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磁场作用下血管的受力分析

脉冲磁场作用下血管的受力分析

一、血管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受力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也[1](2021)在《基于被动与主动磁声效应的磁性纳米粒子成像正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基于磁声效应的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是一种利用电磁-声多物理场耦合作用、兼具电磁技术和超声技术的特点,分辨率高、非侵入式的磁性纳米粒子数量浓度成像方法。为了能使磁声成像方法在磁性纳米粒子在体成像领域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本文针对感应式磁声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方法在正问题理论上的不足,深入研究了饱和磁化状态下感应式磁声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MACT-MI,被动式)正问题与超声诱导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UICI,主动式)正问题。在现有MACT-MI理论基础上,首次研究了磁性纳米粒子处于饱和磁化状态时的MACT-MI正问题理论。首先,借助Langevin经典顺磁性理论,研究了磁性纳米粒子的饱和磁化特性,推导出饱和磁化状态下磁性纳米粒子的受力公式。分析了具有双线圈结构的Maxwell-Helmholtz线圈磁场。然后,在声场正问题理论中,建立了饱和磁化状态下磁性纳米粒子的有源线性声压波动方程,并给出了格林函数积分解析解,并以此估计出球模型时的声压振幅在可测范围内,从理论上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构建数值仿真模型,得到了磁力、声压的二维分布图及其对应的一维曲线,仿真结果表明:MaxwellHelmholtz线圈提供的磁场能使磁性纳米粒子达到饱和磁化状态;与非饱和磁化状态下相比,磁饱和磁性纳米粒子在外磁场作用下受到的力更大,从而能激发出更强的磁声信号,该研究内容对于解决实验过程中磁声信号微弱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基于MACT-MI反模式,本文提出了超声诱导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方法正问题。首先,针对声场正问题,建立了磁性纳米粒子受声辐射而运动的数学模型;其次,针对电磁场正问题,分析了准静态近似假设和时间无关的电流分布假设条件,并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推导出基于互易定理的接收线圈的感应电压计算公式;再次,进行声-电磁耦合场分析,从小成像目标体入手,再拓展到一般体积下的耦合场分析,将感应电压与磁性纳米粒子数量浓度联系起来;最后,构建了UICI正问题数值仿真模型,对超声换能器在特定电压激励下产生的声场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被磁化的磁性纳米粒子随声场运动时能引起通过接收线圈磁通的变化,从而感应出电压,且感应电压幅值与磁性纳米粒子数量浓度呈正相关,验证了基于互易定理的感应电压计算公式的有效性和成像理论的正确性;将成像目标体置于超声换能器远声场的轴线上,并通过改变超声换能器主频、调制电压激励波形或改变接收线圈的半径、位置可以获得更佳的感应电压信号,从而提升成像效果。该研究内容弥补了基于磁声效应的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理论的不足,为进一步的成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该论文有图42幅,表2个,参考文献73篇。

蔡明辰[2](2021)在《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实验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是一种基于磁场和声场耦合效应的多物理场成像方法,具有声学成像的高分辨率优势。为了进一步推动该成像技术走向临床医学实际应用,激发磁性纳米粒子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对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的实验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成像的正问题,分析了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磁性纳米粒子在该成像系统中所受磁场力到产生磁声信号的物理过程,通过建立磁性纳米粒子集群及生物组织的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电流激励信号和外磁场梯度对磁性纳米粒子所受磁场力的影响,以及不同粒子浓度和粒子集群形状对声压信号的影响。结果显示磁力密度与外磁场梯度近似呈二次正相关;浓度与磁声信号大小呈正相关,验证了磁声信号受磁性纳米粒子集群形状的影响。在对磁性纳米粒子所受磁场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采用多线圈结构为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系统提供梯度磁场,实现利用较低的电流激励产生更高均匀度和外磁场梯度的时变磁场的目的。通过天牛须搜索算法以0.3T/m的磁场梯度为设计目标,对多线圈的激励电流进行参数寻优,利用COMSOL建立仿真模型对多线圈与麦克斯韦线圈所产生的梯度磁场均匀度和均匀区域面积进行了对比研究,对比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在多线圈结构下所受磁力相较于麦克斯韦线圈更加均匀,且均匀区域更大,证明多线圈结构减小电流激励、优化磁场的均匀性的可行性。最后对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实验系统进行了设计,利用电容充放电原理,以FPGA作为控制部分,提供宽度0.5μs~2μs幅值为3.3V的脉冲信号输入,实现了脉冲激励源的幅值0~800V可调输出,并对整个成像实验系统进行了搭建。以金属铜环、金属铁片和金属铁环为实验目标,通过对采集到磁声信号进行分析,证明了利用磁声成像技术可以检测铜环和铁磁性物质在空间中的边界信息,且随着铜环半径的增大,超声换能器采集到的声压信号峰值逐渐减小,验证了实验系统与成像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可推动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的医学临床应用,为优化该成像方法及其他成像技术的成像效果提供参考。该论文有图55幅,表5个,参考文献82篇。

李星[3](2020)在《中频低强度电场肿瘤治疗中的生物物理机制及肿瘤状态监测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一定范围内的中频低强度正弦电场(100~300 kHz,1~3 V/cm)被发现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这类电场被称作肿瘤治疗电场(Tumor Treating Fields,TTFields)。虽然大量离体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了肿瘤治疗电场能够延缓、甚至阻断肿瘤生长,但与其相关的两个方面的问题还未有效解决。一是肿瘤细胞在中频低强度电场作用下,电场对细胞造成增殖抑制影响的内在生物物理机制还不明晰;另一方面是得到FDA认证的肿瘤治疗电场在人体胶质母瘤(Glioblastoma,GBM)治疗的临床应用中,由于治疗疗程时间长,肿瘤状态的实时跟踪监测与评估还未有简单有效的方式。治疗机制不明和肿瘤状态变化不能实时监测让一些学者和医护人员对肿瘤治疗电场的疗效产生了疑虑,限制了中频低强度电场在肿瘤治疗临床应用中的发展。现有关于肿瘤治疗电场的研究多通过细胞实验观察电场抑制的宏观效应,而对其在次细胞水平上的机制研究较少,对GBM肿瘤治疗中的肿瘤状态实时跟踪监测方法研究更是鲜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中频低强度电场肿瘤治疗中的生物物理机制及肿瘤状态的监测方法研究。本文首先对不同中频低强度电场条件下,HeLa肿瘤细胞(人宫颈癌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了实验分析;然后,对肿瘤治疗电场作用下,单细胞内部的电场和热场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进而结合仿真计算和细胞实验的研究结果,在次细胞水平上,对中频低强度电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研究了肿瘤状态与阻抗变化的关系,提出了基于电阻抗变化的离体细胞和颅内GBM肿瘤状态实时监测方法,并进行了仿真与模拟实验研究。本文通过HeLa细胞实验,证明了中频低强度电场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并对比分析了场强、频率、波形等不同电场条件对抑制效果的影响。在仿真研究中,首先建立了正常和肿瘤细胞的单细胞规则与不规则模型,对细胞处于不同分裂状态、不同电场条件和不同细胞参数下细胞内部的电场和温度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进一步对组织水平细胞群内电场、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研究。基于实验和仿真结果,分析了中频低强度电场对肿瘤细胞的热效应、力效应和细胞内环境破坏效应,揭示了电场的“热效应”和“力效应”并不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内在机制,而电场诱导细胞膜电位变化影响Ca2+浓度,导致细胞骨架微管装配困难是中频低强度电场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最后,为解决肿瘤治疗电场进行GBM治疗应用中肿瘤状态的跟踪监测问题,提出治疗电极的复用功能,探究分析了通过测量电极间电阻抗变化对颅内肿瘤大小进行评估的方法,证明了其潜在应用价值。

齐亭亭[4](2020)在《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肝癌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肝癌患者人数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的一半以上。肝癌的诊断主要包括影像学诊断、肝穿刺活检和血清学分子标记物检测。其中,超声成像由于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直观、无创便携、费用低廉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与其剪切模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对剪切模量的分析有望为肝癌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获取组织剪切模量分布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实时、无创、定量等特点,在临床上常用于弥漫性肝病检测。但在肝癌发生的早期,其在形态学上仍缺乏表现,现有的超声弹性成像方法在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肝癌的发生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除了组织力学特性上的变化,肿瘤标志物也常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随着近年来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独特光学、声学、电学以及磁学等特性的纳米材料常用于肿瘤标志物的特异识别,能有效提高各种影像技术对癌症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为肝癌的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然而,将纳米技术与超声弹性成像相结合,仍缺乏研究报道。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论文开展了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的新方法研究。该方法是利用磁纳米粒子在脉冲磁场作用下产生磁致振动,并导致周围组织的剪切波传播,通过超声探测粒子振动及剪切波传播即可获得磁纳米粒子的分布及周围组织的弹性信息。相比传统的超声弹性成像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有望将磁纳米粒子的靶向识别与弹性成像相结合,从而实现肿瘤标志物与弹性信息的同时获取,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2.利用电磁场激励和声场探测的新方式,有望在成像机制上突破单物理场成像的限制,以获取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3.超声结构成像、纳米颗粒分布成像和弹性分布成像有望在同一个超声检测系统完成,时空坐标一致,不需要配准过程,有利于图像融合,进而实现多模态分析。基于此,本论文分别通过理论仿真、系统搭建和实验验证,开展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研究。在理论仿真方面,已通过COMSOL软件中的磁学和固体力学模块,分别仿真磁力的产生和磁性纳米粒子的振动过程,并研究了不同参数(包括磁场分布、磁性纳米粒子的分布、磁化率等)对检测信号的影响;同时,利用多普勒原理、麦克斯韦方程、超声波动理论方程、弹性理论等,获得仿体中磁性纳米粒子在脉冲电磁场激励下的剪切波传播过程。在系统搭建方面,已利用Verasonics成像系统初步实现对磁致振动超声成像检测平台的搭建,并且对线圈激励模块进行了优化和改进。在实验验证方面,已在仿体水平,实现对不同浓度、不同分布区域的磁性纳米粒子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振动检测。通过和传统的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检测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本论文方法的准确性。除此之外,本方法还用于离体猪肝的二维弹性成像。综上,本论文已初步探讨了磁纳米粒子介导的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肝癌的精准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巴简程[5](2020)在《基于磁—弹复合材料的磁控微型软体爬行机器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微型机器人作为一门涉及材料、机械、通讯、生物、医疗等多领域的新兴前沿学科,在医疗、军事国防、生物工程、微流体技术及微制造等领域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型软体机器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微型软体机器人的无缆驱动是一种必然趋势。其中磁场作为一种容易产生和控制的物理环境,且具有对人体无副作用,受外部环境影响小等特点,让其在微型软体机器人的控制和驱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基于磁场控制的无缆微型机器人,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驱动磁场较为复杂,难以实现对于微型软体机器人的控制;微型软体机器人涉及非线性弹性形变,模型难以建立;关于微型软体机器人的变形分析的有限元仿真较少,且仿真模型与实验结果差距较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磁弹性复合材料新型磁控微型软体爬行机器人。根据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磁场理论并利用MAXWELL 2D/3D软件对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进行了分析,搭建了三维亥姆赫兹线圈来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设计并制造了微型软体机器人的制作模具,并制定了微型软体机器人的制作流程。建立机器人准静态力平衡方程,利用ABAQUS有限元仿真和试验对比分析了机器人弯曲变形、接触面摩擦、爬行步长、转向等运动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机器人爬行动作的速度模型,研究控制信号频率与幅值对机器人爬行速度的影响,并最终实现爬行机器人的路径规划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磁场空间中会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影响机器人爬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外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和控制信号的频率。

马思雨[6](2018)在《中低频可调脉冲磁场的研制及调控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干细胞应用需求的发展,磁性纳米颗粒标记的干细胞在生物医学领域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但目前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的效率并不能够令人满意。由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殊磁学性质,我们提出可以利用外界物理场调控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的量。我们首先设计研发了一台可用于细胞实验的,磁场强度、频率、占空比可调的中低频脉冲磁场发生器,并利用该磁场发生器研究了通过外界脉冲磁场调控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研究了各个参数对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然后对不同频率、磁场强度下的脉冲磁场调控做了一系列表征,主要研究了对细胞的活力、总体数量、形貌改变、标记量等几方面的性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及透射电镜对细胞摄取纳米颗粒进行了定量及定性的表征。具体工作如下:1、利用PLECS软件对脉冲磁场电路进行了模拟仿真,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脉冲磁场进行了模拟;参考模拟仿真得到的数据,设计、研制、调试了一台磁场强度、频率、占空比可调的中低频脉冲磁场,并对脉冲磁场的各个参数进行标定。脉冲磁场强度调节范围为1.9m T4.6m T,磁场频率调节范围为3k Hz5k Hz,磁场区域约为4cm2,符合细胞实验要求。2、对使用的磁性纳米颗粒进行了详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参数的脉冲磁场对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力、总体数量、表面形貌的影响。发现脉冲磁场对间充质干细胞的活力、总体数量、表面形貌无明显影响,对细胞是安全的。研究了不同频率的脉冲磁场对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发现中频(3k Hz5k Hz)脉冲磁场能够抑制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低频(5Hz20Hz)脉冲磁场能够促进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研究了相同条件下脉冲磁场对金纳米颗粒标记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发现脉冲磁场对金纳米颗粒标记干细无明显影响。说明脉冲磁场作用于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主要是磁的作用。

米彦,芮少琴,储贻道,张晏源,唐均英,龙映妃[7](2016)在《不同磁感应强度的微秒脉冲磁场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雷电μs脉冲电磁场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却鲜有人研究此μs脉冲电磁场对人的影响。为研究μs脉冲磁场的生物电磁效应机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使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作为实验对象,采用实验室自制的μs脉冲磁场发生器产生不同磁感应强度的μs脉冲磁场(磁感应强度为1200 m T,上升时间为800 ns,脉冲宽度为8.4μs,频率为8 Hz)处理细胞3 d时间,每天间隔12 h时间处理1次,每次处理时间为1 h。处理结束后24 h时间分别使用噻唑蓝(MTT)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method,FCM)来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显示:增殖抑制率与脉冲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不呈现趋势变化关系,且增殖抑制率均低于5%,μs脉冲磁场对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概率P>0.05);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脉冲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也不呈现趋势变化关系,且凋亡率均低于12%,脉冲磁场对SKOV3细胞的凋亡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概率P>0.05)。研究结果揭示:不同磁感应强度(1200 m T)的μs脉冲磁场对卵巢癌细胞SKOV3无显着影响。

储贻道[8](2015)在《高变化率脉冲磁场的产生及其对肿瘤细胞带电粒子的影响》文中认为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脉冲磁场治疗肿瘤具有非接触、零创伤等优点,但是脉冲磁场对肿瘤的治疗机理并不明确。目前,被学者们最为普遍接受的机理是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但尚未有学者对该机理进行系统的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感应电场和感应电流由磁场变化率直接决定,因此,本文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线圈制作出一套高变化率脉冲磁场发生器,将该发生器应用于细胞实验,研究脉冲磁场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同时,以该发生器的性能参数为条件,仿真研究脉冲磁场作用下细胞内带电粒子的受力运动过程。首先,本文以取得高变化率脉冲磁场、高强度感应电场为出发点,同时兼顾电磁场的覆盖范围,本文选定阿基米德螺旋线圈作为磁场线圈;推导出阿基米德圈螺旋线圈的磁场和感应电场计算公式,计算分析线圈的电磁场分布特性。以获取最高强度的感应电场为目的,对线圈的匝数进行优化,设计出一个能够应用于细胞实验的磁场线圈。然后,使用不同磁场变化率的脉冲磁场处理乳腺癌MDA-MB-231细胞株(每组参数对细胞持续处理30分钟,共3600个脉冲),检测脉冲磁场对细胞的存活率和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差异不显着(P>0.05);高变化率脉冲磁场能够显着增加细胞膜离子通道电流(P<0.05)。最后,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的带电粒子追踪模块建立了细胞内带电粒子的受力模型,以脉冲磁场发生器的实际参数作为电磁场环境,研究细胞内带电粒子的在脉冲磁场下的受力运动过程。通过仿真得出:各种受力因素中,电场力是使带电粒子运动的最主要作用力,直接决定了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使带电粒子做往复运动。

雷红玮[9](2013)在《基于磁场刺激的细胞生物效应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生物在电磁场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是涉及到生物学和电磁学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生物本质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体内普遍存在电荷移动,随着电子产业的兴起,电磁波的存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密集,因此处于各种电磁场中的生物体必然受到影响。本论文对磁场在多方面多层次的生物效应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磁场激发生物效应的机制,通过实验研究和检测了电磁场对生物体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实验需要,本论文设计研制了适合本论文中不同实验要求的磁场刺激器和信号放大装置。一款为能够输出单脉冲和连续脉冲的强磁场刺激器;另外一款为可调控的低强度工频磁场刺激器。本论文还针对生物电信号较弱的特点,设计了动物心电信号放大和采集装置,满足了本论文中生物实验需求。本论文通过对实验动物蟾蜍、家兔、小鼠的开胸在体心脏进行磁场刺激作用,探讨磁场对心肌细胞机能的生物效应。实验对磁场刺激下动物的心率(HR),心室射血时间(ET),心肌收缩幅度(△D)等机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强脉冲磁场刺激能够增强心肌细胞收缩机能,对动物心率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磁场刺激对心率的影响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表现不同,存在明显的“窗口效应”。实验结果为磁刺激代替电刺激对心脏复律和除颤提供了实验证据。本论文采用了MTT法、DNA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磁刺激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工频磁场刺激具有促进离体细胞增殖率的作用,但工频磁场刺激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非线性,这一增殖效果与磁场强度及作用时间相关,存在明显“窗口效应”。细胞DNA的琼脂凝胶电泳实验结果中未出现细胞凋亡所特有的梯状谱带。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状况。实验结果亦不支持工频磁场对离体细胞凋亡存在明显诱导作用。本论文对辐射敏感蛋白HPRT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讨论了不同物种间HPRT核酸和蛋白的进化同源性,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对离体培养细胞进行梯度强度的工频磁场连续刺激,提取各实验组细胞HPRT的cDNA,对该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将检测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并未发现明显的碱基点突变,说明在本论文所设定的梯度磁场强度与作用时间内,工频磁场刺激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不会在分子水平令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基因突变。本论文还采用了多种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人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被PHA和rhIL-2刺激活化后,端粒酶活性升高,升高的端粒酶活性能够被JAK抑制剂所抑制,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升高依赖JAK信号通路。升高的端粒酶活性是由于hTERT蛋白表达的增高,而hTERT表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hTERT的nRNA表达水平升高,实验还表明这些活动都同样依赖于JAK信号通路。本研究深化了对端粒酶活性以及hTERT调控机制的认识。最后,本论文在对以往工作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工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规划。

于高杰[10](2013)在《磁保健织物表面磁性测试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磁场保健功效已被人们所应允,磁性织物作为磁场的载体已经广泛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在磁性织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磁场的保健机理等方面展开。织物表面磁性是影响其保健功效的关键因素,有关这方面内容的研究亟需深入,因此本文针对磁保健织物表面磁性能做了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磁疗的作用机理、方法与剂量等有关医学方面知识的梳理,对磁场的测量、磁场的表征方式及材料的磁化等有关物理学方面知识的归纳,总结了磁性织物的制备方法与构成方式、保健机理以及磁性织物表面磁性的测量方法。结合物理学中硬磁体磁性测量的方法和原理,探讨了磁性织物磁性的表述方式,研究了磁性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及结果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磁性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测量,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按0.5点/cm2密度均匀取点测量能反映织物整体表面磁性能,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分布具有区域性和不均匀性,其值有正负之分,能对人体组织结构产生复合交变式磁保健功效。本文对磁性织物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保形性以及舒适性等基本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磁性纤维含量对磁性织物整体服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织物中磁性纤维的含量对织物的拉伸、断裂、顶破、起毛起球以及透湿性影响显着。磁性织物受水洗和摩擦的不断作用其保健功效寿命会受到影响,本文对磁性织物进行了洗涤实验研究织物的磁性耐久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一般织物在洗涤15次左右基本丧失磁性;织物中磁性纤维含量是影响织物表面磁性耐久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磁保健织物表面磁性研究能为磁性织物的生产、选择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血管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受力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被动与主动磁声效应的磁性纳米粒子成像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2 被动式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正问题研究
    2.1 被动式成像原理
    2.2 被动式成像电磁场正问题分析
    2.3 被动式成像声场正问题及其计算
    2.4 本章小结
3 被动式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仿真分析
    3.1 被动式成像仿真模型
    3.2 被动式成像电磁场仿真分析
    3.3 被动式成像声场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主动式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正问题研究
    4.1 主动式成像原理
    4.2 主动式成像声场正问题分析
    4.3 主动式成像电磁场正问题分析
    4.4 主动式成像声-电磁耦合场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主动式磁性纳米粒子浓度成像仿真分析
    5.1 主动式成像仿真模型
    5.2 主动式成像声场仿真分析
    5.3 主动式成像电磁场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实验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2 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正问题研究
    2.1 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原理
    2.2 磁性纳米粒子受力分析
    2.3 声场分析
    2.4 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梯度线圈研究
    3.1 梯度线圈理论基础
    3.2 天牛须搜索算法
    3.3 梯度线圈的仿真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实验系统设计
    4.1 脉冲激励源
    4.2 FPGA信号触发
    4.3 脉冲激励源的搭建与调试
    4.4 扫描系统
    4.5 磁声信号采集
    4.6 实验系统搭建
    4.7 本章小结
5 磁声成像实验研究
    5.1 铜环实验与结果分析
    5.2 铁片实验与结果分析
    5.3 铁环实验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频低强度电场肿瘤治疗中的生物物理机制及肿瘤状态监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癌症及其危害
        1.2.2 肿瘤电磁场疗法
        1.2.3 中频低强度电场疗法的优势与不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中频低强度电场治疗肿瘤的机制研究现状
        1.3.2 中频低强度电场治疗中肿瘤状态的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中频低强度电场对HeLa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平台搭建
        2.2.1 细胞培养皿的设计与改造
        2.2.2 电场的发生与施加
        2.2.3 实验平台合理性验证
    2.3 实验材料与方法
        2.3.1 细胞传代培养
        2.3.2 细胞实验组设置
        2.3.3 细胞生存状态评估
        2.3.4 细胞增殖定量评估
    2.4 实验结果分析
        2.4.1 细胞形态及活性变化
        2.4.2 细胞增殖数量变化
    2.5 电场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讨论
        2.5.1 不同电场强度的影响
        2.5.2 不同电场频率的影响
        2.5.3 不同电场波形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中频低强度电场下细胞内电-热场分布研究
    3.1 引言
    3.2 生物细胞的电特性
    3.3 细胞内电-热场计算数学模型
        3.3.1 电场数学模型
        3.3.2 热场数学模型
    3.4 单细胞内电场仿真分析
        3.4.1 基于规则单细胞模型
        3.4.2 基于不规则单细胞模型
        3.4.3 细胞内电场多参数影响讨论
    3.5 单细胞内热场仿真分析
        3.5.1 仿真模型建立
        3.5.2 温度场结果分析
    3.6 细胞群内电-热场仿真分析
        3.6.1 电场仿真分析
        3.6.2 温度场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中频低强度电场肿瘤治疗的生物物理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热损伤机制
        4.2.1 电场对肿瘤细胞的温升影响
        4.2.2 电场对细胞群的温升影响
    4.3 电场力破坏机制
        4.3.1 电场力对微管二聚体取向的影响
        4.3.2 电场力对染色体牵引运动的影响
        4.3.3 电场力对带电粒子运动的影响
    4.4 介电泳力破坏机制
        4.4.1 介电泳力对不带电极性粒子的作用
        4.4.2 介电泳力干扰胞质内粒子运动的实验验证
    4.5 膜电位平衡破坏机制
        4.5.1 电场对细胞膜电压的扰动
        4.5.2 细胞内环境破坏
    4.6 本章小结
5 中频低强度电场肿瘤治疗中肿瘤状态监测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离体肿瘤细胞生存状态的电阻抗监测方法研究
        5.2.1 肿瘤细胞增殖模型
        5.2.2 肿瘤细胞死亡监测实验分析
    5.3 颅内GBM肿瘤生存状态的电阻抗监测方法研究
        5.3.1 肿瘤状态监测模型
        5.3.2 有限元仿真研究
        5.3.3 模拟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主要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负责或参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C.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4)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肝癌的危害及病理特征
        1.1.2 肝癌诊断的方式
        1.1.3 弹性成像与肝癌诊断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1.2.1 超声弹性成像发展概述
        1.2.2 磁致振动成像发展概述
        1.2.3 磁纳米探针发展概述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理论和算法
    2.1 引言
    2.2 固体中的弹性波
        2.2.1 各向同性线弹性体
        2.2.2 各向同性线粘弹性体
    2.3 超声多普勒原理和剪切波速度推导
        2.3.1 多普勒原理
        2.3.2 振动位移估计
        2.3.3 多角度空间域方向滤波
        2.3.4 剪切波速度推导
    2.4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原理
    2.5 磁致振动成像原理
    2.6 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原理
第3章 有限元仿真与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COMSOL仿真软件介绍
    3.3 磁场和声场耦合
        3.3.1 参数设置
        3.3.2 几何建模
        3.3.3 材料选择
        3.3.4 物理场设置
        3.3.5 网格分割与求解器设置
        3.3.6 仿真结果
    3.4 模型简化
        3.4.1 二维仿真参数设置
        3.4.2 二维仿真结果
    3.5 不同参数对剪切波的影响
        3.5.1 磁场强度对剪切波的影响
        3.5.2 磁纳米粒子磁化率对剪切波的影响
        3.5.3 磁纳米粒子富集区域大小对剪切波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台搭建及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平台搭建
        4.2.1 激励模块
        4.2.2 采集模块
    4.3 仿体制备和磁纳米粒子的表征
    4.4 仿体实验及结果分析
        4.4.1 单点磁纳米粒子仿体实验
        4.4.2 强磁场中单点磁纳米粒子仿体实验
        4.4.3 多点磁纳米粒子仿体实验
        4.4.4 参数优化结果分析
    4.5 离体猪肝实验
        4.5.1 富集磁纳米粒子猪肝的制备
        4.5.2 离体猪肝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目前存在的问题
    5.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磁—弹复合材料的磁控微型软体爬行机器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微型机器人的驱动方式
    1.3 磁控机器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微型软体机器人系统
    2.1 外磁场驱动系统
        2.1.1 磁驱动理论
        2.1.2 亥姆赫兹线圈研究
        2.1.3 亥姆赫兹圈仿真
    2.2 微型软体机器人设计
        2.2.1 微型软体机器人结构设计
        2.2.2 微型软体机器人材料选择
        2.2.3 微型软体机器人制作流程
    2.3 硬件系统与驱动程序
        2.3.1 硬件系统组成
        2.3.2 LabVIEW机箱和模块
        2.3.3 LabVIEW Math Script节点
        2.3.4 软件界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型机器人特性分析与仿真
    3.1 微型软体爬行机器人特性分析
        3.1.1 磁块受力分析
        3.1.2 微型软体机器人弯曲变形
    3.2 ABAQUS有限元分析
        3.2.1 有限元分析原理
        3.2.2 ABAQUS组成模块
    3.3 ABAQUS中微型软体机器人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仿真对比
        3.3.1 ABAQUS仿真
        3.3.2 二维三维仿真结果对比
    3.4 微型软体机器人特性仿真
        3.4.1 支撑力N_1、N_2仿真
    3.5 微型爬行机器人的运动步长分析
    3.6 微型爬行机器人的转向运动特性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型机器人特性实验分析
    4.1 实验方案设计
    4.2 实验硬件系统
        4.2.1 实验硬件组成
        4.2.2 线圈标定实验
    4.3 微型软体机器人弯曲变形实验结果
        4.3.1 微型软体机器人对称弯曲实验
    4.4 微型软体机器人非对称弯曲实验
    4.5 微型软体机器人单步爬行实验
    4.6 激励信号与微型软体机器人运动速度
        4.6.1 控制信号频率对运动速度影响
        4.6.2 外部磁场磁感应强度对运动速度影响
    4.7 路径规划控制实验
    4.8 实验结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中低频可调脉冲磁场的研制及调控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氧化铁纳米颗粒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
        1.2.1 磁性纳米颗粒的特性
        1.2.2 间充质干细胞的重要作用
        1.2.3 磁性纳米颗粒用于细胞示踪
    1.3 磁性纳米颗粒标记干细胞
        1.3.1 细胞对磁性纳米颗粒的摄入机制
        1.3.2 物理场介导的颗粒摄入
    1.4 生物实验用脉冲磁场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1.4.1 脉冲磁场发生器的医学应用
        1.4.2 脉冲磁场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1.4.3 脉冲磁场生物实验的研究现状
        1.4.4 脉冲磁场生物效应机制的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中低频脉冲磁场的研发及调试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3 脉冲磁场的基本原理
        2.3.1 脉冲磁场的电磁场理论
        2.3.2 脉冲磁场的电路理论
        2.3.3 传统单向脉冲磁场发生器原理
        2.3.4 单向脉冲磁场发生器原理
        2.3.5 多参数可调脉冲磁场发生器原理
    2.4 脉冲磁场的整体方案设计
        2.4.1 系统整体框图
        2.4.2 主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2.4.3 刺激线圈的绕制及参数测量
        2.4.4 充放电开关管的选择
        2.4.5 微控制器选择
        2.4.6 控制信号的产生与测试
        2.4.7 脉冲磁场模拟仿真
        2.4.8 脉冲磁场参数调节与装箱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脉冲磁场调控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PSC包裹的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表征
        3.3.2 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3.3.3 脉冲磁场对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
        3.3.4 脉冲磁场刺激下,标记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
        3.3.5 脉冲磁场刺激下,标记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对间充质干细胞个数的影响
        3.3.6 间充质干细胞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表征
        3.3.7 ICP-OES定量检测细胞内铁/金含量
        3.3.8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纳米颗粒的细胞内化
        3.3.9 间充质干细胞的激光共聚焦暗场侧向散射光表征
        3.3.10 脉冲磁场对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定量PCR检测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PSC包裹的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的表征
        3.4.2 脉冲磁场对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
        3.4.3 脉冲磁场作用对悬浮间充质干细胞活力的影响检测
        3.4.4 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与脉冲磁场共同作用对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的影响检测
        3.4.5 间充质干细胞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表征
        3.4.6 ICP-OES定量检测细胞内铁含量
        3.4.7 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Fe_2O_3磁性纳米颗粒的细胞内化
        3.4.8 与磁性纳米颗粒共同作用后间充质干细胞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表征
        3.4.9 间充质干细胞的激光共聚焦暗场侧向散射光表征
        3.4.10 脉冲磁场对金纳米颗粒标记干细的影响
        3.4.11 磁受体蛋白MagR基因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高变化率脉冲磁场的产生及其对肿瘤细胞带电粒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脉冲磁场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1.2.2 脉冲磁场生物实验的研究现状
        1.2.3 脉冲磁场生物效应机理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高变化率脉冲磁场发生器的研制
    2.1 引言
    2.2 脉冲磁场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2.3 高变化率脉冲电流发生器的研制
        2.3.1 脉冲电流发生器的器件选择
        2.3.2 脉冲电流发生器的布局设计
        2.3.3 脉冲电流发生器的仿真分析
    2.4 高变化率脉冲磁场线圈的设计及优化
        2.4.1 高变化率脉冲磁场线圈的选择
        2.4.2 阿基米德螺旋线圈的电磁场计算
        2.4.3 阿基米德螺旋线圈的仿真优化
        2.4.4 优化后的线圈在细胞培养液中的电磁场分布
    2.5 实物制作及性能实测
    2.6 小结
3 不同变化率的脉冲磁场处理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细胞培养方法
    3.3 脉冲磁场处理方法
    3.4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3.4.1 实验材料
        3.4.2 实验方法
        3.4.3 实验结果
    3.5 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的离子通道电流
        3.5.1 实验材料
        3.5.2 实验方法
        3.5.3 实验结果
    3.6 讨论
    3.7 小结
4 脉冲磁场作用下细胞内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
    4.1 引言
    4.2 仿真模型构建
        4.2.1 带电粒子追踪模块介绍
        4.2.2 细胞内带电粒子受力模型的建立
    4.3 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
        4.3.1 钾离子的受力分析
        4.3.2 钠离子的受力分析
        4.3.3 钙离子的受力分析
    4.4 脉冲磁场参数对带电粒子受力的影响
        4.4.1 脉冲磁场幅值的影响
        4.4.2 脉冲磁场上升时间的影响
        4.4.3 脉冲磁场宽度的影响
    4.5 讨论
    4.6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基于磁场刺激的细胞生物效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磁学
        1.1.1 生物的磁特性
        1.1.2 生物磁学的兴起和应用
        1.1.3 磁刺激仪的发展与应用
        1.1.4 磁刺激与电刺激的比较
        1.1.5 常见磁场类型及参数
    1.2 磁场刺激引发生物学效应的概述
        1.2.1 磁场刺激对心肌机能的影响
        1.2.2 磁场刺激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1.2.3 磁场对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影响
        1.2.4 磁场对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特性的影响
        1.2.5 磁场刺激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物质活性的影响
        1.2.6 磁场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1.2.7 磁场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
    1.3 影响磁刺激的生物效应的因素
        1.3.1 磁场的物理特性
        1.3.2 生物对象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磁场刺激实验装置的研制
    2.1 强脉冲磁场刺激器的研制
        2.1.1 电路分析及感应电场的理论计算
        2.1.2 感应电场的理论计算
        2.1.3 磁场刺激器设计的电路原理和实现方案
        2.1.4 磁场刺激器的各模块设计
        2.1.5 磁场刺激器的实现
    2.2 工频磁场刺激器的设计
        2.2.1 工频磁场刺激器装置
        2.2.2 实验磁场强度设计
    2.3 心电信号放大装置的设计
        2.3.1 前置放大器
        2.3.2 主放大电路
        2.3.3 低通滤波电路
        2.3.4 陷波电路
        2.3.5 心电信号放大装置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F-PMFs对心肌细胞机能的影响
    3.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机制
        3.1.1 心动周期与心脏收缩的前后负荷
        3.1.2 心肌细胞的类型
        3.1.3 心肌细胞的跨膜离子运动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3.1.4 心肌细胞的机械收缩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3.1.5 心电图各波型与心肌动作电位的关系
    3.2 磁刺激作用的基本原理
        3.2.1 磁感生电场的作用原理
        3.2.2 电复律的能量值
        3.2.3 电磁场在人体内的衰减
        3.2.4 磁场刺激的安全性
    3.3 LF-PMFs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3.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3.2 实验结果
    3.4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F-PMF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4.1 基于LF-PMFs的细胞增殖检测
        4.1.1 实验材料
        4.1.2 细胞培养
        4.1.3 工频磁场刺激
        4.1.4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4.1.5 MTT比色实验
        4.1.6 统计学分析
        4.1.7 实验结果
    4.2 基于LF-PMFs的细胞凋亡检测
        4.2.1 实验材料
        4.2.2 工频磁场刺激
        4.2.3 DNA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4.2.4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4.2.5 实验结果
    4.3 LF-PMF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PR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LF-PMFs对其影响的研究
    5.1 辐射易感基因HPR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5.1.1 HPRT基因的辐射敏感性
        5.1.2 HPRT基因的生物特性
        5.1.3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概况
        5.1.4 HPRT基因和蛋白序列检索
        5.1.5 不同物种间HPRT cDNA和氨基酸序列比对
        5.1.6 构建分子进化树
        5.1.7 HPRT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5.2 DNA的结构与特性
        5.2.1 DNA遗传中心法则
        5.2.2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5.2.3 PCR技术
        5.2.4 DNA测序原理
    5.3 实验方法
        5.3.1 实验材料
        5.3.2 工频磁场刺激
        5.3.3 HPRT基因提取
    5.4 实验结果
        5.4.1 PCR反应后凝胶电泳扫描图
        5.4.2 DNA测序结果
        5.4.3 HPRT基因序列分析
    5.5 DNA测序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激活及其机制的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细胞
        6.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6.2 实验方法
        6.2.1 PBMC的体外刺激培养
        6.2.2 细胞周期测定
        6.2.3 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6.2.4 Western blot检测
        6.2.5 荧光定量PCR
    6.3 实验结果
        6.3.1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FCM检测
        6.3.2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6.3.3 细胞活化过程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水平的检测
        6.3.4 细胞活化过程中hTERT mRNA水平的检测
    6.4 分析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10)磁保健织物表面磁性测试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磁场对生物组织的影响
        1.2.2 磁场效用研究
        1.2.3 磁保健织物的研发
        1.2.4 磁保健织物的磁性测量研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步骤
第二章 磁保健织物的磁学及医学基础
    2.1 磁学基础
        2.1.1 静磁现象
        2.1.2 磁场的分类
        2.1.3 材料的磁化
    2.2 医学原理
        2.2.1 磁疗的作用机理
        2.2.2 磁疗的方法
        2.2.3 磁疗的剂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织物表面磁性测试原理与方法
    3.1 磁场测试原理
    3.2 测试原理及设备选用
        3.2.1 测试织物
        3.2.2 设备选用
    3.3 结果分析方法确定
        3.3.1 测试点及试样数量对结果的影响
        3.3.2 结果表述方法确定
    3.4 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分布
    3.5 结论
第四章 磁性织物的服用性能分析
    4.1 磁性织物的制备方法
    4.2 磁性织物力学性质测试与分析
        4.2.1 磁性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
        4.2.2 磁性织物的顶破性能
        4.2.3 磁性织物的弯曲性能
    4.3 磁性织物保形性测试与分析
        4.3.1 磁性织物的悬垂性
        4.3.2 磁性织物的起毛起球性
        4.3.3 磁性织物的尺寸稳定性
    4.4 磁性织物舒适性的测试与分析
        4.4.1 磁性织物的透气性
        4.4.2 磁性织物的透湿汽性
    4.5 结论
第五章 织物表面磁性洗涤耐久性
    5.1 永磁材料的磁性稳定性
    5.2 洗涤对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的影响
    5.3 洗涤对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影响
    5.4 磁性织物充磁及使用方法
    5.5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研究成果
    6.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血管在脉冲磁场作用下的受力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被动与主动磁声效应的磁性纳米粒子成像正问题研究[D]. 潘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2]磁声磁粒子浓度成像实验系统研究[D]. 蔡明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1
  • [3]中频低强度电场肿瘤治疗中的生物物理机制及肿瘤状态监测方法研究[D]. 李星. 重庆大学, 2020(02)
  • [4]基于磁纳米粒子的超声—电磁耦合弹性成像方法研究[D]. 齐亭亭. 深圳大学, 2020(10)
  • [5]基于磁—弹复合材料的磁控微型软体爬行机器人的研究[D]. 巴简程.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6]中低频可调脉冲磁场的研制及调控磁性纳米颗粒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 马思雨. 东南大学, 2018(05)
  • [7]不同磁感应强度的微秒脉冲磁场对卵巢癌细胞SKOV3的影响[J]. 米彦,芮少琴,储贻道,张晏源,唐均英,龙映妃. 高电压技术, 2016(08)
  • [8]高变化率脉冲磁场的产生及其对肿瘤细胞带电粒子的影响[D]. 储贻道. 重庆大学, 2015(02)
  • [9]基于磁场刺激的细胞生物效应机理研究[D]. 雷红玮. 东北大学, 2013(07)
  • [10]磁保健织物表面磁性测试与评价研究[D]. 于高杰. 苏州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脉冲磁场作用下血管的受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