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

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

一、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仪[1](2019)在《冲击荷载作用下路面动态响应及数据库评判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日益健全的交通网,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国家安防提供了便利的通行条件。对于道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的是汽车荷载,除此之外,道路也会承受特殊冲击荷载,这些冲击荷载常常会达到设计载荷的几十倍之多。因此需要对冲击荷载作用于道路时,路面的动态响应进行研究,保证一些特殊设备在道路上的正常使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全面调查了梅州市交通路网,并对道路结构进行统计,最终得出梅州市典型路面结构,根据冲击荷载的特殊性,提出针对冲击荷载的检测指标权重划分标准;(2)选取梅州市典型路面结构,应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路面变形的动态响应;(3)依据三维试槽足尺加载试验,对冲击荷载与FWD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关系进行研究;(4)根据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的动态响应以及弯沉关系,提出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承载能力评价准则以及路面破坏标准;(5)基于百度地图API与提出的评判准则,采用JAVA编程语言开发道路承载能力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了梅州市典型路面结构以及基于冲击荷载的检测指标权重划分标准;建立了在模量衰减情况下,路表最大变形、永久变形以及回弹变形的响应规律以及路表变形与模量的关系模型;根据三维试槽试验结果与路面破坏状态研究,建立了落锤式弯沉仪与冲击荷载作用下弯沉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承载能力评判标准;据此开发了道路承载能力评判系统。

郭博[2](2019)在《县乡道路网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及常态化预防性养护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截至2018年末,中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85.9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4万公里。农村地区县乡道道路总里程已超过400万公里。目前农村县乡道路网管养存在资金受限、养护资金利用率低、管养模式不合理、养护与决策分离等突出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引入“常态化预防性养护”养护模式,对县乡道路网制定合理的路网中长期养护规划方案,为解决县乡道路网管养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导制定县乡道路网养护维修计划提供参考。本文参考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的决策流程,建立了县乡道网级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决策框架,其中包括:路段划分、路用性能评价、路用性能预测、养护需求确定、养护方案决策。首先,提出了基于路面基本属性的动态划分方法进行路段划分,确定基本决策单元;其次,建立对过失误差数据进行筛选的阈值模型,建立了县乡道路路况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夹角余弦赋权法对分项评价指标的规范权重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处理后的路况数据和优化后的分项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指标PQI进行路况评价;然后,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路网各决策单元的路用性能状况进行预测;根据路况评价结果和路况预测结果确定养护规划期内的路网路用性能组合状态,对组合状态进行简化,采用建立的决策树模型确定养护规划期内的路网养护需求,并采用“加权偏差平方和差值比较法”进行县乡道路网养护优先级排序;最后,引入“预防性养护常态化”维修养护模式,以0-1背包问题模型为原型,建立养护资金优化分配模型,采用路面综合质量指数PQI提升值作为效益指标,通过LINGO软件对模型的核心算法进行编程求解,得出县乡道路网中长期养护规划方案。论文将为A市xx区县乡道网级路面制定养护修复五年计划(2016-2020年)作为案例,分析网级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方法,制订养护规划决策方案,引入“常态化预防性养护”维修养护模式,以图实现有限的养护维修资金利用的效益最大化,避免养护需求与决策的分离,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路面中长期规划及其方法可为县乡道路网制订养护规划提供参考,对提高县乡道养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王文奇[3](2018)在《新型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等地区进一步修建公路是必然趋势。因为温拌沥青技术节能减排、对环境友好、延长施工的季节、适合高原地区的应用、扩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范围,有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和推广必要性。我国需要价格较低、性能较好的国产沥青温拌剂,更需要可以对沥青改性的温拌沥青改性剂。本文依托四川省教育厅项目“低碳环保沥青路面材料新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6ZB0164)、省部级学科平台课题“绿色节能的沥青路面材料研究及其工程应用”(项目编号:szjj2015—074)、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基金“基于节能减排的沥青路面材料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编号:15206569),分别以国产的有机降黏型的ACMP温拌改性剂、ACMP温拌改性沥青、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为研究对象,开展试验和理论研究。重点对沥青微观结构、纳观结构以及温拌机理、改性机理等基础理论开展研究,研究了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并研究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以及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温拌改性沥青路面进行寿命预测。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开展了国产新型的ACMP温拌改性剂、温拌改性沥青的性能试验,并与基质沥青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综合各项指标,确定了ACMP—1型、ACMP—2型和ACMP—3型温拌改性剂的内掺法的最佳掺量分别是8%、9%、15%。(2)针对我国目前温拌改性沥青基础理论研究还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采用扫描电镜、荧光电镜、原子力显微等仪器对ACMP温拌改性沥青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合红外光谱、能谱分析、核磁共振谱等分析,对ACMP温拌改性沥青的分子结构、温拌机理和改性机理等基础理论进行研究。通过上述微观和纳观的手段,结合红外光谱、能谱分析、核磁共振谱,从表面微观和纳观、化学组分、分子结构、胶体结构类型、能谱等角度分析研究了该材料的温拌机理;从分散相、分子量、相容性、反应和交联、聚合物共混、胶体结构类型等角度研究了该材料的改性机理。通过研究ACMP温拌改性剂的降黏机理,分析阐述了温拌改性剂对沥青实现温拌的技术原理;通过研究ACMP温拌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分析了施工完成后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改性技术原理。(3)开展了以密实悬浮结构AC—13型为代表的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以及密实骨架结构SMA—13型为代表的两种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采用ACMP—1型温拌改性沥青,对于通常比AC沥青混合料更难拌和的SMA沥青混合料,采用120℃的拌和温度,可以延长拌和时间至120s。基于工程经验分析、室内试验与理论研究,指出了确定ACMP—1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的方法,通过实验室试拌和并调整拌和温度,该方法比黏度—温度曲线方法更为恰当。完成试验和理论研究,在此的基础上指出:综合研究后确定ACMP—1型温拌改性沥青在130℃140℃、ACMP—2型温拌改性沥青在110℃120℃、ACMP—3型温拌改性沥青在70℃80℃拌和混合料。通过开展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等试验,研究并检验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等路用性能。通过试验,验证了国产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部分指标,如低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超过基质沥青的热拌的相同级配的混合料,性能与进口温拌沥青混合料相当。研究了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分析其强度增长的特点,并做了机制分析。(4)选择适用范围更广、性能较好的AC—13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采用UTM等试验设备,开展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小梁试件疲劳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该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小梁的抗疲劳的性能,论证了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特性。验证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疲劳试验性能超过基质沥青的AC—13型混合料的试验数据,但不及SBS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橡胶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以及温拌橡胶改性沥青AC—13型混合料的。(5)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程序,结合路面变寿命设计理念,构建出了预测温拌改性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的方法。该方法切实可行,精度较高。(6)依托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试验路和实体工程,进行了ACMP且温拌改性沥青的成本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效益分析,验证了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和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技术既可以对混合料实现温拌,还可以对沥青实现改性,有助于沥青混合料在低温地区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延长沥青路面寒冷季节的施工时间,还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是一项环境友好、节能减排的技术。

万年菊[4](2017)在《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公路是路网结构中的“毛细血管”,是重要的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对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农村公路自身“公益性”的性质决定了养护资金只能由政府主导,但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数据庞大,养护资金需求大,政府财政资金供给有限,养护资金缺口大是制约我国农村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农村公路养护决策有项目级和网级两个决策层次,项目级决策是针对具体路段采取何种养护措施,影响因素主要有养护资金、公路技术状况、交通量、自然因素、路网中的重要程度以及行政因素;而网级决策是在一定的目标要求下对整个路网的待养路段以怎样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以实现养护资金效益最大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路面使用性能和路网中的重要程度。路网中的重要程度可用养护效益来表征,项目实施后其养护效益越大,说明路段在路网中越重要,反之亦然。该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工作实际,以昆明市农村公路为研究背景,从研究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出发,最后落脚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的构建及求解,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分析研究中国农村公路以及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供需现状、供需预测、养护资金缺口测算,养护决策现状分析,得出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未来几年甚至长期处于缺口状态。2)将影响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的主要因素作为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的参数,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评价、预测。农村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采用现行的评定标准;其预测方法,基于昆明市农村公路建设年代较久,基础数据少的特点,采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路面使用性能实例预测,预测精度较高。养护效益评价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方面的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评价。3)归纳总结优化决策方法的优缺点,对比选择适合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的方法—多目标优化决策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4)运用多目标优化决策法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分为单年度和多年度两种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输出结果良好、直观,方案可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部门选择。

杨波[5](2016)在《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指标及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地广人稀,以县、乡(镇)、村行政级别划分,近几年新疆农村公路得到大力发展,使得农牧业发展迅速。根据调查,截止到本世纪前十年,新疆农村公路里程达12万公里,占新疆公路总里程的76.2%,位居西北首位,西部第五位,全国第16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截止到2015年,农村公路实现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9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在农村公路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由于新疆地貌广阔,地形地貌多种多样,使得部分地区路基路面的设计并不合理。针对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的建设,本文分析了新疆地形地貌特征、新疆绿洲分布规律和水文植被特点,并将新疆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和主要设计指标加以分析,结合新疆农村公路交通组成及地质条件,给出不同交通量等级和路基强度的路面结构组合,对新疆农村公路的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其次,结合新疆阜康市S111线岔口—南台子段改扩建工程,对原路基路面进行调查,参考国家规范设计为三级农村公路,并给出“4cm沥青混凝土+20cm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天然砂砾”的路面结构。最后,基于阜康荒漠绿洲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土质以湿陷性低液限粉土为主,用Bisar3.0路面结构力学计算软件进行了路基、路面应力分析,得到沥青面层上部的压应力和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弯拉应力。同时,对不同路基强度对路面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水泥稳定类基层的疲劳方程,计算得到了路基强度越高,在上部行车荷载作用下对路面结构影响越小,可确保道路达到设计使用寿命。

仲燕飞[6](2016)在《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典型简易路面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公路网不断的完善和优化,我国对低等级公路的建设日益重视,各省市也开始建立适用于当地低等级道路的路面典型结构,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目前我国路面设计规范大多针对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路面结构设计,对低交通量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没有明确的指导,而且各个地区存在很大差异,也使得规范难以统一。在路面结构探索后,对于施工工艺,一些地方公路因为施工技术缺乏,施工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致使许多农村公路在投入使用初期就出现了结构破坏和功能破坏,加上后期养护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对,对道路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降低使用寿命,增加建设成本。由于西藏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相比于其他省市,最大特点是高海拔高寒区存在和紫外线非常强烈。前者对道路建设的影响是可能存在多年冻土区,造成路面基层冻融,面层裂缝,后者紫外线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几乎和温度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一致甚至接近。加上交通情况和地质情况的具体特殊性,对西藏农村低等级路面的典型简易结构必须深入研究。本文基于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病害调查,针对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划分了交通等级、土基等级,并结合西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面层与基层材料使用条件,推荐了路面面层与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取值范围。基于结构层设计参数的受力敏感性分析,最后以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土基回弹模量为变量,推荐了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形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形式。其成果对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许卉[7](2012)在《适用于黑龙江省典型区域的通乡公路路面结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乡公路隶属农村公路,作为国道和省道的重要补充,通乡公路是国家公路网的组成部分。由于通乡公路运输强度不大但数量众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枢纽作用。党中央在“十六”大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机遇期。黑龙江省农村公路不通、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本课题通过对黑龙江各公路自然分区内的已有通乡公路的路面组合形式以及在目前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的调查,结合各个自然区划内工程地质情况,并根据各种类型通乡公路结构所选用的结构层材料,各结构层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路基稳定性对路面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病害分析。通过对原有的通乡公路的结构组合形式进行技术分析,依据理论并结合黑龙江省多年的应用经验,提出三种适合于该省不同地区通乡公路的典型路面结构形式,其中包括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和砌石路面。针对黑龙江省各地区气候的差异性选用不同的路面组合形式,通过计算论证其可行性,分析每一种路面的优缺点,最后确定最适合该地区的路面组合形式。从经济方面考虑,运用静态和动态这两种投资计算方法对新提出的三种路面组合形式进行经济评价,从经济角度论证其可行性。

强薇[8](2012)在《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及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出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条件之一;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解决了农民出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问题,但是由于农村公路的设计标准与路面等级较低,管理主体不明确、不统一,养护手段落后,管理体制不完善,并且养护资金匮乏,导致养护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随着农村公路行车荷载的不断增加,我国农村公路使用性能已经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维修技术及决策的研究是目前公路部门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论文通过实地调研对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等级、路面类型、路面结构、病害类型、交通量以及养护维修等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指出农村公路存在等级偏低、路面结构不合理、养护不及时等问题;在病害调查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适宜的处治措施;根据实际的交通组成推荐出适用于枣庄市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及专用公路的沥青路面结构;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以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交通量、路龄以及路段在路网中的地位为影响因素的排序模型;采用和法公式计算了评价指标在养护决策排序模型中的权重;在排序模型的基础上,采用0-1线性规划的方法,构建了以PQI约束与人员约束为条件的网级0—1决策模型,建立了以PCI为评价指标的项目级决策模型—决策树;将网级与项目级决策模型相结合运用于枣庄市农村公路的实例中,对路网中路段进行排序并确定了具体的养护对策。

杨宏虹[9](2010)在《农村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公路建设等级低,建设期集中,资金有限,国家和地方每年对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就必须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投入,去发挥它的最大经济效益,而要想科学合理地使用资金,就必须有效地控制好工程造价。本文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交通部县级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交通部关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比较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典型省市现行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包括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山西、山东德州和河北省的技术标准。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公路路面的基本类型:铺装路面、简易铺装路面以及砂石路面;提出了确定路面结构类型时应考虑的几点因素;分析了我国路面典型结构研究的意义、优点、原则和方法。根据西安市交通量和土基等级的划分,利用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借鉴国内各省份路面结构设计原则,结合西安市现有沥青、水泥路面实际设计和使用经验,对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适合西安市的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从系统的角度利用木桶理论构建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活动和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是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允许相互间出现缝隙和裂痕,构成不同公路工程的造价管理体系都不能是“漏水的木桶”。本文论述了农村公路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重要意义: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是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中之重,其控制成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并结合工作实践,就农村公路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了一些探讨。阐述了如何优化设计以降低或控制工程造价,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中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几点措施。

高彦芝[10](2010)在《复合封层罩面技术在低交通量泥结碎石路面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全国上下都掀起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为保证这些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用最少的资金建最好的农村公路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泥结碎石路是砂石路面的一种,受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路面在一些地区的农村仍较为常见,交通状况严重地制约着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在此情况下,总结出一套较完善的泥结碎石路面罩面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现有泥结碎石路面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复合封层罩面结构形式,其显着优点是造价经济、外观效果好、路面档次高。复合封层是碎石联结层、碎石封层系统和微表处(稀浆封层)系统的结合。利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封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进行分析计算,明确各结构层和结构层间的受力分布状况,为复合封层路面材料的开发、路面结构组合以及路面结构层合理厚度的确定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工程应用实例,从复合封层施工技术中的材料选择、混合料技术指标、配合比设计方法、施工机械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复合封层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借鉴。通车近一年的实体工程表明复合封层应用在低交通量的农村公路中,使用效果良好,且降低工程造价30%以上,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冲击荷载作用下路面动态响应及数据库评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冲击荷载研究现状
        1.2.2 路面结构动力响应与模量衰减研究现状
        1.2.3 道路承载力评价数据库系统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道路使用状况及承载能力调查
    2.1 冲击荷载特征研究
    2.2 广东省梅州市气候及路面结构调查
        2.2.1 调查原则与内容
        2.2.2 粤东地区气候状况
        2.2.3 梅州市公路路面结构与材料调查分析
        2.2.4 道路使用状况检测数据调查分析
    2.3 基于AHP的道路检测权重研究
        2.3.1 层次分析法计算步骤
        2.3.2 结构模型建立与计算检验
        2.3.3 基于AHP的检测指标权重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冲击荷载作用的道路动态响应
    3.1 有限元分析理论
        3.1.1 有限元方法概述
        3.1.2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思路
        3.1.3 有限元动态分析理论
    3.2 abaqus数值模拟
        3.2.1 本构模型与几何尺寸
        3.2.2 荷载作用形式和位置
        3.2.3 材料参数
        3.2.4 层间接触状态
        3.2.5 工况分类
    3.3 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动态响应研究
        3.3.1 冲击荷载作用下路表最大变形研究
        3.3.2 冲击荷载作用下路表永久变形研究
        3.3.3 冲击荷载作用下路表回弹弯沉研究
        3.3.4 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各层最大变形研究
    3.4 冲击荷载作用下路表最大变形计算模型
        3.4.1 A结构路表最大变形计算公式
        3.4.2 B结构路表弯沉计算模型
        3.4.3 C结构路表最大变形计算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三维试槽实验的路面弯沉关系研究
    4.1 三维足尺试槽实验简介
        4.1.1 三维足尺试槽试验简介
        4.1.2 气动加载设备简介
        4.1.3 传感器布置方案
    4.2 基于三维试槽实验的路表动态响应研究
        4.2.1 落锤式弯沉仪原理概述
        4.2.2 FWD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盆研究
        4.2.3 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动态响应
    4.3 冲击荷载和FWD荷载作用下路表弯沉关系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冲击荷载的道路承载能力评判准则研究
    5.1 基于道路承载能力的分级准则研究
    5.2 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承载能力预评方法研究
        5.2.1 道路通过能力评定及分级
        5.2.2 基于道路检测数据的路面承载能力标准
        5.2.3 道路承载能力预评方法
    5.3 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承载能力初评方法研究
        5.3.1 道路承载能力初评标准
        5.3.2 道路承载能力初评方法
    5.4 冲击荷载作用下道路承载能力终评方法研究
        5.4.1 快速测量设备研究
        5.4.2 基于快速测量设备终评测试方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百度地图API的公路承载能力评判系统的实现
    6.1 数据库管理系统
        6.1.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
        6.1.2 数据库结构模式
        6.1.3 最佳方案选择
    6.2 数据库评判系统需求分析
        6.2.1 管理系统目标
        6.2.2 系统功能需求
    6.3 数据库评判系统总体设计
    6.4 数据库系统承载能力评判系统实现
        6.4.1 数据库系统初始界面实现
        6.4.2 数据采集功能设计与实现
        6.4.3 基于地图匹配的承载能力标识
    6.5 本章小结
主要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主要结论
    主要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县乡道路网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及常态化预防性养护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2.1 县乡道路网
        1.2.2 预防性养护
        1.2.3 网级和项目级养护管理
    1.3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数据库
    2.1 县乡道路网基础数据库
        2.1.1 基础数据库组成
        2.1.2 基础数据库数据采集管理
        2.1.3 基础数据库的作用
    2.2 县乡道路网路面管理基础数据库现状
    2.3 路网路段划分
        2.3.1 路段划分主要方法
        2.3.2 县乡道路面路段划分方法
        2.3.3 路段划分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县乡道路网路面路用性能评价
    3.1 路面状况调查
        3.1.1 调查方法
        3.1.2 调查项目
        3.1.3 路面使用性能数据处理
    3.2 路面使用性能评估
        3.2.1 路面使用性能评估模型
        3.2.2 路面使用状况主要评估方法
        3.2.3 县乡道路面使用性能评价体系
    3.3 县乡道路网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3.3.1 县乡道路网路用性能评价指标的选定
        3.3.2 权重值的确定
        3.3.3 县乡道路网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县乡道路网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4.1 路面性能预测模型的主要形式
        4.1.1 确定型预测模型
        4.1.2 概率型预测模型
        4.1.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4.1.4 组合预测模型
    4.2 县乡道路网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4.2.1 预测模型的选定
        4.2.2 GM(1,1)路用性能预测模型的建立
        4.2.3 GM(1,1)模型预测精度
        4.2.4 县乡道路网路况预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县乡道网级路面养护需求及决策
    5.1 县乡道网级路面养护需求与对策分析
        5.1.1 路网养护需求分析
        5.1.2 路网路面养护对策分析
    5.2 县乡道路面养护决策方法
        5.2.1 优先级排序法
        5.2.2 养护资金优化分配法
    5.3 县乡道路网中长期养护规划的决策框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县乡道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
    6.1 预防性养护常态化
        6.1.1 道路预防性养护常态化介绍
        6.1.2 预防性养护参数的建立
    6.2 0-1 背包问题模型
    6.3 路面养护资金分配的优化模型
        6.3.1 路面养护资金分配优化模型的类型选择
        6.3.2 优化模型参数的确定
        6.3.3 养护资金分配优化模型建立
        6.3.4 模型求解思路与最优规划方案的确定
    6.4 案例分析
        6.4.1 县乡道路网概况
        6.4.2 中长期养护计划方案决策优化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新型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有机降黏型温拌沥青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现状
        1.3.2 国内现状
    1.4 当前研究存在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拟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1.5.4 技术路线
        1.5.5 研究方法
第2章 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材料特性与机理
    2.1 温拌改性剂及其测试分析
        2.1.1 新型国产沥青温拌改性剂基本情况
        2.1.2 新型国产沥青温拌改性剂性能与分析
    2.2 温拌改性沥青制备与性能试验
        2.2.1 试验材料
        2.2.2 温拌改性剂最佳掺量及其沥青性能检验试验
        2.2.3 温拌改性剂最佳掺量
        2.2.4 温拌改性沥青存储稳定性分析
    2.3 温拌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性对比及分析
        2.3.1 温拌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指标对比
        2.3.2 温拌改性沥青的性能分析
        2.3.3 温拌改性剂的降黏温拌的效果分析
    2.4 温拌改性沥青与沥青的对比分析
        2.4.1 国产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温拌沥青
        2.4.2 国产新型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改性沥青
    2.5 ACMP温拌改性沥青微观和纳观尺度的研究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5.2 荧光显微镜
        2.5.3 原子力显微镜
    2.6 ACMP温拌改性沥青分子结构分析
        2.6.1 红外光谱分析
        2.6.2 能谱分析
        2.6.3 核磁共振谱分析
    2.7 ACMP温拌改性沥青的温拌机理和改性机理研究
        2.7.1 温拌机理
        2.7.2 改性机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与机理分析
    3.1 试验材料和设备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
    3.2 温拌改性沥青密实悬浮结构材料试验过程及结果
        3.2.1 密实悬浮结构试验的材料
        3.2.2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试件制备与养生
        3.2.3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配合比设计
        3.2.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70#基质沥青的混合料性能的对比分析
        3.2.5 水稳定性能试验研究
        3.2.6 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3.2.7 低温性能试验研究
    3.3 温拌改性沥青密实骨架结构材料试验过程及结果
        3.3.1 加纤维的密实骨架结构材料试验
        3.3.2 不加纤维的密实骨架结构材料试验
        3.3.3 加纤维与不加纤维的密实骨架结构材料比较分析
        3.3.4 密实悬浮结构与密实骨架结构材料性能比较分析
    3.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沥青的混合料的性能对比和分析
        3.4.1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混合料
        3.4.2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温拌沥青的混合料
        3.4.3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橡胶改性沥青的混合料
        3.4.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混合料
    3.5 ACMP温拌改性沥青温拌的效果评价
    3.6 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强度增长机制
    3.7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机理的研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
    4.1 疲劳试验材料
    4.2 疲劳试验设备
    4.3 疲劳试验方案
        4.3.1 试验基本情况
        4.3.2 试验参数
    4.4 疲劳试验准备及试验过程
        4.4.1 试验准备
        4.4.2 试验过程
    4.5 疲劳试验结果
    4.6 温拌改性沥青与其他沥青的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对比分析
        4.6.1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基质沥青的热拌混合料
        4.6.2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的热拌混合料
        4.6.3 ACMP温拌改性沥青混合料与橡胶改性沥青的热拌混合料
        4.6.4 ACMP温拌改性沥青与温拌橡胶改性沥青的混合料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灰色系统与变寿命设计理念预测沥青路面寿命
    5.1 灰色系统理论知识
        5.1.1 预测方法
        5.1.2 数列灰预测方法步骤
    5.2 灰色系统预测在沥青路面寿命预测中的应用
        5.2.1 灰色系统预测沥青路面寿命的程序框图
        5.2.2 灰色系统预测沥青路面寿命的算法
        5.2.3 计算实例及分析
    5.3 变寿命路面设计理念预测沥青路面寿命
        5.3.1 路面变寿命设计理念和等寿命设计理念的比较
        5.3.2 沥青路面各层次使用寿命
        5.3.3 变寿命设计理念的意义
        5.3.4 变寿命设计理念指导确定预防性养护时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新型国产温拌改性沥青工程应用及成本效益分析
    6.1 试验路
        6.1.1 试验路基本情况
        6.1.2 施工工艺
        6.1.3 技术检测分析与评价
        6.1.4 工程近况
    6.2 不同类型材料的工程应用
        6.2.1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应用
        6.2.2 密实骨架结构材料应用
    6.3 路用性能长期观测
        6.3.1 密实悬浮结构材料的路用性能
        6.3.2 密实骨架结构材料的路用性能
    6.4 应用方面的技术进步
        6.4.1 解决高原高寒地区施工困难的问题
        6.4.2 延长施工季节
        6.4.3 扩大沥青混合料运输距离
        6.4.4 沥青混合料利用率高
    6.5 成本效益分析与应用前景
        6.5.1 成本分析
        6.5.2 效益分析
        6.5.3 应用前景
    6.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4)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目的
    1.6 研究意义
        1.6.1 理论意义
        1.6.2 实践价值
    1.7 研究范围界定
    1.8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8.1 研究方法
        1.8.2 技术路线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农村公路相关概念
    2.1 中国公路等级的划分
        2.1.1 按技术等级划分
        2.1.2 按行政等级划分
    2.2 农村公路的概念
    2.3 农村公路的性质及特点
        2.3.1 农村公路的性质
        2.3.2 农村公路的特点
    2.4 农村公路养护及其养护资金
        2.4.1 农村公路养护
        2.4.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2.5 农村公路养护决策
        2.5.1 农村公路养护决策的内容
        2.5.2 农村公路养护决策的层次
        2.5.3 农村公路养护决策的影响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测算
    3.1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供需现状
        3.1.1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
        3.1.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现状
    3.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供需预测
        3.2.1 农村公路里程预测
        3.2.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供给预测
        3.2.3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预测
        3.2.4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缺口测算
    3.3 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供需情况
        3.3.1 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构成
        3.3.2 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需求测算
    3.4 农村公路养护决策现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参数的测评
    4.1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参数
        4.1.1 路面使用性能
        4.1.2 路网中的重要程度
    4.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参数测评
        4.2.1 农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及预测
        4.2.2 养护效益评价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方法的选择
    5.1 优化决策方法介绍
        5.1.1 数学规划法
        5.1.2 智能优化决策法
    5.2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决策方法
        5.2.1 多目标优化决策法
        5.2.2 粒子群优化算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及其求解
    6.1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决策目标分析
    6.2 资金优化决策模型
        6.2.1 单年度资金优化决策模型
        6.2.2 多年度资金优化决策模型
    6.3 单年度养护资金优化决策模型案例分析
        6.3.1 案例信息
        6.3.2 数学模型构建
        6.3.3 数学模型求解
        6.3.4 结果分析
    6.4 多年度资金优化决策模型案例分析
        6.4.1 案例信息
        6.4.2 数学模型构建
        6.4.3 模型求解
        6.4.4 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主要贡献
    7.4 论文不足
    7.5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
附录B 多年度养护资金优化模型pareto解

(5)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指标及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新疆地区自然条件概况
    2.1 新疆地区地形地貌分析
    2.2 新疆绿洲的分布规律分析
    2.3 新疆水文特征分析
    2.4 河川径流特征
    2.5 植被特点
    2.6 小结
第3章 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现状及设计指标分析
    3.1 新疆农村公路现状分析
    3.2 新疆自然区划简介分析
    3.3 新疆农村公路设计指标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路面结构设计及材料分析
    4.1 农村公路路面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4.2 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及材料调查分析
    4.3 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结构选型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阜康市S111线岔口—南台子应用分析
    5.1 项目概况
    5.2 阜康市S111线岔口—南台子设计要素分析
    5.3 阜康市S111线岔口—南台子路基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典型简易路面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现状调查
    2.1 调查目的和意义
    2.2 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2.2.1 调查的内容
        2.2.2 调查的方法
    2.3 西藏农村低等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调查
        2.3.1 农村公路现状技术等级构成情况
        2.3.2 农村公路路面等级构成情况
    2.4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调查结果与分析
    2.5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筑路材料调查与分析
    2.6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路面病害调查结果及分析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西藏环境条件和公路自然气候
    3.1 西藏环境条件
        3.1.1 地理位置
        3.1.2 地形、地貌
        3.1.3 气候、水文特征
    3.2 西藏公路气候区划
    3.3 西藏沥青路面气候分区
    3.4 西藏独特的环境气候条件对公路建设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藏农村公路交通等级及土基强度等级的划分
    4.1 西藏农村公路交通参数分析
        4.1.1 标准轴载
        4.1.2 轴载换算
        4.1.3 设计年限
        4.1.4 交通增长率
        4.1.5 累计当量轴次
    4.2 西藏农村公路交通等级
        4.2.1 沥青路面交通等级的确定
        4.2.2 水泥路面交通等级的确定
    4.3 西藏农村公路土基强度分析
        4.3.1 改建公路土基
        4.3.2 新建公路土基
    4.4 西藏农村公路土基强度等级划分
        4.4.1 沥青路面土基强度等级的划分
        4.4.2 水泥路面土基强度等级的划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5.1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5.1.1 沥青混凝土路面
        5.1.2 沥青贯入式路面与沥青表面处治
        5.1.3 沥青碎石路面
    5.2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材料选择及材料设计参数
    5.3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基层类型的选择及材料参数
        5.3.1 粒料类基层
        5.3.2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
    5.4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层参数研究
    5.5 西藏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推荐
        5.5.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5.5.2 沥青路面典型路面结构推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水泥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6.1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分析
    6.2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6.3 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标准
    6.4 西藏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的选择和参数确定
        6.4.1 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设计参数
        6.4.2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6.4.3 水泥混凝土板设计参数
    6.5 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推荐
        6.5.1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6.5.2 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推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7)适用于黑龙江省典型区域的通乡公路路面结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通乡公路发展现状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
2 黑龙江省通乡公路典型病害分析
    2.1 黑龙江省基本公路环境状况
        2.1.1 黑龙江省基本气候状况
        2.1.2 黑龙江省基本交通状况
        2.1.3 黑龙江省基本公路自然区划与区内主要环境状况
    2.2 省内通乡公路各类路面结构主要病害分析
        2.2.1 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分析
        2.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病害分析
3 黑龙江省通乡公路可行性路面结构分析
    3.1 可行性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3.1.1 现行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3.1.2 推荐可行性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3.2 可行性水泥路面结构分析
        3.2.1 现行典型水泥路面结构分析
        3.2.2 推荐可行性水泥路面结构分析
    3.3 行性砌石路面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推荐可行性路面结构经济效益分析
    4.1 静态投资分析
        4.1.1 题目沥青路面的静态经济分析
        4.1.2 水泥路面的静态经济分析
        4.1.3 砌石路面的静态经济分析
    4.2 动态投资分析
        4.2.1 沥青路面的动态经济分析
        4.2.2 水泥路面的动态经济分析
        4.2.3 砌石路面的动态经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及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村公路研究现状
        1.2.2 国内农村公路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现状分析
    2.1 山东省枣庄市地质环境概况
        2.1.1 地形地貌
        2.1.2 气候及水文状况
        2.1.3 公路自然区划
    2.2 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现状
        2.2.1 调查主要内容及区域概况
        2.2.2 枣庄市农村公路等级现状
        2.2.3 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类型现状
        2.2.4 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结构现状
        2.2.5 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病害现状
        2.2.6 枣庄市农村公路交通量现状
        2.2.7 枣庄市农村公路养护维修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养护维修技术分析
    3.1 枣庄市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
        3.1.1 裂缝类病害
        3.1.2 松散类病害
        3.1.3 变形类病害
        3.1.4 其他类型病害
    3.2 枣庄市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技术
        3.2.1 裂缝类病害填封
        3.2.2 松散类病害处治
        3.2.3 变形类病害处治
        3.2.4 其他类型病害处治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推荐
    4.1 枣庄市现有沥青路面结构分析
    4.2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
    4.3 沥青路面结构适应性分析
        4.3.1 县级公路
        4.3.2 乡村公路
        4.3.3 专用公路
    4.4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推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决策方法研究
    5.1 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决策
        5.1.1 养护决策概述
        5.1.2 养护决策方法综述及各种养护决策方法的比较分析
        5.1.3 影响养护决策因素分析
    5.2 农村公路养护决策模型
        5.2.1 农村公路网级养护决策模型
        5.2.2 农村公路项目级养护决策模型
    5.3 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决策实例
        5.3.1 农村公路网级养护决策实例
        5.3.2 农村公路项目级养护决策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农村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
    1.3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概况
        1.3.1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状况
        1.3.2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特点
    1.4 我国部分省份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费用组成
        1.4.1 东部地区部分省份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及资金组成
        1.4.2 中部地区部分省份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及资金组成
        1.4.3 西部地区部分省份农村公路建设情况及资金组成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基础
    2.1 公路工程造价原理
        2.1.1 公路工程造价的定义
        2.1.2 公路工程造价的含义
        2.1.3 公路工程造价的计价特点
    2.2 公路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2.2.1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含义
        2.2.2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2.3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行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分析
    3.1 国家现行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3.1.1 交通部县际及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实施意见
        3.1.2 交通部关于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3.2 典型省市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2.1 东部地区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3.2.2 中部地区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3.2.3 西部地区农村公路技术标准
    3.3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比较分析
        3.3.1 不同省份农村公路分级比较
        3.3.2 行车道宽度比较
        3.3.3 平曲线半径比较
        3.3.4 纵坡比较
        3.3.5 竖曲线比较
        3.3.6 路面结构及材料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农村公路路面类型概述
    4.1 农村公路路面类型
        4.1.1 概述
        4.1.2 铺装路面
        4.1.3 简易铺装路面
        4.1.4 未铺装路面(砂石路面)
    4.2 我国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
        4.2.1 路面典型结构研究的意义
        4.2.2 路面典型结构研究的原则
        4.2.3 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方法
        4.2.4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4.2.5 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4.3 我国农村公路典型路面使用情况
        4.3.1 长春市县乡三、四级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
        4.3.2 重庆地区水泥砼路面结构使用状况
        4.3.3 安徽省县乡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
        4.3.4 广西沥青路面结构使用状况
        4.3.5 河南省二级公路柔性路面结构使用状况
        4.3.6 全国各省常用路面结构汇总分析
    4.4 西安市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分析
        4.4.1 西安市土基及交通量等级划分
        4.4.2 路面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4.4.3 西安市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4.4.4 西安市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
        4.4.5 工程示例
        4.4.6 西安市农村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木桶理论的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5.1 木桶理论基础
        5.1.1 概述
        5.1.2 木桶理论基础
    5.2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构成分析
    5.3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整合
第六章 农村公路建设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6.1 农村公路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意义
        6.1.1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状况
        6.1.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6.2 农村公路设计阶段控制造价的措施
        6.2.1 路线设计阶段
        6.2.2 路基设计阶段
        6.2.3 路面设计阶段
        6.2.4 旧桥涵的合理利用
    6.3 加强农村公路预算的编制
        6.3.1 目前农村公路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6.3.2 加强设计预算编制工作管理的措施
        6.3.3 加强农村公路预算编制的审查
    6.4 农村公路造价编制实例
        6.4.1 旧路简介
        6.4.2 工程概况
        6.4.3 项目主要工程量
        6.4.4 项目分项造价及总造价
        6.4.5 设计思路及过程分析
    6.5 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建议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复合封层罩面技术在低交通量泥结碎石路面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关键技术
        1.3.3 预期目标
    1.4 技术路线、实施方案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实施方案
第二章 泥结碎石路面路况调查与分析
    2.1 国内低交通量农村公路概况
    2.2 泥结碎石路面现状及分布情况
        2.2.1 泥结碎石路面的发展
        2.2.2 泥结碎石路面现状
        2.2.3 泥结碎石路面分布
        2.2.4 泥结碎石路面的材料要求
    2.3 泥结碎石路面的特点
        2.3.1 交通量
        2.3.2 路况
        2.3.3 病害
    2.4 泥结碎石作为复合封层路面基层的适用性分析
    2.5 罩面后达到的预期效果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封层结构分析及材料选择
    3.1 复合封层结构分析
        3.1.1 复合封层典型结构
        3.1.2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图应用说明
    3.2 复合封层各结构层的作用
        3.2.1 原泥结碎石路面
        3.2.2 碎石联结层
        3.2.3 乳化沥青碎石封层
        3.2.4 透层
        3.2.5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技术
    3.3 复合封层材料组成
        3.3.1 集料的质量要求
        3.3.2 集料的级配
        3.3.3 乳化沥青的要求
        3.3.4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步骤
    3.4 复合封层经济分析
        3.4.1 经济分析的必要性
        3.4.2 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
        3.4.3 社会效益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封层路面力学分析
    4.1 有限元法简介
    4.2 ANSYS10.0软件简介
    4.3 计算模型的建立
        4.3.1 应力力学模型
        4.3.2 计算参数范围的确定
    4.4 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封层罩面技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5.1 施工前准备
        5.1.1 检测原路面强度
        5.1.2 排水设置
    5.2 原材料及施工机械的准备
        5.2.1 材料的选择
        5.2.2 施工机械的要求
        5.2.3 试验设备
    5.3 施工步骤及施工工艺
        5.3.1 封闭交通
        5.3.2 原路面检查清理及放线
        5.3.3 碎石联接层施工
        5.3.4 碎石封层的施工
        5.3.5 微表处(稀浆封层)的施工
    5.4 养护
    5.5 施工质量控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封层在重庆县乡道路中的应用
    6.1 试验路概况
    6.2 罩面结构方案
    6.3 材料准备
        6.3.1 乳化沥青
        6.3.2 集料
        6.3.3 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
    6.4 施工流程
    6.5 使用情况调查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建议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冲击荷载作用下路面动态响应及数据库评判系统研究[D]. 刘仪. 长安大学, 2019(01)
  • [2]县乡道路网路面中长期养护规划及常态化预防性养护应用研究[D]. 郭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新型有机降黏型温拌改性沥青路用性能研究[D]. 王文奇. 西南交通大学, 2018
  • [4]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昆明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优化网级决策模型[D]. 万年菊.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5]新疆绿洲区农村公路路基路面设计指标及优化技术研究[D]. 杨波.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6]西藏农村低等级公路典型简易路面结构研究[D]. 仲燕飞.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5)
  • [7]适用于黑龙江省典型区域的通乡公路路面结构可行性研究[D]. 许卉. 大连理工大学, 2012(S1)
  • [8]山东省枣庄市农村公路路面养护维修技术及决策研究[D]. 强薇. 长安大学, 2012(S2)
  • [9]农村公路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D]. 杨宏虹. 长安大学, 2010(03)
  • [10]复合封层罩面技术在低交通量泥结碎石路面中的应用研究[D]. 高彦芝. 重庆交通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县乡公路路面结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