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

一、西部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蒋舒娜[1](2021)在《脱贫地区妇女赋权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月宏[2](2021)在《人力资本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

王明芳[3](2021)在《左宗棠西北屯田研究》文中提出

杨树梅[4](2021)在《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艾静宁[5](2021)在《莫里尔高等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指出

朱美姝[6](2021)在《美国西部移民家族史研究 ——以俄勒冈的里奇菲尔德家族为例》文中指出苏联解体以来,西方世界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美国自认为赢得“冷战”,从此可以独霸世界,然而,也就是不到三十年,社会主义中国在世界阔步前进,美国反而陷入了政治分裂和经济混乱,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问题日益凸显。笔者恰在特朗普执政四年期间的两年在美国从事田野调查工作,亲身体会到美国式民主制度日薄西山,以土地开拓为原动力的美式经济走向尽头,美国社会种族主义矛盾空前尖锐。在此时刻,我们研究美国当年的西部边疆开拓个案,就会发现美国兴盛发展的历史时机和动力,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美国开疆拓土的资源枯竭,移民动力消退,最终会导致以个人主义和利润为核心的西方民主失去生产方式的支撑。这些历史经验和制度问题对世界各国选择什么样的制度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域外经验。笔者在美国俄勒冈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期间,十分有幸搜集到了理查德·查尔斯·里奇菲尔德家族的档案、日记和信件,通过对现今依然居住在俄勒冈大学所在地——尤金的里奇菲尔德家族后人的访谈,我发现这个家族史非常典型记录了从踏上这片新土地到美国独立、从西进运动到世界大战、从战后美国的崛起到今天的三个主要历史过程,理查德·里奇菲尔德的三支祖先,因为不同的原因踏上这片大陆,后来在美国西部开发中移民俄勒冈。真正的历史是无数个人的生命史,正是在所有人的具体行动中,逐渐产生了历史的必然性。家族史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从个人生命史的角度去观摩这场巨大的历史盛宴,而里奇菲尔德家族史的独特性就在于他们自觉地保留并留传下来每一个时代主要家族成员的个体经历,通过采访、收集、记录这些个体经历,我们向中国读者展示出美国西部移民前后直到今天,这个移民家族在美国的生活:包括独立战争期间他们对旧世界的厌恶和对新世界的渴望,而他的后代,又站在另一个起点,视父辈建造的世界为反抗的对象。这一过程将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第一章主要介绍我的田野对象,通过对俄勒冈尤金地区的了解,就能更准确地了解里奇菲尔德本人以及他的故事,了解这个家族在美国西部移民历史中的典型意义和特殊位置。第二章主要依照历史先后顺序,记录并探讨了里奇菲尔德家族最早移民美国的先祖,提出他们原来的经济基础和文化特征对来到美国的影响。第三章主要展示里奇菲尔德家族移民美国后,白人在开拓殖民地,掠夺印地安人土地方面的历史细节,这些田野材料再现了美国社会制度建立初始阶段土地问题和种族问题的关系。第四章展示了里奇菲尔德家族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经历的具体活动,这段历史的意义就在于经过美国独立战争,里奇菲尔德的先辈决定“西进”。第五章和第六章记录了里奇菲尔德家族移民西部的具体过程,记录了当事人的后代如何看待父辈们历尽艰辛,逐步获得土地并赢得社会地位的过程。第七章是在通过以上田野调查和文献回顾后,我们深入研究里奇菲尔德家族史的意义和问题,而这主要是通过对里奇菲尔德本人进行访谈研究来完成的。笔者经过连续两年对里奇菲尔德本人的访谈和连续三年对其家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完成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从这个家族史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成员既是参与者,又是敬畏的观众。如果童年和青春期的经历植根于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那么每一代人的青春期矛盾既相似又不同,历史运动是每一代人的集体创造。对于失去自己土地、仪式和传统起源的移民国家来说,回溯家庭的历史具有文化认同的意义。1840年以后,有陆陆续续的东部和中部移民迁往俄勒冈州,他们起先是骑马和马车,然后通了铁路、水运。这中间发生了许多故事,其中就包括里奇菲尔德的先辈们,这也是美国疆域一步一步西进的过程。在这一时期,俄勒冈对于美国来说是西部边疆,具有外来文明和土着文明交界的边疆特征,西进过程也是美国人真正形成的过程,在对土地的掠夺中,诞生了美国式的民主社会。笔者观察美国西部边疆开拓史的主要视角是土地。从印第安人手中获得土地的不正义性,到为了独立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土地的正义性;大到争夺土地的战争,小到土地的投机与兼并,可以说,美国的历史就是土地发展的历史。土地不仅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矛盾的转移。当最后一块边疆被占据以后,土地开拓之路关闭了,国内的矛盾不能再依靠新的土地来转移。特朗普当选总统,反映了美国民主派和共和派前所未有的分歧,国内的宗教矛盾、移民矛盾、贫富差距、性别矛盾一并爆发,但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美国土地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从一开始就是商品,而不是“国有”或“集体所有”,美国移民开拓土地到哪里,那里就是美国的边界。来到新大陆的每一个人,都是从土地买卖开始的,他们跳过了旧大陆将土地和民族、土地和文化联系起来的阶段。因此,美国土地的问题深深隐藏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中。新教思想所蕴含的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美国土地价值观和企业家文化,认为土地真正唯一的价值,是可以买卖并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商品。土地成为投机的目标。当然,积累财富的道路之所以畅通无阻,是因为他们有一块富饶的大陆。但是,随着西部边疆开拓时代的结束,西部再也没有更多的自由土地,对自由土地的无止境追求导致资本和领土扩张,对自由经济的无止境追求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

张明华[7](2021)在《农业保险、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数据PVAR模型的检验》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发展农业保险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发展农业保险愈发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对农业保险提出发展引导,促使农业保险在短期内获得较快的增长。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如内部供需不对等、覆盖面和覆盖领域不足以及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农业保险与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科学支撑,促使农业保险发展迈向高质量阶段。本文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8年的面板数据,立足全国与东、中、西不同区域,选取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业现代化以及GDP等指标,借助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探究了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影响效应。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建议。本文发现:(1)在全国层面,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在样本范围内呈现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其中,农业保险发展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对农业保险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存在影响作用。(2)在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有积极响应作用;中部地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较弱;西部地区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现代化与经济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密切关联作用。根据研究结论建议:一是推动全国层面的农业保险立法建设;二是优化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补贴;三是针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推动各个区域农业保险发展,具体地,要加大东部地区农业保险市场建设;加强中部地区农业保险结构优化;繁荣西部地区农业保险活力。

王秀芳[8](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赵燃[9](2021)在《西藏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以林芝市为例》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来讲,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发展方式,如何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拓宽农业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林芝市对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农民收入明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显着改善、农业结构趋于合理,“三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因此,通过分析林芝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与农民收入现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影响路径,对于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农业产业经营对农民收入研究成果、梳理相关支撑理论的基础上,于2020年7月至11月对林芝市六县一区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民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深入了解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收入现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别通过农业成本、农产品附加值、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且三条路径均显着。(2)农产品附加值为中介效应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附加值→农民收入”路径影响系数分别为0.735和0.523,此路径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总影响效应为0.384,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影响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效果最好。(3)利益联结机制为中介效应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农民收入”路径影响系数分别为0.834和0.234,此路径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总影响效应为0.195,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利益联结机制具有较高的影响,但由于农民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之间利益联结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从而使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影响利益联结机制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效果一般。(4)农业成本为中介效应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成本→农民收入”路径影响系数分别为0.587和0.249,此路径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总影响效应为0.146。农业成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固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成本的影响受制于种子价格、运输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影响农业成本进而影响农民收入的效果逐渐减低。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能够通过农产品附加值、利益联结机制、农业成本产生显着影响。在影响农民收入的三条路径中,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产品附加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最大,利益联结机制次之,农业成本的影响最小(2)目前,林芝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好,农民收入取得了明显的增加,但仍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区域优势发挥不充分、涉农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引导农民参与林芝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张司锋[10](2020)在《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行灌区农业用水价格制度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用水价格市场化改革滞后,导致灌区管理收支不平衡、水资源浪费严重。2017年,南阳引丹灌区以孟楼镇为试点,开始尝试推行农业用水价格改革。改革中陆续在试点安装了量水设备,确立了初始水权,核定了农业用水价格,实行了水票制来进行供水并对节水进行了补贴,历时三年初步完成了水价改革。在改革中,遇到了各参与方的执行难如行政方参与方节奏异步、用水户利益纠纷、农协发挥作用难、资金不足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分析出了孟楼镇试点改革中沟通机制不健全、高峰用水困难及缴费压力大、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及资金来源不足的影响因素,结合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以色列的水价收费政策措施、资金来源机制、灌溉技术开发经验,对灌区全面水价改革提出了建立科学协作机制,差异化收取水费,引入技术人才及设备,多元化水价收入来源、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规范土地流转等建议来解决上述改革中问题,最后对试点水价改革的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对灌区全面推行水价改革进行展望,为其他地区进行灌区水价改革提供了参考案例。

二、西部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6)美国西部移民家族史研究 ——以俄勒冈的里奇菲尔德家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选题特点、难点和问题
        一、特点:海外边疆移民研究
        二、难点:当事人访谈、文献收集和求证
        三、问题:如何看待美国的土地?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资料简介
        一、国内研究简介
        二、国外研究简介
    第四节 海外田野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
        一、口述史的方法
        二、历史文献方法
        三、民族学田野调查法
    第五节 逻辑框架
第一章 从认识理查德·查尔斯·里奇菲尔德开始
    第一节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一、缘起
        二、美国新教文明的危机
        三、三位一体与四位一体的关系
    第二节 理查德·查尔斯·里奇菲尔德的成长经历
        一、他的童年
        二、他的家庭
    第三节 从里奇菲尔德家看美国边疆移民的家庭教养模式
        一、严厉的母亲
        二、友好的父亲
第二章 追寻新的土地:第一代里奇菲尔德家族移民
    第一节 格里芬号的到来
        一、第一代里奇菲尔德家族成员踏上美洲大陆的背景
        二、教派分歧与家族起源
        三、荣誉炮兵团的建立和劳伦斯·里奇菲尔德
    第二节 “神圣共同体”及其经济生产方式
        一、斯基尤特:最早的落脚地
        二、巴恩斯特布尔:早期殖民地的开发
        三、早期移民的主要生产活动
    第三节 便宜的土地
        一、从印第安人手里购买土地
        二、成为年轻的土地所有者
        三、新的阶级分化和新教主义的削弱
第三章 白人的殖民开拓:移民后的里奇菲尔德家族
    第一节 贪婪的土地掠夺
        一、边疆线第一次推进的背景
        二、向西部拓殖
        三、富饶与浪费
    第二节 美国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争取经济自由
        一、美国大革命前的社会分工和英国重商主义的失败
        二、掠夺土地与操控民主
    第三节 最自由的民族最革命
        一、辉格党与托利党斗争影响下的生活记录
        二、美国发生独立战争的因素
第四章 里奇菲尔德先辈经历的独立战争
    第一节 战争是令人痛苦的:里奇菲尔德的战争日记
        一、经历战争打响和动乱
        二、经历恐怖的战争场面和战时生活
        三、士气大增
    第二节 法国军队的到来与参战记录
        一、法国军队的规模
        二、法国军队的行军路线
        三、九月——法国军队参战
    第三节 约翰·麦吉尔弗拉与里奇菲尔德家族的人生交错
第五章 危险的旅途:里奇菲尔德家族的幸运之神
    第一节 俄勒冈的第一批来客
        一、穿越大平原
        二、莱伯太太和印第安人的“切手事件”
    第二节 幸运之神
        一、永远不要走捷径
        二、阿普尔盖特小道
第六章 最后的边疆:里奇菲尔德家族定居俄勒冈
    第一节 西进运动中的土地政策
        一、运河与铁路的发展和家族的西迁
        二、在南达科塔州的宅地
        三、土地、自由和资本
    第二节 在俄勒冈州的命运交汇
        一、乔治·里奇菲尔德和亚查茨印第安人保留地
        二、威拉米特河谷的繁荣和里奇菲尔德爷爷的铁路爱情
        三、里奇菲尔德父亲的律师事务所和美国社会家庭结构
第七章 额外的问题——理查德·里奇菲尔德的惑与解
    第一节 里奇菲尔德的家族精神
        一、国际互助——多元与包容
        二、崇尚和平——理查德·里奇菲尔德对越战的态度
        三、一个家族的内生动力
    第二节 中美建交后里奇菲尔德对中国的访问
        一、从尼克松到里根——共和党执政理念的转向
        二、中美建交之旅与理查德的困惑
结语
    一、问题的症结——对自由的追求退化成了自由经济的倡导
    二、把根扎进土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农业保险、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数据PVAR模型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保险的功能
    2.2 保险发展和经济增长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农业保险和经济增长
        2.3.1 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
        2.3.2 关于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2.3.3 关于农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研究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我国农业保险、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现状
    3.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
        3.1.1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进展
        3.1.2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水平
        3.1.3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政策梳理
    3.2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3.2.1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3.2.2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与特征
    3.3 我国农业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和经济增长现状
    3.4 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检验
    4.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的选取
        4.1.1 变量的选取
        4.1.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2 模型的选择
    4.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 回归结果及分析
        4.4.1 数据平稳性检验
        4.4.2 模型滞后期的选择
        4.4.3 PVAR模型的广义矩(GMM)估计
        4.4.4 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4.4.5 方差分解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区域农业保险发展、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检验
    5.1 数据、方法与过程说明
    5.2 回归结果与对比分析
        5.2.1 数据平稳性检验
        5.2.2 模型最优滞后阶数的选择
        5.2.3 PVAR模型的广义矩(GMM)估计
        5.2.4 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5.2.5 方差分解分析
    5.3 东、中、西部区域差异分析
        5.3.1 东部地区
        5.3.2 中部地区
        5.3.3 西部地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加快推动全国层面的农业保险立法建设
        6.2.2 优化农业保险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补贴
        6.2.3 因地制宜推动各区域农业保险发展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西藏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以林芝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
    1.7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民收入
        2.1.2 农业产业化经营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交易成本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规模经济理论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
        2.3.1 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业成本
        2.3.2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3.3 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问卷设计、样本说明
    3.1 研究区概况
        3.1.1 林芝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概况
        3.1.2 林芝市农民收入现状
    3.2 问卷设计
    3.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四章 林芝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
    4.2 模型构建
    4.3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4.4.1 一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4.4.2 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
    4.5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检验及中介效应检验
        4.5.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及检验
        4.5.2 各变量间影响效应检验
        4.5.3 中介效应检验
    4.6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调整与优化政府扶持政策
        5.2.2 加强农民与产业化经营组织之间的紧密联系
        5.2.3 加快涉农服务体系建设
        5.2.4 推进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5.2.5 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理论基础
    五、概念界定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成果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一章 孟楼镇水价改革概况
    一、南阳引丹灌区及孟楼镇简介
        (一)灌区简介
        (二)孟楼镇简介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情况
        (一)水价改革的改革目标
        (二)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的实施方案
        (三)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措施介绍
        (四)孟楼镇试点水价改革节点
        (五)孟楼镇水价改革结果
第二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
        (一)灌溉技术不足的问题
        (二)平台建设困难的问题
第三章 孟楼试点水价改革问题分析
    一、各参与方的实施困难的问题分析
        (一)行政方的执行慢问题分析
        (二)利益相关方的执行难问题
    二、政策资金方面不足的问题分析
        (一)当地政策执行难的问题分析
        (二)公共财政匮乏问题的分析
        (三)民间资本的融入难问题分析
    三、技术方面支持乏力的问题分析
        (一)灌溉技术不足问题分析
        (二)平台建设困难问题分析
第四章 国外农业用水价格改革经验
    一、美国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一)日本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水价改革后日本灌溉生产模式
    三、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及灌溉技术
        (一)以色列农业用水收费政策
        (二)水价改革后的以色列灌溉技术
第五章 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建议
    一、完善水价改革运营机制
        (一)建立健全行政部门工作协调机制
        (二)建立促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机制
        (三)指导种粮大户优化生产机制
        (四)建立水务公司科学运转机制
    二、加快资金来源体系建设
        (一)争取财政扶持
        (二)鼓励民间资本加入
        (三)拓展业务,多元化资金来源
        (四)发展三农促水价改革
    三、解决技术问题建议
        (一)培养引进技术人才
        (二)进行灌溉、量水设备安装
        (三)考察调研,边改革边纠偏
    四、以“土地流转”促水务改革的建议
结论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鸣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西部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脱贫地区妇女赋权对家庭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D]. 蒋舒娜. 吉首大学, 2021
  • [2]人力资本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张月宏.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左宗棠西北屯田研究[D]. 王明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1
  • [4]马克思恩格斯农业合作社思想研究[D]. 杨树梅. 辽宁大学, 2021
  • [5]莫里尔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 艾静宁.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6]美国西部移民家族史研究 ——以俄勒冈的里奇菲尔德家族为例[D]. 朱美姝.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0)
  • [7]农业保险、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基于中国省级数据PVAR模型的检验[D]. 张明华. 兰州大学, 2021(12)
  • [8]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9]西藏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以林芝市为例[D]. 赵燃. 西藏农牧学院, 2021(09)
  • [10]灌区农业用水价格改革问题研究 ——以南阳引丹灌区孟楼试点为例[D]. 张司锋. 河南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西方农业生产对我们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