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探讨

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探讨

一、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虞熠鹏[1](2021)在《基于能量品位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Gas turbine combined-cycle,GTCC)供热发电机组系统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好、清洁化程度高等优点。在需要大量蒸汽热负荷的工业园区建设GTCC热电联产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系统建设时常涉及源、网等环节的多个投资主体,科学精准地核算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成本方能合理分配供热效益。本文从能量品级的角度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过程中各种能量的利用价值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能量品位量化系数的概念,建立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成本分摊计算模型,采用Ebsilon软件对热电联产机组进行稳态建模分析评估,对多组热电负荷组合工况采用不同成本分摊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并得到最终的计算结果分析。该模型综合考虑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能量梯级利用关系与运行过程中具体工况下的热电负荷组合条件,可合理分配燃料成本到供热和发电两方面,为制定供热和发电价格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述了能源动力系统的模块化建模方法的技术与方法,并以燃气轮机为例,论述了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机等部件的机理模型。根据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联产的热力系统项目模型的热力平衡图,利用Ebsilon建模仿真平台,基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设计工况进行了建模,并进行误差校核,仿真误差控制在研究可接受范围内。基于校核的设计模型,对机组的多种衍生工况进行了建模仿真。提出了一种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论述了几种传统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能量梯级利用法引入能量品位量化系数A,通过建模得到的数据,得到能量品位量化系数后,可得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中供热和供电的权重比例系数,把整个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按照权重比例系数分配,得到最终的热电分摊比。基于第二章Ebsilon仿真模型得到的工况数据,本章计算出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和四种传统热电分摊比方法的结果,并对比。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体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能量品位梯级利用的原理。运用本文提出的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成本数据,提出计算模型,得到多个工况下负荷供热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而利用计算结果,可在工业园区蒸汽供给的负荷分配方案为供热方或发电方提供经济最优化方案。

刘育杰[2](2021)在《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计算》文中提出在能源发展与进化的过程中,传统的能源系统彼此独立,电力系统、天然气网络、热力系统、冷力系统等能源系统都以各自独立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没有耦合和互动的部分,这种特点使得能源系统结构无法合理优化,甚至造成能源的浪费。在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基础上,运用耦合系统或者耦合模块将原本独立运行的电、气、热、冷系统和分布式发电、储能等环节有机地组合起来,进行能源结构的优化分配和合理运行,可以达到风能、太阳能、电能、热能、冷能、潮汐能等多重能源品类综合利用率的有效提升,实现区域内的能源合理分配运行工作。本文以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特性的基础之上,还考虑了子系统间耦合环节运行特性、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以及耦合后系统的运行特点,进行了建模仿真和潮流计算的分析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模式下,光伏发电模块、风力发电单元等单元级微电网发电系统、热力系统、冷力系统、天然气管道网络等能源环节的基础建模,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中所包含的各个独立运行的系统模式特点。(2)研究了综合能源系统耦合环节特性并建立了仿真模型。为了表达综合能源系统的耦合特性,建立了由微型燃气轮机、燃气锅炉、电转气(Power to Gas,P2G)设备等组成的电-气耦合环节,由电转热(Power to Heat,P2H)设备、余热锅炉等组成的电-热耦合环节、含压缩式制冷机组的电-冷耦合环节和含吸收式制冷机组的热-冷耦合环节组成的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机组。对于电-气耦合环节的系统特性,设置了综合电力系统潮流特点和天然气管道网络制约条件的微型燃气轮机仿真模型,通过对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微型燃气轮机的电-气输入和电-热输出之间的能量关系,验证了耦合环节对能源子系统的影响、制约和分配作用,并搭建了基于Simulink的CCHP机组仿真模型。(3)进行了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计算。解析了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电、气、热、冷多能潮流特点,根据电力网络、天然气网络、热力系统、冷力系统的特点建立了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潮流模型。针对多能潮流的计算方法,在现有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天然气网络稳态潮流求解的牛顿逆推法,提出了对供热和回热网络进行潮流计算的基于线性化法改进的牛拉法,之后运用交替迭代法对综合能源系统进行多能潮流计算。对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以电定热(FEL)和以热定电(FTL)两种不同的潮流计算模式,研究了各个系统间的耦合特性和耦合环节对不同的独立能量运行系统之间的影响作用以及反馈作用,解决了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模型的求解问题,实现了综合能源多能潮流的交替迭代求解。(4)以43节点综合能源系统算例、改进的Powerworld 37节点算例和天津某示范区综合能源项目算例为例进行了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潮流计算,得到了各个子系统耦合运行后的多能潮流参数和不同运行模式下CCHP机组耦合环节的具体计算参数,运用MATLAB软件针对本文研究算例进行了仿真分析。与传统单一的供能模式数据相对比,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表现了多种能源系统协调运行为用户负荷供能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潮流模型和多能潮流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杨清荷[3](2021)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动态特性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与全球能源环境问题突出,可再生能源比例持续增加成为大趋势,由此带来的电网稳定运行与电厂负荷灵活调节问题日益突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效率高,负荷调节速度快,是理想的电网调峰发电系统。我国联合循环电站装机容量增长迅猛,如何进一步提高联合循环系统的变工况效率以适应电网调峰的需要,以及研究其动态变化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余热锅炉作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的三大部件之一,相对燃机和汽机动力部件其具有很大的热惯性,系统负荷发生变动时,燃气轮机排气与余热锅炉进气的温度和流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产生相应参数的蒸汽具有较大的滞后性,是目前联合循环动态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余热锅炉的动态热力特性开展两方面的研究,一是针对某燃机电厂余热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启动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基于合理的假设,分析了不同换热器启动过程中温度和换热量变化趋势;二是针对余热锅炉建立了集总参数法建立了瞬态换热过程的简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得到了其解析解,并对其解析解进行物理意义分析和规律及应用分析。首先,基于某余热锅炉启动过程运行数据,针对过热器、再热器,以各换热面进出口烟气温度、进出口蒸汽温度以及流量的变化为基础,基于能量平衡以及换热器蓄热量与其换热量大小程正比等假设,计算分析了二级再热器、高压二级过热器、一级再热器、高压一级再热器启动过程中烟气、蒸汽温度和换热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入口温度形成的换热温差是换热的根本驱动力,除此之外,换热量的变化还跟蒸汽流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蒸汽流量的变化会显着改变换热系数,导致动态变化过程加快;在启动阶段,综合考虑金属的热疲劳以及热力特性,在满足蒸汽温度的需求下,换热器金属平均温度的提升速度的控制应该同时考虑烟气升温速度的控制和蒸汽流量提升的控制。之后,建立了单相换热器动态换热过程理想模型,将换热器简化为单相单管换热器,采用集总参数法简化动态方程组只考虑一维问题,忽略压力变化、温度变化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等对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根据单相换热器的换热特性与能量守恒,列出换热器的冷流体与热流体的热平衡方程、热流体对金属换热方程、金属对冷流体的换热方程以及金属吸热方程,得到了方程组的解析解,讨论了解析解关键物理量的物理意义。解析解的常数为金属当前温度与当前条件下金属平衡温度的差值,这个偏差以指数级变化达到平衡,其时间的快慢与热流程与金属之间的总热阻、金属与冷流体之间的总热阻以及金属储放热热容相关。最后,基于解析解和过热器、再热器的一些基本换热数据,开展了动态换热特性分析及动态特性预测分析。分析发现,高压二级过热器、二级再热器、高压一级过热器、一级再热器达到平衡的时间(假定热流体放热量与冷流体吸热量差值小于1%时为达到平衡状态)分别是2590s、2190s、2640s、6520s;换热器的热工特性基本上决定了换热器的动态特性,金属热容越小、换热系数越大达到平衡时间越快,换热系数相同时达到平的时间与金属热容(换热器的金属耗量)基本成正比,金属热容越大,达到平衡时间越久;初始温度仅通过对换热系数影响的方式对平衡时间产生影响;解析解还可以用于预测换热器的动态特性,基于烟气、蒸汽的进口温度用与流量合理修正换热系数,可以较为准确的估算烟气、蒸汽以及金属的出口温度参数。总之,本论文从启动数据的变化特性和解析解角度对余热锅炉的过热器和再热器进行了研究,补充和完善了当前余热锅炉动态特性的研究角度和范围。

梁青艳[4](2021)在《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化和智能化是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两大基本要素,研究生产系统以及能源系统的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几年随着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普遍提高,智能制造提升工程也逐渐着手实施,急需利用智能模型去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的生产优化调度问题以及钢铁企业能源多介质优化调配问题。本文针对当前炼钢调度以及能源优化问题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提出基于流程网络仿真进行优化建模的新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充分考虑钢铁企业炼钢调度的特点及难点,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智能化动态调度方案,构建了通用性的多智能体流程网络仿真优化基础模型,并分别结合普钢和特钢不同实际生产场景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无效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并且能适应多变的现场环境,有效解决了炼钢生产流程中具有强耦合、多路径、多目标、多约束、多干扰特性的计划调度较为困难的难题。(2)充分考虑钢铁企业能源和生产耦合紧密的特点,从能量流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能量流网络基本描述模型包括主工序能量流模型、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对物质流、能量流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关系进行了信息表征;提出了从钢铁流程生产工艺出发,基于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及能源本身波动规律建立主工序能量流节点模型的建模方案,并分别以煤气和电力介质为例进行了主工序能量流具体分析、模型描述及预测验证。预测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实时工艺节奏和动态工况信息,使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煤气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基本在10%以内;电力96点负荷预测模型,模型误差在5%以内的达到96%,均获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3)以能量流网络模型为基础,针对以满足需求,放散最小为目标的能源计划的智能生成问题构建了基于规则的能源仿真调配模型,针对以放散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能源动态调度问题构建了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优化调配模型,并分别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这两部分的研究分别针对不同的具体应用问题,不同优化目标进行了建模,而且和能量流网络模型结合,形成了完整的模型体系,为能源的多工况场景计划制订、优化协调提供了新方法。

陈灵敏[5](2021)在《用户能源系统优化配置与运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用户能源系统是靠近用户侧的一种微型多能源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的末端网络,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接入。随着能源互联网和用户终端智能设备的发展,用户能源系统中多类异质能源呈现强耦合互补特征,供需双侧具有多元互动的特性,但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问题和供需双侧的多元互动模式也增加了系统规划设计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新一代能源互联网环境中,如何优化用户能源系统各机组、设备的容量配置和运行策略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实现系统绿色、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以用户能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系统的多能互补、供需协同、可再生能源消纳及不确定性等问题,对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运行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用户能源系统中含气电冷热等多种能量流,能量流之间耦合关系复杂,为分析系统能量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各子系统中关键机组、设备的功率模型,并研究了两种分析系统能量流的建模方法。第一种方法以系统中电能流和热能流为研究对象,建立电能流和热能流集线器,通过电、热能流集线器对电能流和热能流的汇集与分配作用,可简化系统能量流的分析。第二种方法为基于能量枢纽模型,提出一种采用分层的方法将系统内部分为能源分配层和能源转换层,可清晰化能量流之间的关系,而通过层与层之间的级联关系可快速建立能量流耦合矩阵。这两种能量流建模方法为后续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与运行提供基础。(2)针对独立的用户能源系统,建立了基于能量流的供电、供热可靠性指标,考虑到用户能源系统中多能源之间的互补特征,提出考虑多能互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运行策略,并建立考虑系统投资费用、一次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供能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指标的用户能源系统容量优化配置模型。所提的面向多能互补的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方法充分发挥了系统中源-源、源-荷和电-热等互补的作用,在保证系统供能可靠性前提下,促进了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提高了系统配置的经济性。(3)基于用户能源系统中气、电、冷、热等不同形式能源间的耦合互补、互替、互动关系,将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引入到其容量配置、运行优化模型中,建立了综合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系统内、外互动的模式和模型,并建立考虑供需双侧协同的用户能量枢纽容量配置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优化用户能量枢纽中各机组、设备的容量,下层模型优化系统在不同季节典型日的运行策略。上下二层通过改进粒子群算法和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求解。综合需求响应的实施可实现负荷的削峰填谷,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和提高系统规划、运行的经济性。(4)针对用户能源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问题,分析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主要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对系统规划、运行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的两阶段可调节鲁棒优化模型。第一阶段考虑了可再生能源消纳,以系统经济性为目标,优化系统在最劣场景下各主要机组、设备的容量配置。第二阶段考虑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搜寻系统最劣场景和优化最劣场景下的运行策略。利用强对偶理论和列约束生成算法(C&CG)对min-max-min结构的鲁棒优化问题进行转化和求解,该算法可快速、有效求解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分析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措施及成本对系统可再生能源消纳和经济性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合适的决策建议。(5)进一步考虑了用户能源系统供需双侧的不确定性,基于用户能源系统中综合需求响应的灵活互动、互补特征,将综合需求响应机制引入到系统多阶段调度中,构建了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用户能源系统日前调度-日内调控的两阶段鲁棒-随机调度优化模型。模型日前阶段考虑了概率最劣场景,确定日前调度阶段中各发电及制热机组、储能设备等的输出功率和综合需求响应资源的互动模式、响应容量及时间等。日内阶段基于日前阶段的优化结果,搜寻系统概率最劣场景,并确定系统在概率最劣场景下的调控方案。通过综合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系统多阶段的调度,提高了综合需求响应互动的灵活性,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性和自给能力,而鲁棒-随机优化模型可提高系统抵御供需双侧不确定风险的能力,其寻找的概率最劣场景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有效性。

陈林[6](2021)在《9FB联合循环机组快速启动分析与运行策略优化》文中提出为优化某型9FB联合循环机组启动过程,对全机组启动过程顺序控制逻辑进行梳理,着重分析机组串级旁路系统控制逻辑、常规控制方式及汽轮机启动过程,得到各态不同部件启动曲线。该机组余热锅炉启动过程中存在蒸汽升压控制不准确,等待蒸汽参数合格时间过长等问题。造成汽轮机部件启动过慢的直接原因是冲转暖机耗时过长、低负荷暖机耗时过长及胀差超限,最根本原因为进汽参数过高、轴封参数不匹配、升温升负荷速率不合理等。基于柱坐标系中汽轮机转子温度场及应力场数学模型,本文利用参数化程序设计语言APDL建立9FB联合循环机组汽轮机转子空间轴对称二维模型,并进行有限元网格划分。使用APDL设计程序接口读取各态机组启动数据,利用程序计算温度载荷及离心力载荷施加于转子有限元模型。载荷成功加载后启动有限元热-结构顺序耦合分析各态启动转子温度场及应力场,通过后处理技术得到各态启动关键时刻温度云图及应力云图。依据温度云图评估汽轮机转子启动过程各暖机过程效果,结合关键点应力结果进行应力-应变及应变-寿命分析,得到汽轮机启动过程转子关键点损伤及转子预期循环寿命。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完善旁路系统压力控制逻辑,有效节约余热锅炉启动时间约56min。优化机组冷态及温态启动冲转暖机时长约30min,提升中速暖机转速至1900-2000r/min,降低冷态启动过程轴封蒸汽参数至260℃。提出一种针对无调节级转子冷态启动过程进汽参数匹配及多目标约束优化分析方法,经现场操作验证,有效减少汽轮机冷态启动时间约138min,温态启动时间约60min,控制启动过程胀差始终低于3mm。

张方[7](2021)在《融合SVM与CNN的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电集团杭州半山电厂(试点电厂)以建设数字电厂为契机,提出了建设7号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的需求,本文的研究内容从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对象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的余热锅炉系统。分析联合循环机组发电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特性,采用CNN模型用于检测其正常工况和异常工况,结合SVM模型用于故障诊断。研究内容对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试点电厂7号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采集、“清洗”和标准化处理,分析并依据其数据特性,采用以SVM为基础模型进行扩展应用。开发了基于多分类SVM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同时为了减少系统的误报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置信度的binary SVM模型组决策函数,并在实际样本数据的测试集中验证故障诊断系统的性能。其次,为了弥补基于多分类SVM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对于未知故障诊断能力的不足,开发了基于CNN的余热锅炉故障检测系统。提出了一种将余热锅炉向量型运行数据转换为矩阵型数据的方法——“工业数据相机”,使之适用于至CNN的数据输入格式。用余热锅炉实际样本数据的训练集训练CNN,并在测试集上验证其检测系统的性能。最后,结合上述故障诊断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的特点,开发了融合SVM与CNN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提出了一种辅以人工标记机制的binary SVM模型组自动更新算法,当系统检测出未知故障时,自动更新SVM模型组,提高故障诊断能力。将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作为子模块,嵌入至火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远程监控平台运行,对试点电厂的余热锅炉系统进行故障诊断的实际应用,并试验验证其性能。

任昱宁[8](2020)在《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建模及负荷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高炉煤气是炼钢工业中生产的主要废气,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以高炉煤气作为主燃料,可以有效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但是高炉煤气燃机在结构和运行原理上与传统天然气燃机有所区别,并且高炉煤气具有组分和热值变化频繁的特点,这就导致联合循环机组常常会偏离设计工况运行。另外联合循环本身存在大惯性、强耦合和强非线性的特点,在机组总负荷调节过程和燃料热值波动的情况下,传统控制系统很难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因此掌握高炉煤气联合循环的动态特性,并采用先进控制算法进行控制策略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完整的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动态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燃料旁通阀开度、IGV开度和燃料热值的角度对系统进行了阶跃动态响应试验。根据动态响应曲线,从机理的角度分析了高炉煤气联合循环主要变量间的动态特性。(2)针对高炉煤气联合循环中汽机惯性比燃机大很多、高炉煤气热值波动等特点,首先对系统进行了非线性和耦合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可测扰动前馈MPC的负荷控制方案,将IGV和燃料热值的变化作为可测扰动前馈信息。针对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大范围变工况的强非线性问题,提出了多模型MPC控制器的策略,选择IGV开度作为调度变量,有效减小了负荷大范围变化时非线性对控制品质的影响。(3)由于工程上开发一套完整的控制系统除了设计核心闭环控制算法外,还需考虑其他控制逻辑和相关设计问题,且对于高炉煤气燃机这种特殊结构和运行原理的机型,在国内DCS平台上自行开发的控制系统很少。为此,基于NT6000平台完整地开发了一套高炉煤气燃机控制系统,内容包括控测点及IO接口设计、控制逻辑设计(含模拟量控制)、数据连点、人机画面等,最后将开发的控制系统在仿真机上进行投运试验,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张佳[9](2020)在《基于FRTDS的含燃气机的电力系统实时仿真》文中提出实时仿真平台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实验分析、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基于FPGA的实时数字仿真平台(FPGA Based 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 System,FRTDS)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实现运算式级细粒度仿真和多速率仿真。本文在分析燃气机系统及其供电、供热系统的暂态响应过程的基础上,采用FRTDS对包含燃气机的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进行了研究。考虑到实时仿真需要在规定时间步长内完成全部运算,在传统节点电压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结合线性组合法的骨架型节点电压法。针对含时变与非线性元件的网络,综合考虑网络计算量和多值参数的存储问题,使骨架型节点电压法能够在FRTDS中得到应用。同时,将骨架型节点电压法的思想扩展运用到了控制系统中去。为进一步挖掘仿真规模潜力,将仿真对象划分为燃气机、供热系统、发电系统和电力系统四个部分,提出了基于预测后退欧拉法的多速率仿真接口模型。考虑到发电系统和电力系统之间多速率仿真的精度极其依赖于LCL电路的电容和电感数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诺顿等效的电力系统多速率仿真方法。在FRTDS上,验证了骨架型节点电压法、预测后退欧拉法多速率仿真接口模型、基于诺顿等效的电力系统多速率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钱东浩[10](2020)在《多能流网络下CCHP及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文中认为在传统能源系统中,各类能源耦合不紧,不同能源系统相对独立,如电网、热力网、天然气网等属于不同公司管理和运营,导致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现今对多类能源互联集成和互补融合的需求日益迫切。而CCHP系统的动态仿真研究,对于多能流系统的耦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CCHP系统是一种高效、清洁的供能系统,因其“能量对口,梯级利用”的优点,近年来被各个国家广泛采用。系统的控制策略对提高其经济性能和安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某企业所建立的能源岛系统,基于能源动力系统高精度仿真软件APROS,建立包含有燃气内燃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地源热泵、燃气热水锅炉、储热罐等设备的CCHP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其中地源热泵系统采用RBF神经网络数据预测的方法搭建完成。选取某天复杂变工况数据作为边界条件在仿真系统中运行,将仿真结果与企业能源岛实际运行数据相对比,以此验证仿真模型的适用性、准确性与可靠性。在所建模型基础上,基于能源岛系统当地“分时电价”搭建相应的控制策略,对该模型在冬季日间、夜间不同供暖工况进行“热电联供”仿真模拟,分析该控制策略的优势。仿真结果显示,“热电联供”方案,不仅能有效降低系统天然气耗气量给企业增收,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为了使仿真系统全自动运行,在以上所建“热电联供”方案控制模型基础上,搭建自律控制系统,以达到CCHP系统在无外界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调节系统负荷满足用户端负荷变化需求的目的。本文研究的CCHP系统运用此自律控制策略,在4MW-7MW大范围变工况条件下运行,结果显示,系统能够很好调节各系统输出功率,匹配用户端热需求变化。本文所搭建仿真模型能够很好模拟仿真能源岛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并且所搭建控制策略能够使CCHP系统达到节能减排的运行效果。另外,此仿真模型可用于将来CCHP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备优化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研究,也可用于设计更优的调度策略。

二、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能量品位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建模研究
        1.2.2 热电联产机组热电分摊比方法研究
        1.2.3 供热负荷优化分配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2.1 热力系统建模与仿真
        2.1.1 计算机仿真
        2.1.2 系统建模
        2.1.3 模型求解
        2.1.4 热力系统
    2.2 热力系统模块化建模
        2.2.1 压气机模块
        2.2.2 燃烧室模块
        2.2.3 涡轮机模块
    2.3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热电联产的热力系统项目模型搭建
        2.3.1 模型的热力平衡图
        2.3.2 模型搭建结果
        2.3.3 仿真模型计算结果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
    3.1 传统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
        3.1.1 热量法
        3.1.2 实际焓降法
        3.1.3 做功能力法(?方法)
        3.1.4 热电联合法
    3.2 综合能量梯级利用与热电负荷关系的热电分摊比计算方法
        3.2.1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能量品位分析
        3.2.2 能量品位量化系数
        3.2.3 权重比例系数
        3.2.4 热电分摊比
        3.2.5 梯级利用法的优势
    3.3 热电分摊比计算结果关于单股抽汽流量的变化图
    3.4 热电分摊比计算结果关于环境温度条件的变化图
    3.5 热电分摊比计算结果在三股抽汽的不同流量组合变化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多工况热电成本分析
    4.1 负荷优化
    4.2 计算模型
    4.3 计算结果分析
        4.3.1 单位供热成本与单位供电成本关于抽汽量的关系图
        4.3.2 余热锅炉效率关于抽汽量的关系图
        4.3.3 机组性能参数随抽汽量、环境温度的变化图
        4.3.4 单位供热成本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图
        4.3.5 单位蒸汽成本与抽汽量的关系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不足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2)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简介
    1.3 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现状
    1.4 多能潮流计算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综合能源系统组成数学模型
    2.1 电力子系统数学模型
        2.1.1 光伏发电模块
        2.1.2 风力发电单元
        2.1.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2.2 热力-冷力网络数学模型
        2.2.1 热力模型
        2.2.2 水力模型
    2.3 天然气系统数学模型
        2.3.1 天然气管道数学模型
        2.3.2 微型燃气轮机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合能源系统耦合环节建模及仿真
    3.1 电-气耦合环节建模及仿真
        3.1.1 微型燃气轮机的数学模型
        3.1.2 微型燃气轮机建模及仿真
        3.1.3 燃气锅炉的数学模型
        3.1.4 P2G设备的数学模型
    3.2 电-热耦合环节建模
        3.2.1 P2H设备的数学模型
        3.2.2 余热锅炉的数学模型
    3.3 电-冷耦合环节建模
    3.4 热-冷耦合环节建模
    3.5 电-气-热-冷耦合环节建模及仿真
        3.5.1 CCHP机组的数学模型
        3.5.2 CCHP机组建模及仿真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计算方法
    4.1 电力潮流的牛顿-拉夫逊算法
    4.2 天然气潮流的牛顿逆推算法
    4.3 热力潮流的基于线性化法改进的牛拉算法
    4.4 多能潮流的交替迭代算法
        4.4.1 CCHP不同工作模式
        4.4.2 CCHP机组潮流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综合能源系统潮流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5.1 综合能源系统算例及其参数
        5.1.1 IEEE30 节点电力系统算例
        5.1.2 7 节点天然气系统算例
        5.1.3 6 节点热力网络算例
        5.1.4 冷力节点算例
        5.1.5 耦合环节算例
    5.2 综合潮流算例仿真分析
        5.2.1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结果
        5.2.2 天然气管道系统潮流计算结果
        5.2.3 热力网络潮流计算结果
        5.2.4 CCHP机组计算结果
    5.3 实际算例分析
        5.3.1 Powerworld37 节点案例分析
        5.3.2 天津某示范区综合能源项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余热过程启动过程特性分析
    2.1 分析对象
    2.2 数据处理及结果
    2.3 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瞬态换热理想模型
    3.1 瞬态换热理想模型及其微分方程
        3.1.1 理想模型及其假设
        3.1.2 物理变量与初始条件
        3.1.3 动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
    3.2 动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的解析解
    3.3 解析解的物理意义及其理论价值探讨
        3.3.1 动态过程的变化规律
        3.3.2 关于初始值的讨论
        3.3.3 关于金属初始温度的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解析解的应用与分析
    4.1 用解析解研究换热器动态变化特性
    4.2 换热器热工特性变化对动态特性影响分析
    4.3 初始条件改变对动态特性影响分析
    4.4 解析解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炼钢生产优化调度问题研究现状
        1.2.1 炼钢生产调度的特点及难点
        1.2.2 炼钢生产调度问题的研究方向
        1.2.3 生产调度问题主要研究方法
        1.2.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3 能源优化调配问题研究现状
        1.3.1 能源产耗模型的研究
        1.3.2 单一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3 多能源介质的优化模型的研究
        1.3.4 当前研究中的不足和局限性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2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
    2.1 建模方案
    2.2 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优化模型
        2.2.1 多智能体基本概念
        2.2.2 智能体体系结构
        2.2.3 智能体基本结构
        2.2.4 智能体状态划分
        2.2.5 物料智能体
        2.2.6 设备管理智能体
        2.2.7 设备智能体
        2.2.8 天车管理智能体
        2.2.9 天车智能体
        2.2.10 智能体任务协调流程
    2.3 本章总结
3 炼钢-连铸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3.1 炼钢-连铸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3.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3.3 技术方案
        3.3.1 仿真优化流程
        3.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3.3.3 作业时间波动分析
    3.4 案例分析
        3.4.1 仿真优化分析
        3.4.2 多场景下的生产调度
    3.5 本章总结
4 高速工具钢炼钢流程仿真优化模型实现及仿真分析
    4.1 高速工具钢生产工艺流程及阶段
    4.2 生产工艺流程特点
    4.3 技术方案
        4.3.1 仿真优化流程
        4.3.2 多智能体模型实例化
    4.4 案例分析
        4.4.1 案例描述
        4.4.2 冶炼浇铸流程优化调整
        4.4.3 电渣工序优化调整
        4.4.4 设备故障调整
        4.4.5 炉次优化调整
    4.5 本章总结
5 能量流网络模型
    5.1 能源系统分析
        5.1.1 能源消耗分析
        5.1.2 能源平衡分析
        5.1.3 能源转换分析
        5.1.4 能源系统特点总结
    5.2 能量流网络模型
        5.2.1 能量流网络结构描述
        5.2.2 主工序能量流模型
        5.2.3 分介质能量流网络模型
        5.2.4 能量流网络集成模型
    5.3 煤气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3.1 煤气产耗波动特点
        5.3.2 煤气主工序节点模型
        5.3.3 模型验证
    5.4 电力能量流网络中主工序节点模型
        5.4.1 负荷波动特点
        5.4.2 电力负荷主工序节点模型
        5.4.3 模型验证
    5.5 本章总结
6 基于能量流网络动态仿真的能源优化调配
    6.1 基于调度规则的仿真优化模型
        6.1.1 基于规则的整体调配流程
        6.1.2 燃气调配计算逻辑
        6.1.3 蒸汽调配计算逻辑
        6.1.4 电力调配计算逻辑
    6.2 基于优化算法的仿真优化模型
        6.2.1 仿真优化调配流程
        6.2.2 目标函数
        6.2.3 约束条件
        6.2.4 模型求解
    6.3 能源仿真优化模型软件化
    6.4 案例分析
        6.4.1 案例说明
        6.4.2 基于调度规则的能源仿真计算
        6.4.3 基于优化算法的能源仿真分析
    6.5 本章总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致谢

(5)用户能源系统优化配置与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用户能源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用户能源系统建模
        1.3.2 用户能源系统综合需求响应
        1.3.3 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与运行策略
        1.3.4 考虑不确定性的用户能源系统优化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用户能源系统建模方法
    2.1 概述
    2.2 用户能源系统中主要设备的功率模型
        2.2.1 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
        2.2.2 冷热电联供系统
        2.2.3 储能系统
        2.2.4 能源转换系统
    2.3 基于电、热能流集线器的能量流建模方法
    2.4 基于能量枢纽模型的能量流建模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多能互补的用户能源系统优化配置
    3.1 概述
    3.2 面向多能互补的用户能源系统评价指标
    3.3 用户能源系统中多能源互补的运行策略
        3.3.1 “以电定热”运行策略
        3.3.2 “以热定电”运行策略
    3.4 面向多能互补的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模型
        3.4.1 目标函数
        3.4.2 约束条件
        3.4.3 求解方法
    3.5 算例分析
        3.5.1 算例数据
        3.5.2 优化结果分析
        3.5.3 系统能量流分析
        3.5.4 算法的有效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供需双侧协同的用户能源系统双层优化配置
    4.1 概述
    4.2 综合需求响应
        4.2.1 用户能源系统综合需求响应模型
        4.2.2 考虑综合需求响应的用户能量枢纽模型
    4.3 考虑供需双侧协同的用户能量枢纽容量配置优化模型
        4.3.1 用户能量枢纽容量配置双层优化模型框架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3.4 求解方法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数据
        4.4.2 综合需求响应对用户能量枢纽配置结果的影响分析
        4.4.3 综合需求响应对用户能量枢纽输入和输出的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用户能源系统优化配置
    5.1 概述
    5.2 鲁棒优化的相关理论
        5.2.1 鲁棒线性优化理论
        5.2.2 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5.2.3 对偶优化理论
        5.2.4 广义拉格朗日乘数法
    5.3 基于鲁棒优化的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优化模型
        5.3.1 不确定性量的刻画
        5.3.2 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系统容量配置、运行策略
        5.3.3 用户能源系统容量配置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5.4 求解方法
    5.5 算例分析
        5.5.1 算例数据
        5.5.2 仿真结果分析
        5.5.3 模型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考虑供需双侧不确定性的用户综合需求响应策略
    6.1 概述
    6.2 供需双侧不确定性的描述
    6.3 用户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随机优化模型
        6.3.1 用户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随机优化方法框架
        6.3.2 目标函数
        6.3.3 约束条件
    6.4 求解方法
    6.5 算例分析
        6.5.1 算例数据
        6.5.2 综合需求响应优化结果分析
        6.5.3 综合需求响应策略对系统运行影响分析
        6.5.4 鲁棒-随机优化模型有效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6)9FB联合循环机组快速启动分析与运行策略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快速启动研究方法及模型
        1.3.2 余热锅炉快速启动研究
        1.3.3 汽轮机快速启动及转子损伤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联合循环启动过程及旁路系统控制分析
    2.1 联合循环机组概况及启动顺控逻辑
        2.1.1 联合循环机组概况
        2.1.2 联合循环启动顺序控制
    2.2 旁路系统控制逻辑分析
        2.2.1 余热锅炉启动过程分析
        2.2.2 旁路系统常规控制方式分析
    2.3 联合循环汽轮机启动过程及问题分析
        2.3.1 推荐冷态启动
        2.3.2 实际冷态启动
        2.3.3 温态启动
        2.3.4 热态启动
        2.3.5 启动过程关键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联合循环汽轮机转子建模分析
    3.1 转子建模理论
        3.1.1 转子温度场与热应力场
        3.1.2 应力集中现象
        3.1.3 转子离心力及等效
        3.1.4 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
    3.2 转子模型及边界条件
        3.2.1 转子建模
        3.2.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分析
        3.2.3 转子边界条件
    3.3 载荷加载
        3.3.1 轴承处载荷施加
        3.3.2 高中压轴封处载荷加载
        3.3.3 高中压各级温度载荷
        3.3.4 高中压各级换热系数
        3.3.5 离心力载荷
        3.3.6 应力温度监测位置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各态启动转子温度应力及疲劳损伤分析
    4.1 推荐冷态启动分析
        4.1.1 推荐冷态启动温度场
        4.1.2 推荐冷态启动应力场
    4.2 实际冷态启动分析
        4.2.1 冷态启动温度场
        4.2.2 冷态启动应力场
    4.3 温态及热态启动分析
        4.3.1 温态启动温度场及应力场
        4.3.2 热态启动温度场及应力场
    4.4 疲劳损伤及高温蠕变分析
        4.4.1 疲劳损伤分析
        4.4.2 疲劳-蠕变耦合分析
        4.4.3 非线性损伤力学理论
    4.5 本章小结
5 联合循环快速启动过程优化策略研究
    5.1 串级旁路系统优化
        5.1.1 余热锅炉升压优化
        5.1.2 旁路系统辅助暖管及疏水过程优化
    5.2 冲转时长及转速优化
        5.2.1 中速暖机时长及转速优化
        5.2.2 高速暖机及低负荷暖机时长优化
    5.3 无调节级转子进汽参数匹配优化
    5.4 多目标约束启动过程优化
        5.4.1 优化准则
        5.4.2 冷态启动理论耗时较优曲线
    5.5 现场优化启动过程分析
        5.5.1 冷态启动现场优化曲线
        5.5.2 温态启动现场优化曲线
        5.5.3 优化后转子寿命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7)融合SVM与CNN的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名称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过程监测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1.2.1 过程监测的基本概念
        1.2.2 过程监测发展现状
    1.3 应用对象介绍
        1.3.1 联合循环机组工作原理
        1.3.2 余热锅炉总体布置介绍
        1.3.3 余热锅炉工作流程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和体系架构
        1.4.2 主要创新点介绍
2 基于多分类SVM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
    2.1 余热锅炉实际数据清洗及数据特性分析
        2.1.1 变量确定
        2.1.2 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2.1.3 数据特性分析
    2.2 基于多分类SVM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
        2.2.1 基于多分类SVM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原理
        2.2.2 Binary SVM模型组训练
        2.2.3 基于置信度的binary SVM模型组输出决策函数
        2.2.4 余热锅炉实际数据仿真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CNN的余热锅炉故障检测系统
    3.1 “工业数据相机”
    3.2 基于CNN的余热锅炉故障检测原理
    3.3 CNN模型训练及故障检测系统的实际数据仿真验证
        3.3.1 输入样本构造
        3.3.2 卷积核选择
        3.3.3 数据批量尺寸选择
        3.3.4 迭代次数的选择
        3.3.5 实际数据仿真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融合SVM和CNN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
    4.1 多分类SVM和CNN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4.2 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原理及工作流程
    4.3 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的实际数据仿真验证
    4.4 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应用效果展示
        4.4.1 火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远程监控平台介绍
        4.4.2 余热锅炉故障诊断系统应用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研究工作总结
    5.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建模及负荷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研究现状
        1.2.1 高炉煤气燃机建模研究及控制系统开发现状
        1.2.2 余热锅炉及汽机仿真建模研究现状
        1.2.3 联合循环先进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建模及动态特性试验
    2.1 引言
    2.2 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概述
        2.2.1 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结构
        2.2.2 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运行特点
    2.3 高炉煤气燃气轮机模型建立
        2.3.1 压气机模块
        2.3.2 煤气压缩机及组分混合模块
        2.3.3 燃烧室模块
        2.3.4 透平模块
    2.4 余热锅炉及汽机模型建立
        2.4.1 单相受热面模型
        2.4.2 两相受热面模型
        2.4.3 管道模型
        2.4.4 汽机模型
        2.4.5 工质热力性质模块
    2.5 高炉煤气联合循环系统动态特性仿真试验及分析
        2.5.1 系统稳态计算
        2.5.2 燃料热值变化下的动态特性及分析
        2.5.3 燃料旁通阀开度变化下的动态特性及分析
        2.5.4 IGV开度变化下的动态特性及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试验
    3.1 引言
    3.2 M251S燃机联合循环传统主控系统介绍
        3.2.1 转速控制系统
        3.2.2 负荷控制系统
        3.2.3 燃机温控系统
        3.2.4 燃机热值控制系统
        3.2.5 传统控制系统优缺点分析
    3.3 考虑热值扰动的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控制系统设计
        3.3.1 系统非线性分析
        3.3.2 系统耦合性分析
        3.3.3 控制系统设计
        3.3.4 带扰动前馈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介绍
    3.4 控制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3.4.1 额定工况下的机组控制系统仿真
        3.4.2 变工况下的机组控制系统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NT6000 的M251S燃机控制系统开发
    4.1 引言
    4.2 M251S燃机控制系统简介
    4.3 DCS软件平台介绍
    4.4 M251S燃机控制软件开发
        4.4.1 测点及IO接口配置
        4.4.2 转速-负荷控制逻辑设计
        4.4.3 温度控制逻辑设计
        4.4.4 热值控制逻辑设计
        4.4.5 其他运行控制逻辑设计
        4.4.6 人机画面设计
    4.5 控制软件投运及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今后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东南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

(9)基于FRTDS的含燃气机的电力系统实时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FPGA的实时数字仿真解算器
    2.1 实时解算器
        2.1.1 实时解算器整体结构
        2.1.2 微处理核的结构与功能
        2.1.3 间接寻址硬件电路
        2.1.4 乒乓式外围接口电路
    2.2 计算任务分配软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气机热电联供系统数学模型
    3.1 燃气机系统
    3.2 供电系统
        3.2.1 永磁同步发电机模型
        3.2.2 整流逆变电路与LCL滤波电路
    3.3 供热系统
        3.3.1 余热锅炉模型
        3.3.2 热负荷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骨架型节点电压法的网络与控制系统仿真
    4.1 线性含源网络仿真
        4.1.1 传统节点电压法
        4.1.2 骨架型节点电压法
        4.1.3 子网络的等效参数求解
    4.2 含时变与非线性元件网络的仿真
        4.2.1 元件的时变与非线性特性
        4.2.2 伪开关量方法
        4.2.3 FRTDS中骨架型节点电压法的实现
    4.3 控制系统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数据预测的含燃气机电力系统多速率仿真
    5.1 多速率仿真时序
    5.2 热电联供系统多速率仿真
    5.3 电力系统多速率仿真
        5.3.1 基于LCL电路的多速率仿真方法
        5.3.2 基于诺顿等效电路的多速率仿真方法
        5.3.3 软控制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算例验证
    6.1 算例设计
    6.2 骨架型节点电压法有效性验证
    6.3 多速率方法有效性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多能流网络下CCHP及控制系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CHP系统概述
        1.2.2 CCHP系统热力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CCHP系统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CCHP系统仿真建模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CCHP仿真建模计算模型
    2.1 APROS仿真软件
        2.1.1 APROS简介
        2.1.2 APROS计算模型
        2.1.3 APROS求解过程
        2.1.4 APROS建模过程
    2.2 CCHP系统设备概述
    2.3 系统设备机理模型
        2.3.1 内燃机系统模型
        2.3.2 燃气锅炉模型
        2.3.3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
        2.3.4 储热罐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CCHP系统仿真建模与验证
    3.1 引言
    3.2 系统设备机理模型搭建
        3.2.1 燃气内燃机、溴化锂机组仿真建模
        3.2.2 燃气热水锅炉仿真建模
        3.2.3 储热罐仿真建模
        3.2.4 用户端仿真建模
        3.2.5 分集水器仿真建模
        3.2.6 电网仿真建模
    3.3 地源热泵系统数据驱动建模
        3.3.1 地源热泵概述
        3.3.2 神经网络理论基础及模型选择
        3.3.3 RBF神经网络应用与验证
        3.3.4 基于RBF神经网络地源热泵仿真建模
    3.4 分布式能源系统模型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模型应用与自律控制分析
    4.1 引言
    4.2 案例分析
        4.2.1 运行策略设定
        4.2.2 运行结果及分析
    4.3 自律控制系统运行策略
        4.3.1 设备控制策略
        4.3.2 策略运行情况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能量品位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成本分析研究[D]. 虞熠鹏. 浙江大学, 2021(09)
  • [2]电-气-热-冷综合能源系统多能潮流计算[D]. 刘育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3]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动态特性研究[D]. 杨清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基于流程网络仿真的钢铁企业炼钢调度和能源优化[D]. 梁青艳. 钢铁研究总院, 2021(01)
  • [5]用户能源系统优化配置与运行策略研究[D]. 陈灵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21(08)
  • [6]9FB联合循环机组快速启动分析与运行策略优化[D]. 陈林. 浙江大学, 2021(07)
  • [7]融合SVM与CNN的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D]. 张方. 浙江大学, 2021(02)
  • [8]高炉煤气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建模及负荷控制系统设计[D]. 任昱宁. 东南大学, 2020
  • [9]基于FRTDS的含燃气机的电力系统实时仿真[D]. 张佳. 天津大学, 2020(02)
  • [10]多能流网络下CCHP及控制系统仿真研究[D]. 钱东浩.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余热锅炉仿真建模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