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逻辑和集合论

一阶逻辑和集合论

一、一阶逻辑与集合论(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文[1](2020)在《国内逻辑教科书的建设理念和历程——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文中指出逻辑教科书涉及到对逻辑本质的理解,在现代逻辑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大学文科现代逻辑教科书数10年来的建设理念和发展,结合国际符号逻辑学会的"逻辑教育指南",初步讨论金岳霖先生提出的"逻辑教科书的主要内容"。

杨睿之[2](2020)在《结构主义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哲学吗?》文中提出本文试图论证数学结构主义不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哲学。为此,文章首先给出"有效的数学哲学"与"数学中性的数学哲学"的区分。然后,文章简要回顾了一些主流的数学哲学立场,并分析它们在什么意义上是有效的数学哲学。接下来,文章试图经验地说明,结构主义在前述的这些意义上不是数学有效的数学哲学。最后,文章试图结合数学多元主义相关的一些集合论研究结果来论证结构主义要么是错的,要么是数学中性的。

徐禄[3](2020)在《帕特里克·苏佩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帕特里克·苏佩斯是美国着名的逻辑学家、心理学家,二十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涉猎多个领域,如物理学、逻辑学、测量理论、概率论、语言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计算机教育技术等,并对一般性科学哲学问题作出探讨。本文依据内在逻辑对苏佩斯的科学哲学思想进行实证性考察和系统性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核心问题:科学理论观、测量理论的表征与不变性、概率形而上学以及脑实验与非经验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方法论层面对其研究的基础性路径做出探析,即形式化方法和经验性实践相结合。第一章为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苏佩斯的科学理论观。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科学理论“语法观”的重新审视,苏佩斯将现代集合论运用于科学结构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集合论公理化的研究进路,认为元理论分析的基本单元不是陈述而是模型,进而将科学理论视为模型的集合,通过对集合论谓词下定义的方法实现科学理论的公理化。这种通过严格定义各项函项和关系并用谓词表达出来的形式化方法,不仅为科学结构的表征和不变性研究提供正确的分析路径,同时还避免了其在形式计算上的语义学缺失,它使科学理论在一阶逻辑范围内得以明确阐述成为可能,真正反映出经验科学理论的复杂特性。第二章为测量理论的表征与不变性——苏佩斯的测量哲学。基于对经典测量理论两种研究进路,即注重经验数值的可表征性以及研究测量尺度类型及其转换的批判,苏佩斯将数值解释和经验解释予以整合,提出了表征性测量理论,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经验认识与数学表达的内在联结。他采用集合论公理化方法而非语言学进路,将测量定义为一种关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对测量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表征问题”和“不变性问题”以及测量尺度的分类展开了研究。苏佩斯关于测量理论的研究完成了关系系统与数值系统之间的结合,既涉及到经验定性系统在数值表征所满足的条件,又涵盖了尺度类型和表征尺度变换等关系系统的数学性质,实现了经典测量理论的理论整合,促进了测量理论的发展。第三章为概率形而上学——苏佩斯的概率思想。基于新传统形而上学”的决定论、确定性、完整性以及科学知识统一性等信条的质疑和批判,苏佩斯建立了“概率形而上学”来处理认识论问题,所形成的广泛的概念框架得到科学和经验证据的支持。他分别从概率与随机性、概率与因果关系以及概率与不确定性三个方面展开论证了“世界本质是概率”的基本命题,并进一步对“统计决策理论”做出探讨。在指出贝叶斯理性理论存在的三方面问题:公理化问题、不精确测量问题以及概念框架扩展问题后,苏佩斯并进一步阐述了理性决策理论的经验性方法。第四章为脑实验与非经验性问题——苏佩斯的心灵(脑)哲学思想。以三个扩展性问题:脑认知活动的计算与表征、“先验知识”的心理机制以及基于理论选择的“习惯”问题为例,基于自然方式对非经验性问题的神经心理学基础展开研究。对于脑认知活动,苏佩斯采用现代成像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对刺激在大脑中的表征以及语言成分的不变性问题做出了探讨。针对“先验知识”心理学基础薄弱的问题,苏佩斯将其转换为经验性陈述的真值计算,再由真值计算转为概率估算,以对先验知识形成的心理机制问题给予回答。在“习惯”理论研究上,苏佩斯基于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发展对其加以重解和新探,强调了习惯至于理性选择的基础性意义,即在习惯的限制下可最大化我们的理性选择。第五章为形式化方法与实验性实践——苏佩斯的方法论体系。基于一个全新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观的语境中,对苏佩斯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及其方法论相关性进行评估。苏佩斯的形式方法统一科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科学哲学更接近科学学科的严格标准,同时避免了新实证主义观点的僵化。对于实验性实践,苏佩斯强调了实验理论在科学中的显着作用,认为哲学家必须全面学习实验程序,才可将基础理论和相应的原始实验数据联系起来以构建正确的理论体系。结语部分对苏佩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苏佩斯始终以“经验”为中心、坚持实用主义、概率主义和反还原主义,这些不同要素完美地融入苏佩斯的科学哲学研究之中。作为一位真正的多元主义哲学家,苏佩斯为我们深入理解科学打开了新的理论视域,同时也为科学哲学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启迪。

刘明元[4](2020)在《蒯因逻辑思想与本体论研究 ——基于清晰性视角》文中指出蒯因的逻辑哲学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然而,不断有学者批判蒯因的狭义逻辑观,认为他局限于将逻辑视为带等词的初等逻辑,远离了现代逻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学界不否认蒯因的本体论研究,认为它弥补了传统本体论超验性和思辨性方面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形而上学。我们在研究中惊喜地发现,蒯因的狭隘逻辑观和本体论承诺学说是其努力追求清晰性(clarity(1))知识的必然选择。蒯因追求这种清晰性的努力主要可见于两个方面。其一,蒯因严格区分逻辑的基本范畴,这种区分主要涉及符号的使用和提及、变项和模式字母、普遍词项和抽象单独词项、对于逻辑的对象性解释和替换性解释、外延对象和内涵对象、外延性语境和非外延性语境等。其二,通过语义上溯的策略,关联关于逻辑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研究,并辅之以对于“分析性”的批判,通过本体论承诺语义学标准的澄清,回应关于逻辑方法和同一性等经典哲学问题。这些努力不仅有助于清晰呈现已有逻辑研究的目标及其进展,有助于把代理函数和同构概念应用于本体论的还原,而且涉及对于词项意义和指称的逻辑语义学研究,并对逻辑命题、属性、关系、有效性、真值、类、以及序偶等逻辑范畴作出了澄清。蒯因的本体论取向有力地支持了关于逻辑的认识论研究,其本体论学说与其关于逻辑范畴的探讨相关,它们共同构成蒯因对于逻辑理论建构机制的新解释,也彰显出蒯因逻辑哲学追求客观性和清晰性的科学精神。本文主体部分的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紧紧围绕着清晰性主题逐步展开。在第一部分,我们从逻辑是否包括集合论、蒯因对经典逻辑的论述、蒯因对变异逻辑的回应、逻辑是否具有可修正性、蒯因对现代逻辑的重要贡献、蒯因的逻辑思想等方面对蒯因的逻辑研究工作及其成果作了详细介绍,并将蒯因逻辑思想归结为六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即衡量逻辑的清晰性标准、只承认带等词初等逻辑的狭义逻辑观、逻辑的根本任务、逻辑及逻辑真理的两大根基、逻辑与外部世界的间接联系以及简化人类整个概念系统意义上的逻辑可修正性。在第二部分,在解析和总结西方传统本体论研究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深入解析蒯因关于本体论承诺的语义学标准、识别实体的同一性标准以及本体论的相对性,并通过回答常见的相关逻辑哲学问题,论证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的系统性与解释力。在第三部分,主要辨析蒯因自然主义哲学取向与其本体论的融贯性问题,除了集中呈现蒯因基于哲学追求清晰性的传统逻辑观转变,批判地反思其关于自然类的消去主义倾向,我们将澄清其集合论立场关于类的预设,并结合对其初等逻辑相关预设的分析,揭示蒯因逻辑哲学理论中存在的冲突,论证消除冲突的希望在于摒弃弗雷格、罗素等人的逻辑主义纲领,把非逻辑的集合论纳入蒯因逻辑哲学的整体理论建构之中,以满足自然科学理论的需要。第四部分是前三部分的升华,系统阐述了蒯因在逻辑研究和哲学研究中努力追求清晰性目标的重要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不足之处。首先从西方哲学注重数学和逻辑的重要传统、清晰性在蒯因逻辑理论和本体论承诺学说之间的纽带作用以及蒯因对哲学的两大贡献等方面,深入发掘蒯因努力追求清晰性目标的重要理论价值。与此同时,蒯因所追求的清晰性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的精髓,批判性思维又正好能够根除重直觉和了悟的中国传统文化温床中一些根深蒂固的思维陋习,并且能够有效地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有力地凸显了蒯因努力追求清晰性目标的不可忽略的实践意义。此外,追求严格的清晰性,会导致其狭义逻辑观偏离现代逻辑的主流思想,甚至成为现代逻辑发展的绊脚石;还会导致其本体论承诺学说仅仅适用于部分数学或全部传统纯数学的狭小范围,大大降低了其普适性。

王峥[5](2020)在《基于形式化方法的道岔状态监测单元开发和逻辑决策进程验证》文中认为论文以道岔状态监测单元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智能化情景下的铁路系统安全决策问题,使用形式化开发方法严格的定义了该系统软件的逻辑决策层,完成了系统原型机的构建与软件决策进程的验证,增强了系统的可信性。基于安全苛求系统的特征构建系统硬件架构,基于系统的可验证性要求,设计系统软件架构。在系统软件架构中将控制流与数据流分离,作为系统软件的逻辑决策层和形式化建模和验证的对象。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提出保障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使用工具链建立从半形式化到形式化的建模验证方案。针对系统软件的逻辑决策层,借助基于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过程分析方法(STAMP)的危险致因分析来发现当前系统的缺陷并反推系统的安全约束,并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完善功能需求,结合软件决策层的层次结构建立需求元模型。根据需求元模型确定参数类型和程序框架,建立数据字典,并一步实例化元模型中的功能,建立程序流程图。最终将数据参数与程序流程图模型化为Simulink的Stateflow模型,为形式化建模提供实现的模板和仿真依据;形式化建模和验证阶段根据系统软件逻辑决策层纯布尔逻辑的特性定制B方法的建模和验证方案,使之更简单、高效,且有针对性;根据元模型和Simulink的Stateflow模型形式化建模,并使用安全约束构建的不变式和Pro B的模型检测功能证明模型的正确性,最终生成目标代码。最后,添加并集成具体的实现算法、构建联锁环境,在仿真环境中进一步测试和确认系统的功能满足性。论文中实现了道岔状态监测单元软件逻辑决策层的形式化开发。该安全关键模块的逻辑模型在Atelier B平台中被证明通过,并可生成相应的嵌入式代码,将代码集成并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了仿真。课题的整个技术过程证明了课题中设计的开发路线适用于定义和开发此类复杂逻辑系统,可为安全苛求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

王姝彦,徐禄[6](2020)在《试论科学理论的公理化方法及其意义》文中指出对科学理论结构加以分析是西方科学哲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逻辑经验主义给出了一种"公理体系+对应规则"的形式化构造,被称为"公认观点"。苏佩斯基于对"公认观点"的重审和批判,提出了集合论公理化的研究进路,将科学理论视为模型的集合。该进路为结构主义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强调科学理论的结构具有数学属性,并将其作为可用集合论谓词来予以公理化的对象。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但这些尝试无疑可为揆度未来科学哲学发展的可能路向提供重要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启迪。

何佳[7](2019)在《多元量化和无类型集合论对逻辑悖论的规避》文中研究表明近百年来,数学家、逻辑学家们使用了公理集合论、类型论等方法多次重塑我们对逻辑悖论及其解决方案的理解。发现悖论与拯救悖论的过程对推动现代数学、分析哲学、语义学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对一些逻辑悖论中的某些关键推理并没有如常规操作那样,刻意去解决或阻止;而是在分析悖论产生的过程中,探求其本质,找到悖论为我们所用的观点。如果采取更广义的逻辑和数学框架,逻辑悖论也能从"威胁论"重塑为一种极重要的资源,推动逻辑学科的发展,尤其是对高阶逻辑的应用。与类型论相比,一种无类型的集合论的目标是在不得到悖论的情况下,得到一个表达力强的逻辑。

孔祥雯[8](2019)在《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文中指出“数学基础”是数学学科的大本大宗,数学知识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因而数学基础的研究至关重要。集合论中悖论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数学基础危机的爆发,产生了持续已久的数学基础争论。因此,解决数学基础危机,找寻一个合适的数学基础就成为了数学哲学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构主义作为二十世纪数学哲学的研究趋势,与范畴论结合产生了范畴结构主义的研究思想,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为数学基础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本论文系统地分析了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论述了范畴论作为数学基础的可行性。第一章指出了包括朴素集合论、公理化集合论以及三大数学流派这些数学基础进路的困境,再通过强调数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趋势,表明了数学基础研究的结构主义转向,最后指明了由范畴结构主义导出的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第二章剖析了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理论内涵,沿着“数学——结构——范畴”的路线阐述了范畴论数学基础的解释路径,具体探讨了数学的本质,范畴论对数学结构的阐释以及范畴论数学基础的意义建构。第三章对数学哲学家提议的ETCS公理系统与CCAF公理系统进行了语境分析。首先明晰了范畴与语境之间的共通性,再从历史的、社会的、学术的、心理的等非语言层面与语形、语义及语用的语言层面解读如何从两个公理系统中构建数学整体。第四章辨析了范畴论数学基础面临的挑战与质疑,主要就范畴论是否预设了集合论的相关概念,范畴论的公理系统是否断言了存在,基础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有力的辩护。第五章从整体出发对范畴论数学基础进行了综合考察,首先探讨了范畴论作为数学基础的自主性,继而论证了范畴论在什么意义上可以作为数学基础,最后聚焦于范畴论数学基础相对于集合论数学基础的研究优势。第六章从对数学哲学研究的推进,对科学研究的推动以及对语境分析方法的应用这些方面具体分析了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研究意义。结束语回顾了对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的整体阐述,肯定了该基础进路的研究价值,并展望了数学哲学在未来的发展。综上,本论文针对数学基础研究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进路,阐述了范畴论作为数学基础的解释路径,并结合语境分析方法对确定的范畴论公理系统进行了解析,同时指出了一些数学哲学家对范畴论数学基础的质疑甚或反对,并在对范畴论数学基础进行辩护的过程中,促使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进路得到了更详尽的诠释。再通过对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综合考察,又进一步丰富了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进路的合理性,最后在多重视角下分析了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研究意义。

朱建平[9](2017)在《逻辑的数学转向》文中认为19世纪中期是逻辑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逻辑的数学转向使这门古典学术脱胎换骨,最终发展成为一门严格的形式化的学科,它的典范是在数学中使用的精确证明的方法。现代所谓的"符号"或"数理"逻辑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是两千年逻辑史上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人类理智史上最重要和最非凡的事件。

张建军[10](2017)在《正规模态集合论悖论及相关问题》文中指出"正规模态集合论悖论"产生于带等词一阶逻辑、公理集合论和正规模态逻辑的"自然结合"。正规模态命题逻辑如同一根"魔杖",一旦将之引入经典集合论,即把本来可以容纳偶然关系的集合论,变为断言"所有关系皆必然"的宿命论理论。这个悖论的揭示与澄清,可以清晰说明区分"实体-实体关联"与"实体-属性关联"及引入"广义逻辑真理"概念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有助于认识与解决一系列模态哲学疑难问题。

二、一阶逻辑与集合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阶逻辑与集合论(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逻辑教科书的建设理念和历程——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逻辑教科书的主要内容”问题
二、问题的学科背景:现代逻辑发展简述
三、理念的传承:国内现代逻辑教科书建设
四、当前国际环境:“逻辑教育指南”
五、结语

(2)结构主义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哲学吗?(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数学有效的数学哲学
    2.1 面向数学工作者的真实困惑
    2.2 数学哲学观点产生的数学后果
    2.3 测试问题
3 对结构主义有效性的质疑
    3.1 结构主义是否影响了集合论的发展
    3.2 结构主义对范畴论发展的影响?
    3.3 结构主义的细分立场是否产生数学后果
4 集合论多元论对结构主义的挑战
5 结论

(3)帕特里克·苏佩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与写作思路
    四、应用价值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科学理论的逻辑重建—苏佩斯的科学理论观
    1.1 科学理论“语法观”的重审
        1.1.1 科学理论“语法观”的理论形式化
        1.1.2 科学理论“语法观”的理论困境
    1.2 科学理论公理化方法的选择
        1.2.1 理论公理化的合理性
        1.2.2 理论公理化的步骤
    1.3 科学理论集合论进路的确立
        1.3.1 集合论进路的优势
        1.3.2 集合论模型的建构
    1.4 科学理论的层级结构划分
        1.4.1 科学理论结构的层级性
        1.4.2 从数据模型到理论模型
    1.5 科学理论“集合论-语义观”的意义及发展
        1.5.1 “集合论-语义观”的意义
        1.5.2 “集合论-语义观”的发展
    1.6 小结
第二章 测量理论的表征与不变性—苏佩斯的测量哲学
    2.1 经典测量理论的研究进路
        2.1.1 定性条件进路
        2.1.2 尺度形式进路
    2.2 测量的形式化定义
    2.3 测量理论的表征问题
        2.3.1 表征的含义
        2.3.2 同构的含义
        2.3.3 表征定理的形式化
    2.4 测量理论的不变性问题
        2.4.1 不变性的含义
        2.4.2 不变性定理
    2.5 测量尺度的分类
        2.5.1 尺度的定义
        2.5.2 尺度的类型
    2.6 小结
第三章 概率形而上学—苏佩斯的概率思想
    3.1 “概率形而上学”的内涵
    3.2 概率与随机性
    3.3 概率与因果关系
        3.3.1 赖欣巴哈的概率论解释
        3.3.2 表面原因
        3.3.3 虚假原因
    3.4 概率与不确定性
    3.5 概率与决策理论
        3.5.1 贝叶斯主义的决策理论
        3.5.2 贝叶斯主义的问题及其解决
        3.5.3 决策理论的经验方法
    3.6 小结
第四章 脑实验与非经验性问题—苏佩斯的心灵(脑)哲学思想
    4.1 脑认知活动的计算与表征
        4.1.1 单词的脑电波识别
        4.1.2 句子的脑电波识别
        4.1.3 对象间语言脑电波表征的不变性
        4.1.4 视觉图像的脑电波表征
    4.2 “先验经验”的心理学基础
        4.2.1 拉姆齐等人的观点
        4.2.2 经验性陈述的真值计算
        4.2.3 从真值到概率估算
    4.3 基于理性选择的“习惯”理论
        4.3.1 习惯及其自动性特征
        4.3.2 习惯与思维的无意识本性
        4.3.3 理性选择的习惯基础
    4.4 小结
第五章 形式化方法与实验性实践—苏佩斯的方法论体系
    5.1 形式化方法的追求
        5.1.1 形式化的类型及其特征
        5.1.2 形式化与公理化
        5.1.3 形式化的中心性
        5.1.4 形式化方法的适用性及限制
    5.2 实验实践的贯彻
        5.2.1 实验实践存在的问题
        5.2.2 实验设计理论
        5.2.3 错误理论的处理
    5.3 小结
结语 苏佩斯—一位真正的多元主义哲学家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蒯因逻辑思想与本体论研究 ——基于清晰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蒯因本人的着述
    2.国内研究状况
    3.国外研究状况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2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 蒯因狭义逻辑观是其清晰性追求的必然产物
    2.1 从含集合论的逻辑到不含集合论的逻辑
        2.1.1 逻辑包括集合论
        2.1.2 逻辑不包括集合论
    2.2 蒯因论经典逻辑
        2.2.1 蒯因论真值函项和布尔函项
        2.2.2 蒯因论量化逻辑
        2.2.3 蒯因论逻辑真理
    2.3 蒯因对变异逻辑的回应
        2.3.1 蒯因论模态逻辑
        2.3.2 蒯因论命题态度逻辑
        2.3.3 蒯因论谓词函子逻辑
        2.3.4 蒯因论多值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
    2.4 蒯因论逻辑的可修正性
    2.5 蒯因对现代逻辑的贡献和逻辑思想
        2.5.1 蒯因对现代逻辑的贡献
        2.5.2 蒯因基于清晰性的逻辑思想
第3章 逻辑赋予蒯因本体论以清晰性
    3.1 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提出的背景
        3.1.1 超验的、思辨的西方传统本体论存在着严重缺陷
        3.1.2 蒯因对西方近代和现代反形而上学观点的批评
        3.1.3 蒯因对弗雷格、罗素等人的逻辑分析方法的采用
    3.2 蒯因本体论承诺的语义学标准
        3.2.1 蒯因对本体论承诺语义学标准的具体表述
        3.2.2 准确表述本体论承诺语义学标准的要点
        3.2.3 举例说明本体论承诺语义学标准的具体应用
    3.3 蒯因识别实体的同一性标准在逻辑解释和本体论选择中的具体应用
        3.3.1 蒯因识别实体的同一性标准在逻辑解释中的具体应用
        3.3.2 蒯因识别实体的同一性标准在本体论选择中的具体应用
    3.4 本体论的相对性
        3.4.1 指称的不确定性
        3.4.2 本体论的相对性
        3.4.3 本体论还原的相对性
    3.5 蒯因本体论承诺学说的清晰性特征
第4章 重归于融贯的蒯因本体论并未丧失其清晰性
    4.1 后期蒯因的哲学框架与其本体论不融贯
    4.2 初等逻辑与集合论的区别和联系
        4.2.1 初等逻辑与集合论之间的区别
        4.2.2 初等逻辑与集合论之间的联系
    4.3 标准语法与集合论语法的异同
    4.4 蒯因本体论融贯性的回归
    4.5 重归于融贯的蒯因本体论并未丧失其清晰性
第5章 蒯因追求清晰性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与不足之处
    5.1 蒯因追求清晰性的理论价值
        5.1.1 蒯因追求清晰性是西方哲学注重数学和逻辑的重要传统的延续
        5.1.2 清晰性是蒯因逻辑理论和本体论承诺学说联系的纽带
    5.2 蒯因追求清晰性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
        5.2.1 蒯因追求的清晰性实质上是批判性思维的第一标准
        5.2.2 重直觉和了悟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滋生思维陋习的温床
        5.2.3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根除思维陋习和增强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5.3 蒯因追求清晰性的不足之处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5)基于形式化方法的道岔状态监测单元开发和逻辑决策进程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
        1.2.1 形式化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在轨道交通的应用
        1.2.2 控制系统中多组件系统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
        1.2.3 验证平台的对比
        1.2.4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章节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道岔状态监测单元系统简介
        2.1.1 系统简介
        2.1.2 系统边界
    2.2 系统设计和功能
        2.2.1 安全苛求系统的定义
        2.2.2 系统硬件设计
        2.2.3 软件结构与功能设计
    2.3 系统可靠性保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逻辑决策层建模验证方案和半形式化模型的建立
    3.1 形式化建模和验证方案设计
        3.1.1 半形式化阶段
        3.1.2 形式化阶段
    3.2 需求元模型的建立
        3.2.1 道岔声音序列监测逻辑元模型的建立
        3.2.2 道岔图像监测逻辑元模型
        3.2.3 道岔表示决策模块元模型
        3.2.4 道岔驱动逻辑模块元模型的建立
    3.3 决策功能流程图与Simulink功能需求建模
        3.3.1 道岔声音序列检测流程图及Simulink模型
        3.3.2 道岔图像监测流程图与Simulink模型
        3.3.3 道岔表示决策模块Simulink模型
        3.3.4 道岔驱动逻辑模块流程图与Simulink模型
    3.4 模块集成及重要场景Simulink仿真测试
        3.4.1 模块的集成
        3.4.2 关键场景仿真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逻辑决策层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4.1 B方法理论基础
        4.1.1 B方法基本结构
        4.1.2 B方法语言结构
    4.2 基于Atelier B平台的决策层的形式化建模与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实验
    5.1 道岔状态检测算法和硬件部署实现
        5.1.1 监测算法的实现
        5.1.2 D-S证据理论融合决策
        5.1.3 算法性能测试
        5.1.4 硬件部署
    5.2 联锁仿真环境的搭建
        5.2.1 道岔状态监测单元与外部环境的接口
        5.2.2 联锁环境与仿真结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试论科学理论的公理化方法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理论问题及其公理化诉求
二、逻辑经验主义的科学理论形式化及其困境
三、科学理论公理化的合理性路径
四、科学理论公理化的集合论进路及其优势
五、集合论公理化方法的意义及发展
结 语

(7)多元量化和无类型集合论对逻辑悖论的规避(论文提纲范文)

一、分支类型论
二、作为高阶逻辑的简单类型论
三、多元量化
四、一种无类型(type-free)的集合论
    1、基础公理不成立。
    2、外延公理不成立。
    3、幂集公理不成立。
结语:

(8)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数学基础研究的结构主义转向
    1.1 传统数学基础进路的困境
        1.1.1 朴素集合论及其困境
        1.1.2 公理化集合论的发展及难题
    1.2 三大数学流派的挫败
        1.2.1 逻辑主义
        1.2.2 形式主义
        1.2.3 直觉主义
    1.3 数学哲学中的结构主义研究趋势
        1.3.1 数学结构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1.3.2 先物结构主义及模态结构主义难题
        1.3.3 范畴结构主义
    1.4 小结
第二章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基本涵义
    2.1 数学的本质——结构
        2.1.1 数学本质的多元分析
        2.1.2 数学结构的解释说明
        2.1.3 数学本质的结构解析
    2.2 范畴论对数学结构的阐释
        2.2.1 范畴的概念表征
        2.2.2 范畴的结构特性
        2.2.3 数学结构的理论
    2.3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意义建构
        2.3.1 诠释数学内核
        2.3.2 构建数学框架
    2.4 小结
第三章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语境分析
    3.1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语境基底
        3.1.1 表述特征:整体性与动态性
        3.1.2 发展源由:内在成因及外在动因
    3.2 ETCS公理系统的语境分析
        3.2.1 ETCS公理系统的非语言分析
        3.2.2 ETCS公理系统的语言分析
    3.3 CCAF公理系统的语境分析
        3.3.1 CCAF公理系统的非语言分析
        3.3.2 CCAF公理系统的语言分析
    3.4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语境分析意义
    3.5 小结
第四章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理性辩护
    4.1 对范畴论的认识
        4.1.1 概念分析
        4.1.2 全域说明
        4.1.3 内容阐述
    4.2 对公理的辨析
        4.2.1 断言
        4.2.2 公理化方法
        4.2.3 公理系统
    4.3 对数学基础的理解
        4.3.1 基础的必要性
        4.3.2 语言与基础
        4.3.3 框架与基础
    4.4 小结
第五章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综合考察
    5.1 自主性论证
        5.1.1 逻辑的自主性
        5.1.2 概念的自主性
        5.1.3 辩护的自主性
    5.2 意义分析
        5.2.1 本体论的数学基础探究
        5.2.2 认识论的数学基础探究
        5.2.3 方法论的数学基础探究
    5.3 研究优势
        5.3.1 研究特点
        5.3.2 阐释的充分性
    5.4 小结
第六章 范畴论数学基础的研究意义
    6.1 对数学哲学研究的推进
        6.1.1 数学基础
        6.1.2 数学结构主义
    6.2 对科学研究的推动
        6.2.1 数学学科
        6.2.2 其他学科
    6.3 对语境分析方法的推广
    6.4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逻辑的数学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旧逻辑的衰亡和现代逻辑的兴起
三、逻辑的数学转向的四大群体
    (一) 传统逻辑群体的逻辑代数方向
    (二) 证明论群体的数理逻辑方向
    (三) 模型论群体的数学结构方向
    (四) 计算机和语言学的传统
四、转向的5个阶段以及转向期间逻辑与数学的关系
    (一) 转向的5个阶段
    (二) 转向期间逻辑与数学的关系
        1. 哲学上的原因
        2. 学科之间的差异性
五、转向后的逻辑与数学
    1.逻辑和数学之间的联系是异常紧密的
    2.数学并不是逻辑
    3.逻辑对数学是重要的

四、一阶逻辑与集合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逻辑教科书的建设理念和历程——纪念金岳霖先生诞辰125周年[J]. 刘新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09)
  • [2]结构主义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哲学吗?[J]. 杨睿之. 逻辑学研究, 2020(04)
  • [3]帕特里克·苏佩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 徐禄. 山西大学, 2020(10)
  • [4]蒯因逻辑思想与本体论研究 ——基于清晰性视角[D]. 刘明元. 西南大学, 2020(01)
  • [5]基于形式化方法的道岔状态监测单元开发和逻辑决策进程验证[D]. 王峥.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试论科学理论的公理化方法及其意义[J]. 王姝彦,徐禄. 社会科学战线, 2020(05)
  • [7]多元量化和无类型集合论对逻辑悖论的规避[J]. 何佳. 新经济, 2019(07)
  • [8]基于范畴论的数学基础研究进路[D]. 孔祥雯. 山西大学, 2019(01)
  • [9]逻辑的数学转向[J]. 朱建平.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9)
  • [10]正规模态集合论悖论及相关问题[J]. 张建军. 逻辑学研究, 2017(03)

标签:;  ;  ;  ;  ;  

一阶逻辑和集合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