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

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

一、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韩璐[1](2019)在《视频网站的运营发展困境与变革创新研究 ——以“爱奇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视频网站产业链上下游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智能手机全面普及、4G资费逐渐降低、WIFI设施无处不在,互联网用户观看视频网站的方式逐步趋向移动化,新兴社交软件、短视频、直播等新的竞争者加入不仅加剧了对视频网站流量的分流,还对传统视频网站内容生产与获取模式发起了一定挑战。我国视频网站行业目前还处在尚未盈利的阶段,如何打造持续增长的盈利模式,也是视频网站普遍亟待解决的问题。爱奇艺作为我国视频网站的后起之秀,其具有的创新基因和良性发展的运营策略已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行业领先地位。但近年来,爱奇艺同样也面临着传统视频网站的发展困境。回顾爱奇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其正积极应对挑战,加大创新力度,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基于此,本文在利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析、查阅文献,对视频网站的运营方式、爱奇艺的战略布局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剖析我国视频网站发展面临缺乏有效盈利模式、社交媒体的流量竞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持续发力加剧竞争、版权成本高涨挤压网站生存发展空间等问题和挑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通过结合爱奇艺的发展策略,提出在新媒体格局下视频网站应基于BLM模式进一步明确战略规划,抢占行业制高点;增强市场洞察,满足客户需要;创新路径模式,优化业务设计的建议,从而推动视频网频的健康、良性发展。

陈斌[2](2019)在《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广电行业的发展主流已经由标清化、数字化向高清化、网络化转变。本文围绕着作者参加的江苏广电总台近年来推行的对现有播控系统的高清化改造工程的实践,对电视播控系统包含电视播总控系统、全台网监控系统、播出系统这几个方面的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阐释了新一代电视播控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力求打造出一套包含全台媒资信息系统、演播室系统、总控系统在内的全程高清化采编播存、全台资源互通互联共享的电视中心技术平台。本文的主要工作要点如下:(1)对播出系统整体架构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简化硬盘播出系统,实现通过工作流引擎驱动备播业务,在提高安播保障水平的同时能够快速应对业务的变化。(2)新建最小云备播系统,将图文、台标、系统切换等功能进行了一键集成这样便于值班人员一键控制,大大提高了整个播控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出现问题,系统立即可以响应,使用云播出软件,作为播出系统的应急单元,在播出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接管播出业务。(3)新建末级信号智能监管和应急辅助系统,通过对主路、备路、最小备播及垫片四路末级信号进行采集比对,使用智能分析手段,完成应急信号源选择智能化和自动化。(4)完善播控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规范远程桌面登录和网络设备访问,确保播出系统网络安全。

赵炜[3](2019)在《NC广电视频信号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视是目前人民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传播媒体,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对于电视信号播出,广电承担保障前端电视政治安全、内容安全和高质量输出的责任,特别是数字电视的前端,它是整个电视供应平台的核心和关键。随着数字电视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数字电视用户逐渐增加,现在基本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模拟电视用户,各大广播电视台围绕着电视信号的监控系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电视监控系统面临数据处理缓慢、监控不够全面、信息无法储存、无法分析数据、设备滞后、机房环境差等问题,值班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处理信号问题,如何对老的电视信号监控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成为每个广播电视运维前端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基于此,广电需要建设一套有效的数字电视前端实时视频信号监控的系统,保证前端电视内容正常输出,并能够应对常见的安全播放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新的数字视频信号监控系统,改进了传统电视监控系统的诸多问题,实现了一个基于IP构建,TS流传输的系统。本文首先采用了多画面监控模块自动接收客户端定义进行画面的布局和实现,按照定义的参数对静帧、黑场、静音等故障进行自动判断。通知客户端并储存故障记录。接收IP信号即可完成信号监测、码流录制、故障记录查询、显示画面、管理控制前端等全部功能。主要设备均采用外部直流供电,有效防止了电源发热和设备发热的互相影响。然后针对这些影响值班人员检查的因素进行了改进,添加了温室度传感报警,有效控制机房环境。添加了红外夜视摄像功能,增加了值班人员对机房的掌控能力。所有设备均采用远程监控模式,有效缓解了机房噪音对值班人员的影响。最后我们连接了原有门禁系统,对机房进出人员进行了有效的视频监控,通过与门禁卡的一一对应,信息及时准确地反应在了数据终端中。该系统能够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和自动化,自动监测信号,监控各个环节并实现异常报警,对监测到的干扰能够作出正确反应。另外,在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方面,本系统能够将监测任务和日常地维护、数据采集、分析和查询等任务进行全方位地整合。不足之处在于系统的整合度不够高,未引入RFID设备进行远程无线监控。

许益斌[4](2019)在《基于采编播一体机的融媒体现场制作系统检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观众的收视习惯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转移到网络平台上播出,这要求节目制作系统能够满足媒体融合的直播需要。本文根据网络直播节目的技术特点,介绍了一种以采编播一体机为核心设备的融媒体现场制作系统的检测方法,同时结合浙江电视台的实际情况,为电视台在融媒体项目建设中提供设备选型的参考依据。

冯志霞[5](2018)在《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数字视频广播(DVB)在卫星通信数字多媒体业务领域应用广泛,其一般采用MPEG-2编码、数字传输和纠错处理等通用技术,然而,当第三方(非合作方)通过卫星天线截获信号时,由于卫星信号种类繁多、接收信号信噪比低、分析出的音视频和网络数据业务质量差等因素,准确识别分析处理卫星DVB-S/S2信号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针对性地设计了一套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该系统处理的信号规格全、集成度高,能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对DVB-S/S2信号的搜索确定、自动采集、精确分析和控守处理。本文主要详细设计了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音视频处理和IP数据处理等模块。其中,在信号处理模块方面,基于帧同步的符号解译算法,设计了DVB-S/S2信号解调硬件电路结构,实现了DVB-S/S2信号的自动识别、高效解调,在信号解调之后进行了数据的传送流采集、输出和分析;在音视频处理模块方面,基于DVB、MPEG2标准,设计了视频流解码和音频流解码方案,并结合实际采集卫星DVB信号数据,开展了单套节目和多套节目以及加密数据情况下的信号分析;在IP数据处理模块方面,通过对TCP/IP协议和IP over DVB类型业务的链路层标准的分析,设计了IPv6 over DVB数据报的识别处理方案,实现了数据的分类识别、协议分析、多级过滤组报和多媒体协议处理等功能。

吴文玲[6](2018)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课程相关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已有的课程设置主要依据分析课程内容本身的相关性,这样的方法解决了课程设置的顺序、学时学分安排等问题,但缺乏考虑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实际教学产生的数据所反映出的对课程设置有价值的信息。而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个学校的教育数据日益增加,如何合理的利用已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教学决策则是每个教育者密切关心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运用相关算法分析大量数据集,找到数据背后有价值的信息。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课程相关性分析,恰好可以从大量实际教学数据中寻找对课程设置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合理的进行课程优化,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依托SPSS和Weka数据挖掘平台,以大量学生课程数据为切入点,借助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算法,找到我校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所反映出的课程相关性,探讨如何利用数据得到的统计意义上的课程相关性为课程设置提供决策依据,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分析结果用于指导学生选课、学生成绩预警、改进培养方案,甚至优化个性化推荐系统等,最后探讨如何基于这些分析结果为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数据挖掘理论知识的研究,了解到数据挖掘技术在教育数据中的应用优势,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确定了适合我校课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并对收集到的课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适合相关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的数据源。其次,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课程相关性分析中,主要内容包括:1.在SPSS中,运用简单相关分析算法,分析同一类课程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显着相关的课程,并对显着相关的课程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得到统计意义上相关的原因,进一步得到我校已体现的课程相关性、新发现的课程相关性和待研究的课程相关性;2.在SPSS中,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算法,得到不同类课程之间的整体相关性,从而得到反映每类课程的典型变量以及课程之间的相关关系;3.在Weka中,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得到多门课程之间的关联规则,找到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度,找到可能影响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效果的先行课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最后,综合利用相关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提出课程相关性分析的实际应用,包括优化课程建设、指导学生选课等,然后系统的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两方面针对我校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提出课程优化的建议。

何白[7](2017)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文中提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领域的产业融合引人瞩目。在传媒业与电信业相互融合的交汇处,网络视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态诞生并迅速风靡于我国的互联网。自2006年网络视频产业发轫,历经跑马圈地式的野蛮扩张,泥沙俱下式的市场洗牌,再到步履稳健的理性成长;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规模由小变大,产业规制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地完善,产业布局逐渐多元。作为产业融合边界处诞生的边缘产业,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受到融合因素的深刻影响。数字融合使广电、出版、电信三大产业的信息产品属性趋同,互联网的出现为信息内容传播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平台,多种产业力量均可以在互联网上布局网络视频业务。同时,三网融合的推进使广电网、电信网与互联网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在技术标准上趋于一致,网络层上互联互通,业务上彼此渗透;多样化的视频传播终端被催生。融合的扩散还使娱乐、文化、教育等产业经由内容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加入到信息产业大汇融的队伍之中。面对产业之间广泛融合的大背景,网络视频内容运营面临内容来源多元化、传输渠道多元化、播出终端多元化的局面;网络视频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也拥有极为广阔的延伸拓展空间。当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面临融资、内容版权、政策规制等各方面的现实阻碍,视频企业之间在内容领域的白热化竞争令运营成本年年攀升,行业长期处于普遍亏损的状态。如何找寻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良性发展路径?此问题十分值得探讨和研究。本文尝试以产业融合为分析视角,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探析,从中探寻破除产业发展困境、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在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上,本论文首先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脉络、发展特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梳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整体图景。其二,结合产业融合趋势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机理与动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建立起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其三,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产业融合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网络视频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最后,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对如何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第一,选题创新:我国网络视听新媒体产业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网络视频产业的研究更为匮乏,研究内容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本研究将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在研究选题角度较为新颖,具备了创新性。第二,内容创新:本文在第三章对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的梳理,弥补了当前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在第四章中,提出我国网络视频融合发展的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探讨;在第五、六、七三章分别对产业融合环境下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产业组织、产业链以及企业的发展案例进行具体分析;以上研究内容在本研究领域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第三,方法创新:本研究应用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研究范式对网络视频产业进行分析。在第五章中,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研究中经典的SCP分析框架,对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第六章中,通过产业链整合理论和价值系统、价值网等的理论工具对网络产业的产业链发展进行研究。在网络视频研究领域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第四,结论创新:在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注重对产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决。在第八章中,系统性地分析了阻碍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现实矛盾,提出推动网络视频行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建立新环境下版权治理机制以及如何科学制定产业规制、推动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系列建议和对策。

温鸿翔[8](2014)在《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视频业务已逐渐成为现代通信服务的主要业务形态,新媒体技术则是对近年来此类相关新兴业务的总称,可以说,缺乏视频业务的新媒体平台几乎没有任何业务发展空间和市场生命力。因此,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是目前电信、网络、广播等服务运营商和各类业务应用的热点问题,是与新兴业务形态融合后最具有前景的业务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新型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首先,论文介绍了现有常见的数字视频技术和业务类型,对其技术特点和业务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不同的场景应用需求所采用的不同数字视频压缩标准,包括MPEG-2、H.264、H.265、AVS等各类标准的性能特点进行了总结;然后,针对新媒体技术的典型应用类型,结合现有的数字视频平台进行剖析,对主流的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视频解决方案构架和平台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一步结合“三网融合”、“多屏互动”、4K、裸眼3D等新兴数字视频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通信业务运营在新媒体技术下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最后,针对新媒体技术下数字视频业务的发展趋势和技术要求,给出新媒体业务形态下数字视频业务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要点。

陈军[9](2011)在《高校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高清电视信号向世界转播,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高清视频的制作和发展,高清化成了视频制作领域的发展趋势。不少电视台与制作公司都将制作高清节目摆上了议事日程,很多高校也开始建设高清实验室,因此对制作高清节目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清视频的制作离不开高清视频制作系统,目前中央电视台有完备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限于资金的原因很多中小型电视台高清视频制作系统并不完备,而针对高校实验室高清视频制作方面的系统更少。目前HDTV高清设备价格昂贵,更需要我们去合理地选择与搭配,因此设计与实施一套符合高校需求的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是迫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源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清实验室建设实际项目案例,将研究定位在为教学科研服务,以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实践为研究问题,我们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后,设计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将该系统搭建成一个包括前期拍摄、后期制作、音频录制、演播室录制、数字视频测量、媒体资产管理的高校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并完成制作系统的组建。接着,我们以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为平台完成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应用实践,实践部分是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构建的延续,是对系统功能的验证。在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实践部分中,论文着重关注论述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在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训练、精品课程录制、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方面的应用实践,其中针对用户在使用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对本系统媒体资产用户空间进行二次开发,是本论文的技术亮点。在这个研究中,我们设计出了一个满足高校教学科研日常需求的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我们将高清和环绕声技术应用于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视频节目制作中,改善了视频画面质量和声音质量,使学生掌握了高清电视节目设备的应用,起到了促进教学效果的作用。

苗艳超[10](2004)在《数字视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网络带宽的增加,以及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的进步,使得数字视频服务成为可能。本文主要讨论提供数字视频服务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并实现一个原型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给出了一个基于通用PC服务器和非实时操作系统构建实时视频服务器的方法。通过对通用服务器进行软硬件扩展,使其能够输出符合DVB-C协议的视频流,针对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实现了一种MPEG-2传输流实时软复用算法和一种实时视频数据输出的流量控制策略。 2 给出了视频服务器服务质量保证的若干基本策略,包括:基于推拉结合的流量控制策略、基于丢包重传的差错控制策略、以及用于限制视频服务器负载量的接入控制策略。 3 基于机群结构的大规模视频服务器,提出了一种带宽控制策略,解决了机群内部数据调度通道与数据实时输出通道在存储系统上的带宽争用问题,从而满足输出数据的时限要求。另外,比较了多种内部负载调度和数据调度策略,提出了一种被动的第二级存储器命中优先法作为视频服务器的调度策略。 4 提出了一个视频服务器的高可用机制,即基于资源的多对多备份机制。一个主份资源由r个后备资源备份,同时一个后备资源也为多个主份资源提供备份,在任意不超过r个节点失效的情况下,失效节点的负载全部可由既定后备资源接管,并且接管后系统中没有节点过载。将资源的备份关系以r备份图(二部图)、资源图和失效图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构造任意失效图都存在完全匹配的r备份图的方法,给出并证明了后备资源在任意分布和规则分布时,资源分配需要满足的充分条件,同时给出了一种在机群视频服务器中实现该机制的负载分配调度算法。

二、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视频网站的运营发展困境与变革创新研究 ——以“爱奇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思路
2 视频网站运营发展历史与现状
    2.1 视频网站的定义和分类
    2.2 我国视频网站的发展历程
    2.3 我国视频网站的同业竞争现状
3 视频网站多元化的运营方式
    3.1 广告收入在视频网站营收中占比较大
    3.2 会员服务是视频网站营收持久增长动力
    3.3 版权分发成为视频网站发展“双刃剑”
    3.4 内容自制有力打造视频网站核心竞争力
4 传媒生态巨变背景下视频网站的发展困境
    4.1 视频网站自身缺乏有效盈利模式
    4.2 社交媒体对视频网站的流量竞争
    4.3 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媒体持续发力加剧竞争
    4.4 版权成本高涨挤压网站生存发展空间
5 困境中提升视频网站竞争力的向度——基于爱奇艺市场战略重组的分析
    5.1 增强内容来源多样性,提升自身议价能力
    5.2 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付费意愿
    5.3 加大战略布局力度,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6 爱奇艺BLM模型对视频网站行业改进运营模式的策略借鉴
    6.1 BLM模型理论架构与板块联结
    6.2 爱奇艺依托BLM模型进行战略布局业务优化
    6.3 爱奇艺的营销策略对视频网站行业战略调整的启示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内容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访问对象、访问时间、访问地点
致谢

(2)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江苏台播控系统概述
    2.1 项目描述
    2.2 江苏电视台播控系统
        2.2.1 播总控调度系统
        2.2.2 全台综合监控网络管理系统
        2.2.3 播出系统
    2.3 关键技术实现
        2.3.1 矩阵自动倒换技术
        2.3.2 切换台配置
        2.3.3 独立的信号路由
        2.3.4 录像机共享实现
        2.3.5 应急播出手段
        2.3.6 全面的信号监看
第三章 播出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案
    3.1 关键功能模块概述
    3.2 播出服务器技术实现
        3.2.1 播出服务器整体架构
        3.2.2 播出主备服务器简介
    3.3 上载服务器设计
        3.3.1 上载服务器的搭建
        3.3.2 服务器容量计算
        3.3.3 服务器应急流程
    3.4 存储系统技术实现
        3.4.1 存储总体架构
        3.4.2 播出系统分级存储
        3.4.3 数据迁移链路及实际带宽
        3.4.4 播出内容存储的拓扑结构
        3.4.5 加密文件系统集群的构成
        3.4.6 存储服务器配置状态
    3.5 数据库及其备份技术实现
        3.5.1 播出系统数据库
        3.5.2 数据库的备份
    3.6 安全监控体系的实现
        3.6.1 基于PGM SDI的末端信号监控
        3.6.2 监控设备布置与配置
        3.6.3 监控软件测试
        3.6.4 系统软硬件设备监控
        3.6.5 文件监控
    3.7 新媒体播出系统互联技术实现
        3.7.1 原有新媒体硬盘系统
        3.7.2 数据交换协议改造
        3.7.3 新媒体数据库的建设
        3.7.4 新媒体存储构成
    3.8 文件转码系统实现
    3.9 与全台网互联互通实施
        3.9.1 交互业务分析
        3.9.2 接口服务提炼
第四章 系统网络设计及实施
    4.1 系统网络部署
        4.1.1 网络架构
        4.1.2 网络拓扑
        4.1.3 虚拟局域网划分
        4.1.4 接入交换机端口分配
    4.2 网络安全实施
        4.2.1 域控和重要域名配置
        4.2.2 防病毒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功能测试
        5.1.1 播出机动备启用测试
        5.1.2 网络安全漏洞扫描
        5.1.3 数据库故障模拟测试
        5.1.4 节目质量自动技审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NC广电视频信号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系统整体框架
2 系统的相关技术
    2.1 数字电视原理
    2.2 数字电视信号监测相关技术
        2.2.1 传输流技术
        2.2.2 TV over IP相关技术
        2.2.3 PSI/SI信息结构
        2.2.4 QAM调制原理
        2.2.5 转码存储技术
        2.2.6 CAM大卡解扰技术
    2.3 SQL Server
    2.4 本章小结
3 NC广电视频信号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
        3.1.2 操作可行性
        3.1.3 经济可行性
    3.2 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2.1 功能需求概述
        3.2.2 业务需求概述
        3.2.3 任务需求分析
    3.3 监控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3.4 本章小结
4 NC广电视频信号监控系统设计
    4.1 系统的整体设计
        4.1.1 设计类别
        4.1.2 系统的硬件相关
        4.1.3 系统设计流程
        4.1.4 系统整体实施方案描述
        4.1.5 系统的功能模块
    4.2 多画面监控主模块的设计
        4.2.1 模块布局以及优点
        4.2.2 模块结构设计
        4.2.3 模块功能设计
    4.3 码流分析模块的设计
        4.3.1 模块布局以及特点
        4.3.2 模块结构设计
        4.3.3 模块功能设计
    4.4 语音报警模块的设计
        4.4.1 模块布局及其特点
        4.4.2 模块结构设计
        4.4.3 模块功能设计
    4.7 本章小结
5 NC广电视频信号监控系统实现与测试
    5.1 多画面监控主模块实现
    5.2 码流分析模块实现
    5.3 语音报警模块实现
    5.4 系统测试目的与意义
    5.5 系统测试内容
    5.6 系统测试结果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采编播一体机的融媒体现场制作系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融媒体现场制作系统
3 系统检测方案设计
    3.1 软件功能
    3.2 数字视频接口特性
    3.3 图像质量检测
    3.4 音视频时延
    3.5 音频技术指标
4 系统检测实例分析
    4.1 系统检测结果
        4.1.1 软件功能
        4.1.2 高清数字视频接口特性
        4.1.3 图像质量检测
        4.1.4 音视频时延
    4.2 设备选型分析
        4.2.1 软件功能各有特点
        4.2.2 硬件性能指标良好
5 结束语

(5)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DVB-S/S2卫星通信系统
    2.1 DVB卫星通信系统编码
        2.1.1 DVB-S/S2编码技术
        2.1.2 MPEG-2标准
    2.2 传送流介绍
        2.2.1 传送流首部介绍
        2.2.2 有效负载部分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3.1 系统原理及总体构成
        3.1.1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3.1.2 音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3.1.3 IP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3.2 系统工作流程
    3.3 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4.1 信号监测与处理
        4.1.1 参数测量
        4.1.2 信号解调原理及流程
        4.1.3 基于帧同步的符号解译算法的设计
    4.2 数据采集
        4.2.1 传送流采集
        4.2.2 传送流输出
        4.2.3 传送流分析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3.1 信号时频监视
        4.3.2 测量识别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音视频处理模块设计
    5.1 音视频处理模块实现原理
        5.1.1 音视频解码子模块
        5.1.2 播放质量保证子模块
        5.1.3 视频播放子模块
    5.2 实际DVB信号音视频分析
        5.2.1 单套节目信号分析
        5.2.2 多套节目信号分析
        5.2.3 加密数据情况分析
    5.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IP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6.1 IP数据处理模块基本结构
    6.2 多级过滤组报
    6.3 多媒体协议处理
    6.4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6.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课程相关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挖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数据挖掘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3 数据挖掘在课程相关分析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1.2.4 总结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小结
2 数据挖掘简介
    2.1 数据挖掘的概述
    2.2 数据挖掘的软件
        2.2.1 Weka
        2.2.2 SPSS
    2.3 数据挖掘的过程
        2.3.1 数据准备
        2.3.2 数据挖掘
        2.3.3 结果的解释和评估
    2.4 数据挖掘的方法
    2.5 课程相关性分析
        2.5.1 课程相关性的有关概念
        2.5.2 课程相关性的定量分析
        2.5.3 课程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2.6 小结
3 课程相关性分析方法
    3.1 课程的分类
        3.1.1 按课程类型
        3.1.2 按课程方向
    3.2 课程的简单相关分析
        3.2.1 相关分析概述
        3.2.2 简单相关分析的理论依据
        3.2.3 简单相关分析的SPSS应用
    3.3 课程的典型相关分析
        3.3.1 典型相关分析的理论依据
        3.3.2 典型相关分析的SPSS应用
    3.4 课程的关联规则分析
        3.4.1 关联规则分析
        3.4.2 Apriori算法
        3.4.3 关联规则分析的Weka应用
    3.5 小结
4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课程相关性分析
    4.1 相关分析的数据预处理
        4.1.1 数据选择
        4.1.2 数据清洗
        4.1.3 数据集成
        4.1.4 数据转换
    4.2 同一类课程的简单相关分析
        4.2.1 同一类课程简单相关分析实验过程
        4.2.2 学科基础课的简单相关分析
        4.2.3 专业核心课的简单相关分析
        4.2.4 特色创新课的简单相关分析
    4.3 不同类课程的典型相关分析
        4.3.1 不同类课程典型相关分析实验过程
        4.3.2 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典型相关分析
        4.3.3 学科基础课和特色创新课的典型相关分析
        4.3.4 专业核心课和特色创新课的典型相关分析
        4.3.5 不同方向课程的典型相关分析
    4.4 课程之间影响度的关联规则分析
        4.4.1 实验过程
        4.4.2 两门课程间的关联规则
        4.4.3 多门课程间的关联规则
    4.5 小结
5 课程相关性分析在课程优化中的应用
    5.1 数据挖掘在课程相关性分析中的优势
        5.1.1 简单相关分析应用优势
        5.1.2 典型相关分析应用优势
        5.1.3 关联规则分析应用优势
    5.2 课程相关性分析的应用
        5.2.1 优化课程建设
        5.2.2 指导学生选课
        5.2.3 学生成绩预警
        5.2.4 改进培养方案
    5.3 对我校教育技术学课程设置的建议
    5.4 对课程优化的启示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7)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1.1.2 网络视频的勃兴与媒介变局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1 网络视频
        1.3.2 网络视频产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前沿性与创新性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资源
        2.1.1 产业融合理论
        2.1.2 产业链相关理论
        2.1.3 研究中使用的分析工具
    2.2 研究综述
        2.2.1 传媒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2.2.2 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2.3 网络视频产业研究述评
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3.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阶段
        3.1.1 市场导入期:“播客”风潮下的业态萌芽(1994-2005)
        3.1.2 产业萌芽期:资本“盛宴”下的行业爆发(2006-2007)
        3.1.3 市场调整期:市场洗牌后的秩序重构(2008-2009)
        3.1.4 理性成长期:资源困境中的“合纵连横”(2010-2012)
        3.1.5 融合发展期:多元布局下的跨界经营(2013-)
    3.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特征
        3.2.1 内容生产模式多元化
        3.2.2 传播终端移动化、多屏化
        3.2.3 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3.2.4 企业营利模式多样化
        3.2.5 政府管理规范化、细致化
    3.3 小结
4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发展:背景、机理与动因
    4.1 网络视频产业的融合背景
        4.1.1 传媒业与电信业的融合
        4.1.2 基于互联网的更大范围的融合
        4.1.3 一些融合型的产业概念
    4.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4.2.1 网络视频产业的核心层——视频内容产业
        4.2.2 网络视频产业的外延层——视频衍生产业
    4.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分析
        4.3.1 信息技术的驱动
        4.3.2 资产通用性的提高
        4.3.3 视频企业对范围经济的追求
        4.3.4 规制放松与政策的推动
    4.4 小结
5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SCP分析
    5.1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结构分析
        5.1.1 市场集中度高
        5.1.2 差异化程度较低
        5.1.3 市场进入壁垒高
        5.1.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结构的影响
    5.2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行为分析
        5.2.1 网络视频市场的价格协调
        5.2.2 网络视频市场的非价格行为
        5.2.3 网络视频企业的并购与联合
        5.2.4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行为的影响
    5.3 我国网络视频市场绩效分析
        5.3.1 规模增长与长期亏损并存
        5.3.2 行业收入格局的转变
        5.3.3 产业融合对网络视频市场绩效的影响
6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触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产业链整合
    6.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形态特点
    6.2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链的整合
        6.2.1 网络视频企业的水平整合
        6.2.2 网络视频企业的跨产业垂直整合
    6.3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价值链的网状嬗变
        6.3.1 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基本模型
        6.3.2 价值网:网络视频产业价值系统的高级形态
    6.4 小结
7 网络视频企业的融合成长——基于多案例分析
    7.1 理论背景与分析框架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方法
        7.2.2 样本选择
        7.2.3 数据收集
    7.3 案例一:乐视网的“生态”构建
        7.3.1 案例背景
        7.3.2 乐视网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3.3 乐视网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3.4 讨论与启示
    7.4 案例二:芒果TV的融合成长
        7.4.1 案例背景
        7.4.2 芒果TV的融合成长模式分析
        7.4.3 芒果TV融合成长的竞争力分析
        7.4.4 讨论与启示
    7.5 小结
8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1 我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的阻碍
        8.1.1 行业盈利困局尚未破除
        8.1.2 企业同质化竞争仍较严重
        8.1.3 版权保护不断面临挑战
        8.1.4 政策倾斜成为产业发展掣肘
    8.2 推动我国网络视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8.2.1 持续推动视频行业的技术创新
        8.2.2 鼓励视频企业进行营利模式创新
        8.2.3 建立新环境下的版权治理机制
        8.2.4 加速三网融合促进跨产业竞合
        8.2.5 科学制定政策推动融合发展
9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高清晰度数字电视
        1.1.2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
        1.1.3 新兴视频业务
    1.2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
        1.2.1 数字视频标准演进
        1.2.2 新型新媒体业务的兴起
        1.2.3 中国新媒体数字视频技术的主要平台
    1.3 研究成果及篇章结构
第二章 数字视频编码与新媒体技术基础
    2.1 数字视频编码技术的特点
        2.1.1 常见数字视频文件格式
        2.1.2 数字视频的编码标准
        2.1.3 视频编码标准的对比分析
    2.2 新媒体技术及其平台特点
        2.2.1 新媒体的定义和特征
        2.2.2 新媒体的类型
        2.2.3 新媒体的发展和展望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DVB-C/C2架构的视频业务解决方案
    3.1 DVB架构的技术特点和原理
    3.2 有线数字电视交互平台设计原则与技术需求
    3.3 DVB架构中视频交互问题的讨论
    3.4 本文提出的DVB视频交互平台解决方案
        3.4.1 系统构架
        3.4.2 系统组成
        3.4.3 系统功能说明
        3.4.4 系统规模
        3.4.5 网络规划
        3.4.6 终端规划
        3.4.7 安全设计
        3.4.8 平台组网
        3.4.9 建设规划
第四章 融合互联网技术的视频解决方案
    4.1 互联网技术特点和趋势
    4.2 如何解决数字视频在互联网传输
    4.3 融合互联网技术的视频交互平台解决方案
        4.3.1 设计目标
        4.3.2 设计原则
        4.3.3 系统建设规划
        4.3.4 集控平台系统构架
        4.3.5 集控平台接.规划
        4.3.6 集成播控平台部署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全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校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研究问题的确定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整个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
    2.1 概述
    2.2 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
        2.2.2 其它需求
    2.3 设计目标
        2.3.1 高清摄录编部分设计目标及要求
        2.3.2 一体化演播室系统设计目标及要求
        2.3.3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目标及要求
    2.4 设计原则
        2.4.1 先进性
        2.4.2 可靠性
        2.4.3 安全性
        2.4.4 兼容、开放、可扩展
        2.4.5 时效性
        2.4.6 易维护性、可管理性
        2.4.7 良好的性价比
    2.5 总体设计方案
        2.5.1 概述
        2.5.2 系统应用技术
        2.5.3 系统的特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
    3.1 系统工作原理图
    3.2 系统详细功能和技术特点
    3.3 前期摄录器材的选型
    3.4 后期编辑系统
    3.5 音频制作系统
    3.6 演播室系统
    3.7 数字视频测量
        3.7.1 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7.2 LEADER LV5800 波形示波器功能和技术特点
    3.8 存储及管理系统
    3.9 其它附属设备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体资产用户空间进行二次开发
    4.1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4.1.1 采集上载子系统
        4.1.2 编目检索子系统
        4.1.3 下载子系统
        4.1.4 存储子系统
    4.2 对媒体资产用户空间进行二次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应用实践效果分析
    5.1 概述
    5.2 高清电视广告制作实践
        5.2.1 高清电视广告脚本设计
        5.2.2 高清电视广告前期拍摄和音频拾取
        5.2.3 高清电视广告后期制作
    5.3 国家精品课程录制
    5.4 高清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数字视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声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数字视频服务简介
    1.2 主要研究内容
        1.2.1 视频数据编码
        1.2.2 视频数据传输网络
        1.2.3 视频服务器
        1.2.4 客户端
    1.3 研究动机
    1.4 本文工作
第二章 数字视频服务关键技术
    2.1 数字视频服务分类
    2.2 数字视频服务相关研究
        2.2.1 数字视频编码
        2.2.2 传输网络
        2.2.3 视频服务器
    2.3 数字视频服务关键技术
        2.3.1 视频数据存储
        2.3.2 视频服务器高可用机制
        2.3.3 视频服务器接入控制
        2.3.4 视频数据传输控制
        2.3.5 视频数据复用技术
        2.3.6 视频流调度
        2.3.7 视频服务器组织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频流复用调度
    3.1 MPEG-2传输流语法简介
    3.2 传输流解复用
    3.3 传输流复用
        3.3.1 复用方法
        3.3.2 复用方法分析
        3.3.3 复用实现
    3.4 传输流信息实时修正
        3.4.1 PCR校正
        3.4.2 PSI信息实时更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服务质量保证
    4.1 基于有线电视的视频服务中的流量控制
        4.1.1 应用环境结构
        4.1.2 流量控制模型
        4.1.3 流量控制结构
        4.1.4 流量控制过程
        4.1.5 性能分析
        4.1.6 多视频流输出支持
        4.1.7 小结
    4.2 基于IP的视频服务中的数据传输控制
        4.2.1 传输控制结构
        4.2.2 流量控制方法
        4.2.3 流量控制性能分析
        4.2.4 差错控制方法
        4.2.5 差错控制性能分析
        4.2.6 小结
    4.3 接入控制
        4.3.1 接入控制目标
        4.3.2 接入控制对象
        4.3.3 磁盘接入控制
        4.3.4 ASI卡接入控制
        4.3.5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规模视频服务器调度策略
    5.1 大规模视频服务器中的调度问题
        5.1.1 大规模视频服务器组织结构
        5.1.2 机群视频服务器中的调度问题
    5.2 机群内部调度
        5.2.1 负载调度
        5.2.2 第二级存储器视频数据调度
        5.2.3 调度策略
        5.2.4 调度测试实验
        5.2.5 小结
    5.3 数据输出时限性保证
        5.3.1 视频数据存取过程
        5.3.2 视频文件访问特性
        5.3.3 第二级存储器调度时限控制
        5.3.4 第三级存储器调度时限控制
        5.3.5 实验分析
        5.3.6 小结
    5.4 视频服务器高可用设计
        5.4.1 多节点备份机制
        5.4.2 资源分配策略定义
        5.4.3 资源分配通用规则
        5.4.4 资源分配策略
        5.4.5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视频服务器的实现
    6.1 视频服务器实现
        6.1.1 视频处理器
        6.1.2 负载调度器
        6.1.3 接入控制器
        6.1.4 用户加载命令执行过程
    6.2 性能评价
        6.2.1 负载生成
        6.2.2 测试环境
        6.2.3 系统配置与参数设置
        6.2.4 实验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名词与缩写索引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视频网站的运营发展困境与变革创新研究 ——以“爱奇艺”为例[D]. 韩璐. 暨南大学, 2019(04)
  • [2]电视播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陈斌.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3]NC广电视频信号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炜.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4]基于采编播一体机的融媒体现场制作系统检测研究[J]. 许益斌. 广播电视信息, 2019(05)
  • [5]卫星通信DVB-S/S2信号识别系统设计[D]. 冯志霞.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6]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课程相关性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 吴文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7]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产业融合的分析[D]. 何白. 厦门大学, 2017(01)
  • [8]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D]. 温鸿翔.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4)
  • [9]高校高清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D]. 陈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10]数字视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D]. 苗艳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04(02)

标签:;  ;  ;  ;  ;  

数字视频节目输出的媒体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