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论文文献综述)

汪明月,李颖明,王子彤[1](2021)在《工业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内在关联与绩效传导路径》文中提出绿色技术创新可划分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在改进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本文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和经济绩效改善的关系模型,以64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3类绿色技术创新均能够显着改善其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2)企业环境绩效和市场竞争力是经济绩效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中介变量。(3)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绿色工艺创新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绿色产品创新,即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技术创新升级的空间。(4)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表现为绿色工艺创新能够直接产生经济绩效,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只能通过间接路径提高企业的经济绩效。通过上述研究识别了企业3种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异同性,给出了更多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提升的路径,对于深化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认识及优化政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汪明月,张浩,李颖明,王子彤[2](2021)在《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传导路径的双重异质性研究——基于642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文中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准确识别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传导路径是促进创新的重要前提。为此,需要理清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的路径及路径上的关键因素;在所有可能的传导路径中,路径的重要性是否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向经济绩效传导是否具有同质性;不同特质企业在经济绩效传导的过程是否存在差异。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模型,并以实地问卷调查获得的642家工业企业信息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传导路径及企业自身特质和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对传导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市场竞争力和环境绩效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向经济绩效转化的重要中介变量;相对于后者而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更为显着。(2)企业末端治理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不能直接产生经济绩效,仅能通过间接路径产生经济绩效;绿色工艺创新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向经济绩效进行传导,其中,直接路径的贡献比间接路径的贡献更大。(3)从绩效传导路径优化角度来看,改善末端治理技术创新的环境绩效、提升绿色工艺创新和绿色产品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重要的着力点。(4)从企业内在特质的影响来看,大规模企业、私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东部省份企业和建立时间较长的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更容易产生经济绩效。

盛丹,张慧玲,王永进[3](2021)在《税收激励与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税收激励能否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定价能力。本文通过建立税收激励与企业市场定价能力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2004年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改革为例,基于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视角,考察了税收激励对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税收激励的研发创新效应大于行业竞争效应,最终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加成率,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就研发创新效应而言,税收激励促进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税收激励对市场定价能力的影响具有行业竞争程度和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异质性。在更换了成本加成率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对照组省份选择、其他政策因素、样本选择偏差等问题之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稳健。

刘志虹[4](2021)在《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价值链分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改变了国际生产体系与生产模式,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国家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企业适时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禀赋、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等比较优势,积极嵌入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成功实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集群,在积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促进就业、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中国制造产品在出口规模和份额、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方面都在迅速上升,但是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大而不强”,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和利益分配格局不利的弱势地位。特别是2018年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摩擦,将《中国制造2025》中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作为打击对象,更是为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现有学术观点认为,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和追求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加成能力的控制。国际市场上价格加成能力是企业国际市场势力的具体体现,国际市场势力不仅代表着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对产品的加价能力,而且是制造企业直接影响、控制市场变量以获得更多市场利益的能力。国际市场势力体现了产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影响着制造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格局,也体现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那么,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作用机制怎样?虽然有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探索,但从现有文献看,全面系统地探究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问题的研究成果仍然鲜少。因此,对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问题作全面系统的研究,仍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研究背景,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旨在揭示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内在机理,并将其用于指导管理的实践。围绕“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这一主题,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通过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国际市场势力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详细梳理现有文献关于国际市场势力概念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对国际市场势力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梳理、总结、评述,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设想。(2)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现有的研究相对比较分散,且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经过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选择性编码等分析工作后,识别出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有技术创新能力、渠道控制能力、网络能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环境动态性。然后,充分吸收全球价值链理论、资源观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对扎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依据逻辑关系,构建了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概念模型。(3)构建了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的研究模型在基于扎根理论提炼关键影响因素后,本文首先对这些影响因素(变量)的内涵和维度做了详细阐述,然后综合分析和利用现有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提出本文变量之间的研究假设:第一,技术创新能力、渠道控制能力、网络能力的各维度对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的形成呈正向的促进作用;第二,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中起中介作用;第三,环境动态性在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中是一种重要的情境因素,具有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4)对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的研究假设展开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命题提出是否科学合理,还需通过有效的实证检验来加以验证。鉴于主观性指标与客观性指标之间正相关的关系,本文参考管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主观评价测量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了企业的样本数据,获取了283份有效样本数据。对样本数据通过信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后,确认了样本数据能满足实证检验的要求,据此对本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探索式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式技术创新能力对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存在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探索式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式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探索式技术创新能力、利用式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第二,供应渠道控制能力、终端渠道控制能力对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存在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终端渠道控制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供应渠道控制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在供应渠道控制能力、终端渠道控制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未得到样本数据的支持;第三,网络规划能力、网络管理能力对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起显着的正向促进作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在网络规划能力、网络管理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网络规划能力、网络管理能力与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第四,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的形成有正向的促进作用。(5)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启示基于前面几部分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促进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和提升的建议:第一,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二,加强企业渠道控制能力的建设;第三,重视企业网络能力的培育;第四,推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第五,建立企业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变化的监测机制。总之,本文以中国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视角探究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问题,拓展了现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国际市场势力相关研究的内容。当然,本文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数据采集局限等,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齐晓倩[5](2021)在《基于AHP-SD模型的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研究》文中认为如今在我国高质量的发展要求下,尤其对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在近两年的国家发展布局中也多次提到双碳目标,此目标的实现需要应对来自市场、企业及政府的挑战。在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极大地促进了电动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也已经初具规模。未来我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将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促进电动汽车企业发展并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电动汽车企业,对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力进行研究。首先本论文围绕影响电动汽车企业未来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进行模型建立与评价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计算评价出电动汽车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所需要重点关注并改善的因素,也为本文重点要研究构建的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仿真模型提供思路依据与决策支持。同时本文建立成本研发子系统、经营发展子系统和环境效益子系统三个子系统来进行系统动力学(SD)模型的构建,最终形成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仿真模型。基于以上模型的合理构建,本论文认为对于电动汽车这一新兴的行业其外部环境因素较为不稳定,尤其是政策补贴与碳环保等方面的因素变动将严重影响电动汽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文在多种影响因素和设定的不同情景下模拟仿真出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情况。最终基于以上AHP-SD模型的仿真,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等技术性因素、充电设施完善度、总成本、企业自身发展规模等因素对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外部因素(环保性和政策补贴等政策机制)的变动,会造成企业发展规模、环境效益等的变化,最终较大程度的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发展。如果2022年以后我国要减少电动汽车的补贴,从减少不利性方面考虑,先执行退补20%补贴为较优的选择。最终根据得出的结论本文对电动汽车企业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提出具有参考意义的对策建议。

吴传龙[6](2021)在《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及经济后果 ——以长信科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十八大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提出不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的经济政策,通过将国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相互结合,为推动我国企业完善现代企业体系以及实现我国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做出重大贡献,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混改,国有企业得到了更加长效高速的发展,而民营企业进行混改却很少被提及。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张和战略发展上遇到层层阻碍,使得民营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本文试图从民营企业的角度研究混改问题,即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股东参与混改,是混改的另一个方向。本文以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为案例,研究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及经济后果,丰富民营企业混改的案例研究。长信科技是芜湖市第一家创业板上市的企业,曾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但随着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企业的管理能力不足、产品盈利能力低下、资金实力难以维持企业快速发展等问题开始显现。长信科技引入国有资本有效地改善了企业之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其混改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基于此,本文选取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分析长信科技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和经济后果,为其他上市民企进行混改提供参考价值。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对长信科技引入国有资本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结构框架,梳理了国内外混改动因及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为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上市民企与国有资本的概念、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及经济后果以及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理论基础,为下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三章为案例介绍部分,简单介绍了案例中参与混改双方的企业概况,然后对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第四章为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动因分析,这一章主要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动因。第五章为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经济后果,本章首先分析了长信科技引入国有资本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接着,从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方面进一步分析了长信科技引入国有资本对企业绩效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启示。这一章在前文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1)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形成了制约型的股权结构,改善了企业的治理效率;(2)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后,成功公开发行首次公司可转债并获得高额的银行授信贷款额度,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3)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获得相关领域资源引入并快速增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行业竞争力得到显着提高;(4)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使其经营管理能力得到提高、财务状况得到改善,提高了外界对企业的市场预期。并在分析中得到了几点启示:(1)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2)战略投资者的选择要以双方需求为基础;(3)民企引入国有资本有利于混改的深化与完善。

姜帅帅[7](2021)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强,2020年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加剧必然推动全球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将对一国对外贸易产生多维度的影响,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已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出口产品竞争需要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转变,出口产品加成能力的提升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那么,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加成率如何才能获得快速的提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从哪些路径对出口产品加成率产生影响,这些作用路径的方向和程度又如何,政府和企业应该怎样去应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企业产品加成率影响为主题,着重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侧重从哪些路径对我国出口产品加成率产生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在理论分析层面,基于异质企业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分析框架,沿用Handley(2014)的基本思路,从消费者和生产者行为入手,首先论证了企业出口决策的影响因素及临界条件。以关税变化作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因素的替代变量,模型中纳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因素,论证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出口决策的条件;最后,结合模型推导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关系式,通过使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论证并得出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出口产品加成率提高这一基本理论假设。在实证层面,论文使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在已有文献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出口产品加成率测度方法的基础上,测算并改进了关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出口产品加成率的测算方法,同时分别对这两个关键变量进行了测算和特征事实描述;其次,基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做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双重差分模型(倍差法),系统评估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大样本来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会提升我国出口产品加成能力,且此研究结论比较稳健;机制考察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及出口产品质量并降低出口产品边际成本路径刺激我国出口产品加成率的提升,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会通过影响出口产品价格路径刺激我国出口产品加成率提升。最后,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影响存在显着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地,论文还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加成率的动态影响效应,首先借鉴Melitz和Polanec(2015)的生产率分解思路对行业加成率的增长率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使得企业内加成率显着提升,但并没有使加成率较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地区要素市场化程度的改善却存在显着的市场份额改善效应;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使得部分加成率较低的企业进入了市场,从而降低了行业加成率平均水平;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加速了加成率较低企业市场退出的概率。论文研究结论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加成率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有效规避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加成率的不利冲击提供了决策依据。

李佳鑫[8](2021)在《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基于产品市场势力的中介作用》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显示出全球化的趋势,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技术与创新压力。随着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并购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创新产出率较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与挑战都需要借助创新手段来应对与解决。技术并购对收购方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市场势力水平与研发能力带来何种影响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课题与焦点,因此研究技术并购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有助于丰富企业技术并购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助于为不同类型企业的投资并购决策和政府创新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借鉴。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企业技术并购理论、企业经营绩效理论、产品市场势力理论为基础,在理论上从技术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等三个方面揭示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一步,引入产品市场势力这一中介变量,分别在理论与实证检验中研究技术并购通过产品市场势力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论文采用并购投资界网站上发布的2013-2019年中国115家汽车企业上市公司的420条并购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产品市场势力的中介作用。另外,论文还按照企业年龄和企业规模分组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论文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技术并购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第二,技术并购能够提高产品市场势力,进而提高企业经营绩效。第三,对于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而言,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第四,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而言,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论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梁绮慧[9](2021)在《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与外贸的结合,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贸易模式,跨境电子商务使得消费者与商家能够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交易,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线下贸易方式。对新兴经济体而言,出口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出口绩效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虽然这种模式为企业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如何减少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易成本,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转化更多的流量,如何实现跨境电商企业快速和持续发展,这是每一个跨境电商企业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作为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微观主体,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是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将据此展开分析并对跨境电商企业在具体实践中提出了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先行优势理论,在以往的研究中这两类理论的主体研究对象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传统贸易类企业为主,鲜有文献将跨境电商企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两个理论的新发展与新应用。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跨境物流企业以及跨境电商平台获取的数据,本文研究了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交易成本,包括平台佣金、营销成本、服务成本等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然后对交易成本中的物流运输成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的视角切入,探讨跨境电商企业通过选择物流运输方式减少交易成本的可行性路径。最后,从先行优势的视角研究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出口绩效的动态变化,研究同行竞争、在位时长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平台的时长,探究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的产品策略选择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拓展先行优势理论在跨境电商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在国际贸易中,花费的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供需双方信息搜寻、合同签订、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成本。通过分析跨境电商代运营企业的后台数据,从跨境电商与原有传统商业模式最为突出的不同点“交易成本”入手,探究跨境电商交易成本的构成、投入及成效,发现不同类型的成本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最终出口绩效具有不同的贡献。首先,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对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有明显提升作用。其次,跨境电商的兴起因降低生产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而创造了更多的贸易量,扩大广告营销和提供优质服务是跨境电商企业增加销售量的一大途径,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此外,出口企业提高产品价格加成率,可以依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收益、可持续出口。基于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和定位目标市场是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动力。通过研究各国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分析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间接影响。研究发现,商品运费占商品销售额的占比较高,并且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虽然挂号物流运费高于平邮物流运费,但是仍有很多消费者会选择挂号方式。其次,不同国家消费者对跨境物流信息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在理论分析中,基于消费者效用函数,发现消费者购买商品数量与商品运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关,且消费者对跨境物流的信息偏好程度随商品重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挂号服务费价格的增加而递减。最后,实证分析印证了消费者跨境物流信息偏好主要受商品重量、物流运费以及消费者所处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确认较高的商品价值、低廉的运输成本、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是决定消费者物流信息偏好的关键。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线上购物为全球的卖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跨境电商平台的出现和崛起更加剧了这一红利。通过研究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数据,发现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随入驻平台的时长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行业竞争对跨境电商的出口存在直接影响,随着行业竞争的减少,跨境电商企业在平台上的出口绩效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而且行业竞争通过影响企业的先行优势对跨境电商出口有间接的影响,表现为行业竞争对于企业出口的影响随着企业入驻时长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此外,产品定价低和多样性少的企业出口绩效受到行业竞争的影响程度更大,适度的竞争会延长跨境电商企业的先行优势。在跨境电商企业成立初期,良好的声誉和爆品推广对于跨境电商企业提高出口销量尤其重要,优质的商家服务、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均会促进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而偏高的商品价格则不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销量。与传统国际贸易相比,电子商务使得企业与消费者可以从国际互联网庞大的信息资料中及时获得所需信息,消费者可在全球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从网上得到相关企业的各种相关信息。为跟上这一趋势,许多中小商家开始进入跨境电商市场开始新的探索,本文以国际营销战略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建立起不同产品策略与企业出口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平台上跨境电商企业不同产品策略选择对于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爆品策略与新品策略均有助于跨境电商提高出口绩效,随着企业入驻时间的增长,爆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新品策略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后进入企业选择爆品策略的效果最好,而先进入企业更适合选择新品策略。此外,消费者往往会更加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因此提高商品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加潜在顾客。同时,增加店铺声誉有利于提高跨境电商企业的出口绩效。本文为文献中关于跨境电商企业在新进入市场时如何制定策略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策略与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为后入企业与在位企业制定不同的产品策略提供了相应启示。

周旋[10](2021)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 ——基于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重商主义学派代表学者托马斯·孟提出“汇率变动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后,汇率就被各国政府当作调节对外市场的一项重要工具,以求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对本国有利的地位。传统国际收支理论认为,一国货币的贬值能够促进出口,升值会抑制出口。21世纪初,国外学者们曾将人民币汇率低估看作中美贸易巨额顺差乃至全球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这其中不乏像克鲁格曼这样的经济大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自1994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伴随着中国货物出口总额高速增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一直呈升值状态。很多学者将人民币汇率与中国出口这种正向关系称之为“中国汇率调整之谜”。在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框架下,国内外学者试图从中间品贸易、出口汇率弹性、需求供给变动等多种角度解释“中国汇率调整之谜”的原因,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本世纪初期,Melitz(2003)开创性地发展了出口选择理论,他将企业异质性纳入了传统国际贸易的经典垄断竞争模型中,从微观角度提出了企业出口选择的理论模型,并由此发展成为新新贸易理论。基于此,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也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的宏观视角扩展到了新新贸易理论下的微观视角。在国内,基于微观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企业出口关系的研究主要以实证为主而且这些研究中,重点关注了贸易方式、行业类型、企业规模、企业生产率等异质性,而忽略了作为中国企业重要异质性特征的融资约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较强的融资约束(Li and Yu,2009;Egger and Kesina,2010),政府和各级机构也将缓解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作为“稳外贸”的重要举措。从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发展过程来看,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仍然会在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和融资成本上面临不平等待遇,具体表现在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因为与政府目标的差异或自身资本积累的特性,导致它们面临的融资约束具有显着差异。因此,将融资约束的异质性纳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企业出口影响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了中国出口企业融资特性,放宽了Chaney(2016)对企业出口的融资不能从外部获得资金的假设,建立了一个与生产率不完全相关的融资约束出口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作用的三种作用机制,即当本币升值时,汇率会通过价格竞争机制和生产率机制对出口产生负效应,这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预期相同;本币升值会通过融资约束机制对出口产生正效应,且融资约束机制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汇率升值通过降低出口企业的融资约束直接促进出口;另一方面,汇率升值会通过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条件,从而间接促进出口,这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预期相反。因此,当汇率通过融资约束对出口产生的正效应大于通过价格竞争机制和生产率机制对出口的负效应之和时,本币升值就会促进出口,从而找到了解释“中国汇率调整之谜”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选取2000~2009涵盖两个完整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周期和受融资约束最为严重的私营企业的出口飞跃期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库》的匹配面板数据,对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行了详细测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与汇率变动的关系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述。结果发现:中国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与企业的所有权性质有密切关系,国有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普遍较小,私营企业面临的平均融资约束超过国有企业的5倍还多,且融资约束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差异特征,出口占比前五大行业(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服装)中有四大行业(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纺织)平均融资约束都较高;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与企业出口汇率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从大部分时间来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与传统理论的预期相反,尤其是在融资约束较高的行业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再次,为了检验本文理论模型的结论预期,探寻上述典型化事实的原因,本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模型的结论做了总样本、所有权性质和行业分组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从整体上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但却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出口,人民币升值会抑制中、低融资约束行业的企业出口,却会增加高融资约束行业的企业出口;第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的三种作用机制均存在,且融资约束机制双重效应的大小决定了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影响的作用方向,在私营、国有企业和高融资约束行业样本中汇率变动的融资约束机制作用较大,超过了价格竞争和生产率机制作用之和,所以在私营、国有企业和高融资约束行业样本中,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促进出口;第三,企业出口动态决策选择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在国有、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进入市场选择时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本币升值会提高国有、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概率,而无论企业的所有权性质和所处行业如何,在已出口企业对是否退出市场选择时,融资约束机制作用均较小,所以本币升值会使得已出口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升高,并且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在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增减出口量选择中起主导作用,导致本币升值会促进私营和高融资约束行业企业增加出口量。最后,在总结主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分别从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规避出口企业汇率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内在关联与绩效传导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假设
        2.1.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其经济绩效
        2.1.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其环境绩效
        2.1.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其市场竞争力
        2.1.4 企业环境绩效与其经济绩效
        2.1.5 企业环境绩效、市场竞争力与经济绩效
        2.1.6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内在关联
    2.2 数据样本
    2.3 变量测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3.2 数据处理与假设检验
    3.3 中介效应对比
4 结论与管理启示
    4.1 结论
    4.2 管理启示
5 讨论与研究展望
    5.1 讨论
    5.2 研究展望

(2)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传导路径的双重异质性研究——基于642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相关文献评述
    1.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分类
    1.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经济绩效传导路径
    1.3 绿色技术创新类型对绩效传导路径的影响
    1.4 企业内在特质对绩效传导路径的影响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其经济绩效
    2.2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其环境绩效
    2.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其市场竞争力
    2.4 企业市场竞争力与其绩效
    2.5 企业环境绩效与其经济绩效
    2.6 企业内在特质对传导路径的影响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3.2 潜变量的测度
    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4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1 相关性分析
    4.2 模型初步检验
    4.3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4 内在特质的调节作用
5 结论与讨论
    5.1 主要结论
    5.2 理论贡献
    5.3 管理启示
    5.4 研究展望

(3)税收激励与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研究假说和政策背景
    (一)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说
        1.消费者。
        2.生产。
        3.企业决策。
        4.自由进入条件。
    (二)政策背景
三 计量模型、指标和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
    (二)指标构建
    (三)数据说明
四 计量结果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
    (二)税收激励的机制检验
        1.研发创新效应。
        2.行业竞争效应。
    (三)稳健性检验
        1.企业加成率的再度量。
        2.所得税影响的检验。
        3.其他政策冲击的影响检验。
        4.样本选择偏差检验。
    (四)异质性
        1.行业的市场结构异质性。
        2.行业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异质性。
五 结论

(4)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扎根理论研究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数理统计分析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研究
        2.1.1 全球价值链概念的起源及其内涵的研究
        2.1.2 全球价值链驱动力的研究
        2.1.3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测算的研究
    2.2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相关概念的研究
        2.2.1 国际市场势力的内涵
        2.2.2 国际市场势力与垄断势力的关系
    2.3 关于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2.4 关于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实证的研究
    2.5 对现有研究的简评及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国际市场势力形成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3.1 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
        3.1.1 访谈提纲的设计
        3.1.2 访谈对象的选择
        3.1.3 访谈的实施
    3.2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过程
        3.2.1 开放式编码
        3.2.2 主轴式编码
        3.2.3 选择式编码
        3.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3.3 扎根理论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4.1 相关变量内涵及变量维度
        4.1.1 国际市场势力的维度
        4.1.2 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和维度
        4.1.3 渠道控制能力的内涵和维度
        4.1.4 网络能力的内涵和维度
        4.1.5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维度
        4.1.6 环境动态性的内涵和维度
    4.2 研究假设
        4.2.1 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假设
        4.2.2 渠道控制能力与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假设
        4.2.3 网络能力与国际市场势力形成的关系假设
        4.2.4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中介作用
        4.2.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4.3 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设计和数据采集
    5.1 问卷设计
    5.2 变量测量
        5.2.1 国际市场势力的测量
        5.2.2 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
        5.2.3 渠道控制能力的测量
        5.2.4 网络能力的测量
        5.2.5 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测量
        5.2.6 环境动态性的测量
    5.3 问卷预调研
        5.3.1 预调研数据的采集
        5.3.2 预调研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方法及问卷修正方法
        5.3.3 预调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及问卷修正
    5.4 正式调研和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5.4.1 正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分析
        5.4.2 正式问卷样本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假设检验与结果
    6.1 数据质量分析
        6.1.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6.1.2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6.2 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及相关系数
    6.3 假设检验
        6.3.1 直接作用检验
        6.3.2 中介作用检验
        6.3.3 调节作用检验
    6.4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2.1 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7.2.2 加强企业渠道控制能力的建设
        7.2.3 重视企业网络能力的培育
        7.2.4 推进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升级
        7.2.5 建立企业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变化监测机制
    7.3 研究局限
        7.3.1 样本数据采集的局限性
        7.3.2 相关研究内容的局限性
    7.4 研究展望
        7.4.1 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工作
        7.4.2 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相关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预调研问卷
附录3:正式调研问卷
致谢

(5)基于AHP-SD模型的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2.1 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概念界定
    2.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
        2.2.1 概述
        2.2.2 基本思想
        2.2.3 实施步骤
    2.3 系统动力学基本思想和实施步骤
        2.3.1 概述
        2.3.2 基本思想
        2.3.3 实施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
    3.1 AHP模型影响因素的选取
    3.2 AHP模型构建
        3.2.1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
        3.2.2 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3.2.3 各因素总重要度计算过程和结果
    3.3 评价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仿真模型构建
    4.1 SD模型边界设定
    4.2 SD模型构建
        4.2.1 因果关系分析
        4.2.2 变量类型与定量关系分析
        4.2.3 流图
    4.3 模型的参数说明与有效性检验
        4.3.1 模型的参数设置
        4.3.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仿真与分析
    5.1 多种影响因素的仿真与分析
        5.1.1 电动汽车企业发展规模仿真分析
        5.1.2 电动汽车企业环境效益仿真分析
        5.1.3 多种因素对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5.2 多情景仿真与分析
        5.2.1 电动汽车企业发展规模多情景对比分析
        5.2.2 电动汽车企业环境效益多情景对比分析
        5.2.3 多情景下各因素对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5.3 敏感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及经济后果 ——以长信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动因的研究
        1.2.2 关于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经济后果的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相关理论
    2.1 上市民企与国有资本的概念
        2.1.1 上市民企的概念
        2.1.2 国有资本的概念
    2.2 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
        2.2.1 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2.2.2 疏解行业竞争压力
        2.2.3 贯彻国家混改政策
    2.3 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经济后果
        2.3.1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2.3.2 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2.4 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公司治理理论
        2.4.3 资源基础理论
3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案例介绍
    3.1 长信科技和铁元投资的企业概况
        3.1.1 长信科技的企业概况
        3.1.2 铁元投资的企业概况
    3.2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过程
        3.2.1 选择铁元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
        3.2.2 转让股权及部分表决权引入铁元投资
        3.2.3 引入铁元投资后的股权变动情况
4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动因分析
    4.1 内部动因
        4.1.1 政治关联有利于企业募集资金
        4.1.2 混改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4.1.3 政治关联有助于提升企业股价抗崩盘能力
    4.2 外部动因
        4.2.1 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4.2.2 产业技术更新风险加剧
        4.2.3 混改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大
5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经济后果
    5.1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5.1.1 股东构成多元化有利于形成制约型的股权结构
        5.1.2 国有董事有利于增强公司经营管理能力
    5.2 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5.2.1 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5.2.2 对企业非财务绩效的影响
6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的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1.1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改善了企业的治理效率
        6.1.2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6.1.3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提高了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6.1.4 长信科技引入铁元投资提升了外界对企业的市场预期
    6.2 研究启示
        6.2.1 民营企业引入国有资本有利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
        6.2.2 战略投资者的选择要以双方需求为基础
        6.2.3 民企引入国有资本有利于混改的深化与完善
参考文献
致谢

(7)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
        2.1.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效应
        2.1.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研究述评
    2.2 加成率影响因素研究
        2.2.1 企业加成率影响因素研究
        2.2.2 行业加成率影响因素研究
        2.2.3 产品加成率影响因素研究
        2.2.4加成率影响因素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3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品加成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基准模型构建
        3.1.1 消费者偏好
        3.1.2 生产和进口关税
        3.1.3 企业出口临界条件
    3.2 模型拓展: 纳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因素
        3.2.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情形下的企业出口决策
        3.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影响
    3.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产品加成率的作用路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出口产品加成率特征事实
    4.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测度与特征事实
        4.1.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测算
        4.1.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变动特征事实
    4.2 出口产品加成率测度与特征事实
        4.2.1 出口产品加成率测度方法
        4.2.2 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加成率特征事实描述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产品加成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计、变量构造与数据来源
        5.1.1 计量模型设计
        5.1.2 变量构造
        5.1.3 数据来源与说明
    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2.1 基准回归结果与分析
        5.2.2 稳健性分析
        5.2.3 异质性分析
    5.3 作用机制考察
        5.3.1 融资约束路径
        5.3.2 产品价格路径
        5.3.3 技术复杂度路径
        5.3.4 出口产品质量路径
        5.3.5 边际成本路径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行业加成率的动态影响
    6.1 行业加成率分解与测算
        6.1.1 行业加成率的分解方法
        6.1.2 行业加成率分解结果与分析
    6.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行业加成率动态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6.2.1 计量模型设计
        6.2.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加成率变动的水平效应
        6.2.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加成率变动的资源再配置效应
        6.2.4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加成率变动的市场进入效应
        6.2.5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行业加成率变动的市场退出效应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1.1 理论研究结论
        7.1.2 实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
        7.2.2 企业层面的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基于产品市场势力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1.2.2 技术并购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
        1.2.3 技术并购对产品市场势力的影响研究
        1.2.4 市场势力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1.2.5 现有研究不足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影响机理分析及研究假设
    2.1 理论基础
        2.1.1 企业技术并购理论
        2.1.2 企业经营绩效理论
        2.1.3 产品市场势力相关理论
    2.2 技术并购对收购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分析
        2.2.1 技术溢出效应
        2.2.2 规模效应
        2.2.3 协同效应
    2.3 产品市场势力的中介作用分析
        2.3.1 技术并购对产品市场势力的影响机制
        2.3.2 产品市场势力对收购方经营绩效的影响机制
3 技术并购、产品市场势力对收购方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取
    3.2 模型构建
    3.3 变量选取与测度
        3.3.1 解释变量
        3.3.2 被解释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3.4 中介变量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系数
    3.5 多重共线性结果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直接效应估计结果
    4.2 市场势力的中介作用估计结果
    4.3 分组回归结果
        4.3.1 按企业年龄分组回归的结果
        4.3.2 按企业规模分组回归的结果
    4.4 稳健性检验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思路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梳理与归纳方法
        1.3.2 数理建模与推演方法
        1.3.3 管理统计与分析方法
        1.3.4 计量建模与估计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及其衡量的研究评述
        2.1.1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内涵的研究评述
        2.1.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衡量的研究评述
    2.2 有关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2.2.1 有关企业内部特征与管理的研究评述
        2.2.2 有关企业所在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2.2.3 有关出口目的国市场环境的研究评述
    2.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的研究评述
        2.3.1 有关跨境电商平台的研究评述
        2.3.2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效应的研究评述
        2.3.3 有关跨境电商企业出口影响因素的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分析框架
    3.1 问题的提出
    3.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因素
        3.2.1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有利因素
        3.2.2 影响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不利因素
    3.3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3.4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
    3.5 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一个分析框架
    3.6 本章小结
4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4.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4.3.1 数据来源
        4.3.2 描述性统计
        4.3.3 特征性事实
    4.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4.4.1 计量模型设定
        4.4.2 基准回归结果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进一步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交易成本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物流方式视角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模型及假说提出
    5.3 数据来源与指标构建
        5.3.1 数据来源
        5.3.2 数据描述
        5.3.3 指标构建与计算结果
    5.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5.4.1 计量模型与变量选取
        5.4.2 基准回归结果
        5.4.3 稳健性检验
        5.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5.5 本章小结
6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直接影响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
    6.3 数据、变量及描述性统计
        6.3.1 数据来源
        6.3.2 变量构造及估计
        6.3.3 描述性统计
    6.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6.4.1 计量模型设定
        6.4.2 基准回归结果
        6.4.3 稳健性检验
        6.4.4 内生性讨论与处理
        6.4.5 异质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先行优势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的间接影响:基于产品策略视角
    7.1 问题的提出
    7.2 理论基础与假说提出
    7.3 数据、变量及特征性事实
        7.3.1 数据来源
        7.3.2 变量选择
        7.3.3 描述性统计
        7.3.4 特征性事实
    7.4 计量模型与实证结果
        7.4.1 计量模型设定
        7.4.2 基准回归结果
        7.4.3 分组回归结果
        7.4.4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 ——基于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理论背景和意义
        1.1.2 现实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汇率
        1.2.2 融资约束
        1.2.3 企业出口选择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
        1.4.2 统计分析与比较分析相结合
        1.4.3 主成分分析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法相结合
    1.5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5.1 论文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研究
        2.1.1 传统国际收支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2.1.2 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
        2.1.3 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机制研究
    2.2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的相关研究
        2.2.1 融资约束的事前和事后效应
        2.2.2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规模的影响研究
        2.2.3 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
    2.3 现有文献的总结与评述
第3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影响的理论模型
    3.1 基本假设
        3.1.1 需求假设
        3.1.2 生产和贸易假设
        3.1.3 融资约束假设
    3.2 融资约束下企业的出口决策
    3.3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3.3.1 理论模型
        3.3.2 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出口的传导机制
        3.3.3 模型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的典型化事实
    4.1 数据筛选与整理
    4.2 事实描述
        4.2.1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特征
        4.2.2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
        4.2.3 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与汇率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5.1.1 模型设定
        5.1.2 变量说明
        5.1.3 统计性描述
    5.2 基本回归结果
        5.2.1 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影响的总样本检验
        5.2.2 融资约束条件下汇率变动对出口影响的分组检验
        5.2.3 基于行业竞争程度的行业特征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6.1.1 模型设定
        6.1.2 变量说明
        6.1.3 统计性描述
    6.2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出口作用机制的实证检验
        6.2.1 作用机制的总样本检验
        6.2.2 基于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分组检验
        6.2.3 基于不同行业的分组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制造业企业出口动态选择的影响
    7.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7.1.1 模型设定
        7.1.2 变量说明
        7.1.3 统计性描述
    7.2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动态选择影响的总样本检验
        7.2.1 企业是否进入出口市场的总样本检验
        7.2.2 企业是否退出出口市场的总样本检验
        7.2.3 企业增减出口量的总样本检验
    7.3 融资约束下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动态选择影响的分组检验
        7.3.1 企业是否进入出口市场的分组检验
        7.3.2 企业是否退出出口市场的分组检验
        7.3.3 企业增减出口量的分组检验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汇率变动对企业出口的影响
        8.1.2 汇率变动对出口影响的作用机制
        8.1.3 汇率变动对出口动态选择的影响
    8.2 政策建议
        8.2.1 宏观方面
        8.2.2 微观方面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内在关联与绩效传导路径[J]. 汪明月,李颖明,王子彤. 资源科学, 2021(08)
  • [2]绿色技术创新绩效传导路径的双重异质性研究——基于642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J]. 汪明月,张浩,李颖明,王子彤.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1(08)
  • [3]税收激励与企业的市场定价能力[J]. 盛丹,张慧玲,王永进. 世界经济, 2021(07)
  • [4]全球价值链下制造企业国际市场势力形成机理研究[D]. 刘志虹.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5]基于AHP-SD模型的电动汽车企业市场竞争力研究[D]. 齐晓倩. 华北电力大学, 2021
  • [6]上市民企引入国有资本的动因及经济后果 ——以长信科技为例[D]. 吴传龙.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7]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加成率的影响研究[D]. 姜帅帅. 山东大学, 2021(11)
  • [8]技术并购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 ——基于产品市场势力的中介作用[D]. 李佳鑫.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9]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 梁绮慧. 浙江大学, 2021
  • [10]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影响 ——基于融资约束条件下的微观分析[D]. 周旋. 山东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