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板栗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一、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小琴[1](2020)在《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板栗种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板栗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作为一种备受青睐的坚果越来越受到关注。板栗在中国的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其品质也在不断的提高,使得板栗不仅仅在国内外深受大众的喜爱,同时也为地方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好,中国已成为全球板栗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东源县作为广东省县域面积第二大县,有种植板栗的优势条件,气候温润、土壤环境质量好、雨量丰沛、交通便利、区域位置优越,这些有利的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使得东源县成为广东省最大的板栗种植基地,也成就了“广东省板栗之乡”的美誉。“东源板栗”是广东省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广东省内具有比较突出的竞争优势,板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在板栗发展越来越快速的今天,其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阻碍了板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国家和地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愈加关注,如何解决板栗在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问题,实现东源县板栗产业进一步发展,使农民继续增产增收,从而实现东源县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长远的作用。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归纳对比等方法,选取东源县板栗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指出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种植面积增长缓慢,规模化生产受限;管理粗放,栽培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联系不紧密;销售方式不够多元化,线上销售起步晚;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区域品牌保护力度不强,市场信誉受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在借鉴迁西县板栗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现有面积,增加板栗种植规模;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板栗管理和栽培技术水平;做好深加工,增强板栗产品附加值;发挥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提升板栗行业发展水平;多渠道销售产品,做强板栗国内市场;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拓板栗国外市场;进一步维护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板栗竞争力。

陈建华[2](2019)在《基于树体结构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是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树种,应用前景广阔,极具开发潜力。产量低而不稳是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开展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初果期、盛果期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该树种的良种选育及其丰产栽培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15个产量构成要素中,冠幅、树冠长度、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片数量、叶面积与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单株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干径、树冠长度、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片数量、叶面积与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单株产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冠幅与单株产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运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为树冠长度、主枝基角、叶片数量、叶面积;盛果期的主导要素包括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面积。(2)利用概率分级法将初果期和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的产量构成主导要素分为5级,初果期无性系单株产量最高的树冠长度、主枝基角、叶片数量、叶面积等级分别为2.302.59m、4249°、68008040片/株、26.3630.75cm2。对于供试的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单株产量最高的主枝基角、花束状果枝数量、短果枝数量、叶面积等级分别为4449°、693950个/株、251354个/株、26.329.5cm2。(3)紧密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6月为单峰曲线,在7月和9月均为双峰曲线;均匀形、开阔形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不同月份均为单峰曲线。6月和7月紧密形冠层三个部位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差异比均匀形和开阔形的小,不同树形冠层内部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差异比中部和外部的小。不同树形冠层内部、中部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差异在7月均比外部的小。9月均匀形冠层三个部位净光合速率的峰值差异比紧密形和开阔形的小,不同树形冠层中部、外部的净光合速率峰值差异均比内部的小。三种树形冠层内产量的排序均为:外部>中部>内部,与净光合速率在冠层内的排序一致,不同冠层部位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具有相关性。开阔形冠层三个部位的产量差异比紧密形和均匀形的小,冠层外部三种树形的产量差异比内部和中部的小。

亓军红[3](2019)在《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全球气温上升,海洋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沿海防护林多重功效的认识愈加深刻,对其综合效益的研究愈加深入,构建科学有效、永续发展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已成为全球共识,更是临海国家的战略选择和紧迫任务。苏北沿海拥有长为953.9公里的标准岸线,面积6520.6平方公里的海涂,是其可持续发展不可多得的潜在资源。受地域位置、海陆交错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经常遭遇海洋灾害,加快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尤为重要。新中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根据江苏省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的发展情况,大体可以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两大时期、六个阶段。第一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分为探索准备阶段(1949年初至1956年)、初步成型阶段(1957年至1965年)和迟滞发育(1966年至1978年)三个阶段。第二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至80年代末)、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提升完善阶段(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原因,最初,一方面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提出“造林是百年大计,要好好搞”;另一方面是由于解放战争中,苏北农民对人民解放战争的倾力支援,农村木材及林木消耗极大,有必要迅速恢复发展苏北林业。其次,就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各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海洋经济亦得到加强发展,为大力发展苏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创造了条件。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一开始即按照全国总体部署,以盐碱地改良、选育造林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为重点开展工作。初期的工作主要有:完善行政体系,建立科研机构,成立专职管理机构,调整教育体系,号召植树造林。1952年到1965年,有计划营造沿海海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建设与苏北农田水利建设、围垦兴农、盐土治理等相结合。以造林为主线,重点对盐土改良进展、气象资料收集整编、健全造林工作机构、开展科学研究等。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一直是以国营农场为主力军、先锋队,国营农场的相继建立、发展,以及围垦区人口的迁移和造林活动,对沿海植树造林的发展有着积极而重大的意义。“文革”时期,沿海防护林建设亦遭受严重挫折,工作机构被撤销,工作人员下放,削弱科研力量,在“以粮为纲”的旗帜下,部分防护林被砍伐,苗圃被改种粮食作物,极大地影响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亦可分为恢复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完善提高阶段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开展第二次海岸带综合调查、“908”专项调查,形成大量第一手资料、编印了系统性专着,有力地促进防护林建设。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总结造林经验。在建设技术上,积极开展造林种苗繁殖技术研究、开展造林实证研究、引进优良造林树种,开展湿地保护与沿海气候效应研究,极大促进苏北防护林建设体系的发展。苏北沿海防护林建设,在长期造林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点,即: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绿”同步,注重沿海造林与“多林”同建,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网”同构,注重沿海造林与“多种”搭配,注重沿海造林与“多能”并进等。国家意志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持、科技进步和民主传统的发扬光大是沿海造林面积显着增加、防护林体系快速构建的动力因素。多年来的苏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防害减灾方面功效明显,并产生了规模经济集成效应。但同时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造林总量有待提增,防护效果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林用地不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科技创新滞后等。针对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几项对策建议:一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企业、个人等各方利益,科学定位防护林建设公益性质;二是认真查漏补缺,形成高质量的规划制度;三是设立建设引导基金,建立各项奖补机制;四是加大研发力度、强化科技支撑;五是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六是协调各方力量、强化组织领导;七是强化动态监测、定期发布公告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好苏北防护林体系,造福一方百姓。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背景,目前的苏北海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苏北沿海基本具备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和环境,形成了一系列较成熟的造林树种选择及林分模式,苏北沿海造林具有许多“江苏特色”和多重动因,沿海防护林体系在改善区域气候等方面产生积极效应。

王凤春[4](2014)在《迁西板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针对迁西板栗生产的难题,开展了板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密植园修剪技术、水肥管理技术和主要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选育出了3个板栗新品种:‘迁西早红’(8月28日前成熟)比迁西当地主栽品种燕山早丰早熟3d且雄花数量少、成熟集中、丰产性强;‘迁西晚红’成熟晚(9月23日成熟)、品质优良、出实率高、丰产性强;‘迁西壮栗’树体健壮、耐瘠薄、适应性强、结果枝率高、丰产性强。通过新品种的示范推广,解决了迁西板栗主栽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的难题。2.研究出了“四控”修剪技术:针对板栗密植园过早郁闭现象,研究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板栗密植栽培的“四控”修剪技术,延缓了板栗密植园过早郁闭,解决了成龄栗树空膛无果的问题。3.研究出了板栗园保水、施肥技术:进行了地膜覆盖提高水分利用的研究,采用一树、一井、一库,井中有水、库中有肥的地膜覆盖技术,可延长抗旱时间15d左右;进行了农用保水剂对板栗不同树龄、不同产量水平的利用研究,可有效保存地下水分,缓解干旱危害,增加板栗产量,平均亩增产26.75kg,增产率达16.9%。4.研究出了板栗主要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出了40%聚乙烯醇+5度石硫合剂防治红蜘蛛技术,红蜘蛛越冬卵未孵化率高达81.91%,红蜘蛛死亡率高达90.53%;研究开发出了种植向日葵(油葵品种)诱集桃蛀螟技术,使板栗桃柱螟虫果率降低到了0.65%。

田应秋[5](2012)在《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996年至2011年,作者对花桥早熟板栗开展了实生选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良种选育:通过初选、复选、决选、示范推广等研究工作,选育出的优良品种类型花桥板栗2号的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品种铁粒头和双季板栗,无性系后代的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性状表现一致。(2)苗木繁育:在进行花桥早熟板栗良种苗木繁育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认为采用冬播加薄膜覆盖技术,使用180粒/kg的种子,与不盖薄膜采用135粒/kg的种子,1年生苗木可达到同样的生长效果,可节约种子成本25%,同时提出了培育板栗砧木苗最佳种子大小,不盖薄膜大小以135粒/kg为宜,采用冬播加薄膜覆盖可使用180粒/kg的种子,大面积春季播种宜在2月20日以后进行,春季播种不需盖稻草和薄膜,盖土厚度约lcm。(3)栽培技术:开展了不同坡位对苗木生长的影响试验,认为不同坡位对苗木生长有一定影响;开展了板栗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认为对造林成活率无影响,但对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开展了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研究,认为对板栗生长和结果无影响。(4)虫害防治:在进行板栗果园生产管理时,采用诱蛾灯进行虫情预测预报,提出危害板栗果实的重要害虫桃蛀螟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最佳防治时间为4月下旬和6月中旬,首选药剂为敌杀死和杀虫威,对桃蛀螟危害严重的板栗果园7月初对幼虫集中防治一次。(5)投入与产出:对板栗果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效益分析,提出板栗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和效益预测以及果园提倡庭园模式,即农户自愿以庭园种植起步,逐步连户连片形成规模。

沈广宁[6](2012)在《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文中提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起源于中国大陆,是我国最早驯化和栽培利用的果树之一。山东板栗属炒食栗类型,在泰沂山脉南侧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主产区。复杂的生境因子、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类实生繁殖,在产区内保留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蕴藏了大量的优质、丰产、抗逆基因,为育种和栽培利用提供了种质基础。我国在板栗品种选育研究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生产中仍然存在成熟期相对集中、缺乏早熟及中粒型炒食品种等问题。本研究利用泰山板栗实生大树群体,通过实生选种途径,选育‘东岳早丰’、‘东王明栗’、‘红栗2号’、‘岱岳早丰’4个新品种,并与前期选育的‘黄棚’、‘鲁岳早丰’2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总结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调查了山东板栗产区市场需求,以板栗收购市场价格为依据,针对山东板栗成熟期集中、缺乏早熟和中粒型板栗品种的问题,制定了选种标准,即成熟期配套(早熟品种成熟期为8月下旬),坚果单粒重10g以上、外观光亮美观、干样品总糖含量≥20%,出实率45%以上,空苞率≤5%,早实丰产,抗逆性强,耐贮藏。2.在泰安市黄前镇和新泰市楼德镇的泰山板栗实生大树中,通过实生选种途径选育出‘东岳早丰’、‘东王明栗’、‘红栗2号’、‘岱岳早丰’4个板栗新品种,通过了山东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与前期选育的中熟品种‘黄棚’和早熟品种‘鲁岳早丰’形成了早、中、晚成熟期配套。3.这6个板栗品种早实、丰产、优质,坚果10g以上,属中粒型炒食栗品种,抗逆、耐贮藏,符合当前市场需求。其中,‘鲁岳早丰’、‘东岳早丰’、‘岱岳早丰’3个早熟品种在山东泰安成熟期为8月下旬;‘黄棚’成熟期为9月上中旬,为中熟品种,‘东王明栗’、‘红栗2号’成熟期为9月中下旬至下旬,为晚熟品种。6个品种拉开了成熟期,延长了板栗的采收期。另外,‘红栗2号’新梢、叶脉、叶柄、苞刺呈红色,具有良好的观赏性。4.在对6个板栗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评价的基础上,将常规管理技术与现代板栗栽培单项技术相结合,研究应用了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品种与技术的配套。经栽培试验,6个品种5年进入盛果期,666.7m2产量均在250kg以上,其中‘东岳早丰’、‘黄棚’和‘红栗2号’达到了300kg以上,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在山东泰安、济南、日照、临沂、莱芜和河北、北京等板栗产区进行示范推广,得到了农民和市场的认可,取得了显着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王祥坤[7](2009)在《镇安板栗施硼修剪及有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板栗栽培面积在我国已得到了较大的增加,其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板栗空苞现象一直是制约我国板栗产量提高及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如今板栗的高产稳产,除了有效地控制空苞形成之外,更主要的是依赖整体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板栗作为我国的主要干果之一,管理水平却远不及一般果树的水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研究水平滞后。本研究是在基本摸清板栗空苞形成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叶片及土壤中硼含量与板栗空苞率之间关系的测定入手,通过不同叶面喷硼、土壤施硼对板栗空苞率、产量等因素的分析研究,确定出最佳方案及施用量。以硼元素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其结实率和产量方面来探究土壤施硼和喷硼对板栗空苞及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加强树体修剪管理和有机管理,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结果表明:于展叶、盛花、末花期在栗树叶面喷0.2~0.4%的硼砂溶液3次,可使板栗空苞率降低26%;喷施硼肥的浓度不同对降低板栗空苞率效果不同。在0.02%~0.25%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降低板栗空苞率的效果亦增加;超过0.3%,效果随之下降。喷硼最佳浓度范围为0.2~0.25%,过低效果不明显;过高,不仅浪费药剂,且效果下降。不同处理的施硼对板栗产量均有明显影响,以春季萌芽前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施硼15g,可使板栗空苞率降低29.1%,增产45.7%,效果极为显着。板栗修剪是以不同的母枝留量和对照进行比较,从增产幅度、抽生结果枝量、空苞率、出实率等几方面来分析修剪的必要性,确定修剪的最佳母枝留量。其对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剪后无论采用哪种母枝留量,均有增产效果,修剪后空苞率降低,出实率提高,抽生结果枝率提高,总产量增加。每平方米留7~10个结果母枝的处理,比留11~14、15~17个的修剪反应强一些,其抽生母枝量大,但其产量低,能否用于生产,有待进一步观察。每平方米留结果母枝11~14的增产幅度最大,达47.4%,空苞率由不修剪的51%降至35%,出实率由14.8%提高到23.7%,抽生结果母枝增加83%,效果最佳。为了正常指导板栗有机生产,对镇安不同乡镇板栗株产进行调查比较,在其生产基地满足产地的土壤、大气等环境需求的前提下,分析株产与地理气象因子的关系,以确定有机板栗发展的最佳适生区。结果表明:在海拔在610~1010m之间,年均温在11.5~14.4℃为板栗最佳适生区。

王同坤[8](2007)在《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该项研究在综述了世界栗树和国内板栗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采用文献检索、调查研究、实地访谈等方法研究了燕山板栗生产、销售和研究工作的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生产、销售、研究三个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的相应对策。研究认为,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是: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生产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是: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销售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燕山板栗研究的现状是: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燕山板栗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散研究比较多,协作研究比较少;生产经验介绍多,深入研究内容少;选种研究比较多,杂交育种研究少;常规技术研究多,高新技术研究少;研究产量比较多,研究质量比较少;研究栽培比较多,研究加工比较少;研究生产比较多,研究营销比较少。通过研究,提出了燕山板栗产业今后发展的基本对策:在生产方面,应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在销售方面,应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在研究方面,应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叶济蓉[9](2007)在《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龙眼是重要的热带南亚热带果树。为了全面了解龙眼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给研究龙眼的专家、学者及决策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决策依据,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9-2006年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本文采用回溯性文献检索方法,利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1989-2006年)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利用《AGRIS》(粮农组织农业索引)(1989-2006年)及《CABI》(国际农业生物学文摘)(1989-2006年)数据库作为文献数据源,建立国际龙眼文献数掘库。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期刊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核心期刊;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对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分类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所属国家分布进行数据提取、计量分析。利用建立的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统计出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不同分类主题的龙眼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后分别对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文献各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果树的计量分析结果相比,我国在龙眼研究方面年均发文量居中下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加大龙眼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栽培管理技术和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2个领域,龙眼生物技术方面的研究文献量相对较少;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学特征及生理生化和栽培管理技术2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较显着,而育种及生物技术2个领域的文献量相对较少;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龙眼生物技术、贮藏保鲜及加工这2个领域的文献量在数据库中所占比例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相比较小;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年文献量基本上呈逐年增长趋势,说明我国龙眼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总体上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逐年增多,近几年年文献量增长尤为显着;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与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大体上一致;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文献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30.0%),其次是泰国(占19.0%),美国第三,占16.3%;根据洛特卡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作者有38位;根据布拉德福文献分散定律确定国内龙眼研究的核心期刊有10种;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研究文献在龙眼研究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为89.6%,我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的各分类主题的文献量在相应分类主题总文献量中所占百分比都超过80%,表明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占领先地位;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龙眼分类主题的年文献量在近几年基本上均呈增长态势,说明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不断增加,最后对这6个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分别进行综述。

林利[10](2006)在《板栗抗旱丰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篇论文选用优良的板栗品种“怀黄”,在北京怀柔山区进行大田试验,进行板栗的抗旱丰产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对板栗全年土壤含水量的研究,找出板栗的需水关键期。在树冠上喷施高效强力肥“施丰乐”,结合不同的耕作方式(秋季覆膜、春季覆膜、夏季深翻、清耕),同时进行水肥耦合效应研究,探讨不同技术措施对板栗的影响,找出比较经济可行且效果较明显的技术措施,以期在自然降水的条件下提高板栗的抗旱性和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从板栗土壤含水量的年变化来看,不同的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其变化规律基本是“单峰型”。其中在初花期有一个小的峰值,但是大的峰值出现在盛花期。其中以秋季覆膜、春季覆膜、生草处理下的土壤含水量较高,且在初花期和膨大期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经试验表明,初花期和膨大期是板栗的两个需水关键期,此时板栗对水分比较敏感,是采取技术措施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板栗的抗旱性,提高板栗的产量,在地上部分对树冠喷施高效强力肥。“施丰乐”10mg/1、-20mg/1和30mg/1三个浓度,与清水作对照比较。地下部分,采用5种不同的耕作方式(秋季覆膜、春季覆膜、夏季深翻、清耕)来处理。研究表明,“施丰乐”可以降低其蒸腾速率,提高板栗的净光合速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板栗的产量。同时板栗的4种保护性酶活性(SOD、POD、PPO、CAT)以及抗逆性都比对照明显的提高,尤其以20mg/l的喷施效果更为明显。在耕作方式上,以覆膜处理和生草的土壤含水量较高,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是土壤含水较为充分的被树体吸收,所以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这有助于提高板栗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水肥耦合效应研究中,旨在在自然降水的条件下,寻找水肥最佳配比值,揭示水肥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优化水肥管理方案,增加肥料利用率、提高水分利用。通过比较不同肥力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多少,找出对板栗产量影响较为重要的肥力因素。经研究,得出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对板栗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关

二、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5.1 创新点
        1.5.2 技术路线
2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产业含义
        2.1.2 板栗产业含义
        2.1.3 区域经济含义
    2.2 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区域经济理论
3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
    3.1 板栗产业发展规模情况
    3.2 板栗种植及生产情况
    3.3 板栗产品加工情况
    3.4 板栗市场销售情况
    3.5 板栗文化宣传情况
    3.6 板栗综合效益情况
4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4.1 板栗地域优势
    4.2 板栗种植优势
    4.3 板栗企业优势
    4.4 板栗协会优势
    4.5 板栗品牌优势
5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5.1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
    5.2 种植面积增长缓慢,规模化生产受限
    5.3 管理粗放,栽培技术水平不高
    5.4 产品单一,附加值不高
    5.5 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户联系不够紧密
    5.6 销售方式不够多元化,线上销售起步晚
    5.7 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不强
    5.8 区域品牌保护力度不强,影响市场信誉
6 迁西板栗产业发展经验
    6.1 迁西板栗产业的发展
    6.2 迁西板栗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7 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7.2 稳定现有面积,加大板栗种植规模
    7.3 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板栗管理和栽培技术水平
    7.4 做好深加工,增强板栗产品附加值
    7.5 发挥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提升板栗行业发展水平
    7.6 多渠道销售产品,做强板栗国内市场
    7.7 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开拓板栗国外市场
    7.8 进一步维护和加强品牌建设,提高板栗竞争力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进一步努力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2)基于树体结构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西伯利亚杏概述
        1.1.2 西伯利亚杏的价值
        1.1.3 西伯利亚杏的生产现状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经济林树种产量构成要素研究进展
        1.2.2 杏属植物产量构成要素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筛选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分析
        2.3.2 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3.3 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的相关分析
        2.3.4 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效应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正态性检验
        3.2.2 初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概率分级及效应
        3.2.3 盛果期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概率分级及效应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基于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树形效果分析
    4.1 试验地概况
    4.2 研究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与产量构成主导要素的通径分析
        4.3.2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的光合生理特性
        4.3.3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光合指标峰值的差异性分析
        4.3.4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相关分析
        4.3.5 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不同树形不同冠层部位产量的差异
    4.4 讨论与小结
        4.4.1 讨论
        4.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和研究方法
    四、资料来源和研究框架
    五、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政治背景
    第二节 经济背景
    第三节 历史背景
    第四节 自然背景
第二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
    第二节 建设时段的划分方式
    第三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的建设阶段
    第四节 江苏的主要林业机构及其成果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探索准备阶段
    第二节 初步成型阶段
    第三节 迟滞发育阶段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
    第一节 恢复发展阶段
    第二节 快速发展阶段
    第三节 完善提高阶段
第五章 苏北沿海造林的特点及动因
    第一节 造林特点
    第二节 动因分析
第六章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功效、问题与建议
    第一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多重功效
    第二节 苏北沿海防护林系的存在问题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结语
附录
    案例一 苏北沿海林地增加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案例二: 苏北沿海地区林地面积的明显增加
    案例三: 苏北沿海地区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
    案例四: 苏北沿海地区海洋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案例五: 苏北沿海气候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4)迁西板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板栗概述
        1.1.1 板栗的种类起源和分布
        1.1.2 板栗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1.2 燕山板栗生产现状
    1.3 迁西板栗生产现状
        1.3.1 迁西板栗的主栽品种
        1.3.2 迁西板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板栗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利用
    2.1 选育过程
    2.2 选育结果
        2.2.1 迁西早红
        2.2.2 迁西晚红
        2.2.3 迁西壮栗
第三章 板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3.1 板栗丰产栽培修剪技术研究
        3.1.1 树形的培养和修剪
        3.1.2 试验效果
        3.1.3 技术总结
    3.2 过早郁闭板栗密植园及大树改造技术研究
        3.2.1 郁闭园成因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效果
        3.2.4 技术总结
    3.3 山地栗园地膜覆盖保水利用研究
        3.3.1 试验方法
        3.3.2 试验效果
    3.4 农用保水剂在板栗栽培上的应用研究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效果
    3.5 板栗无公害施肥技术研究
        3.5.1 幼树施肥技术研究
        3.5.2 成龄树施肥技术研究
第四章 板栗主要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4.1 板栗红蜘蛛卵防治技术研究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效果
    4.2 生物防治红蜘蛛技术研究
        4.2.1 试验方法
        4.2.2 试验效果
    4.3 板栗桃蛀螟防治技术研究
        4.3.1 试验方法
        4.3.2 试验效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板栗研究现状
    1.2 花桥早熟板栗研究现状
    1.3 国外板栗研究情况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花桥早熟板栗实生选种
        2.1.1 选种目标
        2.1.2 材料和方法
        2.1.2.1 初选
        (1) 材料来源
        (2) 初选方法
        2.1.2.2 复选
        2.1.2.3 决选
    2.2 花桥早熟板栗配套栽培技术
        2.2.1 种子大小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2.2.2 冬季播种薄膜覆盖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2.2.3 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2.2.4 种子播种盖土厚度对苗木生长影响试验
        2.2.5 板栗秋季腹接最佳时间试验
        2.2.6 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试验
        2.2.7 花桥早熟板栗栽培密度试验
        2.2.8 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试验
        2.2.9 不同坡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试验
        2.2.10 桃蛀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试验
        2.2.11 造林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花桥早熟板栗实生选种
        3.1.1 初选
        3.1.2 复选
        3.1.3 决选
    3.2 配套栽培技术
        3.2.1 种子大小对苗木地径的影响
        3.2.2 冬季播种覆盖薄膜的效果
        3.2.3 不同播种时间的效果
        3.2.4 不同盖土厚度的效果
        3.2.5 板栗秋季腹接最佳时间
        3.2.6 用当年高接树当年生枝做接穗对板栗生长结果的影响
        3.2.7 花桥早熟板栗不同栽培密度效果
        3.2.8 苗木假植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3.2.9 不同坡位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3.2.10 桃蛀螟预测预报及其防治效果
        3.2.11 造林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5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花桥板栗良种育苗和栽培技术规程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附图
致谢

(6)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进展
    1.2.1 板栗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
    1.2.2 板栗生理及栽培技术研究
1.3 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
1.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品种选育标准的确定
    2.2.2 生物学性状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品种选育标准
3.2 品种选育过程
3.3 品种与优系生物学性状评价
    3.3.1 植物学特性
    3.3.2 坚果经济性状
    3.3.3 生长结果习性
    3.3.4 物候期
    3.3.5 早实、丰产稳产性
    3.3.6 区域适应性与抗逆性
3.4 品种综合特性 4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应用
4.1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4.1.1 板栗建园
    4.1.2 土肥水管理
    4.1.3 整形修剪技术
    4.1.4 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
    4.1.5 采收
    4.1.6 贮藏
4.2 品种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配套应用 5 讨论
5.1 关于板栗选种标准的确定
5.2 关于板栗实生后代群体变异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镇安板栗施硼修剪及有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板栗主要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1 板栗空苞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1.2.1.1 板栗空苞形成机制研究
        1.2.1.2 板栗空苞的调控技术研究
        1.2.2 整形修剪技术研究进展
        1.2.3 板栗有机生产管理研究进展
    1.3 秦巴山区板栗发展与丰产栽培研究现状
        1.3.1 秦巴山区板栗发展现状
        1.3.2 秦巴山区板栗丰产栽培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研究的重点、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喷施硼肥对降低板栗空苞率及增产效果的影响研究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调查统计
    2.2 板栗修剪结果母枝留量对产量影响研究
        2.2.1 试验地的设置与概况
        2.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3 调查统计
        2.2.4 数据分析
    2.3 有机板栗发展的环境条件及适生区选择研究
        2.3.1 调查地点
        2.3.2 调查材料
        2.3.3 调查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喷施硼肥对降低板栗空苞率及增产效果的影响研究
        3.1.1 土壤中有效硼含量对板栗空苞率的影响
        3.1.2 叶片中硼含量对空苞率的影响
        3.1.3 喷施硼肥对板栗空苞率的影响
        3.1.4 施硼量对板栗产量和空苞率的影响
        3.1.5 板栗空苞发生的时期分析
        3.1.6 硼元素对板栗空苞的调节作用分析
        3.1.7 小结
    3.2 板栗修剪结果母枝留量对产量影响研究试验
        3.2.1 修剪对板栗产量、空苞率、抽生结果母枝的影响
        3.2.2 修剪对板栗产量影响的数据分析
        3.2.3 整形修剪对栗树生长结果的影响
        3.2.3.1 整形修剪对栗树生长的影响
        3.2.3.2 整形修剪对栗树结果的影响
        3.2.3.3 修剪对树体营养物质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3.2.4 栗树整形修剪的作用
        3.2.5 小结
    3.3 有机板栗发展的环境条件及适生区选择研究
        3.3.1 秦巴山区镇安有机板栗产业发展分析
        3.3.1.1 镇安板栗产业的基本情况
        3.3.1.2 镇安发展有机板栗的有利条件
        3.3.1.3 镇安有机板栗生产环境条件检测分析
        3.3.2 有机板栗栽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分析
        3.3.2.1 空气环境条件
        3.3.2.2 园地土壤条件
        3.3.2.3 有机板栗生产对灌溉水质的要求
        3.3.2.4 有机板栗生产对施肥的要求
        3.3.3 有机板栗栽培的适生区选择
        3.3.3.1 海拔对板栗株产的影响
        3.3.3.2 年均温对板栗株产的影响
        3.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喷施硼肥对降低板栗空苞率及增产效果的影响研究
    4.2 板栗修剪结果母枝留量对产量影响研究
    4.3 有机板栗发展的环境条件及适生区选择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世界栗树发展现状
    1.2 国内板栗发展现状
        1.2.1 板栗的起源与分布
        1.2.2 板栗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1.2.3 板栗生产的基本状况
        1.2.4 板栗的主要品种群
    1.3 燕山板栗的主要特点
        1.3.1 燕山板栗的分布
        1.3.2 燕山板栗的地位
        1.3.3 燕山板栗的品质
    1.4 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燕山板栗产区的生态条件
    2.2 燕山板栗的生产现状
        2.2.1 栽培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但总体落后于全国发展速度
        2.2.2 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2.2.3 炒食品质优异享誉国内外,但同样存在品质优劣问题
        2.2.4 板栗保鲜加工业发展很快,但初级产品所占比例较大
    2.3 燕山板栗生产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优良品种少,良种化程度低
        2.3.2 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相对粗放
        2.3.3 产后加工相对滞后,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第三章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燕山板栗的销售现状
        3.1.1 对外销售数量相对稳定,但主销市场太过集中
        3.1.2 传统产品销售占主导地位,新产品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3.1.3 放开经营销售渠道不断拓展,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滑
        3.1.4 外销优势无可替代,但掺杂使假致使信誉受到损害
    3.2 燕山板栗销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认识不到位,缺乏开拓意识
        3.2.2 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优势
        3.2.3 品牌意识不强,缺乏新优产品
第四章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燕山板栗的研究现状
        4.1.1 新品种选育取得显着成效,但专用品种选育落后于生产需要
        4.1.2 栽培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但良种集约化栽培程度仍较低
        4.1.3 栗果贮藏保鲜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但多是经验介绍缺乏深入研究
        4.1.4 产后加工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但精深加工产品有待开发
        4.1.5 应用基础研究受到重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4.2 燕山板栗研究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4.2.1 分散研究和经验介绍较多,协作研究和深入研究较少
        4.2.2 实生选种和常规技术研究较多,杂交育种和高新技术研究较少
        4.2.3 栽培和产量方面研究较多,加工和质量方面研究较少
        4.2.4 研究生产较多,研究营销较少
第五章 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的基本对策
    5.1 生产方面
        5.1.1 适当调控发展速度,努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
        5.1.2 大力实施优种工程,努力实现品种良种化和布局区域化
        5.1.3 积极推广密植栽培,努力实现栽培集约化和管理标准化
        5.1.4 瞄准国际市场需要,努力实现生产无害化和贮藏加工现代化
        5.1.5 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业的带动作用
    5.2 销售方面
        5.2.1 进一步巩固日本销售市场,努力开拓欧美和国内市场
        5.2.2 大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战略,靠质量赢得消费者信赖
        5.2.3 积极扶持跨地区的行业协会,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竞争力
        5.2.4 在主产地建立大型交易市场,为栗果交易提供良好的平台
    5.3 研究方面
        5.3.1 建立燕山板栗研究协会,统筹规划开展联合攻关
        5.3.2 高度重视新品种的选育,加大杂交育种工作的力度
        5.3.3 积极开展密植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科技先导型高产示范样板
        5.3.4 努力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技术研究,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5.3.5 深入开展水肥运筹研究,完善平衡施肥和节水栽培技术体系
        5.3.6 认真开展内在品质构成因素研究,探明影响品质的主要因子
        5.3.7 深入开展雌花簇分化机制研究,探索促花增产的有效途径
        5.3.8 积极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解决板栗繁殖系数低的技术难题
        5.3.9 大力开展贮藏和深加工技术研究,为延长产业链增值增收提供技术保障
        5.3.10 进一步开展应用基础方面的研究,为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文献计量学简介
    2 文献计量学在果树学领域中的应用
        2.1 数据收集途径
        2.2 作者信息的定量研究及核心作者的确定
        2.3 主题词的统计分析
        2.4 文献年份分布的统计分析
        2.5 刊载文献期刊的定量研究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6 文献计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2.7 龙眼文献研究现状
    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目的
第二章 龙眼文献计量分析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
        1.1.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1.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建立
        1.2 研究方法
        1.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1.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1.2.4 国内数据库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1.1 文献量的年份分布
        2.1.2 文献的期刊分布以及核心期刊的确定
        2.1.3 核心作者的统计分析
        2.1.4 文献分类主题分析
        2.2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计量分析
        2.2.1 龙眼文献的年份分布
        2.2.2 不同国家文献量统计与比较
        2.2.3 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4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作者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我国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6 我国学者在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分类主题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2.7 国内外发表的龙眼各主题类型文献量的统计分析
        2.3 国际、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的比较研究
        2.3.1 龙眼年文献量的变化态势
        2.3.2 龙眼不同分类主题文献在数据库中所占比重
        2.4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三章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
    1 "栽培管理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1.1 育苗方法
        1.1.1 扦插育苗
        1.1.2 高压育苗
        1.1.3 嫁接育苗
        1.2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应用
        1.3 矮化密植栽培
        1.4 疏花疏果
        1.4.1 疏花疏果的时间
        1.4.2 疏除花果的数量
        1.4.3 疏除花果的方法
        1.4.4 疏花疏果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5 施肥技术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7 环剥和螺旋环剥技术的应用
        1.8 无公害栽培
        1.9 克服低产问题的探讨
        1.10 龙眼栽培上出现的问题
        1.11 对策
    2 "育种"主题研究进展
        2.1 龙眼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2.1.1 野生资源调查
        2.1.2 品种的收集与保存
        2.2 品种选育的基础研究
        2.2.1 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研究
        2.2.2 种质资源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2.3 选育种目标及品种区划
        2.3.1 选育种目标
        2.3.2 品种区划
        2.4 品种选育途径
        2.4.1 实生选种
        2.4.2 芽变选种
        2.4.3 引种试验与利用
        2.4.4 杂交育种途径
        2.4.5 生物技术育种途径
        2.4.6 其他育种途径
        2.5 对龙眼种质资源进一步开展研究利用的建议
    3 "病虫害防治"主题研究进展
        3.1 农业防治方法
        3.2 物理机械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方法
        3.4 化学防治方法
        3.5 存在问题及展望
    4 "生物技术"主题研究进展
        4.1 龙眼离体培养研究
        4.1.1 龙眼茎尖离体培养
        4.1.2 龙眼叶片离体培养
        4.1.3 龙眼花粉植株的诱导
        4.1.4 龙眼焦核胚胎挽救
        4.1.5 龙眼幼胚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保持
        4.1.6 龙眼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4.1.7 龙眼原生质体操作研究
        4.1.8 龙眼单细胞培养及体胚发生再生植株
        4.1.9 龙眼离体种质保存研究
        4.2 龙眼基因工程研究
        4.2.1 龙眼相关基因克隆
        4.2.2 龙眼遗传转化研究
        4.3 龙眼分子标记研究
        4.3.1 龙眼DNA的提取
        4.3.2 龙眼分子标记
        4.4 龙眼蛋白质组学研究
        4.4.1 龙眼体胚发生过程的蛋白质组学
        4.4.2 龙眼果皮POD的纯化分离
        4.4.3 龙眼胚胎乙醇脱氢酶的分离纯化、鉴定
        4.4.4 龙眼合子胚胎发育过程的蛋白质组分析
        4.5 前景展望
        4.5.1 龙眼脱毒快繁
        4.5.2 离体诱变的研究
        4.5.3 龙眼体胚发生的机理研究
        4.5.4 体细胞杂交育种
        4.5.5 龙眼自身基因的分离
        4.5.6 单倍体育种
        4.5.7 龙眼"冲梢"的机理研究
        4.5.8 遗传转化的研究
    5 "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化"主题的研究进展
        5.1 龙眼生物学特性
        5.1.1 龙眼花形态学研究
        5.1.2 龙眼叶片组织结构
        5.2 龙眼生理生化
        5.2.1 龙眼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2.2 酸雨,铝胁迫对龙眼生理变化的影响
        5.2.3 KClO_3对龙眼花芽分化的促进作用
        5.2.4 矿质元素对龙眼叶片和果实的影响
        5.2.5 龙眼体细胞胚胎的生理生化变化
        5.3 展望
    6 "贮藏保鲜及加工"主题的研究进展
        6.1 龙眼采后贮藏保鲜
        6.1.1 龙眼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6.1.2 龙眼的采后病理
        6.1.3 龙眼贮藏保鲜的方法
        6.2 龙眼加工
        6.3 展望
第四章 结论
    1 不同果树研究文献的年均发文量比较
    2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6个分类主题的文献量比较
    3 国内、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文献的年份分布
    4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分类主题文献的年份分布
    5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中各国龙眼文献量的比较
    6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期刊的确定
    7 国内龙眼研究核心作者的确定
    8 我国龙眼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
    9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各分类主题文献的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国内龙眼文献数据库
附录Ⅱ 国际龙眼文献数据库
致谢

(10)板栗抗旱丰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干旱对果树的影响
    1.2 果树抗旱栽培技术
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1 试验地概况
    2.2 研究方法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板栗抗旱丰产关键栽培技术
    3.1 不同耕作方式对板栗的影响
    3.2 “施丰乐”对板栗的影响
    3.3 水肥耦合效应研究
4 结论与讨论
    4.1 不同耕作方式对板栗的影响
    4.2 不同浓度“施丰乐”对板栗的影响
    4.3 水肥耦合效应的研究
5.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四、板栗早期丰产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东源县板栗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朱小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20(07)
  • [2]基于树体结构的西伯利亚杏无性系产量构成要素研究[D]. 陈建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3]苏北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研究(1949-2015年)[D]. 亓军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4]迁西板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D]. 王凤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4(10)
  • [5]花桥板栗2号优良特性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D]. 田应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 [6]不同成熟期板栗新品种选育研究[D]. 沈广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2)
  • [7]镇安板栗施硼修剪及有机管理研究[D]. 王祥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8]燕山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D]. 王同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9]龙眼文献计量学研究[D]. 叶济蓉. 福建农林大学, 2007(03)
  • [10]板栗抗旱丰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D]. 林利.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板栗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