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几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一、几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莹莹,李平,韦胜,屈廷启,王伟平[1](2022)在《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在生鲜湿面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生鲜湿面新鲜、营养、口感筋道、方便易煮,符合消费者对于健康快捷膳食的需要,但其水分、蛋白质、淀粉和脂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很容易腐败变质,货架期短。生鲜湿面劣变主要受微生物、酶、水分及营养成分等因素的影响。该文针对生鲜湿面劣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常用在生鲜湿面中的防腐保鲜剂壳聚糖、茶多酚、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的抑菌机理、添加方式及作用效果进行综述,为延长生鲜湿面的货架期提供理论支持。

郑丽平,陆兆新,孔梁宇,胡安妥,孟凡强,别小妹[2](2021)在《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食品工业中常用的消毒剂、常用的防腐剂及几种天然成分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清除剂,测定所选清除剂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影响;用所选的清除剂对成熟生物被膜进行浸泡处理,评估每种清除剂不同含量下的清除效果;利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测定经不同清除剂处理后生物被膜菌内细胞的代谢活性;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计算不同物质处理后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存活数。结果:消毒剂乙醇(50%)、过氧化氢(1%)、苯扎氯铵(0.6%)、苯扎溴铵(0.6%),天然成分香芹酚、肉桂醛和百里香精油(1.0μL/mL)在较低浓度下即可有效抑制S. typhimurium CDC3和S. typhimurium ST34生物被膜的产生;消毒剂洗洁精、过氧化氢和天然成分香芹酚、肉桂醛和百里香精油在清除成熟生物被膜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其中清除效率最理想的是过氧化氢,最大可达90%左右,洗洁精最大清除率可至80%,香芹酚、肉桂醛和百里香精油可达70%左右;消毒剂乙醇、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以及天然成分香芹酚、肉桂醛和百里香精油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被膜菌的细胞代谢活性及活菌存活数,可将生物被膜内活菌数降低2~3个lg值。结论:对于成熟生物被膜的清除,在初始的培养中添加清除剂或是天然成分可以更加完全有效地控制生物被膜的产生。

王金木[3](2021)在《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天然食品防腐剂来源天然,或从生物体内提取,或其本身为食品的组分。本文简要介绍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机理,重点阐述几种常用防腐剂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以期为其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思路,为提高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

廖杰[4](2020)在《固相萃取联合HPLC同时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方法初探》文中指出背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水平日益的提高,对于食品的口感、品质和外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市面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越来越多。一些不良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超标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现有研究表明,人体长期超标食用添加剂会对身体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防腐剂和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检测中最重要的项目,它们都具有食品使用量大、使用检测范围广的特点。目前,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于多种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液相色谱检测通常都是单独的检测或同时检测一两种,检测时间比较长,检测的效率比较低。近年来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学者采用了超高效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检测了食品中多种防腐剂和甜味剂的相关报道,但是由于这种超高效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比较昂贵,一些中小型的实验室也没有相应的条件进行配备,所以目前这种检测方法还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因此,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简便的对食品化学添加剂的分析检测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在一个样品完整的检测分析过程中,样本前处理技术至关重要,样本前处理占整个分析过程时间的60%,而有30%的数据误差也来自样本前处理。近年来,纳米材料具有表面面积大、化学稳定性好、易于重复使用的特点,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关注,把它作为SPE吸附剂用于实际的样品分析。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测定食品中六种防腐剂和甜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探讨以Fe3O4纳米材料作为固体萃取剂,优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在提高食品添加剂检测效率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称取适量的标准品,用甲醇溶解,配制成浓度为1.0mg·mL-1的苯甲酸、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脱氢乙酸、安赛蜜和糖精钠标准储备液(脱氢乙酸用20 g·L-1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配制好的标准储备液用超纯水逐级稀释成浓度为100μg·mL-1、50μg·mL-1、20μg·mL-1、10μg·mL-1、5μg·mL-1的混合标准液;滤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导入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分析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以0.1 mol·L-1磷酸二氢铵-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3 min,5%B,3-13 min,5%-45%B,13-20 min,45%B,20-25 min,5%B;柱温维持为30℃;流速为1 mL·min-1;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230 nm。采用水热法来进行制备Fe3O4纳米粒子,称取15 mg的Fe3O4纳米粒子于15 mL的离心管中,加入1 mL浓度为5.0μg·mL-1的混合标准溶液,用恒温混匀器混匀2 min,用超声萃取6 min,待萃取完全后于离心管底端安放磁铁,Fe3O4纳米粒子会在磁铁的作用下,会慢慢聚集在底部,随后把上清液层倒去。然后用2 mL含20%乙酸的甲醇溶液来洗脱Fe3O4纳米微粒(分两次,每次1 mL),把洗脱液收集起来用氮气吹干(55℃),再用0.5 mL的甲醇溶解,0.22μm有机滤膜过滤,最后10μL进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检测。色谱柱为Symmetry Shield RP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2 mol·L-1乙酸铵(A)-甲醇(B)(v/v)=90:10;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利用本实验所建立的HPLC检测方法,6种人工合成防腐剂和甜味剂标准品能在25 min内完成分离;在5—100μg·mL-1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83;方法学验证,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2.46%(n=6),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3.6%104.6%,安赛蜜、糖精钠、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检出限分别为0.63μg·mL-1、0.09μg·mL-1、0.08μg·mL-1、0.07μg·mL-1、0.62μg·mL-1、0.16μg·mL-1(S/N=3),定量限分别为2.08μg·mL-1、0.28μg·mL-1、0.25μg·mL-1、0.24μg·mL-1、2.05μg·mL-1、0.51μg·mL-1(S/N=10)。随机选取市售的5种碳酸饮料,按照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的碳酸饮料样品进行分析检测,获得与标准品出峰时间一致的食品添加剂含量检测结果。以Fe3O4纳米微粒作为固相萃取剂,富集复杂基质样品(酱油)中的食品添加剂,对吸附剂的质量、吸附时间、溶液pH、洗脱溶剂和解析时间等固相萃取前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后,用建立好的HPLC检测方法对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3种添加剂能在10 min内完成分离,且峰形良好。在0.5—10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9%-106.4%,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41-2.53%。方法的重复性、精密度、均良好,可以满足实际样品测定的需要。结论:本文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碳酸饮料中的六种食品添加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的线性关系及回收率均较好;检出限较低;同时具有简单、灵敏、快速等优点。将Fe3O4纳米颗粒作为固相萃取吸附剂应用到复杂基质的样品前处理中,采用磁性分离的方式,减少了样品前处理中的过滤、离心等耗时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较好的分析检测食品添加剂的新方法。

刘颖,黄玉坤,周楠,袁利杰[5](2019)在《河南省21大类食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国标检验方法对6种常用防腐剂在21大类食品基质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及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参照GB 2760-2014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发现防腐剂的使用整体情况良好。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苯甲酸及其钠盐,山梨酸及其钾盐,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均出现一定的违规使用,违规使用率分别为3.43%,0.18%,0.16%,0.14%。糕点、调味品、酱腌菜、饮料、方便食品、肉制品等大类因其特殊的产品性质,防腐剂的使用率较高。非法物质富马酸二甲酯在糕点里的检出率为0.66%。样本中存在多种防腐剂同时使用的情况,5000批次样本中共有327批次同时检出两种以上防腐剂,其中46批次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大于1。21大类食品中,糕点、调味品中的防腐剂检出种类,检出率及超标率与其他大类食品相比均较高。本研究有助于民众初步了解防腐剂使用现状,同时为生产企业、监管部门以及检测机构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任建军,张一凡,赵秀红,涂向辉,公勋[6](2017)在《项目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食品添加剂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探讨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以期为项目教学法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陈东营[7](2016)在《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防腐剂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制作、运输、储藏等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因此,食品防腐剂的检测引起了食品和检测行业的共同关注。鉴于荧光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操作简单等优良特性,本文采用荧光法分别对橙汁中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的含量进行检测。首先,分析了荧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根据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以及橙汁的荧光特性,设置激发和发射波长的扫描范围,采用FS920荧光光谱仪完成了两种防腐剂的荧光检测。其次,在分析小波阈值去噪和小波包去噪原理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小波阈值去噪和小波包去噪对荧光光谱进行去噪处理,并采用均方根误差、信噪比、波形相似系数对去噪效果进行定性评价。对两种去噪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波包的去噪效果要优于小波去噪。再次,针对BP神经网络存在局部极小、收敛速度缓慢的缺陷,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的方案。在深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GA-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检测模型,分别对两种防腐剂进行了检测。最后,分析了微粒群算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基于微粒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方案,分别完成了橙汁中山梨酸钾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的检测。对以上两种优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的检测结果要优于GA-BP神经网络。

薛江超[8](2015)在《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联合抗菌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研究了侧孢短芽孢杆菌S62-9抗菌肽(AMP)与食品防腐剂和饲用抗生素联合使用对致病菌的抗菌效果,旨在筛选AMP的增效剂以降低其使用剂量、减少成本,同时降低食品防腐剂和饲用抗生素的用量,为致病菌的控制提供更为安全的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AMP、食品防腐剂及饲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AM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远低于大肠杆菌。ε-聚赖氨酸、Nisin、苯乳酸、柠檬酸、EDTA-二钠、磷酸三钠对S.aureus ATCC 14458和E.coli ATCC 44752均表现抗菌作用(Nisin对E.coli ATCC 44752除外),其中,ε-聚赖氨酸抗菌活性最强、磷酸三钠最弱。硫酸安普霉素、硫酸新霉素、磷酸泰乐菌素对S.aureus ATCC 6538和E.coli ATCC 25922均显示抗菌活性,硫酸新霉素活性最强;磷酸替米考星、盐酸林可霉素、杆菌肽锌、那西肽仅对S.aureus ATCC6538显示抗菌活性;硫酸大观霉素和硫酸粘杆菌素仅对E.coli ATCC 25922显示抗菌活性。通过微量棋盘稀释法研究了AMP与食品防腐剂的联合抗菌效果,结果表明:AMP与ε-聚赖氨酸、Nisin联用对S.aureus ATCC 14458的FICI分别为0.282和0.532,表示二者之间分别为协同和相加作用;AMP与EDTA-二钠、磷酸三钠、柠檬酸联用对E.coli ATCC 44752的FICI均不超过0.5,表明AMP与此3种防腐剂均呈协同关系。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在AMP与食品防腐剂浓度均为1/2MIC时,对于S.aureus ATCC 14458,AMP与ε-聚赖氨酸组合稍优于AMP与Nisin组合;对于E.coli ATCC44752,AMP与EDTA-二钠、磷酸三钠、柠檬酸三种组合均表现出快速杀菌作用,其中,AMP与磷酸三钠组合稍优于其余两者。微量棋盘稀释法确定了AMP与饲用抗生素的联用效果:对于S.aureus ATCC6538,AMP与硫酸新霉素、盐酸林可霉素联用FICI均为0.532,与磷酸泰乐菌素、磷酸替米考星、杆菌肽锌联用FICI均为1,表明AMP与该5种饲用抗生素联用对S.aureus ATCC 6538表现为相加作用;对于E.coli ATCC 25922,AMP与硫酸安普霉素、硫酸粘杆菌素联用FICI分别为0.375和0.313,均表现为协同关系,与硫酸新霉素、硫酸大观霉素联用FICI分别为1和0.75,均表现为相加关系。时间杀菌试验表明,AMP和饲用抗生素均在1/2MIC浓度下,对于S.aureus ATCC 6538,AMP-硫酸新霉素及AMP-盐酸林可霉素组合抗菌效果较好;对于E.coli ATCC 25922,AMP与硫酸粘杆菌素、硫酸安普霉素、硫酸大观霉素联用组合均表现出强烈杀菌效果,与硫酸新霉素组合的抗菌效果不及前三组合。

莫树平,张丽明,丘明泉,柏建玲,张菊梅,吴清平,王惠惠[9](2014)在《几种常用防腐剂对食品中常见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选择了自行优选复配的复合生物防腐剂和几种常用食品防腐剂,针对食品中常见的几种芽孢杆菌,采用纸碟法进行了抑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二钠、ε-多聚赖氨酸和复配组对受试的食品中常见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乳酸链球菌素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有抑制作用,而纳他霉素和山梨酸钾单体物质对受试的常见芽孢杆菌均没有抑制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复配组的抑菌效果与ε-多聚赖氨酸单体物质相同。

余春槐,马慧淑[10](2014)在《食品防腐剂国内外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文中认为食品防腐剂是指为食品防腐、加工、储运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它能防止食品因为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使食品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具有一定的保存期。食品防腐剂的用途,广义地说,就是减少、避免人类的食品中毒;狭义地说,就是防止微生物作用而阻止食

二、几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在生鲜湿面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鲜湿面劣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1.1 微生物
    1.2 酶
    1.3 水分
    1.4 营养成分
2 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在生鲜湿面中的应用
    2.1 壳聚糖
    2.2 茶多酚
    2.3 乳酸链球菌素
    2.4 纳他霉素
3 结论与展望

(3)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概念和分类
    1.1 天然食品防腐剂概述
    1.2 天然食品防腐剂主要分类
2 天然食品防腐剂研究现状
3 天然食品防腐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3.1 植物源天然防腐剂
        3.1.1 茶多酚天然防腐剂
        3.1.2 功能性低聚糖
        3.1.3 果蔬提取物
        3.1.4 香辛料及其提取物
        3.1.5 中草药及其提取物
    3.2 动物源天然防腐剂
        3.2.1 溶菌酶
        3.2.2 抗菌肽
        3.2.3 壳聚糖
        3.2.4 蜂胶天然防腐剂
    3.3 微生物天然防腐剂
        3.3.1 乳酸链球菌素天然防腐剂
        3.3.2 纳他霉素天然防腐剂
        3.3.3 ε-聚赖氨酸天然防腐剂
        3.3.4 食品级噬菌体
4 结语

(4)固相萃取联合HPLC同时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防腐剂和甜味剂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Fe_3O_4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对食品添加剂吸附性能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5)河南省21大类食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试剂
    1.4 试验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防腐剂在各类食品中的应用现状
        2.1.1 苯甲酸及其钠盐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情况
        2.1.2 丙酸及其钠盐、钙盐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情况
        2.1.3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及其钠盐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情况
        2.1.4 纳他霉素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情况
        2.1.5 山梨酸及其钾盐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情况
        2.1.6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在各类食品中的使用情况
        2.1.7 同一样品多种防腐剂复配使用情况
    2.2 常用防腐剂的总体应用情况
3 结论

(6)项目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目标设计
    1.1 课程知识能力目标
    1.2 课程创新实践能力目标
2 课程内容组织与安排
3 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3.1 模块一:食品添加剂基本知识介绍
    3.2 模块二:与色泽相关的食品添加剂
    3.3 模块三:与香气相关的食品添加剂
    3.4 模块四:与味道相关的食品添加剂
    3.5 模块五:与形态 (质构) 相关的食品添加剂
    3.6 模块六:与保质相关的食品添加剂
    3.7 模块七:综合创新项目
4 结语

(7)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防腐剂检测的背景及意义
    1.2 食品防腐剂的概述
        1.2.1 防腐剂种类
        1.2.2 两种常见防腐剂特性分析
    1.3 食品防腐剂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荧光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防腐剂荧光检测机理
    2.1 荧光检测原理
        2.1.1 荧光的产生机理
        2.1.2 荧光的特点
        2.1.3 荧光的影响因素
    2.2 荧光分析方法的分类
    2.3 实验仪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防腐剂的荧光去噪研究及光谱特性分析
    3.1 防腐剂荧光检测实验
        3.1.1 山梨酸钾实验操作
        3.1.2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实验操作
    3.2 光谱的小波阈值和小波包去噪研究
        3.2.1 光谱的小波阈值去噪
        3.2.2 光谱的小波包去噪
        3.2.3 去噪结果分析
    3.3 光谱分析
        3.3.1 山梨酸钾的荧光特性
        3.3.2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钠的荧光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
    4.1 BP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
    4.2 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
    4.3 遗传优化算法
    4.4 GA-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研究
        4.4.1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
        4.4.2 防腐剂的浓度检测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PSO-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
    5.1 粒子群算法
    5.2 PSO-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研究
        5.2.1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BP神经网络优化
        5.2.2 防腐剂的浓度检测结果
    5.3 两种优化算法的比较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联合抗菌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抗菌肽概述
        1.2.1 抗菌肽的定义
        1.2.2 抗菌肽的分类
        1.2.3 抗菌肽的应用
    1.3 协同抗菌作用概述
        1.3.1 协同抗菌作用的定义
        1.3.2 协同抗菌作用的意义
        1.3.3 协同抗菌作用的判断方法
    1.4 抗菌肽与其他抗菌剂的协同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1.4.1 抗菌肽与食品防腐剂的协同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1.4.2 抗菌肽与抗生素的协同抗菌作用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与食品防腐剂及饲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设备
        2.1.2 试验药品
        2.1.3 受试菌株
    2.2 试验方法
        2.2.1 培养基和抗菌剂储备液的配制
        2.2.2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的抗菌活性
        2.3.2 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活性
        2.3.3 饲用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与食品防腐剂的联合抗菌作用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设备
        3.1.2 试验药品
        3.1.3 受试菌株
    3.2 试验方法
        3.2.1 培养基和抗菌剂储备液的配制
        3.2.2 受试菌悬液的制备
        3.2.3 微量棋盘稀释法
        3.2.4 时间杀菌曲线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量棋盘稀释法
        3.3.2 时间杀菌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与饲用抗生素的联合抗菌作用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设备
        4.1.2 试验药品
        4.1.3 受试菌株
    4.2 试验方法
        4.2.1 培养基和抗菌剂储备液的配制
        4.2.2 受试菌悬液的制备
        4.2.3 微量棋盘稀释法
        4.2.4 时间杀菌曲线试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微量棋盘稀释法
        4.3.2 时间杀菌曲线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9)几种常用防腐剂对食品中常见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试剂
        1.1.2 培养基
        1.1.3 实验菌株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方法
        1.2.2 实验准备
        1.2.3 实验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琼脂培养基中各防腐剂单体物质以及复配组防腐剂的抑菌作用比较
    2.2 显色培养基中蜡样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比较
    2.3 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纸碟法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
    2.4 显色培养基中纸碟法抑菌圈直径测定结果
    2.5 不同培养基中防腐剂对蜡样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
3 讨论

四、几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在生鲜湿面中的研究进展[J]. 李莹莹,李平,韦胜,屈廷启,王伟平.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01)
  • [2]鼠伤寒沙门氏菌生物被膜的清除效果研究[J]. 郑丽平,陆兆新,孔梁宇,胡安妥,孟凡强,别小妹. 食品工业科技, 2021(22)
  • [3]天然食品防腐剂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王金木. 食品安全导刊, 2021(12)
  • [4]固相萃取联合HPLC同时测定食品中防腐剂和甜味剂的方法初探[D]. 廖杰.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河南省21大类食品中防腐剂的使用情况分析[J]. 刘颖,黄玉坤,周楠,袁利杰. 现代食品科技, 2019(06)
  • [6]项目教学法在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应用研究[J]. 任建军,张一凡,赵秀红,涂向辉,公勋.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06)
  • [7]基于优化BP神经网络的防腐剂荧光检测技术研究[D]. 陈东营. 燕山大学, 2016(02)
  • [8]侧孢短芽孢杆菌抗菌肽联合抗菌效应研究[D]. 薛江超. 河北科技大学, 2015
  • [9]几种常用防腐剂对食品中常见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比较研究[J]. 莫树平,张丽明,丘明泉,柏建玲,张菊梅,吴清平,王惠惠. 食品科技, 2014(10)
  • [10]食品防腐剂国内外市场行情及发展趋势[N]. 余春槐,马慧淑. 中国食品报, 2014

标签:;  ;  ;  ;  

几种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