.1.1 Mask R-CNN对 Faster R-CNN的改进
        3.1.2 Mask R-CNN网络结构
    3.2 数据集的准备
        3.2.1 数据集准备
        3.2.2 训练集标注图
    3.3 模型的训练
        3.3.1 评价标准
        3.3.2 “粘连”牛体分割模型训练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实验结果
        3.4.2 检测结果分析
        3.4.3 分割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奶牛身份识别
    4.1 GrabCut图像分割方法
    4.2 Inception V3 身份识别方法
    4.3 基于图形图像结合的数据增强方法
        4.3.1 深度学习对数据过渡依赖的图形学解决方法
        4.3.2 Blender中奶牛图像的生成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4.4.1 数据集的准备
        4.4.2奶牛身份识别实验
        4.4.3 讨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技术
    2.2 人形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
    2.3 QR二维码技术
    2.4 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
    2.5 云平台
第三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3.3 系统的协议设计
    3.4 系统的功能设计
        3.4.1 实时检测功能
        3.4.2 人体信息采集功能
        3.4.3 自主预警功能
        3.4.4 远程控制功能
        3.4.5 远程视频查询功能
第四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方案
    4.2 终端核心控制器
    4.3 树莓派3B+
    4.4 数据采集模块
        4.4.1 人体热释电传感器
        4.4.2 振动传感器
    4.5 数据传输模块
        4.5.1 Wi-Fi模块
        4.5.2 蓝牙模块
    4.6 舵机控制模块
    4.7 系统拓展部分
        4.7.1 显示模块
        4.7.2 系统按键电路
        4.7.3 系统电源电路
        4.7.4 系统报警电路
第五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方案
    5.2 阿里云平台的设计
    5.3 APP应用程序设计
第六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系统测试流程
    6.2 硬件模块调试
    6.3 软件功能调试
    6.4 整体性能测试
    6.5 测试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7)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汉译英实践报告 ——以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1.1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2.1.2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2.2.1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2.2.2 Background Knowledge Learned
        2.2.3 Translation Plans Made
    2.3 Translation Process
    2.4 Translation Proofreading
Chapter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3.2.1 Lexical Equivalence
        3.2.2 Syntactic Equivalence
        3.2.3 Textual Equivalence
        3.2.4 Stylistic Equivalence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Lexical Level
        4.1.1 Terminology
        4.1.2 Nominalization
    4.2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Syntactic Level
        4.2.1 From Active Voice to Passive Voice
        4.2.2 From Parataxis to Hypotaxis
        4.2.3 Non-subject Sentences
    4.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at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2 Coherence
Chapter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Ⅰ Glossary
AppendixⅡ Source Text
AppendixⅢ Target Text
Achievements

(8)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候机楼室内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见非WLAN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WLAN室内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3 大型机场候机楼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方法
    2.1 WLAN定位技术
    2.2 常用室内定位方法
    2.3 常用的室内定位算法
        2.3.1 基于测距的定位算法
        2.3.2 位置指纹算法
        2.3.3 位置指纹算法的位置估计算法
    2.4 惯性导航技术
    2.5 K-means聚类简介
        2.5.1 算法流程
        2.5.2 初始质心选取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WiFi指纹滤波法的室内行人定位方法
    3.1 惯性导航下WiFi指纹滤波室内行人定位方法
        3.1.1 基于WiFi指纹的位置估算
        3.1.2 基于惯性导航技术的位置估算
        3.1.3 联合定位
    3.2 仿真测试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惯导辅助WiFi的室内定位算法
    4.1 离线训练阶段
        4.1.1 采用均值平滑法平滑RSSI值
        4.1.2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Wi Fi指纹分类
    4.2 在线定位阶段
        4.2.1 基于K-means聚类的K近邻算法
        4.2.2 惯性导航辅助指纹定位算法
    4.3 实验对比与分析
        4.3.1 实验环境设置
        4.3.2 惯导与惯导辅助WiFi定位的对比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测试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RFID测试技术研究发展及现状
        1.3.1 国外RFID测试研究工作现状
        1.3.2 国内RFID测试研究工作现状
        1.3.3 RFID测试的主要内容及挑战
        1.3.4 RFID技术相关标准
    1.4 主要研究工作
第2章 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及测试系统设计
    2.1 RFID系统的组成
        2.1.1 标签的结构及类型
        2.1.2 读写器结构及类型
    2.2 RFID系统测试技术
    2.3 RFID测试标准及测试环境
        2.3.1 RFID系统的测试标准
        2.3.2 RFID系统的测试环境
    2.4 RFID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2.4.1 虚拟仪器技术
        2.4.2 软件定义无线电技术
        2.4.3 RFID测试平台的功能设计
        2.4.4 RFID测试平台的架构
        2.4.5 RFID测试平台软硬件结构
        2.4.6 RFID测试平台的特点
    2.5 RFID测试系统平台的功能
        2.5.1 RFID协议一致性测试
        2.5.2 RFID产品性能测试
        2.5.3 电气性能参数的测试
        2.5.4 第三方监听测试
    2.6 小结
第3章 无源超高频RFID系统动态性能测试
    3.1 ISO/IEC 18000-6C介绍
        3.1.1 前向链路的PIE编码
        3.1.2 反向链路的FM0编码
    3.2 无线传播预测模型
    3.3 动态性能测试系统设计方案
    3.4 链路预测理论分析
    3.5 实验测试及结果
        3.5.1 标签灵敏度测试
        3.5.2 Tari对应答功率影响的测试
        3.5.3 脉冲宽度对应答功率影响的测试
        3.5.4 调制系数对应答功率影响的测试
    3.6 小结
第4章 超高频段射频标签应用性能分析与测试
    4.1 标签芯片的读灵敏度和读取距离
        4.1.1 标签电路等效原理
        4.1.2 功率传输系数对读取性能的影响
    4.2 标签的运动速度与读取率的研究
        4.2.1 理论分析
        4.2.2 速度对读取性能的影响
        4.2.3 标签位置对读取性能的影响
    4.3 介质对读取性能的影响分析
        4.3.1 金属目标对读取率的影响
        4.3.2 瓶装液体对读取性能的影响
        4.3.3 多种材质条件下的读取性能对比
    4.4 天线的极化方向对标签性能的影响
        4.4.1 理论分析
        4.4.2 测试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反向散射RFID防冲突算法性能测试
    5.1 引言
    5.2 RFID通信的冲突类型
        5.2.1 标签冲突
        5.2.2 读写器冲突
        5.2.3 读写器间频率干扰
    5.3 多标签防冲突算法
        5.3.1 ALOHA算法
        5.3.2 树形搜索防冲突算法
        5.3.3 读写器防冲突算法
        5.3.4 冲突算法性能比较总结
    5.4 基于动态帧时隙的ALOHA的自适应Q值算法
        5.4.1 标签盘存时序
        5.4.2 自适应Q值算法
    5.5 Q值算法性能分析及状态模型
        5.5.1 马尔科夫链
        5.5.2 性能模型的建立
        5.5.3 模型分析
        5.5.4 模型求解
        5.5.5 性能参数计算
    5.6 实验测试
    5.7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未来工作的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测试控制平台软硬件说明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和获奖情况

(10)基于RFID的嵌入式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成本控制中的生产数据采集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
2 数据采集终端功能整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组成与功能结构
        2.1.1 系统构成
        2.1.2 RFID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终端
        2.1.3 RFID数据采集终端的典型工位配置
        2.1.4 RFID数据采集终端应用方案
    2.2 数据采集系统终端设计方案
        2.2.1 RFID卡应用系统系统开发原则
        2.2.2 RFID数据采集终端系统设计思路
3 非接触式IC卡
    3.1 射频识别系统
        3.1.1 射频通信与射频识别的物理基础
        3.1.2 读卡器与卡之间通信工作原理
        3.1.3 射频识别标准
        3.1.4 读卡器与卡之间通信时的信号类型
    3.2 非接触式IC卡的类型
        3.2.1 非接触式IC卡的概念
        3.2.2 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
    3.3 Mifare1S50非接触式IC卡
        3.3.1 Mifare1S50非接触式IC卡的主要技术性能
        3.3.2 Mifare1IC卡存储结构
        3.3.3 Mifare1IC卡存取控制规则
        3.3.4 MF1卡控制条件设置步骤
        3.3.5 MF1卡访问失效原因分析及其处理方法
    3.4 M1射频卡与读写器的通讯过程
4 数据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4.1 数据采集终端的性能及功能结构
    4.2 读写器RFID基站芯片选择
        4.2.1 常见RFID基站芯片介绍
        4.2.2 MF RC500射频读写芯片
    4.3 采集终端硬件设计
        4.3.1 MCU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4.3.2 电源电路设计
        4.3.3 射频收发电路设计
        4.3.4 RS232接口设计
        4.3.5 蜂鸣器电路
        4.3.6 液晶显示电路与时钟电路
5 软件设计
    5.1 数据采集终端编程原则
    5.2 程序结构与主要函数调用关系
        5.2.1 系统主程序结构
        5.2.2 主要函数调用关系
        5.2.3 系统中断资源分配
    5.3 MFRC500底层函数
    5.4 IC卡与读卡器的通信程序
        5.4.1 IC卡的操作流程
        5.4.2 IC卡的存取操作程序
    5.5 串行通信程序
        5.5.1 数据的传输协议
        5.5.2 接收和发送中断函数
        5.5.3 上位机通信程序
    5.6 液晶显示程序设计
        5.6.1 LCM的命令字
        5.6.2 液晶显示功能函数设计
6 结论
    6.1 论文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射频识别技术的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射频识别与物理层密钥生成的无线通信安全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D]. 王后星. 南京邮电大学, 2021
  • [2]轻量级RFID双向认证协议研究[D]. 刘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3]高校图书馆情景化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王爽. 河北大学, 2021(02)
  • [4]自走铁矿井下车辆识别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D]. 瞿靖.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5]基于深度学习的奶牛目标检测与身份识别研究[D]. 刘生智. 塔里木大学, 2020
  • [6]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D]. 胡锋.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7]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汉译英实践报告 ——以教育信息技术文本翻译为例[D]. 李三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8]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候机楼室内定位方法研究[D]. 余璇.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9]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测试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D]. 侯周国. 湖南大学, 2012(04)
  • [10]基于RFID的嵌入式生产数据采集系统研究与设计[D]. 余新栓. 西安工业大学, 2011(08)

标签:;  ;  ;  ;  ;  

射频识别技术的新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