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26例临床分析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26例临床分析

一、26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杨[1](2020)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肿瘤分类的不同分为A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和B组(子宫平滑肌肉瘤),各30例。分析A组患者镜下分类及特征、病理特征;比较两组患者P53及PCNA阳性率;分析A组患者不同P53及PCNA表达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A组患者主要可以分为5种类型,其中富细胞型平滑肌瘤为17例,占比最高,为56.67%;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多发者19例,占63.33%;肌瘤直径>10 cm者10例,占33.33%;肌瘤位置在肌壁间者20例,占66.67%;肌瘤包膜欠清5例,占16.7%;肌瘤切面漩涡状结构不明显或消失6例,占20.00%;肌瘤质地软者11例,占36.67%;A组患者的P53阳性率、PCNA强阳性率分别为36.67%、33.33%,低于B组的73.33%、90.00%;A组中P53阳性及PCNA强阳性患者复发率均高于P53阴性及PCNA非强阳性患者(均P<0.05)。结论 P53与PCNA的阳性表达与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不良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可预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复发及恶变,可作为临床上用于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诊断、鉴别、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

施丹瑜[2](2020)在《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情况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 的]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 法]1.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部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的患者50例(病例组),同期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的患者50例(对照组),对其基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术中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术后随访情况,对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与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是否有差别进行探讨。[结 果]1.病例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39.84±5.53)岁,中位年龄41.00岁,少数民族患者11例(22%),汉族患者39例(78%)。对照组50例患者,平均年龄(40.84 ±6.80)岁,中位年龄41.50岁,少数民族9例(18%),汉族患者41例(82%)。两组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下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其他:包括腹痛、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等,无症状的患者为体检B超发现。病例组中,有剖宫产手术史患者7例,已完成生育者44例,有流产史患者31例,月经初潮年龄:12岁-18岁,平均初潮年龄:14.14±1.48岁。对照组中,有剖宫产手术史患者9例,已完成生育者43例,有流产史患者33例,月经初潮年龄:11岁-18岁,平均初潮年龄:13.56±1.51岁。病例组患者中,48例患者术后病检为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1例患者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伴局部玻璃样变,1例患者为子宫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腺肌瘤。对照组患者中,46例患者术后病检为子宫平滑肌瘤;1例为平滑肌瘤伴间质重度水肿;3例患者为平滑肌瘤、腺肌瘤。2.两样本差异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民族分布、有无剖宫产手术史、生育次数、流产次数、初潮年龄、术前B超血流信号、术前Hb、是否贫血、输血情况、肌瘤单发、多发、肌瘤剔除数目、肌瘤大小的比较,两样本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P>0.05)。3.病例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3.74±0.87个月,复发患者20例,肌瘤直径均小于5cm,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30.50±1.20个月,复发患者18例,肌瘤直径均小于5cm,未行进一步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四格表卡方检验,P>0.05复发情况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结 论]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与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情况统计学差异无显着性。

王袁[3](2020)在《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文中认为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对于症状严重的妇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案仍是手术,追踪术后病理,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Cellular uterine leiomyoma,CUL)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它是特殊子宫肌瘤中最常见的亚型,占特殊子宫肌瘤的95.45%。临床症状与普通子宫肌瘤症状类似,可导致月经异常、腹部包块、腹痛、流产等症状,给女性造成极大的困扰。远期随访,子宫肌瘤的术后复发率接近50%,约1/3的患者最终需要再次手术治疗,CUL则更易复发。CUL为交界性肿瘤,有恶性潜能,有术后易复发、转移等特点。因其临床表现难以与普通子宫肌瘤鉴别,临床医师对它认识不足,临床治疗常常忽视它交界性肿瘤的性质,当作普通子宫肌瘤处理,导致术后快速复发,甚至恶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索CUL的临床特点、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CUL术后复发的疗效,增强临床医生对CUL的认识,为CUL术后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01.01至2019.12.30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三所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349名CUL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收集到这期间确诊为普通子宫平滑肌瘤(Ordinary uterine leiomyoma,OUL)患者432例,子宫平滑肌肉瘤(Uterine leiomyosarcoma,ULMS)患者31例,分析CUL患者的年龄构成、临床表现、术前贫血情况、手术方式选择等临床特点,比较CUL与OUL、ULMS临床特点的差异。2、收集2010.01.01至2019.09.30在以上三所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且排除肌瘤残留的CUL患者127例。通过电话、微信、门诊复查等方式随访患者肌瘤的复发情况,分析CUL患者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临床特点的差异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3、收集2010.01.01至2018.04.20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CUL患者75例,按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探究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CUL术后复发的疗效。研究结论:1.CUL高发于育龄期,绝经后发病率下降,其中40-49岁发病率最高。CUL的临床症状以月经异常最为常见,无症状查体发现肌瘤次之。超过1/3的CUL患者出现术前贫血,其中中重度贫血占贫血发生的56.6%。临床上CUL患者的手术处理以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选择腹腔镜手术较多。2.CUL与OUL的临床特点相比,CUL的平均发病年龄较OUL小,但其肌瘤的最大直径较OUL大。在孕产次、剖宫产史、肌瘤变性、肌瘤个数、术前贫血情况等特点两者无明显差异,通过临床特点难以鉴别两者。3.CUL与ULMS的临床特点相比,CUL的平均发病年龄较ULMS小。另外ULMS多产次及多孕次患者占的比例更大,术前血清CA-125异常升高的患者更多。较多CUL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查体发现肿瘤,而大部分ULMS因出现各种症状就诊,其中ULMS更易出现绝经后阴道出血症状。两者在剖宫产史、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贫血情况等特点无明显差异。4.CUL术后复发组多个肌瘤及肌瘤最大直径大于50mm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未复发组,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在年龄、孕产次、肌瘤变性、术前贫血情况、手术方式等特点无明显差异。肌瘤个数是CUL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肌瘤个数越多CUL术后越容易复发。5.从短期和长期疗效观察,CUL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诺雷得不能降低肌瘤复发概率,且使用药物存在一定副作用。因此,不推荐CUL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肌瘤复发。

董潇霄[4](2020)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8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诊疗方式及预后等情况。方法:对200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名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病例特点,对其术后病理及诊疗方式进行研究,并进行术后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2009年6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共收治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86例,其中脉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ascular leiomyomatosis,IVL)患者53例,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瘤(smooth muscle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患者30例,弥漫性平滑肌瘤病(diffuse uterine leiomyomatosis,DUL)患者3例。该类疾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生育史、是否绝经、家族史、手术史等,其中,年龄是IVL发生的危险因素,手术年龄每增加一个单位,IVL发生的概率是原来的1.307倍;子宫肌瘤家族史是STUMP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的患者STUMP发生的概率为无家族史患者的7.602倍。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临床表现与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相似,包括盆腔包块、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妇科检查常发现子宫不规则增大或触及边界清晰的大小不一的盆腔包块等。辅助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MRI等,大部分患者超声提示为低回声实性包块,与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相似,缺乏特点,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不同类型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大体和镜下病理学特点各不相同,部分IVL病灶可见血管内肌瘤或条索样物,部分STUMP肌瘤质地糟脆呈烂肉样、内见胶冻样物,部分DUL肌瘤弥漫、正常子宫肌层消失。目前,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根据不同患者个体情况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包括子宫肌瘤核除术、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等。86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共失访10例,随访率为88.4%,随访最长时间105个月,最短随访时间为3个月,大部分预后良好,仅2例复发,复发率较低。结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遗传因素、基因表达异常等有关,发病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手术史等。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点,临床方面需结合患者病史、辅助检查及是否存在患病相关因素等警惕该类疾病的发生,避免误诊,术中及时行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进一步手术方式,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此外,此类疾病手术方式的选择、辅助药物治疗的效果等方面有待讨论,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的选择需结合患者年龄及生育要求等,术中应尽量完整切除病灶,谨慎使用旋切器,避免肌瘤的播散。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术后较少复发,但仍存在远期恶变的风险,需长期密切随访。

侯庆伦[5](2018)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并分析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例诊断和其临床相关特征。方法选择我们医院及齐鲁医院收治的临床上确诊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的患者共计30例,再随机挑选出我们医院临床上确诊为普通平滑肌子宫肌瘤的患者30例,分别对她们的病理资料和临床上的相关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细胞异型的比例,两组在这个指标上差异在统计学上说,是存在显着性的(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主要存在细胞异型和较多的细胞核分裂,临床特征与普通型的子宫平滑肌无异,主要是月经异常和腹痛等。

韩立旺[6](2018)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分析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3-2016年妇产科收治的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患者,从中随机抽取2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根据其细胞增生程度、异型性及核分裂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1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患者中,7例为富于细胞性的平滑肌瘤,5例为奇异型的平滑肌瘤,4例为细胞核分裂活跃的平滑肌瘤,3例为上皮样的子宫平滑肌瘤,2例为恶性的潜能未定的子宫平滑肌瘤。讨论在细胞比较丰富的基础上,细胞的异型与核分裂有着密切的关系,月经周期变化与细胞的异型及核分裂则无显着关系。并且在临床特征方面,交界性平滑肌瘤与普通的子宫肌瘤没有明显变化差异,且预后效果良好。因此对于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诊断还应与细胞丰富程度、有无细胞异型以及是否发生核分裂相结合,对其的临床处理无异于普通的子宫肌瘤,但有必须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余茂武,丁顺[7](2017)在《1543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543例子宫平滑肌肿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普通平滑肌瘤1393例,交界性平滑肌瘤149例(富于细胞型113例,奇异型4例,不典型18例,核分裂活跃型2例,恶性潜能未定型12例),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指数、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等均是判定肿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早期诊断,采取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彭琦,孔为民[8](2013)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27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患者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预后情况。[方法]对27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该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的患者中,大部分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27例患者中5例复发。5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病理结果仍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结论]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以在严密随访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从而保留生育功能。

李凯,刘凤英[9](2011)在《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检测p53、PCNA在其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并追踪;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p53、PCNA表达,同时检测随机抽取10例正常子宫肌壁、20例子宫肌瘤、20例子宫肉瘤的p53、PCNA表达作为对照,分析二者在四组间表达的差异及意义。结果: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表现无特异,病理上镜下可见核分裂象0~10个/5HPF,细胞一定异型性。预后好,可复发,多次复发后可恶变。肉瘤组p53阳性率、PCNA强阳性率高于肌瘤组和交界瘤组(P<0.05)。交界性子宫肌瘤p53阳性组、PCNA强阳性组复发率高于阴性组及非强阳性组(P<0.05)。结论: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预后良好,未育者可考虑保留子宫,但多次复发后可恶变。术后无需化疗,应加强随访。p53阳性表达和PCNA强阳性表达与交界性子宫肌瘤的不良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可预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复发和恶变,为临床诊断、鉴别、判断预后及治疗提供指导。

张丽华,张立红[10](2010)在《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来源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朝阳市内某医院39例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中普通平滑肌瘤25例,富于细胞型6例,奇异型1例,不典型5例,恶性潜能未定1例,肉瘤1例。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为良性。主要病理学特点为细胞丰富,细胞异型与核分裂有明显关系,月经周期对瘤细胞的异型性及核分裂影响不显着。结论病理诊断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主要依据细胞丰富程度、瘤细胞的异型性大小及核分裂等组织学特点。治疗方式与普通平滑肌瘤相同,注意随访。

二、26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6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组患者镜下分类及特征
    2.2 A组患者病理特征
    2.3 两组患者P53及PCNA阳性表达情况
    2.4 A组患者不同P53及PCNA表达复发情况
3 讨论

(2)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情况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平滑肌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
    1.1 资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2.1 资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米非司酮、诺雷得预防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术后复发疗效的观察性研究
    3.1 资料和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略缩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4)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8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情况与发病相关因素
        1.1 一般情况
        1.2 发病相关因素
    2.临床表现及体征
        2.1 病程
        2.2 临床表现
        2.3 妇科检查
    3.辅助检查
        3.1 超声检查
        3.2 CT和MRI
        3.3 血清学检查
    4.治疗
        4.1 手术方式
        4.2 术中所见
    5.病理检查
        5.1 大体病理特点
        5.2 免疫组化及镜下特点
        5.3 其他
    6.预后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组织取材
    2.2组织学诊断标准
3结果
4讨论

(7)1543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形态学观察
        1.2.1 核分裂计数
        1.2.2 细胞异型性
        1.2.3 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
    1.3 诊断标准
        1.3.1 普通平滑肌瘤
        1.3.2 交界性平滑肌瘤
        1.3.3 平滑肌肉瘤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病理资料
3 讨论

(8)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2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表现
    1.2 组织学诊断
    1.3 随诊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手术大体标本检查
    2.3 组织学诊断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9)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分组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判定
    1.4 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2.2 病理观察
        2.2.1 肉眼
        2.2.2 镜下
    2.3 p53在子宫肌壁、子宫平滑肌瘤、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
    2.4 PCNA蛋白在子宫肌壁、子宫平滑肌瘤、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
    2.5 交界性子宫肌瘤中p53、PC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6 p53和PCNA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临床和病理分析
    3.2 p53 PCNA基因及其表达产物与BLM的关系。
    3.4 PCNA与p53之间的相关性

四、26例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J]. 李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24)
  • [2]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复发情况的探讨[D]. 施丹瑜.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3]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复发相关研究[D]. 王袁.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4]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86例临床分析[D]. 董潇霄.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J]. 侯庆伦.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2)
  • [6]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特征[J]. 韩立旺.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70)
  • [7]1543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J]. 余茂武,丁顺. 中外医学研究, 2017(04)
  • [8]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经腹剔除术27例分析[J]. 彭琦,孔为民. 肿瘤学杂志, 2013(01)
  • [9]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临床病理特征及p53、PCNA表达的意义[J]. 李凯,刘凤英. 中国医药导报, 2011(09)
  • [10]子宫平滑肌交界性肿瘤的病理诊断和临床特征分析[J]. 张丽华,张立红. 中国现代医生, 2010(16)

标签:;  ;  ;  

子宫交界性平滑肌瘤2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