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

一、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霍富坤[1](2021)在《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健康战略的角度提出“体医融合”,加强非医疗手段对于健康的干预,重视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的重要价值。体育运动促进健康已是全民共识,但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增进健康却要科学的指导,体医融合有利于借助体育与医疗的优势解决好运动的安全性、运动的有效性、运动的可持续性三个核心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中职体育如何在体医融合理念及实践探索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成为重要课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影响中职体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的构建,通过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基本情况以及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并分析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1、体医融合背景下合格的中职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包含四个领域共323个知识点:体育卫生领域分为健康促进,运动与环境,运动与营养,不同人群体育卫生四部分内容;医务监督领域分为体育教学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医务监督两部分内容;运动创伤与防治领域分为运动性病症,运动性伤害急救,运动损伤三部分内容;运动康复领域分为按摩,常见慢性病运动疗法及运动处方,传统体育养生法三部分内容。2、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医融合关注度不高,所掌握的体育保健知识不均衡,与职业相关的职业病预防知识不足。3、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车佩锦[2](2021)在《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能力的调查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4月下旬,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连续发生三起校园体育猝死事件。也正因如此,当年7省市连发通知取消中考体育。体育安全问题一直是近几年的热点话题。2019年,太原市第二届小篮球联赛,创下省内篮球赛事参与人数的新高。身体接触多和对抗性强是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安全意识弱和安全能力差是少儿阶段学生的特征之一,无形中增添了少儿参与运动的安全隐患,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少儿篮球教练员作为中国篮球金字塔底层力量的服务者和支撑者,既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参与篮球运动少儿的生命安全,也对保障少儿安全的参与篮球运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需求现状,分析影响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水平的因素,以探索提高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能力的可行措施。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法确定了论文的选题和完成了本研究所需要的问卷。2020年10月-2021年1月对太原市20所篮球培训机构的144名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教练员基本情况;二,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调查和运动损伤急救技能的自我评价;三,教练员急救知识学习意愿的调查。结论:1.太原市少儿篮球教练员的年龄与教龄偏年轻化,急救培训参与率低,有82.64%人未参加过培训。获得救护员资格证书的人偏少,仅有11.11%人获得了证书。2.教练员运动损伤的急救知识水平整体较差,有待提高。144名调查对象中,知识部分及格率仅为27.78%;在急救技能自我评价中,表现为教练员急救技能掌握薄弱,特别是对于心肺复苏急救和创伤止血技能亟需提高。3.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不均衡。对于常见的闭合性损伤和运动性病症的急救知识掌握较好,而对于开放性创伤的止血、包扎和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掌握较差。对于轻微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存在懈怠思想。4.教练员对于学习损伤急救知识与技能有很高的意愿。75%人愿意参与急救相关培训,并认为其很有必要。但他们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途径较为缺乏,学习急救知识的自主意识比较薄弱,47.92%的人认为自己学习急救知识的主动性不足。5.所学专业不同和是否获取救护员资格证书是影响教练员急救知识水平的重要因素。获取救护员资格证书有助于教练员急救知识水平的提升,体育专业教练员的急救知识成绩优于非体育专业教练。建议:对教练员的建议:(1)教练员应加强对掌握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与技能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参与急救培训,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2)全面均衡的提高自身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和技能;(3)向学生传授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处理知识。对培训机构的建议:(1)新教练的入职培训中渗透运动损伤急救知识;(2)定期培训教练员急救知识与技能;(3)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宣传和普及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知识。

李加鹏,王嵘,苏利强,陈海春[3](2020)在《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性别、年龄、运动项目、损伤类型与部位等特点,结合大学生现场救护技能掌握、获得途径和技能类型需求等情况,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为依托,制定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内容,并开展运动损伤救护技能的实践教学,提高在校大学生运动损伤临场救护能力,保障在校大学生人身安全,为救护技能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与应用提供借鉴。

教育部[4](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曹活[5](2020)在《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武术是中华民族之“国粹”,随着国家对武术的重视,武术套路与散打课程在全国部分高校相继开设。但是,由于武术散打项目具有较强的对抗性与激烈性,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掩藏着一定安全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高校散打教学安全问题与防控策略进行研究。尤其是高校散打课程起步较晚的湖南省,做好散打教学风险认知与防控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德尔菲法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子进行筛选,分析了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素的认知情况。旨在总结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现状,研究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为今后湖南省高校散打课程的开展,提供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经验与理论参考。研究表明:1.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素指标分类表:是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73个三级指标组成。2.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现状:1)教师方面风险主要是教学工具与技术的错用、教学内容单一与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现场指挥经验不足与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认识不足等共13个首要因素;2)学生方面风险主要是自身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较差、练习散打年限较短、自身抗击打能力较弱、运动技术动作的不规范与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等共9个首要因素;3)环境方面风险主要是室内外温差大、拳脚靶等护具质量不合格、个人情感与情绪波动问题、散打场地质量与身体素质训练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共5个首要因素;4)制度方面风险主要是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不够、面对突发事件的急救经验不足与运动损伤急救药物不齐全共3个首要因素。3.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1)损伤前的风险规避;(2)损伤后的损伤控制、风险转移与风险承担。

徐娟[6](2020)在《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功能性训练逐渐成为人们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渐应用到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之中。在学校体育领域中,跳远运动已经成为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程的必修项目,本文以改善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为出发点,以发展学生跳远专项素质为手段,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跳远成绩的最终目的为基本思路,探究功能性训练在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普修跳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们跳远运动成绩的影响。旨在丰富跳远教学练习手段,提高课堂效率,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们的运动成绩的目的,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广州体育学院2019级体教6班和8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在跳远教学中,对实验班学生采取功能性练习手段,对照班学生采用常规的练习手段,经过16学时的教学实验后,对两个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功能动作筛查(FMS)得分、专项素质成绩、跳远成绩、跳远达标成绩、学生们对教学反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方式采用组间对比与组内对比相结合。研究结果显示,在实验后,实验班学生的主动直膝抬腿、身体旋转稳定性、总分平均分较对照班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班学生的得分要高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的跳远成绩较实验前平均提高了0.91米,对照班则平均提高了0.64米,且实验班由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的有1人,而对照班出现运动损伤的有4人;此外,实验班对课堂的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人数要高于对照班。因此得出以下结论:(1)跳远教学中融入功能性下肢后侧链拉伸及放松练习手段,可以提升体育院系学生下肢后侧链的运动幅度,为跳远过程中创造适宜的起跳角度奠定基础。(2)跳远教学中融入单腿稳定练习手段,可以提升体育院系学生们的本体感觉,进而有助于起跳腿起跳蹬伸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起跳效率。(3)跳远教学中融入髋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练习手段,为跳远的各技术环节创造良好的基础,为发展体育院系学生专项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4)跳远教学中融入核心稳定性练习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的核心稳定性,在跳远过程中,既有利于能量的传输,又有利于提高体育院系学生身体重心的稳定性,进而有利于规范技术动作,提高跳远普修课程的跳远成绩。(5)跳远教学中融入功能性练习手段,由于练习形式简单、多变,部分动作又富有挑战性,因此学生更愿意参与教学中来,对于课堂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尤寿霞[7](2020)在《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微课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人的认知规律,以碎片化的视频形式展示学习内容、过程的一种结构化数字资源,它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一味的灌输知识,而是构建一条层次清晰、脉络合理的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教师点拨和课后强化复习的学习线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积极引导的一种新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当前,微课的教学方法大多集中应用在基础教育层面,而在高等体育教育的应用较少,在体育技术教学领域更为少见,因此,使微课与体育教育技术教学更好的结合是必要的。田径运动作为“运动之母”,对于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协调等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跳远项目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田径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跳远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为了使跳远教学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其更好的教学方式,保持教学活动的新鲜活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挺身式跳远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本论文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挺身式跳远微课辅助教学展开研究。随机抽取广州体育学院2018级体育教育专业两个班级(44名同学),进行4周的教学实验,探究微课辅助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技术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方面实施效果的对比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微课应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其能更好地提高挺身式跳远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得到一定提升,但实验前后无显着性差异;2、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实验前后存在显着性差异;3、微课辅助教学模式的课堂更能够提高学生自信心,在运动中更敢于表现自己、挑战自己、提高自己,与对照组学生相比有显着性差异;4、微课辅助教学模式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实验组技评与达标成绩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

秦新[8](2020)在《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以前对于温饱的追求逐渐转变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思想观念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着不断地变化,体育强国政策带动了全国人民对体育的重视,全民健身高潮逐渐兴起,使得体育进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社会化,学校体育教育也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最后环节,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健康人才的重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系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主要途径,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学生体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决定着其培养出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从啦啦操选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四个维度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场地设备、考核评价方法及内容标准六个方面对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实施现状展开了调查,查找啦啦操课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促进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科学健康开展及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的四个维度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当前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时间偏短,属于新融入的课程,特色和价值不突出,受传统类似项目的影响开设不稳定。(2)课程目标的表述较为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标准也不够明确。注重身体素质目标和运动技术学习,对于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的重视度不够。(3)课程内容的编制上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不够。在教学中“重技术轻理论”现象严重。(4)云南省高校啦啦操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优势,但啦啦操教师总人数太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在教学中教师兼任教学项目的现象严重,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5)啦啦操课程的教学方法趋于保守主要以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为主,教师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多媒辅助教学法以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的应用不足,趋同于传统运动项目。(6)当前各校啦啦操教学场地设施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该项目受到学生的喜爱选课率高,生师比例普遍偏高。场地设施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课后场馆不开放,不仅给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课后的自主学习。(7)啦啦操课程的考核内容及标准均有待进一度的完善。实践中注重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的考核。部分学校没有将理论知识纳入考核中,直接影响到理论课程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8)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主体及方式太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总结性评价,对诊断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运用很少,不能对学生学习啦啦操课程的过程进行考核。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建议:(1)各校提高对新项目的认识和了解,重视其融入体育课程,稳定其开展。(2)立足于自身办学特色结合《纲要》的指导,制定具体、细化的课程目标,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啦啦操课程。(3)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内容纳入其中,保证其体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4)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聘请高资历的教师入校,改善教师队伍。(5)鼓励教师尝试新教法,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6)合理设置开可时间,和场馆开放时间,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改善教学环境。(7)优化设置课程考核内容板块及比例,关注理论学习,注重过程考核。(8)优化可程考核评价方式及主体多元化,将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纳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唐德艾[9](2020)在《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不可超越的先决条件。体育教学安全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最为关注和重要的环节。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通过对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现状的研究,找出影响体育教学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就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希望能为自贡市自流井区相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体育教学安全管理上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推动体育教学安全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发生伤害事故的情况、损伤类型以及原因等安全现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给学生带来的主要是身体上的伤害,但对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被调查学生中有74.9%的学生表示会对心理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2、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比例较高,占被调查人数的30%。伤害事故主要的损伤部位是膝关节,其他依次为踝关节、腕关节、腰部、其他部位和肩关节;运动损伤类型中最常见的是拉伤、擦伤、扭伤。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体育运动项目是:篮球运动项目、足球运动项目和武术运动项目。3、教师和学生对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不同看法。教师认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够和身体素质差导致的伤害所占比例分别为26.8%、24.4%,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原因和由于第三方过失导致的伤害所占比例分别为33.3%、29.5%。教师和学生的看法应协调统一,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4、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体育教师安全意识较高,但是还应加强对处理损伤办法相关知识的教学。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关注课堂安全和传授安全知识分别占比77.5%、67.5%,学生认为教师经常讲解处理损伤办法的知识只有30%。有38.9%的体育教师不了解运动性猝死的临床表现,因此教师自身应加强关于猝死知识方面的学习。5、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生安全状态较好。男女生对安全重要性和安全知识方面的认知没有显着差异,但在安全意识上存在显着差异。6、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校场地器材设施陈旧,缺乏检修和及时更新;体育教师紧缺且工作量大;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对体育相关人、物的管理。7、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学校、家庭没有形成合力。8、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使用情况存在较大问题。对场地器材设施偶尔进行检修或从不检修和更新的学校有61%,场地器材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的学校有41.3%,27.8%的学校场地器材设置不合理;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的检查和学生对场地器材的了解总体情况较好。

周嘉瑶[10](2019)在《2017年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小学生因身体各器官机能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热爱运动,但其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导致其出现运动伤害的机率要远高于其他人群。运动伤害的发生不仅给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目的:本文为减少小学生运动伤害事件的发生,保障学生安全,通过对北京市十所小学的小学生体育活动基本情况以及运动伤害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十所小学的小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基本特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调研。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网站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了解近十年我国运动伤害的相关研究现状。使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组编制的“学生体力活动调查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防护调查表”对北京市十所小学的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EXCEL和SPSS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结论:1.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的基本情况:北京市小学生总体运动伤害发生率高,且不同性别、年级伤害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不同地域之间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男生伤害发生率为67.4%,女生伤害发生率为62.8%。小学高年级伤害发生率高于小学低年级。2.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基本特征:学生容易发生运动伤害的体育项目排名前三的是篮球79.7%、田径71.7%、足球66%。损伤常发生在跌倒动作当中。小学生发生运动伤害以急性运动损伤为主。受伤程度以轻度为主。学生易受伤害部位排名前三的是膝部41.2%、踝部21.4%、头部10.5%。损伤类别以皮肤损伤(擦伤、刺伤、切伤、挫裂伤)为主。损伤易发生在秋季下午,晴天,且温度适中时损伤发生率最高。损伤发生在室外的比例高于室内。3.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处理情况:伤害发生后主要处理人员是家长和学校老师,处理场所多为现场处理。4.学校对运动伤害的管理措施基本情况: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制度缺陷;体育器材设施存在不安全因素;学校老师及学生缺乏安全知识培训;没有完善的学生体质档案储存制度。

二、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体医融合综述
        2.1.1 体医融合概念界定
        2.1.2 国外体医融合发展现状
        2.1.3 国内体医融合发展研究
        2.1.4 体医融合与学校体育的结合研究
    2.2 教师知识结构综述
        2.2.1 教师知识研究
        2.2.2 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研究
        2.2.3 体育保健知识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构建
        4.1.1 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文本结果
        4.1.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补充结果
        4.1.3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一轮调查结果分析
        4.1.4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二轮调查结果分析
        4.1.5 中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体育保健知识第三轮调查结果分析
    4.2 山东省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调查结果与分析
        4.2.1 任课教师基本情况
        4.2.2 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自评结果
        4.2.3 存在问题与不足
5.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提升策略
    5.1 强化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5.2 通过职后培训巩固体育保健知识
    5.3 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4 开通体育教师进入运动处方门诊进修新渠道
    5.5 吸引体医融合人才进入中职体育教师队伍
6.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能力的调查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小篮球事业的蓬勃发展
        1.1.2 少儿体育安全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教练员
        1.3.2 运动损伤
        1.3.3 运动损伤的急救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据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基本情况统计
        3.1.1 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个人基本情况
        3.1.2 教练员运动损伤经历和运动损伤急救处理经历情况
        3.1.3 教练员救护员证书的获取情况
    3.2 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
        3.2.1 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总得分情况
        3.2.2 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各维度得分情况
        3.2.3 运动损伤急救技能掌握的自我评价得分情况
    3.3 教练员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3.3.1 教练员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途径
        3.3.2 影响教练员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因素
    3.4 教练员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意愿
        3.4.1 教练员对于学习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兴趣程度
        3.4.2 教练员获取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意愿调查
    3.5 不同特征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3.5.1 不同学历教练员急救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3.5.2 不同专业教练员急救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3.5.3 不同兴趣程度教练员急救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3.5.4 有无救护员证书的教练员急救知识的差异性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对教练员的建议
        4.2.2 对培训机构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能力的调查和对策研究》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能力调查和对策研究》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概述
    (一)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性别与年龄特征
    (二)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运动项目特点及部位类型
    (三)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二、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现场救护能力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大学生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掌握情况
    (二)大学生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获得途径
    (三)大学生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需求情况
三、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开展与应用
    (一)现场救护技能教学开展的优势
    (二)现场救护技能的教学原则
        1.入学教育与体育专项课程教育相结合。
        2.运动损伤救护理论基础教学与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相结合。
        3.运动损伤临场救护理论教育与模拟演练实践相结合。
        4.短期集中培训与适时提高培训相结合。
        5.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教学与体育课程考核相结合。
        6.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三)高校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教学内容
        1.注重运动损伤现场情况评估的能力培养。
        2.以常见高发的运动损伤现场救护为主。
        3.以技能实践教学为主。

(5)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散打
        2.1.2 散打教学
        2.1.3 风险
        2.1.4 风险防控
    2.2 体育教学风险方面的研究
    2.3 高校散打教学研究
    2.4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方面研究
    2.5 高校散打教学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
    2.6 个人见解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的特征
        4.1.1 散打运动项目的特征
        4.1.2 散打教学风险的特征
    4.2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来源与分类
        4.2.1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来源分析
        4.2.2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来源分类
    4.3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素指标筛选
        4.3.1 风险因素指标筛选的步骤
        4.3.2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子分析
        4.3.3 高校散打教学风险因子检查表
        4.3.4 咨询专家的选择
        4.3.5 专家咨询后的结果
    4.4 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现状调查与分析
        4.4.1 教师因素
        4.4.2 学生因素
        4.4.3 环境因素
        4.4.4 制度因素
    4.5 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
        4.5.1 损伤前风险防控策略
        4.5.2 损伤后风险防控策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致谢

(6)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2.1.1 跳远
        2.1.2 功能性训练
    2.2 研究综述
        2.2.1 跳远技术特点的概述
        2.2.2 跳远技术教学与训练的研究综述
        2.2.3 功能性训练的发展研究
        2.2.4 功能性训练在跳远项目中应用的研究
3 研究对象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教学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比较分析法
4 实验方案设计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和器材
    4.3 实验原则
    4.4 实验对象
    4.5 指标的选取及测试目的
        4.5.1 专项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取
        4.5.2 专项素质指标的测试目的
        4.5.3 功能性动作测试指标选取
        4.5.4 功能性动作指标的测试目的
    4.6 实验教学安排
    4.7 实验控制
5 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各项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5.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基本信息对比分析
        5.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5.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功能动作筛查(FMS)结果对比分析
        5.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5.2 功能性训练计划制定的依据分析
        5.2.1 跳远技术特点及对学生身体基本能力需求分析
        5.2.2 实验前实验班功能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分析
        5.2.3 功能动作筛查(FMS)失分动作对跳远技术影响
        5.2.4 实验班功能性训练方案的制定
    5.3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测试情况对比分析
        5.3.1 实验后实验班、对照班学生专项素质指标对比分析
        5.3.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功能动作筛查(FMS)结果对比分析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跳远成绩对比分析
        5.3.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跳远成绩达标情况对比分析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反馈情况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教育改革是国家新课程标准下的必然发展
        1.1.2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符合社会发展趋势
        1.1.3 微课辅助教学模式出现迎合了高等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教学的概念
        2.1.2 体育教学的概念
        2.1.3 微课的概念
    2.2 微课的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
        2.2.1 微课的理论基础
        2.2.2 微课的基本特征
    2.3 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2.4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4.1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2.4.2 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2.5 体育技术教学的特点及微课融入体育技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5.1 体育技术教学的特点
        2.5.2 微课融入体育技术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2.6 国内外微课的研究现状
        2.6.1 国外微课研究现状
        2.6.2 国内微课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实验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微课在高校体育专业普修课跳远应用研究的实验前端分析
        4.1.1 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学科分析
        4.1.2 实验对象的分析
    4.2 高校微课典型案例的开发
        4.2.1 高校微课设计以及开发
        4.2.2 高校微课典型案例设计
    4.3 高校普修课跳远微课运用的教学过程
        4.3.1 确定主题
        4.3.2 学情分析
        4.3.3 教学设计
        4.3.4 跳远微课教学视频的设计脚本
        4.3.5 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普修课跳远教学课中实施过程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分析
        4.4.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体育学习兴趣显着性分析
        4.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信心显着性分析
        4.4.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术掌握与运用结果分析
        4.4.5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微课教学的反馈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微课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没有明显优势
        5.1.2 微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
        5.1.3 微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5.1.4 微课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5.2 建议
        5.2.1 以个性化学习为主,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素养及微课制作能力
        5.2.2 以趣味性学习为辅,鼓励学生参与微课制作,提升参与感,提高自信心
        5.2.3 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追求高质量微课教学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实验调查问卷
    附件 B 体育学习兴趣水平评价量表
    附录 C 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
    附录 D 体育素质测试指标的问卷调查
    附录 E 身体素质测试细则
    附录 F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G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 H 专家问卷效度评价表
    附录 I 对照组教案
    附录 J 实验组教案
    附录 K 教学图片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是课程改革的时代需求
        1.1.2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存在一定问题
        1.1.3 研究啦啦操选修课程对于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1.4 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3.3 关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
        1.3.4 关于高校啦啦操课程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基本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实地考察法
        2.3.4 数理统计法
        2.3.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基本情况分析
        3.1.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修课程开设的现状
        3.1.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文件配备现状
    3.2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选修课程编制的解读
        3.2.1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设定分析
        3.2.2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分析
        3.2.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实施情况分析
        3.2.4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考核评价分析
    3.3 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实践反思
        3.3.1 啦啦操课程进入云南省高校的时间普遍偏短,课程开设不稳定
        3.3.2 啦啦操课程目标表述过于笼统,领域划分不清晰
        3.3.3 啦啦操课程内容相对空泛,教材的理论指导性不足
        3.3.4 啦啦操课程实施方法相对保守
        3.3.5 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和标准不够合理
    3.4 云南省普通高校啦啦操课程实践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3.4.1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开设和定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2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目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3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内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4 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5 云南省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教学法方法存在问题与对策
        3.4.6 当前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4.7 部分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场地设施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3.4.8 高校啦啦操课程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9)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安全的概念
        1.4.2 学校体育教学的概念
        1.4.3 学校体育教学安全的概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分析
        3.1.1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情况
        3.1.2 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常见体育项目现状分析
        3.1.3 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常见运动损伤类型分析
        3.1.4 学校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3.2 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在体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因素
        3.2.2 体育教学中的活动主体——学生因素
        3.2.3 体育教学管理工作——学校因素
        3.2.4 支持学生参加学校体育活动——家庭因素
        3.2.5 作为进行体育教学物质基础——场地器材因素
4 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体育教学安全的引导者——教师
        4.1.1 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4.1.2 教师加强对特殊体质学生的关注和引导
        4.1.3 端正教学态度,增强责任心
        4.1.4 提高教师教学安全管理能力
    4.2 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承受者——学生
        4.2.1 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4.2.2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运动能力
        4.2.3 学生正确对待自身身体和心理存在的问题
    4.3 体育安全工作决策者——学校
        4.3.1 学校领导提高对体育教学安全的认识
        4.3.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4.3.3 增强师资力量
        4.3.4 加强对个别特殊体质学生的管理
    4.4 体育教学安全的支持者——家长
    4.5 体育教学安全的物质保障——场地器材
        4.5.1 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
        4.5.2 合理设置场地器材、进行专人管理,提高对场地器材的认知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10)2017年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1.1 伤害的概念
        2.1.2 运动伤害的概念
        2.1.3 运动防护的概念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运动伤害致因的研究
        2.2.2 关于运动伤害的归责研究
        2.2.3 关于运动伤害的预防对策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4 文献综述述评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路线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技术路线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2.1 研究重点
        3.2.2 研究难点
        3.2.3 研究创新点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4.1 北京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
        4.1.1 北京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性别分布情况
        4.1.2 北京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分布情况
        4.1.3 北京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情况
        4.1.4 北京市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
    4.2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基本情况
        4.2.1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的基本情况
        4.2.2 不同性别学生伤害发生对比
        4.2.3 不同年级学生伤害发生对比
        4.2.4 不同地域学生伤害发生对比
        4.2.5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项目特点
        4.2.6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机制
        4.2.7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性质、程度及受伤部位
        4.2.8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类别
        4.2.9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时空特点
        4.2.10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场地材质
        4.2.11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原因
        4.2.12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处理情况
    4.3 体育活动、体质成绩与受伤次数的相关分析
    4.4 学校部门相关管理措施政策
    4.5 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对策
        4.5.1 学校层面
        4.5.2 教师层面
        4.5.3 学生层面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5.2.1 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
        5.2.2 重视体育工作,落实体育工作制度
        5.2.3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安全责任感
附录
    附录A 学生体力活动调查表
    附录B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防护调查(损伤篇)调查问卷
    附录C 学校体育运动伤害管理措施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医融合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师体育保健知识结构研究[D]. 霍富坤.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太原市篮球培训机构教练员运动损伤急救能力的调查和对策研究[D]. 车佩锦. 山西大学, 2021
  • [3]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现场救护技能教学研究[J]. 李加鹏,王嵘,苏利强,陈海春.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4]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5]湖南省高校散打教学风险防控策略研究[D]. 曹活.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功能性训练对体育院系学生田径普修课程跳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D]. 徐娟.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7]微课在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跳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尤寿霞.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8]云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啦啦操选项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 秦新.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9]自贡市自流井区初中体育教学安全现状和对策研究[D]. 唐德艾. 西南大学, 2020(01)
  • [10]2017年北京市小学生运动伤害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 周嘉瑶.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