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研究与构建

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研究与构建

一、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的研建(论文文献综述)

曾倩倩[1](2021)在《洪江区国有林场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与经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洪江区国有林场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与城区相连,林地资源分布于沅江两岸,主要管辖范围包含于嵩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景观价值。本文通过对洪江区国有林场189个风景林小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其结构特点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划分了风景林质量等级;然后,运用空间视域分析技术进行视觉敏感度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林分质量以及林业专题图叠加组织了经营类型;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法,构建竹林生态阈值估测模型,探讨竹林适宜保有量,在明确经营类型和竹林经营尺度的前提下,设计了风景林经营技术措施,为科学编制洪江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提供依据,也为因地制宜健康经营森林、提高林分综合效益提供技术借鉴。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研究区风景林林分结构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其中竹林扩张问题最突出。(2)根据风景林质量综合指数,将风景林等距划分为3个质量等级,其中,质量等级为“差”的风景林占比6.82%,为“一般”的风景林占比51.91%,为“优良”的风景林占比41.26%。(3)研究区按视觉敏感度分为视觉高敏感区、视觉一般敏感区和视觉低敏感区,通过叠加分析,共组织了 9种经营类型。(4)从生态服务价值和景观格局两方面进行生态阈值估测,得出研究区竹林适宜保有量为(64.53,68.57)&(81.47,86.89)公顷,现阶段竹林经营应以管控为主,维持现有规模为宜。(5)基于经营类型,共设计了管护、保育、抚育、提质改造4种经营措施类型,包括管护、限伐、竹林管控、抚育、改造、采伐、补植、混交林营造、病虫害防治等9种主要的经营技术措施。除必要的管护措施外,通过其他技术措施的调整组合,对不同质量的风景林按视觉敏感度采取不同程度的经营措施,在视觉敏感度高的风景林区营造特效核心景观,在视觉敏感度一般的风景林区营造增效景观过渡带,在视觉敏感度低的风景林区营造补效景观背景,以达到保质、提质、改质的风景林经营目的。

左政[2](2020)在《长白山落叶松林多功能评价与经营 ——以金沟岭林场为例》文中指出长白山落叶松林是东北虎、豹的重要活动栖息地。本研究通过观测固定样地数据,运用定性判断与定量化、模型模拟相结合,野外调查与科学推理相结合等系统科学整合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金沟岭林场为例进行长白山落叶松林的多功能评价与经营研究。依据18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起源落叶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的林分结构特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落叶松林多功能,构建多功能评价模型,评价不同起源、不同年龄阶段落叶松林结构与多功能关系。探索落叶松林各主要功能及多功能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模式,对研究区域落叶松林的多功能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使其最大实现落叶松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1)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不同龄组的林分结构,结果表明:中龄林阶段,人工林直径分布为左偏单峰山状分布,天然林为多峰山状分布;近熟林阶段,人工林直径分布为单峰山状分布,天然林为多峰山状分布;成熟林阶段,人工林直径分布都为单峰山状分布,天然林为多峰山状分布。人工林不同龄组阶段小、中、大、特大径级组蓄积比例分别为4:5:1:0、0:5:5:0和0:6:3:1;天然林不同龄组小、中、大、特大径级组蓄积比例分别为1:6:2:1、1:4:5:0、0:4:4:2。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为弱度混交,近熟林介于中度混交和强度混交之间,成熟林为中度混交;天然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皆为中度混交,成熟林为强度混交。人工林和天然林的林木空间分布皆为中龄林阶段为团状分布,近熟林阶段为偏团状分布,成熟林阶段为随机分布;人工林和天然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阶段林木大小比数均为中庸状态;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各龄组样地的林木均处于生长空间不足的状态。(2)比较分析了落叶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不同龄组乔木、灌木和草本三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状况和天然更新状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到多样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落叶松天然林的物种多样性优于人工林;利用熵值和负相关系数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落叶松林更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落叶松人工林中龄林更新状况优于成熟林和近熟林;落叶松天然林近熟林更新状况优于成熟林和中龄林。(3)研究了落叶松林的功能需求,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碳汇为主要的功能需求。采用了综合权重法构建了落叶松林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多样性综合指数值、灌木盖度、针阔比、龄组、林分郁闭度、草本盖度、坡度、乔木层林分生物量和林分蓄积量共9个评价指标。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现有相关数据,开展研究地区落叶松林在林分层次的多功能评价,评价结果如下:(a)落叶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和碳汇功能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而增大,到近熟林阶段,增长趋势趋于平缓;水源涵养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趋于稳定的趋势;多功能值均呈现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其中人工林在46a后多功能值趋于平缓。落叶松天然林在110a处达到最大值,而后落叶松天然林多功能值趋于平缓。(b)落叶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大,表现出先对立后互利的关系;落叶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碳汇功能之间为互利关系,均随着碳汇功能的增大而增大;落叶松林水源涵养功能与碳汇功能两者之间随着林分年龄增长,相互关系逐渐由对立关系转为互利关系。(c)落叶松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分别与碳汇功能之间呈显着正相关性,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水源涵养功能之间无显着相关性。(4)以森林多功能经营为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理念,研究确定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目标、目标结构体系和相应的调整技术,提出了不同起源、不同年龄阶段落叶松林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主导功能,兼顾水源涵养功能及碳汇功能的多功能经营模式,为落叶松林的多功能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佳[3](2019)在《福绵区森林功能分区与经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森林资源对人类生存至关重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功能,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人类生态环境的维持与改善有指导性意义。针对不同区域尺度科学合理进行森林经营规划,对提高森林质量和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对玉林市福绵区森林进行经营区划研究,分析福绵区最近一期森林资源现状特点,提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明确该区域森林经营区划的主要内容和利用方向。运用GIS、聚类分析法等对福绵区进行了主体区域以及森林功能区划,针对区划内容,提出相关经营管理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绵区林地面积48224.68 hm2,森林覆盖率54.29%。但现有森林数据显示,生态公益林面积比重小,仅占6.67%,商品林比重过大,表现失衡。其次,福绵区人工林树种单一,主要以速生桉为主,且发展过快;经济林比例较大(27.16%),林地分布不均,用材林、经济林在各乡镇中较为零散。(2)根据福绵区森林现状特点,构建的指标体系(开发强度、生态保护、人口密度等),从开发状态、发展潜力和承受力为目的为出发点。采用聚类分析法对福绵区进行乡镇层面的主体功能分区定位,将福绵区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两类。根据福绵区实际情况,定位其不同区域主要功能,以此作为福绵区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促进福绵区的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3)在充分遵循森林功能分区原则条件下,选取水源涵养功能性、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木材生产重要性、森林旅游功能以及林产品生产加工重要性等5个方面指标构建符合福绵区森林资源现状的森林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其区划为5个不同的功能区,分别为西部水源涵养功能区、西部与西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西北部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南部和北部用材林功能区、中部经济林功能区。(4)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森林功能分区结果,结合福绵区森林经营现状,对福绵区森林经营管理提出合理的规划与建议。促进森林实行多功能、多效益经营管理,不同功能或效益经营相互结合,提高其森林生产力和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陈媛媛[4](2019)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林场的森林资源、经济社会等相关数据,开展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首先运用SWOT法分析林场经营现状,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林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林场经营现状分析。林场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劣势包括林相结构单一、龄组构成比例失衡、径级结构不合理及林业产业开发不足;机遇包括现有林业政策优化及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威胁包括人力资金短缺、伴随生态旅游开发对森林造成的干扰。总体上林场经营发展呈现良好趋势。(2)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构建包括3个子系统层,8个状态层,共2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基于评价体系计算得出:塞罕坝林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为0.810,其中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864,经济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716,社会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830。其结果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值(≥1)非常接近,因此可认为塞罕坝林场的森林经营处于可持续状态。(3)林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本文提出的对策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林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林业支撑体系提升三个方面。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对策包括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提升公益林生态功能方面的措施;林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对策包括提升商品林质量、发展种苗产业、优化生态旅游产业、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绿色发展;林业支撑体系提升对策包括健全科技及人才支撑保障、建设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唐思莹[5](2016)在《平谷区森林经营区划与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北京市平谷区作为北京市生态建设区,其森林经营区划与布局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平谷区2014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参考各类政府相关政策与规划文件通过不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平谷区的森林功能区划、经营类型划分以及主要森林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匹配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更好得掌握平谷区森林经营区划布局,有利于提高森林经营的水平,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要,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社会、经济、生态功能为主导方向,以村为单位,采用K-均值聚类法将平谷区森林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分别为东部、北部水土保持与生态旅游功能区、中部丘陵、平原特色经济林功能区、中部城市森林功能区以及西南部林网环境绿化保护功能区。利用ArcGIS软件生成一张平谷区森林功能区划图,功能区划图明确地说明了研究地各个区域需发挥的功能,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与实施。(2)研究区共有有林地4775个小班,包括22种树种(组)、3种森林起源、13个三级林种、23种立地类型,依据树种(组)、森林起源、经营目的、立地类型通过因子整合压缩法进行森林经营类型的划分。平谷区公益林公划分为52种经营类型。商品林划分为3种经营类型。(3)根据平谷区森林资源的特点,从保护好现有林地的角度出发,结合北京市林业现状,并参考北京市森林资源“十五”二类调查资料研究区经营类型配套的经营措施,本文根据平谷区林资源的特点,对每个森了经营类型配套了科学、合理的经营措施类型。其中生态公益林以小班数量为优势,选择人工一般脆弱针叶水土保持林、人工阴薄坚针叶水源涵养林、人工乔木防风固沙林、人工阔叶护岸林、人工非针阔护路林、人工阔叶农田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林、阔叶风景林以及环境保护林9个经营类型作为代表性经营类型进行经营措施的配置。在今后经营措施的匹配方面,可以以此为例对其他经营类型进行详细的经营措施配套。

李丽娟[6](2014)在《基于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防城区森林经营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基础,以合理的方式利用森林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相协调的关键。探索如何进行森林经营规划,提高森林质量,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森林可持经营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防城区200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为研究基础数据,分析防城区森林资源、森林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运用GIS、系统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打分法,进行了2010年至2020年规划期内防城区主体功能区区划、森林经营布局和森林经营活动安排等内容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防城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3.4%。乔木林幼、中龄林占总乔木林面积的72.6%,成、过熟林仅占14.5%,龄组结构不合理;人工林树种单一;森林经营管理集约程度不高,林地分布不均,林地利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从各乡镇开发状态、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三个方面选取开发强度、生态重要性和农林产品生产重要性等7个指标构建主体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防城区进行乡镇层面的主体功能分区定位,防城区划分为3个主体功能区,即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3)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防城区进行以村(工区)为区划单元的森林功能区区划,根据森林发挥的功能和经营目的将防城区划分为7个功能区,对每个功能区的范围、主导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位;分析防城区森林分类布局现状,分别商品林和公益林提出了适宜的经营管理对策;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基础,以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及森林功能区划为参考,从社会经济要求和森林经营管理的主导方向出发,根据森林的林种和功能将防城区森林划分为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和集约经营4个经营管理类型。.(4)筛选与森林植被生长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相关经营条件因子建立林地立地质量分级评定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打分法和GIS缓冲分析方法对防城区林地立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防城区林地立地质量中等偏下,以Ⅲ、Ⅳ级林地为主。针对不同立地质量等级提出了适宜的林地经营与利用方向和措施。(5)根据防城区森林资源现状和经营目标,将防城区范围内有林地、疏林、灌木林、未成造林地划分为12个森林经营类型,并对每个经营类型提出了经营措施安排。根据防城区森林结构和质量现状,对公益林和商品林进行了合理的森林培育措施的规划。(6)进行防城区森林采伐量测算,从测算方法、森林结构调整、森林生长量等方面对合理采伐量进行论证,确定合理年采伐量为420000立方米,其中主伐量为401410立方米,并提出皆伐、择伐、渐伐等森林采伐方式。(7)根据防城区的特点,从森林保护和林地恢复两个方面提出—系列森林保护和林地恢复措施。

封焕英[7](2014)在《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提高,毛竹在建筑、食品、保健等社会经济方面及固碳释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方面均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开发利用。受经营目标、经营者背景以及利益驱动的影响,当前毛竹林健康状况已受到挑战。本研究以森林健康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毛竹生长特性、林分属性、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毛竹林健康的内涵,选择安徽黄山、福建顺昌和永安等区域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构建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可为毛竹林健康经营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毛竹林健康的内涵是毛竹林在遵循自身发展演替规律基础上,对外界干扰有一定的抵抗力,能维持林分结构稳定,并能为人们提供相应的产品和生态服务功能。毛竹林健康问题源于实际经营主体对毛竹林资源属性的过度关注及对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基础设施属性的忽视,该认识指导下的经营模式可能获得了短期的效益,但对林分长期的结构稳定、活力维持、抗干扰能力、经济产出和生态功能发挥埋下了不安全隐患,最终使毛竹林通过自身恢复或简单干预无法回到最初的平衡。(2)以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中经典的VOR模型为基础,结合毛竹林的经营和研究现状,构建了包含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19个指标的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模型。其中准则层包含毛竹林健康评价基础和经济生态功能2个方面;要素层包含林分活力、林分结构、对干扰响应、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5个方面,指标层由19个具体指标组成:净光合速率D1、发笋率D2、平均胸径D3、鞭根活力D4、年龄结构D5、密度结构D6、树种组成D7、灌木丰富度D8、人为干扰强度D9、干旱指数D10、低温指数D11、产笋量D12、产材量D13、色彩D14、林冠截留D15、枯落物厚度D16、土壤渗透性D17、土壤N含量D18和毛竹生物量D19。(3)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毛竹林健康状况划分为Ⅰ(优秀)、Ⅱ(良好)、Ⅲ(一般)、Ⅳ(较差)和Ⅴ(差)5个等级。以安徽省黄山、福建省顺昌和永安地区的85个样点为基础,计算了研究区毛竹林健康的综合指数,为0.5030.828。第Ⅰ级的样点有3个(健康综合指数为0.7770.828),第Ⅱ级样点有17个(健康综合指数为0.7190.762)第Ⅲ级样点有41个(健康综合指数为0.6170.711),第Ⅳ级样点有18个(健康综合指数为0.5410.615),第Ⅴ级样点有6个(健康综合指数为0.5030.528),总体呈正态分布态势,说明目前经营毛竹林中,处于优秀状态和差状态的林分较少,经营状态一般的林地较多,林地整体经营水平不高。(4)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与参评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健康等级毛竹林的影响因子不同。密度结构D5与Ⅰ(优秀)级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极显着性正相关;枯落物厚度D16和产笋量D12与Ⅱ(良好)级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相关系数较其他指标高;Ⅲ(一般)级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与6个参评指标的相关性达显着水平,其中与树种结构D6、枯落物厚度D16和乔木生物量D19极显着相关,与鞭根活力D4、低温指数D11和产材量D13显着相关;Ⅳ(较差)毛竹林的健康综合指数仅与净光合速率D1显着相关,相关系数为0.474;Ⅴ(差)毛竹林的健康综合指数与人为干扰强度D9、干旱指数D10和土壤渗透性D17显着或极显着相关。(5)研究区各类型毛竹林的健康状况表明,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福建省永安和顺昌毛竹林,林分类型与核心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健康水平影响较大。黄山区纯林化较严重,健康综合指数为0.5030.746,40个调查样点中,有5个样点健康等级处于第Ⅱ级,8个处于第Ⅲ级,其余27个样点均处于不健康状态;而福建顺昌和永安毛竹林混交比例较高,调查的45个样点中,有2个样点健康综合指数大于0.8,处于优秀的健康状态,20个样点处于良好级,仅9个样点处于较差的不健康状态,健康等级明显高于安徽黄山区;总体来看,毛竹纯林的健康水平低于混交林。从核心经营措施来看,黄山区施肥林分的健康综合指数最高,钩梢林分健康综合指数最低。顺昌和永安毛竹林中,灌水管理的林分健康水平整体较高,林分生物量和笋产量均较高。森林健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以森林健康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毛竹林健康的内涵,构建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毛竹林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与分析,针对性提出了健康经营建议。毛竹林健康经营应在因山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结合科学、合理的经营目标,遵循毛竹林自然特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保证毛竹林能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的背景下进行,仅关注短期效益的掠夺式经营是导致毛竹林健康水平降低的关键所在。

刘波云[8](2014)在《基于Web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多功能评价是森林多功能经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国内外森林多功能经营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在森林多功能评价的指导下进行森林多功能经营可满足社会对森林功能的多样性需求,进而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GIS技术近年来在森林经营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森林多功能评价研究方面的应用相对较少。如何将GIS技术与森林多功能评价相结合已成为森林多功能经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将乐林场森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社会需求和森林资源特点。首先,确定研究区森林多功能主要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木材生产。其次,构建基于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对三项主要功能进行评价。再次,绘制森林功能区分布图,并提出改善研究区森林多功能经营的建议。最后,以本文所构建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体系为基础,采用Goodatabase空间数据库模型,结合空间数据引擎ArcSDE技术,建立森林多功能经营空间数据库;并采用B/S架构模式,利用C#4.0和ArcGIS10.0中的ArcGIS Server组件库构建基于Web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系统。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区面积为3594.6hm2,占林场经营面积的50.78%;水土保持功能区面积为1424.5hm2,占林场经营面积的20.13%;木材生产功能区现面积为1617.4hm2,占林场经营面积的22.85%。评价结果符合林场森林经营目标,也符合水源涵养功能区、木材生产功能区空间呈面状,水土保持功能区空间呈点状分布的特点。所构建的系统实现了森林多功能评价、专题图生成、森林资源信息查询、地图操作、统计报表以及数据管理功能。与传统方法相比,利用GIS技术和WebGIS技术进行森林多功能评价研究。一方面,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理功能,可为森林功能评价研究增添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评价更加快速和准确。另一方面,利用WebGIS技术构建森林多功能评价系统,可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共享与动态管理,为经营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辅助决策管理工具,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持。

张彦雷[9](2014)在《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快速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多功能林业的发展,是新时代的需求,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林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选取太岳山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样地指标实测为主体,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常规评价体系;并结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常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快速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各油松人工林进行了快速评价,研究结果可为太岳林区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结论主要如下: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导,本文选取林业产品产出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固碳释氧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共4项功能作为油松人工林多功能的表征。在多功能常规评价指标体系中,选取了包含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郁闭度、成层结构、林下植被盖度、枯落物厚度、土壤厚度、土壤孔隙度、坡度、林龄、乔木层地上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丰富度、均匀度和香农威纳指数,共14指标;在多功能快速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类型选取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郁闭度、林分胸径、土壤厚度、坡度、林龄、叶面积指数、林下植被种类和林下植被盖度,共9项指标。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得分可表达为:F(多功能)=0.0466·F(林业产品产出功能)+0.6295·F(水源涵养功能)+0.1744·F(固碳释氧功能)+0.1495·F(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以样地作为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两套多功能指标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发挥水平以中效为主,偏良好。油松人工林整体小班多功能发挥水平高效、较高效、中效、较低效和低效的比例依次为2.8%、16.2%、68.9%、9.5%和2.5%。太岳林局油松人工林小班单项功能发挥水平为,水源涵养功能>固碳释氧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林业产品产出功能。在太岳林局各单位油松人工林小班多功能评价结果中,多功能发挥相对良好的单位为七里峪林场、灵空山林场等。多功能发挥相对较差的单位为赤石桥林场、北平林场等。

闫飞[10](2014)在《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我国为了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构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体系,并以5年为一个调查周期最终汇总形成面向全国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报告。其关键技术是精确测定同一固定样地的初查和复查数据,并利用所取得的成对值进行直接分析比较,以得到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本文围绕“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这一重要的林业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较为创新和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森林资源调查中包含的各种误差及其相互关系,为了尽可能消除这些误差,研发高精度的森林调查仪器并验证其在固定样地调查中的使用效果和精度,研究利用多边形法进行森林蓄积量估测。首先,将森林资源调查中产生的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观测误差。我国森林资源调查精度是以抽样误差的大小来表示,不包括观测误差,因此可能会出现抽样精度很高,但实际精度较低的情况。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样地抽样设计不当,导致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产生误差,而根据误差产生的不同环节,我们将观测误差分为样地面积误差、样地量测误差和样地模型误差,利用误差传播定律和数理统计方法,结合若干实际算例介绍了每种误差和总误差的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系统改进设想。其次,为了尽可能的消除误差提高调查精度,对森林资源调查的关键技术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以自主研发的FTS-2型测树全站仪为森林资源调查装备,以30块大型乔木固定样地,约24500棵样木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高精度FTS-2型测树全站仪进行森林固定样地调查,可以得到固定样地中每棵树木的三维坐标,其中坐标测量中误差<±4mmm,高程中误差<±7mm;每木树高值测量精度约为97%,平均用时<5秒;每木胸径值测量相对误差仅为2%,平均用时约为3秒;每木冠幅测量值相对误差<10%,并实现树冠体积量测和三维表达;立木材积测量值精度可达95%。同时实现样木分布成图、样地样木精准复位与样地数字化三维建模;此外,以全站仪每木三维坐标为离散点信息,利用Voronoi多边形算法实现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信息化提取和分析,最后介绍了其他先进设备--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电子测树枪在样地调查中的应用,旨在为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关键技术与方法提供先进精准的仪器装备和调查手段。最后,以FTS-2型测树全站仪为调查仪器,以多边形法为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在北京市区及周边区县实验林场中随机抽取共计70个角规抽样点进行调查。通过与传统角规蓄积量调查方法比较得出多边形样地形状为六边形即样地边界木选择6棵时,林分蓄积量估测精度较高。同传统角规样地调查相比,利用多边形样地进森林蓄积量、林分密度、每公顷断面积、林分平均高等林分因子的调查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精度均可达90%左右,该方法为我国森林蓄积量估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二、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的研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的研建(论文提纲范文)

(1)洪江区国有林场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与经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风景林的定义
        1.2.2 风景林研究进展
        1.2.3 风景林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1.2.4 风景林评价研究进展
        1.2.5 竹林扩张研究进展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2.2.2 因子分析法
        2.2.3 综合指数法
        2.2.4 空间视域分析技术
        2.2.5 回归分析法
        2.2.6 叠加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条件
        3.1.4 水文条件
        3.1.5 土壤条件
        3.1.6 植被类型
    3.2 风景林现状分析
        3.2.1 林分结构分析
        3.2.2 主要经营问题分析
4 风景林质量综合评价
    4.1 选取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4.2 评价指标筛选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4 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4.5 风景林质量等级划分
5 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
    5.1 经营类型组织原则与划分依据
        5.1.1 经营类型组织原则
        5.1.2 经营类型划分依据
    5.2 经营目标
    5.3 经营区划
    5.4 立地条件
    5.5 管理类型
    5.6 视觉敏感度
        5.6.1 观测点选择
        5.6.2 空间视域分析结果
        5.6.3 视觉敏感度按小班统计
    5.7 风景林经营类型
6 风景林经营技术研究
    6.1 经营理念
    6.2 经营措施设计
    6.3 竹林适宜保有量研究
        6.3.1 生态阈值确定的基本思路
        6.3.2 生态阈值估测
        6.3.3 竹林适宜保有量
    6.4 风景林经营
        6.4.1 质量优良的风景林经营
        6.4.2 质量一般的风景林经营
        6.4.3 质量差的风景林经营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长白山落叶松林多功能评价与经营 ——以金沟岭林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森林多功能评价研究
        1.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研究
        1.1.2 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1.1.3 碳汇功能研究
        1.1.4 森林多功能经营研究
    1.2 落叶松研究
        1.2.1 落叶松结构研究
        1.2.2 落叶松多功能评价研究
        1.2.3 落叶松多功能经营研究
    1.3 落叶松林多功能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势
        2.1.3 气候
        2.1.4 土壤
        2.1.5 森林植被分布
        2.1.6 社会经济条件
        2.1.7 森林资源及经营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数据来源
        2.3.1 相关数据资料
        2.3.2 样地调查
    2.4 研究方法
        2.4.1 龄组划分方法
        2.4.2 数据处理方法
3 落叶松林林分结构特征
    3.1 不同起源落叶松林基本林分结构特征分析
    3.2 不同起源落叶松林直径结构
        3.2.1 直径分布
        3.2.2 直径分布拟合
    3.3 不同起源落叶松林蓄积结构
    3.4 不同起源落叶松林空间结构
        3.4.1 混交度
        3.4.2 角尺度
        3.4.3 胸径大小比数
        3.4.4 林分开敞度
        3.4.5 林分垂直结构
    3.5 不同起源落叶松林生物量及碳储量结构
        3.5.1 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单木生物量研究
        3.5.2 生物量与蓄积量线性关系
        3.5.3 研究地林分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经济价值测定
    3.6 不同起源落叶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结构特征
    3.7 小结
4 落叶松林物种多样性及天然更新
    4.1 数据分析
        4.1.1 物种重要值
        4.1.2 物种多样性指数
        4.1.3 林分更新综合值计算
    4.2 计算结果
        4.2.1 不同生长阶段物种重要值
        4.2.2 不同生长阶段物种多样性
        4.2.3 各龄组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4.2.4 落叶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更新状况研究
    4.3 小结
5 落叶松林多功能评价研究
    5.1 落叶松林森林多功能需求分析
        5.1.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5.1.2 涵养水源功能
        5.1.3 碳汇功能
    5.2 落叶松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1 构建原则
        5.2.2 指标的选取
        5.2.3 指标的计算
        5.2.4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5.2.5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5.3 落叶松林多功能评价
    5.4 落叶松林多功能关系
        5.4.1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水源涵养功能关系
        5.4.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与碳汇功能关系
        5.4.3 水源涵养功能与碳汇功能关系
        5.4.4 森林多功能随时间变化关系研究
    5.5 落叶松林不同森林功能之间关系研究
        5.5.1 不同生态功能间相关性研究
        5.5.2 不同生态功能之间关系研究
    5.6 小结
6 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模式
    6.1 经营原则
        6.1.1 可持续经营原则
        6.1.2 多功能经营原则
    6.2 落叶松林目标结构体系
        6.2.1 经营目标
        6.2.2 蓄积结构目标
        6.2.3 树种组成目标
        6.2.4 直径结构目标
        6.2.5 垂直层次结构目标
        6.2.6 空间结构目标
        6.2.7 物种多样性目标
        6.2.8 更新结构目标
    6.3 落叶松林结构调整主要技术
        6.3.1 不同龄组的林分结构调整
        6.3.2 采伐模式研究
    6.4 落叶松林多功能经营模式
    6.5 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3)福绵区森林功能分区与经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森林经营规划研究进展
        1.2.1 主体功能区划研究概况
        1.2.2 森林功能区划研究概况
        1.2.3 森林经营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土壤
        2.1.4 气候
        2.1.5 植被
    2.2 经济状况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森林资源现状
    3.1 林地资源现状
    3.2 森林分类区划
    3.3 林种构成
    3.4 树种构成
    3.5 林地保护等级
    3.6 森林资源现状特点
    3.7 森林经营问题
第四章 福绵区主体功能区划
    4.1 主体功能区内涵与性质
    4.2 区划原则
    4.3 区划方法
        4.3.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3.2 系统聚类区划方法
        4.3.3 区划结果
    4.4 福绵区主体功能定位
        4.4.1 重点开发区
        4.4.2 限制开发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森林功能分区
    5.1 森林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
    5.2 区划原则
    5.3 区划指标体系及区划单元
        5.3.1 区划指标体系
        5.3.2 区划单元与数据
    5.4 区划方法
    5.5 区划结果与调整
    5.6 福绵区森林功能区布局
        5.6.1 西部水源涵养功能区
        5.6.2 西部与东南部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5.6.3 西北部森林生态旅游功能区
        5.6.4 南部和北部用材林功能区
        5.6.5 中部经济林功能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森林经营管理
    6.1 福绵区森林多功能经营管理
        6.1.1 福绵区公益林比重小,加大公益林保护力度
        6.1.2 保护罗田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增强森林水源涵养功能
        6.1.3 集约经营,增强福绵区森林木材生产功能和经济林产出功能
        6.1.4 合理开发六万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提高旅游质量
    6.2 森林多效益经营管理
        6.2.1 林下套种,增加林产品收入
        6.2.2 增加非木质资源的培育,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6.3 提高森林质量经营
        6.3.1 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6.3.2 加强地类管理,提高林地利用效率
        6.3.3 加强用材林采伐管理,避免过度采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研究
        1.2.2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的研究
        1.2.3 森林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1.2.4 SWOT分析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水文
    2.4 森林资源
    2.5 动物资源
    2.6 社会经济概况
        2.6.1 林场人口情况
        2.6.2 林场经济
        2.6.3 文化、卫生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SWOT分析法
        3.1.2 层次分析法(AHP)
        3.1.3 数据收集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场经营现状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遇分析
        4.1.4 威胁分析
    4.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
        4.3.1 各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4.4 塞罕坝林场森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4.4.1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对策
        4.4.2 林业产业体系转型提升对策
        4.4.3 林场支撑体系综合提升对策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平谷区森林经营区划与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外自然资源功能区划研究进展
        1.3.1.1 国内自然资源功能区划研究进展
        1.3.1.2 国外自然资源功能区划研究进展
        1.3.2 国内外森林经营类型研究进展
        1.3.2.1 国内森林经营类型研究进展
        1.3.2.2 国外森林经营类型研究进展
2. 研究地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
    2.4 水文
    2.5 土壤
    2.6 植被资源
    2.7 研究区森林资源现状
        2.7.1 林业用地
        2.7.2 森林结构
        (1) 公益林现状
        (2) 商品林现状
        2.7.3 林分起源
        2.7.4 优势树种划分
        2.7.5 林龄组划分
        2.7.6 立地类型划分
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2 技术路线图
4. 平谷区森林功能区划
    4.1 区划原则
    4.2 区划指标体系及区划单元
        4.2.1 区划指标体系
        4.2.2 区划单元与数据
    4.3 区划方法
        4.3.1 初步区划
        4.3.2 最终区划结果
5. 平谷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5.1 森林经营类型划分原则
        5.1.1 因地制宜原则
        5.1.2 目的效益型原则
    5.2 选择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依据的原则
    5.3 确定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依据
        5.3.1 树种或树种组
        5.3.2 森林起源
        5.3.3 经营目的
        5.3.4 立地类型
    5.4 数据处理方法
    5.5 商品林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5.6. 公益林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5.6.1 经营类型初步划分
        5.6.2 经营类型压缩整合
        5.6.3 代表经营类型的经营措施配置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基于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防城区森林经营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学习相关理论
        1.5.2 收集研究基础数据
        1.5.3 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
        1.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基本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环境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系
        2.2.3 土壤
        2.2.4 气候
        2.2.5 植被
        2.2.6 主要自然灾害
    2.3 研究区森林资源概况
        2.3.1 森林资源现状
        2.3.2 森林资源现状特点
    2.4 森林经营现状
        2.4.1 森林经营成果
        2.4.2 森林经营问题
第三章 防城区主体功能区划
    3.1 主体功能区内涵
    3.2 区划目的和意义
    3.3 区划原则
    3.4 区划方法
        3.4.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3.4.2 系统聚类区划方法
    3.5 区划结果
    3.6 防城区主体功能布局
第四章 防城区森林经营布局
    4.1 森林功能区划布局
        4.1.1 区划目的和意义
        4.1.2 区划原则
        4.1.3 区划指标体系及区划单元
        4.1.4 区划方法
        4.1.5 区划结果与调整
        4.1.6 防城区森林功能区布局
    4.2 森林分类布局
        4.2.1 森林分类布局
        4.2.2 森林分类经营管理
    4.3 森林经营管理区划布局
        4.3.1 区划方法
        4.3.2 区划布局结果
第五章 林地立地质量分级与经营利用
    5.1 林地立地质量分级评定研究意义
    5.2 层次分析法与GIS缓冲区分析方法
    5.3 分级指标体系构建
    5.4 指标权重赋值
    5.5 林地立地质量综合评分
    5.6 林地立地质量评定
    5.7 不同立地质量等级林地经营利用方向
第六章 森林培育规划
    6.1 森林经营类型组织
        6.1.1 经营类型划分
        6.1.2 经营措施组织
    6.2 公益林培育
    6.3 商品林培育
第七章 森林采伐规划
    7.1 确定森林采伐量的原则
    7.2 树种主伐年龄和轮伐期的确定
    7.3 森林采伐量测算与合理采伐量论证
        7.3.1 采伐量测算数据来源
        7.3.2 采伐量测算方法与结果
        7.3.3 合理采伐量论证
    7.4 森林采伐方式
第八章 森林保护规划
    8.1 森林保护措施
    8.2 林地恢复措施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防城区森林功能区划数据表
致谢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森林健康研究现状
        1.4.2 竹林健康经营与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1.7 项目来源和经费支持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安徽省黄山区毛竹林示范区
        2.1.2 福建省顺昌县毛竹示范区
        2.1.3 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 研究方法
        2.2.1 毛竹林健康内涵研究
        2.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2.3 评价指标数据来源
        2.2.4 指标权重确定
        2.2.5 综合评价方法
        2.2.6 健康等级划分及不同等级影响因子研究
        2.2.7 毛竹林健康评价实证研究
    2.3 样点设置、取样及处理
        2.3.1 样点设置与概况
        2.3.2 调查取样与样品处理
第三章 毛竹林健康评价理论研建
    3.1 毛竹林健康的内涵
        3.1.1 毛竹生长发育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3.1.2 毛竹林的基本属性
        3.1.3 毛竹林健康问题的产生及实质
    3.2 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2 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3.2.3 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3.3 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3.3.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3.3.2 构造判断矩阵
        3.3.3 一致性检验
    3.4 毛竹林健康综合评价研究
        3.4.1 加权综合指数法
        3.4.2 毛竹林健康等级划分
第四章 毛竹林健康评价实践论证
    4.1 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的筛选与确立
        4.1.1 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4.1.2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
        4.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的二次筛选
        4.1.4 毛竹林健康指标构建合理性判断
    4.2 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及计算
        4.2.1 目标层对准则层矩阵
        4.2.2 准则层对要素层矩阵
        4.2.3 要素层对指标层矩阵
        4.2.4 指标综合权重计算
    4.3 毛竹林健康综合评价
        4.3.1 黄山区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研究
        4.3.2 顺昌和永安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研究
        4.3.3 毛竹林健康等级分类
    4.4 毛竹林健康评价体系应用
        4.4.1 毛竹林健康综合指数与评价指标的关系
        4.4.2 毛竹林健康状况实证分析
        4.4.3 毛竹林健康经营建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8)基于Web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研究综述
    2.1. 森林功能评价的研究
        2.1.1.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研究
        2.1.2.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研究
        2.1.3. 木材生产功能评价研究
    2.2. WebGIS在林业中的应用
        2.2.1. WebGIS概述
        2.2.2. WebGIS在国外林业中的应用
        2.2.3. WebGIS在国内林业中的应用
    2.3. 小结
3. 研究区概况
    3.1. 地理位置
    3.2. 地形地貌
    3.3. 气候水文
    3.4. 植被状况
    3.5. 森林资源状况
    3.6. 社会经济概况
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4.1. 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4.3. 研究方法
    4.4. 评价指标层次构建方法
5.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1. 数据收集
    5.2. 数据的处理
        5.2.1. 山脊线提取
        5.2.2. 河流网提取
        5.2.3. 道路网提取
        5.2.4. 建立森林多功能评价空间数据库
6. 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2. 研究区森林功能需求分析
        6.2.1. 水源涵养功能需求分析
        6.2.2. 水土保持功能需求分析
        6.2.3. 木材生产功能需求分析
    6.3. 评价指标选取及指标体系构建
        6.3.1. 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标选取
        6.3.2.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指标选取
        6.3.3. 木材生产功能评价指标选取
        6.3.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5. 评价指标分级
    6.4. 评价指标的分析
        6.4.1. 坡度、坡向分析
        6.4.2. 道路、河流、山脊线指标因子分析
    6.5. 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因子权重
    6.6. 评价指标分级阈值确定
    6.7. 计算小班功能得分及得分标准化
    6.8. 评价结果
7. 基于Web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系统的设计实现
    7.1. 系统需求分析
    7.2. 系统架构设计
        7.2.1. 开发架构的确定
        7.2.2. 软硬件开发环境
    7.3. 系统功能设计
        7.3.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7.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7.4. 系统数据库设计实现
    7.5. 系统功能实现
        7.5.1. 地图操作模块
        7.5.2. 信息查询模块
        7.5.3. 统计报表模块
        7.5.4. 森林多功能评价模块
        7.5.5. 专题图生成模块
        7.5.6. 数据管理模块
        7.5.7. 系统管理模块
8. 结论与讨论
    8.1. 研究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快速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外森林多功能研究进展
        1.1.1 森林多功能内涵
        1.1.2 森林多功能评价
        1.1.3 森林多功能经营
    1.2 国内森林多功能研究进展
        1.2.1 森林多功能内涵
        1.2.2 森林多功能评价
        1.2.3 森林多功能经营
2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环境特征
        2.1.3 植被资源
        2.1.4 经济情况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问题
        2.2.2 技术路线
        2.2.3 研究方法
        2.2.4 评价指标数值获取
3 结果与分析
    3.1 油松人工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1.2 评价指标筛选标准
        3.1.3 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3.2 评价指标权重及等级划分
        3.2.1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3.2.2 评价指标等级划分
    3.3 实例分析
        3.3.1 常规指标体系评价结果
        3.3.2 快速指标体系评价结果
        3.3.3 评价结果对比
    3.4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多功能评价
        3.4.1 油松人工林小班分布
        3.4.2 面向林场多功能评价
        3.4.3 面向整体多功能评价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世界森林资源清查发展历史及现状
        1.2.2. 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发展历史及现状
        1.2.3. 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关键技术及其精度标准
        1.2.4. 森林调查误差分析、仪器研究及样地调查方法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章节安排
2. 森林资源调查误差系统分析
    2.1. 森林资源调查误差分类及相关概念
    2.2. 森林调查抽样误差
    2.3. 森林调查观测误差
        2.3.1 样地面积误差
        2.3.2 样地量测误差
        2.3.4 样地模型误差
    2.4. 固定样地一次观测总误差
    2.5. 固定样地动态监测误差
    2.6. 系统设计与调查方法改进设想
        2.6.1 分层成团布设样地
        2.6.2 部分重复联合估计
    2.7. 小结
3. 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信息化方法研究
    3.1 研究区及仪器介绍
        3.1.1 研究区概况
        3.1.2 仪器简介
    3.2 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3.2.1 样地控制网建立
        3.2.2 样木三维坐标测量
        3.2.3 样木复位
        3.2.4 样木树高测量
        3.2.5 样木胸径测量
        3.2.6 样木树冠冠幅及体积测量
        3.2.7 样木材积测量
        3.2.8 样木测量程序实现
        3.2.9 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提取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坐标测量精度分析及应用
        3.3.2 树高测量精度分析
        3.3.3 胸径测量精度分析
        3.3.4 冠幅测量精度分析
        3.3.5 树冠体积计算及三维建模
        3.3.6 立木材积精度分析
        3.3.7 固定样地连续清查结果汇总
        3.3.8 林分空间结构分析
    3.4 其他先进设备在固定样地调查中的应用
        3.4.1 三维激光扫描仪树冠因子提取技术
        3.4.2 测树枪固定样地调查技术
    3.5 小结
4. 森林蓄积量调查方法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研究区及仪器介绍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仪器介绍
    4.3 研究方法与技术流程
        4.3.1 多边形样地调查方法
        4.3.2 研究路线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多边形样地最佳形状确定
        4.4.2 多边形样地法与角规法调查精度对比
    4.5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创新点介绍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的研建(论文参考文献)

  • [1]洪江区国有林场风景林经营类型组织与经营技术研究[D]. 曾倩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长白山落叶松林多功能评价与经营 ——以金沟岭林场为例[D]. 左政.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3]福绵区森林功能分区与经营管理研究[D]. 姚佳. 广西大学, 2019(06)
  • [4]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D]. 陈媛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平谷区森林经营区划与布局研究[D]. 唐思莹.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9)
  • [6]基于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防城区森林经营规划研究[D]. 李丽娟. 广西大学, 2014(02)
  • [7]毛竹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 封焕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0)
  • [8]基于WebGIS的将乐林场森林多功能评价研究[D]. 刘波云.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 [9]山西太岳山油松人工林多功能快速评价研究[D]. 张彦雷.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1)
  • [10]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与方法研究[D]. 闫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14(12)

标签:;  ;  ;  ;  

八达岭林场森林功能图研究与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