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儿个性化操作海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

以少儿个性化操作海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

一、幼儿个性化、操作型壁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韩丹[1](2021)在《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L校1-3年级为例》文中认为数学游戏教学作为现代数学课程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加强数学知识、解题技能和数学内涵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课程教学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新手教师由于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学习渠道不畅等多种原因,在进行数学游戏教学时缺乏对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本文从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的角度出发,展开相应的课题研究。笔者在分析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进行回收与处理,以及对低年级教师展开访谈整理,找出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新手教师课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另外,笔者通过对L校第一学段中不同数学知识的游戏教学实例的实践研究,试图找到简单易行的、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游戏,为低年级新手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建议。本研究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理论方法的阐述及的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是对L校1-3年级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课例观察,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教师对数学游戏教学的运用、学生对数学游戏教学的认知与参与程度、数学游戏教学的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课例观察从具体教学行为和教学组织策略两方面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数据整理总结出新手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游戏教学运用上的不足。第四部分是对当前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阐述。第五部分是提升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效果的对策方法,从加强新手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培养、完善新手教师游戏教学组织策略、构建有效的数学游戏教学课堂行为模式、组建教研共同体四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侯典牧,黄河,李莹,马良,李慧波,戴昭,魏开琼,周应江,陈虹,孙晓梅[2](2020)在《不负历史重托 谱写新的篇章(笔谈)》文中研究表明追溯历史,再展宏图。2020年是北京世妇会召开25周年。1995年9月4—15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联合国系统各组织、专门机构及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7万余人出席了会议。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率81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可谓盛况空前。以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为契机,早在1990年,陈慕华主席提议,把妇女干部学院扩建升格为女子大学,其前身是1949年8月15日由宋庆龄、何香凝、蔡畅、邓颖超等革命前辈创建的新中国妇女职业学校。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海内外筹集资金用于学校建设,一砖一瓦来之不易。1995年8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华女子学院,成为一所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并存的学校。1995年9月,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各国妇女代表团来新校址参观。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转制为普通高等院校。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成为中华女子学院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学校承载着重托,实现了从更名—并轨—转制为普通高校—开办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1)2019年中华女子学院迎来了70华诞,中华女子学院加挂全国妇联干部培训学院牌子,学校又迈向了新的征程。中华女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凝结着党和国家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及老一辈革命家的殷切期望,展现出党领导下的中国妇女事业和妇女高等教育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校正肩负着建设成为妇联干部、妇女干部培训的重要阵地,中国妇女对外民间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培养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家庭的人才摇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理论、家庭建设研究与创新的基地的使命担当而砥砺前行。

胡瑞月[3](2020)在《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微课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物联网、云端、大数据、Mbile(提供智能化服务)的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成为我们社会联系的桥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以其革命性的力量重塑教育生态,信息技术对于教育改革的作用和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微课在教育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随着儿童发展观、脑神经科学研究的推进,以及科学技术日益繁荣的趋势,我国幼儿教师逐渐意识到幼儿动手实验的重要性,不在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让幼儿接触探究实验的方法和体验实验过程中的情感品质。但在现实中很少有幼儿教师能做到,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仍比较缺乏。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为这一困境的缓解提供了可解决的思路,微课资源的开发为幼儿教师科学素养和科学教育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可能。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泛在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和微型学习理论加以指导,通过对幼儿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幼儿教师、园长、高校教师的访谈,了解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教学的现状,特别是实验教学方面的问题,找到目前幼儿园科学教学存在的困境,尝试用微课来缓解目前科学实验教学的困境,以促进幼儿教师实验素养和实验教育素养的提升。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基于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半结构化原则、简洁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加以指导,经历了微课选题、前期教学设计、微课制作开发和微课评价与完善这四个方面的流程。之后,进行微课教学活动的设计,主要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以及微课资源应用的模式。后期进行访谈和评分,以检验微课制作的效果。研究对象主要为幼儿园中的园长或资深的幼儿教师,看看他们对微课的评价,并听取他们的建议,加以调整和修改。结果多数园长都很认可制作出来的微课,认为很有实用的价值,能够真正帮助到幼儿教师改进幼儿科学实验的教学。

张赛[4](2020)在《高效“6+1”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济源一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提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效率低下,不适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成为了当代教学实践的迫切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北精英中学的高效“6+1”教学模式脱颖而出,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河北精英中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让更多师生看到了转变教学方式的希望。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济源一中为了促进师生教学方法的转变,深入学习并推广了高效“6+1”教学模式。本文以济源一中为例,在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了济源一中师生在地理课堂应用该模式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改进策略。首先,通过对当前中学教育面临的时代背景的阐述,对高效“6+1”教学模式和高效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研究路线等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明确了“教学模式”、“高效课堂”、“‘6+1’教学模式”等相关概念,阐述了高效“6+1”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并从理论上论述了其可行性。通过对济源一中及其他使用过高效“6+1”教学模式学校的做法进行归纳,整理了高效“6+1”教学模式的内容研究。详细论述了“导、思、议、展、评、检、练”七项流程的具体操作方法;提出了“6+1”课堂中需要遵循的原则——自主学习、教学民主、合作探究;归纳了课堂中的学习要求与纪律要求,这些要求是高效“6+1”课堂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济源一中23位地理教师和518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对部分师生的访谈,了解了高效“6+1”教学模式在济源一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在学校管理层面仍存在对学生的鼓励性措施不够、对教师的约束力不强、缺乏相应的设备支持等问题;在教师执行层面存在对“6+1”模式认识不深刻、生成性课堂把控能力不强及“导学案”编制质量不均等问题;在学生实施层面出现对该模式接受程度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小组合作不够深刻及展示不积极等问题。结合济源一中师生在实施该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梳理,提出了高效“6+1”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改进策略。学校管理层面应加强对学生的鼓励机制并对教师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要关注学情,增强对生成性课堂的把控能力;群策群力,提升导学案编制质量;同时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对“6+1”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学生要掌握不同地理知识的学习策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深化小组分工,提高合作效率;提高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一节改进后的高效“6+1”地理课堂实录,验证了改进策略的可行性。调整后的高效“6+1”课堂,更加符合教师的教学个性,更易被教师掌控;同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大大提升。

弓潇然[5](2020)在《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研究 ——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高校混合式教学资源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内容固化,交互性较差,缺乏更新及演化能力等现实问题。有研究表明,生成性资源作为学习者探究新知过程中构建的创造性产物,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合理地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对改善各类教学情境下的资源应用困境具有积极效益。基于此,本研究将生成性资源与混合式教学环境联系起来,探究提升高校混合式资源应用效果的新思路。由于生成性思维视域下,教学活动的基本属性是过程性,生成性资源应是在教学活动中逐步实现完善的。而目前,生成性资源的相关研究更多关注资源产生的最终效果如何,对资源更新演化的过程性规律鲜有论述。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混合式教学情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阐述生成性资源进化的过程机理,对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生成性资源的生长进行及时引导,提升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资源更新效果。笔者系统地整合了生态学视角下前人研究中学习资源进化机制的相关要素及典型观点,结合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生成性资源进化的特性,构建了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在此基础上,以西南地区某高校开设的《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为例,阐述了生成性资源动态进化的具体过程,归纳出生成性资源进化的过程特征以及典型路径。最后,综合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出了生成性资源进化的促进策略。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结合现实背景,梳理了混合式教学资源、生成性资源、学习资源进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释了本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构建了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并对机制要素及动力结构进行阐述。第二,选择研究样本,借助NVIVO工具可视化生成性资源进化的完整过程。首先,收集各类生成性资源原始数据,根据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的要素,确定探索生成性资源过程进化规律的研究编码;其次,将收集到的生成性资源样本进行统一编码处理,从各编码角度归纳样本中数据呈现的整体规律;再次,通过编码矩阵、比例分析及密度编码表研究挖掘各教学阶段的数据规律,提炼生成性资源进化的动力模式、资源进化的阶段性特征;再结合数据的阶段性特征,描述每个样本中生成性资源递进演化的完整过程;最后,将资源进化的过程轨迹进行分类,归纳生成性资源进化的典型路径。第三,在机制构建及案例阐释的基础上,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技术)三大维度入手,结合生成性资源进化的过程特点,提炼促进生成性资源进化的过程性策略。通过研究发现:(1)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过程是在教师、学生、生成性资源、教学环境等生态系统要素的协同配合之下,由双层循环动力结构实现的。师生互动行为是推动生成性资源进化的外在动力,生成性资源之间的竞争、协同是内部动力,生成性资源自身的属性、结构是其实现进化的内部条件。(2)真实教学情境中,生成性资源的进化过程呈现阶段性特点;资源进化的历程快慢不一;资源内容迭代具有不同层级;进化路径也具有不确定性。(3)生成性资源进化外部动力模式有学生-自主探究式模式、教师-讲授启发式模式、问题-研讨协作式模式三种,分布于资源进化的各阶段;资源进化内部动力模式有:自由萌生、协同发展、竞争完善、淘汰集成四种,顺次排列于资源进化的各阶段,呈现出递进式的动力轨迹。(4)三种典型的外部动力模式与一条完整的内部动力轨迹相结合,根据外部动力模式之间的组合方式不同,生成性资源进化的完整路径有:自主探究式、讲授启发式、问题研讨式、多方式混合式四类。

钟红[6](2019)在《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编程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关注。今年,教育部提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但是目前编程教育推广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如师资薄弱、教学模式单一、缺少相对合适的学习工具和平台等。因此,本研究结合编程教学特点和游戏化学习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沉浸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的三种模式,即内容掌握型游戏化教学模式、操练型游戏化教学模式和探究型游戏化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编程教学。在此基础上,基于GOC平台开发了相应的教学设计自动化系统。试验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三种游戏化教学模式适合小学编程课程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概述论文的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本论文涉及到游戏化学习、编程教育等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界定。第三章为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构建,对教学系统进行要素分析,归纳总结出游戏化学习基本教学模式与编程教学模式,结合游戏化教学模式与编程教学模式的共同点,设计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编程教学模式:内容掌握型、操练型和探究型三种教学模式。第四章为基于GOC平台的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开发,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确系统设计目标,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使用。第五章为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应用,主要从三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的使用与教学设计系统的测试使用方面进行阐述,通过问卷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调查,进一步验证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教学设计系统应用的有效性。第六章对本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提出存在问题以及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张根健[7](2019)在《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 ——以D省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前教育是一个特殊的专业,幼儿园教师岗位是一个拥有专业特质的职业,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则要求幼儿园教师应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教师的专业素养。但是就目前的现实而言,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幼儿师范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从本研究的调查来看,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地表现在:规模供给满足不了学前教育发展对师资的需求;结构质量和过程质量不高成为实现幼儿教育师资专业化目标的瓶颈;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加剧了师资供需的结构矛盾。特别是供给不足和不良供给同时存在,供给问题与需求因素相互交织,幼儿教育师资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通过对D省幼儿教育师资供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分析发现:师资供给的要素水平不高,要素配置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师资供给的类型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地域结构、资源配置结构不能适应师资有效供给的要求。究其原因,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人才培养过程呈现封闭性,供需结构未能实现有效对接;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师资供给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角色不合理,供给主体内生动力不足。总之,幼儿教育师资现实的供需矛盾与国家为学前教育规划的蓝图之间形成巨大的反差,如何缓解幼儿教育师资供需矛盾,怎样配置好幼儿师范教育资源,实现院校与幼儿园高质量的协同育人?成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和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也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在对D省幼儿教育师资的供与需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以当前国家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运用的方法论为指导,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围绕实现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的目标展开问题分析,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拓宽了理论研究视野,具有一定的理论应用价值。本研究坚持从供需关系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为支持,建构幼儿教育师资供需合作共同体模型,重构供给主体体系,提出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体制改革方案,进行了幼儿教育师资供给机制创新设计,以回应前面提到的三个问题,对当前进行的幼儿师范教育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依据上述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本研究的详细过程和主要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相关概念与观点,提出了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法论,并据此建立了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运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对全国和D省幼教师资供需问题进行了现实透视,为本研究提出了问题指向。接着具体从供需两个视角对幼儿教育师资供给现状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对D省12个县市区的幼儿教育师资供给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结构分析,获取到本研究所需的重要数据;另一方面通过对师范生、新教师、园长三类群体的调查,从需求方评价的视角对师资供给的过程质量进行分析。第三,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分别就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中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进行了结构性分析,进一步发现影响师资有效供给的深层次问题及其成因,为提出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提供了建构思路。第四,从基本需求、有效需求和未来需求三个层面探寻了幼儿教育师资需求侧对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的影响,为提出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供需矛盾体中另一矛盾主要方面的依据。第五,在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框架的指导和多元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建构了幼儿教育师资供需合作共同体模型,对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进行了体制创新设计。第六,探讨了与供给新体制相适应的幼儿教育师资供给机制创新设计,从有效供给的三个本质特征与要求出发分别提出了建立完善幼儿教育师资供给规划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构想与建议。最后,在结语部分对本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自我评价,提出了后续研究的设想和展望。

宋妍[8](2019)在《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手工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教育教学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幼儿手工教学活动的重视,开展多种多样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手工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全面发展。开展创意手工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开拓幼儿的创意性思维,促使幼儿能够自由、自主的进行探索与发挥。本研究通过深入黔南州Q幼儿园教学现场进行观摩实践,发现与分析出幼儿园手工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成立研究小组,展开前期调查。运用观察法、访谈法为主要方法,在调查中发现手工教学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教师指导单一、按部就搬的教学形式、材料投放目的不明确、限制幼儿自由创作等问题,展开相应的前期分析。根据手工教学实际问题与教师共同制定适合的活动方案,通过对目标的设定、内容的建构、教学方法的确定以及教学环境氛围的创设开展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对创意手工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设计、实施、反思与调整的循环,使活动达到更优化的状态。实施过程中围绕创意手工目标,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根据幼儿在实际过程中出现不敢想、怕想错、喜欢被动模仿别人的现象来设计活动方案,以激发幼儿敢想、多想、敢说、敢做,以提升幼儿想法的流畅性,愿意大胆的想象与表达。第二阶段根据幼儿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能灵活看待事物,创意想法易受限制的现象来设计活动方案,以激发幼儿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与创作,以提升幼儿想法的灵活与变通性,愿意从不同角度展开想象与创作。第三阶段根据幼儿在实际制作中常常易受到干扰或困难便放弃操作或不愿意深层次的探索,以此来设计活动方案,以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不怕困难,大胆、坚持的进行创作从而完成作品获得满足与成就感。根据研究结果汇总与梳理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思考,给予相对应的建议:科学投放材料,合理布局内容;强化创意导向,系统规划手工活动设计;变换教学形式,调动与激发幼儿活动过程的想象与创造;多样化作品展示与评价,发掘作品对引发创造性的价值。希望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同时为一线教师开展创意手工教学活动提出一些借鉴与思路。

温慧敏[9](2018)在《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N大学Z校区为例》文中提出应用型本科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转型中出现的新型办学形式,没有现成的办学模式遵循,研制出一套理念先进、内容科学、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其专业建设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个案研究法,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和实践性环节四个方面探索了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理论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应该依据教育及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政策法规、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理念,据此确立N大学Z校区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型+双语型+艺术型+双师型+现代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第二,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应以政策、理论、现实为参考依据;遵循满足高等教育的一般要求兼顾应用型本科的特性等原则,具体规格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方面、专业能力三个方面,据此确定N大学Z校区的人才培养规格包括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能力(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素质(政治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三个方面。第三,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安排依据应用型本科课程理念及课程结构、《课程标准》幼儿教师的课程的规定等方面,遵循实践性、整合性、联系性的课程组织原则,保证通识类课程占比35%、学科基础课学分比例精简、专业技能与实践类比例突出等要求,据此确定N大学Z校区的课程结构比例:通识类课程38.1%、学科基础课3.8%、专业技能与实践课程30.6%、专业理论课20%、专业任选课7.5%。第四,实践性教学环节应该坚持统一性、全程性、系统性的原则分别对分散见习、集中实习、学生自主实践和专业实验进行安排。据此N大学Z校区的实践性环节从1-6学期均安排教育见习,第七学期为教育实习;将五大领域教学法实验等专业实验安排在5、6学期。最后,本研究依据上述理论探讨,并依据N大学Z校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实际,研制了 N大学Z校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已成为N大学Z校区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参考性文本。

曲辰[10](2017)在《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为例》文中指出信息技术随时代不断变革创新,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随着以互联网为主、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兴起,各级各类院校转由传统的数字校园逐渐向更高阶段的智慧校园迈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着手培养智慧型人才。借助“智慧校园”的各种优势,我们也可以尝试解决初中信息技术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以期推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智慧校园的内涵,智慧校园对于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效能等理念,综述智慧校园在国内外发展应用现状。而后,选取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智慧校园在该校的建设实施现状、初中信息技术教与学需求、学生学情等背景因素,制定了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准实验研究法,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泛在主义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探究了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并得出结论:智慧校园的引入可以创设诸多服务和应用,有助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小组合作性以及师生互动性等。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较之传统课堂存在显着差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的资源共享性、学习随时性、反馈评价及时精准性等特点,在信息化教学创新理论指导下,努力实践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全方位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交互环境,提升教与学的实效。

二、幼儿个性化、操作型壁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幼儿个性化、操作型壁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L校1-3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国家加快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 新手教师数学课程教学中师生共同成长的需求
        (三) 新手教师游戏教学课堂效果的需求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研究意义
        (二) 教学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关于游戏教学的研究
        (二) 关于新手教师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2) 问卷调查法
        (3) 访谈法
        (4) 观察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数学游戏
        (二) 数学游戏教学
        (三) 新手教师
    二、理论基础
        (一) “从做中学”教育理论
        (二) 情境认知理论
        (三)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第二章 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现状调查——以L校1-3年级为例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方法
        (四) 调查内容
    二、新手教师游戏教学运用现状调查
        (一) 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情况调查
        (二) 运用游戏教学过程中学生情况调查
        (三) 运用数学游戏过程中课堂氛围及教学效果调查
        (四) 新手教师游戏教学运用情况调查结果评价与总结
    三、数学游戏教学课例实施的课堂观察
        (一) 《确定位置的练习》课例展示
        (二) 关于教师具体游戏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
        (三) 关于教师游戏教学组织策略的观察与分析
第三章 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 新手教师数学游戏设计存在缺陷
        (二) 新手教师缺乏游戏教学组织经验
        (三) 新手教师课堂管理能力薄弱
        (四) 新手教师课堂游戏参与程度不高
    二、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新手教师自身的因素
        (二)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三) 学校及教育系统支持不够
第四章 提升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效果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新手教师职业适应性的培养
        (一) 加强职前培训
        (二) 完善入职指导
        (三) 注重心理调节
    二、完善新手教师游戏教学组织策略
        (一) 充分准备、合理设计
        (二) 认真组织游戏教学活动
        (三) 完善对游戏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三、构建有效的数学游戏教学课堂行为模式
        (一) 减少无效提问,提高应答有效性
        (二) 构建有效的师生课堂互动模式
        (三) 既注重教学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
    四、开展校本教研,组建教研共同体
        (一) 设置新手教师的备课培训和激励机制
        (二) 利用师徒制实现传帮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不负历史重托 谱写新的篇章(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在与时俱进中凝练女院人才培养特色
    一、与时俱进中的专业发展
    二、在发展中凝练特色人才培养目标
    三、在前进中推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全面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育教学标准化建设
        (二)优化学分、学籍制度,立德树人释放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
        (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释放自主发展的空间
        (四)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主动参与、讨论与思考的机会
    四、围绕妇女/性别、儿童、家庭、婚姻等主题培育优质课程/教材
    五、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
        (一)成立育慧书院,实施“卓越女性人才培养计划”
        (二)探索“三位一体”女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方式
    六、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七、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妇女/性别研究的缩影及发展理路
    一、妇女/性别研究的缩影
    二、妇女/性别研究的发展理路
        (一)描述性研究主导:以女性眼光探究妇女问题
        (二)重视实证研究:妇女与社会结构的性别视角审视
        (三)倡导多维度研究:在聚焦服务中推进妇女议题的精专化
    三、妇女/性别研究的未来展望
女子高校国际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女性领导力和社会发展”专业硕士项目的分析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背景
        (一)提高女性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各国政府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重要举措
        (二)培训发展中国家妇女,是中国履行对国际社会庄严承诺的必要举措
        (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战略,促进合作共赢,是中华女子学院办学职责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实施举措
        (一)社会工作能力建设与领导力培训的有机结合
        (二)女性领导力和妇女发展培训的有机结合
        (三)女性领导力和了解中华文化与中国发展经验的有机结合
        (四)女性领导力和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的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坚持国家政策引领,创造共同利益
        (二)明确高校办学定位,创新发展模式
        1.让推进性别平等、培养女性专门人才成为学校的重要使命
        2.加强学科建设,成为妇女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3.凝练办学特色,拥有女性领导力培训不可替代的优势
    四、小结
图书馆特色立馆的实践探索
    一、坚持特色立馆,建中国女性图书馆
        (一)博采众长,摸索前进方向
        (二)披沙拣金,确立建设目标
        (三)厚积薄发,女性特色立馆
    二、建设特色资源,提升文献保障能力
        (一)资源获取方式多样
        (二)妇女口述资料收藏
        (三)女性专题分类探索
        (四)相关特色文献整合
        (五)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六)特色资源建设对比
    三、加强科研助力,探索知识服务途径
        (一)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二)探索知识服务途径
    四、新时代,再出发:构建研究型数字图书馆
        (一)广搜特色资源
        (二)打造特色平台
        (三)开展读者共建
        (四)探索学科交叉
从妇女问题研究走向学科化建设:女性学学科发展的脉络
    一、从“妇运”到“妇女”: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的学科建设
    二、从“妇女”到“女性”: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学科化探索
    三、从“女性研究”到“女性学”:对标学科标准的学科化
        (一)强调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立场
        (二)学科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培养具备从事妇女工作能力的人才
        (四)学科建设支撑妇女干部培训工作
    四、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未来
        (一)坚持跨学科研究的使命
        (二)博士人才培养是关键
        (三)坚持本土问题与行动导向的视角
在推进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治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深入研究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逐渐建立起在全国独树一帜的妇女法学特色学科
    二、为妇女权益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出台建言献策,发挥妇女权益法律保障的智库作用
    三、积极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成为妇女与法律领域的交流窗口
    四、以妇女法律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培养服务妇女发展与维权、推进性别平等的女性法律人才
    五、组织师生参与妇女儿童法律服务,在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实践中发挥作用
学前教育特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探索与思考
    一、从学术、技术取向到能力取向: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
    二、从技能练习到专业素质内化:实践教学价值的澄清
        (一)实践教学是学生全方位体验教师职业、深入理解幼儿教师工作特点、涵养师德和教育情怀、渗透理念的手段
        (二)实践教学是学生内化重构专业知识、形成实践智慧的中介
        (三)实践教学是学生发现自我、促进个人成长与终身发展的助推器
    三、从割裂到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形成时间贯通、内容融合、空间拓展、形式多样的统整性实践教学体系
        (二)建立系统规范的教育见实习指导与管理保障体系
        (三)推进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四、从封闭到开放: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形成
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制定和实施
    一、申请举办世妇会:与国际反家暴研究接轨
    二、筹备和召开世妇会:中国反家暴研究进入正轨
    三、世妇会的后续行动:《反家庭暴力法》框架形成
    四、坚持世妇会的精神:加快反家庭暴力立法进程
    五、纪念世妇会:推进《反家庭暴力法》出台

(3)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微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
        1.1.2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共识
        1.1.3 微课能缓减当前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问题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研究热点分析
        2.1.2 相关研究文献分析
        2.1.3 已有研究的不足
    2.2 概念界定
        2.2.1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
        2.2.2 微课教学设计
    2.3 理论基础
        2.3.1 具身认知理论
        2.3.2 泛在学习理论
        2.3.3 认知负荷理论
        2.3.4 微型学习理论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教学现状分析
    3.1 前期准备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应用问卷法与访谈法进行现状调查
        3.2.1 访谈与问卷的设计
        3.2.2 调查实施
        3.2.3 教师访谈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4 专家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3.2.5 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 现状总结以及能解决的问题
        3.3.1 微课为幼儿教师提供实验教学资源成现实所需
        3.3.2 微课能够促进幼儿教师实验素养的提升
        3.3.3 微课能够促进幼儿教师实验教育素养的提升
第四章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微课设计
    4.1 微课的设计原则
    4.2 微课教学的设计流程
        4.2.1 微课选题
        4.2.2 前期教学设计
        4.2.3 微课制作与开发
        4.2.4 微课评价与完善
    4.3 微课教学活动设计
        4.3.1 教学目标分析
        4.3.2 教学内容分析
        4.3.3 学习者分析
        4.3.4 教学内容设计
        4.3.5 教学策略设计
        4.3.6 教学评价设计
        4.3.7 微课资源应用模式
    4.4 微课设计案例
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微课应用与评价
    5.1 研究对象
    5.2 教学效果评价
        5.2.1 访谈提纲的设计
        5.2.2 访谈结果分析
        5.2.3 评分结果分析
    5.3 调整与修改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4)高效“6+1”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济源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路线
2 高效“6+1”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内容研究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依据
    2.3 高效“6+1”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2.4 高效“6+1”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2.5 高效“6+1”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其他要求
3 济源一中高效“6+1”教学模式应用现状及问题研究
    3.1 学校管理层面的现状及问题
    3.2 教师实施层面的现状及问题
    3.3 学生应用层面的现状及问题
4 高效“6+1”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改进策略研究
    4.1 学校层面的改进策略
    4.2 教师层面的改进策略
    4.3 学生层面的改进策略
5 高效“6+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案例
    5.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学案”
    5.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堂实录
    5.3 教学反思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研究 ——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模型
    3.1 学习资源进化的生态系统要素及典型观点
    3.2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生成性资源进化的生态系统要素
    3.3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特性
    3.4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结构
第4章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过程分析
    4.1 研究准备
    4.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4.3 生成性资源进化过程规律分析
    4.4 生成性资源进化过程规律总结
第5章 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生成性资源的促进策略
    5.1 教师实施层面
    5.2 学生参与层面
    5.3 其他操作层面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6)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游戏化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编程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游戏化学习
        2.1.2 编程教育
        2.1.3 教学设计
        2.1.4 教学设计自动化
        2.1.5 教学模式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沉浸理论
        2.2.3 体验式学习理论
第三章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构建
    3.1 小学编程教学系统要素分析
        3.1.1 教师
        3.1.2 学生
        3.1.3 课程资源
        3.1.4 教学平台
        3.1.5 教学工具
    3.2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基本模式
        3.2.1 游戏化学习的基本模式
        3.2.2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选择
    3.3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设计
        3.3.1 “内容掌握型”教学模式
        3.3.2 “操练型”教学模式
        3.3.3 “探究型”教学模式
第四章 基于GOC平台的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开发
    4.1 GOC平台介绍
    4.2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开发流程
    4.3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需求分析
    4.4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设计目标
    4.5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框架设计
        4.5.1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架构
        4.5.2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框架设计
    4.6 编程教学设计自动化系统技术实现
        4.6.1 系统结构设计描述
        4.6.2 系统安全
        4.6.3 系统功能实现
第五章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应用
    5.1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模式应用
        5.1.1 内容掌握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5.1.2 操练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5.1.3 探究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5.1.4 编程教学模式应用效果总结
    5.2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应用分析
        5.2.1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应用效果调查
        5.2.2 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应用效果总结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B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内容掌握型教学模式
附录 C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操练型教学模式
附录 D 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课程教学设计与研究——探究型教学模式
附录 E GOC平台教学设计自动化制作满意度调查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成果

(7)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 ——以D省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与意义
        (一) 研究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一) 研究内容
        (二) 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研究的相关概念与观点
        (一) 供给与有效供给
        (二) 幼教师资的有效供给
        (三) 幼教师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研究的方法论指导
        (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
        (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观点及其方法论
        (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法论对于幼教师资供给的适用性
        (四) 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研究的方法论指导
        (五) 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二章 幼教师资供需问题的现实透视
    一、全国幼教师资供需现状分析
        (一) 总量不足和类别差异是师资供需的突出问题
        (二) 结构质量不高成为实现幼教师资专业化目标的瓶颈
    二、D省幼教师资供需现状分析
        (一) 师资供给的结构性矛盾凸显
        (二) 不良供给制约了师资质量供给水平
    三、基于三个维度的师资供给结构分析
        (一) 调查方案设计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 调查结论
    四、基于需求方评价的师资供给过程质量分析
        (一) 评价设计与组织
        (二) 评价结果与分析
        (三) 调查结论
第三章 幼教师资现实供给中的微观结构问题
    一、供给方案要素的结构问题
        (一) 培养方案文本分析的依据
        (二) 方案要素存在的现实问题
    二、供给条件要素的结构问题
        (一) 条件要素分析的依据
        (二) 条件要素存在的现实问题
    三、供给侧背景下供给微观结构的问题分析
        (一) 供给微观结构问题呈现的特征
        (二) 供给微观结构问题的成因探析
第四章 幼教师资现实供给中的宏观结构问题
    一、供给宏观结构中的现实问题
        (一) 类型结构不能与规模需求相适应
        (二) 层次结构与需求结构错位现象较严重
        (三) 科类结构对师资需求的适应性不强
        (四) 地域结构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
        (五) 资源配置结构错位较为严重
    二、供给侧背景下供给宏观结构的问题分析
        (一) 供给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
        (二) 政府(部门)主体角色不到位
        (三) 院校主体内生动力不足
        (四) 其它主体的主体意识缺失
第五章 幼教师资需求侧对幼教师资有效供给的影响
    一、需求侧的基本需求对师资有效供给的影响分析
        (一) 需求侧需求主体的基本诉求分析
        (二) 需求侧师资需求政策的影响分析
    二、需求侧有效需求对幼教师资配置的影响分析
        (一) 标准需求导向下幼教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
        (二) 有效需求下幼教师资配置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型构建
    三、二孩政策对幼教师资未来需求的影响分析
        (一) 二孩政策下D省入园适龄人口预测分析
        (二) 二孩政策对D省幼教师资供给带来的影响
第六章 基于主体融合的幼教师资供给体制创新
    一、幼教师资供给新体制架构
        (一) 幼教师资供给新体制的设计方案
        (二) 基于多元理论支持的供需合作体构成模型
        (三) 供给侧主体功能设计
    二、幼教师资供给的办学体制设计
        (一) 坚持政府主导和省级统筹的体制
        (二) 强化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
        (三) 创新多元化的办学体制
        (四) 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
    三、幼教师资供给的管理体制设计
        (一) 新型主体间的两种性质的关系
        (二) 幼教师资供给的宏观管理体制设计
        (三) 幼教师资供给的微观管理体制设计
    四、幼教师资供给的人才培养体制设计
        (一) 落实师德养成教育的常规制度
        (二) 建立专业培养方案的编修评估制度
        (三) 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四) 确立实践取向的专业培养模式
第七章 基于有效供给的幼教师资供给机制创新
    一、适应需求的供给规划机制
        (一) 建立基于市场的师资供需预测机制
        (二) 强化政府统筹的供需预警机制
        (三) 完善省级统筹的分类规划机制
        (四) 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机动规划机制
    二、服务需求的供给动力机制
        (一) 市场调节与竞争机制
        (二) 院校内部动力机制
        (三) 主体合作动力机制
    三、引领需求的保障机制
        (一) 市场准入机制
        (二) 监督评估机制
        (三) 均衡供给机制
        (四) 投入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理论的指引
        (二)实践的感悟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创意
        (二)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
        (三)幼儿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观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部分 幼儿园大班手工教学活动的前期调研
    一、幼儿园大班手工教学活动研究的概况
        (一)了解情况展开调查
        (二)研究场所的选择
        (三)参与研究的对象
    二、幼儿园大班手工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手工材料的使用情况
        (二)教师的指导方式
        (三)幼儿的活动情况分析
        (四)手工教学活动的作品呈现
    三、手工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材料在活动中运用的效率和效果需提升
        (二)教师指导方式中教育目的性、发展导向性不足
        (三)忽视幼儿作品的评价与呈现的价值
第二部分 幼儿园大班幼儿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方案设计
        (一)活动设计的意图
        (二)活动目标的设定
        (三)教学活动内容的建构
        (四)教学方法的确定
        (五)导向创意的环境创设
    二、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施
        (一)“情境角色代入”教学活动的探索
        (二)“实践体验式”教学活动探索
        (三)“小组合作”教学活动的探索
    三、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施结果
        (一)幼儿发展的效果反馈
        (二)教师对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价
        (三)随机对家长访谈的反馈效果
第三部分 幼儿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开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活动的思考
        (一)创意手工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二)创意手工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幼儿创造潜能的发挥
        (三)创意手工教学活动挑战教师综合协调能力
    二、活动的建议
        (一)科学投放材料,合理布局内容
        (二)强化创意导向,系统规划手工活动设计
        (三)变换教学形式,调动与激发幼儿活动过程的想象与创造
        (四)多样化作品展示与评价,发掘作品对引发幼儿创造性的价值
第四部分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一)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研究总结
        (二)对研究过程的总结
    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读硕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9)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N大学Z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殷切期待
        二、创新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有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
        二、有关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三、有关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应用型本科
        二、培养方案
        三、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
        二、幼儿教师实践性知识观
第二章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第一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
        一、教育及高等教育政策法规
        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政策法规
        三、应用型本科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一、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概念探究
        二、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特征
        三、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
    第三节 N大学Z校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培养目标确定原则
        二、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
    第一节 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依据
        一、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的政策依据
        二、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的理论依据
        三、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应遵循的原则
        二、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
    第三节 N大学Z校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设计
第四章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第一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安排依据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理念及课程结构
        二、依据《课程标准》中有关幼儿教师课程的规定
        三、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及问题透视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
        一、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组织的原则
        二、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类别
        三、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各课程的比例关系
    第三节 N大学Z校区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
        一、遵照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的课程结构安排
        二、遵循课程设置的基本过程保障课程顺利进行
        三、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撑
第五章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安排
    第一节 实践性环节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实践性环节的内涵分析
        二、实践性环节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环节安排的原则
        一、与各类课程的统一性
        二、实施时间的全程性
        三、管理制度的系统性
    第三节 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环节的安排
        一、实践性环节的总体思路
        二、实践性环节的具体安排
    第四节 N大学Z校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环节的设计
        一、以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各学期见习实习
        二、以系统的实习制度保障学生自主实习
        三、加快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保障专业实验顺利进行
结论及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幼儿园教师问卷》
    附录二: 《幼儿园园长问卷》
    附录三: N大学Z校区人才培养方案
致谢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10)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1.2.2“智慧校园”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内涵
        2.1.1 智慧校园的概念界定
        2.1.2 智慧校园的内涵
    2.2 智慧校园对于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效能和理论依据
        2.2.1 智慧校园对于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效能
        2.2.2 智慧校园对于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理论依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初中信息技术教与学需求分析
    3.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3.1.1 问卷设计的目的和思路
        3.1.2 问卷发放和回收
    3.2 问卷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3.2.1 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3.2.2 教师的教学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3.3 调查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智慧校园应用策略的制定理念
        4.1.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4.1.2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4.1.3 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4.2 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智慧校园建设现状
    4.3 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制定原则
        4.3.1 符合学习理论的要求和教师教学需求
        4.3.2 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4.3.3 注重反馈和评价的设计
    4.4 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4.1 课前—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4.4.2 课中—资源的展示和学生问题的解决
        4.4.3 课后—知识的巩固与延续性学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验探究
    5.1 实验目的与对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2 实验模式选择
    5.3 实验变量与实验假设
        5.3.1 实验变量
        5.3.2 实验假设
    5.4 实验过程
        5.4.1 前测
        5.4.2 实验实施
    5.5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5.5.1 实验后测
        5.5.2 观摩结果反馈
        5.5.3 学生学习体验调查
        5.5.4 实验结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1.1 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特征分析
        6.1.2 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教学中的应用效能分析
        6.1.3 智慧校园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总结
    6.2 反思和展望
        6.2.1 智慧校园在教学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分析
        6.2.2 研究的不足
        6.2.3 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幼儿个性化、操作型壁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手教师数学游戏教学运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L校1-3年级为例[D]. 韩丹. 扬州大学, 2021(09)
  • [2]不负历史重托 谱写新的篇章(笔谈)[J]. 侯典牧,黄河,李莹,马良,李慧波,戴昭,魏开琼,周应江,陈虹,孙晓梅.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0(06)
  • [3]幼儿园科学实验课的微课设计研究[D]. 胡瑞月.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高效“6+1”课堂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济源一中为例[D]. 张赛. 西南大学, 2020(01)
  • [5]混合式教学环境下的生成性资源进化机制研究 ——以《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为例[D]. 弓潇然. 西南大学, 2020(01)
  • [6]基于游戏化学习的小学编程教学设计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D]. 钟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2019(02)
  • [7]幼儿教育师资有效供给研究 ——以D省幼儿教育师资供给为例[D]. 张根健.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8]幼儿园大班创意手工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D]. 宋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9(01)
  • [9]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以N大学Z校区为例[D]. 温慧敏. 宁夏大学, 2018(01)
  • [10]智慧校园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为例[D]. 曲辰. 山东师范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以少儿个性化操作海报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