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育种方法的综合问题

关于育种方法的综合问题

一、有关育种方式的一道综合题(论文文献综述)

周苏林[1](2021)在《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9月,新修订的人教版生物学教科书《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以下简称“新教材”)被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一年级使用。对于教师而言,新旧教材的更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困惑。本论文立足于生物学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力求全面地展现其特色,旨在为生物学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提供帮助。本文从四个角度开展课后习题的研究。首先,从教材课后习题纵向比较的角度,通过分析比较新旧教材课后习题在呈现方式和题型数量上的变化,概括了新教材课后习题呈现的新特征。其次,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分析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情况。再次,从教师角度出发,提供给教师高效使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建议。最后,从学生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利用新教材课后习题,给出了适于学生的答题方式。基于上述工作,本研究有如下结论:第一,相较于旧教材,新教材必修模块中的课后习题总量大致相同,但在各类题型的数量上存在极显着差异。新教材在保留一定数量优秀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删除立意不明、修订措辞不当和更改内容过时的习题。同时新教材中新增课后习题更加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关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第二,新教材必修模块课后习题中所渗透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维度占比各不相同。其中,占比由高到低依次是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科学探究。将新教材课后习题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要素分析后,发现也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第三,新教材课后习题中考查频率最多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为生命观念。但是一线教师对新教材课后习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存在偏差,通常认为课后习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这两个维度。第四,针对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主观题存在一定困难的现象。本研究开发的两种类型主观题评价量规有利于学生规范答题,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温洪梅[2](2020)在《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训练科学思维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维导图有助于培养科学思维,也有利于知识点的有效积累。生物二轮复习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死学习、浅思考"的状态,过渡到了分类归纳整理建构知识体系,掌握生物学概念,掌握生物学科的思维方式阶段。

陈乾[3](2019)在《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实践研究 ——以N市E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这个技术潮涌的时代,认识和体悟人技关系已经慢慢成为技术教育热切关注的话题。而目前我国高中生在这一方面的认识程度尚较浅显,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之于通用技术教学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为此,通过探查在教学中运用AI技术对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效果影响,以此寻找教学优化对策。本文拟解决三个关键问题:建构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分析框架以提出问题假设;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运用AI技术进行教学实践以验证问题假设;探讨实践成效以获得相应的教学策略启示。据此,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从“人技关系”的历史演变、结构特性、及教育价值等多重视域确立其内涵及要素,尝试构建出通用技术学科领域的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分析框架:划分为“人与情境”“人与需要”“人与材料”“人与工具”“人与设计”五个维度,每个维度中又具体涵括不同的二级维度。然后,对N市E中学两个高一班级学生进行对照实验,对实验组学生分别尝试从实践取向、体验取向和反思取向下提出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可能路径,并设计及实施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对照组班级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一学期教学之后,结合问卷数据与访谈、课堂实录等质性补充资料,发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化高中生对于“人与情境”“人与需要”“人与设计”的关系认识上具有一定的教学成效,而在对“人与材料”“人与工具”的关系认识上无明显成效,甚至会弱化学生的认识水平。最后,根据本次研究结论,尝试性地为通用技术教师提供一些教学优化策略:运用AI技术灵活转变人技关系的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真实典型的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着力调和多方互动的教学氛围等,并分别对其进行详细地论述。

林权[4](2018)在《上海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台湾学科能力测验生物科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同年,上海市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其中包含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本文选取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台湾、上海两地作为研究切入点。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台湾学科能力测验和上海合格性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接着对两地生物科考试目标、内容等考试要素展开分析;最后运用统计法和比较法,从试卷结构、知识分布等维度对两地5套试卷进行比较,同时结合部分试题进行论证,并归纳出两地试卷的异同点。上海合格卷具有情境类似;注重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考查考生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等特点。台湾学测卷选择题种类多样;试题呈现灵活多变;注重科学思维发展和综合应用能力等。相同点如:以生物基础知识为主;测验范围宽泛;试题呈现图文并茂,强调科学思维的考查;素材选择多样等。通过对两地考试方法和试卷特点的总结,对上海合格性考试方案提出命题应适当注重能力立意;增加成绩的等级划分;将合格考与等级性考试成绩挂钩的启示。对新学考合格卷命题提出立足教材;完善试题命制,细化评分标准;试题情境真实化,考点分布灵活化的建议。

孟月[5](2017)在《2010—2016年山东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能力结构层次分析》文中认为SOLO 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的简称,原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它是由澳大利亚学者彼格斯和卡利斯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的,通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级对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所达到的思维高度,可以划分为五个SOLO层次:前结构水平、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抽象扩展结构水平。SOLO分类评价理论自1998年引入中国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研究者对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的研究和实证的研究。在实证的研究方面最早是对开放性试题的评价,后来研究者将其应用范围进行推广,将其应用于封闭性试卷的试题结构层次的研究中。本文借鉴了 SOLO分类理论,根据解答试题所用到的思维能力的高低制定出符合生物试题实际的SOLO试题划分标准。将生物试题划分为四个SOLO层次,分别是:单点结构水平、多点结构水平、关联结构水平和抽象扩展结构水平。并将高中生物的三个模块细化成八个主题,将知识点的分类更为细致。本文以上述标准为工具,对2010——2016年山东省七年的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为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不同的年份的试题在知识点分布以及能力结构上的特点。以期为教育教学和试题命制方面提供了建议。得到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七年试卷的能力结构可以发现虽然每年试卷的能力结构各有不同,但整体上以考察学生单点结构层次为主,这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2、通过分析七年试题中八大知识点的分布可以发现虽然每年试卷知识点分布各有偏重,但依然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主题三和主题六所占比重最小,其他主题所占比重都比较大。这反映出山东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在知识点分布以及试卷能力结构方面已经趋于稳定。通过本研究得到的启示如下:1、对生物教学的启示:(1)SOLO分类评价理论不应该只局限于总结性评价,在发展性评价中也应该发挥其重要作用,所以一线教师可以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应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2)在教学教师中应该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并且注重教材的基础作用;(3)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4)重视培养学生抽象拓展能力和创新思维;(5)重视生物专有名词的表达和书写的准确性。2、对试题编制的启示:试题编制存在着主观题考察方式不够灵活,考察的内容方面单点结构水平的题目过多等问题。

李帅[6](2016)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利用学案构建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是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学会自主学习是新世纪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也是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传统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倡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背景下,以学案作为媒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虽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已经日臻成熟,但是在生物教学中,学案的使用和编制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忽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只注重学案上填空的内容,却不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2)通过自己预习,学案虽然完成了,知识也记住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却无从下手,无法把课本基础知识与应用习题建立起联系。(3)容易遗忘,学完的知识过一段时间就遗忘了,尤其是到高三复习时,学生对学过的知识都感到陌生,不利于高考复习。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没有系统性的认识,知识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如何在以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下充分有效地利用生物学案来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呢?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本研究釆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中生物学案的使用和编制做出论述:阐述该课题选题的背景,明确研究利用学案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意义;概述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模式和构建知识体系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依据;概述对学案构成要素和编制原则的认识。笔者对传统生物学案和所在实习学校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编的若干学案进行对比分析,对学案的编制和使用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关于改进学案编制的建议;第二,关于改进学案使用方式的建议;第三,关于利用学案构建知识体系的建议。并且笔者给出了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具体解决策略,如在学案编制方面,利用生物学科思想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利用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构建生物知识体系。该课题是利用学案构建生物知识体系方面的一个全新领域,笔者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向更好的发展方向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同时利用学案构建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策略也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思考和借鉴。

刘建[7](2013)在《评析2013试题 备战2014高考》文中研究表明高考结束后,教师和高三学生都倍加关注各地高考题,分析这些高考真题,可以获得许多信息,也可以指导高三的复习。下面对理科综合全国卷(Ⅰ、Ⅱ)、北京卷、广东卷、四川卷和安徽卷等做了综合分析,期望对备战2014年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一、2013年新课标生物高考试卷分析1.考点分布必修Ⅰ:组成细胞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细胞的结构,如细胞呼吸的场所;物质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丝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吴海燕,李其柱[8](2012)在《中学生物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实践、观察与思考,提出了中学生物试卷讲评课的课前准备、课堂讲评、课后发展的优化策略,有效达成了讲评目标,使每位学生通过试卷讲评课都能获得应有的进步与发展。

赵新晖[9](2009)在《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试题评析》文中指出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试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重视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主要考查了遗传、新陈代谢等主干知识,但也注意了知识的覆盖面;能体现出考试大纲中关于运用生物知识、观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要求。

于国星[10](2007)在《遗传定律的“一图多练”》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一幅遗传图解和围绕遗传图解编制的一道综合练习题,对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20多个概念和定律实质等知识进行了活化,通过对10种杂交后代的设疑、5种杂交方式的引用、育种相关内容的综合设问,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

二、有关育种方式的一道综合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关育种方式的一道综合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现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目标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访谈法
    七、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材
        (二)习题
        (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评价量规
    二、研究理论基础
        (一)布鲁纳认知学习理论
        (二)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第三章 人教版新旧教材必修模块课后习题比较分析
    一、课后习题呈现方式的差异分析
        (一)栏目设置的差异
        (二)题型分布的差异
        (三)习题插图的差异
    二、课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一)课后习题总体比较分析
        (二)节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三)章后习题数量比较分析
    三、新教材课后习题变化实例
        (一)删除旧教材中问题宽泛习题
        (二)保留旧教材中基础性习题
        (三)改进旧教材中内容过时习题
        (四)修正旧教材中语言不严谨习题
        (五)原创高考情境习题
第四章 新教材课后习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分析
    一、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分析
        (一)生命观念素养要素及例题分析
        (二)科学思维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三)科学探究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四)社会责任素养要素及实例分析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情况
        (一)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四维度上的分布情况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生命观念要素分布情况
        (三)新教材课后习题科学思维要素分布情况
        (四)新教材课后习题科学探究要素分布情况
        (五)新教材课后习题社会责任要素分布情况
第五章 新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及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
    一、针对一线教师对新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的访谈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提纲
        (四)访谈记录与结果
    二、新教材课后习题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
        (一)主观题评价量规开发流程
        (二)检测试题的选取与初次发放和回收
        (三)分析性量规等级和指标的确定
        (四)分析性量规的应用和修订
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新教材课后习题例题
    附录二 新教材课后习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分布表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检测试题
    附录五 检测试题回答典型实例
在读期间所获奖励和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训练科学思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思维导图有助于生物科学思维培养
二、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的科学思维训练
三、思维导图在生物二轮复习中的具体运用
四、思维导图训练科学思维的思考

(3)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实践研究 ——以N市E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认识人技关系是当下技术教育的关注热点
        (二) 我国高中生人技关系的认识程度尚较浅显
        (三) AI技术之于通用技术教学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研究内容
        (一)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理论探析
        (二)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实践探索
        (三)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结论探讨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意义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理论思考
    一、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框架建构的多重视域探析
        (一) 一种历史的演变:人技关系从无到有的衍生
        (二) 基于系统的建构:人技关系结构要素的确立
        (三) 聚焦教育的解读:人技关系分析框架的构想
    二、AI技术之于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理论考察
        (一) AI技术之于深化人与情境关系认识的理论考察
        (二) AI技术之于深化人与需要关系认识的理论考察
        (三) AI技术之于深化人与材料关系认识的理论考察
        (四) AI技术之于深化人与工具关系认识的理论考察
        (五) AI技术之于深化人与设计关系认识的理论考察
第三章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一) 问题的确立
        (二) 问题的假定及分析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
        (一) 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 问卷试测与修改
        (三) 其他研究工具的设计
第四章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教学实践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三种取向
        (一) 在实践取向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二) 在体验取向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三) 在反思取向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二、基于AI技术实践取向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过程与策略
    三、基于AI技术体验取向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过程与策略
    四、基于A1技术反思取向的通用技术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二) 教学过程与策略
第五章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成效分析
    一、实践成效的总体分析
        (一) 前后测数据结果的总体统计
        (二) 前后测数据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二、实践成效的分部分析
        (一) 各项维度的实践成效总体说明
        (二) “人与情境”维度的实践成效分析
        (三) “人与需要”维度的实践成效分析
        (四) “人与材料”维度的实践成效分析
        (五)“人与工具”维度的实践成效分析
        (六) “人与设计”维度的实践成效分析
第六章 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结论探讨
    一、研究结论
    二、对策与建议
        (一) 运用AI技术灵活转变人技关系的教学观念
        (二) 运用AI技术深入挖掘真实典型的教学内容
        (三) 运用AI技术积极组织学科整合的教学活动
        (四) 运用AI技术着力调和多方互动的教学氛围
    三、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 研究反思
        (二) 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水平调查问卷(初始问卷)
    附录二 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水平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三 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水平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上海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台湾学科能力测验生物科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台湾学测与上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制度发展概述
    第一节 台湾学测制度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上海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制度发展概述
第二章 上海合格考与台湾学测考试要素比较
    第一节 考试方案的比较
    第二节 考试目标的比较
    第三节 考试范围的比较
    第四节 考试内容与要求的比较
    第五节 成绩使用方法的比较
第三章 上海合格考与台湾学测试卷分析及比较
    第一节 试卷结构的比较
    第二节 各模块考查方式和分值的比较
    第三节 考点分布及比例的比较
    第四节 知识类型的比较
    第五节 命题表达的比较
    第六节 素材选择与考查内容呈现方式的比较
    第七节 相同知识类型考查方式的比较
第四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试卷特点总结
    第二节 对新学考合格性考试方案的思考和命题启示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2017年上海市高中生物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卷
附录2 2016年学科能力测验试题(生物考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5)2010—2016年山东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能力结构层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研究背景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课题的研究现状
        1. 发文数量
        2. 研究内容分析
    (三) 研究范围的界定
        1. 考试类型的确定
        2. 试卷省份的确定
        3. 研究年限确定
    (四) 相关概念界定
        1. 生物学科能力
        2.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五) 理论基础
        1.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2. 布卢姆认知分类理论
        3. 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
        4. SOLO分类—分析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模型
    (六) 研究意义
二 SOLO分类理论的具体应用
    (一) SOLO分类法评价指标的构建
    (二) SOLO分类理论主题的构建
    (三) SOLO分类理论的范例
        1. 单点结构层次范例:
        2. 多元结构层次范例:
        3. 关联结构层次范例:
        4. 抽象拓展结构层次范例
三 近七年试题的知识点分布与能力结构层次统计分析
    (一) 2010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不同题型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二) 2011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2011年学业水平考试题型类型SOLO思维层次分析
    (三)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不同题型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四) 2013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不同题型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五) 2014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不同题型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六) 2015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不同题型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七)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能力结构分析
        1. 不同主题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2. 不同题型下SOLO思维层次分析
    (八) 研究结论
        1. 2010——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中知识点在不同主题的分布数据
        2. 2010年-2016年山东省学业水平考试中SOLO层次的考查特征
四 研究启示
    (一) 对高中生物教学以及生物试卷编制的启示
        1. 对生物教学的启示
        2. 对生物试题编制的启示
    (二)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利用学案构建高中生物知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现状分析
        1.4.1 学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1.4.2 学案的使用虽存在弊端,但其改进的步伐也未曾停歇
        1.4.3 关于如何利用学案构建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研究还处于空白
    1.5 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分析与基本理论
    2.1 相关的概念界定
        2.1.1“知识体系”和“生物知识体系”
        2.1.2 学案
        2.1.3 学案导学
    2.2 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人本主义理论
        2.2.2 有意义学习理论
        2.2.3 建构主义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教材与学案
第三章 对生物学案设计的认识
    3.1 学案的功能
        3.1.1 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3.1.2 能驱动学生自觉完成任务
        3.1.3 能帮助教师利用问题导入
        3.1.4 能帮助学生当堂练习探究
        3.1.5 作为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3.1.6 能促进师生相互交流合作
    3.2 学案的构成要素
        3.2.1 学习目标
        3.2.2 知识回顾
        3.2.3 问题设计
        3.2.4 章节与模块之间的联系
        3.2.5 反馈练习
    3.3 学案的编写方法
        3.3.1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3.3.2 学习内容的编写方法
        3.3.3 学法指导的编写方法
        3.3.4 课堂例题的编写方法
        3.3.5 达标检测的编写方法
        3.3.6 总结反思的编写方法
第四章 学案案例及分析
    4.1 传统学案案例及评价分析
        4.1.1 传统学案案例
        4.1.2 功能评价分析:
    4.2 我校编制学案案例及分析
        4.2.1 案例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4.2.2 案例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4.2.3 案例三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4.2.4 案例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4.2.5 案例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4.3 学案改进总析
        4.3.1 学案构成要素适当取舍
        4.3.2 分课时设计学案,学习任务明确
        4.3.3 知识内容与习题分开设计
    4.4 教育实验
        4.4.1 实验目的
        4.4.2 实验设计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4 实验结论
第五章 关于如何利用学案构建生物知识体系的建议
    5.1 利用主干知识建立知识体系
    5.2 利用概念教学策略构建知识体系
    5.3 合理安排课堂模式
    5.4 以学科思想为主线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5.4.1 掌握生物学科思想的重要性
        5.4.2 高中生物学科思想分析
    5.5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5.5.1 什么是思维导图
        5.5.2 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5.6 利用程序性知识教学策略构建生物知识体系
        5.6.1 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5.6.2 获得陈述性知识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前提
        5.6.3 注意有效选择教学内容
        5.6.4 注意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中学生物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提出的背景
2 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2.1 课前准备
        2.1.1 提高认识策略。
        2.1.2 批阅、记录策略。
        2.1.3数据统计策略。
        2.1.4 比较分析策略。
        2.1.5 设计讲评的重点与方式及确定矫正内容。
    2.2 课堂讲评
        2.2.1 介绍考试情况(略)。
        2.2.2 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2.2.3 组织学生互教互学。
        2.2.4 关注知识点的联系和拓展。
        2.2.5 把握时机适时精讲点拨。
        2.2.6 尊重学生,平等交流。
        2.2.7 分类讲评,分块击破。
        2.2.8 围绕重点,变式训练。
        2.2.9 针对错因,有效指导。
        2.2.1 0 突出方法、规律,提升能力。
        2.2.11激励斗志,智情并举。
    2.3 课后发展
        2.3.1 促进知识进一步消化的策略。
        2.3.2加强个别辅导答疑。
        2.3.3及时应用,发展能力。
        2.3.4 适时强化,克服遗忘。

四、有关育种方式的一道综合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必修教材课后习题研究[D]. 周苏林.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2]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中利用思维导图训练科学思维的研究[J]. 温洪梅. 教育科学论坛, 2020(08)
  • [3]运用AI技术深化高中生人技关系认识的实践研究 ——以N市E中学为例[D]. 陈乾.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4]上海市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与台湾学科能力测验生物科的比较研究[D]. 林权.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5]2010—2016年山东省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能力结构层次分析[D]. 孟月.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6]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利用学案构建高中生物知识体系[D]. 李帅. 河南师范大学, 2016(05)
  • [7]评析2013试题 备战2014高考[J]. 刘建. 新高考(高三理化生), 2013(09)
  • [8]中学生物试卷讲评课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 吴海燕,李其柱. 中学生物教学, 2012(11)
  • [9]2009年高考全国理综卷Ⅰ生物试题评析[J]. 赵新晖. 试题与研究, 2009(24)
  • [10]遗传定律的“一图多练”[J]. 于国星. 生物学通报, 2007(03)

标签:;  ;  

关于育种方法的综合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