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按摩对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的抑制机制研究

颈椎按摩对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的抑制机制研究

一、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翁澳州,陈一迪,胡浩冉,姚斐[1](2021)在《浅析慢性颈痛的中医治疗》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颈痛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近年来以慢性颈痛的中医治疗为主题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慢性颈痛的干预方法较多,其中推拿、针灸等非中药治疗方法具有简、便、易、廉的优点,但仍有很多治疗潜能未被发掘,所以还需研究者们继续探索创新,为慢性颈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李建军[2](2019)在《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治疗颈椎反弓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反弓患者,与常规针刺治疗相对照,观察比较它们的疗效,客观评价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反弓患者的临床疗效。步骤:1.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岩市中医院针灸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颈型颈椎病伴有颈椎反弓的患者70例;2.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3.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颈部排刺治疗;4.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orden氏测量法、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和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指标进行疗效评定;5.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治疗的差异。结果:(1)本次试验共计完成数量68例,其中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治疗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orden氏测量法、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orden氏测量法、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分别进行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3)治疗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orden氏测量法、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对患者的总体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对促进颈椎反弓恢复正常生理曲度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4)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52.94%,对照组治愈率14.71%,根据两组治愈率的比较,经统计分析:P<0.05,说明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要好。综上所述,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反弓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提高患者的Borden氏测量值、提高患者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且均明显好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结论:颈部阳经经筋排刺能有效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促进颈椎反弓恢复正常生理曲度,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是治疗颈型颈椎病伴颈椎反弓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运用。

张文娣[3](2019)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女性患者慢性颈痛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女性患者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纳入的60例女性慢性颈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调制中频电疗法结合运动疗法。手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5周;调制中频电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5周;运动疗法每日1次,每周6次,训练5周。治疗前后运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压痛仪、胸锁乳突肌和颈后伸肌的表面肌电中位频率值MF、均方根值RMS、颈部肌群肌耐力维持时间以及NPQ颈痛量表对患者颈部功能进行评定,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并在治疗1月后对患者VAS评分和NPQ量表评分进行随访,评估和统计过程采用盲法。结果:最终57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压痛值增大,颈部肌群表面异常张力降低,MF值和R MS值增大,颈肌耐力维持时间增长,NPQ颈痛量表评分下降(P均<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2.1%(P<0.05)。57例患者均完成随访,治疗组VAS和NPQ评分在1个月后仍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照组VAS和NPQ评分在1个月后仅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减轻女性慢性颈痛患者颈部疼痛,降低颈椎功能障碍程度,其疗效优于调制中频电疗法结合运动疗法,并有利于疗效的维持。这与患者痛阈提高,颈部肌肉耐力和募集增加,疲劳度减轻等机制有关。

金毅[4](2016)在《王秀华教授自拟方配合针灸治疗血瘀气滞型CSR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王秀华教授自拟方配合针灸治疗血瘀气滞型CSR的临床疗效观察。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排除以及剔除标准,选择于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门诊治疗的96例,诊断为血瘀气滞型CSR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口服自拟方合针灸治疗的方法,对照组48例采用骨筋丸胶囊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资料并获得有效随访均达到3个月。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评定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2.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两组患者的麻木症状评分,治疗前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比较两组患者的ALT、BUN、CR指标;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比组内治疗前、后,结果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治疗后到两组疼痛、麻木开始缓解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明显于对照组。结论:使用王秀华教授自拟方配合针灸治疗血瘀气滞型CSR效果比骨筋丸胶囊配合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刘心全[5](2013)在《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优势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30例。治疗组给予推拿并针刺(关刺法)治疗配合颈椎定点扳法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关刺法)治疗。对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颈椎功能及活动度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组内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00<O.01)。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3.3%、显效率为33.3%、有效率3.33%,对照组的治愈率为23.3%,显效率为30%,有效率46.7%。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1<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减轻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在减轻疼痛及改善颈椎功能方面具有显着疗效,并且安全无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吴轩宜[6](2010)在《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客观评价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脏腑论治颈椎病颈痛提供新的理论。方法1、病源主要来自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将符合颈椎病颈痛诊断标准的患者70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运用PEMS3.1软件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心肾论治组(心肾组)和常规针灸治疗组(常规组)两组,每组各35例,心肾组接受从心肾论治针灸治疗,常规组接受常规针灸治疗。2、治疗方法:(1)心肾组:取穴:百劳(双)、神门(单)、腕骨(单)交替,刺入穴位深度约10-30mm,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直接灸:大椎、心俞(双)及肾俞(双),每穴各五壮;穴位埋皮内针:百劳(双)、心俞(单)及肾俞(单);(2)常规组:取穴:百劳(双)、中渚(双),刺入穴位深度约10-30mm,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直接灸:大椎、百劳(双)及肩中俞(双),每穴各五壮;穴位埋皮内针:百劳(双)及肩中俞(双);(3)以上两组均每周进行2-3次治疗,10次治疗为1疗程,完成8次治疗可纳入研究,1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3、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近期及远期疗效,运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总体疗效及愈显率,并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第五次治疗结束、疗程结束及疗程结束一月、三月后NPQ、MCGLII疼痛量表评分,采用SNK-q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1、两组疗程结束时总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两组近期总体疗效无显着性差异;经X2检验,两组疗程结束时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比较,均P>0.05,两组近期愈显率无显着性差异。两组随访3月总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心肾组远期总体疗效优于常规组;随访3月时心肾组愈显率65.63%,常规组愈显率39.4%,经X2检验,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心肾组随访3月愈显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两组NPQ颈痛评分比较,在第五次治疗结束、随访1月、随访3月时常规组NPQ颈痛评分明显高于心肾组,在第五次治疗结束、随访1月时,经t检验,P<0.05,随访三月时,经t检验,P<0.01,均有显着性差异。两组在治疗第五次结束时、疗程结束时、随访1月及随访3月时NPQ颈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经SNK-q检验,P<0.01,有显着性差异,NPQ颈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3、两组MCGILL疼痛评分比较,在疗程结束、随访1月、随访3月时常规组McGILL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心肾组,疗程结束时,经t检验,P<0.05,随访1月、随访3月时,经t检验,P<0.01,均有显着性差异。两组在第五次治疗结束、疗程结束、随访1月及随访3月时McGILL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经SNK-q检验,P<0.01,有显着性差异,McGILL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结论本研究通过心肾论治组与常规针灸治疗组在改善颈椎病颈痛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对颈椎病颈痛均有改善作用,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心肾组优于常规组。

陈丽贤,陈淑曼,黄敏仪,陈泳晖[7](2009)在《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是通过对16位慢性颈痛患者进行研究,测量颈痛患者行颈脊柱推拿前后功能量和主观疼痛改变情况。方法:颈脊柱推拿选定C5/6/7水平,用插入颤搐方法和肌电描记法评定肘屈肌在最大范围内随意收缩时二头肌激活作用。颈活动度和压痛阈用关节角度计和痛觉计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前,患者表现典型的二头肌抑制,颈部活动侧面受限,压痛敏感性增高。颈脊柱推拿后,二头肌抑制明显下降并伴随二头肌肌力增强,颈部活动度和压痛阈显着提高。结论:脊柱推拿术可以提高肌肉功能,颈部活动度和疼痛敏感性。

陈丽贤,黄敏仪,陈泳晖,陈淑曼[8](2006)在《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是通过对16位慢性颈痛患者进行研究,测量颈痛患者行颈脊柱推拿前后功能量和主观疼痛改变情况。方法:颈脊柱推拿选定C5/6/7水平,用插入颤搐方法和肌电描记法评定肘屈肌在最大范围内随意收缩时二头肌激活作用。颈活动度和压痛阈用关节角度计和痛觉计进行测量。结果: 治疗前,患者表现典型的二头肌抑制,颈部活动侧面受限,压痛敏感性增高。颈脊柱推拿后,二头肌抑制明显下降并伴随二头肌肌力增强,颈部活动度和压痛阈显着提高。结论:脊柱推拿术可以提高肌肉功能,颈部活动度和疼痛敏感性。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9](2004)在《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文中研究表明阐述中医学对颈椎病的病因、症候、治疗、发病机制、预防等方面的观点,认识到颈椎病发病机制与痹证、气血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致病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李义凯,李军朋[10](2004)在《与颈部手法治疗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概括目前国内外与颈部手法治疗相关的最新解剖学研究进展,重点从解剖学和形态学的角度对临床手法治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探讨和评价,对指导临床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二、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慢性颈痛的中医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西医认识
    1.2 中医认识
2 药物疗法
    2.1 中药内服
    2.2 中药外用
3 非药物疗法
    3.1 推拿疗法
    3.2 针灸疗法
    3.3 其他疗法
4 讨论

(2)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治疗颈椎反弓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状况
        1.1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颈椎反弓的认识
    2 颈椎反弓的中西医治疗概况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样本量估计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受试者纳入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盲法
        2.5 技术路线图
        2.6 不良事件
    3 疗效观察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观测指标
        3.3 统计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统计分析
        4.2 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5 剔除、脱落病例与安全性分析
        5.1 剔除、脱落病例
        5.2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课题的设计思路
        1.1 颈椎反弓与颈椎病的相关性
        1.2 经筋的功能及作用
        1.3 经筋结点与颈部及颈椎反弓的关系
        1.4 排刺刺法理论探讨
    2 临床疗效评估和结果分析及创新性评价
        2.1 评价指标与可信度分析
        2.2 结果分析
        2.3 创新性评价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女性患者慢性颈痛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依据和辨证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治疗方法
        1.6.1 治疗组
        1.6.2 对照组
    1.7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1.7.1 VAS评分
        1.7.2 压痛仪评定
        1.7.3 表面肌电评定
        1.7.4 NPQ颈痛量表评定
    1.8 疗效评价
    1.9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完成情况
    2.2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3 两组VAS评分比较
    2.4 两组压痛值比较
    2.5 两组表面肌电MF值、RMS值、肌耐力比较
    2.6 两组NPQ颈痛量表评分比较
    2.7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中医学对慢性颈痛的认识
    3.2 西医学对慢性颈痛的认识
        3.2.1 头颈肩背部姿势与慢性颈痛的关系
        3.2.2 颈肌疲劳度、肌耐力与慢性颈痛的关系
        3.2.3 颈肌形态变化、肌少症与慢性颈痛的关系
        3.2.4 颈椎曲度与慢性颈痛的关系
        3.2.5 颈部本体感觉与慢性颈痛的关系
        3.2.6 深筋膜病变与慢性颈痛的关系
    3.3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颈痛的机制研究
        3.3.1 理筋正骨手法的作用
        3.3.2 运动疗法的作用
        3.3.3 本疗法的作用机制
    3.4 两种治疗方法的比较
    3.5 本试验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4)王秀华教授自拟方配合针灸治疗血瘀气滞型CSR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二、 病例选择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纳入标准
        (三) 病例排除标准
        (四) 病例脱落标准
    三、 治疗过程
        (一) 治疗分组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及方法
        (四) 疗效评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治疗结果分析
        (三) 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 关于颈椎病的含义及发病因素
        (一) 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二) 现代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
    二、 颈椎病的分型和分期
    三、 颈型颈椎病的治则及手法治疗的依据
    四、 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作用分析
    五、 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优势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古代医学对颈椎病颈痛的认识
        1.1 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对治疗的认识
    2. 颈椎痛颈痛与经络的关系
        2.1 颈部与经络循行
        2.2 颈部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3. 颈椎病的现代研究
        3.1 发病率
        3.2 病因病机
    4. 颈椎病的治疗近况
        4.1 西医治疗
        4.2 针灸治疗
        4.3 中医论治
    5. 心肾与颈椎病颈痛的关系
        5.1 心与颈椎病颈痛的关系
        5.2 肾与颈椎病颈痛的关系
        5.3 心与肾的关系
    6. 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病人依从性保证
        2.6 数据分析
        2.7 临床观察表
        2.8 技术路线图
    3. 观察结果与分析
        3.1 病例中断与脱落情况
        3.2 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3.3 研究结果资料分析
        3.4 不良反应观察
        3.5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随机数PEMS 3.1 for Windows
    附录二 NPQ颈痛量表
    附录三 McGILL疼痛量表
    附录四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五合并治疗记录表
致谢

四、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慢性颈痛的中医治疗[J]. 翁澳州,陈一迪,胡浩冉,姚斐. 中国民间疗法, 2021(22)
  • [2]颈部阳经经筋排刺治疗颈椎反弓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建军.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女性患者慢性颈痛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D]. 张文娣.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王秀华教授自拟方配合针灸治疗血瘀气滞型CSR疗效观察[D]. 金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颈椎定点扳法配合关刺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 刘心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D]. 吴轩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7]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A]. 陈丽贤,陈淑曼,黄敏仪,陈泳晖. 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 2009
  • [8]颈脊柱推拿对减轻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抑制机制研究[A]. 陈丽贤,黄敏仪,陈泳晖,陈淑曼.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6
  • [9]中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J]. 王拥军,施杞,周重建,刘梅,周泉,胡志俊. 中国临床康复, 2004(20)
  • [10]与颈部手法治疗相关的解剖学研究[J]. 李义凯,李军朋. 中国临床康复, 2004(17)

标签:;  ;  ;  ;  ;  

颈椎按摩对慢性颈痛患者肘屈肌的抑制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