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色彩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的设计

内在色彩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的设计

一、本色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设计点滴(论文文献综述)

潘力维[1](2021)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舞剧的历史发展及创作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少数民族舞剧是我国民族舞剧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却很少被理论界所重视,对其的研究往往停留在单一舞剧作品的形态分析与文化特征表达方面,是对现象的揭示或对创作生态的分析,而缺乏创作审美上的理论解释与归纳。本论文在对史料进行全面梳理的同时,注重的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既要从社会因素、文化要素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环境,也要以人民为中心,探讨人民个体与民族整体、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纵观少数民族舞剧的创作和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题材内容上往往集中在民间传说、抗争外敌与现实命运三个方面。分别展现着对各族人民共有品质的讴歌、中华民族在共御外敌过程中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各族人民致力于实现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逐步牢铸。在创作初期,少数民族舞剧往往通过各族人民共创、共建新中国的“一体化”叙事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对于国家的认同与归属。近年来,少数民族舞剧开始突破以往图解政策的刻板叙事与对少数民族风情的猎奇式解读,开启了现实关怀、真情实感的共同体叙事。在少数民族舞剧语言的系统建构过程中,实现从节律性民族舞蹈向旋律性舞剧语言的转换是我们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将主干动作转化为舞剧的主题动机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舞蹈语言的改造应当把握相应的“度”,以促进其表意能力的进一步加强。而在形态上,近年来各少数民族舞剧的创作热情越发高涨,除了以蒙古族、彝族为代表的既具现实性、又受市场欢迎的舞剧创作,多个民族也在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助推中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国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形态多样化特征更加鲜明,从而拓展了我国民族舞剧的风格多样化。少数民族舞剧从创生伊始就对传播中华民族形象、建构中华民族精神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在当下复杂深刻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舞剧需要更为尊重文化共性、通过更为符合舞剧本质的“共同体叙事”,以自觉自信的创作态度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进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支撑。

李梅子[2](2018)在《移情于物—拉祜族文化特征提取及再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云南少数民族拉祜族文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移情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提炼拉祜族核心文化,运用于拉祜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实践当中。移情视角下的文创设计研究与实践,旨在丰富产品的用户体验层次,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一种方向。在方法研究层面,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拉祜族文化及移情设计理论相关文献;然后,采用田野调查法的整体获悉、参与观察、主位深入三步骤与移情设计的产生、沉浸、联系、撤离四阶段相结合,达到获取文化特征的目的,其中匹配使用的移情方法包括了文化探针、影像法、焦点小组、融入体验和移情观察;最后,使用移情设计方法的情景体验地图,获取了用户在文化体验中的行为和态度信息。在理论研究层面,文章构建了文化创意产品移情设计框架及设计流程,即:通过设计师移情于拉祜族文化,获取拉祜文化特征(包括物质、行为制度、精神文化特征),以及移情于用户对拉祜文化的认知广度与认知深度,将文化特征转化为设计特征,达到通过产品设计(视觉形式、功能形式、思想内涵)有效传达拉祜文化特征的目的。在实践研究层面,包括田野调查和设计实践。田野调研从文化主体、文化传承人、文化管理者及文化探访者的角度移情,获得文化特征,文化认知,以及文化态度。文章中从横纵两个层面阐述了文化体验的构成,即:纵向产品使用体验(视觉形式-功能形式-思想内涵)和基于时间轴(探访前-中-后)的横向的多个产品的综合体验,并完成了设计客观条件分析、文化特征提取、文化特征传达,使文创产品从视觉形式、功能用途、内涵精神三方面契合最终用户的需求。文章构建了文创产品移情设计体系,剖析了文创产品的情感体验层次,开展了拉祜族文创产品设计。文章认为文化体验不应局限于产品,应同时考虑文创产品使用过程及接触产品的前后阶段,匹配用户的认知和行为,形成完整的文化体验,从而提升文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情感共鸣,将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行为中。

张殿影[3](2017)在《中国造型艺术元素主导的棉麻服饰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压力的增大,人们的生活方式、品味以及对待生活的要求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倡导“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崇尚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下促使人们回归传统去寻找心灵喘息的机会,享受与体验自然的理念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服装上,人们更加追求舒适、低碳、环保又时尚的设计,而棉麻服饰以其健康、舒适、自然的特性备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就中国造型艺术元素主导的棉麻服饰设计进行研究,不仅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还将传统造型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人们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进行造型元素的民族性、寓意性的艺术特征探究,挖掘传统建筑与雕刻元素、传统民间工艺元素和绘画与书法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内涵体现,将民族文化与时尚设计进行接轨,体现人们对个性的追求以及对文化的认同与关注。从图案、色彩、款式和装饰设计几个方面阐述造型艺术元素在棉麻服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而观瞻棉麻服饰的发展前景,从个性化发展趋势、民族性发展趋势和时尚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趋势分析,总结出造型艺术元素与棉麻服装设计元素以及装饰元素的创新整合是大势所趋,更加注重文化意境的创设与穿着者的切身感受,以及穿着者与设计师共同完成服装设计制作过程的体验。这种源于人们自然情感的需求以及个性化需求,棉麻服装与造型艺术元素融合的设计,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展现民族的文化底蕴,兼具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刘露[4](2016)在《国内拉祜族研究综述》文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学者搜集整理了大量拉祜族文史资料,拉祜族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学术界对拉祜族的社会形态、宗教文化、语言文字与文学、婚丧习俗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均有研究,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使拉祜族研究日趋完善。

韩牧言[5](2015)在《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拼布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总结,为了填补拼布艺术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空缺加以理论指导。通过对创意服饰设计调研,将拼布艺术与创意服饰设计结合进行综合性的探讨,丰富创意服饰设计的资源,更新人们对创意服饰设计的理念,形成独有的拼布创意服饰设计风格,为创意服饰设计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运用文献分析综合法对相关书籍、专着、论文等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概括性结论。用分层研究法将拼布艺术的各方面因素逐步分解,在与创意服饰设计结合,从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用继承创新法将国内外拼布艺术与创意服饰设计结合进行综合性、探索性的研究。在文中所提及的拼布艺术发展历程、存在价值、传统拼布服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论述,由于当今社会对拼布艺术的研究仅停留在手工艺层面,还没有形成理论性的指导,因此,本文对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拼布艺术的拼接手法贯穿了创意服饰设计整体的制作方法,用零星的布块拼接,以达到“新”的构成形式;拼布艺术的整体图案和局部图案的运用为创意服饰设计提供“新”的审美情趣,并通过创意服饰设计的灵感来源归纳出可应用的设计元素。本文对拼布艺术与创意服饰设计的结合进行综合性探讨,对弘扬传统文化,拓展国民思维,提升创意服饰设计的“新”理念起到重要作用。

李建蓉[6](2012)在《云南民族音乐的现代变迁》文中研究说明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极具外显性特征的符号系统,是民族文化的深层意义与结构方式的重要表达途径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存在价值。传统社会中的民族音乐与民族主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内化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及社会组织关系中,作为上通天神,下接自然的沟通“工具”,更多的表现为艺术的功能性意义。在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民族音乐的生存环境发生了转变,由过去单一、封闭的传统文化群落,继而进入到多重建构的现代中国文化环境中。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民族音乐的各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社会中,民族音乐被族群内部集体创作、演绎,属于民族主体自身,而在文化边界被不断消解的现代社会里,多元复杂的外部力量不断参与到了民族音乐的创作与传承中,形成了相对混融的传承群体。国家及地方政府、文化精英以及民族主体自身,都在现代文化需求日益高涨、文化旅游日益兴盛的当下,将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进行利用。由此,进入现代社会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存在形态也相继发生了转变,有的被民众作为生活娱乐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有的被艺术家进行再创作,从而推上舞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有的成为旅游业中游客进行体验的一部分,还有的则加入现代流行音乐的概念,走进酒吧走向年轻的受众与时尚。然而,不论以哪种形式再现,传统的民族音乐在由田野、神坛走向大众,走向舞台的过程中,都在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标识,体现着民族主体的现代存续。本文希望通过对传统民族音乐有传统到现代的生存场域、传承主体以及存在形式的分析,探讨民族音乐现代变迁的基本特征,对其在文化产业格局下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视域与思考。

孙绍洁[7](2012)在《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文中研究表明基诺族服饰是区别于其它民族最显着的外在标志,服饰用什么缝、染什么颜色、绣什么花样,以及戴什么饰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爱好,但也反映出基诺族的共同好恶。只有在基诺族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对基诺族服饰作出深刻的理解。基诺族作为西双版纳的独有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自己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服饰文化更是别具一格。成人礼对基诺族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它不仅表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被接纳与延续,而且还象征着一个部落的兴旺与繁荣,成人礼孕育出的有关服饰,是基诺族文化的符号,与成为一种共鸣。基诺族服饰文化是基诺族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它传统文化的象征,它倾注了基诺族的审美观念,体现着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体现着独特气候和地理的深刻影响,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和历史发展与进步的标志,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服饰艺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审美改变等各方面的原因,基诺族的服饰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服饰形式还在外,里面的传统元素早已失去了原来的韵味,如图案种类减少,民俗意蕴消失等等。甚至,有一部分基诺族人保留其服饰只是简单的把它作为表演,宣传的媒介,而忽略了基诺族服饰本身的含义。虽然,基诺族民族服饰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是如果不采取传承的措施,基诺族传统的民族服饰确实有消失的危险存在。本课题是基诺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从历史的角度,对基诺族的族源、分布以及成人礼仪式的内容,现状,意义和对基诺族的影响进行研究。第二,对基诺族服饰的发展,相关传说以及成人礼后三个支系的服饰以及装饰品和服饰的特点进行论述。第三,对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进行艺术分析,以达到进一步了解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内涵的目的,挖掘基诺族服饰的艺术价值。第四,对基诺族服饰制作的工艺流程进行论述,加深对基诺族服饰的进一步认识。最后,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对基诺族服饰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对基诺族服饰的保护、传承、开发与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以基诺族成人礼为界限,对成人礼后服饰变化进行探析,着重对基诺族服饰的纹饰类型、色彩文化、艺术特点,美学价值以及制作工艺等进行研究,挖掘基诺族服饰的丰富意蕴,结合现代服饰设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使传统诺族服饰精髓得到传承和发扬。

周翔[8](2011)在《拉祜扩节庆活动的权力符号建构与艺术样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艺术集中展示的重要文化空间。民族节庆活动中充满权力符号的建构,在不同权力符号和权威的影响下,民族节庆活动得以发生,民族艺术得以全方位展示。各种权力符号之间的相互争斗对民族艺术产生着影响,一方面,传统民族艺术得以保留、延续和发展下去;另一方面,传统民族艺术发生着变化,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实现民族艺术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的统一。本文通过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的研究视角,对勐海县拉祜扩节进行个案调查,并参照临近的澜沧县,研究在不同权力符号的影响下,民族节庆活动如何得以建构以及权力符号对节庆活动中民族艺术的影响。在拉祜扩节庆活动场域中,政府、专家学者、本土文化持有者、大众媒介、他族文化以及旅游市场等权力符号促使拉祜扩节活动得以建构。面对外部世界的日益相似,权力符号成为民族艺术发展的动因和重要力量,在各种权力符号的作用下,民族艺术具有显着的时代特征,传统性与变异性相互统一。权力符号在拉祜扩节活动的建构中发挥着实际的效力,形成合力推动拉祜扩节活动的建构,促使民族节日的内涵和艺术样式适应社会生产生活和时代变化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民族节庆活动建构中应坚持民族内部的文化传统,保护民族艺术的特色。

徐晓旭[9](2010)在《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文中认为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她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的记忆。面对“全球化”、“一体化”的冲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民族沿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丽水金沙》撷取了云南8个少数民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意象,以舞蹈诗画的形式在丽江上演,将丽江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同一时空下展现给中外游客,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同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由此引发了悖论,改编加工过的舞台艺术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文化艺术的“原生态”。本文拟运用符号学、诗意栖居、狂欢话语、接受美学等文艺理论对《丽水金沙》展开研究。第一章,《丽水金沙》内容概述及产生背景。对《丽水金沙》所蕴含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序”、“山”、“水”、“情”四个篇章进行详细介绍,指出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丽水金沙》所取得的商业成功与它所依托的文化土壤——丽江古城是分不开的,后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提供了文化空间。第二章,《丽水金沙》艺术风格读解。对《丽水金沙》所涵盖的原始文化艺术特征与改编后的舞台艺术进行对比,探寻改编后的艺术形式是否破坏了其文化艺术的“原真性”,是否把精髓丢掉。它赢得了市场和口碑,同时也遭遇了悖论,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第三章,现代性经验美学视域下的《丽水金沙》。对《丽水金沙》的营销策略以及受众审美心理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丽水金沙》和丽江古城的商业火爆实则是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狂欢。第四章,运用符号学、“诗意栖居”等文艺理论对《丽水金沙》进行多维解读,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释。结论:《丽水金沙》商业成功所引发的悖论对当今传统文化的保护与认知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面对这样一个现代化和传统之间相互利用、冲突,从而取得商业成功的例子,用文学理论来剖析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意义,对探讨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深远的意义。

王金萍[10](2003)在《本色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设计点滴》文中研究表明拉祜族是较早入临沧的少数民族之一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 ,他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尤其是女装 ,更具鲜明特色 ,但由于他们居住于高寒山区 ,人们对他们知之甚少。为了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拉祜族的生产和生活 ,展现拉祜族服饰的鲜明特点 ,我们于 70年代把拉祜族服饰搬上了舞台。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2 0 0 0年设计制作出了靓丽而富有特色的拉祜族服饰 ,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

二、本色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设计点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本色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设计点滴(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舞剧的历史发展及创作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及概念界定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中国舞剧发展史中的少数民族舞剧的研究
        二、关于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研究
        三、关于少数民族舞蹈及其创作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一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创作发展流变
    第一节 少数民族舞剧的初创
        一、少数民族舞剧的革命历史题材之先河
        二、少数民族舞剧的民间风格奠定
    第二节 以民间传说弘扬民族情怀
        一、舞剧语言形态多样化追求下的创作选择
        二、对中华民族共有品质的赞颂讴歌
    第三节 以抗争外敌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少数民族的反抗史诗
        二、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御外敌
    第四节 以现实命运凝聚民族共同体
        一、民族集体记忆的不断深化
        二、为“脱贫攻坚”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语言的系统建构
    第一节 独特的民族舞剧语言形态建构的必要性
        一、对“根性”的坚守与科学化传承的道路
        二、少数民族舞剧语言自身的独立与体系化要求
        三、继承发展“优质基因”
    第二节 少数民族舞剧语言建构的操作方法
        一、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新的舞蹈
        二、运用与发展民族传统的表现形式
        三、语言形态的兼收并蓄与多重组合
    第三节 原生舞蹈语言在舞剧表意中的有效性及多意性
        一、有效性——描绘民族风格
        二、多意性——不断发展着的民族精神
        三、少数民族舞蹈表意功能得到极大加强
第三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的多样化发展样态
    第一节 多元化的创作局面全面铺开
        一、少数民族舞剧创作的“第一方阵”
        二、多个少数民族的舞剧创作开始起步
    第二节 多样化的新型舞剧结构方式
        一、《阿诗玛》:“诗化色块结构”与“立体交响式编舞”
        二、《东归的大雁》:回旋曲式的舞剧结构设计
        三、《妈勒访天边》:舞蹈与意境齐头并进
        四、《草原英雄小姐妹》:当代视角与多重空间
    第三节 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多样化的民族舞剧风格呈现
        一、体现各族人民的文化诉求及共同的文化记忆
        二、“各美其美”与“多元和谐”
        三、民族舞剧风格多样化不断提升
第四章 中国少数民族舞剧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把握
    第一节 少数民族舞剧的“文化自觉”与“他者眼光”
        一、舞剧创作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与“他者眼光”
        二、舞剧演出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与“他者眼光”
    第二节 “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文化认同
        一、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
        二、建构主旋律话语
        三、建构对外开放话语
        四、建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话语
结语
附录:中国少数民族舞剧主要作品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移情于物—拉祜族文化特征提取及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相关概念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2 拉祜族文化
    2.1 拉祜族概述
    2.2 拉祜族文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拉祜族文化的设计应用现状
    2.4 本章小结
3 移情与移情设计
    3.1 移情及移情设计概述
    3.2 移情设计的工具方法及体系
    3.3 移情设计的应用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文创产品移情设计体系构建
    4.1 文创产品移情设计的必要性
    4.2 文创产品移情设计原则
    4.3 文创产品移情设计框架
    4.4 移情设计方法的选择
    4.5 拉祜族文创产品移情研究及设计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移情方法的拉祜族文化田野调研
    5.1 第一次田野调研
    5.2 第二次田野调研
    5.3 田野调研结果整合
    5.4 本章小结
6 拉祜族文化特征提取及设计实践
    6.1 设计客观条件分析
    6.2 文化特征提取
    6.3 文化特征传达
    6.4 拉祜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造型艺术元素主导的棉麻服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课题完成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中国造型艺术概况
    2.1 中国造型艺术的内容及分类
    2.2 造型元素的艺术特征
        2.2.1 造型元素的民族性特征
        2.2.2 造型元素的寓意性特征
    2.3 造型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内涵体现
        2.3.1 传统建筑与雕刻元素
        2.3.2 传统民间工艺元素
        2.3.3 传统绘画与书法艺术元素
第3章 造型艺术元素在棉麻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3.1 棉麻服饰面料的属性分析
    3.2 造型艺术元素在棉麻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3.2.1 传统造型艺术图案的移植
        3.2.2 传统造型艺术图案的整合
    3.3 造型艺术元素在棉麻服饰色彩设计中的应用
    3.4 造型艺术元素在棉麻服饰款式设计中的应用
        3.4.1 组合法
        3.4.2 变形法
    3.5 造型艺术元素在棉麻服饰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本章小结
第4章 造型艺术元素主导的棉麻服饰设计的发展趋势
    4.1 追求个性化的趋势
    4.2 体现民族性的趋势
        4.2.1 传统手工艺的引入
        4.2.2 意境的营造
    4.3 时尚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趋势
        4.3.1 棉麻服装在廓形上的整合
        4.3.2 棉麻服装在图案、色彩上的整合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国内拉祜族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形态研究
二、宗教文化研究
三、语言文字与文学研究
    (一) 拉祜语和拉祜文研究
    (二) 文学研究
四、教育的发展研究
五、其它方面的研究
    (一) 婚丧研究
    (二) 音乐、舞蹈、服饰等研究
六、结语

(5)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治背景
        二、经济背景
        三、文化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拼布艺术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拼布艺术的发展历程
        一、拼布艺术的起源
        二、拼布艺术的盛行
        三、拼布艺术的现代装饰
    第二节 拼布艺术存在价值
        一、拼布艺术的审美价值
        二、拼布艺术的技法体现
        三、拼布艺术的创新开发空间
    第三节 拼布艺术在传统服饰中的体现
        一、佛教中“百纳”服饰
        二、传统儿童“百纳”服饰
        三、戏曲拼布服饰
    第四节 目前拼布艺术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创意服饰概述
    第一节 创意服饰的概念及特点
        一、创意服饰的概念
        二、创意服饰的特点
    第二节 创意服饰设计内容
        一、创意服饰设计
        二、创意服饰中配件设计
    第三节 创意服饰设计方法及技巧
        一、创意服饰设计的思维因素
        二、创意服饰设计的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
    第一节 拼布艺术与创意服饰的互通性
        一、服饰创意思维
        二、技法结合
    第二节 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中服装形态构成
        一、服饰色彩搭配
        二、图案运用
        三、风格应用
        四、创意表现
    第三节 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第一节“REVERIE”主题系列设计
        一、元素提取
        二、设计实践
        三、设计说明
    第二节“影&MAGIC”主题系列设计
        一、元素提取
        二、设计实践
        三、设计说明
    第三节“花&MAGIC”主题系列设计
        一、元素提取
        二、设计实践
        三、设计说明
    本章小结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云南民族音乐的现代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基本观点与篇章结构
二、云南民族音乐文化生境的转换
    (一) 传统风貌
        1、云南民族音乐溯源
        2、拘于乡土的文化语境
    (二) 再现与重构
        1、进入现代的文化语境
        2、进入现代的民族音乐
三、云南民族音乐传承主体的嬗变
    (一) 单一的传承主体
        1、“自然习得”的传承方式
        2、“集体记忆”的传承形式
    (二) 外来力量的介入
        1、国家及地方政府
        2、消费大众
        3、文化精英
    (三) 多元并存的现代传承群体
        1、传统主体的现代变迁
        2、多元混融的现代群体
四、云南民族音乐的形态变迁
    (一) 单一的传统存在
        1、崇尚自然的传统表达
        2、传承教育的工具
    (二) 多元的现代存续
        1、与舞蹈相伴走向舞台
        2、与旅游相伴走向文化体验
        3、与流行音乐结合走向时尚
五、多元格局下的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发展思考
    (一) 困境与机遇
        1、传统文化的消解与再现
        2、现代创作的趋同与创新
    (二) 未来与思考
        1、作为艺术的民族音乐
        2、与市场的交叉互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专着类
        1.2.2 相关的博硕士论文及期刊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基诺族特色成人礼仪及其影响
    2.1 基诺族的源流与分布
    2.2 基诺族特色成人礼仪内容与现状
        2.2.1 基诺族成人礼概况
        2.2.2 基诺族特色男女成人礼仪
        2.2.2.1 多样性的男子成人礼仪
        2.2.2.2 多样性的女子成人礼仪
    2.3 其他少数民族成人礼仪式
        2.3.1 傣族成人礼仪
        2.3.2 摩梭人成人礼仪
        2.3.3 瑶族成人礼仪
        2.3.4 基诺族以傣族、摩梭人、瑶族成人礼仪比较
    2.4 基诺族成人礼仪的意义及其影响
        2.4.1 基诺族成人礼仪的意义
        2.4.2 成人礼仪对基诺族生活生产的影响
        2.4.2.1 狩猎与竹编
        2.4.2.2 采集与纺织
        2.4.3 成人礼仪对基诺族婚恋的影响
        2.4.4 成人礼仪对基诺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
    3.1 基诺族服饰发展变迁的历史
    3.2 基诺族服饰相关传说
        3.2.1 创世女神传说
        3.2.2 日月花饰传说
        3.2.3 彩虹衣传说
        3.2.4 氏族部落传说
    3.3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
        3.3.1 基诺族成人礼后包头变化
        3.3.1.1 阿西、阿哈氏族男子包头
        3.3.1.2 乌尤氏族男子包头
        3.3.1.3 阿西、阿哈氏族女子包头
        3.3.1.4 乌尤氏族女子包头
        3.3.2 基诺族成人礼后男性服饰变化
        3.3.2.1 阿哈氏族男性服饰
        3.3.2.2 阿西氏族男性服饰
        3.3.2.3 乌尤氏族男性服饰
        3.3.3 基诺族成人礼后女性服饰变化
        3.3.3.1 阿哈氏族女性服饰
        3.3.3.2 阿西氏族女性服饰
        3.3.3.3 乌尤氏族女性服饰
    3.4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装饰品变化
        3.4.1 耳饰
        3.4.2 筒帕
        3.4.3 染齿
        3.4.4 纹身
    3.5 基诺族服饰的特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的丰富意蕴
    4.1 基诺族服饰的纹饰类型
        4.1.1 几何型纹饰
        4.1.2 自然景物纹饰
        4.1.3 历史纹饰
        4.1.4 图腾纹饰
    4.2 基诺族服饰的色彩文化
        4.2.1 色彩应用
        4.2.2 色彩的搭配
    4.3 基诺纹饰的艺术特点
        4.3.1 多元化的整体美
        4.3.2 以自然美作基调
        4.3.3 崇拜性思想的反映
        4.3.4 融入外族及现代艺术成分
    4.4 基诺族服饰纹饰的美学价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诺族服饰制作工艺流程
    5.1 纺织工艺
        5.1.1 备料
        5.1.2 弹棉
        5.1.3 纺线
        5.1.4 整经
        5.1.5 上机
    5.2 染色工艺
    5.3 基诺族服饰缝制与刺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诺族服饰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6.1 基诺族服饰的现状
    6.2 基诺族服饰的保护
    6.3 基诺族服饰的开发利用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论文的总结
    7.2 论文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8)拉祜扩节庆活动的权力符号建构与艺术样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拉祜族简介
    (二) 国内拉祜族研究
    (三) 权力符号界定
一、拉祜扩节及其活动中的艺术样式
    (一) 拉祜扩节及其文化特点
    (二) 服饰
    (三) 音乐
    (四) 舞蹈
二、拉祜扩节活动中的权力符号建构
    (一) 政府力量
    (二) 本土文化持有者
    (三) 大众媒介
    (四) 他族文化
    (五) 旅游市场
三、结语:拉祜扩节权力符号建构中的民族艺术发展
    (一) 权力符号与民族艺术
    (二) 拉祜扩节中的民族艺术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9)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丽水金沙》内容概述及产生背景
    第一节《丽水金沙》所蕴含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一、序篇:文字的记忆——关于《东巴经》的民族述说
        二、水篇:泼水节,编织南国世界水的依恋与梦幻
        三、山篇:绚彩呈现,多种民族节日的艺术登场
        四、情篇:《玉龙第三国》——忧伤凄美的殉情传说
    第二节 《丽水金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区别与联系
        三、《丽水金沙》——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成功案例
    第三节 丽江古城——《丽水金沙》商业成功所依托的文化土壤
        一、一座活着的城
        二、从丽江古城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整体保护
第二章 《丽水金沙》艺术风格读解
    第一节 《丽水金沙》涵盖的原始文化艺术特征
        一、艺术起源:生活与艺术的诗意融合
        二、艺术特征
    第二节《丽水金沙》改编后的舞台艺术再生
        一、舞台布景
        二、内容设计
        三、表演者及表演心态
        四、服饰
        五、乐:“纳西古乐”的再生
第三章 现代性经验美学视域下的《丽水金沙》
    第一节 《丽水金沙》营销策略分析
    第二节 受众审美心理分析
        一、情感的宣泄
        二、猎奇心理
    第三节 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狂欢
        一、《丽水金沙》:少数民族狂欢的缩影
        二、丽江古城:“狂欢节”式休闲广场的悖论
第四章 《丽水金沙》文艺理论的多维解读
    第一节 《丽水金沙》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一、旅游消费行为的符号学阐释
        二、文化符号意义的消解
        三、无墙的博物馆
    第二节 丽江古城,迷失在喧嚣扰攘的后工业文明中
        一、古城——纳西族先民诗意栖居之物化表现
        二、纳西文明即将消失
        三、《丽水金沙》——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成功范例
    第三节 《丽水金沙》,在舞台的绚丽中缅怀逝去的“诗意栖居”
        一、后工业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艺术的影响
        二、诗意的再现
结语 《丽水金沙》:在生态文明的视野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本色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设计点滴(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当代少数民族舞剧的历史发展及创作实践研究[D]. 潘力维.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2]移情于物—拉祜族文化特征提取及再设计[D]. 李梅子. 中国矿业大学, 2018(02)
  • [3]中国造型艺术元素主导的棉麻服饰设计研究[D]. 张殿影. 长春工业大学, 2017(08)
  • [4]国内拉祜族研究综述[J]. 刘露. 普洱学院学报, 2016(01)
  • [5]拼布艺术在创意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韩牧言. 齐齐哈尔大学, 2015(06)
  • [6]云南民族音乐的现代变迁[D]. 李建蓉. 云南大学, 2012(12)
  • [7]基诺族成人礼后服饰变化探析[D]. 孙绍洁. 昆明理工大学, 2012(03)
  • [8]拉祜扩节庆活动的权力符号建构与艺术样式研究[D]. 周翔. 云南大学, 2011(07)
  • [9]从《丽水金沙》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 徐晓旭.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10]本色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设计点滴[J]. 王金萍. 民族艺术研究, 2003(S1)

标签:;  ;  ;  ;  ;  

内在色彩与创新——拉祜族舞台服饰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