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

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

一、吉西他滨为主联合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林,黄盛源,刘忠林,罗冲[1](2021)在《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T淋巴细胞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8.06%,与对照组的54.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乏力、脱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临床效果基本一致,但是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临床不良反应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且对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小,相对具有更优的应用优势。

邓仁芬[2](2021)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消岩汤加减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及天津市肿瘤医院经一线治疗4-6周期后病情稳定、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128例。分析、比较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组(观察组,62例)、化疗维持治疗组(对照组,66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功能状态(Karnofsky,KP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肺癌中医症状积分、安全性,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化疗维持药物、维持治疗周期、病理类型、中医证型、转移情况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可能获益人群。结果:本研究纳入128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病理类型、原发灶部位、淋巴结有无转移、远处转移部位数、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价、化疗维持方案、维持治疗前KPS评分等方面基线特征均衡,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观察指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相较单纯化疗维持能延长m PFS,分别为6.3 vs.5.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观察指标:(1)OS: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较单纯化疗维持对中位总生存期(Media Overall Survival,m OS)有延长趋势,分别为14.8 vs.13.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肿瘤客观疗效评价:观察组ORR为11.3%,DCR为77.4%;对照组ORR为7.6%,DCR为65.2%,观察组ORR、DC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KPS评分: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治疗后90分相比于比治疗前80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KPS评分,中位KPS评分90分vs.80分,观察组显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疗效,观察组改善明显获益,总有效率分别为72.6%vs.24.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角色功能、情感功能、总体健康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领域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5)肺癌中医症状积分:评价两组间单项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咳嗽、咯痰5个症状改善优于化疗维持组,有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在其余症状改善方面普遍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价两组总体肺癌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观察组总体症状改善显着获益,总体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7.7%vs.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血液、肝、肾毒副反应分级主要为Ⅰ度、Ⅱ度,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分级情况普遍较低,其中,贫血的发生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Ⅲ度不良反应较少,观察组包括1例白细胞减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对照组包括3例白细胞减少、3例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血小板减少及2例贫血,两组均未出现Ⅳ度血液、肝、肾毒性。(7)亚组预后因素分析:对观察组行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的人群可能会在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中获益;对观察组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NM分期、维持治疗周期是影响PFS预后的独立因素,相对于ⅢB期而言Ⅳ期是影响PFS预后的危险因素,>4周期(长疗程)维持治疗是影响PFS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患者具有延长PFS,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疗效,安全性良好,其中,ⅢB期、鳞癌、肺脾气虚证、长疗程(>4周期)维持治疗患者疗效更佳。

李沛瑾[3](2021)在《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收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为后续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Ⅳ期NSCLC的有效方案及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获取最终生存状态,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1)回顾性队列研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按照暴露程度分为高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6个月)、低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3个月且<6个月)和无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3个月)三个队列,主要研究指标为OS和PFS;(2)生存分析:主要分析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家族史,分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第 8 版),确诊时转移部位,原发肺癌位置,病理类型,基因突变,接受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与预后相关的有显着意义的因素变量,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结果:1.共纳入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截止至随访结束共计死亡230例,生存85 例。平均 OS 为 30.521±1.032 个月,中位 OS 为 29.7(95%CI:26.068,33.332)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81.0%,2年累积生存率为56.8%,3年累积生存率为39.4%,4年累积生存率为5.1%。截止到随访结束,共计进展311例,无进展4例。中位PFS为10.1(95%CI:8.572,11.628)个月。其中1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5.4%,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14.6%,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4%。2.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按中医药暴露程度划分为3组:高暴露组(94例)、低暴露组(73例)和无暴露组(148例),三组基线一致。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后认为,中医药高暴露组能明显延长OS和PFS,与低暴露组和无暴露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低暴露组与无暴露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骨转移、初始肝转移及初始肾上腺转移、基因突变、肺部手术、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辨证汤剂治疗、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对Ⅳ期NSCLC的OS和PFS均产生影响;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原发位置、免疫治疗、中医药联合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生存期;化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无进展生存期。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因素有:IVC期[HR=1.605(95%CI:1.092,2.359),P=0.016],吸烟史[HR=1.626(95%CI:1.153,2.293),P=0.006],靶向治疗[HR=0.468(95%CI:0.345,0.634),P=0.000],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510(95%CI:0.350,0.743),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263(95%CI:0.173,0.399),P=0.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因素有:肺部手术[HR=0.517(95%CI:0.365,0.730),P=0.000],初始肝转移[HR=1.973(95%CI:1.322,2.945),P=0.001],靶向治疗[HR=0.593(95%CI:0.434,0.809),P=0.001],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358(95%CI:0.249,0.498),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352(95%CI:0.365,0.730),P=0.000]。结论:本研究认为高暴露中医药治疗对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OS和PFS具有一定作用,辨证汤剂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改善预后的效果更加显着。

高国英[4](2020)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特征和疗效转归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为一类少见的、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密切相关且形态学类似于未分化鼻咽癌的肺部恶性肿瘤。截止到目前,世界范围内报道的病例数仅约1200例。目前对该类疾病认识不多,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肺部肿瘤分类曾将其归为大细胞肺癌范畴,而在2015版中将其重新归类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未分类癌;目前多项病例报道也提出该类疾病在临床上易误诊为低分化鳞癌。原发性肺LELC治疗主要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主,早期患者以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为主,晚期患者以放化疗为主。化疗方案主要按照NSCLC化疗方案即以铂剂为基础联合第三代化疗药物的治疗,但优选化疗方案尚无共识。最近有研究报道肺LELC的驱动基因突变率较其他类型NSCLC低,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率仅0-9.1%,且个案报道提示靶向治疗效果不佳;而对于抗血管治疗方面尚无文献报道;近年新兴的免疫治疗在肺LELC中治疗疗效也不明确,目前有小样本临床回顾性研究报道肺LELC中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表达较其他类型NSCLC更高,且有多篇个案报道中肺LELC患者使用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PD-L1抑制剂疗效较好,今后这可能成为肺LELC治疗中新的选择。因此,肺LELC仍存在许多未知值得深入探讨。目的1.分析肺LEL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疾病认识;2.探讨晚期肺LELC患者一线优选姑息性化疗方案;3.探索肺LELC预后相关因素以改善其生存预后。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1月1日到2019年5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肺LELC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274例,收集本组患者临床数据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年龄、性别、吸烟状态、首发症状)、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分子生物学表达(包括EGFR,ALK,ROS1,KRAS,PD-L1)、治疗方法及生存指标包括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并通过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PD-L1表达与各临床特点间关系;比较晚期和不可手术期患者一线化疗不同方案组间的临床疗效及生存预后差异;运用Kaplan Meier和Log-Rank方法及COX回归模型探索各临床指标与生存预后间的关系。结果1.274例原发性肺LELC患者中来自我国南方地区占99.6%,尤以广东地区多见(90.2%);患者中位年龄55岁(24-89岁),小于60岁患者占64.6%,男女比1:1.2,且多为非吸烟者(75.5%)。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伴或不伴咳痰(63.5%)或体检发现肺部病灶(25.2%)等。影像学上肿瘤中位直径4.6cm(0.5-11.4cm),肿瘤直径多≥3.5cm(69.3%)。晚期患者以中央型肺癌多见(53.2%vs.46.8%,P<0.0001),早期以周围型肺癌为主(70.3%vs.29.7%,P<0.0001),且中央型肺癌直径较周围型肺癌更大(5.2cm vs.4.0cm,P<0.001)。2.274例患者EB病毒编码小核RNA(EBV encoded small RNA,EBER)均表达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率仅4.7%,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KRAS)突变率1.5%,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c-ros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Proto-oncogene-1 tyrosine kinase,ROS1)和BRAF均为野生型。34例(70.8%/48)患者的肿瘤细胞PD-L1表达阳性,其中22例(45.8%/48)呈现高表达(≥50%);39例(81.3%/48)患者的肿瘤间质淋巴细胞PD-L1表达阳性,其中仅2例(4.2%/48)呈现高表达(≥50%)。PD-L1表达阳性患者中,肿瘤以周围型肺癌的患者多见(64.7%vs.35.3%,P=0.006),PD-L1高表达(≥50%)患者的肿瘤间质淋巴细胞中PD-L1表达也多表达阳性(95.5%vs.4.5%,P=0.042)。3.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7.3月(1.1-94.7个月),所有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7%,95%。早期患者1年和2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分别为91%和83%;而晚期和不可手术期患者的中位PFS为12.5月,0.5年、1年及2年PFS率分别为73%、49%和20%。95例晚期患者一线使用姑息性化疗方案包括吉西他滨联合铂剂(GP,n=39)、紫杉醇联合铂剂(TP,n=32)及培美曲塞联合铂剂(AP,n=24)。三组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Object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32.6%和64.2%,其中GP组的DCR较TP及AP组高(87.2%vs.81.3%vs.45.8%,P=0.001),而三组间O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1%vs.34.4%vs.16.7%,P=0.130)。GP组的中位PFS较TP组及AP组长(13.9月vs.11.0月vs.8.2月,P=0.020)。4.在早期和可手术期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侵犯淋巴结越少(P=0.013)、TNM分期越早(P<0.001)、辅助化疗周期≥4程(P=0.029)及未接受新辅助治疗(P<0.001)与更长的DFS有关,而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分期(P<0.001)、辅助化疗周期≥4程(P<0.001)、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P<0.001)为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在晚期和不可手术分期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发生远处转移(P=0.049)、体力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P=0.043)、一线治疗方案(P=0.020)、联合放疗(P=0.004)与PFS有关,而多因素分析中仅联合放疗(P=0.014)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肺LELC是NSCLC中的特殊亚型,有明显的地域和人种差别,与EBV密切相关,多见于年轻非吸烟的亚洲患者,临床特点无明显特异性。2.肺LELC中常见驱动基因突变率低,但PD-L1表达较其他类型NSCLC更高。3.肺LELC患者中早期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晚期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一线化疗方案优选吉西他滨联合铂剂。4.肺LELC患者预后较好,肿瘤分期、辅助化疗的周期、是否接受新辅助治疗为早期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一线联合放疗为晚期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姚子昂[5](2020)在《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肺癌是当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是恶性肿瘤,也是我国目前最高发最致命的恶性肿瘤。由于肺癌的发病特点,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属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进展期。在这其中NSCLC占到了肺癌患者的85%左右,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随着肿瘤精准治疗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线方案选择是根据患者是否有驱动基因(EGFR、ALK、ROS1、BRAF等)突变来决定的。驱动基因阳性的患者首选靶向治疗作为一线方案;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首选含铂两药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方案。对于不适用靶向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双药联合化疗虽然疗效确切,但因其毒副作用譬如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疲乏等全身症状显着影响了患者的耐受性,并且存在耐药后进展等问题。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更新,目前对于肿瘤治疗的评价指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对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PFS、OS等,患者的主观感受、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进一步提高进展期NSCLC化疗疗效并且改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临床热点。中医药治疗以其优越的兼容性,和安全可靠的疗效,已越来越多地被肿瘤临床实践所采纳。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对于进展期NSCLC中医药联合化疗可起到协同增效,减低毒副反应、提升患者生存状态。其中艾迪注射液作为抗肿瘤中成药制剂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性。目的:评价艾迪注射液联合应用于进展期NSCLC一线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其安全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4个医院纳入初诊初治的驱动基因为阴性的Ⅲ-Ⅳ期NSCLC带瘤患者180例,以艾迪注射液为暴露因素分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队列(以下简称“艾迪队列”)和化疗队列。化疗队列的治疗方案参考NCCN指南推荐的标准一线含铂双药联合方案化疗执行;艾迪队列治疗方案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规范剂量(50-100mlQd)的艾迪注射液执行。化疗以21-28天为一周期,连续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的治疗期为入组至2周期化疗完成,随访期为2周期化疗后至入组后1年。瘤体控制情况的评价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患者生存质量评价采用美国肺癌生存质量评分量表(FACT-L4.0);患者身体功能状态评价采用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患者中医证候采用肺癌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安全性评价采用NCI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为2周期化疗后的疾病控制率(DCR);次要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期(PFS)、一年存活率、总生存期(OS)、生存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和KPS评分变化情况;安全性指标为不同级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数据录入采用Excel软件进行汇总整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完成。结果:本研究自2017年07月至2019年12月,共纳入188例NSCLC患者,有效病例180例,其中艾迪队列90例,化疗队列90例。入组时两队列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基线FACT评分、基线KPS等各领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队列患者具有可比性。经过2周期治疗后,艾迪队列的DCR为75.6%,化疗队列的DCR为5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艾迪队列平均PFS为7.05±0.44个月,中位PFS为7±0.78个月;化疗队列的平均PFS为4.56±0.35个月,中位PFS为3±0.35个月;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艾迪队列平均的OS为11.89±0.07个月,一年存活率为79%;化疗队列的平均OS为11.83±0.08个月,一年存活率为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评方面,2周期化疗后艾迪队列生存质量评分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为89.0(85.0-93.0),化疗队列为87.0(82.0-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队列生存质量评分相比于基线时,均有显着提高。两队列患者治疗后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基线KPS相比自身前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队列患者治疗后的疲乏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和基线时疲乏状态相比,前后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两队列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艾迪队列显着优于化疗队列。安全性评价方面,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三项指标艾迪队列出现NCI不良反应的人数低于化疗队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肌酐(CRE)三项指标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两队列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可使得患者的2周期后疾病控制率提升,并且对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明显增益;对于患者1年存活率、总生存时间、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的均显现增益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有显着优势;对于化疗相关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显着保护作用,但对化疗造成的肝肾功能损害保护作用不明显。总体而言,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对于进展期NSCLC患者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二鹏[6](2020)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观察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CR、PR、SD、PD、DCR、ORR)及生存情况(PFS、OS、术后生存期、生存率)。次要目的是观察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防治,为氩氦刀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观察了 2013年1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期间,在我院肿瘤科行肺部氩氦刀治疗的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所有纳入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EGFR基因状态、肿瘤TNM分期、生存数据、肺部氩氦刀术前及术后中西医治疗状况。采用m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氩氦刀术后近期影像学评价。以Excel建立数据库并存储数据,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研究数据,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近期疗效影像学评价35名晚期NSCLC患者共接受了 37次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有2人做了两次),于术后1月共进行37次近期疗效影像学评价:CR(0/37),PR(34/37),SD(2/37),PD(1/37),疾病客观有效率为91.89%(34/37),疾病控制率为97.30%(36/37)。2.无进展生存期(PFS)35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30个月。按氩氦刀术后治疗方法分层,17例患者于氩氦刀术后采用中医治疗,其mPFS为4.33个月;18例患者于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mPFS为8.44个月,且Log-Rank检验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中,在中药基础上联合化疗的9例患者mPFS为7.00个月,放化疗结合3例患者的mPFS为9.73个月,靶向治疗2例患者的mPFS为9.27个月(靶向药分别为奥西替尼、阿法替尼),放化疗+靶向治疗1例患者的PFS为8.10个月(靶向药为吉非替尼),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2例患者的mPFS为9.07个月,化疗+抗血抗血管生成治疗+DC-CIK等细胞免疫回输治疗1例患者的PFS为14.03个月。3.总生存期、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3.1全体患者的总生存期、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截止随访日期,35名患者中有32人死亡、3例存活。全体患者的中位生存期(mOS)为22.37个月;采用直接法计算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分别为82.86%、73.53%、37.5%、18.75%、0%。全体患者肺部氩氦刀术后生存期为7.77个月;氩氦刀术后的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2.35%、9.38%、3.13%、0%。3.2术后中医治疗组与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本研究氩氦刀术后中医治疗组有17人,术后生存期为6.30个月;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18人,术后生存期为11.87个月,且Log-Rank检验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氩氦刀术后中医治疗组的术后的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8.82%、17.65%、5.88%、0%、0%。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83.33%、47.06%、13.33%、6.67%、0%。4.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和结局35名晚期NSCLC患者有38个病灶,共接受了 37次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在37次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中,出现的常见术中并发症有术中疼痛3例(需即时止痛,否则影响手术)、术中咳痰带(咯)血2例、术中气胸5例,经西医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均未影响手术完成。肺部氩氦刀术后并发症有术后疼痛11例、氩氦刀术后咳痰带血11例、术后发热9例、术后胸水4例、术后气胸1例,经清肺散结汤加减及西医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5.冷冻循环次数、平均冷冻时长、复温时长35名接受冷冻消融的患者共行37次冷冻消融,有2次行3个冷冻循环,有34次行2个冷冻循环,有1次行1个冷冻循环;所有患者平均冷冻时长27.16 min、平均复温时长 8.71 min。结论:对于晚期不可切除的NSCLC患者,采用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在近期疗效上有着良好的减轻肿瘤负荷的作用。对一些氩氦刀术后仍有其它治疗机会的患者,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着良好的疾病控制率,并且可以提升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中药联合西医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肺部氩氦刀术后并发症。肺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联合以中药为基础的其它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邱慧令[7](2019)在《扶正法治疗Ⅳ期肺腺癌生存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08例影响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生存分析,研究中医扶正法治疗,以及中西医综合治疗肺腺癌的优势,为晚期肺腺癌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三科所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108例,男性64例,女性44例,据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药治疗组17例,化疗组22例,中西医综合治疗组69例,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28日。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通过寿命表方法计算出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当遇到三组间比较时利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并取(P<0.05/3=0.0167)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例,及95%可信区间,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中医药治疗组、化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60、21.47及36.50月。3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中医药组76.00%,50.70%,化疗组81.80%,50.00%,中西医综合治疗组91.00%,68.50%。单因素分析后得出:性别(P=0.040),首诊PS评分(P=0.014),首诊是否有骨转移(P=0.009),首诊是否有脑转移(P=0.017),首诊CA125(P=0.000),首诊白介素2(P=0.003),中医药治疗时间(P=0.000),靶向药治疗时间(P=0.010)),不同治疗分组(P=0.015)。提示:性别、首诊PS评分、首诊是否有骨转移、首诊是否有脑转移、首诊CA125、首诊白介素2、中医药治疗时间、靶向药治疗时间、不同治疗分组是影响Ⅳ期肺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首诊PS评分,首诊是否有骨转移,首诊CA125是晚期肺腺癌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以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中医药治疗持续时间与患者生存期相关。

孙丹阳[8](2019)在《第一部分: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第二部分: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但该类药物在晚期胰腺癌和胆道系统肿瘤中的研究结果较少且免疫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本研究评估了真实世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胰胆管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了 2015年至2018年就诊于本中心的PD-1/PD-L1抑制剂晚期胰腺癌和胆道系统肿瘤患者,同时收集同期应用传统化疗的患者。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纳入应用免疫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43例(包括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治疗)进行综合分析;第二部分纳入晚期胰腺癌患者58例(免疫联合化疗组22例,化疗组36例),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纳入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77例(免疫联合化疗组38例,免疫单药组20例,化疗组19例),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2周期传统化疗或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联合方案包括化疗、靶向药物和CTLA-4抑制剂)。研究结果:晚期胰腺癌免疫治疗总体客观有效率(ORR)为10.5%,疾病控制率(DCR)为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2.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5.1个月。免疫联合治疗对比免疫单药治疗明显延长了mOS(5.4个月vs 2.0个月,P=0.020)。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化疗明显提高患者mOS和mPFS(mOS:18.1个月vs 6.1个月,P=0.021;mPFS:3.2个月vs2.0个月,P=0.041)。一线接受免疫治疗患者生存期长于二线及多线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OS 7.0 vs 5.1 vs 2.8个月,P=0.161)。血清CA19-9水平的变化与疗效明显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以1-2级为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包括甲状腺功能减低、腹泻和皮疹。晚期胆道系统肿瘤患者应用免疫联合化疗生存期和有效率明显提高,而且不良反应可耐受。免疫联合化疗组mOS为14.9个月,mPFS为5.1个月,明显长于免疫单药组(mOS 4.1个月,P=0.001;mPFS 2.2个月,P=0.014)和化疗组(mOS 6.0 个月,P=0.011;mPFS 2.4 个月,P=0.003)。免疫联合化疗ORR为34.2%,DCR为89.5%,也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胰腺癌和胆道系统肿瘤中显示出一定的有效率和较好的安全性。免疫联合治疗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存期,有望成为晚期胰胆管癌治疗的新趋势。研究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小细胞肺癌治疗几乎没有较大进展。近年来Notch信号通路在SCLC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尤其是以Notch配体之一的DLL3(Delta-like ligand 3)为靶点的药物成为SCLC治疗的新希望。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5例SCLC患者中DLL3及其Notch通路相关蛋白(DLL1,DLL4,ASCL1,Notch1)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蛋白在患者不同基本信息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差异及各蛋白与治疗疗效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结果:DLL3表达阳性率为92.4%(134/145),Notch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LL3,DLL1,DLL4和ASCL1(P<0.05)。在非手术组中,DLL3高表达与较差的一线治疗疗效和不良生存预后相关,但是只有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个月vs 12.0个月,P=0.043,HR=0.39)。有脉管癌栓和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是手术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不良影响因素(P<0.05)。DLL3高表达与Ki67高表达明显相关。DLL3和Notch1在局限期和广泛期SCLC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研究结论:DLL3在中国SCLC患者中呈高表达。DLL3,DLL1,DLL4,ASCL1高表达伴Notch1信号通路抑制促进肿瘤的形成与发展。DLL3高表达与SCLC患者不良的疗效和预后相关,为其成为重要的治疗靶点提供了依据,值得进一步探究。

黄弦歌[9](2019)在《中医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优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接受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联合多学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进展和生存情况的采集,对影响进展和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联合多学科治疗手段干预晚期NSCLC的优势和价值,为建立肿瘤治疗慢病模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55例在肿瘤三科住院接受中医药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率、计算患者OS、MST和PFS,并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Log-rank检验对单因素分析进行显着性检验,将通过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晚期NSCLC患者无进展及总生存期相关因素,并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分析预后指数。结果:(1)855名晚期NSCLC患者的平均OS为41.4个月,MST为26.0个月,中位PFS为9.0个月。(2)1、2、3、5年生存率为79.2%、54%、36.2%、17.1%。1、2、3、5年累计无进展率为67.8%、53.1%、44.4%、38.1%。(3)相关因素分析显示:(1)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是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史、放疗、中成药、中药静脉制剂疗程、辨证中药汤剂、干预措施、进展情况是独立预后保护因素。(2)性别是独立进展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史和辨证中药汤剂是独立进展保护因素。(3)IIIb/IIIc期肺腺癌女性可能为接受中医综合治疗联合多学科治疗的方案的优势人群(4)通过计算预后指数PI得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患者的MST依次为50个月、36个月、22个月,中位PFS依次为13个月、9个月、8个月。结论:(1)本研究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较既往研究数据均有延长,可能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持续作用有关;(2)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进展风险低预后好;(3)年轻患者虽然进展风险较高,但远期预后优于老年患者;(4)临床分期与总生存期成正相关,分期越晚,预后越差;(5)PS评分较低的患者进展风险较低,预后较好;(6)气阴两虚型及肺脾气虚型预后相仿,脾肾两虚型预后较好,但代表性较低,阴虚内热型预后最差;(7)病灶局限于原发部位或单个部位转移的患者相比远处转移以及多处转移的患者预后好;(8)在二线治疗的方案选择上,化疗和靶向治疗更具优势;对于有机会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手术切除可明显延长生存期;(9)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期,提示全身联合局部治疗可改善晚期NSCLC的预后;(10)长期规范地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可明显降低进展风险改善预后,且对于无法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也有较好的疗效,较单纯支持治疗更具优势;(11)IIIb/IIIc期腺癌女性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中医综合治疗联合多学科治疗的方案可能获得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12)通过建立预后预测模型、计算预后指数可为临床医师判断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可信度。

孙建[10](2019)在《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名古方六君子汤与二陈汤的合方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抗肿瘤效果、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同时观察该方对AP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卡氏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采用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AP方案治疗,连续使用两个周期,每个周期21天,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其中医积分、卡氏评分、近期抗肿瘤客观疗效、肿瘤相关标记物、体重等相关指标的改变,同时观察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检验。结果: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后,近期抗肿瘤有效率、稳定率分别为治疗组40%、96.7%,对照组为30%、93.3%,显示治疗组的抗肿瘤客观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学指标下降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血清CEA含量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A125含量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治疗组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改善(P<0.01),其中,治疗组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自汗的中医症状积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卡氏评分的改善率及稳定率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在完成两个周期的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恶心、呕吐、腹泻、疲劳等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指标如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血小板数量下降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功能指标如血清BUN、ALT和AST含量升高的发生率,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体重的下降率其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3%、46.7%,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六君二陈汤联合A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定的抗肿瘤效果,可显着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显示六君二陈汤具有增效作用趋势;2.六君二陈汤可显着缓解A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所引起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显示六君二陈汤具有减毒作用趋势。

二、吉西他滨为主联合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吉西他滨为主联合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1)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10,11]
        1.4.2 生活质量[12]
    1.5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T淋巴细胞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3 讨论

(2)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结果
讨论
    1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维持治疗背景与现状
    2 中药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背景与优势
    3 消岩汤的立方思想及其联合化疗对NSCLC的作用探讨
    4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
    5 消岩汤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NSCLC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的研究进展
    1 维持治疗的概况
    2 现代医学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3 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NSCLC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1. 晚期肺癌病因病机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型分析
        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2.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研究一 回顾性队列研究
        1. 病例基本情况及队列基线分析
        2. 整体OS及PFS结果
        3. 三组队列的OS及PFS统计结果
    研究二 生存分析
        1. 单因素分析
        2. 多因素生存分析
    讨论
        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3. 肿瘤一般特征分析
        4. 治疗因素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特征和疗效转归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
    1.2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选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
        2.2.2 基因检测方法和PD-L1表达检测
        2.2.3 疗效评估
        2.2.4 随访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
        3.1.1 原发性肺LELC患者临床特点
        3.1.2 原发性肺LELC患者影像学特点
    3.2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病理学特点
        3.2.1 原发性肺LELC患者组织学特点
        3.2.2 原发性肺LELC患者免疫组化和ERER特点
        3.2.3 原发性肺LELC的基因突变情况
        3.2.4 原发性肺LELC的 PD-L1 表达情况
    3.3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治疗方案和疗效分析
        3.3.1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治疗方案
        3.3.2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3.4 原发性肺LEL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原发性肺LELC患者流行病学与临床影像学特点
    4.2 原发性肺LELC患者病理学特征
    4.3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
    4.4 原发性肺LELC患者的预后和相关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未来展望
    5.1 结论
    5.2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进展期NSCLC的现代医学一线治疗研究进展
        1、NSCLC的发病概述
        2、进展期NSCLC的一线治疗的决策
        2.1 进展期NSCLC的病理学诊断
        2.2 进展期NSCLC的影像学诊断
        2.3 进展期NSCLC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3、进展期NSCLC的一线化疗方案
        3.1 培美曲塞
        3.2 吉西他滨
        3.3 铂类化疗药物
        4、进展期NSCLC的一线靶向治疗方案
        4.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EGFR-TKIs)
        4.2 间变淋巴瘤激酶抑制剂类(ALK-TKIs)
        4.3 其他靶基因突变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5、进展期NSCLC的一线免疫治疗方案
        6、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中医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研究
        1.1 正气亏虚
        1.2 癌毒致病
        1.3 痰瘀互结
        2、艾迪注射液组方成分的研究
        2.1 艾迪注射液的组方概述
        2.2 艾迪注射液中斑蝥的相关研究
        2.3 艾迪注射液中人参的相关研究
        2.4 艾迪注射液中黄芪的相关研究
        2.5 艾迪注射液中刺五加的相关研究
        3、艾迪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研究
        3.1 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
        3.2 艾迪注射液联合放疗
        3.3 艾迪注射液的其他应用
        4、艾迪注射液安全性评价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1.6 退出研究标准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治疗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记录项目
        3.2 疗效评价指标
        4.疗效评价标准
        4.1 疾病控制率(DCR)评价标准
        4.2 肺癌生存质量评分标准
        4.3 疲乏评分标准
        4.4 卡氏评分标准
        4.5 中医证候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5.1 统计分析一般原则和方法
        5.2 统计分析软件
        6. 技术路线图
        7. 研究结果
        7.1 患者纳入情况
        7.2 基线情况
        7.3 治疗后疗效分析
        7.4 两队列NCI不良反应的比较
        8.小结
        8.1 基线情况
        8.2 疗效评价
        8.3 安全性评价
        9. 讨论
        9.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9.2 研究结果的讨论分析
        9.3 安全性指标
        10. 结论
        11.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1.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1.2 对于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FACT-L4.0量表中文版
    附录二、Piper疲乏量表
    附录三、卡氏评分表
    附录四、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6)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非小细胞肺癌的冷冻消融治疗
        1.1 冷冻消融简介
        1.2 单纯冷冻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3 冷冻消融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4 冷冻消融联合细胞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5 冷消融联合DC-CIK等免疫细胞回输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6 冷消融联合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7 冷冻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评估标准
        1.8 冷冻免疫
        参考文献
    综述二、非小细胞肺癌的内科治疗概况
        2.1 化疗
        2.2 肿瘤细胞靶向治疗
        2.3 抗血管生成治疗
        2.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2.5 DC-CIK等免疫细胞回输治疗
        2.6 中药及支持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治疗相关分组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方法
        3.2 其他西医治疗方法
        3.3 中医治疗方法
    4. 研究方法
        4.1 诊断标准
        4.2 临床资料采集
        4.3 随访
        4.4 统计方法
        4.5 评价标准
    5. 结果
        5.1 基本临床特征
        5.2 近期疗效影像学评价
        5.3 无进展生存期(PFS)
        5.4 总生存期、术后生存期与生存率
        5.5 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和结局
        5.6 冷冻循环次数、平均冷冻时长、复温时长
    6.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表1: 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肺癌临床分期
    附表2: 国际抗癌联盟第8版肺癌TNM分期
    附表3: 疗效评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扶正法治疗Ⅳ期肺腺癌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前言
1 研究对象和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2.1 西医诊断标准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1.1.2.3 纳入标准
        1.1.2.4 排除标准
    1.2 操作方法
        1.2.1 病例收集流程
        1.2.2 临床病史收集
        1.2.3 随访
        1.2.4 观察指标
        1.2.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2.2 晚期肺腺癌预后单因素分析
        2.2.1 性别
        2.2.2 年龄
        2.2.3 吸烟史
        2.2.4 首诊PS评分
        2.2.5 肿瘤家族史
        2.2.6 首诊是否有骨转移
        2.2.7 首诊是否有脑转移
        2.2.8 首诊病灶转移器官数
        2.2.9首诊外周血肿瘤指标CA125
        2.2.10首诊外周血肿瘤指标CYFRA21-1
        2.2.11 首诊外周血肿瘤指标CEA
        2.2.12 首诊外周血白介素指标
        2.2.13 中医药治疗持续时间
        2.2.14 是否有接受放疗
        2.2.15 是否有接受靶向治疗
        2.2.16 靶向治疗持续时间
        2.2.17 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组,化疗组,综合治疗
        2.2.18 首诊中医辨证分型
    2.3 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性别
    3.2 年龄
    3.3 吸烟
    3.4 首诊PS评分
    3.5 肿瘤家族史
    3.6 首诊有无脑转移
    3.7 首诊有无骨转移
    3.8 首诊病灶转移器官的数目
    3.9 首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CEA)
    3.10首诊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0
    3.11 有无放疗,靶向治疗及靶向治疗持续时间
    3.12 主要治疗手段
    3.13 中医药治疗时间
4 问题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综述 肺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第一部分: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第二部分: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1
中文摘要2
Abstract1
Abstract2
第一部分 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4.1 胰腺癌免疫治疗
        4.2 胆管癌免疫治疗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
    1、研究背景
    2、材料与方法
        2.1 患者及病理组织筛选
        2.2 免疫组化实验材料与仪器
        2.3 免疫组化实验方法
        2.4 免疫组化判读
        2.5 病例资料收集
        2.6 疗效评价
        2.7 资料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总体患者
        3.2 手术组患者
        3.3 非手术组患者
    4、讨论
        4.1 SCLC基本概况
        4.2 SCLC诊断及预后
        4.3 局限期SCLC的治疗
        4.4 广泛期SCLC的治疗
        4.5 SCLC治疗进展
        4.6 Notch信号通路
        4.7 本研究中Notch通路结果
        4.8 小结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中医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引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肺癌诊断标准
        1.2.2 肺癌分期标准
        1.2.3 体力状况评分标准
        1.2.4 疾病进展判定标准
        1.2.5 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2.2 观察项目
    2.3 治疗方法
        2.3.1 中医药治疗方案
        2.3.2 西医治疗方案
    2.4 生存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2.6 数据管理
    2.7 技术路线图
3.结果
    3.1 随访情况
    3.2 基线情况
    3.3 生存时间
        3.3.1 总生存期
        3.3.2 无进展生存期
    3.4 无进展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单因素分析
        3.4.2 多因素分析
        3.4.3 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
        3.4.4 相对危险度(RR值)
    3.5 总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分析
        3.5.1 单因素分析
        3.5.2 分层分析
        3.5.3 多因素分析
        3.5.4 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
        3.5.5 相对危险度(RR值)
        3.5.6 预后指数(PI)
4.分析与讨论
    4.1 晚期NSCLC的治疗现状
        4.1.1 晚期NSCLC的流行病学
        4.1.2 晚期NSCLC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4.1.3 研究数据汇总
    4.2 自身影响因素
        4.2.1 性别
        4.2.2 年龄
        4.2.3 吸烟史
        4.2.4 PS评分
    4.3 肿瘤相关因素
        4.3.1 病理类型
        4.3.2 临床分期
        4.3.3 病情进展
    4.4 中医药干预治疗对进展及预后的影响
        4.4.1 中医辨证分型
        4.4.2 中药汤剂
        4.4.3 中成药
        4.4.4 中药静脉制剂
        4.4.5 中医外治法
    4.5 干预措施对进展及预后的影响
        4.5.1 化疗
        4.5.2 放疗
        4.5.3 靶向治疗
        4.5.4 多学科综合治疗
5.存在问题与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5.2 展望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10)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1 化疗
        1.2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1.3 免疫治疗
        1.4 单用中药治疗
        1.5 中药联合化疗
        1.6 中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
        1.7 小结
        参考文献
    2 益气化痰类中药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化疗组(对照组)
        2.2 中药加化疗组(治疗组)
        2.3 合并用药记录
    3 观测指标及相关疗效评定标准
        3.1 近期客观疗效评定
        3.2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测
        3.3 中医症状积分
        3.4 卡氏评分
        3.5 不良反应观察
        3.6 血液常规检测
        3.7 肝肾功能检测
        3.8 体重变化
    4 统计学方法
    5 观察结果
    6 讨论与分析
        6.1 肺癌晚期气虚痰湿中医证候分析
        6.2 气虚痰湿证的治法、方药及方解
        6.3 相关方药分析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6.4 观察结果分析
        6.4.1 临床疗效分析
        6.4.2 毒副反应分析
        6.5 创新点
        6.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四、吉西他滨为主联合方案治疗3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论文参考文献)

  • [1]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鳞癌的效果比较[J]. 张书林,黄盛源,刘忠林,罗冲. 医学信息, 2021(24)
  • [2]消岩汤加减联合化疗维持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邓仁芬.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D]. 李沛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临床特征和疗效转归的探讨[D]. 高国英.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5]艾迪注射液联合一线化疗治疗进展期NSCLC的队列研究[D]. 姚子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D]. 杨二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扶正法治疗Ⅳ期肺腺癌生存分析[D]. 邱慧令.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第一部分:晚期胰胆管癌免疫治疗临床观察第二部分:Notch通路相关蛋白在SCLC中的表达[D]. 孙丹阳.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9]中医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优势分析[D]. 黄弦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六君二陈汤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 孙建. 扬州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