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脊髓中枢损伤患者术后手功能重建

颈脊髓中枢损伤患者术后手功能重建

一、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手部功能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梅子健,潘伟成,郭永飞,史建刚[1](2021)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文中提出颈椎过伸性损伤是指颈椎在颅面部水平方向为主的暴力作用下使得颈椎过度仰伸所致颈椎及其支持结构和脊髓的损伤,是颈椎损伤的一种常见类型。颈椎过伸性损伤多见于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人群,临床上较少出现严重的骨折脱位,主要表现为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等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本文就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及其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雷俊[2](2021)在《ACDF与PPE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文中认为背景: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由于近些年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患病人群呈年轻化的态势。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保守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但部分保守治疗无效或呈进行性加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干预。目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标准术式,但该术式通路相关并发症及邻近椎体退变无法避免。颈后路经皮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近些年兴起的新术式,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少等特点,被认为是ACDF的有效替代术式之一,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的:比较颈后路经皮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侧方型及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以及对颈椎活动度及稳定性、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2018年8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行PPECD和ACDF手术治疗的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筛选,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符合标准的75例患者病例资料。按照所行的手术方式将病例分为PPECD组(n=39)及ACDF组(n=36)。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节段等基线情况,手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1年的颈视觉疼痛评分、上肢视觉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术后并发症,颈椎活动度及稳定性、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PPECD组手术时间较ACDF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较ACDF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颈VAS评分、上肢VAS评分、颈NDI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颈VAS评分、上肢VAS评分、颈NDI评分较术前及术后1月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PPECD组颈VAS评分、上肢VAS评分、颈NDI评分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两组间颈VAS评分、上肢VAS评分、颈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手术节段上位椎体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术后1年手术较术前及术后1月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1年手术节段下位椎体活动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F组术后1月手术节段下位椎体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加,术后1年手术节段下位椎体活动度较术前及术后1月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两组间手术节段上、下位椎体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F组颈椎整体活动度较PPEC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CDF组手术节段上、下位椎体活动度较PPECD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颈椎整体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PECD组术前、术后1年手术节段相邻椎间成角、水平位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手术节段相邻椎间成角、水平位移均小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间颈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和PPECD均能显着改善单节段侧方型或旁中央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PPECD术式创伤小、花费少,且在维持患者术后颈椎稳定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穆春宇[3](2021)在《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快速康复理念(ERAS)应用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09月期间因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在沧州市中心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的住院患者58例,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法不同,将58位患者分成ERAS组及对照组,ERAS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脊柱损伤分级(ASIA)、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患者JOA评分、门轴愈合率、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两组患者住院费用。结果:本文共完整随访了ERAS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28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时间、术前JOA评分、脊柱损伤分级(ASIA)得分、门轴愈合率、手术时间、术后第7天VAS评分及术后第6个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1、2、3天VAS评分、术后1、3月JOA评分及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快速患者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且并未提高住院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风险。

贾连顺[4](2020)在《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多样性表现、治疗技术选择及预后》文中提出过伸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颈脊髓损伤,但在临床面对此类疾病时,仍需进一步认识以下问题:为什么看似轻微的颈椎过伸性外力会导致严重脊髓损伤?为什么过伸性颈脊髓损伤会有如此多样的临床表现?为什么过伸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手部内在肌功能恢复最差甚至不能恢复?如何区别过伸性颈脊髓损伤与颈椎"挥鞭样"损伤?为什么过伸性颈脊髓损伤需外科干预?笔者将从以上这些临床常见现象进行探讨,帮助临床医师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刘国臻[5](2020)在《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CCS)是常见的不完全脊髓损伤,手术减压治疗是治疗CCS有效手段,然而对于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的时机及影响术后预后的因素仍然存在许多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手术治疗76例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评价手术疗效及探讨影响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76例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运动评分(ASIA motor scores,AMS)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估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及改善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AMS评分和JOA评分评估手术疗效;根据术前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96小时)和晚期手术组(>96小时),比较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双变量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与入院AMS评分和JOA评分相关性;根据JOA改善率分为预后好(>50%)和预后差组(≤50%),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影响手术治疗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双侧P值<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76例患者平均年龄62.50±12.85岁,58(76.30%)例男性和18例(23.70%)女性,伤后平均(5.20±3.72)天接受手术治疗,行前路手术49(64.5%)例,行后路手术27(35.5%)例。7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与AM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术前时间对脊髓功能恢复未见明显影响(P>0.05)。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脊髓面积/椎管面积、脊髓内高信号长度与入院时AMS评分和JOA评分呈负相关,而入院时手内肌肌力与入院时AMS评分和JOA评分呈正相关;根据JOA评分改善率分组(>50%定义为预后好41例,≤50%定义为预后差35例)并进行影响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MS评分(P=0.022)和JOA评分(<0.001)、手内肌肌力(P=0.003)、脊髓最大受压程度(P=0.013)和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P=0.011)对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存在明显影响。结论:手术治疗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安全有效,脊髓面积/椎管面积小和入院时手内肌肌力低、脊髓内高信号长度长,提示脊髓功能损伤越重;入院时AMS评分和JOA评分越高、脊髓最大受压程度越小、椎管最狭窄处百分比越小和手内肌肌力越高提示术后预后较好。

董世彦,姚啸生[6](2020)在《中西医治疗创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创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约占脊髓损伤综合征的44%,患者常表现为四肢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上肢重于下肢):疼痛、麻木、肌力减退、感觉分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学者认为手术可能会对脊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且该疾病具有自愈倾向,因此传统常采用牵引、颈部制动配合激素、消肿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进行保守治疗,部分学者在此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汤剂、针灸、理疗等活血祛瘀通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机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很多中央脊髓综合征患者的MRI检查有明显的脊髓压迫表现。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影像学提示有明显脊髓压迫的患者应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及预后。临床上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手术的时机及术式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也有学者认为应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再进行手术治疗。因此,哪种方法更适合创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的治疗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热点。归纳总结部分学者采用保守或手术治疗创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的疗效成果,并阐述该病治疗方法的看法与观点,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罗喻翔[7](2020)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不同数量钛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多节段颈脊髓病(Multilevel cervical myelopathy,MCM),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术是现时国内比较受欢迎的术式之一。钛板固定较丝线悬吊固定具有明显优势,但价格偏高,间隔放置钛板能否满足临床需要,与连续放置钛板差异如何,既往对于钛板使用数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较少,尚未达成共识。研究目的比较多节段颈脊髓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2枚钛板与4枚钛板手术疗效的差异,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7年12月因多节段颈脊髓病在我院行颈椎后路C3~C6单开门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2枚钛板组和4枚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耗材费用、JOA评分,观察术后是否出现轴性症状、C5神经根麻痹、螺钉松动、再关门、颈椎后凸;影像学评估项目包括:颈椎曲度(Giovanni D值法)、C2~C7 Cobb角、C3~C6椎管矢状径以及Pavlov 比值。1.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诊断为颈脊髓病;(2)影像学检查显示≥3个颈脊髓节段受压;(3)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C3~C6);(4)随访6个月以上,且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急性外伤致病者;(2)颈椎后凸>10°者;(3)颈椎明显失稳者;(4)先行前路手术再行后路手术者;(5)随访资料不全者。2.手术方法2枚钛板组经后正中入路显露C2~C7棘突,骨膜下剥离椎旁肌显露两侧椎板至小关节处。C3~C6棘突基底部分别打孔,用10号丝线穿棘突基底部小孔备用。以症状较轻侧为“门轴”侧,在该侧的椎板上开“V”形槽,宽约3mm。以症状较重侧为“开门”侧,开门后用10号丝线将C3和C4、C5和C6分别捆扎固定,并于门轴侧关节囊缝合悬吊固定。选择微型钛板于C3~C6之间间隔放置(以C4、C6较多,占35/49)。钛板的一端固定在“开门”侧的侧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椎板。4枚钛板组手术过程同2枚钛板组,对于开门的节段,选择微型钛板于C3~C6之间逐一放置。术后24小时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激素、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治疗,引流量<50ml/24~48小时拔除伤口引流管。然后协助患者下地活动,佩戴颈托保护3个月后开始颈后部肌群锻炼。3.统计学方法基线的计量资料,根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示。组内前后的计量资料比较,根据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wilcoxon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tudengt’s t检验或者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值<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资料分析采用易侕统计软件(www.empowerstats.com;X&Y solutions,Inc.,Boston MA)和 R 软件,版本 3.4.3(http://www.r-project.org)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本研究的多节段颈脊髓病患者65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8.3±10.2岁,病程3天~20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1.3±2.9分,术后平均随访29.7±22.9个月。根据术中钛板使用数量的不同,分为2枚钛板组(n=49)和4枚钛板组(n=1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随访时间及脊髓受压原因、MRI脊髓信号改变、术前后凸及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1.一般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材费用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枚钛板较2枚钛板价格偏高。2.术后改善情况两组间术后6个月及术前差值比较除C4椎管矢状径、C4 Pavlov 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影像测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及6个月随访时C3~C6椎管矢状径、Pavlov比值均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椎曲度、C2~C7 Cobb角术后、6个月随访较术前均有减小的趋势,即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后凸,2枚钛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枚钛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JOA改善率与并发症末次随访两组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再压迫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再关门现象发生。2枚钛板组颈椎后凸、轴性症状、颈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较4枚钛板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2例患者因椎板处固定螺钉较长压迫脊髓,1例患者因术中操作损伤脊髓。结论两组在椎管减压、防止再关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疗效相当。两组术后均出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后凸的趋势。两组在维持颈椎曲度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显着差别。2枚钛板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田雪峰[8](2019)在《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及预后评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及预后评定。方法选我院20例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选择常规方法加上早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大小便功能障碍和手部功能障碍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ASIA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分AMS评分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压疮和肺部感染等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大小便功能障碍和手部功能障碍改善的时间、ASIA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分AMS评分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相比较照组有优势,P<0.05。观察组压疮和肺部感染等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方法加上早期康复治疗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钱晓忠[9](2019)在《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疗法诊治颈椎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重复性,分析其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并建立大型颈椎病患者数据库。方法:本试验为多中心临床真实世界研究,招募符合研究方案的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和混合型)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在0、2、4、6、12、26、52周进行访视,采集患者基线情况和各访视点视觉模拟评分量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SF-36健康调查简表、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建立千例以上大型颈椎病患者数据库。通过组内比较、组间比较观察药物疗法、药物内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采用药物外治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至少一种)、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的效果;通过对不同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病程、基线眩晕症状和疼痛程度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分层分析,评估药物外治疗法、导引练功和药物内治疗法对不同患者群体的疗效大小和预后。结果:(1)1014例病例基线数据中女性病例705例,占比达到69.53%;平均年龄46.43±12.49岁,男≥40岁(五八)和女≥35岁(五七)761例,占比达到75.05%,女≥35岁(五七)536例,占比达到52.86%;神经根型颈椎病765例,占比达到75.44%;病程超过1年的病例483例,占比达到47.60%;中度疼痛患者649例,占比达到64.00%;椎动脉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患者轻度眩晕197例,占比达到79.12%;993例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占比达到97.93%;901例患者采用外治疗法,占比达到88.86%;695例患者采用药物疗法,占比达到68.54%;658例患者采用导引练功,占比达到64.89%;634例患者采用物理疗法,占比达到62.52%;594例患者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占比达到58.58%;425例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占比达到41.91%;364例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占比达到35.90%;245例患者采用药物内治疗法,占比达到24.16%。很可能或可能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38例。(2)组内比较提示药物疗法、药物内治疗法、药物外治疗法、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在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和眩晕症状改善等各方面均可能有显着疗效(P<0.001)。(3)组间比较提示药物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精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精神健康恢复、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药物内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药物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一般健康状况恢复、精力恢复、社会功能恢复、情感职能恢复、眩晕症状改善疗效显着。物理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精神健康疗效显着。针灸治疗颈椎病可能对疼痛症状缓解、精神健康恢复疗效显着。外治疗法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一般健康状况恢复疗效显着。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可能对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社会功能恢复、情感职能恢复、精神健康恢复疗效显着。(P<0.05)(4)分层分析提示药物外用疗法在缓解疼痛症状方面可能2周后对女性、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1年、轻度疼痛;2周后对神经根型;2-6周和26-52周对混合型;4周后对病程3-6个月、中度疼痛;对4周时和12周后对重度疼痛;12周后对病程0-3个月;26周后对椎动脉型;26周后对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6个月-1年;52周时对男性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外用疗法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可能2周后对女性、女≥35岁或男≥40岁、病程≥1年;2周后对神经根型;2-6周和52周时对女<35岁或男<40岁;4周后对男性、病程3-6个月、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周后对椎动脉型;4周时和12周后对混合型;6周后对病程0-3个月;26周后对轻度疼痛;5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外用疗法在恢复健康状况方面可能4周后对女性、病程0-3个月、病程3-6个月、重度疼痛、中度疼痛;4周后对神经根型;6周后对男性、病程≥1年;6周后对椎动脉型;12-26周对病程6个月-1年。药物外用疗法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可能6周后对男性;12周后对女≥35岁或男≥40岁;12-26周对女性、中度疼痛;26周后对轻度眩晕、0-3个月病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导引练功在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可能2-6周对神经根型、中度疼痛;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轻度疼痛;4-12周对病程0-3个月;4-6周对椎动脉型;4周时对病程3-6个月和≥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导引练功在恢复健康状况方面可能2-12周对中度疼痛;2-4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神经根型、病程3-6个月;2周时对椎动脉型、病程0-3个月、≥1年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导引练功在改善眩晕症状方面可能2周时对病程0-3个月;4周时对女≥35岁或男≥40岁椎动脉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药物内治疗法在疼痛缓解方面,可能2-26周对重度疼痛、2周时对轻度疼痛、12-52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26-52周对混合型、52周时对女性、神经根型、病程0-3个月、中度疼痛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内治疗法在颈椎功能改善方面,可能2周时对病程6个月-1年、12周后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药物内治疗法在眩晕症状改善方面可能2-4周和12-26周对中度疼痛椎动脉及混合型颈椎病患者、2-4周和12周时对女性、2-4周对女≥35岁或男≥40岁、2周时对轻度眩晕、4-12周对混合型颈椎病患者疗效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颈椎病具有临床疗效好、不良事件少、有效减少复发等特点,可供临床应用和推广。通过本课题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以下结论:(1)颈椎病多见于女性,病程1年以上,好发于男性五八、女性五七之后,神经根型颈椎病最为常见,反复发作、不易治愈常表现为中度疼痛、轻度眩晕,采用的治疗依次为健康教育、外治疗法、药物疗法、导引练功、物理疗法、药物外用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药物内治疗法等。(2)药物疗法、药物内治、药物外用、物理疗法、手法治疗、针灸治疗、外治疗法、导引练功等不同保守疗法在疼痛症状缓解、颈椎功能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和眩晕症状改善等各方面均有显着疗效。不同疗法对不同性别、年龄、类型、病程、基线疼痛、基线眩晕的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大小和预后存在一定的差异。(3)神经根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导引练功、药物内治疗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药物内治疗法、导引练功、手法治疗、针灸治疗;混合型颈椎病建议采用药物外用疗法和药物内治疗法。(4)药物外用治疗效果较为显着,合用药物内治疗法、导引练功可以起到协同、互补作用,对于经济条件有限且能承受治疗期间不适症状颈椎病患者,可考虑仅采用药物外用疗法。

孟湛东[10](2019)在《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CCS)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影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017年在我院脊柱骨科行手术治疗的42例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机、手术入路、核磁共振T2加权像上髓内高信号长度、椎管最大狭窄程度(MCC)、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SCC)、术前AMS评分、JOA评分、末次随访时AMS评分及JOA评分。先根据患者受伤至行手术治疗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7天)、B组(8~14天)、C组(≥15天),统计分析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末次JOA评分、AMS评分、JOA改善率及AMS改善率;再根据是否存在骨折脱位分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JOA改善率及AMS改善率区别。纳入可能影响手术结果的因素行多因素分析,探讨其中可能对预后及手术疗效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共纳入4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7.0±4.3个月(12~107个月),平均年龄50.52±13.22岁(26~83岁),其中男性33例(78.6%),女性9例(21.4%),前路手术37例,后路手术3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术前JOA评分10.45±2.57分、AMS评分75.95±16.35分,末次随访JOA 评分14.45±1.53分、AMS评分91.11±5.27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手术效果明确。A、B两组JOA改善率及AMS改善率较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之间JOA改善率及AMS改善率没有统计学差异。骨折脱位组与无骨折脱位组术后JOA改善率及AMS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脊髓内高信号长度较长是预后差的影响因素(P<0.05),高能量损伤是手术疗效较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CS采用手术治疗安全有效;受伤后2周以内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预后优于超过两周者;具有手术指征的无骨折脱位型CCS患者,手术效果确切;T2像上髓高信号长度长提示患者手术预后较差,高能量损伤提示患者手术疗效较差。

二、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手部功能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手部功能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1)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再认识
    1.1 颈椎过伸性损伤与过伸性颈脊髓损伤
    1.2 颈椎过伸性损伤与颈椎挥鞭样损伤
    1.3 颈椎过伸性损伤与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
    1.4 颈椎过伸性损伤与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
2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损伤机制
    2.1 钳夹机制
    2.2 急性椎间盘突出机制
    2.3 其他
3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治疗
    3.1 手术目的及手术适应证
    3.2 手术时机的选择
    3.3 手术方式的选择
4 小 结

(2)ACDF与PPE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2.1 ACDF 组
        2.2.2 PPECD 组
        2.3 术后处理
        2.4 观测指标
        2.5 随访措施
        2.6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3.1 术前一般情况对比
    3.2 一般指标
    3.3 临床疗效
    3.4 颈椎活动度
    3.5 颈椎稳定性
    3.6 邻近椎体退变
    3.7 典型病例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文献综述
    7.1 正文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
    7.2 参考文献
八、附录
九、致谢

(3)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治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前言
第一章 创伤性颈脊髓中央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1.1 病理生理机制和损伤机制
    1.2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1.3 影像学表现
    1.4 电生理检查
    1.5 治疗
    1.6 结论
第二章 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分析
    2.1 介绍
    2.2 资料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中西医治疗创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保守治疗
2 手术治疗
3 讨论

(7)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不同数量钛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颈脊髓病
    2.颈椎后路单开门术式研究进展
    3.手术原理与目的
    4.颈脊髓病特征性症状体征
    5.手术指征
    6.手术入路选择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1.病人资料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2.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措施
    3.一般资料收集及影像学参数观测
    4.评价方法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临床资料总体情况分析
    2.统计学分析结果
讨论
    1.颈椎椎管矢状径与手术疗效评价
    2.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与手术疗效评价
    3.轴性症状
    4.C5神经根麻痹
    5.其他并发症
    6.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疾病相关
    2.术式相关
    3.评估疗效
    4.患者管理流程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及预后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ASIA脊髓损伤运动功能评分AMS评分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
    2.3 两组大小便功能障碍和手部功能障碍改善的时间比较。
3 讨论

(9)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基线情况
        2.2 按中医年龄分段病例分布情况
        2.3 安全性评价
        2.4 疗效评价
    3.分析与讨论
        3.1 颈椎病患者基线数据分析
        3.2 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3 西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3.4 颈椎的解剖及重要结构
        3.5 对于筋出槽骨错缝的认识
        3.6 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探讨
        3.7 定点定位定性与全面调整
        3.8 中医手法整骨与正骨
        3.9 针灸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10 穴位治疗的作用
        3.11 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
        3.12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药物外用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2 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3 药物内治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
        2.4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汇总
        2.5 不同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总结
    3.分析与讨论
        3.1 对于筋骨病损诊治的理解
        3.2 对于治筋的理解
        3.3 药物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4 导引练功治疗颈椎病机制探讨
        3.5 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关系
        3.6 疗效比较中优劣与等效的关系
        3.7 器质性改变与官能性感受的关系
        3.8 主观指标客观化与客观指标主观混杂
        3.9 局部障碍与整体健康的统一
        3.10 研究内容的逻辑性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3.11 真实世界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与回顾性分析的关系
        3.12 组内、组间与分组分析的关系
        3.13 问题与展望
创新点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授权或受理的专利
    附录3 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4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附录5 伦理证明

(10)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
    1.2 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2 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处理措施
    2.3 一般资料收集及临床数据收集
    2.4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3.2 手术时机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3.3 骨折脱位组与无骨折脱位组的比较
    3.4 影响患者预后与手术疗效的因素
第四章 讨论
    4.1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
    4.2 手术时机对CCS预后的影响
    4.3 无骨折脱位型CCS患者的治疗
    4.4 影响预后的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中央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后期手部功能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 [1]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外科治疗进展[J]. 梅子健,潘伟成,郭永飞,史建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21(12)
  • [2]ACDF与PPEC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D]. 雷俊. 湖北医药学院, 2021(02)
  • [3]快速康复外科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单开门椎管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D]. 穆春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过伸性颈脊髓损伤的多样性表现、治疗技术选择及预后[J]. 贾连顺. 中华创伤杂志, 2020(10)
  • [5]急性创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中央管综合征手术治疗预后分析[D]. 刘国臻. 东南大学, 2020
  • [6]中西医治疗创伤性中央脊髓综合征研究进展[J]. 董世彦,姚啸生.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06)
  • [7]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不同数量钛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分析[D]. 罗喻翔.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中央型颈段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及预后评定[J]. 田雪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1)
  • [9]中西医综合保守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作用特点及其相关机理探讨[D]. 钱晓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孟湛东.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颈脊髓中枢损伤患者术后手功能重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