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发明了一种新的环保制冷剂

荷兰发明了一种新的环保制冷剂

一、荷兰发明新型环保制冷剂(论文文献综述)

曾杰[1](2021)在《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经济交往日益紧密,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其所产生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被逐渐关注。“入世”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不断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开始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对外直接投资(OFDI)迅速增长(1),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369.1亿美元,已经多年位列世界第2位。2002—2019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50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6%(2),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企业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可以获取更加先进的技术、人力资本、管理经验等研发资源,并传导回母国,实现母国技术进步。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方式,可借此突破技术瓶颈,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对于一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驱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经济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已经显着增强,但是在研发投入强度和万人专利拥有量等科技创新指标上和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差距。在经济新常态时期,迫切需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才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外向型引擎,应充分释放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巨大潜能。发达国家是先进技术的来源国,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创新效应问题,从宏观和微观视角进行实证分析,解答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如何以及有哪些影响因素,对于为国内经济发展寻找新动能,指导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实现技术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遵循理论基础、现状分析、机理分析、实证分析、结论建议的研究思路,深入具体地研究了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问题。从结构安排来看,本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各部分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第二章是理论综述,明确界定几个关键概念,阐述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理论、国际技术溢出理论以及企业异质性理论。第三章是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概述,包括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特征,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和面临的新形势。第四章是OFDI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机理与影响因素,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阐述机理,从母国和东道国两个角度阐述影响因素,最后以华为公司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第五章从宏观视角对中国向发达国家OFDI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包括母国吸收能力视角和东道国视角两部分内容,母国吸收能力视角的分析包括总体检验和门槛特征检验。第六章从微观视角对中国向发达国家OFDI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OFDI的特征,并进行企业异质性分析。然后对企业OFDI促进技术创新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包括初始检验,动态效应检验,异质性投资动机检验和异质性进入模式检验等几个方面。第七章为结论和建议,对全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本文得出如下几点研究结论:(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投资行业集中度较高,区位分布不均衡。对发达国家投资比重过低,但投资增速很快、区域集中。近几年发达国家加大外商投资审查监管力度,中资企业OFDI面临更大阻力。(2)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对母国技术创新的机理,主要通过企业微观、产业中观和国家宏观三个层面进行传导。(3)从宏观视角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对国内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着为正,远高于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促进作用。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母国吸收能力存在门槛效应。东道国的技术差距、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研发支出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影响因素,与对发达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都呈现出显着的正相关关系。(4)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对外投资占比为40%,其中61%投向发达国家。在研发投入、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方面,向发达国家OFDI企业均强于向发展中国家OFDI企业和非OFDI企业。(5)从企业微观视角实证检验,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PSM-DID),结果表明企业对发达国家OFDI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显着为正,但技术寻求型企业获取的技术创新效应优势不明显,说明从发达国家获取到的先进技术很有限。动态效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采用绿地投资模式的企业获取的技术进步要明显高于采用并购投资的企业。

栾兆佩[2](2020)在《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很多企业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位于山东青岛的S公司引入商用厨房冰箱产品并积极拓展自己的海外发展之路。虽然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发展之初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S公司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即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提升和优化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出口营销策略,尤其是针对出口欧盟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针对S公司面临的这一困境,聚焦于欧盟市场,认真分析内外部环境,结合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为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提供切实可行的出口欧盟市场营销策略。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首先本文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包括对国际市场营销、出口营销和跨境电商的概念阐述;引入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包括STP理论、标准化与差异化理论以及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理论;结合国际市场营销组合6PS策略,详细的解释了本文所做研究的理论依据。然后针对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面临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将问题总结并归类,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其次,本文运用PEST模型分析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面临的国际大环境,用波特五力模型对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面临的竞争情况做分析,用SWOT分析法对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做详细的阐述;运用STP理论,帮助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做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运用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理论帮助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方式;运用国际市场营销组合6PS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国际公共关系和国际政府权力等方面为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提供完善的出口欧盟营销策略。最后,提出针对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出口欧盟市场营销的保障措施建议,并得出本文的结论和展望。

冯胜男[3](2020)在《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对于自动复叠制冷系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选择以及配比,结合目前环境保护的要求,选取环保又能够达到同样制冷效果的制冷剂是制冷行业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混合工质的工作机制相对纯工质来说较复杂,增加了实验探究的难度,所以本文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微观角度对纯工质、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质进行模拟,探究出混合工质的最佳配比与实验探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1)根据全面的非共沸混合工质选则,分析选出适合实验工况的两组工质对R22/R23/R14以及R134a/R23/R14。(2)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纯工质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以及工质的汽、液相平衡性质进行探究,并探究不同质量比的二元混合工质(R22/R23、R134a/R23、R23/R14)各个物质的含量对于整个二元体系平衡能力以及扩散能力的影响,为后续三元混合提供参考依据。三元混合工质根据二元混合工质模拟结果作为参考,结合各个工质的分离率逐步模拟探究分析,最后得出三元混合的最佳比例。(3)基于自复叠制冷系统对两对三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分别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最终蒸发温度达到低温-100℃左右时,两组混合工质的最佳配比,并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4)针对两组工质对在实验设备各个流程的熵产公式,结合计算结果分析各个流程产生熵产损失的原因,最后结合总体提出方法来提高系统COP。综上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以及实验探究混合工质的最佳配比,实验得出的R22/R23/R14以及R134a/R23/R14最佳配比与模拟值结果进行对比,环保制冷剂R134a作为混合工质中的高沸点制冷剂不仅可以提高对中温制冷剂冷凝的效率,还可以提高中温制冷剂的流量以及保证它的纯度,明显的增大系统的制冷量,进而该自复叠系统的COP值,从环保以及提高系统的COP等方面考虑,只要找出合理的比例R134a可以取代R22运用到自复叠制冷系统中。对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来说,采用合理的力场以及势能模型和参数,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以及预测已知或者未知的纯工质以及混合工质热力学性质是可行的。

李晓琼[4](2020)在《工业热泵能质提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既定条件下,能量的应用究其根本是能量自身品质的应用,即能质的应用。能质一旦达不到既定的应用条件,就可视为无效能。而无效能的出路有二:或是继续用于更低能质条件,主要涉及能源的梯级利用;亦或是提升能质达到既定能质的要求。目前,我国大约50%的工业能耗以废热形式被排放,导致了大量的能源浪费。同时,工业领域对100-160℃温度范围的热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科研人员提出采用能质提升技术来进一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高能耗需求与低能效转化率之间的冲突。其中,单级高温热泵和复叠式热泵系统分别被用于小温差提升和大温差提升的场所,在工业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规划了高温热泵工质优选、流固耦合与热力系统优化匹配的理论路线。在此基础上对单级高温热泵和复叠式热泵的提质原理和能量方程进行了介绍,从理论上分析了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文中以喷射器提质方法为例,提出一种数值解法求解喷嘴和扩压段的结构尺寸,作为流固耦合方法的实例计算,该方法既适用于纯工质和混合工质,又克服了传统计算方法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本文根据高温热泵工质的优选方法,开发了高温工质BY6,从理论角度选出了最适用于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工质对BY3B/BY6,在实验中该系统的热水温度达到168.4℃,是目前热泵系统的最高制热温度。该系统提升温差最高可达到113.4℃。提升温差为70℃时,COP达到2.86,性能超过已有的单级热泵系统。基于研发成功的工质BY6,为了检测312 kW工业级开启式无油双螺杆压缩机性能,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简化型检测方法,利用喷射器同时调节系统能量和质量平衡,省却了传统性能检测装置中的冷热源和换热器等设备,投资成本节约约94.5%,该方法系国内外首次提出。利用上述方法搭建的实验装置对设计机组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明压缩机最高排气温度达到184.8℃,等熵效率约为70%,容积效率约为90%。作者针对某石化企业的甲醇回收塔及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的生产过程,提出分别用单级和复叠式热泵系统来实现对余热提质并再生回用的技术方法,从4E(能源、(火用)、热经济性和环境性能)角度对耦合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装置不仅能满足技术要求,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环境性能。其中,在考虑排放气体惩罚成本时,两个耦合系统的最低投资回收期分别为0.31年和0.36年。

Ernst BERENDS,何静梅[5](2020)在《现代欧洲冰场中天然制冷剂的应用和室内环境的探索》文中认为本文简要介绍了天然制冷剂NH3和CO2以及各种载冷剂在欧洲冰场中的应用历史和经验,以及微气候控制技术在现代欧洲冰场的应用。大量溜冰场馆建设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NH3是速滑大道制冷应用中久经验证非常优秀的制冷剂,而室内速滑大道的发展趋势是采用主制冷剂为天然工质NH3或CO2的制冷系统,现代溜冰场馆发展方向是更加环保和节能。实践证明溜冰场室内微气候控制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速滑速度并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许朋炎[6](2019)在《太阳能制冷加热技术在海洋馆类建筑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馆作为一种集旅游和海洋科普为一体的新兴旅游业态,得到了投资集团和各地政府的青睐,全国许多地区纷纷开始建设海洋馆,但海洋馆的建立也伴随着巨大的耗能问题,传统的海洋馆水温控制是依靠使用电能和化石能源对海洋馆的水体进行制冷或加热,这不仅造成巨大的能源消费,而且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海洋馆水体的调温是迫切而重要的。本论文使用太阳能制冷/加热技术给海洋馆水体制冷或加热。从研究视角的创新方面考虑,太阳能环保、高效、取之不尽,是当今发展的趋势之一,且海洋馆是单体建筑,其占地面积大,十分适合太阳能集热器的铺设。从研究内容的创新方面考虑,国内的海洋馆很少有使用太阳能类清洁能源的具体经验,理论界也缺乏对海洋馆建筑实际能耗的具体数据的调研,本论文将试图弥补这一方面空缺,笔者与某海洋馆联系,对每月的电、水、煤气的费用情况进行实际调查,根据图纸将馆中电、水、燃煤气的设计工况进行统计,又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测试和汇总,获得了该海洋馆的各类能耗数据,为海洋馆中的能耗分析提供了参考。论文对海洋馆展池水体的负荷计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根据海洋馆展池水体的温度调控特点,依据传热学理论,对热量传递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体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针对海洋馆类建筑特点,本论文结合地区地理条件、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面向海洋馆类建筑设计一套可达到节能目的的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并根据某海洋馆各展池的水面面积、水深、水体体积及水温要求等具体参数,结合论文中提出的水体冷热负荷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展池所需的加热量与制冷量,并依据负荷计算结果进行了具体的系统设计,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吸附式制冷装置等。论文从应用潜力、节能价值、环保价值三个方面论证了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技术应用在海洋馆维生系统中保持水温恒定上的可行性,并采用动态费用年值法对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技术进行了经济分析,包括初投资、运行费用、静态投资回报期等,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海洋馆类建筑的节能降耗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婷[7](2017)在《带有余能回收功能的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的节能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空调能耗又是建筑中的能耗大户。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迫切要求在保持空调区域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空调能耗。研究方案在广州市某科技企业孵化器办公大楼内实施,以现阶段因节能节水等优势而逐渐得到应用的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为依托,可从三个方面实现余能回收:对制冷机组的冷凝热进行回收以加热大楼内的生活或工艺用水;利用低温、低湿的室内排风和空调系统的冷凝水作为蒸发式冷凝器的冷源,进一步回收系统余冷。中央空调控制系统以服务器为上位机,以PLC设备为下位机,采用标准的以太网TCP/IP通讯协议,实现对空调系统温湿度、风机频率、水泵频率以及冷凝模块的智能化控制。测试工况下,冷凝热回收率可达制冷量的13%,本系统的EER达3.61,综合能效比高达4.08,与同工况下常规风冷、水冷冷水机组制冷系统相比提高率分别达34.7、17.9%和52.2、33.3%,而且随着系统工作负荷降低,本蒸发冷系统的节能效果越明显。新型蒸发式冷凝制冷系统的节水率达29.7%,而且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自动控制系统的加入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以及机组运行的稳定性。该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可在保留原有蒸发式制冷空调结构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能效比,节能环保效果显着,可为现阶段空调余能回收的研究以及正在运行中的蒸发式冷凝制冷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赵佳美[8](2014)在《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CO2-[emim][Tf2N]热力学性质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CFCs类制冷剂对于大气环境和臭氧层的影响,保护环境、寻找新型替代CFCs制冷工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吸收式循环系统可直接利用低品位热源(如锅炉废气、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为驱动,且以对臭氧层无破坏的自然物质为工质,具有节能和环保等优势。将环保制冷剂CO2用于吸收式制冷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部分离子液体和CO2可以构成吸收式制冷的工质对,有利于吸收制冷系统的小型化,高效化,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是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制冷剂同吸收剂的相平衡数据对制冷系统热力参数的计算,以及对系统动力循环的分析,优化系统结构,提高效率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现有研究中二氧化碳和离子液体的相平衡数据很少,尤其是高压状态下几乎无人研究。PR方程结合范德华混合规则应用于极性体系产生误差较大。大量计算表明,Wong-Sandler(WS)型混合规则结合两参数立方型状态方程(EOS)适用于高压与低压、极性与非极性体系的相平衡计算,并且在由低压下的汽液平衡数据得到的活度系数模型参数进行高温高压的相平衡计算中显示了良好的温度、压力外推性能。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Schilderman等人通过实验较准确地研究了CO2-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2N]混合工质汽液相平衡数据。本文结合文献中CO2-[emim][Tf2N]汽液相平衡实验数据,采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及Wong-Sandler混合规则与NRTL活度系数模型关联计算温度为313.15453.15K和压力0.63914.770MPa范围内CO2-[emim][Tf2N]混合工质对的热力学性质,能够为系统设计、部件优化等提供理论基础。

余壮壮[9](2013)在《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性及可燃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认识的加深,制冷行业中对环境有危害的制冷剂将逐步被淘汰,研发新型环保制冷剂成为当前全球制冷行业的大势所趋。然而在这些新型替代制冷剂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和传统润滑油不能良好的兼容,从而造成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磨损、传热恶化和回油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制冷剂溶解于润滑油中,使得可燃性制冷剂发生泄漏时不可避免的会携带一定量的润滑油,而且使用的润滑油产品本身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可燃性和助燃性,在其作用下,必然会使可燃制冷剂的燃烧特性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对制冷剂,尤其是新型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性和可燃性方面的研究,为其在使用中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制冷剂与润滑油互溶性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采用RKS状态方程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分别对制冷剂CO2和PAG润滑油以及R134a和POE润滑油的相平衡进行计算,与已有的试验对比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的准确性,然后分析溶解度与压力和温度的关系。阐述燃烧爆炸反应的理论,分析得出可燃制冷剂气体种类、温度、压力、点火源、反应容器等是影响可燃制冷剂燃爆极限的主要因素,分析可燃制冷剂燃爆下限对实际机组安装和高效运行的指导意义。利用改进的试验台,在常压、15℃左右的条件下进行了纯质制冷剂R1150、R600a、R152a和R161爆炸下限的测试,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对含有PAG润滑油的R152a和R161制冷剂进行了燃烧爆炸的测试,试验发现润滑油的存在未改变制冷剂的燃爆下限,但是和纯质的火焰传播等燃烧特性现象有很大的不同,通过试验数据和现象对其进行分析。

陈小云[10](2013)在《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广泛运用;企业产品开发能力的增强,同质化日趋严重;消费者需求向个性化、差异化升级的趋势;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日渐无规律性。为了能使企业在当前的竞争激烈和未来的不确定性竞争市场中,找到一条引领企业发展方向的光明之路,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企业的战略管理及规划就显得必不可少。本论文以,后经济危机时代与“十二五”国家产业政策出台;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现状及未来愿景的需要;国际环保公约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大背景为基础,研究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氟制冷剂业务的竞争战略问题。通过对宏观外部环环境分析,中观外部竞争环境分析,公司的微观内部环境要素分析。再通过SWOT工具和战略钟模型工具综合验证,确定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的竞争战略为差异化战略,并明确其差异化竞争战略的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市场差异化等三大具体内容。强调了两大实施策略: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和强化公司外部竞争多样性。利用研发优势,实现产品的差异;利用品牌优势,实现服务的差异;利用研发和财务优势,实现市场的差异。通过具体的竞争战略实施策略,如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强化公司外部竞争多样性等。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如人才资源建设、财务保障建设、生产运作的柔性建设、市场营销及国际化经营、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研发及技术创新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要素、管理理念实现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目标。

二、荷兰发明新型环保制冷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荷兰发明新型环保制冷剂(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3 现有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框架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及不足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对外直接投资
        2.1.2 逆向技术溢出
        2.1.3 创新
    2.2 理论基础
        2.2.1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2.2.2 内生技术进步理论
        2.2.3 技术创新理论
        2.2.4 国际技术溢出理论
        2.2.5 企业异质性理论
        2.2.6 理论评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概述
    3.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特征
        3.1.1 投资规模
        3.1.2 投资方式
        3.1.3 投资行业
        3.1.4 投资区位
        3.1.5 投资主体
    3.2 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
        3.2.1 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特征
        3.2.2 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直接投资的国别分析
    3.3 中国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面临的新态势
        3.3.1 美国实施FIRRMA法案,加大对高科技企业的审查力度
        3.3.2 欧盟出台投资审查新条例,推高中企投资成本和风险
        3.3.3 中国对澳洲投资领域将日益拓宽,但不确定因素增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OFDI促进母国技术创新机理与影响因素
    4.1 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机理
        4.1.1 企业微观层面
        4.1.2 产业中观层面
        4.1.3 国家宏观层面
    4.2 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促进母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4.2.1 基于投资母国角度
        4.2.2 基于东道国角度
    4.3 案例分析——华为公司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径机理
        4.3.1 华为公司简介
        4.3.2 华为公司OFDI获取逆向技术溢出的方式
        4.3.3 华为公司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路径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基于宏观视角
    5.1 基于母国吸收能力视角的实证分析
        5.1.1 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实证检验
        5.1.2 吸收能力与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门槛检验
    5.2 基于东道国特征视角的实证分析
        5.2.1 变量选择与计量模型构建
        5.2.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对发达国家OFDI促进技术创新的实证分析——基于微观视角
    6.1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OFDI特征及企业异质性分析
        6.1.1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OFDI的特征
        6.1.2 对发达国家OFDI企业异质性对比分析
    6.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6.2.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6.2.2 数据说明
        6.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鼓励技术寻求型投资
        7.2.2 加强政府研发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7.2.3 强化高端人才培养力度,优化国内人力资本
        7.2.4 健全OFDI服务体系,提供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务
        7.2.5 加强企业海外技术嵌入能力,谨慎选择目标国和投资模式
        7.2.6 推动与发达国家双边投资谈判,扩大国际投资领域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2)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国际市场营销
        2.1.2 出口营销
        2.1.3 跨境电商
    2.2 国际营销战略理论综述
        2.2.1 STP理论
        2.2.2 标准化与差异化国际营销战略
        2.2.3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
    2.3 国际营销组合策略综述
    2.4 相关研究综述
第3章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S公司概况
    3.2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现状分析
        3.2.1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分布概况
        3.2.2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模式
        3.2.3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主要品类
    3.3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产品设计老化
        3.3.2 价格竞争激烈
        3.3.3 过分依赖传统渠道
        3.3.4 市场促销不到位
        3.3.5 生产能力不足
    3.4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3.4.2 定价策略欠妥
        3.4.3 忽视渠道的多元化
        3.4.4 营销组织不健全
        3.4.5 设备落后和人员流失
第4章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准入条件和发展历程
        4.2.1 欧盟市场对商用厨房冰箱的准入条件
        4.2.2 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发展历程
    4.3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竞争分析
        4.3.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4.3.2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4.3.3 替代品的威胁
        4.3.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4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SWOT分析
        4.4.1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市场的优势
        4.4.2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市场的劣势
        4.4.3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市场的机会
        4.4.4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市场的威胁
第5章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策略优化
    5.1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战略优化
        5.1.1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的市场细分
        5.1.2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目标市场选择与进入
        5.1.3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在欧盟市场定位
    5.2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组合策略优化
        5.2.1 产品策略
        5.2.2 价格策略
        5.2.3 渠道策略
        5.2.4 促销策略
        5.2.5 国际公共关系策略
        5.2.6 国际政治权力策略
第6章 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的保障措施
    6.1 S公司的组织架构优化
    6.2 S公司的人才考核激励提升
    6.3 S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复叠制冷国内外研究
        1.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国内外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和实验原理及装置
    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2.1.1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2.1.2 模拟步骤
    2.2 势函数及边界条件
        2.2.1 两势体
        2.2.2 周期性及非周期性边界条件
    2.3 控制方法及宏观参数统计
        2.3.1 温度控制方法
        2.3.2 压力控制方法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
    2.5 实验原理
    2.6 实验构件概述
    2.7 实验装置的测量及数据采集系统
    2.8 本章小结
3 纯工质以及混合工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1 纯工质液相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3.1.1 分子构型
        3.1.2 模拟细节
        3.1.3 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3.2 工质汽、液相平衡模拟研究
        3.2.1 模拟细节
        3.2.2 饱和汽、液密度分布与温度的关系
    3.3 二元混合工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3.3.1 R22/R23 二元混合工质模拟细节
        3.3.2 R22/R23 扩散系数研究
        3.3.3 R134a/R23 二元混合密度模拟研究
        3.3.4 R134a/R23 扩散系数研究
        3.3.5 R23/R14 二元混合密度模拟研究
        3.3.6 R23/R14 扩散系数研究
    3.4 三元混合工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3.4.1 三元混合工质模拟细节
        3.4.2 R22/R23/R14 混合工质汽、液相模拟研究
        3.4.3 R134a/R23/R14 混合工质汽、液相模拟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系统调试及实验分析
    4.1 实验系统调试
        4.1.1 系统捡漏
        4.1.2 系统抽真空
    4.2 R22/R23/R14 运行试验
        4.2.1 蒸发器盘管降温数据
        4.2.2 实验吸排气温度数据
        4.2.3 系统中各个分离罐的降温数据
    4.3 R134a/R23/R14 运行实验
        4.3.1 蒸发盘管降温曲线
        4.3.2 实验吸排气温度数据
        4.3.3 系统中各个分离罐的降温数据
    4.4 本章小结
5 自复叠制冷系统熵分析
    5.1 熵分析基本理论
        5.1.1 熵分析方法概述
    5.2 热力计算
        5.2.1 压缩过程
        5.2.2 换热过程
        5.2.3 节流过程
    5.3 系统优化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工业热泵能质提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背景
        1.1.2 我国工业能源现状
        1.1.3 我国工业余热现状
        1.1.4 我国工业热需求现状
    1.2 工业余热利用技术及研究现状
        1.2.1 能源梯级利用技术
        1.2.2 能质转化技术
        1.2.3 能质提升技术
    1.3 能质提升技术之高温热泵技术的研究
        1.3.1 不同制热温度下热泵性能的研究
        1.3.2 高温工质的研究
        1.3.3 热泵结构改造和系统优化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能质提升技术的理论分析
    2.1 能质提升技术理论路线
    2.2 循环工质
        2.2.1 循环工质选择的基本原则
        2.2.2 循环工质的热物性计算
    2.3 单级和复叠式热泵系统的提质分析
        2.3.1 能质提升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能量平衡方程
        2.3.2 单级和复叠式热泵系统中的流固耦合
    2.4 能质提升设备之一--喷射器的数值解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工质BY6在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应用研究
    3.1 高温循环工质BY6的开发及热物性分析
    3.2 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中工质对的理论计算
        3.2.1 备选工质对
        3.2.2 备选工质对的理论耦合计算设计工况
        3.2.3 备选工质对的理论耦合计算结果分析
    3.3 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实验装置的设计
        3.3.1 实验装置介绍
        3.3.2 测试装置及数据采集系统
        3.3.3 不确定度分析
    3.4 实验性能分析
        3.4.1 实验工况
        3.4.2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级高温热泵系统中基于BY6压缩机的开发与检测
    4.1 基于BY6的开启式无油双螺杆压缩机的耦合设计
        4.1.1 开启式无油双螺杆压缩机的介绍
        4.1.2 关键技术的开发
    4.2 高温压缩机的检测
        4.2.1 检测压缩机性能方法的提出
        4.2.2 检测压缩机性能的实验研究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4.3.1 压缩机部分
        4.3.2 虚拟单级高温热泵部分
    4.4 新型压缩机检测系统的分析讨论及改进方法
        4.4.1 经济性分析
        4.4.2 建议和改进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能质提升技术在工程应用实例中的4E分析
    5.1 背景及技术方案介绍
        5.1.1 甲醇回收塔及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介绍
        5.1.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及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介绍
    5.2 耦合系统的循环性能分析
        5.2.1 甲醇回收塔及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分析
        5.2.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循环性能分析
    5.3 耦合系统的(火用)分析
        5.3.1 甲醇回收塔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火用)分析
        5.3.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火用)分析
    5.4 耦合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4.1 甲醇回收塔及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4.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5 耦合系统的环境性能分析
        5.5.1 甲醇回收塔耦合单级高温热泵系统的环境性能分析
        5.5.2 半再生重整预加氢装置耦合复叠式热泵系统的环境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现代欧洲冰场中天然制冷剂的应用和室内环境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人造溜冰场的历史
2 溜冰场的室内环境等现代技术
3 展望
4 结论

(6)太阳能制冷加热技术在海洋馆类建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太阳能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1.2.2 国内太阳能技术发展与研究
        1.2.3 国内外吸附式制冷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海洋馆能耗统计分析
    2.1 海洋馆的分布与能耗调研
    2.2 本章小结
3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的设计
    3.1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工作原理
    3.2 太阳能集热器设计
        3.2.1 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
        3.2.2 集热器最佳倾斜角的确定
    3.3 吸附式制冷系统设计
        3.3.1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基本原理
        3.3.2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床设计
        3.3.3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吸附器的传热计算
        3.3.4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系统换热器的选择
    3.4 太阳能与热泵集成系统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的应用研究
    4.1 建筑概况和设计条件
        4.1.1 建筑概况
        4.1.2 气象数据
    4.2 展池负荷分析与计算
        4.2.1 展池维持负荷分析与计算
        4.2.2 展池冲击负荷的分析与计算
    4.3 太阳能集热系统选型设计
        4.3.1 太阳能集热器面积的确定
        4.3.2 储热水箱的有效容积
        4.3.3 辅助电加热耗电功率
    4.4 其他主要设备的计算选型
        4.4.1 压缩机的选择
        4.4.2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4.3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4.4 节流装置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
    5.1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5.1.1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应用潜力
        5.1.2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的节能价值
        5.1.3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环保价值
    5.2 太阳能制冷加热集成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5.2.1 主要评价参数
        5.2.2 费用年值的对比
        5.2.3 投资回收期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与论文
致谢

(7)带有余能回收功能的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的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利用现状
        1.1.2 环保需求
        1.1.3 经济效益需求
        1.1.4 应用潜力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制冷空调技术与设备发展现状
        1.2.2 制冷空调余能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3 主要工作内容
    1.4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
第二章 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余能回收
    2.1 热回收理论分析
        2.1.1 冷凝热回收理论分析
        2.1.2 排风余冷回收理论分析
        2.1.3 冷凝水回收理论分析
    2.2 冷负荷的确定
        2.2.1 外围护结构冷负荷
        2.2.2 室内冷负荷
        2.2.3 新风冷负荷
    2.3 设计选型方法
    2.4 孵化器中央空调系统概述
    2.5 余能回收节能改造方案
        2.5.1 制冷机组选型
        2.5.2 制冷剂的选择
        2.5.3 冷气余冷回收与冷凝水回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节能集中监控平台
    3.1 建立集中监控平台的必要性
    3.2 集中监控平台设计
        3.2.1 集中监控设备
        3.2.2 监控软件
        3.2.3 系统架构
    3.3 运行效果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余能回收性能综合测试与评估
    4.1 余能回收性能综合测试
        4.1.1 测试内容
        4.1.2 测试标准
        4.1.3 测试方法
        4.1.4 测试仪器
    4.2 余能回收性能综合评估
        4.2.1 实验数据计算
        4.2.2 结果及讨论
        4.2.3 应用效果分析
        4.2.4 经济性分析
        4.2.5 环保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CO2-[emim][Tf2N]热力学性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臭氧层保护及有关协定
        1.1.2 温室效应及有关协定
    1.2 吸收式制冷技术发展历史
    1.3 制冷工质研究进展
        1.3.1 水系制冷工质对研究
        1.3.2 氨系制冷工质对研究
        1.3.3 醇系制冷工质对的研究
        1.3.4 卤代烃系制冷工质对的研究
        1.3.5 新型制冷工质对的研究
        1.3.6 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发展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汽液相平衡理论基础
    2.1 相平衡概念
    2.2 相平衡的判据
    2.3 相律
    2.4 相平衡常数
    2.5 逸度和逸度系数
    2.6 活度和活度系数
    2.7 相平衡按压力分类
        2.7.1 理想低压体系的 VLE
        2.7.2 中低压体系的 VLE
        2.7.3 高压体系的 VLE
    2.8 本章小结
3 汽液相平衡模型建立
    3.1 状态方程法
        3.1.1 维里方程
        3.1.2 立方型状态方程
    3.2 活度系数法
        3.2.1 Flory-Huggins 无热溶液模型
        3.2.2 Wohl 模型
        3.2.3 Wilson 模型
        3.2.4 UNIQUAC 模型
        3.2.5 NRTL 模型
    3.3 混合规则
        3.3.1 Vander-Waals(VDW)型混合规则
        3.3.2 超额自由能型混合规则
    3.4 本课题相平衡模型
        3.4.1 PR 状态方程
        3.4.2 WS 混合规则
        3.4.3 NRTL 活度系数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二氧化碳和离子液体热力学性质
    4.1 二氧化碳相关热力学性质
        4.1.1 二氧化碳基本特性
        4.1.2 二氧化碳饱和蒸汽压
        4.1.3 二氧化碳焓值
    4.2 离子液体[emim][Tf2N]热力学性质
        4.2.1 离子液体[emim][Tf2N]基本特性
        4.2.2 离子液体[emim][Tf2N]饱和蒸汽压
        4.2.3 离子液体[emim][Tf2N]焓值
    4.3 本章小结
5 CO_2-[emim][Tf2N]工质对超额热力学性质计算与分析
    5.1 CO_2-[emim][Tf2N]工质对超额热力学性质计算流程和步骤
        5.1.1 VB 程序流程图
        5.1.2 程序计算步骤
    5.2 新型工质对 CO_2-离子液体[emim][Tf2N] 实验数据分析
        5.2.1 相平衡实验数据
        5.2.2 相平衡实验数据分析
    5.3 CO_2-[emim][Tf2N]混合物热力学性质
        5.3.1 PR 状态方程对应的偏摩尔体积
        5.3.2 GE-EOS 热力学模型的逸度系数
    5.4 CO_2-[emim][Tf2N]工质对超额吉布斯自由能
    5.5 CO_2-[emim][Tf2N]工质对超额焓
    5.6 CO_2-[emim][Tf2N]工质对混合焓值
    5.7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符号表
附录B 热力学性质计算结果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9)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性及可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工质介绍
        1.2.1 制冷剂概述
        1.2.2 制冷剂的发展历程
    1.3 制冷系统中的润滑油
        1.3.1 润滑油概述
        1.3.2 润滑油的作用及影响
    1.4 制冷剂与润滑油混合物性的研究进展
    1.5 制冷剂与润滑油可燃性的研究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制冷剂与润滑油互溶性的理论研究
    2.1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相溶性
    2.2 制冷剂气体溶解度的分子聚集模型和状态方程法计算
    2.3 制冷剂液体活度系数法的理论计算
    2.4 制冷剂与润滑油的半经验关系式法
    2.5 制冷剂与润滑油相平衡的编程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冷剂燃爆特性理论的研究
    3.1 燃烧爆炸的概念
        3.1.1 发生燃爆反应的条件分析
        3.1.2 燃烧爆炸的链式反应机理
    3.2 制冷剂可燃极限的研究
        3.2.1 制冷剂可燃极限的定义和测试方法
        3.2.2 制冷剂可燃极限的影响因素分析
        3.2.3 研究制冷剂燃烧下限的意义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冷剂与润滑油燃爆特性的试验研究
    4.1 本文制冷剂/润滑油的燃爆试验系统介绍
        4.1.1 试验装置介绍
        4.1.2 试验配气原理
    4.2 试验系统的标定和误差分析
        4.2.1 试验系统的标定
        4.2.2 试验系统的误差分析
        4.2.3 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方法分析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可燃制冷剂纯质的爆炸试验
        4.3.2 试验方法对制冷剂可燃极限的影响
        4.3.3 制冷剂与润滑油共存时的燃烧反应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及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巨化氟制冷剂业务战略环境分析
    2.1 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简介
    2.2 宏观环境 PEST 分析
        2.2.1 政治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社会环境
        2.2.4 技术环境
    2.3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3.1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2.3.2 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2.3.3 替代产品的威胁
        2.3.4 客户力量的分析
        2.3.5 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2.4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2.4.1 价值链分析
        2.4.2 核心竞争力分析
    2.5 SWOT 综合分析
        2.5.1 外部机会
        2.5.2 外部威胁
        2.5.3 内部优势
        2.5.4 内部劣势
        2.5.5 SWOT 分析结论
第3章 巨化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3.1 巨化股份公司远景使命和目标
    3.2 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类型及选择
        3.2.1 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类型
        3.2.2 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3.3 氟制冷剂业务差异化竞争战略内容
        3.3.1 产品差异化
        3.3.2 服务差异化
        3.3.3 市场差异化
第4章 巨化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4.1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策略
        4.1.1 优化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
        4.1.2 强化公司外部竞争多样性
    4.2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路径
        4.2.1 强调产品的差异
        4.2.2 强调品牌及服务的差异
        4.2.3 强调市场的差异
    4.3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保障
        4.3.1 人才资源建设
        4.3.2 财务保障建设
        4.3.3 生产运作的柔性建设
        4.3.4 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
        4.3.5 研发及技术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荷兰发明新型环保制冷剂(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D]. 曾杰. 辽宁大学, 2021(02)
  • [2]S公司商用厨房冰箱欧盟市场出口营销策略研究[D]. 栾兆佩. 山东大学, 2020(05)
  • [3]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D]. 冯胜男.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4]工业热泵能质提升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D]. 李晓琼. 天津大学, 2020(01)
  • [5]现代欧洲冰场中天然制冷剂的应用和室内环境的探索[J]. Ernst BERENDS,何静梅. 制冷技术, 2020(02)
  • [6]太阳能制冷加热技术在海洋馆类建筑的应用研究[D]. 许朋炎. 大连海洋大学, 2019(03)
  • [7]带有余能回收功能的蒸发式冷凝制冷机组的节能研究[D]. 李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8]新型吸收制冷工质对CO2-[emim][Tf2N]热力学性质理论研究[D]. 赵佳美.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02)
  • [9]制冷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性及可燃性研究[D]. 余壮壮. 天津大学, 2013(05)
  • [10]巨化股份公司氟制冷剂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陈小云. 湖南大学, 2013(09)

标签:;  ;  ;  ;  

荷兰发明了一种新的环保制冷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